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英迴客棧時,順便叫了郎中。
王懷節的腳越發腫的厲害,泛著光亮。郎中摸了摸受傷的腳踝,又仔細地看了看,像鑒賞一個古董,好半天才放下來,笑道:“還好,沒傷到骨頭。”
王繼英鬆了一口氣說:“沒傷到骨頭就好。”
陳湘萍說:“那怎麽腫的這麽厲害?”
郎中說:“裏麵淤氣了。”
“那怎麽辦?”
“沒事,紮幾針,拔幾迴火罐,放出裏麵的淤氣,就好了。”
“先生,我什麽時候可以走路?”王懷節著急道。
沒等郎中開口,王繼英說:“你現在就可以走,你走呀。”
王懷節說:“大伯,我一想到彭叔叔,我的心疼的受不了,是我害死了他。”
王繼英說:“你想幹什麽?”
“我要為他報仇。”
“你找誰報仇?”
“找契丹人報仇。”
“殺死彭武的不是契丹人,是你。成天就知道胡鬧,不是你,彭武也不會落在契丹人的手裏,你還有臉說為他報仇?”
王懷節的臉痛苦得變了形,憤怒和愧疚交換地在他的臉上掠過,像一陣陣陰影不斷交替地籠罩著。
郎中說:“這腳傷不時三兩天就會好的,腳踝裏的淤氣得全部放幹淨,才不疼痛,需要一些時日調養,不能性急。”
王懷節說:“那得多久呀?”
陳湘萍說:“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安心養著,不要讓你大伯操心。”
王懷節閉著眼睛,頭扭向一邊。
王繼英說:“我才不想瞎操你這個心,不是為了你那不爭氣的爸爸,我才懶得理你。”
王懷節一下子迴過頭來,大聲說:“都是他害的,我們全家都是他害的。”
王繼英看著王懷節,本想再教訓他幾句,但看他痛苦的樣子,什麽也不說了,陳湘萍一言不發,心疼地擦掉王懷節臉上的眼淚。
郎中給王懷節紮了針,拔了火罐,交代了幾句,走了。
王繼英向陳湘萍使了一個眼神,走到屋外,陳湘萍跟著也出去了。
王繼英說:“湘萍,你怎麽樣?身體怎麽樣?”
陳湘萍說:“我還好,就是擔心孩子們。”
王繼英說:“你現在要照顧好自己,孩子們你管不了的,兒孫自有兒孫福,懷節的脾氣不好,不要和他慪氣,懷敏,你也不要擔心,繼忠在那邊,會照顧好他的。”
陳湘萍的眼睛濕潤了,低著頭說:“是,是的,我不擔心,大伯哥,你也不要太操心。”
王繼英說:“陳湘萍,你別怪我對懷節太狠,我就是怕他又給你闖禍。”
陳湘萍說:“我知道,大伯哥,你對孩子們好,我豈能不知?就是懷節自個兒也知道,這麽多年,你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寵著他們,都把他們寵壞了。”
王繼英歎道:“其實,我也不想慣著他們,可一想到他們的爸爸不在身邊——”
陳湘萍說:“大伯哥是關心繼忠的,所以才對我們這麽好,我陳湘萍雖然命不好,失去了丈夫,但我嫁對了人家,你們沒嫌棄我,照顧我,照顧孩子們,我真是感激不盡。”
王繼英說:“好了,不說這些了,現在,汴梁是暫時迴不去了,懷節又受了傷,你要堅強起來,不要折磨自己了,繼忠的事先放在一邊,等有機會,我再聯係他。”
陳湘萍點頭,道:“多謝大伯哥。”
王繼英從客棧出來,來到衙門,李延渥和史普正在,李延渥看起來精神好了一些,而史普麵色頗為凝重。
王繼英說:“李兄,彭武這事——怪懷節,若不是——”
李延渥搖了搖手,說:“大人,不要再說彭武了,主要是我沒阻止他,考慮的不周到,以為憑他那個機靈勁,應該不會出錯的,誰知道——他就是太重義氣了,早晚要出事。”
史普說:“大人,不是下官說你,我聽說你準備自己出城,去見王繼忠,這怎麽行呢?”
王繼英說:“這件事確實是我做的不對,若是迴去了,我自會向皇上請罪。”
李延渥說:“大人,史巡檢不是那個意思,他是擔心你。”
王繼英說:“我知道,是我做事莽撞了。”
史普說:“大人,現在瀛州十分危急,我們的守軍損失了一半之多,軍械也損失嚴重。”
李延渥說:“最主要的還是軍心,契丹人圍城已經十幾天來,城裏人壓力巨大呀。”
史普說:“城裏人天天盼援軍,可到現在援軍還沒有一個人影,真不知道他們跑到哪裏去了?”
李延渥說:“說實在的,我就沒指望他們。”
史普說:“大人巡檄三關,代皇上宣諭,可竟沒有一個人聽,這叫什麽話?”
王繼英臉有赧色,說:“是我沒做好。”
李延渥說:“這不關大人的事,都是他們那些人太驕縱,不想出力,畏敵如虎。”
史普說:“這個我知道,都是一群膽小如鼠的人。”
李延渥說:“還有一件事,我想問問大人,大人上次來說,皇上準備親征,究竟什麽時候親征?軍民們都盼著這一天。”
王繼英說:“這個皇上也沒有說一個準確的時間,戰局發展成這樣,我想應該很快就會親征的。”
史普說:“大人要不寫信迴去問一問?”
王繼英有些為難,兩隻手緊緊握著。
史普說:“我知道作為臣子,不應該向皇上問這些,不過大人可以把我們這裏的情形上報,看看朝廷有什麽反應呀。”
王繼英說:“這個說得對,我立刻寫一份奏折呈上去。”
王繼英寫好奏折,想喊與自己一起來的那連個衛士,可是一個受了傷,一個已經戰死,便對李延渥說:“李兄,派何人送信出去?”
史普說:“這可是一份重要的信件,馬虎不得呀。”
李延渥說:“是啊,若是彭武還在就好了。”
王繼英忽然想到一個人,說:“我看這個人倒是很機靈的,讓他送信應該不會有失。”
“誰?”
“騎都尉燕雲。”
“就是從天門口進城的那個燕雲?”
“對。”
“這人的確不錯,我看他能辦好這事。”
李延渥便讓人把燕雲叫來,王繼英將奏折用蠟封了交給燕雲,說:“速將這封信交到樞密院,千萬保存好,不要落到敵人手裏去了。”
燕雲揣好信,說:‘放心吧大人,信在。燕雲在,信不在,燕雲死。’
燕雲說罷,鑽進了地道。
燕雲走後,李延渥說要到城頭上巡視,史普因為箭傷未愈,李延渥勸他迴去休息。王繼英則因為近日來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屢遭蹂躪的心已經疲憊不堪,身體也急劇地透支著。在這裏他是最高長官,雖然,他並不負責高陽關的守衛,但是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朝廷,不容他鬆弛和懈怠,而且他還是一家之主,在這個非常時期,他還要盡到家長的職責——保護好家人。
李延渥看著身心疲憊的王繼英,說:“大人,你也休想一會兒,這幾天你已經夠累的了。”
史普也說:“是啊,大人,自你來到高陽關事情一樁接一樁的,這幸虧是大人,換作別人誰受得了?還是休息休息,別把自己累壞了。”
王繼英也確實不想動彈了,說:“好吧,我休息一下,一會兒來換李兄。”
王繼英坐在一張圓凳上,背靠著牆壁,一束陽光射進來,正好照在他的身上。太陽真好,十幾天來,他是第一次這麽享受陽光的愛撫,雖然每天都有陽光照在身上,可他無暇顧及,更無法享受。屋外的陽光很燦爛,但是它被戰爭奪去了,李延渥有規定,城裏每個人必須找到隱蔽的東西,行人隻能緊靠著牆壁走,不能將身體暴露在敵人的弓弩,砲石之下,更不能在戶外曬太陽。
因此,此時,這塊方方正正的太陽對王繼英來說十分寶貴,他眯著眼睛,幾乎可以看到絲一般的光線射到自己的身上,每根光線又都閃著七彩的光芒。
這樣的陽光,他曾很熟悉,春末夏初的時候,他會從外祖父家迴家,住上一些日子。金水河畔草長得比膝蓋還要高,又嫩又綠,躺在上麵軟綿綿的,非常舒服。陽光從楊柳的樹葉間瀉下來,那光線就跟現在一樣。
隻是那時,他身邊還有一個人,他們麵前還多了兩根釣魚竿。釣魚竿很簡陋,連竹竿都不是,就兩根柳枝,綁上細線和魚鉤,也沒有什麽餌料,但蚯蚓還是很多的。
魚竿蚯蚓都是繼忠準備的,聽說他要迴來,頭一天就挖好了蚯蚓,做了魚竿。第二天,他一來他們就到了金水河邊,撒下了釣魚竿。然後,二人就躺在柔軟的草地上,輕柔的風在耳畔絮語,和暖的陽光在身上鐫出一朵朵金花。
唉,這哪裏是釣魚,釣魚竿被拖走了都不知道。
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扯一把草放到嘴裏嚼著,弄得滿嘴都是綠汁,衣服上也髒兮兮,迴到家裏,免不了要挨母親一頓罵。即便如此,他們心裏還是樂嗬嗬的,說不出有多開心。
後來,二人都成家了,但仍然一有時間就約在一起釣魚,他們不在滿足於金水河,他們到蔡河裏釣,到汴河裏釣,到五丈河裏釣,甚至到黃河裏釣。
黃河裏的金色鯉魚,肉質非常鮮美,陳湘萍又是烹調高手,做出來的魚比常慶樓的廚子都要好。
陳湘萍說主要是魚好,自己釣的魚自然比市場上賣的要新鮮得多。
此後,他們便經常到黃河裏釣魚。有一迴,他們釣到了一條金色大鯉魚,試了幾次,沒有弄上來,繼忠便跳進河裏。沒想到那裏竟是一個深潭,水麵風平浪靜,水下卻激流洶湧。繼忠差一點就上不來了,嚇得王繼英麵如土色,扔下魚竿,要跳下去救人。最後繼忠自己爬上來了,他抱著繼忠竟哭得像小孩子一樣。
繼忠卻笑道:“哥,你這是怎麽了?怎麽就哭起來了?”
他說:“你都不知道剛才你有多危險,你要是上不來怎麽辦?”
王繼忠說:‘我要是上不來,就請哥幫我照顧好家裏人。’
他說:“你說什麽呢?一天到晚沒有一個正經的,都老大不小了,孩子都有了,還胡說八道。以後,這樣危險的地方不準去。”
王繼忠笑了笑,說:“哥,你記住我的話就是了。”
“我才懶得理你。”
現在想起來,王繼英心裏一陣陣難受,麵對王繼忠的這一家子,被俘的被俘,受傷的受傷,傷心的傷心。王繼英心裏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王繼忠似乎已經把他們托付給他了,但是他沒有照顧好他們,感覺到對不起王繼忠,有負所托。
“王繼忠,我欠你的嗎?你就這樣離開了,我憑什麽幫你照顧他們?”
王繼英要在城頭上向王繼忠大喊,向他質問,憑什麽他一走了之?
想到這裏,王繼英走上城頭。契丹人今天沒有攻城的跡象,他們營中很平靜,有少數士卒在操練,遠處的道路上,不時有騎兵來往,濺起一陣陣灰塵,被風吹得很遠。
王繼英沒有喊出來,隻是出神地盯著契丹大營觀看,看兩個契丹軍士在那裏摔跤,四周圍了一圈的人。每逢有人被摔倒的時候,周圍的人便揮起拳頭,爆發出一聲聲呐喊。
“大人也喜歡看摔跤?”有人問王繼英。
王繼英搖搖頭。
“大人喜歡什麽?”
“釣魚。”
“釣魚?大人是有耐心的人。”
“有耐心的人?”
“是啊,釣魚的人都有耐心。”
王繼英的嘴動了動,他想告訴他:“恰恰相反,就是沒有耐心的人。”但他沒有說出來。
王繼英在城牆上走著,眼睛緊緊盯著契丹人的營寨,那裏是另一個世界,他很想看清那個世界,那個和自己一起釣魚的王繼忠究竟怎麽樣?但是腳下的這堵牆擋住了他,像一把鐮刀割斷了他們之間的路。
不,阻擋他的不是腳下的這堵牆,而是城下的弓弩,刀槍。
城牆下麵是一段平坦的空地,空曠得很,隻要你願意,可以自由馳騁,可以騎馬,可以溜冰,可以閑庭信步。可這時,它是一條鴻溝,需要人的屍體和鮮血填補的鴻溝。
“大人,你怎麽上來了?”李延渥看到王繼英說。
王繼英說:“休息好了,你下去休息一會兒。”
李延渥看了看王繼英說:“大人有心思?”
王繼英歎道:“李兄,你說對麵的人為什麽要打仗?”
李延渥愣了一下說:“他們想占領我們的土地。”
“他們占那麽多土地幹什麽?”
李延渥又愣了一下,笑了笑,說:“大人今天為什麽忽然問這些問題?”
王繼英說:“我在想人生天地之間,造化給每個人一口飯吃,為什麽有人非要去搶奪別人的飯吃?是他們吃不飽嗎?我想,不是的。”
李延渥說:“那是什麽?”
“是他們見不得別人好。”
李延渥笑了笑,說:“大人真會想。”
王繼英說:“當然,每個人的需要不一樣,有人喜歡吃飯,有人喜歡喝湯,不是那麽容易滿足的,這便有了掠奪。”
李延渥說:“說得對,這就是他們為什麽要打仗。”
王繼英說:“但是為什麽不能用另外一種方式解決呢?”
“什麽方式?”
“交易。”
“交易?王大人的確會想象。”李延渥笑起來。
王繼英歎息了一聲。
李延渥說:“大人,先別想這些,我剛才查看看了倉庫,物資的確有些吃緊,特別是箭矢消耗很嚴重,急需補充。”
“那怎麽辦?”
李延渥笑道:“要不我們跟契丹人交易?”
王繼英愣了一下,說:“李兄真會揪辮子。”
李延渥說:“不是我揪大人的辮子,大人的想法很好,我也想那樣,可是目前辦不到,我隻能用自己的辦法獲得需要的東西。”
王繼英說:“李兄,想要什麽辦法?草船借箭嗎?”
李延渥說:“差不多。”
“契丹人有那麽舍得嗎?”
李延渥說:“契丹人舍得,我剛才取下一塊木板,你猜木板上有多少支箭?”
“十幾支總有的。”
“一百多支。”
“這麽多?”
“可見他們是多麽舍得?”
王繼英驚異道:“真是箭雨石林,契丹人攻城不遺餘力。”
李延渥說:“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的傷亡那麽慘重。”
王繼英說:“我們的軍士是好樣的。”
李延渥說:“我準備了一些稻草人,想今夜放下去,收一些箭迴來。”
王繼英說:“萬一契丹人知道有詐,不肯放箭怎麽辦?”
李延渥說:“我想他們不至於那麽小氣吧,多少應該給一點。”
王繼英笑道:“但願李兄能大賺一筆。”
黃昏時分,幾千個稻草人被搬運的城牆上,穿上了黑色的衣服,係上繩子,隻等三更時分,便將它們放下城頭,迎接萬箭穿身。
夜裏,月色朦朧,快到三更時又起了一層薄霧,天地間更顯得迷迷茫茫了。
王繼英看了看契丹大營,那裏很安靜,仿佛已經睡著了。
王懷節的腳越發腫的厲害,泛著光亮。郎中摸了摸受傷的腳踝,又仔細地看了看,像鑒賞一個古董,好半天才放下來,笑道:“還好,沒傷到骨頭。”
王繼英鬆了一口氣說:“沒傷到骨頭就好。”
陳湘萍說:“那怎麽腫的這麽厲害?”
郎中說:“裏麵淤氣了。”
“那怎麽辦?”
“沒事,紮幾針,拔幾迴火罐,放出裏麵的淤氣,就好了。”
“先生,我什麽時候可以走路?”王懷節著急道。
沒等郎中開口,王繼英說:“你現在就可以走,你走呀。”
王懷節說:“大伯,我一想到彭叔叔,我的心疼的受不了,是我害死了他。”
王繼英說:“你想幹什麽?”
“我要為他報仇。”
“你找誰報仇?”
“找契丹人報仇。”
“殺死彭武的不是契丹人,是你。成天就知道胡鬧,不是你,彭武也不會落在契丹人的手裏,你還有臉說為他報仇?”
王懷節的臉痛苦得變了形,憤怒和愧疚交換地在他的臉上掠過,像一陣陣陰影不斷交替地籠罩著。
郎中說:“這腳傷不時三兩天就會好的,腳踝裏的淤氣得全部放幹淨,才不疼痛,需要一些時日調養,不能性急。”
王懷節說:“那得多久呀?”
陳湘萍說:“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安心養著,不要讓你大伯操心。”
王懷節閉著眼睛,頭扭向一邊。
王繼英說:“我才不想瞎操你這個心,不是為了你那不爭氣的爸爸,我才懶得理你。”
王懷節一下子迴過頭來,大聲說:“都是他害的,我們全家都是他害的。”
王繼英看著王懷節,本想再教訓他幾句,但看他痛苦的樣子,什麽也不說了,陳湘萍一言不發,心疼地擦掉王懷節臉上的眼淚。
郎中給王懷節紮了針,拔了火罐,交代了幾句,走了。
王繼英向陳湘萍使了一個眼神,走到屋外,陳湘萍跟著也出去了。
王繼英說:“湘萍,你怎麽樣?身體怎麽樣?”
陳湘萍說:“我還好,就是擔心孩子們。”
王繼英說:“你現在要照顧好自己,孩子們你管不了的,兒孫自有兒孫福,懷節的脾氣不好,不要和他慪氣,懷敏,你也不要擔心,繼忠在那邊,會照顧好他的。”
陳湘萍的眼睛濕潤了,低著頭說:“是,是的,我不擔心,大伯哥,你也不要太操心。”
王繼英說:“陳湘萍,你別怪我對懷節太狠,我就是怕他又給你闖禍。”
陳湘萍說:“我知道,大伯哥,你對孩子們好,我豈能不知?就是懷節自個兒也知道,這麽多年,你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寵著他們,都把他們寵壞了。”
王繼英歎道:“其實,我也不想慣著他們,可一想到他們的爸爸不在身邊——”
陳湘萍說:“大伯哥是關心繼忠的,所以才對我們這麽好,我陳湘萍雖然命不好,失去了丈夫,但我嫁對了人家,你們沒嫌棄我,照顧我,照顧孩子們,我真是感激不盡。”
王繼英說:“好了,不說這些了,現在,汴梁是暫時迴不去了,懷節又受了傷,你要堅強起來,不要折磨自己了,繼忠的事先放在一邊,等有機會,我再聯係他。”
陳湘萍點頭,道:“多謝大伯哥。”
王繼英從客棧出來,來到衙門,李延渥和史普正在,李延渥看起來精神好了一些,而史普麵色頗為凝重。
王繼英說:“李兄,彭武這事——怪懷節,若不是——”
李延渥搖了搖手,說:“大人,不要再說彭武了,主要是我沒阻止他,考慮的不周到,以為憑他那個機靈勁,應該不會出錯的,誰知道——他就是太重義氣了,早晚要出事。”
史普說:“大人,不是下官說你,我聽說你準備自己出城,去見王繼忠,這怎麽行呢?”
王繼英說:“這件事確實是我做的不對,若是迴去了,我自會向皇上請罪。”
李延渥說:“大人,史巡檢不是那個意思,他是擔心你。”
王繼英說:“我知道,是我做事莽撞了。”
史普說:“大人,現在瀛州十分危急,我們的守軍損失了一半之多,軍械也損失嚴重。”
李延渥說:“最主要的還是軍心,契丹人圍城已經十幾天來,城裏人壓力巨大呀。”
史普說:“城裏人天天盼援軍,可到現在援軍還沒有一個人影,真不知道他們跑到哪裏去了?”
李延渥說:“說實在的,我就沒指望他們。”
史普說:“大人巡檄三關,代皇上宣諭,可竟沒有一個人聽,這叫什麽話?”
王繼英臉有赧色,說:“是我沒做好。”
李延渥說:“這不關大人的事,都是他們那些人太驕縱,不想出力,畏敵如虎。”
史普說:“這個我知道,都是一群膽小如鼠的人。”
李延渥說:“還有一件事,我想問問大人,大人上次來說,皇上準備親征,究竟什麽時候親征?軍民們都盼著這一天。”
王繼英說:“這個皇上也沒有說一個準確的時間,戰局發展成這樣,我想應該很快就會親征的。”
史普說:“大人要不寫信迴去問一問?”
王繼英有些為難,兩隻手緊緊握著。
史普說:“我知道作為臣子,不應該向皇上問這些,不過大人可以把我們這裏的情形上報,看看朝廷有什麽反應呀。”
王繼英說:“這個說得對,我立刻寫一份奏折呈上去。”
王繼英寫好奏折,想喊與自己一起來的那連個衛士,可是一個受了傷,一個已經戰死,便對李延渥說:“李兄,派何人送信出去?”
史普說:“這可是一份重要的信件,馬虎不得呀。”
李延渥說:“是啊,若是彭武還在就好了。”
王繼英忽然想到一個人,說:“我看這個人倒是很機靈的,讓他送信應該不會有失。”
“誰?”
“騎都尉燕雲。”
“就是從天門口進城的那個燕雲?”
“對。”
“這人的確不錯,我看他能辦好這事。”
李延渥便讓人把燕雲叫來,王繼英將奏折用蠟封了交給燕雲,說:“速將這封信交到樞密院,千萬保存好,不要落到敵人手裏去了。”
燕雲揣好信,說:‘放心吧大人,信在。燕雲在,信不在,燕雲死。’
燕雲說罷,鑽進了地道。
燕雲走後,李延渥說要到城頭上巡視,史普因為箭傷未愈,李延渥勸他迴去休息。王繼英則因為近日來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屢遭蹂躪的心已經疲憊不堪,身體也急劇地透支著。在這裏他是最高長官,雖然,他並不負責高陽關的守衛,但是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朝廷,不容他鬆弛和懈怠,而且他還是一家之主,在這個非常時期,他還要盡到家長的職責——保護好家人。
李延渥看著身心疲憊的王繼英,說:“大人,你也休想一會兒,這幾天你已經夠累的了。”
史普也說:“是啊,大人,自你來到高陽關事情一樁接一樁的,這幸虧是大人,換作別人誰受得了?還是休息休息,別把自己累壞了。”
王繼英也確實不想動彈了,說:“好吧,我休息一下,一會兒來換李兄。”
王繼英坐在一張圓凳上,背靠著牆壁,一束陽光射進來,正好照在他的身上。太陽真好,十幾天來,他是第一次這麽享受陽光的愛撫,雖然每天都有陽光照在身上,可他無暇顧及,更無法享受。屋外的陽光很燦爛,但是它被戰爭奪去了,李延渥有規定,城裏每個人必須找到隱蔽的東西,行人隻能緊靠著牆壁走,不能將身體暴露在敵人的弓弩,砲石之下,更不能在戶外曬太陽。
因此,此時,這塊方方正正的太陽對王繼英來說十分寶貴,他眯著眼睛,幾乎可以看到絲一般的光線射到自己的身上,每根光線又都閃著七彩的光芒。
這樣的陽光,他曾很熟悉,春末夏初的時候,他會從外祖父家迴家,住上一些日子。金水河畔草長得比膝蓋還要高,又嫩又綠,躺在上麵軟綿綿的,非常舒服。陽光從楊柳的樹葉間瀉下來,那光線就跟現在一樣。
隻是那時,他身邊還有一個人,他們麵前還多了兩根釣魚竿。釣魚竿很簡陋,連竹竿都不是,就兩根柳枝,綁上細線和魚鉤,也沒有什麽餌料,但蚯蚓還是很多的。
魚竿蚯蚓都是繼忠準備的,聽說他要迴來,頭一天就挖好了蚯蚓,做了魚竿。第二天,他一來他們就到了金水河邊,撒下了釣魚竿。然後,二人就躺在柔軟的草地上,輕柔的風在耳畔絮語,和暖的陽光在身上鐫出一朵朵金花。
唉,這哪裏是釣魚,釣魚竿被拖走了都不知道。
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扯一把草放到嘴裏嚼著,弄得滿嘴都是綠汁,衣服上也髒兮兮,迴到家裏,免不了要挨母親一頓罵。即便如此,他們心裏還是樂嗬嗬的,說不出有多開心。
後來,二人都成家了,但仍然一有時間就約在一起釣魚,他們不在滿足於金水河,他們到蔡河裏釣,到汴河裏釣,到五丈河裏釣,甚至到黃河裏釣。
黃河裏的金色鯉魚,肉質非常鮮美,陳湘萍又是烹調高手,做出來的魚比常慶樓的廚子都要好。
陳湘萍說主要是魚好,自己釣的魚自然比市場上賣的要新鮮得多。
此後,他們便經常到黃河裏釣魚。有一迴,他們釣到了一條金色大鯉魚,試了幾次,沒有弄上來,繼忠便跳進河裏。沒想到那裏竟是一個深潭,水麵風平浪靜,水下卻激流洶湧。繼忠差一點就上不來了,嚇得王繼英麵如土色,扔下魚竿,要跳下去救人。最後繼忠自己爬上來了,他抱著繼忠竟哭得像小孩子一樣。
繼忠卻笑道:“哥,你這是怎麽了?怎麽就哭起來了?”
他說:“你都不知道剛才你有多危險,你要是上不來怎麽辦?”
王繼忠說:‘我要是上不來,就請哥幫我照顧好家裏人。’
他說:“你說什麽呢?一天到晚沒有一個正經的,都老大不小了,孩子都有了,還胡說八道。以後,這樣危險的地方不準去。”
王繼忠笑了笑,說:“哥,你記住我的話就是了。”
“我才懶得理你。”
現在想起來,王繼英心裏一陣陣難受,麵對王繼忠的這一家子,被俘的被俘,受傷的受傷,傷心的傷心。王繼英心裏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王繼忠似乎已經把他們托付給他了,但是他沒有照顧好他們,感覺到對不起王繼忠,有負所托。
“王繼忠,我欠你的嗎?你就這樣離開了,我憑什麽幫你照顧他們?”
王繼英要在城頭上向王繼忠大喊,向他質問,憑什麽他一走了之?
想到這裏,王繼英走上城頭。契丹人今天沒有攻城的跡象,他們營中很平靜,有少數士卒在操練,遠處的道路上,不時有騎兵來往,濺起一陣陣灰塵,被風吹得很遠。
王繼英沒有喊出來,隻是出神地盯著契丹大營觀看,看兩個契丹軍士在那裏摔跤,四周圍了一圈的人。每逢有人被摔倒的時候,周圍的人便揮起拳頭,爆發出一聲聲呐喊。
“大人也喜歡看摔跤?”有人問王繼英。
王繼英搖搖頭。
“大人喜歡什麽?”
“釣魚。”
“釣魚?大人是有耐心的人。”
“有耐心的人?”
“是啊,釣魚的人都有耐心。”
王繼英的嘴動了動,他想告訴他:“恰恰相反,就是沒有耐心的人。”但他沒有說出來。
王繼英在城牆上走著,眼睛緊緊盯著契丹人的營寨,那裏是另一個世界,他很想看清那個世界,那個和自己一起釣魚的王繼忠究竟怎麽樣?但是腳下的這堵牆擋住了他,像一把鐮刀割斷了他們之間的路。
不,阻擋他的不是腳下的這堵牆,而是城下的弓弩,刀槍。
城牆下麵是一段平坦的空地,空曠得很,隻要你願意,可以自由馳騁,可以騎馬,可以溜冰,可以閑庭信步。可這時,它是一條鴻溝,需要人的屍體和鮮血填補的鴻溝。
“大人,你怎麽上來了?”李延渥看到王繼英說。
王繼英說:“休息好了,你下去休息一會兒。”
李延渥看了看王繼英說:“大人有心思?”
王繼英歎道:“李兄,你說對麵的人為什麽要打仗?”
李延渥愣了一下說:“他們想占領我們的土地。”
“他們占那麽多土地幹什麽?”
李延渥又愣了一下,笑了笑,說:“大人今天為什麽忽然問這些問題?”
王繼英說:“我在想人生天地之間,造化給每個人一口飯吃,為什麽有人非要去搶奪別人的飯吃?是他們吃不飽嗎?我想,不是的。”
李延渥說:“那是什麽?”
“是他們見不得別人好。”
李延渥笑了笑,說:“大人真會想。”
王繼英說:“當然,每個人的需要不一樣,有人喜歡吃飯,有人喜歡喝湯,不是那麽容易滿足的,這便有了掠奪。”
李延渥說:“說得對,這就是他們為什麽要打仗。”
王繼英說:“但是為什麽不能用另外一種方式解決呢?”
“什麽方式?”
“交易。”
“交易?王大人的確會想象。”李延渥笑起來。
王繼英歎息了一聲。
李延渥說:“大人,先別想這些,我剛才查看看了倉庫,物資的確有些吃緊,特別是箭矢消耗很嚴重,急需補充。”
“那怎麽辦?”
李延渥笑道:“要不我們跟契丹人交易?”
王繼英愣了一下,說:“李兄真會揪辮子。”
李延渥說:“不是我揪大人的辮子,大人的想法很好,我也想那樣,可是目前辦不到,我隻能用自己的辦法獲得需要的東西。”
王繼英說:“李兄,想要什麽辦法?草船借箭嗎?”
李延渥說:“差不多。”
“契丹人有那麽舍得嗎?”
李延渥說:“契丹人舍得,我剛才取下一塊木板,你猜木板上有多少支箭?”
“十幾支總有的。”
“一百多支。”
“這麽多?”
“可見他們是多麽舍得?”
王繼英驚異道:“真是箭雨石林,契丹人攻城不遺餘力。”
李延渥說:“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的傷亡那麽慘重。”
王繼英說:“我們的軍士是好樣的。”
李延渥說:“我準備了一些稻草人,想今夜放下去,收一些箭迴來。”
王繼英說:“萬一契丹人知道有詐,不肯放箭怎麽辦?”
李延渥說:“我想他們不至於那麽小氣吧,多少應該給一點。”
王繼英笑道:“但願李兄能大賺一筆。”
黃昏時分,幾千個稻草人被搬運的城牆上,穿上了黑色的衣服,係上繩子,隻等三更時分,便將它們放下城頭,迎接萬箭穿身。
夜裏,月色朦朧,快到三更時又起了一層薄霧,天地間更顯得迷迷茫茫了。
王繼英看了看契丹大營,那裏很安靜,仿佛已經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