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釗於公元前1020年繼位,公元前996年在鎬京去世,葬在畢原,諡號周康王。姬釗嫡長子姬瑕,於第二年繼位為周王。
經過姬誦、姬釗父子倆開創的“成康之治”,這一時期的周王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百姓富足、兵強馬壯,已經有充足的國力傲視西戎、東夷、淮夷、南蠻等周圍部落、方國。
有雄厚國力做後盾,堅定了姬瑕征伐四方,穩定周王朝周邊局勢的信心。姬瑕在位期間,主要的軍事行動是南征虎方、荊楚。
當時的楚國,地處長江流域,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周成王姬誦在位時,才把楚國首領熊繹封為子爵,這是楚國立國之始。姬誦封熊繹子爵,也有拉攏之意,讓楚國鎮守中南一帶。
楚國也叫荊楚,其曆任國主,並不以周王朝馬首是瞻。立國之初的楚國非常羸弱,甚至祭祀先人時,還曾經從鄰近的鄀國偷盜了一頭小牛。這就是“鄀國盜牛”,或“楚人偷牛”的典故。
偷牛時楚國的國主,就是被周成王封為子爵的熊繹。偷了小牛以後,因為害怕小牛的主人來找,熊繹吩咐趁黑夜趕緊把小牛殺掉。這頭還沒有長角的小牛,就成了楚國人祭祀和占卜的祭品。
這個時候的楚國,僅僅是以丹陽為中心、方圓不過五十裏的方國。與周圍林立的其他部落、方國相比,沒有任何優勢。
與吳國不同,吳國國君,與周王室有血緣關係,楚國則沒有。熊繹去世後,其兒子熊艾繼位為楚國國君。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楚國曆任國主深諳此道,於是不斷對外擴張,侵吞、蠶食、兼並附近的小國。此後的楚國,再也不用靠偷牛祭祀了。
熊繹在位時,為了報答周朝的封爵,他曾經身穿破衣,帶領楚人開辟了一條通往中原的道路,以便給周王朝進貢。熊繹還與當時齊國、魯國等國國君,為輔佐周康王做了一些事情。
隨著楚國實力不斷增強,周王室感到了危機。楚國不再安分守己,而是不斷侵擾周王朝的南部邊境。楚國在熊艾的開疆拓土之下,已經成為一個讓周圍部落、方國刮目相看的大國。
姬瑕不能忍受楚國的所作所為,在文武大臣的支持下,姬瑕經過精心策劃,準備南征荊楚,恢複周王朝南部邊境的安寧。
雖然東夷、淮夷被多次打擊,但並沒有真正、徹底臣服周王朝。為了解除南征的後顧之憂,姬瑕準備先攻打東夷諸方國。
周王朝與荊楚的關係,是建立在楚人祖先鬻熊,投靠周人首領基礎上的。最初的關係,還是非常好的。但好景不長,就開始了邊境、利益等各方麵的爭奪,從而一發而不可收。
幾百年前,被堯、舜、禹接連攻伐的三苗,已經逐漸衰落。後來興起的苗蠻、荊蠻等南蠻,其實都是三苗和當地人的後裔。
這時的周軍,是建立在“成康之治”基礎上的。不僅威武雄壯,而且威名遠揚。麵對勢如破竹的周軍,東夷、淮夷等很多方國不敢迎敵,就望風而降。二十六個方國,答應向周王朝納貢稱臣。姬瑕見狀大喜過望,這樣一來,周軍南征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攻伐東夷、淮夷諸方國,是比較高明的一著。如果不拔除這些釘子,東夷、淮夷幾十個方國,完全有可能與楚國遙相唿應。
安撫好東夷、淮夷諸方國,周軍迴到洛邑休整。這些被征服的方國,也遵守達成的協議,每年來洛邑朝見姬瑕,並繳納貢賦。
隨後,姬釗率領周朝大軍,沿著今湖北省隨州到秭歸的道路,到達長江、漢水流域,對楚國展開攻擊。此戰周軍搶劫了很多金銀財寶,滿載而歸。但周軍此舉,給下一次征戰埋下了禍根。
這是第一次征伐楚國,當時周軍從漢水棄舟登岸後,發現了一種在中原沒有見過的神奇動物大兕,可能是犀牛一類的動物。
對荊楚的四處擴張,從姬發到姬誦,都是有所防範的。為此,周朝一方麵封熊繹為子爵,並且可以世代繼承。另一方麵,為控製臣服楚國的庸、彭、盧、濮等方國,周朝在漢水以東分封了一些姬姓方國。又在南陽一帶,分封了申、呂等薑姓方國。
這個時候的釀酒技術,早已經成熟。但釀好的酒需要過濾,使其清澈見底才能飲用。而最好的過濾物,中原地區沒有,隻有長江流域特別是楚國有生長,那就是苞茅。在臣服周王朝的那些年,給周王朝進貢苞茅,成了楚國對周王朝臣服的表現之一。
楚國與周王朝越來越疏遠,與其對楚國的冷淡,有一定關係。同樣是諸侯國,因為楚國是子爵、外姓。所以在周王朝給諸侯國賞賜方麵,齊國有,魯國有,晉國有,燕國有,等等,唯獨沒有楚國的份,這讓楚國國君大為不滿。繼位第十九年,姬瑕再次親率周朝六軍,準備攻打楚國,這是時隔三年,姬瑕再次攻打荊楚。
第一次征伐荊楚,姬瑕嚐到了甜頭。過了三年,在姬瑕繼位的第十九年,他以祭公辛伯為大將,率領周朝六軍第二次攻打楚國。祭公是周公旦之後,姬姓祭氏,被封在祭地,封國就是祭國。祭國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北一帶。辛伯,即封爵是伯爵。
但這次伐楚,出師不利。當周軍正在渡漢水時,遭到埋伏楚軍的突然襲擊。中原人本來不習慣坐船,加上受到水陸夾擊。很多將士落入漢水,很多被射殺、砍死。但事後,歸於陰風翻船。
損失了那麽多將士,但姬瑕並不甘心失敗,而是繼續讓祭公辛伯率領六軍,自己禦駕親征,第三次攻打楚國。
讓周人不知道的是,江漢一帶的百姓,與楚人在一起生活了幾百年,甚至很多有血緣關係或姻親關係。而遠道而來的周軍,除了搶劫財富,就是殺戮。這必將激起江漢地區百姓的反感。
明知道江漢一帶百姓與楚人為善,明明知道自己前來攻打楚國,除了搶劫、殺人,就是搶占地盤。可周軍仍然對這裏的百姓深信不疑。姬瑕命令從江漢一帶征集戰船,並且規定了時間。
三次征伐楚國,給沿途百姓造成了數不清的困擾,加重了國內尤其是沿途百姓的各種負擔。有的被逼當兵,有的被逼納糧,有的被逼貢獻各種船隻、車輛,甚至百姓家裏的馬、牛、羊被搶。
俗話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第二次已經大敗虧輸了,還要死要麵子活受罪,妄想找迴丟失的麵子,甚至想打敗楚國。誰知道,不但麵子沒有找迴來,而且第三次敗得更慘。
要渡過漢水,進入長江,就要有大量船隻。周軍不可能從中原地區帶來那麽多船隻,姬瑕就命令被征服地區的楚人貢獻船隻,作為周軍的戰船。更不可思議的是,姬瑕乘坐的禦船,竟然也讓楚人來製作。這一下子,給了想報仇雪恨的楚人可乘之機。
當坐在禦船上的姬瑕,還有祭公辛伯等人,正在指揮將士在漢水行駛的時候,禦船突然解體。毫無防備的姬瑕和祭公辛伯,就這麽掉落到水裏。其它楚人貢獻的船隻,當然也是一個命運。
原來這些貢獻給周軍的船隻,包括那艘禦船,木料之間既不是卯榫結構,也沒有用釘子,而是用膠粘連在一起的。這樣的船隻泡到水裏,時間不長當然就會解體。楚人的狡詐,可見一斑。
後來齊桓公和管仲征伐楚國,管仲質問楚成王,周昭王姬瑕是怎麽死的?楚成王迴答說,你們去問漢水吧,就是這麽來的。
苛捐雜稅、橫征暴斂,時間長了一定會激起民憤,甚至會激起民變。當老百姓沒有了活路,他們就要想方設法,繼續活下去。
經過姬誦、姬釗父子倆開創的“成康之治”,這一時期的周王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百姓富足、兵強馬壯,已經有充足的國力傲視西戎、東夷、淮夷、南蠻等周圍部落、方國。
有雄厚國力做後盾,堅定了姬瑕征伐四方,穩定周王朝周邊局勢的信心。姬瑕在位期間,主要的軍事行動是南征虎方、荊楚。
當時的楚國,地處長江流域,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周成王姬誦在位時,才把楚國首領熊繹封為子爵,這是楚國立國之始。姬誦封熊繹子爵,也有拉攏之意,讓楚國鎮守中南一帶。
楚國也叫荊楚,其曆任國主,並不以周王朝馬首是瞻。立國之初的楚國非常羸弱,甚至祭祀先人時,還曾經從鄰近的鄀國偷盜了一頭小牛。這就是“鄀國盜牛”,或“楚人偷牛”的典故。
偷牛時楚國的國主,就是被周成王封為子爵的熊繹。偷了小牛以後,因為害怕小牛的主人來找,熊繹吩咐趁黑夜趕緊把小牛殺掉。這頭還沒有長角的小牛,就成了楚國人祭祀和占卜的祭品。
這個時候的楚國,僅僅是以丹陽為中心、方圓不過五十裏的方國。與周圍林立的其他部落、方國相比,沒有任何優勢。
與吳國不同,吳國國君,與周王室有血緣關係,楚國則沒有。熊繹去世後,其兒子熊艾繼位為楚國國君。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楚國曆任國主深諳此道,於是不斷對外擴張,侵吞、蠶食、兼並附近的小國。此後的楚國,再也不用靠偷牛祭祀了。
熊繹在位時,為了報答周朝的封爵,他曾經身穿破衣,帶領楚人開辟了一條通往中原的道路,以便給周王朝進貢。熊繹還與當時齊國、魯國等國國君,為輔佐周康王做了一些事情。
隨著楚國實力不斷增強,周王室感到了危機。楚國不再安分守己,而是不斷侵擾周王朝的南部邊境。楚國在熊艾的開疆拓土之下,已經成為一個讓周圍部落、方國刮目相看的大國。
姬瑕不能忍受楚國的所作所為,在文武大臣的支持下,姬瑕經過精心策劃,準備南征荊楚,恢複周王朝南部邊境的安寧。
雖然東夷、淮夷被多次打擊,但並沒有真正、徹底臣服周王朝。為了解除南征的後顧之憂,姬瑕準備先攻打東夷諸方國。
周王朝與荊楚的關係,是建立在楚人祖先鬻熊,投靠周人首領基礎上的。最初的關係,還是非常好的。但好景不長,就開始了邊境、利益等各方麵的爭奪,從而一發而不可收。
幾百年前,被堯、舜、禹接連攻伐的三苗,已經逐漸衰落。後來興起的苗蠻、荊蠻等南蠻,其實都是三苗和當地人的後裔。
這時的周軍,是建立在“成康之治”基礎上的。不僅威武雄壯,而且威名遠揚。麵對勢如破竹的周軍,東夷、淮夷等很多方國不敢迎敵,就望風而降。二十六個方國,答應向周王朝納貢稱臣。姬瑕見狀大喜過望,這樣一來,周軍南征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攻伐東夷、淮夷諸方國,是比較高明的一著。如果不拔除這些釘子,東夷、淮夷幾十個方國,完全有可能與楚國遙相唿應。
安撫好東夷、淮夷諸方國,周軍迴到洛邑休整。這些被征服的方國,也遵守達成的協議,每年來洛邑朝見姬瑕,並繳納貢賦。
隨後,姬釗率領周朝大軍,沿著今湖北省隨州到秭歸的道路,到達長江、漢水流域,對楚國展開攻擊。此戰周軍搶劫了很多金銀財寶,滿載而歸。但周軍此舉,給下一次征戰埋下了禍根。
這是第一次征伐楚國,當時周軍從漢水棄舟登岸後,發現了一種在中原沒有見過的神奇動物大兕,可能是犀牛一類的動物。
對荊楚的四處擴張,從姬發到姬誦,都是有所防範的。為此,周朝一方麵封熊繹為子爵,並且可以世代繼承。另一方麵,為控製臣服楚國的庸、彭、盧、濮等方國,周朝在漢水以東分封了一些姬姓方國。又在南陽一帶,分封了申、呂等薑姓方國。
這個時候的釀酒技術,早已經成熟。但釀好的酒需要過濾,使其清澈見底才能飲用。而最好的過濾物,中原地區沒有,隻有長江流域特別是楚國有生長,那就是苞茅。在臣服周王朝的那些年,給周王朝進貢苞茅,成了楚國對周王朝臣服的表現之一。
楚國與周王朝越來越疏遠,與其對楚國的冷淡,有一定關係。同樣是諸侯國,因為楚國是子爵、外姓。所以在周王朝給諸侯國賞賜方麵,齊國有,魯國有,晉國有,燕國有,等等,唯獨沒有楚國的份,這讓楚國國君大為不滿。繼位第十九年,姬瑕再次親率周朝六軍,準備攻打楚國,這是時隔三年,姬瑕再次攻打荊楚。
第一次征伐荊楚,姬瑕嚐到了甜頭。過了三年,在姬瑕繼位的第十九年,他以祭公辛伯為大將,率領周朝六軍第二次攻打楚國。祭公是周公旦之後,姬姓祭氏,被封在祭地,封國就是祭國。祭國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北一帶。辛伯,即封爵是伯爵。
但這次伐楚,出師不利。當周軍正在渡漢水時,遭到埋伏楚軍的突然襲擊。中原人本來不習慣坐船,加上受到水陸夾擊。很多將士落入漢水,很多被射殺、砍死。但事後,歸於陰風翻船。
損失了那麽多將士,但姬瑕並不甘心失敗,而是繼續讓祭公辛伯率領六軍,自己禦駕親征,第三次攻打楚國。
讓周人不知道的是,江漢一帶的百姓,與楚人在一起生活了幾百年,甚至很多有血緣關係或姻親關係。而遠道而來的周軍,除了搶劫財富,就是殺戮。這必將激起江漢地區百姓的反感。
明知道江漢一帶百姓與楚人為善,明明知道自己前來攻打楚國,除了搶劫、殺人,就是搶占地盤。可周軍仍然對這裏的百姓深信不疑。姬瑕命令從江漢一帶征集戰船,並且規定了時間。
三次征伐楚國,給沿途百姓造成了數不清的困擾,加重了國內尤其是沿途百姓的各種負擔。有的被逼當兵,有的被逼納糧,有的被逼貢獻各種船隻、車輛,甚至百姓家裏的馬、牛、羊被搶。
俗話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第二次已經大敗虧輸了,還要死要麵子活受罪,妄想找迴丟失的麵子,甚至想打敗楚國。誰知道,不但麵子沒有找迴來,而且第三次敗得更慘。
要渡過漢水,進入長江,就要有大量船隻。周軍不可能從中原地區帶來那麽多船隻,姬瑕就命令被征服地區的楚人貢獻船隻,作為周軍的戰船。更不可思議的是,姬瑕乘坐的禦船,竟然也讓楚人來製作。這一下子,給了想報仇雪恨的楚人可乘之機。
當坐在禦船上的姬瑕,還有祭公辛伯等人,正在指揮將士在漢水行駛的時候,禦船突然解體。毫無防備的姬瑕和祭公辛伯,就這麽掉落到水裏。其它楚人貢獻的船隻,當然也是一個命運。
原來這些貢獻給周軍的船隻,包括那艘禦船,木料之間既不是卯榫結構,也沒有用釘子,而是用膠粘連在一起的。這樣的船隻泡到水裏,時間不長當然就會解體。楚人的狡詐,可見一斑。
後來齊桓公和管仲征伐楚國,管仲質問楚成王,周昭王姬瑕是怎麽死的?楚成王迴答說,你們去問漢水吧,就是這麽來的。
苛捐雜稅、橫征暴斂,時間長了一定會激起民憤,甚至會激起民變。當老百姓沒有了活路,他們就要想方設法,繼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