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台大師帶著一風和書禮繼續往前,目標是山崖。


    在快到山崖的下麵時,輪台大師讓自己率領的西北僧兵前往山崖的另一端駐紮,繞過山崖,在山崖的北邊,是一片平坦的黃褐色沙石地,有大片的營帳駐紮在那裏。


    書禮便也安排黃成愉,將風吼軍的兵馬帶過去,和西北僧兵團駐紮在一起,他和一風,還有一些萬僧眾及戰鬥團佛僧前往山崖下參觀。


    這時,從山崖下麵的大路上的北方走來一批佛僧,都是年老的和尚,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是精神矍鑠,氣勢不凡,一看就是西北佛道的領頭人,向著一風迎接而來。


    一風也朝著他們走去,到了他們麵前,才發現他們果然氣質不凡,除了和輪台大師一般的有被西北風沙磨礪的歲月痕跡,他們的氣勢和威壓都非同凡響,並且十分注重禮儀。


    在簡單交談後,一風也重新認識了他們非凡的談吐和高深的佛理,不由得對他們心生敬佩。


    在交談中,一風知道,如今西北佛道的聚集除了老弱的和尚,還能夠保持一定戰鬥力的佛僧大概隻有十萬人了,這就是當初西北佛道六十萬眾在魏戩和楊炯的圍殺中,殘存下來的。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將近五十萬的佛僧葬身在西北的戈壁荒漠的黃沙中······


    一風難以想象這個慘絕人寰的場景,數十萬具屍骨被掩埋在黃沙裏,在西北大風的摧殘下化為西北土地的一部分,他們的血液被大地貪婪地汲取,卻無法開出一朵花來,他們心中虔誠的信仰就此湮滅,卻隻能化為戈壁中大風的嗚咽。


    這就是戰爭的殘忍,這樣的打擊給了西北佛道重創,然而現在的這些西北佛僧依然還在堅持,不論他們堅持的是什麽,都值得所有人尊敬。


    同時,他也知道了輪台大師其實就是如今的西北佛道的主事人,輪台大師在聽聞鎖州南部風吼軍的動向後,預感到會發生戰役,所以親率西北僧兵團的一半兵馬前往支援。


    果然,被輪台大師預料中,一風和董寒的軍團在噶多山溝大戰,當輪台大師趕過去的時候,恰巧遇到了潰敗的神武軍團。


    前事已敘,但是一風還是不明白他們為什麽會如此固執地蜷縮在這裏。


    當他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疑惑時,輪台大師麵對一風和書禮再三的質疑,並不直接迴答,而是領著他們向著石崖走去。


    剛才,一風遠遠看到這座山崖時,便感覺不一般。這座巍峨高聳的山崖,麵對著清澈的河流和翠綠胡楊及茵茵草地,自己本身卻簡陋無比,除了黃褐色的岩土便再無別的顏色。


    但是他在山崖上發現了十分熟悉的東西——佛窟。


    越走近山崖,越驚歎這山崖上的佛窟,是那樣的令人震驚的壯觀。和阿克隆沙漠入口的那一片佛窟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不論從佛窟的密度、數量和開鑿的曆史——根據輪台大師的介紹,最古老的佛窟已經有千年的曆史了——這些都和兩界寺旁的石窟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最大的區別不是這些,而是佛窟的大小。


    在阿克隆沙漠入口的那片石窟,一風看到的最大的佛窟也不過數丈高,但是當輪台大師領著一風走入丹煌這片佛窟時,他完完全全被這裏的佛窟震驚了。


    丹煌這片佛窟,曆經了上千年,數量數不勝數,開鑿的佛窟大小不一,但種類極其豐富,有用來朝拜的佛窟,用來靜坐的佛窟,還有用來祭祀的佛窟。


    並且開鑿的理由也五花八門,有許多佛窟並非是佛僧開鑿的,是當地的百姓和官宦自己集資,聘請大批工匠前來開鑿的。這也是當地百姓和官宦祈福求願的另一種方式。


    有一段時間在西北流傳著一個說法,要看西北的豪紳和官宦財力是否雄厚,權力是否強大,隻要來丹煌看一下他們家開鑿的佛窟大不大就可以判斷出來。


    久而久之,這樣的說法變成了一種風俗,即便是貧苦的百姓人家也有祈福的權力,這片石崖是天地間賜予他們的禮物,誰都無法據為私有,所以貧苦的百姓也會在生前攢夠積蓄,就會請人來此為自己開鑿一窟佛窟,為下一世積累福德。


    如果實在沒有積蓄——這在貧寒的西北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那麽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跪求別人在他們的佛窟中替自己畫上一副佛像,哪怕是小小的一尊神佛,或者僅僅是一尊連法名都沒有的神女,就繪畫在壁畫中一個不起眼的偏僻角落,可能繪像都不足三寸,但他們以此作為自己的供奉,這就算滿足了他們此生最大的願望了。


    這也是丹煌這片佛窟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原因,同時也是各個佛窟裏,佛像佛天紛繁各異,異彩紛呈,形態萬千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一風原來的認知不同,他來這裏之前,還認為西北的許多佛寺也好,佛窟也罷,佛像都是在裸露的石壁上,用斧鑿等工具雕刻出來的,現在在輪台大師的介紹下,才知道大部分的佛像都是泥塑的。


    泥匠工匠利用丹煌石崖前麵的河流,將這裏的泥土和開,變成黏糊糊有彈性的泥土,然後用外麵枯死的樹木砍伐過來,在佛窟中搭建一個支架,然後便往支架上塗泥巴,大量的泥巴堆積成胚胎,然後在此基礎上塑形和塗彩。


    然而西北的氣候冷熱不均,又非常幹燥,為了防止塑造好的泥像開裂或者收縮,工匠們還會在泥土中參入棉麻和農作物的秸稈等等東西,在不斷摸索的工藝中總結出一套專門塑造佛像的方法,造就了丹煌這片佛窟的輝煌。


    石崖上搭建了十分穩固的木梯,在這樣幹旱的地方,基本上不用擔心腐蝕朽壞,一風跟隨著輪台大師在丹煌佛窟中進進出出,見識到了從未有過、且難以想象的奇觀。


    這裏的佛窟以一種無法言喻的壯麗呈現在一風的眼前,有整個洞窟都繪畫著釋迦摩尼佛的萬佛窟,每一尊佛像不盈一尺,密密麻麻地繪製在碩大石窟的四麵八方,就像有一萬尊佛祖默默地俯瞰著芸芸眾生,進入此窟,頓時便感覺自己的渺小,如同佛祖眼中的一隻螻蟻,或者一縷青煙,身不由己地從內心油然產生對佛祖的敬仰和崇拜。


    還要彩塑泥像碩大到令人驚歎的涅槃佛窟,以佛祖閉目側臥的姿態為基礎,長達數十丈高達數丈的佛像,下麵是絢麗彩蓮,每一片蓮葉上都雕飾著精美異常的佛徒神像,而佛祖靜默地閉上眼睛,將佛祖涅槃成佛那一刻的安詳、深邃、浩渺展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還有建造了高聳的祭壇的特殊佛窟,高聳巍峨到必須抬頭仰望的端坐的彌勒大佛佛窟,令人眼花繚亂的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音菩薩佛窟,等等,等等,數不盡也看不盡。


    眼中隻剩下那些繪製精美的神女,那些仙花異草,那些飄揚的衣袖,那些飛行的神毯,那些藍天祥雲,那些高聳的神樹燈盞,神佛那些淡漠平靜的眼神,神女揮舞旋轉的手臂和絛帶,那些壁畫上流傳千百年不朽的惟妙惟肖的佛教經典故事重現;


    耳中隻有那些壁畫上宏大而浩瀚的神佛講法之聲、萬千神佛聚集聆聽的佛音,神女手中琵琶玉笛演奏出的神樂,那些神龍的龍吟、仙鶴的長唳、神虎的咆哮,甚至壁畫中極樂淨土的神河的流淌、河中蓮花竟放的聲音。


    這一切的一切前所未有地衝擊著一風的神魂,在腦海中久久迴蕩,餘音繞梁,揮之不去,佛道一切的莊嚴肅穆都有了形象的展示,就像一切深奧玄妙的佛理都有了簡單明了的闡釋,讓神聖神秘的佛道在這個人間有了一個最完美的歸宿。


    這樣神聖完美的佛道勝地,怎麽可能讓西北佛道舍棄不顧!


    就在這一瞬間,一風便決定了一定要守護這片令凡間所有佛徒都向往並崇敬的聖地!


    然而,輪台大師在被震驚到無以複加的一風耳邊說道,西北佛僧守護這片聖地,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吼證道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牆北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牆北望並收藏風吼證道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