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幸輕微一笑雙手持槍夾緊馬腹飛奔,如今已經是死局。事到如今後悔已經來不及,唯一的辦法隻有傳出去。當迴頭時張興率領二百騎軍已經與楚軍交戰,那時就是逃也沒有辦法唯有一戰。
壩上莊的地理位置十分尷尬,正好處於溧水縣的邊緣地帶,雖然還在大梁境內卻是與南楚隻隔著溧河。說是河其實隻能算是一條小溪,距離十三營大營不算是遠也有二十裏的距離。麵見張興的哪位壩上莊的村民此時正在大營之中,哪位中年漢子不像是楚人,隻是一位尋常的莊戶漢子罷了。
這才是武三思的精妙之處,讓劉知幸懷疑不得,更是抓住了劉知幸的心理。十三營駐守溧水縣最大的規矩是保護大梁的每一位百姓,哪位中年漢子褚翰林親自審問過,確定就是壩上莊的莊戶。此時劉知幸猶豫不決,武三思不是那麽好對付。
此時劉知幸心中複雜,從來都是自己給人下套,這次聰明反被聰明誤。若是折在楚軍老將手中還算是自己早已經名瞞楚軍大營,下套的卻是一位同齡人。在壩上莊設下埋伏,看樣子根本不是要除去十三營,分明就是給自己設下的殺局。
十三營的將士雖然驍勇,但這樣的打法遲早要將兩百驍騎全軍覆沒,恐怕連自己與張興也會折在武三思手中。若是武三思隻是投機耍滑之輩到是可帶著兩百騎兵衝出包圍圈,與武三思交手之後才明白這位少年將軍武藝超群,就算是放在十三營中恐怕除了已入宗師的盧林之外沒有人敢說勝得過。此時隻是兩人的戰場,好似楚軍有意不去針對劉知幸,隻有武三思一人。
不過正合劉知幸的心意,事到如今唯一擔心的是張興是否能守得住楚軍的攻勢。若是章漢在此處到是不需要考慮這些,章漢兵法上雖然比不得褚翰林,但是自有章法。張興不同出入戰場靠的依舊是一個勇字,做先鋒有餘,指揮作戰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輕微一笑騎馬持槍向著武三思全力衝刺,既然武三思給了這麽一個機會當然不能浪費。溧水縣在青州邊緣,在此三十裏之外駐紮著一支三萬人的大軍,領軍者是周英叔。現在等溧水縣那邊答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除非等到天黑。為今之際隻能期望,此處作戰周英叔能發現。
武三思見劉知幸神色平靜也不敢大意,兩千白甲軍就算沒有自己隻會剿滅兩百騎兵已然足夠,最想對付的還是年紀相差無幾甚至同齡的劉知幸。隻有擊敗劉知幸才配的起楚軍青年一輩中第一人,踩著同時少年將軍的肩膀步步登高才有趣。
胯下黑馬嘶叫不斷,武三思方天畫戟猶如擎天巨柱轟然砸出放聲喊道:“劉知幸今日必將你斬於馬下,下一個就是你的好兄弟林忠。”
劉知幸腳踩馬鐙槍出如龍,身姿颯爽,槍法不曾改變依舊以剛猛為主。這是劉家的家傳槍法,在大梁劉家槍有著馬戰第一的稱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一連數槍,槍槍追求剛猛,與武三思的方天畫戟相得益彰,兩人不分彼此。最大的差距依舊實在馬匹之上,一連數個迴合之後劉知幸的戰馬顯得有些疲憊,兩人力道出奇之大。
尤其是看起來白淨的武三思力氣之大如搬山嶽,七十餘斤中的方天畫戟在武三思手中信手拈來。劉知幸手中長槍不過三十多斤重,次次與武三思正麵硬剛有些吃不消。最重要的還是戰馬與武三思的黑馬相比腳力孱弱不小,似乎有著一種天生的畏懼。
槍戟碰撞火花不斷,分離之後劉知幸撫摸著馬鬃死死盯著武藝相差無幾的武三思。想要如此耗下去怕是等不到援軍,或許根本沒有什麽援軍,不然武三思也不會如此肆無忌憚在壩上莊設伏。為今之際想要活著離開,唯有自救。
張興率領還有一戰之力的十三營騎卒被白甲軍團團包圍,幾乎與劉知幸被兩個圈隔離。看著身邊剛才還有兩百多人,現在隻有一百餘人,不過一次衝鋒己方幾乎減少的一半。腦海中不停思緒:如果是將軍領兵麵對這樣的局麵要怎麽做。一手握著鋼刀一手不停的敲擊鋼盔,而楚軍不斷的嘶吼聲,不止是張興心慌意亂,活下來的十三營將人皆是人心惶惶。
不等張興想出應對之策,楚軍又一輪衝鋒圍剿而來,為首的是一位手持長槍的中年武將,馬戰實在是不俗。一連幾次張興在此人手下吃虧不小,麵對此人再次攻擊手中緊緊握著鋼刀喊道:“殺。”
這次不再是楚軍發動進攻而是張興搶先衝鋒,在外與武三思糾纏不休的劉知幸側眼瞧了一眼張興恨不得一槍先劈了。武三思縱馬而來大戟橫空劈來嘴上說道:“劉知幸現在還有心思照看,看來你是真的不想活了。”
劉知幸不去搭話反而棄馬,戰馬沒有劉知幸以長槍抵擋當場被武三思直接劈倒。卻見劉知幸取下腰間弓弩,這才是十三營完整的作戰方法、一連數支弩箭射出,武三思見機不妙以方天畫戟抵擋,又側身躲過幾支弩箭怒言道:“劉知幸你敢暗箭傷人。”
持槍站在地上的劉知幸笑言:“隻許你武三思人多欺負人少,就不許我放箭殺你。”
此時的武三思真不知道沒有戰馬劉知幸要怎麽對付自己,殊不知劉知幸馬上功夫遠不如腳下功夫。隻見劉知幸非但不懼黑馬橫撞反而雙手持槍,帶到武三思出現,劉知幸奮然起身,橫空舉槍橫掃一切。武三思抵擋之下才知道劉知幸這一槍如此沉重,正要反手之餘劉知幸卻是出現黑馬之後,再次出手。
從剛才武三思馬上
的壓製,現在反而被劉知幸馬下牽製。馬戰在如何迅猛也是兩個不同的思想,不在奔馳之中自然不如人要靈活的多。劉知幸根本不給武三思機會,雙手將長槍彎曲在黑馬衝撞之際高高跳起,借長槍反彈之力不打武三思反而降低狠狠劈黑馬身上。劉知幸直接被黑馬衝撞,來不及躲避整個人直接被撞飛。
重重落地的劉知幸滾的一聲泥土,一手抹去鼻下的汙血,瞧著從馬上摔下來的武三思。黑馬嘶叫不止,劉知幸扶著長槍起身說道:“你們還不動手嗎?再不來老子可要將你家將軍殺了。”
不等武三思爬起來一隊騎兵有十二人縱馬而來,武三思大聲喊道:“撤下。”但是已經晚了隻見劉知幸臉上露出笑容,一杆長槍順勢而起,長槍脫手而出人在槍後奔襲。長槍瞬間將最前方的騎兵穿透倒地,劉知幸越過戰馬拔出長槍,一連數次出槍,槍槍不落空。轉瞬間十二位騎兵隻剩下七人越過劉知幸,卻是沒有人在劉知幸身上砍了一刀。
黑馬嘶叫聲停下之下翻身而起,劉知幸已經拉開一段距離。麵對數以百計的白甲軍劉知幸絲毫不懼,又不是第一次麵對浩浩蕩蕩餓白甲軍。這次數百人而已,曾經三萬白甲軍也不曾有絲毫畏懼。
人在楚軍之中橫穿,將長槍扶在背後右手拔劍不對人隻對馬。武三思看著劉知幸在楚軍之中橫穿,勃然大怒上馬喊道:“誅殺劉知幸。”
楚軍之中張興一輪衝鋒之後身邊將士越發稀少,大聲喊道:“結陣。”張興一聲令下圍繞張興身邊的五十人匯聚在身邊,自然是十三營獨一份的長槍陣。長槍陣在褚翰林劉知幸多次整編之後,已經算是一眾以人少對多的成熟軍陣。結陣之後白甲軍首領,多次突襲始終無法攻破不過五十多人的長槍陣。
在張興的帶領下五十多人形成長槍陣猶如一杆所向披靡的長槍,作為槍頭的張興幾處刀傷依舊作為槍頭指揮,一旦有人倒下便繼續變陣。闖入大圈之中的劉知幸手中長劍專挑馬蹄,憑借靈活的身法遊離在戰馬之中。楚軍多次屠殺皆被劉知幸逃脫,反而馬不如人。
一手握劍一手持槍劉知幸一鼓作氣,闖入大軍之中廝殺不斷。忽然聽到:“將軍。”一聲聲將軍,劉知幸緩緩抬頭發現被衝散的將士。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發絲內心的笑,二十多騎將劉知幸護在中心。
將長劍插入劍鞘喘著粗氣,聽著圍繞的將士們不停喊道:“將軍我們要殺出去嗎?”吵雜的喊聲劉知幸的心反而平靜了許多,現在已經不止是兩百人對付兩千精銳的白甲軍。沒有精良戰馬想要對付武三思實屬不易,但是衝出白甲軍的包圍未必做不到。
劉知幸看了一眼周邊還有不少活著的十三營將
士,開戰時間不長,現在還不能確定還有多人活著。握緊長槍休息片刻斷然起身喊道:“隨我殺出去,先聚攏。”
都是劉知幸的親衛軍,有些事不需要劉知幸直接下達。隻是簡單一說已經明白將軍用意,劉知幸其上一匹戰馬手握長槍迴頭看了一眼在外觀戰的武三思。當機立斷親自率領二十騎向著對麵殺去,有劉知幸的指揮效率高了許多。
張興見到劉知幸一直向著溧河方向拚殺,還活著的十三營將士分別從各個方向開始聚攏。既然有了統一的方向,仿佛擰成一股繩的十三營將士戰力大增,雖然分散卻不再是一盤散沙。
從馬上摔下傷勢不輕的武三思狠狠盯著劉知幸,心中有些後怕。如果當時劉知幸不去對付十二騎而是來殺自己,要如何麵對。戰場上劉知幸的出現十三營的將士好像變了一人似得,人人如狼。
武三思說道:“看來十三營少了誰都是十三營,唯獨少了你劉知幸或許就不是十三營。”
轉而下令道:“全力圍殺劉知幸,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在武三思心中劉知幸已經是最大的敵人,一個可以作為一生的對手。
(本章完)
壩上莊的地理位置十分尷尬,正好處於溧水縣的邊緣地帶,雖然還在大梁境內卻是與南楚隻隔著溧河。說是河其實隻能算是一條小溪,距離十三營大營不算是遠也有二十裏的距離。麵見張興的哪位壩上莊的村民此時正在大營之中,哪位中年漢子不像是楚人,隻是一位尋常的莊戶漢子罷了。
這才是武三思的精妙之處,讓劉知幸懷疑不得,更是抓住了劉知幸的心理。十三營駐守溧水縣最大的規矩是保護大梁的每一位百姓,哪位中年漢子褚翰林親自審問過,確定就是壩上莊的莊戶。此時劉知幸猶豫不決,武三思不是那麽好對付。
此時劉知幸心中複雜,從來都是自己給人下套,這次聰明反被聰明誤。若是折在楚軍老將手中還算是自己早已經名瞞楚軍大營,下套的卻是一位同齡人。在壩上莊設下埋伏,看樣子根本不是要除去十三營,分明就是給自己設下的殺局。
十三營的將士雖然驍勇,但這樣的打法遲早要將兩百驍騎全軍覆沒,恐怕連自己與張興也會折在武三思手中。若是武三思隻是投機耍滑之輩到是可帶著兩百騎兵衝出包圍圈,與武三思交手之後才明白這位少年將軍武藝超群,就算是放在十三營中恐怕除了已入宗師的盧林之外沒有人敢說勝得過。此時隻是兩人的戰場,好似楚軍有意不去針對劉知幸,隻有武三思一人。
不過正合劉知幸的心意,事到如今唯一擔心的是張興是否能守得住楚軍的攻勢。若是章漢在此處到是不需要考慮這些,章漢兵法上雖然比不得褚翰林,但是自有章法。張興不同出入戰場靠的依舊是一個勇字,做先鋒有餘,指揮作戰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輕微一笑騎馬持槍向著武三思全力衝刺,既然武三思給了這麽一個機會當然不能浪費。溧水縣在青州邊緣,在此三十裏之外駐紮著一支三萬人的大軍,領軍者是周英叔。現在等溧水縣那邊答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除非等到天黑。為今之際隻能期望,此處作戰周英叔能發現。
武三思見劉知幸神色平靜也不敢大意,兩千白甲軍就算沒有自己隻會剿滅兩百騎兵已然足夠,最想對付的還是年紀相差無幾甚至同齡的劉知幸。隻有擊敗劉知幸才配的起楚軍青年一輩中第一人,踩著同時少年將軍的肩膀步步登高才有趣。
胯下黑馬嘶叫不斷,武三思方天畫戟猶如擎天巨柱轟然砸出放聲喊道:“劉知幸今日必將你斬於馬下,下一個就是你的好兄弟林忠。”
劉知幸腳踩馬鐙槍出如龍,身姿颯爽,槍法不曾改變依舊以剛猛為主。這是劉家的家傳槍法,在大梁劉家槍有著馬戰第一的稱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一連數槍,槍槍追求剛猛,與武三思的方天畫戟相得益彰,兩人不分彼此。最大的差距依舊實在馬匹之上,一連數個迴合之後劉知幸的戰馬顯得有些疲憊,兩人力道出奇之大。
尤其是看起來白淨的武三思力氣之大如搬山嶽,七十餘斤中的方天畫戟在武三思手中信手拈來。劉知幸手中長槍不過三十多斤重,次次與武三思正麵硬剛有些吃不消。最重要的還是戰馬與武三思的黑馬相比腳力孱弱不小,似乎有著一種天生的畏懼。
槍戟碰撞火花不斷,分離之後劉知幸撫摸著馬鬃死死盯著武藝相差無幾的武三思。想要如此耗下去怕是等不到援軍,或許根本沒有什麽援軍,不然武三思也不會如此肆無忌憚在壩上莊設伏。為今之際想要活著離開,唯有自救。
張興率領還有一戰之力的十三營騎卒被白甲軍團團包圍,幾乎與劉知幸被兩個圈隔離。看著身邊剛才還有兩百多人,現在隻有一百餘人,不過一次衝鋒己方幾乎減少的一半。腦海中不停思緒:如果是將軍領兵麵對這樣的局麵要怎麽做。一手握著鋼刀一手不停的敲擊鋼盔,而楚軍不斷的嘶吼聲,不止是張興心慌意亂,活下來的十三營將人皆是人心惶惶。
不等張興想出應對之策,楚軍又一輪衝鋒圍剿而來,為首的是一位手持長槍的中年武將,馬戰實在是不俗。一連幾次張興在此人手下吃虧不小,麵對此人再次攻擊手中緊緊握著鋼刀喊道:“殺。”
這次不再是楚軍發動進攻而是張興搶先衝鋒,在外與武三思糾纏不休的劉知幸側眼瞧了一眼張興恨不得一槍先劈了。武三思縱馬而來大戟橫空劈來嘴上說道:“劉知幸現在還有心思照看,看來你是真的不想活了。”
劉知幸不去搭話反而棄馬,戰馬沒有劉知幸以長槍抵擋當場被武三思直接劈倒。卻見劉知幸取下腰間弓弩,這才是十三營完整的作戰方法、一連數支弩箭射出,武三思見機不妙以方天畫戟抵擋,又側身躲過幾支弩箭怒言道:“劉知幸你敢暗箭傷人。”
持槍站在地上的劉知幸笑言:“隻許你武三思人多欺負人少,就不許我放箭殺你。”
此時的武三思真不知道沒有戰馬劉知幸要怎麽對付自己,殊不知劉知幸馬上功夫遠不如腳下功夫。隻見劉知幸非但不懼黑馬橫撞反而雙手持槍,帶到武三思出現,劉知幸奮然起身,橫空舉槍橫掃一切。武三思抵擋之下才知道劉知幸這一槍如此沉重,正要反手之餘劉知幸卻是出現黑馬之後,再次出手。
從剛才武三思馬上
的壓製,現在反而被劉知幸馬下牽製。馬戰在如何迅猛也是兩個不同的思想,不在奔馳之中自然不如人要靈活的多。劉知幸根本不給武三思機會,雙手將長槍彎曲在黑馬衝撞之際高高跳起,借長槍反彈之力不打武三思反而降低狠狠劈黑馬身上。劉知幸直接被黑馬衝撞,來不及躲避整個人直接被撞飛。
重重落地的劉知幸滾的一聲泥土,一手抹去鼻下的汙血,瞧著從馬上摔下來的武三思。黑馬嘶叫不止,劉知幸扶著長槍起身說道:“你們還不動手嗎?再不來老子可要將你家將軍殺了。”
不等武三思爬起來一隊騎兵有十二人縱馬而來,武三思大聲喊道:“撤下。”但是已經晚了隻見劉知幸臉上露出笑容,一杆長槍順勢而起,長槍脫手而出人在槍後奔襲。長槍瞬間將最前方的騎兵穿透倒地,劉知幸越過戰馬拔出長槍,一連數次出槍,槍槍不落空。轉瞬間十二位騎兵隻剩下七人越過劉知幸,卻是沒有人在劉知幸身上砍了一刀。
黑馬嘶叫聲停下之下翻身而起,劉知幸已經拉開一段距離。麵對數以百計的白甲軍劉知幸絲毫不懼,又不是第一次麵對浩浩蕩蕩餓白甲軍。這次數百人而已,曾經三萬白甲軍也不曾有絲毫畏懼。
人在楚軍之中橫穿,將長槍扶在背後右手拔劍不對人隻對馬。武三思看著劉知幸在楚軍之中橫穿,勃然大怒上馬喊道:“誅殺劉知幸。”
楚軍之中張興一輪衝鋒之後身邊將士越發稀少,大聲喊道:“結陣。”張興一聲令下圍繞張興身邊的五十人匯聚在身邊,自然是十三營獨一份的長槍陣。長槍陣在褚翰林劉知幸多次整編之後,已經算是一眾以人少對多的成熟軍陣。結陣之後白甲軍首領,多次突襲始終無法攻破不過五十多人的長槍陣。
在張興的帶領下五十多人形成長槍陣猶如一杆所向披靡的長槍,作為槍頭的張興幾處刀傷依舊作為槍頭指揮,一旦有人倒下便繼續變陣。闖入大圈之中的劉知幸手中長劍專挑馬蹄,憑借靈活的身法遊離在戰馬之中。楚軍多次屠殺皆被劉知幸逃脫,反而馬不如人。
一手握劍一手持槍劉知幸一鼓作氣,闖入大軍之中廝殺不斷。忽然聽到:“將軍。”一聲聲將軍,劉知幸緩緩抬頭發現被衝散的將士。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發絲內心的笑,二十多騎將劉知幸護在中心。
將長劍插入劍鞘喘著粗氣,聽著圍繞的將士們不停喊道:“將軍我們要殺出去嗎?”吵雜的喊聲劉知幸的心反而平靜了許多,現在已經不止是兩百人對付兩千精銳的白甲軍。沒有精良戰馬想要對付武三思實屬不易,但是衝出白甲軍的包圍未必做不到。
劉知幸看了一眼周邊還有不少活著的十三營將
士,開戰時間不長,現在還不能確定還有多人活著。握緊長槍休息片刻斷然起身喊道:“隨我殺出去,先聚攏。”
都是劉知幸的親衛軍,有些事不需要劉知幸直接下達。隻是簡單一說已經明白將軍用意,劉知幸其上一匹戰馬手握長槍迴頭看了一眼在外觀戰的武三思。當機立斷親自率領二十騎向著對麵殺去,有劉知幸的指揮效率高了許多。
張興見到劉知幸一直向著溧河方向拚殺,還活著的十三營將士分別從各個方向開始聚攏。既然有了統一的方向,仿佛擰成一股繩的十三營將士戰力大增,雖然分散卻不再是一盤散沙。
從馬上摔下傷勢不輕的武三思狠狠盯著劉知幸,心中有些後怕。如果當時劉知幸不去對付十二騎而是來殺自己,要如何麵對。戰場上劉知幸的出現十三營的將士好像變了一人似得,人人如狼。
武三思說道:“看來十三營少了誰都是十三營,唯獨少了你劉知幸或許就不是十三營。”
轉而下令道:“全力圍殺劉知幸,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在武三思心中劉知幸已經是最大的敵人,一個可以作為一生的對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