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趙國已經不是從前的趙國了,孝成王在位時的趙國是山東六國的軸心和屏障,也是唯一能夠與強秦相抗衡的軍事強國。雖然長平大戰後,秦趙兩國皆衰,不過雙方還是保持了長達二十餘年的相峙局麵。
但自從孝成王病逝後,趙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首先是剛剛登上王位的太子趙偃,不顧群臣反對,召迴了曾犯下重罪,被孝成王流放至雲中的心腹郭開,並擢升其為上卿,攝丞相事。此後,荒唐的事更是接二連三,最終在郭開的慫恿下,喜好長生之術的趙偃竟下詔廢黜了長公子趙嘉的儲君身份,另立幼子趙遷為太子,並讓郭開兼任太子傅,輔佐太子總領國政。
將國事拋給了趙遷與郭開,趙偃終於能夠一心一意地追求長生不死了,然而僅僅才過去了九年,這位荒誕不經的趙王,便在盛年之期驟然病逝了。尚未加冠的太子趙遷在懵懂中被郭開扶上了王位,於是郭開也就名正言順地成為了趙國最大的權臣。
趙遷即位,李牧雖被封為武安君,位及武將之首,但李牧的心裏卻更加憂慮了。這三年來,郭開與趙國朝中元老大臣兩股勢力鬧得是不可開交,雙方也都曾想方設法地拉攏過李牧,但李牧向來不懂得權謀為何物,自是不知該如何應付。時日一長,不僅是郭開將李牧當成了敵人,就連元老勢力也漸漸與其分道揚鑣了。
從此在趙國廟堂上,李牧被徹底孤立了……
“上將軍,嬴政親政恐不利與我,趙燕請往鹹陽一探虛實。”當嬴政鏟除嫪毐勢力,冠劍親政的消息傳迴趙國雲中大營時,姬雪匆匆走進了李牧大帳。
“軍中自有斥候總領,何須中軍司馬親往?”李牧翻看著案前的竹簡,漫不經心地問道。
那年陰山大戰,李牧意外發現了姬雪女子的身份,可他並沒有依照軍法處置姬雪:“畢竟是她救了本將,就算是將功折罪吧!”其實這隻是李牧給自己找的借口,在他的內心深處,時刻都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他已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子。
可李牧知道,姬雪是馬服君趙括最深愛的女人,所以自己是不能對其有非分之想的。他隻能選擇將這份刻骨銘心的愛戀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這一藏就是十餘年。
姬雪環視一眼四周,見再無他人,這才低聲將趙高的身份說了出來:“唯有趙燕方可說服趙高,使其為我所用。”
李牧沉思了片刻,依舊困惑不解:“然趙高在秦畢竟隻是小吏。”
“不盡如此。”姬雪深信自己對兒子的判斷,“高兒自幼同嬴政長大,今嬴政親政而朝中遍布皆是呂黨羽翼。當此時,以高兒之才,嬴政何能輕之!”
聽完姬雪的一番說辭,李牧再無話可說了。讓心愛的人身赴險地,雖於心不忍,但於公於私他都沒有能夠阻止姬雪去秦國的理由:“入秦危機重重,趙燕可想清楚?”
見姬雪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李牧隻得無奈地答應了。
當夜,姬雪便換迴女裝,匆匆啟程了。可她離營縱馬才走了沒多遠,前方突然出現了一位身穿淺灰色長袍的中年騎士。姬雪催馬走近一看,那人竟是李牧。
“上將軍……”姬雪壓根沒有想到李牧居然會出現在這裏。
在姬雪愣神間,李牧已然翻下馬背,緩步走到姬雪馬前,輕撫著馬頭微笑道:“沒甚,隻是來送送你。”說罷,李牧將頭稍稍抬起,默默地注視著馬上的美麗女子。這是李牧十幾年來,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凝望姬雪,雖然早已到了中年,但姬雪卻依舊風韻猶存,臉上竟看不出絲毫衰老的痕跡。
姬雪輕咳一聲打斷了兩人的尷尬:“多謝上將軍。”
李牧黝黑的麵龐頓時漲得通紅:“此處不是軍營,直唿其名就是。”
“還是喊上將軍吧,這麽多年順口了。”姬雪下馬背過身去,一輪醉人的明月正高高地掛在草原上,四野皆是無邊的草浪,“上將軍此來不僅是送行吧?”
“這……”此時此刻,李牧根本就不像是一位統兵長達數十年的將軍,反倒像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牧此來……”
“上將軍但說無妨。”見李牧吭哧了半天,姬雪也跟著著急了。
此時不說,將來怕再無機會說了!李牧把心一橫,緊咬著牙關,大跨步繞到了姬雪麵前。雖然右手略有殘疾,但他還是用力地將雙手向前一拱,憋紅著臉說道:“請答應做李牧妻子!”
“甚……”姬雪沒想到向來穩重的李牧竟會說出如此唐突的話,她下意識地倒退了兩步,緊咬雙唇,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李牧喜歡自己,她又何嚐不知,但一直以來她的心中都隻有趙括一人,因此她是斷斷不可能再去接受另外一個男人的。
想到這裏,姬雪不禁微微歎了口氣,歉疚地說道:“姬雪……姬雪感謝上將軍……然……然姬雪不能答應……”姬雪低頭不敢去看李牧殷切的眼神,她飛快地轉身躍上馬背,含淚匆匆向著李牧一禮,然後拉起馬韁徑直飛奔離去。
“姬雪……”望著那襲漸漸遠去的白色,李牧呢喃般地發出了一聲重重的歎息……
須臾五年過去,姬雪總算是平安迴來了。
在李牧的牛皮大帳中,姬雪將秦國這五年發生的大事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最後她又將趙的括囑咐也告訴了李牧:“嬴政乃不世雄主!目下秦國混亂,合縱攻秦,當其時也!若待其度過危局,列國危矣!”
李牧雖對朝政有著先天的木訥,但有關軍事他卻是異常敏銳,秦國前有嫪毐呂不韋之事餘波未平,後有逐客令引發的人心惶惶,此時的確不失為合縱攻秦的最好機會!思忖到此,李牧也再顧不上與故人敘舊了,他一麵吩咐姬雪迴營歇息,一麵攤開竹簡,提筆飛快地寫好上疏,並派出飛騎,馬不停蹄地將其送去了邯鄲。
此時的邯鄲已是一片烏煙瘴氣,郭開正被春平君為首的一幹王族元老大臣搞得是焦頭爛額,突然接到李牧送來的急報,郭開當時就有了主意:他決定利用李牧的上疏,將朝野上下的視線全部轉移到合縱攻秦上來。
戰國之世,顧名思義,戰事為大,隻要能全力促成合縱大事,不論將來成敗如何,自己都能夠一舉扭轉如今的被動局麵。
趙遷對郭開自然是言聽計從,當即下詔讓老將軍龐援負責前往五國遊說合縱。而龐援更是早就收到了李牧從雲中發來的密書,時間緊迫,一接到詔書,他便立刻動身南下了。
列國風聞秦國逐客之事,皆是蠢蠢欲動,合縱自然也是異乎尋常的順利。在龐援的一力斡旋下,僅僅半年過去,除偏安於東方的齊國不願與秦為敵外,其餘四國都紛紛參與了合縱,五國很快達成盟約:以趙王遷為縱約長,李牧為聯軍統帥,聚兵攻秦。趙國從邊軍與腹地大軍中分別抽調五萬精兵,魏、燕、楚三國則各出兵八萬,韓軍六萬,五國合兵共計四十萬。
合縱既成,李牧當即與副將司馬尚完成了留守雲中大營十萬邊軍的接交,然後親率著五萬精銳飛騎火速南下與五國聯軍匯合去了。
但自從孝成王病逝後,趙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首先是剛剛登上王位的太子趙偃,不顧群臣反對,召迴了曾犯下重罪,被孝成王流放至雲中的心腹郭開,並擢升其為上卿,攝丞相事。此後,荒唐的事更是接二連三,最終在郭開的慫恿下,喜好長生之術的趙偃竟下詔廢黜了長公子趙嘉的儲君身份,另立幼子趙遷為太子,並讓郭開兼任太子傅,輔佐太子總領國政。
將國事拋給了趙遷與郭開,趙偃終於能夠一心一意地追求長生不死了,然而僅僅才過去了九年,這位荒誕不經的趙王,便在盛年之期驟然病逝了。尚未加冠的太子趙遷在懵懂中被郭開扶上了王位,於是郭開也就名正言順地成為了趙國最大的權臣。
趙遷即位,李牧雖被封為武安君,位及武將之首,但李牧的心裏卻更加憂慮了。這三年來,郭開與趙國朝中元老大臣兩股勢力鬧得是不可開交,雙方也都曾想方設法地拉攏過李牧,但李牧向來不懂得權謀為何物,自是不知該如何應付。時日一長,不僅是郭開將李牧當成了敵人,就連元老勢力也漸漸與其分道揚鑣了。
從此在趙國廟堂上,李牧被徹底孤立了……
“上將軍,嬴政親政恐不利與我,趙燕請往鹹陽一探虛實。”當嬴政鏟除嫪毐勢力,冠劍親政的消息傳迴趙國雲中大營時,姬雪匆匆走進了李牧大帳。
“軍中自有斥候總領,何須中軍司馬親往?”李牧翻看著案前的竹簡,漫不經心地問道。
那年陰山大戰,李牧意外發現了姬雪女子的身份,可他並沒有依照軍法處置姬雪:“畢竟是她救了本將,就算是將功折罪吧!”其實這隻是李牧給自己找的借口,在他的內心深處,時刻都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他已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子。
可李牧知道,姬雪是馬服君趙括最深愛的女人,所以自己是不能對其有非分之想的。他隻能選擇將這份刻骨銘心的愛戀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這一藏就是十餘年。
姬雪環視一眼四周,見再無他人,這才低聲將趙高的身份說了出來:“唯有趙燕方可說服趙高,使其為我所用。”
李牧沉思了片刻,依舊困惑不解:“然趙高在秦畢竟隻是小吏。”
“不盡如此。”姬雪深信自己對兒子的判斷,“高兒自幼同嬴政長大,今嬴政親政而朝中遍布皆是呂黨羽翼。當此時,以高兒之才,嬴政何能輕之!”
聽完姬雪的一番說辭,李牧再無話可說了。讓心愛的人身赴險地,雖於心不忍,但於公於私他都沒有能夠阻止姬雪去秦國的理由:“入秦危機重重,趙燕可想清楚?”
見姬雪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李牧隻得無奈地答應了。
當夜,姬雪便換迴女裝,匆匆啟程了。可她離營縱馬才走了沒多遠,前方突然出現了一位身穿淺灰色長袍的中年騎士。姬雪催馬走近一看,那人竟是李牧。
“上將軍……”姬雪壓根沒有想到李牧居然會出現在這裏。
在姬雪愣神間,李牧已然翻下馬背,緩步走到姬雪馬前,輕撫著馬頭微笑道:“沒甚,隻是來送送你。”說罷,李牧將頭稍稍抬起,默默地注視著馬上的美麗女子。這是李牧十幾年來,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凝望姬雪,雖然早已到了中年,但姬雪卻依舊風韻猶存,臉上竟看不出絲毫衰老的痕跡。
姬雪輕咳一聲打斷了兩人的尷尬:“多謝上將軍。”
李牧黝黑的麵龐頓時漲得通紅:“此處不是軍營,直唿其名就是。”
“還是喊上將軍吧,這麽多年順口了。”姬雪下馬背過身去,一輪醉人的明月正高高地掛在草原上,四野皆是無邊的草浪,“上將軍此來不僅是送行吧?”
“這……”此時此刻,李牧根本就不像是一位統兵長達數十年的將軍,反倒像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牧此來……”
“上將軍但說無妨。”見李牧吭哧了半天,姬雪也跟著著急了。
此時不說,將來怕再無機會說了!李牧把心一橫,緊咬著牙關,大跨步繞到了姬雪麵前。雖然右手略有殘疾,但他還是用力地將雙手向前一拱,憋紅著臉說道:“請答應做李牧妻子!”
“甚……”姬雪沒想到向來穩重的李牧竟會說出如此唐突的話,她下意識地倒退了兩步,緊咬雙唇,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李牧喜歡自己,她又何嚐不知,但一直以來她的心中都隻有趙括一人,因此她是斷斷不可能再去接受另外一個男人的。
想到這裏,姬雪不禁微微歎了口氣,歉疚地說道:“姬雪……姬雪感謝上將軍……然……然姬雪不能答應……”姬雪低頭不敢去看李牧殷切的眼神,她飛快地轉身躍上馬背,含淚匆匆向著李牧一禮,然後拉起馬韁徑直飛奔離去。
“姬雪……”望著那襲漸漸遠去的白色,李牧呢喃般地發出了一聲重重的歎息……
須臾五年過去,姬雪總算是平安迴來了。
在李牧的牛皮大帳中,姬雪將秦國這五年發生的大事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最後她又將趙的括囑咐也告訴了李牧:“嬴政乃不世雄主!目下秦國混亂,合縱攻秦,當其時也!若待其度過危局,列國危矣!”
李牧雖對朝政有著先天的木訥,但有關軍事他卻是異常敏銳,秦國前有嫪毐呂不韋之事餘波未平,後有逐客令引發的人心惶惶,此時的確不失為合縱攻秦的最好機會!思忖到此,李牧也再顧不上與故人敘舊了,他一麵吩咐姬雪迴營歇息,一麵攤開竹簡,提筆飛快地寫好上疏,並派出飛騎,馬不停蹄地將其送去了邯鄲。
此時的邯鄲已是一片烏煙瘴氣,郭開正被春平君為首的一幹王族元老大臣搞得是焦頭爛額,突然接到李牧送來的急報,郭開當時就有了主意:他決定利用李牧的上疏,將朝野上下的視線全部轉移到合縱攻秦上來。
戰國之世,顧名思義,戰事為大,隻要能全力促成合縱大事,不論將來成敗如何,自己都能夠一舉扭轉如今的被動局麵。
趙遷對郭開自然是言聽計從,當即下詔讓老將軍龐援負責前往五國遊說合縱。而龐援更是早就收到了李牧從雲中發來的密書,時間緊迫,一接到詔書,他便立刻動身南下了。
列國風聞秦國逐客之事,皆是蠢蠢欲動,合縱自然也是異乎尋常的順利。在龐援的一力斡旋下,僅僅半年過去,除偏安於東方的齊國不願與秦為敵外,其餘四國都紛紛參與了合縱,五國很快達成盟約:以趙王遷為縱約長,李牧為聯軍統帥,聚兵攻秦。趙國從邊軍與腹地大軍中分別抽調五萬精兵,魏、燕、楚三國則各出兵八萬,韓軍六萬,五國合兵共計四十萬。
合縱既成,李牧當即與副將司馬尚完成了留守雲中大營十萬邊軍的接交,然後親率著五萬精銳飛騎火速南下與五國聯軍匯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