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幸的出現十三營將士有了主心骨,大戰一處爆發。亂戰中跟隨身後的二十騎用不著考慮如何作戰,隻要跟在將軍身後即好,更用不著什麽戰法。


    率領五十餘騎的張興綱手似乎更順手了不少,突然處於弱勢的十三營一百多騎放佛吃了仙丹一般戰力暴增。楚軍再次形成圍攻之勢,戰馬嘶叫不斷,刀劍長鳴。


    一杆銀白長槍長虹貫日一連挑下數名白甲軍,劉知幸轉頭一看相隔不過百步有三十餘人正在靠近與楚軍不斷廝殺。劉知幸下意識的去摸腰間,沒有摸到弓弩。隨即拔出跨在馬匹上弓弩,扣動扳機,連發三箭。


    三名楚軍倒地的同時,跟隨劉知幸的二十人緊接著開始放箭。一手握刀一手放箭絲毫不耽擱,這是騎戰不似步戰,雙方之間的距離算不得近但放箭的功夫還是有的。隨著一輪弩箭之後,雙方匯合。從二十騎聚集為六十餘騎,主將的存在猶如長槍有了鋒利的槍頭。紛紛圍繞在劉知幸身側,就此停留。楚軍在武三思指揮下沒有貿然發動進攻,而是轉變軍陣。


    張興率領幸存的五十餘騎向著劉知幸靠近,諸位將士非但沒有絕望反而生出一種敢戰於天的豪氣。尤其是張興騎馬守在劉知幸身側,這輩子忘不了當年交口一戰。以五百騎迎戰楚軍三萬白甲軍,戰力懸殊。一方是一國精銳之師,而己方僅僅是神風營普通的五百騎卒罷了。哪一戰人心不畏,是十三營將士津津樂道的戰事。


    十三營的來由那裏是一句話可以概括,那是神風營五百將士用生命換來的榮譽。張興手握鋼刀指著變換戰陣的楚軍,以劉知幸為首的一百餘騎卒麵無表情。所有人都心中都明白一件事,此戰與當年交口一戰何其相似。


    劉知幸緊握長槍雙目炯炯有神,身為太平城貴公子誰願意戰死邊疆,身邊將士誰不是家中父母的兒子,妻子的夫君,孩子的父親。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已經有將近一百多戶人家失去了至親,劉知幸是傷感的,將士們沒有死在正式的戰場上,這是他作為一軍主將的失誤。


    長槍所指放聲喊道:“殺。”


    人人將腰間的弓弩取出,此次沒有任何戰爭唯有一次全麵衝鋒,生死隻在彈指之間。前方楚軍皆停下腳步,在陽光的照耀下數百銀光如星辰閃耀。劉知幸一馬當先,從現在麵對將會是正麵廝殺,再無戰法可言,唯一能靠的隻有一腔熱血。


    一百餘騎策馬奔襲,驟然間數百箭羽迎麵而來。劉知幸一手將手中弓弩射空,握緊韁繩戰馬在箭羽中飛奔。誰也顧及不上袍澤能否在箭羽之中活下去,誰怕死反而死的更快,隻有自己活下去多殺一人才對得起戰死的袍澤。


    武三思騎著黑馬望著率領騎兵衝鋒的劉知幸,


    在箭羽中絲毫不畏盡顯男兒本色。同樣是男子怎就不佩服這樣的同齡人,一人既是一軍,說出來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但是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隻要此人在軍心穩定,衝鋒正如一群野狼。


    劉知幸正是這樣一位頭狼,十三營的將士就是群狼。雙目死死盯著箭羽中衝鋒的劉知幸,立即下令道:“長槍手準備。”隻看劉知幸如今的氣勢,衝過二百步距離的箭羽已然沒有問題。如果這一次不能將劉知幸留下,想要有下一次怕是不易。


    望著即將落幕的天際,一片血紅像極了此時的場景。武三思出生南楚將門,卻是一位地道的讀書人。若非身為家中長子嫡孫,現在應該是以詩書為伴,致力科考。若非大梁狼子野心,何須男兒帶吳鉤,鐵馬憾江山。


    說道:“決計不能讓劉知幸逃走。”


    此次設計埋伏劉知幸本就是抗命而為,大帳中多次議事武三思提出戰役可以失敗務必要將長風軍中幾位年輕的武將斬殺殆盡,一舉斷送大梁後繼者。楚軍大帥以及多為老將沒有一人同意武三思的建議,所有人都認為沒有必要用極高的代價去圍殺幾位年輕的武將,更看中的還是鎮守汾陽軍鎮的大帥陳庚。


    一如當年一般圍殺一位長風軍主帥吳蓬,換來數年的太平。一旦將主心骨陳庚斬殺,奪下汾陽軍鎮,楚軍便可揮軍北上,將當年失去的兩州之地重新奪迴。在武三思看來誌氣過於狹隘,大梁都攻下東吳,如今的大楚居然隻惦記著幾十年前割讓給大梁的兩州之地,簡直是讓人笑掉大牙。


    東吳滅國劉策率領五十萬平南大軍隻不過在依次平定東吳內亂而已,一旦東吳五洲之地完全掌握在大梁手中,誰敢斷言劉策會不會從東向西對大楚發動全麵進攻。趁著大梁還沒有緩過氣來,將年輕一輩的武將斬殺,此番就算是擋住了大梁的全麵進攻,又能如何。諾大的南楚依舊實在苟延殘喘,這批年輕的武將成長起來,怕是又是一位劉策,林燮,或者是陳庚李山海,這些一軍統帥。那時候的大楚又該如何自處,難道舉國投誠。


    未曾製定埋伏之前武三思仰天長嘯:“大楚病得不請啊!”楚皇登基五年之久,為了穩固皇位多次對大梁用兵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勝過。最大的勝果,不過是圍殺長風軍統帥吳蓬,未曾占據一地,更未動搖長風軍的根基。


    大楚朝廷看似楚皇一手握大權,實則權柄依舊掌握在首輔大臣手中。此番與東吳聯合攻伐大梁,朝中武將其實並不讚同。大梁新皇登基,朝局是不穩定,但是此時用兵無疑是幫助梁帝鞏固皇權。東吳滅國朝廷依舊不曾收軍鞏固邊防,以防大梁全麵進攻,依然要與長風軍死磕。


    武三思提起手中方天


    畫戟,瞧著劉知幸已經率領不到一百騎衝入白甲軍中廝殺不斷。以百人對抗精銳的兩千白甲軍,也就劉知幸敢做,也能做的到。劉知幸就像是一柄開鋒的利劍,所向披靡。


    死死盯著闖過第一道封鎖的劉知幸,武三思放聲喊道:“給我殺,殺,殺。”一連三個殺字,撕心裂肺。


    頓時武三思身邊的數百起紛紛亮出手中長劍,跟隨其後向著劉知幸奔殺。自古楚人喜劍,梁人好刀。所處疆域不同,大梁背靠草原各部刀在草原上殺傷力更大,而楚人用劍以君子自稱。


    劉知幸一杆長槍沾滿楚軍鮮血,麵對近距離的衝殺長槍之力雖然兇猛卻是少了便利。才衝過第一道封鎖,渾身血液的劉知幸不知道身上有多少處傷痕,勇猛未曾減弱分毫。驟然間楚軍列隊隻見一隊騎兵從兩軍之中衝殺而來,劉知幸縱然將手中長槍拋出,將一名楚軍直接刺殺。拍在腰間長劍,驟然出鞘。


    奔襲中的十三營將士紛紛跟隨劉知幸將手中鋼刀棄之不用,紛紛拍打腰間長劍。這是十三營最高規格的禮儀稱之為:血葬,也是血戰死戰,人不死馬不倒。腰間的長劍也是最後的利器。


    不到百人皆在劉知幸身後,長劍立於胸前。劉知幸左手握拳拍擊胸口口中道:“長風男兒百戰死,何惜一坨百斤肉。劍鋒磨礪熬死骨,以血重畫錦繡山。娘親贈我五斤三,我以百血還國家。家中妻兒裹縞素,換的天下皆太平。勿忘,勿忘,來年春風歸故鄉。”


    一首《長風歌》活著的十三營將士哀聲歌唱,希望對麵的疆土永遠記得,永遠記得男兒百戰死,熱血歸故鄉。


    麵對武三思全方位的進攻,形成再無可逃的包圍圈。劉知幸緩緩睜開被鮮血黏住的眼睛,盯著一方方天畫戟用盡全身力氣喊道:“拔劍,殺。”不過五十多人鬆開韁繩任由戰馬拖著狂奔,雙手持劍唯有死戰。


    兩軍交鋒在即劉知幸手中長劍在戰馬的加持下,橫劈一劍內勁十足首當其中的楚軍紛紛倒地。戰馬還在奔馳早已不見馬上人,唯有衝鋒,唯有死戰矣。張興一劍橫切,肩頭被一劍重傷,已然騎馬衝殺。身後五十多名十三營將士人人如此,隻是有的人再也見不到明日的陽光。曾經的豪言壯誌,在這一瞬間化為虛無。


    一輪衝鋒之後武三思重重揮舞方天畫戟,見劉知幸依然在馬上立即調轉馬頭奔襲而至口中大喊:“殺劉知幸者賞千金。”


    才經過一輪衝殺之後劉知幸麵臨又一輪衝殺,不知道過去多久天際一片火燒雲,好似被鮮血然的通紅。劉知幸力竭手中長劍不停的顫抖,咬緊牙關露出一口沾滿鮮血的牙齒放聲喊道:“衝。”


    不到三十人的十三營依舊沒有退縮,口中依舊默念著


    那首《長風歌>。衝殺未曾停止前方楚軍竟然出現混亂,為首的是一位年輕的武將,一柄鋼刀衝殺而來,身後大纛之上寫著十三。而另一方一位老將一柄大刀衝殺而來,大壔之上有著一個周字。


    劉知幸臉上露出笑容立即調轉馬頭看了一眼奄奄一息躺在馬背上的張興,放聲喊道:“武三思現在該你了。”撕裂的吼聲似乎掩蓋了所有的刀劍之聲,白甲軍亂了陣腳。


    手握長劍孤身一人向著武三思衝殺而去,一連斬殺數名楚軍與武三思交戰。長劍盯著沉重的方天畫戟,力竭的劉知幸非但沒有退後反而感受道身體中湧現出一股熱氣。劉知幸不知道這股熱氣的來源,唯有力氣漸長。踩著馬鐙重重一劍砍在方天畫戟之中,武三思格外看中劉知幸,這一劍已非蠻力所致,而是一股內勁。


    差點落馬的武三思狠狠盯著劉知幸再看,從兩側而來的梁軍,一直想要斬殺劉知幸,現在已經晚了。以兩千對兩百,依舊未能將劉知幸這位長風軍年輕的主將斬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謀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藝之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藝之花並收藏亂世謀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