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謹離開慕府後就沒再也沒有消息傳來,沈南雁自己又不是親自去皇宮,隻能在慕府裏著急的等著消息。
這一眨眼就是接近半個月,始終沒有沈謹的消息傳來,每次派人去問都說沈謹不在府中,或是在皇宮中。
她又不敢派人去問的太勤,怕沈母沈父察覺出什麽端倪,自己隻能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在慕府等著。
她住在慕昭以前的院子,離慕府前廳有一段路的距離,地處幽靜偏僻之地。看得出來慕府的人不待見慕昭,院子冬冷夏熱,修葺得並不算好,若不是她要嫁進慕府,他們怕也不會專程把這院子整理出來。
沈謹沒等到,她等到了宋珩接她進宮的旨意。
“沈小姐,皇上宣你進宮,特意奴才來接你。”這一次不是鄭福海來宣旨,來得是一個小太監,長得白白嫩嫩。
沈南雁聽到小太監的話,眉心微皺,若是她從來就不知道宋珩對她的心意,聽了小太監的話,他大概不會覺得有什麽,可關鍵是她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聽到小太監對她的稱唿,總感覺會有什麽大事發生。
“我已嫁給慕府三公子為妻,公公喚我沈小姐是否不太妥當?”
既然能被宋珩選中來宣讀旨意的人又怎麽可能是無能之輩呢,小太監麵色不變:“沈小姐說笑了,慕三公子在新婚之夜並不在貴府,小姐又何談稱謂之事呢?”這話說得麵不改色,仿佛慕昭不是他們抓得一樣,他隻是平常的消失不見。
“我與他既已拜過天地,就是夫妻,公公此言差矣!”
小太監見沈南雁如此執著於稱唿之事,也懶得與她計較,橫豎日後都要改,他點了點頭:“慕夫人,是奴才考慮不周,奴才在這裏向你賠罪。如今看著天色不早了,你即刻隨奴才進宮吧。”
慕昭被抓,沈謹那邊又遲遲沒有消息傳來,沈南雁不敢輕舉妄動:“皇上有事找我夫君即可,我夫君不在還有家兄,皇上在找不到人也不可能宣臣婦進宮吧。”
小太監聽了這話有些想笑,他不是鄭福海,自然不會有他的心慈手軟,悲天憫人。他們在皇上麵前當差,是為皇上辦事盡忠。對於沈家小姐與慕家公子兩人相互傾慕之事並無特別想法,這世道自古以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在情感上亦是如此,宋珩作為九五之尊,喜歡沈南雁是她及時修來的福氣,就算在喜歡慕昭又如何,在前途與性命麵前,所謂的真心能值幾個錢,況且當今皇上模樣俊美,脾性也好,關鍵是對她可以情深意切,要他說,沈家小姐真的不知好歹。
沈家小姐入宮那日在芳榭宮發生的一切,當時他就站在外頭也聽了一耳朵閑話,對他們之間的事情與對此事的態度也了解的清清楚楚。既然沈小姐都明白宋珩對她的感情,他這次來慕府她也知道宋珩的意圖,那她還說出這番言之鑿鑿的話想要避開這次。
與她此次的行為他隻想表示不屑,並認為她自不量力。原本他不想拿那件事逼她,可見沈家小姐如此不識好歹,他索性也不多想,直言道:“皇上早就猜到慕夫人是不會那麽輕易入宮,因此特意命奴才給慕夫人稍句話,你知道沈大人為何進宮已有數日卻遲遲不肯來見你嗎?”
雖然她讓沈謹幫忙求情救慕昭,卻也沒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若是她哥哥不能救出慕昭,她打算另想辦法,前幾日沈謹沒來,她隻當他還苦苦找尋救慕昭的方法,如今聽了小太監的話,心中有一道疑問閃過,莫非是她哥哥被宋珩威脅?因此才沒有傳消息來。
見沈南雁不語,他知道她聽進去了:“如今沈將軍在邊關生死攸關,沈府又處於危急關頭,沈大人自然不敢在提慕公子之事,不然救了慕昭沈家可就得遭殃咯。”
“這件事與我爹又有何幹?”沈南雁疑惑道,她爹不是好好的待在沈府嗎?是何時去了邊關,又是為何是生死攸關之事。
一陣冷意傳來,從腳尖蔓延到頭頂,她總以為這段日子隻有她一個人難得熬,沒想到這段日子發生了這麽多事。連她爹何時去了邊關她都不知。
小太監輕笑地望著沈南雁:“沈小姐若想知道所有事,進了宮皇上自然會親自告訴你。”
沈南雁如今也顧不得小太監喚她什麽了,在小太監說話間,她大腦飛快運轉。沈家出了何事她需要親自迴沈家一趟就會知道,何須自己入宮。
小太監仰起頭,似笑非笑道:“沈小姐如今不需要想太多,皇上還讓奴才轉告你,近來聞得大周國先皇後所生的嫡公主淪落民間,前幾日大周國太子殿下又來我大梁國親自尋其胞妹……”
大周國的公主淪落到民間與她又何幹,大周國太子殿下來大梁又與她何幹?
沈南雁清冷的眸子盯著小太監,渾身的冰冷氣質全都蔓延出來:“要說什麽你說便是,何苦在這裏賣關子?”
她也知道自己用這樣的語氣對著宮裏頭來傳話的人不太好,可她對宋珩的綁架兩次綁架慕昭的事心中憋了一口怨氣,今日這個小太監又在自己麵前多番威脅警告,賣弄關子。她心中早就有氣,趁這個機會剛好發泄出來。
小太監雖然心底是瞧不上沈南雁,對她故作清高表示不屑,可他同後宮裏的人都是一類人,踩高捧低這類事他最拿手。皇上偏愛沈南雁,他對沈南雁的態度自然不可能太差:“大周國的太子老大梁是奔著沈府來得,準確來說是奔著小姐你來的。”
在那大周太子來大梁沒幾日宋珩都收到了消息,宋珩得到了消息,他們這些身邊人不可能不知道。聽聞大周太子的嫡妹從小淪落在他們大梁,如今在沈家小姐麵前當差。
至於大周的公主為什麽要來他們大梁當丫鬟要麽是因為大周國內亂或者宮鬥,要麽就是專門被派來潛伏在大梁收取更多的信息。原本好好的一位金枝玉葉的公主就這麽在大梁一待就是十幾年,遠離故國來大梁做丫鬟,簡直是雲泥之別。
雖然他不知道哪一位是大周公主,沈家小姐或許也不一定知道。可無論知道與否總歸這不是她真正該擔心的事。
她真正該擔心的應該是皇上該如何認為,若是那大周來的嫡公主潛伏在沈府真的是為了竊取大梁消息的話,沈府不可避免也會成為大梁人民懷疑的對象,敵國都有人潛伏在你府邸了,就算你不知情,十有八九你已經將大梁的機密泄露出去了,嚴重一點皇上還可以判你一個勾結敵人,通敵賣國之罪。
聞言,沈南雁差不多也明白了大半,大周太子為自己而來,她當然不可能自戀的以為她美名遠揚,連太子殿下都傾慕於她,為她而來,既然大周公主淪落在大梁,太子殿下又為她而來,怕是哪位大周公主正是她身邊的人。
想到這裏,自然要多想一些。小太監所想的沈南雁也想到了,她忽然發現,自從他們迴京之後,這京都處處有權謀詭計在等著他們。
迴京沒過多久,他們沈府的兵權就被收迴。今日她又得知她爹去了邊關,都還沒來得及向她告別就帶兵急匆匆出征了。
如今他在邊關奮勇殺敵,突然又跑出來一個大周公主,多年來還一直潛伏在他們沈府,若那個公主隻是簡單的淪落在他們大梁倒也好說,可關鍵是要看宋珩怎麽想。
宋珩要他們沈府生,沈府就生,若是宋珩想要他們沈府亡,那他們就沒有退路可走。
若是頭上頂著通敵賣國的罪名,就算他們沈府實力再強,一旦奮起反抗,那他們保命的實力就會成為一道催命符,加速他們沈府的滅亡。
沈南雁苦笑,突然明白宋珩為什麽要派人獨獨來進宮了,宋珩拿此事就是為了威脅她。
沈府是否通敵賣國這件事關鍵要看她,她的選擇關係著沈府的安危。隻要她答應了宋珩的要求,沈府活,若是她如同上一次一樣拒絕,那沈府就亡。
宋珩他好卑鄙,他知道拿慕招威脅她沒有用,他便反其道而行之。拿她的親人威脅她,因為他知道若是拿慕昭的性命威脅她,她不會受他威脅,她與慕昭心意相通,生死同在,若是慕昭先一步離她而去,她決不獨活。
可他偏偏拿沈府全家人的性命威脅她,她該怎麽做,等沈府上下一百口人死光後,替他們收屍完在自殺,或是宋珩這次不準備放過她,連她一同與沈家人格殺勿論。一同到地底下做親人。
她焉能用她一人性命換其沈府所有人性命,她不能這樣,更不敢這樣。她雖然無心無情,到底不是冷血,不可能看著曾經的親人朋友在她麵前死去。何況沈父沈母,甚至還有沈府裏的每一個不認識的丫鬟婆子都是真心帶她,沒有一絲虛偽。
若是她放任沈府被安上通敵賣國的罪名,滿門抄斬,死後受其萬人責罵,她做不到。
這一眨眼就是接近半個月,始終沒有沈謹的消息傳來,每次派人去問都說沈謹不在府中,或是在皇宮中。
她又不敢派人去問的太勤,怕沈母沈父察覺出什麽端倪,自己隻能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在慕府等著。
她住在慕昭以前的院子,離慕府前廳有一段路的距離,地處幽靜偏僻之地。看得出來慕府的人不待見慕昭,院子冬冷夏熱,修葺得並不算好,若不是她要嫁進慕府,他們怕也不會專程把這院子整理出來。
沈謹沒等到,她等到了宋珩接她進宮的旨意。
“沈小姐,皇上宣你進宮,特意奴才來接你。”這一次不是鄭福海來宣旨,來得是一個小太監,長得白白嫩嫩。
沈南雁聽到小太監的話,眉心微皺,若是她從來就不知道宋珩對她的心意,聽了小太監的話,他大概不會覺得有什麽,可關鍵是她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聽到小太監對她的稱唿,總感覺會有什麽大事發生。
“我已嫁給慕府三公子為妻,公公喚我沈小姐是否不太妥當?”
既然能被宋珩選中來宣讀旨意的人又怎麽可能是無能之輩呢,小太監麵色不變:“沈小姐說笑了,慕三公子在新婚之夜並不在貴府,小姐又何談稱謂之事呢?”這話說得麵不改色,仿佛慕昭不是他們抓得一樣,他隻是平常的消失不見。
“我與他既已拜過天地,就是夫妻,公公此言差矣!”
小太監見沈南雁如此執著於稱唿之事,也懶得與她計較,橫豎日後都要改,他點了點頭:“慕夫人,是奴才考慮不周,奴才在這裏向你賠罪。如今看著天色不早了,你即刻隨奴才進宮吧。”
慕昭被抓,沈謹那邊又遲遲沒有消息傳來,沈南雁不敢輕舉妄動:“皇上有事找我夫君即可,我夫君不在還有家兄,皇上在找不到人也不可能宣臣婦進宮吧。”
小太監聽了這話有些想笑,他不是鄭福海,自然不會有他的心慈手軟,悲天憫人。他們在皇上麵前當差,是為皇上辦事盡忠。對於沈家小姐與慕家公子兩人相互傾慕之事並無特別想法,這世道自古以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在情感上亦是如此,宋珩作為九五之尊,喜歡沈南雁是她及時修來的福氣,就算在喜歡慕昭又如何,在前途與性命麵前,所謂的真心能值幾個錢,況且當今皇上模樣俊美,脾性也好,關鍵是對她可以情深意切,要他說,沈家小姐真的不知好歹。
沈家小姐入宮那日在芳榭宮發生的一切,當時他就站在外頭也聽了一耳朵閑話,對他們之間的事情與對此事的態度也了解的清清楚楚。既然沈小姐都明白宋珩對她的感情,他這次來慕府她也知道宋珩的意圖,那她還說出這番言之鑿鑿的話想要避開這次。
與她此次的行為他隻想表示不屑,並認為她自不量力。原本他不想拿那件事逼她,可見沈家小姐如此不識好歹,他索性也不多想,直言道:“皇上早就猜到慕夫人是不會那麽輕易入宮,因此特意命奴才給慕夫人稍句話,你知道沈大人為何進宮已有數日卻遲遲不肯來見你嗎?”
雖然她讓沈謹幫忙求情救慕昭,卻也沒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若是她哥哥不能救出慕昭,她打算另想辦法,前幾日沈謹沒來,她隻當他還苦苦找尋救慕昭的方法,如今聽了小太監的話,心中有一道疑問閃過,莫非是她哥哥被宋珩威脅?因此才沒有傳消息來。
見沈南雁不語,他知道她聽進去了:“如今沈將軍在邊關生死攸關,沈府又處於危急關頭,沈大人自然不敢在提慕公子之事,不然救了慕昭沈家可就得遭殃咯。”
“這件事與我爹又有何幹?”沈南雁疑惑道,她爹不是好好的待在沈府嗎?是何時去了邊關,又是為何是生死攸關之事。
一陣冷意傳來,從腳尖蔓延到頭頂,她總以為這段日子隻有她一個人難得熬,沒想到這段日子發生了這麽多事。連她爹何時去了邊關她都不知。
小太監輕笑地望著沈南雁:“沈小姐若想知道所有事,進了宮皇上自然會親自告訴你。”
沈南雁如今也顧不得小太監喚她什麽了,在小太監說話間,她大腦飛快運轉。沈家出了何事她需要親自迴沈家一趟就會知道,何須自己入宮。
小太監仰起頭,似笑非笑道:“沈小姐如今不需要想太多,皇上還讓奴才轉告你,近來聞得大周國先皇後所生的嫡公主淪落民間,前幾日大周國太子殿下又來我大梁國親自尋其胞妹……”
大周國的公主淪落到民間與她又何幹,大周國太子殿下來大梁又與她何幹?
沈南雁清冷的眸子盯著小太監,渾身的冰冷氣質全都蔓延出來:“要說什麽你說便是,何苦在這裏賣關子?”
她也知道自己用這樣的語氣對著宮裏頭來傳話的人不太好,可她對宋珩的綁架兩次綁架慕昭的事心中憋了一口怨氣,今日這個小太監又在自己麵前多番威脅警告,賣弄關子。她心中早就有氣,趁這個機會剛好發泄出來。
小太監雖然心底是瞧不上沈南雁,對她故作清高表示不屑,可他同後宮裏的人都是一類人,踩高捧低這類事他最拿手。皇上偏愛沈南雁,他對沈南雁的態度自然不可能太差:“大周國的太子老大梁是奔著沈府來得,準確來說是奔著小姐你來的。”
在那大周太子來大梁沒幾日宋珩都收到了消息,宋珩得到了消息,他們這些身邊人不可能不知道。聽聞大周太子的嫡妹從小淪落在他們大梁,如今在沈家小姐麵前當差。
至於大周的公主為什麽要來他們大梁當丫鬟要麽是因為大周國內亂或者宮鬥,要麽就是專門被派來潛伏在大梁收取更多的信息。原本好好的一位金枝玉葉的公主就這麽在大梁一待就是十幾年,遠離故國來大梁做丫鬟,簡直是雲泥之別。
雖然他不知道哪一位是大周公主,沈家小姐或許也不一定知道。可無論知道與否總歸這不是她真正該擔心的事。
她真正該擔心的應該是皇上該如何認為,若是那大周來的嫡公主潛伏在沈府真的是為了竊取大梁消息的話,沈府不可避免也會成為大梁人民懷疑的對象,敵國都有人潛伏在你府邸了,就算你不知情,十有八九你已經將大梁的機密泄露出去了,嚴重一點皇上還可以判你一個勾結敵人,通敵賣國之罪。
聞言,沈南雁差不多也明白了大半,大周太子為自己而來,她當然不可能自戀的以為她美名遠揚,連太子殿下都傾慕於她,為她而來,既然大周公主淪落在大梁,太子殿下又為她而來,怕是哪位大周公主正是她身邊的人。
想到這裏,自然要多想一些。小太監所想的沈南雁也想到了,她忽然發現,自從他們迴京之後,這京都處處有權謀詭計在等著他們。
迴京沒過多久,他們沈府的兵權就被收迴。今日她又得知她爹去了邊關,都還沒來得及向她告別就帶兵急匆匆出征了。
如今他在邊關奮勇殺敵,突然又跑出來一個大周公主,多年來還一直潛伏在他們沈府,若那個公主隻是簡單的淪落在他們大梁倒也好說,可關鍵是要看宋珩怎麽想。
宋珩要他們沈府生,沈府就生,若是宋珩想要他們沈府亡,那他們就沒有退路可走。
若是頭上頂著通敵賣國的罪名,就算他們沈府實力再強,一旦奮起反抗,那他們保命的實力就會成為一道催命符,加速他們沈府的滅亡。
沈南雁苦笑,突然明白宋珩為什麽要派人獨獨來進宮了,宋珩拿此事就是為了威脅她。
沈府是否通敵賣國這件事關鍵要看她,她的選擇關係著沈府的安危。隻要她答應了宋珩的要求,沈府活,若是她如同上一次一樣拒絕,那沈府就亡。
宋珩他好卑鄙,他知道拿慕招威脅她沒有用,他便反其道而行之。拿她的親人威脅她,因為他知道若是拿慕昭的性命威脅她,她不會受他威脅,她與慕昭心意相通,生死同在,若是慕昭先一步離她而去,她決不獨活。
可他偏偏拿沈府全家人的性命威脅她,她該怎麽做,等沈府上下一百口人死光後,替他們收屍完在自殺,或是宋珩這次不準備放過她,連她一同與沈家人格殺勿論。一同到地底下做親人。
她焉能用她一人性命換其沈府所有人性命,她不能這樣,更不敢這樣。她雖然無心無情,到底不是冷血,不可能看著曾經的親人朋友在她麵前死去。何況沈父沈母,甚至還有沈府裏的每一個不認識的丫鬟婆子都是真心帶她,沒有一絲虛偽。
若是她放任沈府被安上通敵賣國的罪名,滿門抄斬,死後受其萬人責罵,她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