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平定“三監之亂”,以及與此有密切關係的“武庚之亂”,還有隨後發生的平定東夷、淮夷等方國的戰事,統稱為“周公東征”。其中有場戰役打得非常辛苦,這就是周公攻奄國之戰。
周公旦攝政時,實際上已經擅自稱王。因勞苦功高,其眾多兒子被封了很多諸侯國,有周國、魯國、邢國、凡國、茅國、蔣國、祭國、胙國等。姬誦親政後數年,周公旦去世。
但此起彼伏的反叛方國,還是這個臣服那個再起來。周成王姬誦親政後,在淮夷一帶存在了幾百年的錄國,開始反叛周朝。錄國在夏朝、商朝時已經存在,在中原王朝和諸方國夾縫中生存。
周公旦東征後,本來錄國已經臣服。但周公旦去世後,錄國再次反叛。姬誦大怒,親自率領周軍前往平叛。因行軍途中染病,姬誦不得不返迴洛邑,改派召公奭帶兵前往平定錄國之叛。
召公姬奭,也是姬昌的兒子,周公旦之弟。召公奭不負姬誦所托,順利平定了錄國之亂,因此召公奭被姬誦封賞了不少土地。
臣服的錄國國主,被姬誦封為子爵,並繳納貢賦。到了周康王時期,因為積極配合周朝征伐淮夷,爵位從子爵晉升為伯爵。到了公元前622年,錄國被不斷北侵的楚國所滅。
周康王姬釗在位第二十五年,西北的鬼方再次興風作浪。其實在商朝時,武丁等商王就攻伐過鬼方。但遊牧民族有一個特點,就是逐水草而居。農耕民族對付遊牧民族,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周朝剛建立那會兒,為減小鬼方對中原的危害,姬發曾把鬼方活動範圍限定在涇水、北洛水以北,並且要繳納一定的賦稅。隨著時間的推移,鬼方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到姬釗時,鬼方人已經活動在今陝西西北,山西北部,以及內蒙古西部一帶。
遊牧民族東侵、南侵,就是為了搶劫糧食和財物。來了就搶,搶了就跑,讓人無法防範、無所適從。但因遊牧民族神出鬼沒,不管出動多少大軍,隻能暫時打服,而很難徹底消滅。
遠在商朝末期,就是因為鬼方、戎狄等的騷擾和搶劫,周人的祖先才跋山涉水,南下來到渭水流域、岐山腳下的周原。
商王武乙在位第三十五年,周人首領季曆奉武乙之命率周軍攻打鬼方。此戰季曆斬獲頗豐,擒獲鬼方各部落首領二十個。但因為根深蒂固的觀念,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些被俘獲的鬼方人,被殺死後當做人祭。那些被罰為奴隸的,命運還算好的。
古代的殺戮,往往有些隨心所欲。這樣的行為,隻能導致更大的反抗。以心比心,人心換人心,在什麽時候也不過時。
這一次鬼方再次危害中原,與周公旦三年東征有很大關係。鬼方不僅再次崛起,而且與戎狄等合作,成群結隊危害周朝西北部。姬發推翻商朝,何嚐不是利用商軍征伐東夷、淮夷的機會。
本來在姬誦在位時,為了發展生產、休養生息,周王朝采取的是“以德慎罰”的國策,也就是實行德政。姬釗繼位後的幾十年,依然實行這樣的治國辦法。所以從周成王到周康王兩朝,出現了社會和諧、百姓富足、國家強盛的“成康之治”。
姬誦英年早逝,兒子姬釗於公元前1020年繼位,就是周康王。姬釗年齡小,召公奭、畢公高輔政。到了公元前998年,在做了各方麵準備以後,姬釗命令大臣盂侯率領征伐大軍,征伐鬼方。已經恢複元氣的鬼方不甘示弱,頻頻調兵遣將與周軍交戰。
在攻打鬼方之戰中,大的戰役有兩次。兩次交戰,周軍共斬殺鬼方各部落四千八百多人,四個部落首領被俘獲。被俘虜的鬼方將士有一萬三千多人,馬、牛、羊、戰車、馬車不計其數。
其實在商朝末年,鬼方已經臣服商朝。與東夷、淮夷一樣,誰也說不清楚,自西向東的鬼方、犬戎、東夷、淮夷等諸戎、夷部落、方國,臣服了多少次,又反叛了多少次。
古代不管哪個王朝,出征將領隻許勝利,不允許失敗。勝利了,就建立了軍功。大的勝利建立大的戰功,特別大的勝利建立不世之功。但如果失敗了,不但官職不保,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
周康王姬釗主導的征伐鬼方之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所有參戰將領,還有參與謀劃的文武大臣,都給予了各種賞賜。率領周軍攻打鬼方的盂侯,不僅被姬釗賞賜了美酒、服飾、車馬、儀仗等實物和榮譽,還有一千七百二十六個鬼方戰俘奴隸。
雖然此戰把鬼方諸部落,驅趕到了很遠的地方,宗周鎬京和渭水流域恢複了平靜,暫時解除了鬼方的威脅。但並沒有徹底消滅鬼方諸部落,但因鬼方元氣大傷,很長時間難以再危害中原。
這是一次在“成康之治”背景下的勝利,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如果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想通過遠征遊牧民族,並且取得決定性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商朝末年鬼方臣服於商朝,是季曆率領的周軍的功勞。曾經戰場上的交戰雙方,現在其中一方建立了新王朝。而另一方原來是失敗者。以遊牧民族的個性,臣服了再反叛,被打敗了再臣服,力量強大了再反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鬼方、西戎、犬戎、北狄、白狄、東夷、淮夷、南蠻,等等分布在中原地區四麵八方的族群,在幾千年與中原民族的衝突、兼並與融合中,此消彼長、你爭我鬥,逐漸形成了華夏民族。
按照曆史傳說和有文字以後的史料,中原地區周邊很多族群、部落、方國,以及後來出現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在遠祖的血緣關係上,都是有一些聯係的。這就好比一個大家庭,生了好多兒女。隨著時間的推移,子女們陸續或娶或嫁。以後一代代的親人,血緣關係越來越遠,實際關係也是逐漸疏遠。
周公旦攝政時,實際上已經擅自稱王。因勞苦功高,其眾多兒子被封了很多諸侯國,有周國、魯國、邢國、凡國、茅國、蔣國、祭國、胙國等。姬誦親政後數年,周公旦去世。
但此起彼伏的反叛方國,還是這個臣服那個再起來。周成王姬誦親政後,在淮夷一帶存在了幾百年的錄國,開始反叛周朝。錄國在夏朝、商朝時已經存在,在中原王朝和諸方國夾縫中生存。
周公旦東征後,本來錄國已經臣服。但周公旦去世後,錄國再次反叛。姬誦大怒,親自率領周軍前往平叛。因行軍途中染病,姬誦不得不返迴洛邑,改派召公奭帶兵前往平定錄國之叛。
召公姬奭,也是姬昌的兒子,周公旦之弟。召公奭不負姬誦所托,順利平定了錄國之亂,因此召公奭被姬誦封賞了不少土地。
臣服的錄國國主,被姬誦封為子爵,並繳納貢賦。到了周康王時期,因為積極配合周朝征伐淮夷,爵位從子爵晉升為伯爵。到了公元前622年,錄國被不斷北侵的楚國所滅。
周康王姬釗在位第二十五年,西北的鬼方再次興風作浪。其實在商朝時,武丁等商王就攻伐過鬼方。但遊牧民族有一個特點,就是逐水草而居。農耕民族對付遊牧民族,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周朝剛建立那會兒,為減小鬼方對中原的危害,姬發曾把鬼方活動範圍限定在涇水、北洛水以北,並且要繳納一定的賦稅。隨著時間的推移,鬼方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到姬釗時,鬼方人已經活動在今陝西西北,山西北部,以及內蒙古西部一帶。
遊牧民族東侵、南侵,就是為了搶劫糧食和財物。來了就搶,搶了就跑,讓人無法防範、無所適從。但因遊牧民族神出鬼沒,不管出動多少大軍,隻能暫時打服,而很難徹底消滅。
遠在商朝末期,就是因為鬼方、戎狄等的騷擾和搶劫,周人的祖先才跋山涉水,南下來到渭水流域、岐山腳下的周原。
商王武乙在位第三十五年,周人首領季曆奉武乙之命率周軍攻打鬼方。此戰季曆斬獲頗豐,擒獲鬼方各部落首領二十個。但因為根深蒂固的觀念,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些被俘獲的鬼方人,被殺死後當做人祭。那些被罰為奴隸的,命運還算好的。
古代的殺戮,往往有些隨心所欲。這樣的行為,隻能導致更大的反抗。以心比心,人心換人心,在什麽時候也不過時。
這一次鬼方再次危害中原,與周公旦三年東征有很大關係。鬼方不僅再次崛起,而且與戎狄等合作,成群結隊危害周朝西北部。姬發推翻商朝,何嚐不是利用商軍征伐東夷、淮夷的機會。
本來在姬誦在位時,為了發展生產、休養生息,周王朝采取的是“以德慎罰”的國策,也就是實行德政。姬釗繼位後的幾十年,依然實行這樣的治國辦法。所以從周成王到周康王兩朝,出現了社會和諧、百姓富足、國家強盛的“成康之治”。
姬誦英年早逝,兒子姬釗於公元前1020年繼位,就是周康王。姬釗年齡小,召公奭、畢公高輔政。到了公元前998年,在做了各方麵準備以後,姬釗命令大臣盂侯率領征伐大軍,征伐鬼方。已經恢複元氣的鬼方不甘示弱,頻頻調兵遣將與周軍交戰。
在攻打鬼方之戰中,大的戰役有兩次。兩次交戰,周軍共斬殺鬼方各部落四千八百多人,四個部落首領被俘獲。被俘虜的鬼方將士有一萬三千多人,馬、牛、羊、戰車、馬車不計其數。
其實在商朝末年,鬼方已經臣服商朝。與東夷、淮夷一樣,誰也說不清楚,自西向東的鬼方、犬戎、東夷、淮夷等諸戎、夷部落、方國,臣服了多少次,又反叛了多少次。
古代不管哪個王朝,出征將領隻許勝利,不允許失敗。勝利了,就建立了軍功。大的勝利建立大的戰功,特別大的勝利建立不世之功。但如果失敗了,不但官職不保,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
周康王姬釗主導的征伐鬼方之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所有參戰將領,還有參與謀劃的文武大臣,都給予了各種賞賜。率領周軍攻打鬼方的盂侯,不僅被姬釗賞賜了美酒、服飾、車馬、儀仗等實物和榮譽,還有一千七百二十六個鬼方戰俘奴隸。
雖然此戰把鬼方諸部落,驅趕到了很遠的地方,宗周鎬京和渭水流域恢複了平靜,暫時解除了鬼方的威脅。但並沒有徹底消滅鬼方諸部落,但因鬼方元氣大傷,很長時間難以再危害中原。
這是一次在“成康之治”背景下的勝利,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如果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想通過遠征遊牧民族,並且取得決定性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商朝末年鬼方臣服於商朝,是季曆率領的周軍的功勞。曾經戰場上的交戰雙方,現在其中一方建立了新王朝。而另一方原來是失敗者。以遊牧民族的個性,臣服了再反叛,被打敗了再臣服,力量強大了再反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鬼方、西戎、犬戎、北狄、白狄、東夷、淮夷、南蠻,等等分布在中原地區四麵八方的族群,在幾千年與中原民族的衝突、兼並與融合中,此消彼長、你爭我鬥,逐漸形成了華夏民族。
按照曆史傳說和有文字以後的史料,中原地區周邊很多族群、部落、方國,以及後來出現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在遠祖的血緣關係上,都是有一些聯係的。這就好比一個大家庭,生了好多兒女。隨著時間的推移,子女們陸續或娶或嫁。以後一代代的親人,血緣關係越來越遠,實際關係也是逐漸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