坐在桌子上陶寬媽一直沒有說話,在陶寬媽看來,陶寬爹的話幾乎就是一紙手令,沒有對抗的意義,隻有執行的份。但陶寬媽還是有些不舍,不是說陶寬的年齡小,倒是覺得自己和陶寬還沒有待夠,陶寬媽對陶寬的愛似乎沒有止境,可謂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隻要更好,沒有最好。陶寬爺爺倒無所謂,倒覺得陶寬去了學校,反倒是省下很多耳朵屎,在整個銀井灣裏,陶寬雖然不是最害人的,但卻算得皮實耐用,不會做那些人神共憤的事,但也做些讓銀井灣有些人家頭痛的事,現在陶寬去了學校,陶寬爺爺耳朵根就清靜了很多。陶寬爺爺的護短也是銀井灣裏出了名的,陶寬爺爺隻要聽到有人來找自己告陶寬的狀,陶寬爺爺最常見的就是這事他搞不清楚,自己老了,有事去找他的爹,找自己沒有用。陶寬爺爺這話明顯得就是賴,賴得了的事最好,賴不了的事情就問別人有證據嗎?別人要是拿不出直接的證據來,陶寬爺爺就開懷德笑了,說句不好聽的話:你就是和我陶寬一樣的大,沒有證據憑什麽說我陶寬做的。如果有誰拿出了證據來了,還確實得有了證人,陶寬爺爺這才告訴對方,迴家一定好好得教訓陶寬。至於迴家了陶寬爺爺怎麽樣得對待陶寬,也沒有誰去對質,更不會有人去陶家去問去看。陶寬爺爺在外麵雖然有些護短,但在家裏的時候對待陶寬有些嚴厲的。他也怕陶寬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裏變得讓自己看不下去。陶家雖然在外麵去害人,但隻要是迴家了,還是挺會看陶寬爺爺的臉色的。陶寬在外麵害人了,不會去看陶寬爹的臉色,銀井灣裏的人大多不會把陶寬的事告訴陶寬爹,真要是陶寬爹知道了那也是過了幾天的事情了,陶寬爹的性也隻是在瞬間得爆發,過了幾天了,自然也就生不起氣來。隻有陶寬爺爺是認真的,該打的還是要打該罵的,還是挺嚴厲的。陶寬爺爺還要好些,陶磊就有些很難說了,沒有太過分的事,陶磊就不會太管,真要是做了出格的事,陶磊就不會對陶寬客氣了。陶寬不敢去頂撞陶磊,陶寬不止是在家裏需要陶磊去幫著自己,到了外麵就更不好說了,陶磊就是陶寬的保護神,有誰欺負了陶寬,陶磊是最先站出來的,而且是那種不依不饒的性子,沒有把氣給討迴來,是不會放過對方的。所以整個銀井灣,隻要陶寬做出的事沒有太多的傷害,整個銀井灣都不會把事情告訴陶磊的,陶磊的脾氣太壞了,就衝陶磊去砸了林家的鍋,銀井灣的人情願讓著陶磊。這不僅是看著陶寬爺爺的麵子,也有看著陶寬爹的麵子。從陶寬爹代替了他的師父,陶寬爹也就是附近最出名的篾匠師傅,不僅是完整得繼承了篾匠師傅的手藝,而且是更有發揚光大。最好的還是改變了自己師父的做人的風格。為了能及時得請到陶寬爹給做事,附近的幾個村莊都很好得待著陶寬爹,而不敢去太多的得罪陶寬爹了。農村裏都有先入為主的感覺,認為家裏的大人能做出大事情來的,兒子也不會太差,就像陶寬爺爺一樣,平時的不顯山不顯水的,卻是一個恨角色,沒有交過手的不太清楚,交過手的就有些心驚膽破了。由此他們就認定陶寬爹會很會做人,尤其是在篾匠師傅家裏學好了篾匠手藝,更有些應驗了他們對於陶家人的期待。陶寬爹說完這些,就對著陶寬媽說:你去給他們兄弟倆準備些東西,尤其是陶磊和陶寬要帶菜去學校裏吃的。在陶寬家裏,自己有些年頭沒有誰要帶飯菜出去吃了,原本在陶家有些舉足輕重的菜罐也就慢慢得淡出了陶家人的視線了,現在陶寬的哥倆要帶菜去學校裏吃,也就不得去找出來。在銀井灣的這個地方,以前的家家戶戶都有個帶菜的菜罐子,但到了解放以來,家家戶戶都能在生產隊裏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隻要不是殘疾人都能賺些工分迴家,即使是殘疾人也會給報到公社裏去,或者是大隊支書對其格外得恩榮,也能有一份吃的。就像林家這樣的家庭,大隊支書都不會過於得讓林家活不下去,而在關鍵的時候都會讓陶寬爺爺出麵擔保,讓林家把自己家裏的口糧都給領迴去,更何況其他的人家了。所以銀井灣的菜罐子也就沒有了必要的存在意義。照著大家普遍的想法:在銀井灣裏要找菜罐子出來用的,至少不會是陶家第一個給找出來。陶家的菜罐子是竹製的也有些年頭,至於確切得知道是哪個祖上傳下來的,陶寬爺爺自己都有些說不清楚。但陶家的菜罐子確實有些精致,就連陶寬爹自己去學篾匠手藝了,也還是覺得這個菜罐子確實有些美感。竹製的菜罐子,隻要不會用力去甩,用腳去踩,是不會損害的,隻要使用的人好生得保護好,也就慢慢傳承了下來。在那年做好了新的房子的時候,陶寬爺爺和陶寬爹在整理自己家裏的瑣碎的東西的時候,本來照著陶寬爹的性子,完全會把菜罐子丟掉的時候,卻因菜罐子精致的花紋才決定給留了下來。陶寬爺爺還挺認真得洗幹淨了,放到陰涼的地方陰幹了,這才收了起來。到了這個時候,也正是要陶寬爺爺拿出來的時候,陶寬爺爺也就沒有太多的感情,反正自己留著的東西,總會有那麽一天會被時光棄用了,這是曆史的悲劇了。現在好了,陶寬和陶磊因為要去隔壁村莊裏上學了,而不得不要去找到來,而心裏有些高興,這究竟是自己平時保管得好,還是陶寬爹的戀舊,這都不是陶寬爺爺所能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