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合縱,李牧雖是聯軍統帥,但趙軍實際的領兵大將卻是老將軍龐援,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趙國特殊的軍製使然。為了有效抗擊匈奴,趙國大軍向來分為腹地大軍與邊軍兩部分。長平大戰時,因須傾國之力對抗秦國,孝成王方才有了將舉國兵權盡交予廉頗的非常之舉。待至趙括入秦,李牧雖接掌了上將軍,卻隻專一負責北疆戰事,腹地大軍則是歸廉頗統轄。
孝成王死後,因受郭開排擠,廉頗被迫離國而去,於是素有戰國之世最後兵家大士美名的龐援便接替廉頗,成為了趙國腹地大軍的新任上將軍。
其實龐援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集縱橫家與兵家之能於一身的全才人物,戰國末期最後幾次合縱全都是在龐援的秘密斡旋下達成的。不僅如此,他更是在趙偃即位的第四年,大敗入侵的燕軍,逼死了燕國上大夫劇辛。
這些年的赫赫功勳也讓龐援成為了朝中王族元老勢力能與郭開相抗衡的關鍵所在,如今郭開肯讓龐援做五國聯軍的趙軍大將,一方麵是迫於朝中形勢所逼,一方麵在於郭開並不相信此次合縱能夠成功。一旦龐援兵敗,自己也就有了鏟除龐援的借口。沒有龐援的支持,那些王族元老大臣又能奈他如何?
區區數月間,五國聯軍就在魏國境內完成了集結,在李牧的統率下,聯軍首戰便收複了由秦軍重兵把守的趙國故地壽陵,並將五國聯軍的大營設在了壽陵城外。
在這片浩大的軍營裏,駐紮著聯軍四十萬人馬,其中趙軍步騎十萬,主將龐援;楚軍步卒八萬,主將屈定;魏軍步卒八萬,主將魏僚;燕軍輕騎八萬,主將太子姬丹;韓國盡管實力最弱,卻也派出了六萬人馬,主將韓朋。
聯軍大營中央,還有一座小軍營,裏麵唯一的牛皮軍帳便是本次五國聯軍的總帳,亦是四十萬大軍的靈魂所在。
大軍安置妥當後,李牧即刻派人將各國統軍主將全都聚集到了這座牛皮軍帳中。
待眾人坐定,李牧開門見山地言道:“此番合縱意義重大,大軍何去何從,諸位將軍盡可一抒己見!”
大帳中頓時一片寂然。
楚軍主將屈定見許久沒有人說話,於是起身首先說道:“屈定之見,五國大軍共計四十萬,自當直撲函穀關,以車輪戰法晝夜攻之,不出半月定能破關而入。”
“不可!且不說函穀天險,易守難攻!便說秦軍關內尚有主力大軍三十萬,縱我能破關,亦成疲軍也!豈可再戰?惟誘使秦軍主力出關決戰,方可聚而殲之,不戰而下函穀關!”魏軍主將魏僚聽罷,當即提出了異議。
“說得容易,隻說如何誘敵出關?敢問魏將軍可有成算?”屈定不以為然地反問道。
“這……”魏僚隻是脫口而出,一時半會兒他還真沒想清楚,“此中詳情自當慢慢謀劃……”
韓軍主將韓朋忍不住駁斥道:“慢慢謀劃?秦軍豈是傻子?焉能容我慢慢謀劃?為今隻有速戰決之!”
“韓老將軍似有高見?”魏僚向來輕視韓國,自然不甘示弱。
“這……還須按老辦法,兩路夾擊,一路取武關,一路攻函穀。”韓朋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好的謀略,隻得搬出了從前幾次合縱攻秦的老路數。
燕國太子丹不屑地冷哼了一聲:“次次皆是此等戰法,若能勝之,焉能有今日?”
“……”一時間,眾人又沒有了言語。
就在大帳一片沉默之際,一直沒有開口的趙軍主將龐援終於說話了:“諸位且看。”龐援信步走到大案前的山川地形圖前,提劍指道,“攻秦之師屢屢向西而阻於函穀,皆因其之地利也!龐援以為,我自可棄函穀於不顧,大軍經安邑渡河,出少梁山地南下,直插鹹陽!若能如此,秦軍必敗!”
“妙也!”眾人在龐援的指點下,眼前皆是一亮,紛紛將目光轉向了端坐於帥案之上的聯軍統帥李牧。
“諸位以為龐老將軍謀劃如何?”李牧微微一笑,並沒有急於表態。
“韓朋無異議。”韓朋率先表示了讚成。
“我等皆無異議!”其餘三人於是也跟著齊聲唿喝道。
直到這時,李牧方才點了點頭:“既然諸位全無異議,便當同心協力!明日卯時起兵,以燕趙輕騎為前部,趙楚韓步卒居中,魏軍末之。散!”
“諾!”帳中五國主將齊齊虎吼一聲,爾後相繼退出了大帳……
五國合縱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鹹陽,在欣喜之餘,趙括不禁又有了擔憂:如今他身為秦國上將軍,五國聯軍來攻,若刻意求敗,一世英名盡毀倒是無所謂,假如因此引起了秦國朝野上下對自己的懷疑,那麽在秦國苦心經營二十五年的局麵也得隨之東流了;但如果全力應戰,自己豈不又成了秦國的幫兇,列國的罪人?
思來想去,敗是定然要敗的,可卻如何才能敗於無形,不讓人看出破綻?此事難矣!
正在思慮間,老總管突然點著竹杖急急忙忙地來了:“公子!少公子迴府了。”
“哦?”趙括喜出望外地站了起來,“快!快讓興兒進來!”自從章台一別,父子二人已是整整五年沒有見麵了。沒等趙括把話說完,趙興就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
“父親!”趙興顧不得抹去滿臉的汗水,就一屁股坐在了書案旁,扭頭衝著老管家喊道“家老,有茶麽?”此番,奉藍田將軍王翦之命,趙興迴國尉府交接軍械糧秣。一忙完公務,趙興便迫不及待地踏入了五年未進的家門。
“有……有!少公子稍等!”老管家亦是一臉興奮,應聲走了出去。
趙括重新坐下,伸手一把握住兒子,仔細凝望了起來。與五年前相比兒子又消瘦了許多,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看來是有好幾宿沒能入睡了。見到兒子這副憔悴模樣,趙括心底不禁泛起了一陣酸意:“興兒……”
“五國聯軍洶洶壓境,國尉府整械備戰,自是比平日忙碌了!不打緊。”趙興揉了揉通紅的眼睛,安慰了父親一聲,“兒此來特向父親辭行。”
“怎?這麽快便要走?”趙括驚詫地問了句。
“少公子,茶來了。”說話間,老總管領著一位端茶的侍女走到了趙興麵前。
接過茶碗,趙興猛喝了一大口,然後把嘴一抹,拱手道:“大軍雲集函穀關,兒須即刻趕往關中大倉押解糧秣。”
趙括點了點頭:“國事為重,不必在此耽擱,快去吧!”
“父親……”趙興輕輕哽咽了一聲,起身轉到趙括麵前,向著父親深深一拜。
看著兒子遠去的背影,趙括心中竟生出了一種不詳的預感:父親亂秦,兒子卻一心保秦,此是何等荒謬之事也!如此下去,終有一日父子必將成仇,到那時卻該如何是好?
茫然中,趙括撐著書案站了起來,慢慢踱步到一側懸掛有大秦疆域圖的牆壁前,自言自語道:“李牧啊李牧!我若是你,卻該如何用兵?”趙括熟知李牧,他戰法多奇計,尤為擅長大兵團遊動作戰,故而函穀天險他是斷然不會去碰的,那麽……
趙括慢慢把目光移向了函穀關上方的少梁山地:“走少梁一路,便可避開函穀關,過櫟陽而直逼鹹陽也!”如今秦軍主力皆在函穀關,關中空虛,藍田大營更是隻剩下了兩萬留守老卒,若李牧果真此路進兵,不出數日便可直達鹹陽城下。
增兵函穀關是嬴政在朝會上做出的決定,如此一來就算兵敗,也與自己毫無幹係!隻是,李牧真的會與自己所見略同麽?
孝成王死後,因受郭開排擠,廉頗被迫離國而去,於是素有戰國之世最後兵家大士美名的龐援便接替廉頗,成為了趙國腹地大軍的新任上將軍。
其實龐援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集縱橫家與兵家之能於一身的全才人物,戰國末期最後幾次合縱全都是在龐援的秘密斡旋下達成的。不僅如此,他更是在趙偃即位的第四年,大敗入侵的燕軍,逼死了燕國上大夫劇辛。
這些年的赫赫功勳也讓龐援成為了朝中王族元老勢力能與郭開相抗衡的關鍵所在,如今郭開肯讓龐援做五國聯軍的趙軍大將,一方麵是迫於朝中形勢所逼,一方麵在於郭開並不相信此次合縱能夠成功。一旦龐援兵敗,自己也就有了鏟除龐援的借口。沒有龐援的支持,那些王族元老大臣又能奈他如何?
區區數月間,五國聯軍就在魏國境內完成了集結,在李牧的統率下,聯軍首戰便收複了由秦軍重兵把守的趙國故地壽陵,並將五國聯軍的大營設在了壽陵城外。
在這片浩大的軍營裏,駐紮著聯軍四十萬人馬,其中趙軍步騎十萬,主將龐援;楚軍步卒八萬,主將屈定;魏軍步卒八萬,主將魏僚;燕軍輕騎八萬,主將太子姬丹;韓國盡管實力最弱,卻也派出了六萬人馬,主將韓朋。
聯軍大營中央,還有一座小軍營,裏麵唯一的牛皮軍帳便是本次五國聯軍的總帳,亦是四十萬大軍的靈魂所在。
大軍安置妥當後,李牧即刻派人將各國統軍主將全都聚集到了這座牛皮軍帳中。
待眾人坐定,李牧開門見山地言道:“此番合縱意義重大,大軍何去何從,諸位將軍盡可一抒己見!”
大帳中頓時一片寂然。
楚軍主將屈定見許久沒有人說話,於是起身首先說道:“屈定之見,五國大軍共計四十萬,自當直撲函穀關,以車輪戰法晝夜攻之,不出半月定能破關而入。”
“不可!且不說函穀天險,易守難攻!便說秦軍關內尚有主力大軍三十萬,縱我能破關,亦成疲軍也!豈可再戰?惟誘使秦軍主力出關決戰,方可聚而殲之,不戰而下函穀關!”魏軍主將魏僚聽罷,當即提出了異議。
“說得容易,隻說如何誘敵出關?敢問魏將軍可有成算?”屈定不以為然地反問道。
“這……”魏僚隻是脫口而出,一時半會兒他還真沒想清楚,“此中詳情自當慢慢謀劃……”
韓軍主將韓朋忍不住駁斥道:“慢慢謀劃?秦軍豈是傻子?焉能容我慢慢謀劃?為今隻有速戰決之!”
“韓老將軍似有高見?”魏僚向來輕視韓國,自然不甘示弱。
“這……還須按老辦法,兩路夾擊,一路取武關,一路攻函穀。”韓朋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好的謀略,隻得搬出了從前幾次合縱攻秦的老路數。
燕國太子丹不屑地冷哼了一聲:“次次皆是此等戰法,若能勝之,焉能有今日?”
“……”一時間,眾人又沒有了言語。
就在大帳一片沉默之際,一直沒有開口的趙軍主將龐援終於說話了:“諸位且看。”龐援信步走到大案前的山川地形圖前,提劍指道,“攻秦之師屢屢向西而阻於函穀,皆因其之地利也!龐援以為,我自可棄函穀於不顧,大軍經安邑渡河,出少梁山地南下,直插鹹陽!若能如此,秦軍必敗!”
“妙也!”眾人在龐援的指點下,眼前皆是一亮,紛紛將目光轉向了端坐於帥案之上的聯軍統帥李牧。
“諸位以為龐老將軍謀劃如何?”李牧微微一笑,並沒有急於表態。
“韓朋無異議。”韓朋率先表示了讚成。
“我等皆無異議!”其餘三人於是也跟著齊聲唿喝道。
直到這時,李牧方才點了點頭:“既然諸位全無異議,便當同心協力!明日卯時起兵,以燕趙輕騎為前部,趙楚韓步卒居中,魏軍末之。散!”
“諾!”帳中五國主將齊齊虎吼一聲,爾後相繼退出了大帳……
五國合縱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鹹陽,在欣喜之餘,趙括不禁又有了擔憂:如今他身為秦國上將軍,五國聯軍來攻,若刻意求敗,一世英名盡毀倒是無所謂,假如因此引起了秦國朝野上下對自己的懷疑,那麽在秦國苦心經營二十五年的局麵也得隨之東流了;但如果全力應戰,自己豈不又成了秦國的幫兇,列國的罪人?
思來想去,敗是定然要敗的,可卻如何才能敗於無形,不讓人看出破綻?此事難矣!
正在思慮間,老總管突然點著竹杖急急忙忙地來了:“公子!少公子迴府了。”
“哦?”趙括喜出望外地站了起來,“快!快讓興兒進來!”自從章台一別,父子二人已是整整五年沒有見麵了。沒等趙括把話說完,趙興就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
“父親!”趙興顧不得抹去滿臉的汗水,就一屁股坐在了書案旁,扭頭衝著老管家喊道“家老,有茶麽?”此番,奉藍田將軍王翦之命,趙興迴國尉府交接軍械糧秣。一忙完公務,趙興便迫不及待地踏入了五年未進的家門。
“有……有!少公子稍等!”老管家亦是一臉興奮,應聲走了出去。
趙括重新坐下,伸手一把握住兒子,仔細凝望了起來。與五年前相比兒子又消瘦了許多,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看來是有好幾宿沒能入睡了。見到兒子這副憔悴模樣,趙括心底不禁泛起了一陣酸意:“興兒……”
“五國聯軍洶洶壓境,國尉府整械備戰,自是比平日忙碌了!不打緊。”趙興揉了揉通紅的眼睛,安慰了父親一聲,“兒此來特向父親辭行。”
“怎?這麽快便要走?”趙括驚詫地問了句。
“少公子,茶來了。”說話間,老總管領著一位端茶的侍女走到了趙興麵前。
接過茶碗,趙興猛喝了一大口,然後把嘴一抹,拱手道:“大軍雲集函穀關,兒須即刻趕往關中大倉押解糧秣。”
趙括點了點頭:“國事為重,不必在此耽擱,快去吧!”
“父親……”趙興輕輕哽咽了一聲,起身轉到趙括麵前,向著父親深深一拜。
看著兒子遠去的背影,趙括心中竟生出了一種不詳的預感:父親亂秦,兒子卻一心保秦,此是何等荒謬之事也!如此下去,終有一日父子必將成仇,到那時卻該如何是好?
茫然中,趙括撐著書案站了起來,慢慢踱步到一側懸掛有大秦疆域圖的牆壁前,自言自語道:“李牧啊李牧!我若是你,卻該如何用兵?”趙括熟知李牧,他戰法多奇計,尤為擅長大兵團遊動作戰,故而函穀天險他是斷然不會去碰的,那麽……
趙括慢慢把目光移向了函穀關上方的少梁山地:“走少梁一路,便可避開函穀關,過櫟陽而直逼鹹陽也!”如今秦軍主力皆在函穀關,關中空虛,藍田大營更是隻剩下了兩萬留守老卒,若李牧果真此路進兵,不出數日便可直達鹹陽城下。
增兵函穀關是嬴政在朝會上做出的決定,如此一來就算兵敗,也與自己毫無幹係!隻是,李牧真的會與自己所見略同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