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拈花一笑
我在現實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鱷魚皮的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盂蘭法會,講法台。
講法僧皆能口燦蓮花,引經據典,所講之法圍繞五性九識為核心。
以入定,參禪為路徑。
尊佛性天成,本自具足,行諸戒律壓製人性劣根,挖掘自身佛性抵達彼岸。
金山寺講法僧金池,繼空明寺、大慈寺後第三個上場。
爬上十米高的講法台,站上法台俯瞰,聲音如洪鍾迴響:“五性:聲聞,緣覺,菩薩,不定,無性。”
“身聞之妙,在於…………”
金池講完佛陀五性九識妙境,開始宣講佛性,繼續開口道:“欲見佛性,需行戒律,首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殺生使人…………”
講經台下。
身穿錦衣華服的貴人側耳傾聽。
時而疑惑,皺眉思索,時而點頭,恍然大悟。
偽法,亦有一套合情合理,能完成邏輯閉環的理論。
不是修行者,以古代人掌握的知識,很難堪破這一場騙局。
夠格被騙的都是讀過書,家境不凡之輩,平民根本沒有被騙的資格,隻是來湊個熱鬧,蹭一蹭不知道有無的福氣。
陳景也在台下聽經,明知是偽法,卻依舊聽的津津有味。
“金池以戒律見佛性,學說倒是比金山寺完善不少。”
陳景作為金山寺經堂常客,本身也是一名講法的高手。
和其他唯識宗僧人不同,並沒有對偽法有半點輕視之心。
能夠擊敗真法的偽法自有可取之處。
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解析偽法,不僅充分去理解偽法,還對修持有幾分感悟。
偽法:佛性修持法門。
境界為真,修持法為假,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人體就是一座巨大寶藏,隻需要不斷向內挖掘潛能,就能具備超能力,進化飛升。
佛性法門和這句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挖掘潛能的前提是有潛能,人類又不是被封印的仙人。
祖上沒有闊過,或者說現在就是人類最闊的時候。
物種之間競爭何其殘酷,根本容不得半點留情,哪會有現成的財寶埋起來等待被挖掘?
不過人體是寶藏這句話也不算完全錯。
隻是關鍵並不在於寶藏,而在於開啟寶庫的鑰匙。
修仙,挖掘的寶藏並非已有的寶藏,而是通過修持法,破限法,讓人類某項弱小的特質變得強大起來。
亦或者尋找到存在感微弱被人類忽略的能力,然後再重複上訴步驟,讓弱小的特質變得強大。
修行更像是種田,尋來合適的種子在土地種下,挖地,澆水,施肥,除草,挖地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項而已。
偽法盲目的挖掘潛能,就像是在一片適宜種莊稼的沃土,瘋狂挖地,想挖出石油一夜暴富一樣荒誕。
肉體如此,精神如此,性亦如此,不破限不管怎麽挖掘,終究隻是一名凡人。
“…………”
然而,偽法卻有著真法所不具備的優勢。
首先法門簡單易懂,隻要是個讀過書的正常人,都能聽懂,知道該如何修持。
其次容易執行,無論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隻要有一定控製力,就能輕鬆達成目標。
最後沒有危險,隻需要坐枯禪就行,不會有精神異變成瘋子的危險。
法門簡單,修持容易,還沒有半點風險,卻能成為大神通的佛。
嘖嘖……這恐怖的投資收益比。
哪怕是最有勇氣騙子,也不敢給出如此誇張的迴報。
他們頂多也就裝裝秦始皇,給顆長生不死藥,裝裝閻羅王,廠家直消生死簿名字而已。
可以說,偽法除了假以外全是優勢!
“…………”
“身為唯識法脈傳人,聽聞佛性偽法竟然能怡然自得,難怪能成為金山寺主事。”
陳景耳邊響起一道聲音,迴頭便見到大慈寺跟在玄明後麵的大和尚。
身為唯識法脈傳人,對偽法的鄙夷溢於言表。
看向陳景的眼神,帶著幾分怒其不爭,還有幾分對愚昧之人的憐憫。
昨日,已私下找到法濟要說法,但是對方含糊其辭,並不解釋迦蘭法脈弟子成為此行主事的原因。
而唯識法脈成為主事,講經台金池卻依舊在宣揚偽法,其罪責自然歸於主事之人,讓法恆忍不住出聲喝問。
陳景沒有半點被抓包的自覺,頓了頓迴道:“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心中無偽法,聽一聽偽法又何妨?”
“若沒有動搖,何必舍真經而學偽經?”
“偽法有吞真法之心,真法卻沒有容偽法之量,為何不能在偽法中尋找答案,有容乃大,說不定興盛之道就在其中。”
“你可記得四戒,謗菩薩藏,信相似法。”
“四戒不吝法不也無人持,同樣是舍一戒,後者若能換來宗門興盛,幽而複明,何樂而不為?”
“詭辯!法濟怎麽會把唯識真法傳給你?同意以本屆盂蘭法會辯法輸贏,決出唯識宗主脈也是因為你?你到底用什麽妖言蠱惑法濟?貧僧寧可犯誑語戒,也絕對不會將傳承給你!”
淺聊幾句不歡而散,陳景看著法恆憤然離去,依舊一臉平淡自語:“你若想讓唯識宗興盛,會將傳承給我,你若想盜唯識宗真經,亦會將傳承交給我。”
談話結束。
金池從講法台安全下來。
講法,無人會質問,金池有幾十年講法經驗,不會有任何問題。
唯一所需要擔心的是金池年老體衰,從講經台失足掉下來。
“…………”
盂蘭法會第二日:講法,在黃昏時分結束。
晚霞漫天,一名中年富態和尚,拿著一卷畫軸走上法台:“諸位同門請看,此畫中內容便是法會明日辯題。”
說罷,畫軸緩緩打開,清晰展示給台下的眾人。
隻見畫中佛祖手作拈花狀,兩指捏住一名僧人呈上的盂蘭花瓣。
四周諸羅漢菩薩疑惑,唯有一名僧人露出微笑。
“明日辯題,竟是拈花一笑?”
法台下,不少辯法僧變了顏色,今年辯法的難度一下提升了好幾倍。
佛祖拈花,迦葉一笑,將心印心,不落文字之法,傳給了大弟子迦葉。
此為禪機源頭,豈是等閑之人所能辯得?
講法僧皆能口燦蓮花,引經據典,所講之法圍繞五性九識為核心。
以入定,參禪為路徑。
尊佛性天成,本自具足,行諸戒律壓製人性劣根,挖掘自身佛性抵達彼岸。
金山寺講法僧金池,繼空明寺、大慈寺後第三個上場。
爬上十米高的講法台,站上法台俯瞰,聲音如洪鍾迴響:“五性:聲聞,緣覺,菩薩,不定,無性。”
“身聞之妙,在於…………”
金池講完佛陀五性九識妙境,開始宣講佛性,繼續開口道:“欲見佛性,需行戒律,首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殺生使人…………”
講經台下。
身穿錦衣華服的貴人側耳傾聽。
時而疑惑,皺眉思索,時而點頭,恍然大悟。
偽法,亦有一套合情合理,能完成邏輯閉環的理論。
不是修行者,以古代人掌握的知識,很難堪破這一場騙局。
夠格被騙的都是讀過書,家境不凡之輩,平民根本沒有被騙的資格,隻是來湊個熱鬧,蹭一蹭不知道有無的福氣。
陳景也在台下聽經,明知是偽法,卻依舊聽的津津有味。
“金池以戒律見佛性,學說倒是比金山寺完善不少。”
陳景作為金山寺經堂常客,本身也是一名講法的高手。
和其他唯識宗僧人不同,並沒有對偽法有半點輕視之心。
能夠擊敗真法的偽法自有可取之處。
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解析偽法,不僅充分去理解偽法,還對修持有幾分感悟。
偽法:佛性修持法門。
境界為真,修持法為假,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人體就是一座巨大寶藏,隻需要不斷向內挖掘潛能,就能具備超能力,進化飛升。
佛性法門和這句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挖掘潛能的前提是有潛能,人類又不是被封印的仙人。
祖上沒有闊過,或者說現在就是人類最闊的時候。
物種之間競爭何其殘酷,根本容不得半點留情,哪會有現成的財寶埋起來等待被挖掘?
不過人體是寶藏這句話也不算完全錯。
隻是關鍵並不在於寶藏,而在於開啟寶庫的鑰匙。
修仙,挖掘的寶藏並非已有的寶藏,而是通過修持法,破限法,讓人類某項弱小的特質變得強大起來。
亦或者尋找到存在感微弱被人類忽略的能力,然後再重複上訴步驟,讓弱小的特質變得強大。
修行更像是種田,尋來合適的種子在土地種下,挖地,澆水,施肥,除草,挖地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項而已。
偽法盲目的挖掘潛能,就像是在一片適宜種莊稼的沃土,瘋狂挖地,想挖出石油一夜暴富一樣荒誕。
肉體如此,精神如此,性亦如此,不破限不管怎麽挖掘,終究隻是一名凡人。
“…………”
然而,偽法卻有著真法所不具備的優勢。
首先法門簡單易懂,隻要是個讀過書的正常人,都能聽懂,知道該如何修持。
其次容易執行,無論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隻要有一定控製力,就能輕鬆達成目標。
最後沒有危險,隻需要坐枯禪就行,不會有精神異變成瘋子的危險。
法門簡單,修持容易,還沒有半點風險,卻能成為大神通的佛。
嘖嘖……這恐怖的投資收益比。
哪怕是最有勇氣騙子,也不敢給出如此誇張的迴報。
他們頂多也就裝裝秦始皇,給顆長生不死藥,裝裝閻羅王,廠家直消生死簿名字而已。
可以說,偽法除了假以外全是優勢!
“…………”
“身為唯識法脈傳人,聽聞佛性偽法竟然能怡然自得,難怪能成為金山寺主事。”
陳景耳邊響起一道聲音,迴頭便見到大慈寺跟在玄明後麵的大和尚。
身為唯識法脈傳人,對偽法的鄙夷溢於言表。
看向陳景的眼神,帶著幾分怒其不爭,還有幾分對愚昧之人的憐憫。
昨日,已私下找到法濟要說法,但是對方含糊其辭,並不解釋迦蘭法脈弟子成為此行主事的原因。
而唯識法脈成為主事,講經台金池卻依舊在宣揚偽法,其罪責自然歸於主事之人,讓法恆忍不住出聲喝問。
陳景沒有半點被抓包的自覺,頓了頓迴道:“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心中無偽法,聽一聽偽法又何妨?”
“若沒有動搖,何必舍真經而學偽經?”
“偽法有吞真法之心,真法卻沒有容偽法之量,為何不能在偽法中尋找答案,有容乃大,說不定興盛之道就在其中。”
“你可記得四戒,謗菩薩藏,信相似法。”
“四戒不吝法不也無人持,同樣是舍一戒,後者若能換來宗門興盛,幽而複明,何樂而不為?”
“詭辯!法濟怎麽會把唯識真法傳給你?同意以本屆盂蘭法會辯法輸贏,決出唯識宗主脈也是因為你?你到底用什麽妖言蠱惑法濟?貧僧寧可犯誑語戒,也絕對不會將傳承給你!”
淺聊幾句不歡而散,陳景看著法恆憤然離去,依舊一臉平淡自語:“你若想讓唯識宗興盛,會將傳承給我,你若想盜唯識宗真經,亦會將傳承交給我。”
談話結束。
金池從講法台安全下來。
講法,無人會質問,金池有幾十年講法經驗,不會有任何問題。
唯一所需要擔心的是金池年老體衰,從講經台失足掉下來。
“…………”
盂蘭法會第二日:講法,在黃昏時分結束。
晚霞漫天,一名中年富態和尚,拿著一卷畫軸走上法台:“諸位同門請看,此畫中內容便是法會明日辯題。”
說罷,畫軸緩緩打開,清晰展示給台下的眾人。
隻見畫中佛祖手作拈花狀,兩指捏住一名僧人呈上的盂蘭花瓣。
四周諸羅漢菩薩疑惑,唯有一名僧人露出微笑。
“明日辯題,竟是拈花一笑?”
法台下,不少辯法僧變了顏色,今年辯法的難度一下提升了好幾倍。
佛祖拈花,迦葉一笑,將心印心,不落文字之法,傳給了大弟子迦葉。
此為禪機源頭,豈是等閑之人所能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