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李斯密書終於從武安傳來,趙括於是向全軍下達了起兵靖難的命令。
二十萬邊軍飛騎被趙括分成了兩部分,司馬尚統領其中十萬,仍舊屯駐雲中大營,並封鎖各個出塞關口,以防郭開挾持趙遷北逃匈奴;趙括則親率十萬飛騎南下代郡,直奔邯鄲。
在得知趙括出兵消息後,龐援的二十萬大軍亦隆隆開出了武安大營。
武安大營是邯鄲的西大門,距邯鄲近在咫尺,消息很快傳來。驚懼之下,郭開慌忙派心腹親信趕往巨鹿大營,急召巨鹿將軍趙廣領兵迴援;緊接著郭開一麵以趙遷的名義詔令國尉樂乘協同邯鄲將軍肥原,緊閉城門死守待援,一麵在城中大肆抓捕王族元老,隻在一夜間,包括春平君在內的所有的王族大臣就盡數落網,被秘密拘押到了王城的偏殿中。
在入冬第一場大雪中,龐援的武安大軍浩浩蕩蕩開到了邯鄲城下。很快,二十萬大軍就分別圍住了邯鄲的東西南三麵,惟獨北門沒有派兵。這是龐援故意留下的缺口,他希望郭開能夠挾趙遷從北門突圍,這樣大軍便可避免攻城,不戰而下邯鄲了。
待大軍紮定,龐援帶著中軍司馬登上了西門大營外的雲車,雪花冰涼地打在麵頰上,極目望去,到處都是茫茫雪霧。邯鄲城上似乎異常平靜,城樓上的軍旗在漫天飄落的大雪中無力地低垂著。
龐援信步走下雲梯,一眼望見了迎麵趕來的李斯:“上將軍,情勢如何?”
“邯鄲一戰可下。”龐援的臉上堆滿了笑意。
想必趙括此時定然在信都與趙廣的巨鹿軍苦苦鏖戰,隻要自己能夠率先入城,那麽扶公子趙嘉即位的功勞就全歸他龐援一人了。
李斯雖不通軍事,但對龐援的心思還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上將軍,邯鄲堅城也!郭開窮途末路,斷不會束手就擒,斯以為,待馬服君大軍趕到,再行攻城為妥。”
龐援冷笑著搖了搖頭:“二十萬對五萬,邯鄲何足慮哉!”
就在說話的當口,報警的號角聲驟然在大營上空響起,沒等龐援從驚疑中迴過神來,一隊騎兵已然唿嘯著衝進了營中。戰事突如其來,武安軍雖沒有退卻,但也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防禦,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隊騎兵在殺傷了數百名士卒後,迅速掉頭折迴,向著邯鄲方向飛馳離去。
“豈有此理!”龐援被守軍的這一舉動激怒了,“傳我將令,即刻攻城!”
“上將軍,大軍堪堪紮營,將士皆未進食……”中軍司馬急忙勸了一句。
“攻入邯鄲,再行進食!”龐援並未把區區數萬的守軍放在眼裏,在他看來,邯鄲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隻要一聲號令,邯鄲自然唾手可得。
中軍司馬無奈地領命而去,可令龐援意想不到的是,城內的抵抗竟是異常激烈,整整攻了半日,戰事仍沒有絲毫的進展,眼見天色漸暗,龐援終於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不料武安軍剛一歸營,城中的騎兵就再次出擊了,這些騎兵來無蹤去無影,衝殺時從不相互掩護,撤退時亦不相互救援,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刺得龐援大軍遍體鱗傷。僅僅三日,便有兩萬餘名士卒相繼倒在了邯鄲城下。
在守軍晝夜不息的騷擾下,武安軍疲態盡顯,龐援隻好無奈地下令全軍停止攻城,後撤十裏等待雲中大軍到來……
而此時,在接到郭開迴援邯鄲的密令後,趙廣匆忙下令剛剛開到信都的巨鹿軍迅速掉頭趕向邯鄲。得此便利,邊軍飛騎順利通過了無人防守的井陘關。麵對一路尾隨身後緊咬不放的雲中邊軍,趙廣不堪其擾,隻得又下令全軍迴身死戰。
但讓趙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軍中將士早已對郭開趙遷的所作所為怨聲載道,兩軍剛一交戰,二十萬巨鹿軍便在十萬邊軍飛騎的分割衝擊下紛紛臨陣倒戈,趙廣也死於亂軍之中。
至此,邯鄲之外再無一兵一卒援軍,徹底淪為了孤城。
在雲中大軍屯駐的城北大營中,龐援見到了趙括。
“守城主將何人?”因為兩人平級的緣故,趙括並沒有坐帥案,他將龐援引到一張軍案前,然後迴身坐到了龐援對麵。
“武襄君國尉樂乘。”龐援低著頭一臉沮喪地說道。
對於樂乘這個名字,趙括是再熟悉不過了,當年正因為樂乘一意孤行,三國聯軍方才痛失好局,兵敗函穀關。沒想到二十多年過去,樂乘如今已是今非昔比了。
“趙燕。”趙括從大帳外召來了姬雪,“飛書入城,約武襄君出城一敘。”
“諾。”姬雪拱手離去。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姬雪重新迴到大帳,向趙括稟報道:“樂乘應約,已出北門。”
“龐將軍同去否?”趙括邊說邊摁著軍案站了起來。
“不必,軍務繁重,龐援先行告辭。”龐援想都沒想就一口迴絕了。二十萬大軍猛攻數日未曾拿下邯鄲,這讓龐援頗感難堪。
趙括並沒有勉強,待龐援走後,方才在姬雪的陪同下登上了停於轅門外的一輛戰車。營寨前的柵欄很快被士兵搬開了,頂著漫天風雪,趙括親自駕車轔轔駛過萬千將士遝遝閃開的人牆甬道。
樂乘已在大營外等候多時,見趙括出營,他當即下馬向前,拱手道:“馬服君別來無恙?”
趙括讓姬雪留在車上,然後躍身跳下戰車,在離樂乘半箭之地停下腳步,開門見山道:“樂乘將軍,今趙括奉先王遺詔靖難入朝,汝何故妄加阻撓,是欲與奸賊同流合汙乎?”
樂乘不禁哈哈一笑,隨之反駁道:“馬服君昔年救命之恩在下感念不已,然今日所言,樂乘斷不敢苟同!遺詔真偽尚且一說,趙王縱有萬般不是,焉能驟然起兵伐之?趙括,汝目無君上,是欲為亂臣賊子乎?”
“邯鄲不過孤城一座,兵不足五萬,將軍何必執迷不悟?”趙括還想繼續勸說,“趙遷胡女所生幼子也,頑劣心性實為亡國之君……”
沒等趙括說完,樂乘將手一擺,斷然拒絕道:“樂乘決意與城共存亡,馬服君不必多言。”說罷,樂乘徑直轉身迴馬,飛馳而去。
望著大雪中遠去的背影,姬雪緩緩舉起了手中的弩機。
趙括堪堪迴首,見此情景心中頓時一驚,他趕忙快步衝上戰車一掌按下弩機。在外力的幹擾下,弩機射出的短箭偏離了原先軌道,無力地掉落在距樂乘一步之遙的雪地上。
趙括狠狠地將弩機搶到手中,然後緊緊拽住姬雪的右臂,怒斥道:“汝作甚!”
姬雪一把甩開了趙括,兩眼通紅地嘶喊道:“樂乘所為,郭開幫兇也!公子忘卻李牧乎?”
“……”趙括無言地默然佇立在冰天雪地中,凜冽的寒風冷冷地刺痛著他裸露在空氣中的麵頰:“放走樂乘,趙括做錯了麽?”
隨著大軍再次圍城,邯鄲守軍又重新開始了先前的襲擾戰術。連續兩日,趙括漸漸發現了對方能夠屢屢得逞的原因:每當出城偷襲,守軍往往隻將城門開出一道容下一騎通過的縫隙,爾後騎兵在城外迅速集結出擊。這樣從遠處看,城門似乎永遠都是關著的,待對方有所察覺,騎兵早已踏破營柵,凱旋而去了。
趙括隨即做出迴應:他在臨近城門的地方布置了大量的遊騎暗哨,每當守軍出城,兩支晝夜輪番待命的精銳千騎馬隊便會迅速出擊迎敵,令前來偷襲的守軍有來無迴。
在遭遇數次失敗後,樂乘終於不再派兵出城了。
幾天後,紛紛揚揚下了半個月的大雪終於停歇了。次日,伴隨著三十六麵牛皮大鼓震天的轟鳴聲,五十萬靖難大軍從四個城門向著邯鄲發起了最為猛烈的進攻,一個個千人方陣推著各類大型攻城器械隆隆前行。不消片刻,邯鄲城便被淹沒在了白色的浪潮中。
四門齊開,大軍唿嘯入城。
二十萬邊軍飛騎被趙括分成了兩部分,司馬尚統領其中十萬,仍舊屯駐雲中大營,並封鎖各個出塞關口,以防郭開挾持趙遷北逃匈奴;趙括則親率十萬飛騎南下代郡,直奔邯鄲。
在得知趙括出兵消息後,龐援的二十萬大軍亦隆隆開出了武安大營。
武安大營是邯鄲的西大門,距邯鄲近在咫尺,消息很快傳來。驚懼之下,郭開慌忙派心腹親信趕往巨鹿大營,急召巨鹿將軍趙廣領兵迴援;緊接著郭開一麵以趙遷的名義詔令國尉樂乘協同邯鄲將軍肥原,緊閉城門死守待援,一麵在城中大肆抓捕王族元老,隻在一夜間,包括春平君在內的所有的王族大臣就盡數落網,被秘密拘押到了王城的偏殿中。
在入冬第一場大雪中,龐援的武安大軍浩浩蕩蕩開到了邯鄲城下。很快,二十萬大軍就分別圍住了邯鄲的東西南三麵,惟獨北門沒有派兵。這是龐援故意留下的缺口,他希望郭開能夠挾趙遷從北門突圍,這樣大軍便可避免攻城,不戰而下邯鄲了。
待大軍紮定,龐援帶著中軍司馬登上了西門大營外的雲車,雪花冰涼地打在麵頰上,極目望去,到處都是茫茫雪霧。邯鄲城上似乎異常平靜,城樓上的軍旗在漫天飄落的大雪中無力地低垂著。
龐援信步走下雲梯,一眼望見了迎麵趕來的李斯:“上將軍,情勢如何?”
“邯鄲一戰可下。”龐援的臉上堆滿了笑意。
想必趙括此時定然在信都與趙廣的巨鹿軍苦苦鏖戰,隻要自己能夠率先入城,那麽扶公子趙嘉即位的功勞就全歸他龐援一人了。
李斯雖不通軍事,但對龐援的心思還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上將軍,邯鄲堅城也!郭開窮途末路,斷不會束手就擒,斯以為,待馬服君大軍趕到,再行攻城為妥。”
龐援冷笑著搖了搖頭:“二十萬對五萬,邯鄲何足慮哉!”
就在說話的當口,報警的號角聲驟然在大營上空響起,沒等龐援從驚疑中迴過神來,一隊騎兵已然唿嘯著衝進了營中。戰事突如其來,武安軍雖沒有退卻,但也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防禦,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隊騎兵在殺傷了數百名士卒後,迅速掉頭折迴,向著邯鄲方向飛馳離去。
“豈有此理!”龐援被守軍的這一舉動激怒了,“傳我將令,即刻攻城!”
“上將軍,大軍堪堪紮營,將士皆未進食……”中軍司馬急忙勸了一句。
“攻入邯鄲,再行進食!”龐援並未把區區數萬的守軍放在眼裏,在他看來,邯鄲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隻要一聲號令,邯鄲自然唾手可得。
中軍司馬無奈地領命而去,可令龐援意想不到的是,城內的抵抗竟是異常激烈,整整攻了半日,戰事仍沒有絲毫的進展,眼見天色漸暗,龐援終於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不料武安軍剛一歸營,城中的騎兵就再次出擊了,這些騎兵來無蹤去無影,衝殺時從不相互掩護,撤退時亦不相互救援,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刺得龐援大軍遍體鱗傷。僅僅三日,便有兩萬餘名士卒相繼倒在了邯鄲城下。
在守軍晝夜不息的騷擾下,武安軍疲態盡顯,龐援隻好無奈地下令全軍停止攻城,後撤十裏等待雲中大軍到來……
而此時,在接到郭開迴援邯鄲的密令後,趙廣匆忙下令剛剛開到信都的巨鹿軍迅速掉頭趕向邯鄲。得此便利,邊軍飛騎順利通過了無人防守的井陘關。麵對一路尾隨身後緊咬不放的雲中邊軍,趙廣不堪其擾,隻得又下令全軍迴身死戰。
但讓趙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軍中將士早已對郭開趙遷的所作所為怨聲載道,兩軍剛一交戰,二十萬巨鹿軍便在十萬邊軍飛騎的分割衝擊下紛紛臨陣倒戈,趙廣也死於亂軍之中。
至此,邯鄲之外再無一兵一卒援軍,徹底淪為了孤城。
在雲中大軍屯駐的城北大營中,龐援見到了趙括。
“守城主將何人?”因為兩人平級的緣故,趙括並沒有坐帥案,他將龐援引到一張軍案前,然後迴身坐到了龐援對麵。
“武襄君國尉樂乘。”龐援低著頭一臉沮喪地說道。
對於樂乘這個名字,趙括是再熟悉不過了,當年正因為樂乘一意孤行,三國聯軍方才痛失好局,兵敗函穀關。沒想到二十多年過去,樂乘如今已是今非昔比了。
“趙燕。”趙括從大帳外召來了姬雪,“飛書入城,約武襄君出城一敘。”
“諾。”姬雪拱手離去。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姬雪重新迴到大帳,向趙括稟報道:“樂乘應約,已出北門。”
“龐將軍同去否?”趙括邊說邊摁著軍案站了起來。
“不必,軍務繁重,龐援先行告辭。”龐援想都沒想就一口迴絕了。二十萬大軍猛攻數日未曾拿下邯鄲,這讓龐援頗感難堪。
趙括並沒有勉強,待龐援走後,方才在姬雪的陪同下登上了停於轅門外的一輛戰車。營寨前的柵欄很快被士兵搬開了,頂著漫天風雪,趙括親自駕車轔轔駛過萬千將士遝遝閃開的人牆甬道。
樂乘已在大營外等候多時,見趙括出營,他當即下馬向前,拱手道:“馬服君別來無恙?”
趙括讓姬雪留在車上,然後躍身跳下戰車,在離樂乘半箭之地停下腳步,開門見山道:“樂乘將軍,今趙括奉先王遺詔靖難入朝,汝何故妄加阻撓,是欲與奸賊同流合汙乎?”
樂乘不禁哈哈一笑,隨之反駁道:“馬服君昔年救命之恩在下感念不已,然今日所言,樂乘斷不敢苟同!遺詔真偽尚且一說,趙王縱有萬般不是,焉能驟然起兵伐之?趙括,汝目無君上,是欲為亂臣賊子乎?”
“邯鄲不過孤城一座,兵不足五萬,將軍何必執迷不悟?”趙括還想繼續勸說,“趙遷胡女所生幼子也,頑劣心性實為亡國之君……”
沒等趙括說完,樂乘將手一擺,斷然拒絕道:“樂乘決意與城共存亡,馬服君不必多言。”說罷,樂乘徑直轉身迴馬,飛馳而去。
望著大雪中遠去的背影,姬雪緩緩舉起了手中的弩機。
趙括堪堪迴首,見此情景心中頓時一驚,他趕忙快步衝上戰車一掌按下弩機。在外力的幹擾下,弩機射出的短箭偏離了原先軌道,無力地掉落在距樂乘一步之遙的雪地上。
趙括狠狠地將弩機搶到手中,然後緊緊拽住姬雪的右臂,怒斥道:“汝作甚!”
姬雪一把甩開了趙括,兩眼通紅地嘶喊道:“樂乘所為,郭開幫兇也!公子忘卻李牧乎?”
“……”趙括無言地默然佇立在冰天雪地中,凜冽的寒風冷冷地刺痛著他裸露在空氣中的麵頰:“放走樂乘,趙括做錯了麽?”
隨著大軍再次圍城,邯鄲守軍又重新開始了先前的襲擾戰術。連續兩日,趙括漸漸發現了對方能夠屢屢得逞的原因:每當出城偷襲,守軍往往隻將城門開出一道容下一騎通過的縫隙,爾後騎兵在城外迅速集結出擊。這樣從遠處看,城門似乎永遠都是關著的,待對方有所察覺,騎兵早已踏破營柵,凱旋而去了。
趙括隨即做出迴應:他在臨近城門的地方布置了大量的遊騎暗哨,每當守軍出城,兩支晝夜輪番待命的精銳千騎馬隊便會迅速出擊迎敵,令前來偷襲的守軍有來無迴。
在遭遇數次失敗後,樂乘終於不再派兵出城了。
幾天後,紛紛揚揚下了半個月的大雪終於停歇了。次日,伴隨著三十六麵牛皮大鼓震天的轟鳴聲,五十萬靖難大軍從四個城門向著邯鄲發起了最為猛烈的進攻,一個個千人方陣推著各類大型攻城器械隆隆前行。不消片刻,邯鄲城便被淹沒在了白色的浪潮中。
四門齊開,大軍唿嘯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