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大地戰火連篇,才結束不過數月,再起烽火。遠在溧水縣駐紮的十三營,麵臨武三思率領的三萬白甲軍壓境。這位年輕的將領,經過壩上莊一敗之後被剝奪兵權。從校尉成為實權將軍,南楚最年輕的上將軍。


    方年二十有四,一杆方天畫戟天下無雙,既是軍中武將也是楚國新進宗師。武三思是當今國舅,武氏一族幾乎掌握了楚國大半兵權,而白甲軍的首任主將便是武家先祖。


    攻打溧水縣城數十日,小小的一座縣城三萬白甲軍,竟然沒有任何驚動。經過壩上莊一戰失利,心氣高傲的武三思,內心深處的不滿愈發劇增。此番楚國傾國之力,分成兩路大軍,一路勢必要將雄踞在邊關數十年的長風軍一舉殲滅,繼而北上大亂大梁朝野,使得東方劉策率領的五十萬伐楚大軍陷入混亂。


    武三思向楚皇請令,務必要將邊疆的一頭猛虎拔掉尖牙。這顆尖牙便是,同齡人中唯一可作為對手的十三營劉知幸。武三思一場失敗,隻是暫時失去兵權,但是在政治上得到完全的勝利。武家家主,上奏百官同意一場圍殺大梁年輕將領的方策,正式登上朝堂。


    溧水河畔駐紮著三萬白甲軍,這一次各方都陷入苦戰,短時間內十三營再沒有援軍。正是一舉殲滅十三營的大好時機,武三思卻是一直再等,兩位副將多次勸解,武三思依舊沒有任何動靜。隻說了一句話:“等著。”


    沒有人知道主將武三思再等什麽,三萬白甲軍除了時不時的侵擾,並沒有全力進攻。


    遠在青州大地兩位年輕的武將,風雨兼程,馬不停息。進入青州境內之後對邊境雙方的戰局,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劉知幸心中清楚,這次楚軍不會因為一些蠅頭小利拒而不戰。這一次相比十五年前兩國之戰,隻會更加宏大。


    當年林燮率領十萬長風軍,南鏡十五萬常駐邊軍,重創楚國引以為傲的白甲軍,在未來的十多年年中,楚軍隻有幾次輕微的勝利。這次武家重建白甲軍,遠勝當年。從編製五萬,多達十萬之眾,外加其餘楚軍多達二十五萬之多。這未必是楚國全部的兵力,正如大梁一樣,在吳楚之地,開辟第二戰場。


    穿過青州城,兩人離開太平城已經過了十日。原本十五日的路程,隻用了十日。兩匹馬早已經精疲力竭,高小龍吃著幹餅說道:“將軍前麵就是溧水縣了,一路上沒有聽到有什麽戰事。”


    劉知幸的心一直吊著,各處戰火彌漫,甚至有幾座城已經被楚軍攻下。如今大梁沒有多餘的兵力,唯一能動用唯獨鎮守北鏡的防軍,調過來不太現實,唯獨湖平的蒙辛喬至今毫無動靜。


    大口著冰冷的水,陣陣寒風吹拂。劉知幸望著溧水縣方向說道:“


    大概領兵的是武三思。”


    高小龍點頭道:“想來是是武三思,將軍需盡快趕迴去主持戰鬥。”


    對此劉知幸心中如何不清楚,這場戰役來的極快,大梁措手不及。懷中一份皇帝的親筆詔書,冊封十三營為十三軍,說是這樣說,如今隻有七千之眾,多數將士並沒有精良的裝甲,好似迴到十三營建立之初。


    劉知幸拍了拍屁股起身道:“小龍我們快走,敢在天黑之前進入溧水城。”


    兩人縱馬奔馳,眼看著咫尺之遙的溧水城,劉知幸反而勒緊韁繩。高小龍下意識拔出長劍問道:“將軍。”


    未等到劉知幸開口十幾支箭矢飛躍而來,弓箭是實打實的軍中弩箭。對方毫不掩飾,二十騎一字排開,人人身披堅實白甲,裝備齊全,胯下皆是精良戰馬。


    這裏還屬於大梁疆域,貿然出現二十騎白甲騎軍。劉知幸意識到,溧水縣並沒傳聞中的好,恐怕現在十三營已經成為籠中雀,隻等任人宰割。楚軍二十騎並非簡單的騎兵,與十三營現存的孤狼相似。每一人放到江湖上,都是一把好手,做不得一派幫主,作一位小頭領足夠。


    麵對二十起無休止的弩箭,劉知幸高小龍的戰馬連中數箭,兩人倒地翻滾。看著二十騎縱馬飛奔,劉知幸說道:“小龍照顧好自己。”說著拔出腰間長劍,準備隨時禦敵。


    隻見二十騎人手一杆長槍,在戰馬的奔馳下,似有開山之力。就算是以入宗師的劉知幸,也不敢強行抵擋。一個衝鋒過後,劉知幸釘立看了一眼高小龍道:“砍馬腿。”


    不等二十騎再次衝鋒,劉知幸高小龍疾步如飛。隻當戰馬來襲,劉知幸高小龍隨即爬到在地,同樣是用劍高手,一聲聲嘶喊聲中三騎翻到在地。劉知幸不等到底楚軍起身,隨即轉動氣機,內勁伴隨著長劍,瞬間穿透一人胸膛。


    在楚軍衝鋒過後,劉知幸提起地上長槍,瞬間宛如變了一人。看著從地上爬起來的兩人,不等劉知幸發話,高小龍提劍重砍,劍劍皆是殺招。十三營中能排的上名號的劍客,楚軍哪裏是對手,高小龍一連七劍,連帶鎧甲砍的稀碎。


    劉知幸健步如飛,不等楚軍翻過身當頭一槍直接斃命。卻見楚軍首領立定喊道:“棄槍,下馬。”


    活著的十七人提起長槍,用力拋出。劉知幸高小龍不敢抵擋,這不是弩箭,長槍的穿透力,以及力度並非怒股可比。白甲軍亦非尋常的兵士,十七杆長槍可怕異常。


    躲避之後卻見十七人,排列整齊人手一把鋒利的鋼刀。雙手持刀,腳步穩健。高小龍不敢小瞧活著的十七人,之前斬殺的三人,占盡優勢,若非中戰馬摔下,絕非輕鬆斬殺。


    劉知幸棄劍不用,手中來至白甲軍的純鋼


    長槍。對於這次楚軍來犯,看的更重了一些。這種長槍製造精良,長風軍也隻有這幾年才用的上這種槍,靠著先皇建立的八座兵工廠,方能支持無休止的軍需。


    為了趕路鎧甲為穿戴,還在馬背上,現在麵對甲士存在劣勢。但劉知幸高小龍是什麽人,一位用槍宗師,一位用劍高手。高小龍沉默不語,一旦出現這樣的表情,高小龍已然進入死戰狀態。


    不過才十九歲的高小龍,殺人如麻,尤其是在衝鋒之中,最不要命。拚起命來,一向以勇猛自稱的尤大虎,大牛也自歎不如。搶先出手,多年跟隨盧林修煉的劍術,施展的淋漓盡致。


    當靠近楚軍劍上火花四濺,橫劈豎砍毫無順序,盧林傳授高小龍的劍術並非盧家劍。所以高小龍的劍從軍中來,靠的是剛猛,力拔山河。沉重的一劍瞬間將一人砍到,隨即側身遊走,典型混戰劍法。


    若非高小龍不曾披戴鎧甲,那將是另一種打法。反觀劉知幸的槍,多了幾分瀟灑。多年沙場多是馬戰,極少步戰。一杆長槍虎虎生威,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使用鋼刀的楚軍,一時間無法近身,劉知幸轉身一槍橫刺,罡氣環繞在槍頭,瞬間絞碎堅固的白甲,瞬間一人斃命。


    劉知幸站在原地,騰空而起又是一記殺招,衝殺而來的三人,來不及抬頭長槍直落,大地砰然炸裂。三人鎧甲即刻劍出現密密麻麻的痕跡,劉知幸翻身再起,另外幾位楚軍不等援助,三人盡數死在劉知幸搶下,死相算不得慘烈,無非是被雜碎腦袋,頭顱完好無損。


    另一方高小龍,劍劍剛猛,其中兩人麵部血肉模糊,死相極為慘烈。活著的十多人,沒有一人考慮是否能將,兩人留下這條小路上。


    ————


    東吳大地遠比北方大梁更加富饒,自古吳地多糧草。平南大軍絕非習慣防守的南鏡長風軍,在年前早已經準備好渡過分割吳楚的長江天險。數日前水軍主帥,李山海率領重新整編的徽州水師,在長江之中與楚軍水軍展開激烈大戰。


    大戰打了七天七夜,從兵工廠調來所有的新式戰艦多大三百艘,裝備齊全,外加收繳更加小巧精良的東吳戰艦。李山海打的一戰靠著兩國之力,對楚軍水師沉重打擊,外有李廷夜從水師調遣到騎兵,重新獲得徽州軍統治權。水師與徽州軍相互交融之下,使得大梁水師,無論水戰還是馬戰,接輸了一籌。


    秦誌昌作為步兵統領,水師等待渡過長江。一旦渡過長江楚國平原廣袤,千裏之地再無險要可守,將是攻城拔寨的大好良機。水戰的勝利,極大鼓舞了五十萬平南大軍的士氣。


    劉策抓住機會搭橋過江,五十萬大軍將將近千艘戰艦一字排開,在長江上以鐵索捆綁,


    不過一日的時間出現一條橫跨長江的大橋。五十萬平南大軍浩浩蕩蕩,跨過長江,雄赳赳,氣昂昂出現在楚國大地上。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有水戰,兩國水師最強時分。劉策騎馬穿過長江,第一次站立在楚地上。拉過一位熟悉楚地的郎官問道:“武夷山在何處。”


    武夷山非楚國堅守要地,在軍事上也沒有什麽優勢。郎官一時間捉摸不透大帥的心思,不過大帥劉策的心思,不需要琢磨,聽令即好。郎官指著西北方道:“迴稟大帥,武夷山據此五百裏。”


    劉策揮舞著馬鞭叫來一名主將說道:“本帥給你十五天的時間,去吧武夷山拿下。”


    那名武將抱拳道:“末將得令。”


    劉策望著西北方,想起年少時三人站在鴻山之上看著南方,人人都有遠大的報複。唯一的共同點,都在南方,那個將大梁視為蠻夷的大國,一個繼承先秦遺風的楚國。楚國多士子,好讀書,喜吟詩,多飲茶。


    劉策說道:“陛下微臣請你喝茶,這次我們在武夷山喝最新的茶。”眼神流露一絲落寞,更有一絲痛快。唯獨這次在武夷山飲茶的人,隻有一個,先皇蕭平胤,大哥林燮都已經離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謀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藝之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藝之花並收藏亂世謀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