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迴過頭來,眼中還是尚未散去的震驚,問道:“還有重要原因,是什麽?”
輪台大師神秘地笑了笑,帶領一風進入一個高大空曠的佛窟,但是一風很快就發現,在佛窟的不起眼的角落,竟然還有一個隱秘的洞口,卻不知通向哪裏。
而輪台大師的腳步就是朝著那個神秘的洞口而去,一風等人也隻好跟上。
在走過去的路上,輪台大師邊走邊問道:“佛子,老僧鬥膽,敢問佛子日常閱佛經有多少?”
一風想了想,說道:“至少有萬卷。”
輪台大師點點頭,說道:“不愧是佛道巨子,對佛法參悟如此之深,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讀過這麽多經書,而您年紀輕輕,卻已經在佛法海洋中徜徉了。”
一風罷了罷手,說道:“那是我閱讀佛經比較快,因為功法的緣故,很多佛經中的佛理一度便知,一想便透,幾無阻滯,所以讀得很快。”
輪台大師讚道:“這就更令無數佛徒羨慕了。所以佛子,您一定知道‘佛法僧’三寶為何物吧?”
一風信手拈來,說道:“佛門三寶,佛法僧為住世三寶,覺正淨為自性三寶。”
輪台大師點點頭道:“這佛法僧住世三寶中,法寶即是佛法,從世間佛法的修行來看,佛法最重要的代表就是佛經。您已經閱讀經書過萬卷了,那麽請看看我們這裏的藏經洞吧!”
說著,他帶領一風跨過了那個神秘的洞口,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更加隱蔽神秘的洞窟之中。
一到這個洞窟中,一風便再次被震驚了,隻見高大空曠的巨大洞窟中堆滿了數不盡的經卷,在裏麵石壁上一排排的發著光芒的佛珠的照射下,放眼看去,有書劄、經匣、卷軸,厚厚地摞在一起,整整齊齊地鋪砌著,在佛珠的普照下,發出奕奕光彩,一眼看不到頭。
一風感覺到,自己的口鼻中都是這片寬廣的經書海洋中古老的書墨味道,但這裏極為幹燥,墨汁的味道也沒有現象中那樣潮濕黴變,而是散發出一種自然的清香。
撫摸著這些數不盡的經卷,細微的沙沙聲,讓一風第一次感受到了內心的安詳。
他並非沒有見過大量的經書,在南宗寺的藏經閣,數十層樓的經書,足以震撼所有進入藏經閣的佛徒,但是,藏經閣的經書和這裏的相比,簡直就是茅草屋比之高台瓊樓。
一風被這樣的場景震懾住,目瞪口呆地慢慢撫摸著經書往前走,書禮和本倩等人也同樣是如此之感。
這個藏經洞中按照分類標記著經卷的類別,從眼中所看,沒有什麽佛門功法神通,幾乎全部是佛經以及精美的佛圖,還有少量的記事書劄,這浩如煙海的藏經洞,比南宗寺的藏經閣更加純粹,更加浩大,也更加寶貴。
“這裏怎麽會有這麽多經書?”一風實在忍不住,喃喃問道。
輪台大師神情肅穆,解釋道:“這裏的經書,主要來源於三種途徑,第一種是在這丹煌佛窟的北部,有一座寺廟,叫做大覺寺,寺廟建立已近千年,千年古刹中生活過數不清的佛僧,而他們在此修行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轉借抄錄佛經。”
“轉借?抄錄?”一風更加疑惑了。
輪台大師點點頭,說道:“是的。這裏地處偏遠,大覺寺的佛僧要想閱讀佛經,那就要去其他的地方轉借佛經,前來持誦做功課,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這樣的轉借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們便開始自己抄錄,要構建一個大覺寺自己的藏經之處。他們雲遊四方,到各個寺廟中去抄錄佛經,如果時間來不及,就借迴來抄寫,然後再還迴去。”
一風臉色凝重,說道:“這裏如此偏遠,一個普通的佛僧能夠出去借多少迴呢,又能抄錄多少經書呢?”
“是的,他們的確很渺小,尤其是在汗牛充棟、無邊無際的佛法經卷麵前。”輪台大師點了點頭,說道:“但是,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弱,可千千萬萬個佛僧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風不能夠否認這句話,因為現在的大武滅法戰爭,就是萬千佛僧凝聚力量的抗爭。
輪台大師繼續說道:“千百年來,凡是大覺寺的佛僧都肩負著這樣的使命,他們成為行腳僧,一生都在西北的風沙中穿梭,去尋找讓他們感到安定的佛法經卷,然後想辦法抄錄下來,補充到大覺寺的藏經之處。傳遍大武國的西北遊僧最初的名號,就是因為大覺寺的行腳僧而來,他們就是最初的那一批遊僧。”
一風心生敬意,眼神閃爍,他仿佛看到了千百年間,莽莽西北的沙石土路上,一個個普通的佛僧,穿著草鞋,不論刮風下雨,風曬雨淋,暴雪天寒,穿著破爛單薄的僧袍,背著破舊的書篋,行走在大漠風沙中,他們的腳印被黃沙掩埋,他們的形跡被曆史淹沒,但是他們的功德,全部收集於此。
輪台大師則說道:“當然,佛子您剛才的疑問也比並非沒有道理,所以除了這個抄錄經,第二個來源就是供養經。”
“什麽是供養經?”書禮也被輪台大師的話語感染,不由得問道。
輪台大師看了他一眼,說道:“西北的老百姓都十分尊敬佛僧,當然也信奉佛法,他們除了剛才在佛窟中留下塑造佛像、繪製壁畫的功德,另外一個積攢功德的方法就是出資購買或印刷經卷,或請人繪畫佛圖,獻給大覺寺,以為供養。這一部分的經書佛卷也是此處寶藏主要來源之一。”
“那第三個呢?”一旁被如此浩瀚佛門經卷震懾住的玄鸞,原本安安靜靜,此刻卻被輪台大師的話所吸引,也不禁問道。
輪台大師微笑著說道:“第三個來源和第一個有些許的重合,那就是乞經。”
還沒等心急的玄鸞發問,輪台大師就接著說道:“天長日久,經年累月,大覺寺也有了大量的經書,但是和大武國其他州境的寺廟相比,種類和數量都十分迥異,錯落和缺失的情況非常常見。所以,大覺寺的僧人們在外出雲遊轉借和抄錄的時候,也會將大覺寺本寺的經書先行抄錄一部分,然後背著它們去大武國其他州境的佛寺進行交換,這個叫做乞經。”
一風等人都感歎地點點頭,再次看向這廣大的洞窟中,漫無邊際的經卷,長籲了一口氣,心中百感交集。
一風沉思片刻,說道:“輪台大師,剛才你所說的佛門三寶,意思就是在這裏吧?法寶的重要代表是佛經,這些佛門經卷就像是一艘艘在苦海中航行的寶船,載著閱讀它們之人前往苦海的彼岸,您是想說這個意思吧?”
輪台大師的眼中放出光芒,語氣變得鏗鏘有力:“沒錯,佛子您果然是有大見識大廣聞的佛徒,這些佛門經卷原本在大覺寺的樓閣裏也有很多,我們在這裏駐紮的日子中,也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大覺寺的佛經搬運到此處,整理出來。
“佛經是佛門的血脈,燒毀了佛寺,我們可以再造,砸破了佛像,可以再塑,但是焚毀了佛經,就相當於切斷了我們佛門的血脈,讓我們再也不能從這種血脈中汲取佛法佛理的養分,如同失去了靈魂的皮囊,如同沒有了精神的軀殼,所有的佛徒都會變成行屍走肉,最後在碌碌紅塵中灰飛煙滅!”
一風被輪台大師的話激蕩起心緒,說道:“大覺寺佛僧所做的這一切,這是讓世人仰望的功德,是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如果被大武軍團毀滅,我們就失去了這一艘艘苦海擺渡的寶船,佛門的佛徒會被世俗汙穢沾染,重新成為一個個庸碌的凡人,佛道信仰之光將就此熄滅,不知要過多少年才能再次點燃。
“但是這可能長達千萬年的沉寂,更有可能會佛道一蹶不振,湮滅在曆史的塵埃中,讓一代代的大覺寺佛僧和一代代的得道高僧在佛經上傾注的鮮血毀於一旦!我絕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他現在終於明白西北佛僧團為什麽就算耗損了十幾萬的僧兵乃至數十萬的普通佛僧,也要守護在這裏,因為他曾經在南宗寺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他當時在南宗寺中沒能守護好南宗寺最寶貴的財富,當初他僅憑一己之力,勢單力孤,但是他現在有了風吼軍,有了千千萬萬個有著同樣心誌和宏願的同道佛僧站在他的背後,讓他有勇氣,更有信念,來守護這西北黃沙中佛道最璀璨的一顆綻放著耀眼佛光的明珠,這整個人類曆史中最偉大的瑰麗寶藏!
輪台大師神秘地笑了笑,帶領一風進入一個高大空曠的佛窟,但是一風很快就發現,在佛窟的不起眼的角落,竟然還有一個隱秘的洞口,卻不知通向哪裏。
而輪台大師的腳步就是朝著那個神秘的洞口而去,一風等人也隻好跟上。
在走過去的路上,輪台大師邊走邊問道:“佛子,老僧鬥膽,敢問佛子日常閱佛經有多少?”
一風想了想,說道:“至少有萬卷。”
輪台大師點點頭,說道:“不愧是佛道巨子,對佛法參悟如此之深,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讀過這麽多經書,而您年紀輕輕,卻已經在佛法海洋中徜徉了。”
一風罷了罷手,說道:“那是我閱讀佛經比較快,因為功法的緣故,很多佛經中的佛理一度便知,一想便透,幾無阻滯,所以讀得很快。”
輪台大師讚道:“這就更令無數佛徒羨慕了。所以佛子,您一定知道‘佛法僧’三寶為何物吧?”
一風信手拈來,說道:“佛門三寶,佛法僧為住世三寶,覺正淨為自性三寶。”
輪台大師點點頭道:“這佛法僧住世三寶中,法寶即是佛法,從世間佛法的修行來看,佛法最重要的代表就是佛經。您已經閱讀經書過萬卷了,那麽請看看我們這裏的藏經洞吧!”
說著,他帶領一風跨過了那個神秘的洞口,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更加隱蔽神秘的洞窟之中。
一到這個洞窟中,一風便再次被震驚了,隻見高大空曠的巨大洞窟中堆滿了數不盡的經卷,在裏麵石壁上一排排的發著光芒的佛珠的照射下,放眼看去,有書劄、經匣、卷軸,厚厚地摞在一起,整整齊齊地鋪砌著,在佛珠的普照下,發出奕奕光彩,一眼看不到頭。
一風感覺到,自己的口鼻中都是這片寬廣的經書海洋中古老的書墨味道,但這裏極為幹燥,墨汁的味道也沒有現象中那樣潮濕黴變,而是散發出一種自然的清香。
撫摸著這些數不盡的經卷,細微的沙沙聲,讓一風第一次感受到了內心的安詳。
他並非沒有見過大量的經書,在南宗寺的藏經閣,數十層樓的經書,足以震撼所有進入藏經閣的佛徒,但是,藏經閣的經書和這裏的相比,簡直就是茅草屋比之高台瓊樓。
一風被這樣的場景震懾住,目瞪口呆地慢慢撫摸著經書往前走,書禮和本倩等人也同樣是如此之感。
這個藏經洞中按照分類標記著經卷的類別,從眼中所看,沒有什麽佛門功法神通,幾乎全部是佛經以及精美的佛圖,還有少量的記事書劄,這浩如煙海的藏經洞,比南宗寺的藏經閣更加純粹,更加浩大,也更加寶貴。
“這裏怎麽會有這麽多經書?”一風實在忍不住,喃喃問道。
輪台大師神情肅穆,解釋道:“這裏的經書,主要來源於三種途徑,第一種是在這丹煌佛窟的北部,有一座寺廟,叫做大覺寺,寺廟建立已近千年,千年古刹中生活過數不清的佛僧,而他們在此修行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轉借抄錄佛經。”
“轉借?抄錄?”一風更加疑惑了。
輪台大師點點頭,說道:“是的。這裏地處偏遠,大覺寺的佛僧要想閱讀佛經,那就要去其他的地方轉借佛經,前來持誦做功課,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這樣的轉借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們便開始自己抄錄,要構建一個大覺寺自己的藏經之處。他們雲遊四方,到各個寺廟中去抄錄佛經,如果時間來不及,就借迴來抄寫,然後再還迴去。”
一風臉色凝重,說道:“這裏如此偏遠,一個普通的佛僧能夠出去借多少迴呢,又能抄錄多少經書呢?”
“是的,他們的確很渺小,尤其是在汗牛充棟、無邊無際的佛法經卷麵前。”輪台大師點了點頭,說道:“但是,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弱,可千千萬萬個佛僧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風不能夠否認這句話,因為現在的大武滅法戰爭,就是萬千佛僧凝聚力量的抗爭。
輪台大師繼續說道:“千百年來,凡是大覺寺的佛僧都肩負著這樣的使命,他們成為行腳僧,一生都在西北的風沙中穿梭,去尋找讓他們感到安定的佛法經卷,然後想辦法抄錄下來,補充到大覺寺的藏經之處。傳遍大武國的西北遊僧最初的名號,就是因為大覺寺的行腳僧而來,他們就是最初的那一批遊僧。”
一風心生敬意,眼神閃爍,他仿佛看到了千百年間,莽莽西北的沙石土路上,一個個普通的佛僧,穿著草鞋,不論刮風下雨,風曬雨淋,暴雪天寒,穿著破爛單薄的僧袍,背著破舊的書篋,行走在大漠風沙中,他們的腳印被黃沙掩埋,他們的形跡被曆史淹沒,但是他們的功德,全部收集於此。
輪台大師則說道:“當然,佛子您剛才的疑問也比並非沒有道理,所以除了這個抄錄經,第二個來源就是供養經。”
“什麽是供養經?”書禮也被輪台大師的話語感染,不由得問道。
輪台大師看了他一眼,說道:“西北的老百姓都十分尊敬佛僧,當然也信奉佛法,他們除了剛才在佛窟中留下塑造佛像、繪製壁畫的功德,另外一個積攢功德的方法就是出資購買或印刷經卷,或請人繪畫佛圖,獻給大覺寺,以為供養。這一部分的經書佛卷也是此處寶藏主要來源之一。”
“那第三個呢?”一旁被如此浩瀚佛門經卷震懾住的玄鸞,原本安安靜靜,此刻卻被輪台大師的話所吸引,也不禁問道。
輪台大師微笑著說道:“第三個來源和第一個有些許的重合,那就是乞經。”
還沒等心急的玄鸞發問,輪台大師就接著說道:“天長日久,經年累月,大覺寺也有了大量的經書,但是和大武國其他州境的寺廟相比,種類和數量都十分迥異,錯落和缺失的情況非常常見。所以,大覺寺的僧人們在外出雲遊轉借和抄錄的時候,也會將大覺寺本寺的經書先行抄錄一部分,然後背著它們去大武國其他州境的佛寺進行交換,這個叫做乞經。”
一風等人都感歎地點點頭,再次看向這廣大的洞窟中,漫無邊際的經卷,長籲了一口氣,心中百感交集。
一風沉思片刻,說道:“輪台大師,剛才你所說的佛門三寶,意思就是在這裏吧?法寶的重要代表是佛經,這些佛門經卷就像是一艘艘在苦海中航行的寶船,載著閱讀它們之人前往苦海的彼岸,您是想說這個意思吧?”
輪台大師的眼中放出光芒,語氣變得鏗鏘有力:“沒錯,佛子您果然是有大見識大廣聞的佛徒,這些佛門經卷原本在大覺寺的樓閣裏也有很多,我們在這裏駐紮的日子中,也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大覺寺的佛經搬運到此處,整理出來。
“佛經是佛門的血脈,燒毀了佛寺,我們可以再造,砸破了佛像,可以再塑,但是焚毀了佛經,就相當於切斷了我們佛門的血脈,讓我們再也不能從這種血脈中汲取佛法佛理的養分,如同失去了靈魂的皮囊,如同沒有了精神的軀殼,所有的佛徒都會變成行屍走肉,最後在碌碌紅塵中灰飛煙滅!”
一風被輪台大師的話激蕩起心緒,說道:“大覺寺佛僧所做的這一切,這是讓世人仰望的功德,是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如果被大武軍團毀滅,我們就失去了這一艘艘苦海擺渡的寶船,佛門的佛徒會被世俗汙穢沾染,重新成為一個個庸碌的凡人,佛道信仰之光將就此熄滅,不知要過多少年才能再次點燃。
“但是這可能長達千萬年的沉寂,更有可能會佛道一蹶不振,湮滅在曆史的塵埃中,讓一代代的大覺寺佛僧和一代代的得道高僧在佛經上傾注的鮮血毀於一旦!我絕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他現在終於明白西北佛僧團為什麽就算耗損了十幾萬的僧兵乃至數十萬的普通佛僧,也要守護在這裏,因為他曾經在南宗寺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他當時在南宗寺中沒能守護好南宗寺最寶貴的財富,當初他僅憑一己之力,勢單力孤,但是他現在有了風吼軍,有了千千萬萬個有著同樣心誌和宏願的同道佛僧站在他的背後,讓他有勇氣,更有信念,來守護這西北黃沙中佛道最璀璨的一顆綻放著耀眼佛光的明珠,這整個人類曆史中最偉大的瑰麗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