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朝臣們離開後,阮綿也走出禦書房。
不知不覺,來到了玉泉水榭。
看著波光粼粼的湖水,她想起當年在這裏向那廝逼婚的情形。
如今想來,那時的她定可笑得厲害,那廝在心裏不知如何笑她,又如何得意!
入宮七年,她和那廝已做了六年的夫妻,時至今日,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她都很歡喜。
如今,她隻盼著戰事順利,他早日平安歸來,她和他琴瑟調和,夫妻恩愛至白首。
從皇宮出來,眾朝臣又聚在一起商議募捐具體操作之法,以及募捐之後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運往災區等諸多事宜。
看著一個個為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盡心竭力,出謀劃策的同僚,沈維楨胸中激蕩。
如今朝堂清明,人才輩出,皆仰賴天子聖德,知人善任。身為臣子,能逢遇明君英主,實乃人生之幸!
朝廷以最快的速度將南方水災,國庫儲備不足,需要募捐等情況傳告各世家大族和富商巨賈。
收到消息後,京中世家勳貴紛紛行動起來,操持中饋的主母們,命家仆將莊子上的存糧一車車運往戶部。
“好了,李管事,將這一百石黍米和一百石麥米送到戶部去吧!”
蘇燦捧著圓滾滾的大肚子,將幾輛馬車上的糧食都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陳爛發黴或摻雜髒物,才放了心。
眼瞧著馬車駛出巷口,蘇燦轉過身。
立在門前的周氏對她微微一笑,眸中盡是欣慰。
蘇燦疑惑:“阿娘笑什麽?”
周氏牽起女兒的手:“我女兒心懷家國大義,阿娘高興。”
蘇燦已於三年前嫁人,夫君出自世家大族的旁支,雖隻是禮部一名小吏,但其性子溫和,家底豐厚,日子過得清閑又富貴。
夫妻二人情深意濃,十分恩愛。
蘇燦頗有些不好意思,將鬢邊的一縷碎發撫至耳後:
“夫君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我們當出一份力。”
周氏淡笑點頭,看到女兒如今的模樣,她不知有多高興。
京中世家大族田畝眾多,各家各戶都穀糧滿倉,短短一兩日,便籌到了數十萬石糧食。
消息很快從京中傳至各地。
旌縣瓷韻閣的賬房裏,纖瘦的女子坐於桌案前,手底下的算盤被撥得劈裏啪啦作響,一箱箱白銀被搬出庫房,擺到了院子裏。
“阿姐,你在做什麽?”十幾歲的少年湊上前問。
胡析薇手下動作未停:“南方多地洪災,朝廷號召富商捐財捐物,我算了算,若捐出去二十萬兩對咱們的生意沒有任何影響。”
“二十萬兩……是不是多了些?”少年滿目震驚。
胡析薇道:“這些年,咱們瓷韻閣的瓷器暢銷各地,生意越做越大,賺得盆滿缽滿,依靠的是什麽?
是國家安定,政令扶持,是朝廷除匪患,讓商人出行和貨物運輸暢通無阻,不必憂心被劫掠。
如今朝廷有難處,許多災民正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紮,我等不能置身事外。
二十萬兩於我胡氏雖不是小數目,但這些身外之物,等將來國安民穩後,都能再賺迴來。”
“阿姐說得對,都聽阿姐的。”
少年不再多言。
胡析薇垂眸,想起多年前,在她最絕望無助時,那人如天神降臨,讓她一家免遭欺壓。
如今,她終於能為她盡一份力。
希望水災早日結束,希望她喜樂無憂。
滄縣朱氏繡坊內,百餘名繡娘日夜不停,短短幾日便縫製好了萬餘件成衣,朱雲姝令人將這些衣裳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災區。
有糧商不僅牽頭捐糧,而且承諾南方水災結束前,他們的糧食不會漲一文錢,幾家最大的糧商甚至商討決定,派人去鄰國收購糧食。
因為此次受災的那些州郡皆是大郯糧食主要產地,如今被洪水衝毀,大郯的糧食一定會出現短缺。
朝廷如今忙於救災和北方戰事,暫時未能想到這裏,他們身為糧商,對此自是更敏銳。
還有布商、藥商等從全國各地采購布匹、藥材......
更有船商、車隊、鏢局等無償幫朝廷將各種物資運往災區。
各地的工匠也背著錘子、斧子、鋸子等工具奔往災區,日夜趕工將被雨水衝毀的道路、橋梁以最快的速度修好,方便物資運送。
又過了幾日,南方暴雨終於結束,朝廷物資及時送達,災民們得到救助。
洪水漸漸退去或被引流至他處,城鎮、村莊、農田被拯救。
籌措到的銀兩被用到了災後重建中,所有銀子都實打實用到了災民身上,沒有出現貪墨腐敗之事。
“從前聽說人心齊,泰山移,我隻當是誇大,如今看到這場浩劫被眾人齊心協力拯救,我終於相信了。”
綠茉坐在羅漢床上,頭上戴著抹額,懷裏抱著個繈褓。
一月前她已生產,是她期盼已久的女兒,她早在兩年前生子,如今兒女雙全。
阮綿今日特意出宮來瞧她們母女,逗弄著嬌嬌嫩嫩的小奶娃,她彎唇一笑:
“眾誌成城,沒有什麽難關是不能渡過的!”
她在後宮每日都關注救災進度,如今這場災難總算是過去了。
她已下令,將所有參與救災之人登記造冊,並令工部雕刻了一座巨大的石碑,將所有人救災之人的名字刻在上麵,豎於蕰河邊上,讓後世子孫銘記感念這些人。
綠茉笑道:“聽說那幾日戶部門前排滿了人,便是街上的乞兒也有去捐三五個銅板的。”
阮綿點頭,她當時立在宮牆上,遠遠瞧見了那盛景,排隊捐獻之人綿延數裏,望不到頭。
起初朝廷隻是向世家大族和富商募捐,後來不知怎的,連普通百姓和販夫走卒都跑去捐銀,宮中各處宮人、各家府裏的仆從也都湊銀子捐到了戶部。
這場水患雖帶來了災難,但也將大郯上下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股龐大的力量。
她相信,有了這力量,大郯很快就能見到一個盛世。
“娘娘,北方戰事快結束了吧?如今蔚朔十三關已收迴十關,相信過不了多久,剩下的三關也就都收迴來了。”綠茉又笑道。
阮綿側頭望向窗外,光禿的樹枝上隻剩了零星的幾片黃葉。
這場戰事已持續了近一年,應快結束了吧?
不知不覺,來到了玉泉水榭。
看著波光粼粼的湖水,她想起當年在這裏向那廝逼婚的情形。
如今想來,那時的她定可笑得厲害,那廝在心裏不知如何笑她,又如何得意!
入宮七年,她和那廝已做了六年的夫妻,時至今日,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她都很歡喜。
如今,她隻盼著戰事順利,他早日平安歸來,她和他琴瑟調和,夫妻恩愛至白首。
從皇宮出來,眾朝臣又聚在一起商議募捐具體操作之法,以及募捐之後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運往災區等諸多事宜。
看著一個個為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盡心竭力,出謀劃策的同僚,沈維楨胸中激蕩。
如今朝堂清明,人才輩出,皆仰賴天子聖德,知人善任。身為臣子,能逢遇明君英主,實乃人生之幸!
朝廷以最快的速度將南方水災,國庫儲備不足,需要募捐等情況傳告各世家大族和富商巨賈。
收到消息後,京中世家勳貴紛紛行動起來,操持中饋的主母們,命家仆將莊子上的存糧一車車運往戶部。
“好了,李管事,將這一百石黍米和一百石麥米送到戶部去吧!”
蘇燦捧著圓滾滾的大肚子,將幾輛馬車上的糧食都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陳爛發黴或摻雜髒物,才放了心。
眼瞧著馬車駛出巷口,蘇燦轉過身。
立在門前的周氏對她微微一笑,眸中盡是欣慰。
蘇燦疑惑:“阿娘笑什麽?”
周氏牽起女兒的手:“我女兒心懷家國大義,阿娘高興。”
蘇燦已於三年前嫁人,夫君出自世家大族的旁支,雖隻是禮部一名小吏,但其性子溫和,家底豐厚,日子過得清閑又富貴。
夫妻二人情深意濃,十分恩愛。
蘇燦頗有些不好意思,將鬢邊的一縷碎發撫至耳後:
“夫君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我們當出一份力。”
周氏淡笑點頭,看到女兒如今的模樣,她不知有多高興。
京中世家大族田畝眾多,各家各戶都穀糧滿倉,短短一兩日,便籌到了數十萬石糧食。
消息很快從京中傳至各地。
旌縣瓷韻閣的賬房裏,纖瘦的女子坐於桌案前,手底下的算盤被撥得劈裏啪啦作響,一箱箱白銀被搬出庫房,擺到了院子裏。
“阿姐,你在做什麽?”十幾歲的少年湊上前問。
胡析薇手下動作未停:“南方多地洪災,朝廷號召富商捐財捐物,我算了算,若捐出去二十萬兩對咱們的生意沒有任何影響。”
“二十萬兩……是不是多了些?”少年滿目震驚。
胡析薇道:“這些年,咱們瓷韻閣的瓷器暢銷各地,生意越做越大,賺得盆滿缽滿,依靠的是什麽?
是國家安定,政令扶持,是朝廷除匪患,讓商人出行和貨物運輸暢通無阻,不必憂心被劫掠。
如今朝廷有難處,許多災民正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紮,我等不能置身事外。
二十萬兩於我胡氏雖不是小數目,但這些身外之物,等將來國安民穩後,都能再賺迴來。”
“阿姐說得對,都聽阿姐的。”
少年不再多言。
胡析薇垂眸,想起多年前,在她最絕望無助時,那人如天神降臨,讓她一家免遭欺壓。
如今,她終於能為她盡一份力。
希望水災早日結束,希望她喜樂無憂。
滄縣朱氏繡坊內,百餘名繡娘日夜不停,短短幾日便縫製好了萬餘件成衣,朱雲姝令人將這些衣裳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災區。
有糧商不僅牽頭捐糧,而且承諾南方水災結束前,他們的糧食不會漲一文錢,幾家最大的糧商甚至商討決定,派人去鄰國收購糧食。
因為此次受災的那些州郡皆是大郯糧食主要產地,如今被洪水衝毀,大郯的糧食一定會出現短缺。
朝廷如今忙於救災和北方戰事,暫時未能想到這裏,他們身為糧商,對此自是更敏銳。
還有布商、藥商等從全國各地采購布匹、藥材......
更有船商、車隊、鏢局等無償幫朝廷將各種物資運往災區。
各地的工匠也背著錘子、斧子、鋸子等工具奔往災區,日夜趕工將被雨水衝毀的道路、橋梁以最快的速度修好,方便物資運送。
又過了幾日,南方暴雨終於結束,朝廷物資及時送達,災民們得到救助。
洪水漸漸退去或被引流至他處,城鎮、村莊、農田被拯救。
籌措到的銀兩被用到了災後重建中,所有銀子都實打實用到了災民身上,沒有出現貪墨腐敗之事。
“從前聽說人心齊,泰山移,我隻當是誇大,如今看到這場浩劫被眾人齊心協力拯救,我終於相信了。”
綠茉坐在羅漢床上,頭上戴著抹額,懷裏抱著個繈褓。
一月前她已生產,是她期盼已久的女兒,她早在兩年前生子,如今兒女雙全。
阮綿今日特意出宮來瞧她們母女,逗弄著嬌嬌嫩嫩的小奶娃,她彎唇一笑:
“眾誌成城,沒有什麽難關是不能渡過的!”
她在後宮每日都關注救災進度,如今這場災難總算是過去了。
她已下令,將所有參與救災之人登記造冊,並令工部雕刻了一座巨大的石碑,將所有人救災之人的名字刻在上麵,豎於蕰河邊上,讓後世子孫銘記感念這些人。
綠茉笑道:“聽說那幾日戶部門前排滿了人,便是街上的乞兒也有去捐三五個銅板的。”
阮綿點頭,她當時立在宮牆上,遠遠瞧見了那盛景,排隊捐獻之人綿延數裏,望不到頭。
起初朝廷隻是向世家大族和富商募捐,後來不知怎的,連普通百姓和販夫走卒都跑去捐銀,宮中各處宮人、各家府裏的仆從也都湊銀子捐到了戶部。
這場水患雖帶來了災難,但也將大郯上下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股龐大的力量。
她相信,有了這力量,大郯很快就能見到一個盛世。
“娘娘,北方戰事快結束了吧?如今蔚朔十三關已收迴十關,相信過不了多久,剩下的三關也就都收迴來了。”綠茉又笑道。
阮綿側頭望向窗外,光禿的樹枝上隻剩了零星的幾片黃葉。
這場戰事已持續了近一年,應快結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