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自從進入19世紀以來,不管扶桑自己意沒意識到,其實它的命運和中華是緊緊相關的,尤其是亞羅號戰爭(1856年-1860年)對其影響尤盛:
最開始的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戰,英佛聯軍獲勝,迫使大老井伊掃部頭一係毅然與洋人簽署了通商約定;
而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華獲勝,使扶桑高層對是否堅持開國通商發生了動搖,進而在櫻田門之變後促使井伊一係被一掃而空;
到1860年10月此戰落幕,英佛最終占了上風,又讓此時的幕府執政久世、安藤重新迴到了原本的立場——洋人惹不得,攘夷還需從長計議。
但這樣左右搖擺是要付出代價的,上層猶豫的時候,扶桑攘夷之風已經成了氣候,連西洋人都感到了壓力。
根據安政五年簽署的通商約定,扶桑除了三港(長崎、神奈川、箱館)於安政六年六月二日(1859年7月1日)對外通商外,還有兩港兩都要隨即開放:
新瀉港開市時間為西洋曆1860年1月1日;
而江戶為1862年1月1日;
兵庫和大阪則為1863年1月1日。
除了新瀉由於沙洲過多,因此西洋人主動放棄外,到文久元年(1861年),這江戶、兵庫和大阪的開港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鑒於扶桑攘夷的氣氛高漲,英吉利公使阿禮國,居然讚同幕府延緩開市的請求,但要求其出使歐羅巴向各國當麵交涉。
“到口的肉都不吃”,這實在是難得一見的景象,由此可見此時攘夷的聲勢之大。
其實,扶桑攘夷的高漲,同樣深刻受到了中華的影響:
亞羅號戰爭,從1856年開始到1860年結束,英佛和中華時打時合,這貿易依然大受其苦——當然,長發之變造成的時局動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好死不死的是,1859年7月扶桑正式對外通商,相當於瞌睡的時候發現了枕頭,因此很多洋商都從中華跑到扶桑來貿易。
就扶桑這小身板哪能抗的住啊,因此到今年,也就是文久元年(1861年),短短兩年經濟就遭到了重創——物價一下子就漲到天上去了,民眾的生活頓時急劇惡化,但更要命的是,原材料大量輸出導致扶桑手工業大蕭條。
這花費增多同時收入減少,兩麵夾擊之下,還能有個好!
以手工紡紗為例,當時紡紗是普通民眾的重大生活來源,估計有40%的人家以紡紗補貼生活收入——以戶算,而不是40%的人從事這項工作,如果40%的人紡紗哪還了得。
但洋布洋紗蜂擁而至後,因為價格隻有本地同類產品的一半,因此手工紡紗變得無力可圖,婦女紛紛停工,這個比例逐漸升高,到幕末已經減少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因為土布厚、洋布薄,多多少少還是保留了一小塊市場。
開國通商使民眾的生活變得極差,同樣也使武士的生活受到影響——幕府和各藩的收入減少,因此半知、減知時有發生,更糟糕的編製縮減也逐漸增多,浪士由此數量大增。
而這一切困難的根源,都來自開國通商。
因此,雖然幕府的實力猶在,甚至因為直秀亂入的原因,對各藩的優勢更大,但這樣砂鍋大的拳頭卻沒有p用——打服之後呐?還不是要餓肚子,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去年,也就是萬延元年,箱館統計的扶桑各地大規模一揆數量是43起,而天保大饑饉(1833年-1839年)的平均數字才是32.5!
而且,以前一揆的訴求是不滿代官或奉行,因此通過一揆這種激烈
的“越訴”,要求幕府或藩主關注;但如今,很多百姓(農民)根本不提要求,直接就攻擊官府,燒毀“檢地帳”後拒絕交納年貢和各種賦稅徭役。
而且城下町也經常發生米騷動,次數同樣超過了天保大饑饉時期——要知道,町民的生活比百姓富裕一些,而且因為各家的武士大都在城下町生活,因此城下町亂起來,那就真了不得了。
這些說明什麽?
說明幕府和各藩不得人心吃棗藥丸啊。
因此幕藩都紛紛積極自救,江戶那還顧得上遙遠的箱館——不出大亂子誰理你啊。
此時正是關鍵時刻,德川家和京都小朝廷及諸多外樣大名的博弈已經到了緊要關頭,一切行動都緊緊圍繞著抱團取暖也就是公武合體來進行。
總之,扶桑都這艘船都快沉了,大家還是團結一致想辦法吧。
所謂的公武合體,也就是公家小朝廷和武家幕府的聯合。
最初的提出者,是水戶老藩主德川齊昭一係,後來井伊掃部頭執政的時候,發現壞了,反對派打著皇室的旗號團結在一起,這不好辦呀,於是他就想釜底抽薪,“合就合好了,但主動權應該在幕府這邊。”
安政五年(1858年),九月戊午之難開始,但同年十月,老中間部詮勝在京都,一邊抓人,一邊奉命開始試探,“皇室能否嫁女給西丸樣家茂”。
當時執政幕府的井伊手段激烈,京都小朝廷當然不敢硬頂,於是就含含糊糊地應付著。
但赤鬼井伊何許人也,因此到萬延元年(1860年)三月他被刺身亡之時,此事已經基本敲定了。
結果誰也沒想到,塵埃落定前井伊出事了,於是此事又起了波折。
但煮熟的鴨子還能跑了,萬延元年四月一日,幕府派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把下嫁的內請書提交給關白九條尚忠。
此時,三港對外通商已經過去了近一年,這攘夷的氣勢已經起來了,因此京都小朝廷開始提價,反正是左拖右推,就是不肯答應。
拳頭大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逼急了管不了許多的話可以解決人啊,因此在幕府的威脅加利誘下,當年和曆八月十五,和宮終於開口答應——巧合的是,當天也是攘夷派首領水戶老藩主德川齊昭逝世的日子。
為了此事,傳說幕府也做了讓步,據說兩位執政,老中久世廣周和安藤信睦,答應當年七月開始攘夷——不是立刻武力攘夷,而是“延緩對外通商的腳步,在十幾年內逐漸廢除各種約定,從而使扶桑迴到從前的天道樂土。”
十月九日,幕府送上貢品奏請和宮下嫁,十二月二十一日使者參內謝恩,二十五日舉行了納采的儀式。
但問題是,幕府這邊剛做出承諾“延緩對外通商的腳步”,結果十二月十四日就與普魯士簽訂了通商約定。
因此京都小朝廷上下都覺得受到了愚弄:
當年六月十七日幕府與佛朗基簽署了通商約定,和以前一樣,都沒有敕許,但當時不是和宮下嫁還沒確認麽。
可這次是怎麽迴事?
依然不尊重皇室,理都不理我就簽了,這也太埋汰人了!
說起來,這是由於京都小朝廷消息閉塞,完全不理解幕府收到阿羅號戰爭清廷最終失利的震撼——幕府自己也有問題,這神秘主義搞來搞去,封鎖消息賊來勁,結果把自己坑了吧。
於是這件事又耽擱下來。
要知道當時扶桑皇帝對公武合體抱有很大期望,以自己退位、和宮出家的威脅,才搞定一直叫囂武力攘夷的公卿們的,現在臉都丟進海裏了,能不惱火嘛!
後麵經過幕府使者的反複解釋,這件事終於又重新啟動了,但作為代價,和宮的緣結對象家茂,必須在成親典禮前由世子西丸樣成為征夷大將軍——皇家公主做了禦台所,想必就不會發生這種陰奉陽違的幺蛾子了。
這個要求怎麽說呢?
過分也不過分。
說它過分,小朝廷幹涉德川家的傳承這還是第一次,但問題是,以前公方樣娶的可是頂級公卿的女兒,重未娶過皇室的公主!
這裏麵可是有大說道的:
皇室公主在扶桑是有繼承權的,雖然此時的扶桑皇帝有兒子,這個權利用不上,但萬一呢?
到時老公做征夷大將軍,老婆是扶桑皇帝,再生下兒女,這公武就不是合體,是合一了!
以幕臣如狼似虎的性子,這“自古傳承”的公卿不就被跑根絕底了麽。
因此,皇室冒了這麽大風險,你幕府又違約在先,如今不是得拿出點誠意來?
消息傳迴江戶後,幕臣一片嘩然,這以前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如今變成舍老子,這是咋迴事!
但冷靜下來,大家覺得還是賺了:
畢竟小朝廷是個空架子,這公主嫁過來,誰占便宜誰吃虧是很明顯的嘛。
再說了,這公方樣家定怠政不說,脾氣也古怪,反倒是西丸樣家茂聰敏果斷又待人寬厚,十六歲就顯示出明君的氣度來,換了也好。
於是,在大家的慫恿下,老中首座久世不得不向公方樣家定稟告了此事。
其實久世不想換主上,畢竟家定怠政,便宜的是他。
但他也考慮清楚了,如今內憂外患,老中首座跟走馬燈似的變,所以換個像樣的公方樣也好。再說了,西丸樣家茂才十六歲,就算親政,估計還是要依仗自己。
而且算起來,這幾任幕府執政都沒啥好下場:
從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第一次來訪算起,當時的老中首座是自己的小舅子阿部正弘,結果他在兩年後卸任——就這還算好的,畢竟之前掌權十年之後還做了兩年的勝手方老中,然後病退,完全可以說是全身而退;
之後的堀田正篤,隻當了兩年多的老中首座就被趕下來,還在戊午之難中被追責;
大老井伊掃部頭嘛,兩年不到就被刺身亡。
“看人擔柴不費力,自己挑擔累折腰”,說起來這幕府執政的位置如今可不好做,這公武合體如今看來好處甚多,自己還是從中彌合的好。
但打了好久算盤的久世,做夢也沒想到,家定一聽不用做公方樣,不但沒有暴怒反倒手舞足蹈,白瞎了幕臣們的一番擔心!
因為直秀的亂入,陰差陽錯之下,公方樣家定在安政五年(1858年)病是病重了,但沒死,但如今內憂外患,爛事越來越多,所以這位置他真的早就不想做了。
因此他聽說小朝廷要求世子家茂繼位,他是那個開心啊,“懂我!懂我啊!”
這想象中的最大的阻礙沒有了,自然公武合體就開始順利起來。
文久元年(1861年)四月,幕府在京都和小朝廷再次確認,這事成了!
消息傳開,扶桑幕藩都歡欣鼓舞,覺得公武合力後自然是一番新景象。
但直秀開了掛啊,當然知道這是一場空歡喜,因此反而加大了內政建設。
經過大家的努力,在1861年10月初,北地終於開通了扶桑的第一條鐵路。
是以權謀為主還是以實業優先,維新之路的競爭終於正式開始了。
</p>
自從進入19世紀以來,不管扶桑自己意沒意識到,其實它的命運和中華是緊緊相關的,尤其是亞羅號戰爭(1856年-1860年)對其影響尤盛:
最開始的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戰,英佛聯軍獲勝,迫使大老井伊掃部頭一係毅然與洋人簽署了通商約定;
而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華獲勝,使扶桑高層對是否堅持開國通商發生了動搖,進而在櫻田門之變後促使井伊一係被一掃而空;
到1860年10月此戰落幕,英佛最終占了上風,又讓此時的幕府執政久世、安藤重新迴到了原本的立場——洋人惹不得,攘夷還需從長計議。
但這樣左右搖擺是要付出代價的,上層猶豫的時候,扶桑攘夷之風已經成了氣候,連西洋人都感到了壓力。
根據安政五年簽署的通商約定,扶桑除了三港(長崎、神奈川、箱館)於安政六年六月二日(1859年7月1日)對外通商外,還有兩港兩都要隨即開放:
新瀉港開市時間為西洋曆1860年1月1日;
而江戶為1862年1月1日;
兵庫和大阪則為1863年1月1日。
除了新瀉由於沙洲過多,因此西洋人主動放棄外,到文久元年(1861年),這江戶、兵庫和大阪的開港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鑒於扶桑攘夷的氣氛高漲,英吉利公使阿禮國,居然讚同幕府延緩開市的請求,但要求其出使歐羅巴向各國當麵交涉。
“到口的肉都不吃”,這實在是難得一見的景象,由此可見此時攘夷的聲勢之大。
其實,扶桑攘夷的高漲,同樣深刻受到了中華的影響:
亞羅號戰爭,從1856年開始到1860年結束,英佛和中華時打時合,這貿易依然大受其苦——當然,長發之變造成的時局動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好死不死的是,1859年7月扶桑正式對外通商,相當於瞌睡的時候發現了枕頭,因此很多洋商都從中華跑到扶桑來貿易。
就扶桑這小身板哪能抗的住啊,因此到今年,也就是文久元年(1861年),短短兩年經濟就遭到了重創——物價一下子就漲到天上去了,民眾的生活頓時急劇惡化,但更要命的是,原材料大量輸出導致扶桑手工業大蕭條。
這花費增多同時收入減少,兩麵夾擊之下,還能有個好!
以手工紡紗為例,當時紡紗是普通民眾的重大生活來源,估計有40%的人家以紡紗補貼生活收入——以戶算,而不是40%的人從事這項工作,如果40%的人紡紗哪還了得。
但洋布洋紗蜂擁而至後,因為價格隻有本地同類產品的一半,因此手工紡紗變得無力可圖,婦女紛紛停工,這個比例逐漸升高,到幕末已經減少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因為土布厚、洋布薄,多多少少還是保留了一小塊市場。
開國通商使民眾的生活變得極差,同樣也使武士的生活受到影響——幕府和各藩的收入減少,因此半知、減知時有發生,更糟糕的編製縮減也逐漸增多,浪士由此數量大增。
而這一切困難的根源,都來自開國通商。
因此,雖然幕府的實力猶在,甚至因為直秀亂入的原因,對各藩的優勢更大,但這樣砂鍋大的拳頭卻沒有p用——打服之後呐?還不是要餓肚子,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去年,也就是萬延元年,箱館統計的扶桑各地大規模一揆數量是43起,而天保大饑饉(1833年-1839年)的平均數字才是32.5!
而且,以前一揆的訴求是不滿代官或奉行,因此通過一揆這種激烈
的“越訴”,要求幕府或藩主關注;但如今,很多百姓(農民)根本不提要求,直接就攻擊官府,燒毀“檢地帳”後拒絕交納年貢和各種賦稅徭役。
而且城下町也經常發生米騷動,次數同樣超過了天保大饑饉時期——要知道,町民的生活比百姓富裕一些,而且因為各家的武士大都在城下町生活,因此城下町亂起來,那就真了不得了。
這些說明什麽?
說明幕府和各藩不得人心吃棗藥丸啊。
因此幕藩都紛紛積極自救,江戶那還顧得上遙遠的箱館——不出大亂子誰理你啊。
此時正是關鍵時刻,德川家和京都小朝廷及諸多外樣大名的博弈已經到了緊要關頭,一切行動都緊緊圍繞著抱團取暖也就是公武合體來進行。
總之,扶桑都這艘船都快沉了,大家還是團結一致想辦法吧。
所謂的公武合體,也就是公家小朝廷和武家幕府的聯合。
最初的提出者,是水戶老藩主德川齊昭一係,後來井伊掃部頭執政的時候,發現壞了,反對派打著皇室的旗號團結在一起,這不好辦呀,於是他就想釜底抽薪,“合就合好了,但主動權應該在幕府這邊。”
安政五年(1858年),九月戊午之難開始,但同年十月,老中間部詮勝在京都,一邊抓人,一邊奉命開始試探,“皇室能否嫁女給西丸樣家茂”。
當時執政幕府的井伊手段激烈,京都小朝廷當然不敢硬頂,於是就含含糊糊地應付著。
但赤鬼井伊何許人也,因此到萬延元年(1860年)三月他被刺身亡之時,此事已經基本敲定了。
結果誰也沒想到,塵埃落定前井伊出事了,於是此事又起了波折。
但煮熟的鴨子還能跑了,萬延元年四月一日,幕府派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把下嫁的內請書提交給關白九條尚忠。
此時,三港對外通商已經過去了近一年,這攘夷的氣勢已經起來了,因此京都小朝廷開始提價,反正是左拖右推,就是不肯答應。
拳頭大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逼急了管不了許多的話可以解決人啊,因此在幕府的威脅加利誘下,當年和曆八月十五,和宮終於開口答應——巧合的是,當天也是攘夷派首領水戶老藩主德川齊昭逝世的日子。
為了此事,傳說幕府也做了讓步,據說兩位執政,老中久世廣周和安藤信睦,答應當年七月開始攘夷——不是立刻武力攘夷,而是“延緩對外通商的腳步,在十幾年內逐漸廢除各種約定,從而使扶桑迴到從前的天道樂土。”
十月九日,幕府送上貢品奏請和宮下嫁,十二月二十一日使者參內謝恩,二十五日舉行了納采的儀式。
但問題是,幕府這邊剛做出承諾“延緩對外通商的腳步”,結果十二月十四日就與普魯士簽訂了通商約定。
因此京都小朝廷上下都覺得受到了愚弄:
當年六月十七日幕府與佛朗基簽署了通商約定,和以前一樣,都沒有敕許,但當時不是和宮下嫁還沒確認麽。
可這次是怎麽迴事?
依然不尊重皇室,理都不理我就簽了,這也太埋汰人了!
說起來,這是由於京都小朝廷消息閉塞,完全不理解幕府收到阿羅號戰爭清廷最終失利的震撼——幕府自己也有問題,這神秘主義搞來搞去,封鎖消息賊來勁,結果把自己坑了吧。
於是這件事又耽擱下來。
要知道當時扶桑皇帝對公武合體抱有很大期望,以自己退位、和宮出家的威脅,才搞定一直叫囂武力攘夷的公卿們的,現在臉都丟進海裏了,能不惱火嘛!
後麵經過幕府使者的反複解釋,這件事終於又重新啟動了,但作為代價,和宮的緣結對象家茂,必須在成親典禮前由世子西丸樣成為征夷大將軍——皇家公主做了禦台所,想必就不會發生這種陰奉陽違的幺蛾子了。
這個要求怎麽說呢?
過分也不過分。
說它過分,小朝廷幹涉德川家的傳承這還是第一次,但問題是,以前公方樣娶的可是頂級公卿的女兒,重未娶過皇室的公主!
這裏麵可是有大說道的:
皇室公主在扶桑是有繼承權的,雖然此時的扶桑皇帝有兒子,這個權利用不上,但萬一呢?
到時老公做征夷大將軍,老婆是扶桑皇帝,再生下兒女,這公武就不是合體,是合一了!
以幕臣如狼似虎的性子,這“自古傳承”的公卿不就被跑根絕底了麽。
因此,皇室冒了這麽大風險,你幕府又違約在先,如今不是得拿出點誠意來?
消息傳迴江戶後,幕臣一片嘩然,這以前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如今變成舍老子,這是咋迴事!
但冷靜下來,大家覺得還是賺了:
畢竟小朝廷是個空架子,這公主嫁過來,誰占便宜誰吃虧是很明顯的嘛。
再說了,這公方樣家定怠政不說,脾氣也古怪,反倒是西丸樣家茂聰敏果斷又待人寬厚,十六歲就顯示出明君的氣度來,換了也好。
於是,在大家的慫恿下,老中首座久世不得不向公方樣家定稟告了此事。
其實久世不想換主上,畢竟家定怠政,便宜的是他。
但他也考慮清楚了,如今內憂外患,老中首座跟走馬燈似的變,所以換個像樣的公方樣也好。再說了,西丸樣家茂才十六歲,就算親政,估計還是要依仗自己。
而且算起來,這幾任幕府執政都沒啥好下場:
從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第一次來訪算起,當時的老中首座是自己的小舅子阿部正弘,結果他在兩年後卸任——就這還算好的,畢竟之前掌權十年之後還做了兩年的勝手方老中,然後病退,完全可以說是全身而退;
之後的堀田正篤,隻當了兩年多的老中首座就被趕下來,還在戊午之難中被追責;
大老井伊掃部頭嘛,兩年不到就被刺身亡。
“看人擔柴不費力,自己挑擔累折腰”,說起來這幕府執政的位置如今可不好做,這公武合體如今看來好處甚多,自己還是從中彌合的好。
但打了好久算盤的久世,做夢也沒想到,家定一聽不用做公方樣,不但沒有暴怒反倒手舞足蹈,白瞎了幕臣們的一番擔心!
因為直秀的亂入,陰差陽錯之下,公方樣家定在安政五年(1858年)病是病重了,但沒死,但如今內憂外患,爛事越來越多,所以這位置他真的早就不想做了。
因此他聽說小朝廷要求世子家茂繼位,他是那個開心啊,“懂我!懂我啊!”
這想象中的最大的阻礙沒有了,自然公武合體就開始順利起來。
文久元年(1861年)四月,幕府在京都和小朝廷再次確認,這事成了!
消息傳開,扶桑幕藩都歡欣鼓舞,覺得公武合力後自然是一番新景象。
但直秀開了掛啊,當然知道這是一場空歡喜,因此反而加大了內政建設。
經過大家的努力,在1861年10月初,北地終於開通了扶桑的第一條鐵路。
是以權謀為主還是以實業優先,維新之路的競爭終於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