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大柱國府邸,君州崔王府。
崔銘身後跟著太尉吳浩,還有一隊龍武軍護衛,繞著一處走廊,穿過一道拱門,往一處十分寬大的院子走來。
院子中火把晃動,光影錯落,有許多龍武軍護衛站在那裏,隻見秦虎迎上來,恭敬道:“王爺一向不太搭理這些事,今夜為何親自前來過問?”
未等崔銘說話,吳浩便開口道:“是今夜王爺教導我朝廷裏的事宜,你們這是怎麽迴事,怎麽還驚擾了王爺?”
崔銘背負著雙手,淡淡道:“談不上驚擾,若是第一次,我倒確實是有些吃驚,不是為他們有何厲害之處,而是為他們的行事愚蠢。”
吳浩接口問道:“今夜又有多少人?”
秦虎連忙讓開,露出身後一溜並排躺在的地上的屍體,迴道:“稟太尉,今夜倒是多了些,一共八人,逃了一個,其餘的因拚死頑抗,一並處死在此處。”
隻見那七個屍體全身著黑衣,死法不一,有些被戳穿心胸,有些被刺穿頭顱,他們頭上原本蒙住的黑巾被扯開,露出光溜溜的腦袋來。
崔銘撇著眼看了兩眼,說道:“一共多少人了?”
秦虎迴道:“算上今夜死去的,一共一百零一個了。皆是趁夜色潛入府邸,意欲行刺王爺之人。有些人倒是有些手段,不過在屬下看來,也不過如此。從金龍令出,便開始有人行刺,膽大妄為,死有餘辜。”
崔銘點點頭,問道:“逃走的那個什麽樣?”
秦虎道:“以前也有逃脫過幾人,功法神通都有些相似。盡管那些逃走的人隱藏得很好,但是交戰之中,他們情急之下露出一兩招神通,都暗含修羅魔氣。”
崔銘聞言,說道:“去把他們處理吧,不要聲張。”
秦虎領命,飛快地安排人將屍體抬走,又安排人清掃庭院。
不多時,便一切妥當,崔銘又將帶來的護衛散去。一時間,庭院中便隻剩下崔銘和吳浩及秦虎三人。
吳浩遲疑著道:“王爺,剛才不叫他們聲張,是何用意,為何不借此稟報武帝,讓武帝也知曉這些邪魔外道的真正麵目?”
崔銘背負著手,在庭院中慢慢踱步,淡淡說道:
“本王稟報,便有落井下石的嫌疑,反而招引武帝的疑心。我們這裏有,嚴歸真那裏便也有。這些時日,還聽說有些大臣家中也有惡僧行刺,還來求本王調撥龍武軍給他們護衛。
“佛道賊子如此大的聲勢,連我都有聽聞,這是君州城,在武帝的眼皮之下,難道武帝不知道嗎?凡統治天下之人,其疑心必重,我們又何必如此火急火燎地去觸黴頭呢?”
吳浩忙拱手道:“多謝王爺教導。隻是不知道,為何會有所羅門的人摻和在裏麵?”
崔銘道:“但凡真正修佛者,其心底總歸要明淨些。即便對朝廷和儒道二教怨聲載道,也不肯行這宵小陰險之事。
“所以,他們必須得有人鼓動,或為其引路,才能煽動其心,借膽行事。所羅門一向寧願天下不亂,他們的道義便是還原眾生相,釋放欲念,以修羅道證佛道。如今佛道衰敗,正是給了他們機會,所羅門正中下懷,為他們牽線搭橋。”
吳浩要拱手稱讚,崔銘罷了罷手,說道:
“你剛才拿給我看的兵部、戶部草擬的奏章,裏麵有幾項不妥,第一,不要將拆毀多少寺廟寫在其中,隻要將興蓋了多少避難所、修葺了多少橋、路和破舊的驛館據實寫在裏麵。”
“是”吳浩迴道。
“第二,不要將蓋了多少儒教學堂和興武館寫在其中,將多少百姓分得多少寺廟田畝,分得多少糧食,災民如何得濟、如何感恩戴德寫在裏麵。”崔銘繼續慢悠悠地說道。
“是。”吳浩再次答應一聲。
崔銘點點頭,繼續道:“第三,不要將新征得多少兵力寫在其中,你隻說兵餉得緩,且說大武佛道僧眾聚眾多少叛亂,其勢力如何,戰況如何,部署在大武國多少處寫在裏麵。
“其餘的地方,還要司馬堅和沈淵兩個榆木腦袋開開竅,好好想想,仔細忖度再奏聞武帝。”
吳浩忙拱手彎腰稱是,崔銘又道:
“好要著禮部,將國家大祭、各級官吏家祭、平民私祭等等禮製重新編撰,將原先須將佛僧祭祀超度的篇章部分全部蠲除,可替換為道門的大醮和作法懺經,及其他陰陽道場。”
吳浩問道:“敢問王爺,竟不添加我們儒家的內容嗎?”
崔銘淡淡地笑道:“自增添了這些儒家學堂,大武國上下,無數稚童少年日夜誦讀經典,武帝舉薦製度之外,朝廷及聖書院取士皆從我儒家掌握的世族中遴選,舉薦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武帝難道還有其他選擇?”
吳浩恍然,忽然想到了什麽,說道:“如此說起來,滅佛之事,竟要從毀經一事做起,方能斬草除根,防止死灰複燃。”
崔銘微笑著點頭,道:“此事必須抓緊,派出去的軍團情況如何?”
吳浩稟告道:“佛道在大武國十四州,上千年的根基,要想一朝將其毀滅,實在難為。”
看到崔銘臉色不悅,吳浩趕緊說道:“前幾道金龍令出來之後,連君州北宗寺所有僧眾都連夜逃亡北上,這終究是心腹大患。
“況且,佛道在大武國竟然有許多變體,例如西涼州、密州、西南州等地的佛道竟然與武國中部地域十分不同,其神通功法也詭異非常。
“他們不但將邊境自身的軍團糾纏住,便是新派兵出去平叛的君州駐守軍團,也水土難服。
“雖然佛道乃是作困獸之鬥,我大武軍團自然是威勢赫赫,卻也尚需時日。”
崔銘沉默了一會,道:“自然,儒釋道三教,不論那一教派都可謂是道義巨擘,其根基之深,如今隻怕還是顯露了一部分。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日後恐怕會更加艱難,因此需要事有針對,對其關鍵之處痛擊。”
他停頓了一會,想了想,說道:“盡快造成聲勢,要朝中的禦史和監察官上奏,務必要武帝同意儒道二教的精英力量融入軍團中,同剿佛門邪道。”
吳浩稱是,問道:“我們聖書院已經有大批的儒將參與其中,是否還要增加?”
崔銘道:“無妨,我們儒家本就是治國安邦,都是分內之事。隻是再增加恐怕又引起武帝疑心。那便聖書院中由鄭文琪領銜,帶領精幹學子,以書家為先鋒,征戰沙場。
“你就奏明說,起複書家,如沐天恩,將功折罪。國師那邊,也自有他道門的安排。”
吳浩道:“書家現在好像那個叫書鈺的族老好像不肯出山,我們非要拉他們下水嗎?”
崔銘冷哼一聲道:“想要好處,還想不死人?笑話!我聖書院出身的將領在邊境死了多少?書家要當縮頭烏龜,沒人管他們,但他們想要來君州城,不脫層皮休想進我崔王府的門!”
說話間,便已經踱步到了庭院出口,又是一條遊廊,卻是王府的綴虹池。
時值深夜,但是綴虹池中神光氤氳,裏麵有數尾魚兒遊動,魚鱗偏偏泛起潔白銀光,在綠水中熠熠生輝。
更有大片的秋芙蓉,在枯枝敗葉中傲然盛開,十分冷豔淒美。
崔銘忘情賞景,吳浩便要悄然告退,崔銘忽然叫住他,問道:“這段時間,太子那邊怎麽樣?”
吳浩道:“下屬來報,說當日武帝要派遣左神威軍團出征之時,太子曾奏請武帝,要親率兵馬剿滅佛道叛亂。”
“哦?”崔銘饒有興味。
吳浩便笑道:“武帝不準,自此後太子便將自己藏在家中,不大出門,也不怎麽見客,許多原來奉承的大臣官吏也疏遠了。現在正是門庭冷落,衰落了不少。坊間還有傳聞,說······”
崔銘皺著眉頭,斥責道:“說,別吞吞吐吐的,著人厭煩!”
吳浩無法,遲疑著道:“坊間傳聞,或許武帝要另立太子呢!”
崔銘聞言立道:“放屁,魏宇的性格我還不清楚嗎?!他——”
他立即又頓住口,臉色尷尬,吳浩和秦虎兩人的臉色一白,眼睛慌張地看著崔銘。
崔銘猛地咳嗽了兩聲,才說道:“太子不是你們想的這麽簡單,他或許以前沉迷與佛道,不過他能夠說出親率兵馬剿滅佛道,不論他是否真心,都在明麵上保持了魏氏父子同心的麵目。這是太子的心機,也是他足夠成熟的城府。武帝是不會輕易更換太子的,他沒有更好的選擇。”
“屬下領教。”吳浩和秦虎兩人立即會意。
崔銘隨即麵色一冷,道:“這些無稽之談便不要在人前說起,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太子黨派之爭,可不是鬧著玩的,明白了沒有?”
吳浩連連點頭道:“謹謝大柱國教導!屬下這就告退。”
他說完轉身,慌張地往王府門口走去,走到遊廊盡頭,立即有他貼身的護衛跟上。
崔銘看了一眼吳浩,轉頭繼續看著綴虹池的銀光遊魚,雙目炯炯,低頭沉吟。
“許多年沒有這樣叫過他的名字了啊······”
崔銘身後跟著太尉吳浩,還有一隊龍武軍護衛,繞著一處走廊,穿過一道拱門,往一處十分寬大的院子走來。
院子中火把晃動,光影錯落,有許多龍武軍護衛站在那裏,隻見秦虎迎上來,恭敬道:“王爺一向不太搭理這些事,今夜為何親自前來過問?”
未等崔銘說話,吳浩便開口道:“是今夜王爺教導我朝廷裏的事宜,你們這是怎麽迴事,怎麽還驚擾了王爺?”
崔銘背負著雙手,淡淡道:“談不上驚擾,若是第一次,我倒確實是有些吃驚,不是為他們有何厲害之處,而是為他們的行事愚蠢。”
吳浩接口問道:“今夜又有多少人?”
秦虎連忙讓開,露出身後一溜並排躺在的地上的屍體,迴道:“稟太尉,今夜倒是多了些,一共八人,逃了一個,其餘的因拚死頑抗,一並處死在此處。”
隻見那七個屍體全身著黑衣,死法不一,有些被戳穿心胸,有些被刺穿頭顱,他們頭上原本蒙住的黑巾被扯開,露出光溜溜的腦袋來。
崔銘撇著眼看了兩眼,說道:“一共多少人了?”
秦虎迴道:“算上今夜死去的,一共一百零一個了。皆是趁夜色潛入府邸,意欲行刺王爺之人。有些人倒是有些手段,不過在屬下看來,也不過如此。從金龍令出,便開始有人行刺,膽大妄為,死有餘辜。”
崔銘點點頭,問道:“逃走的那個什麽樣?”
秦虎道:“以前也有逃脫過幾人,功法神通都有些相似。盡管那些逃走的人隱藏得很好,但是交戰之中,他們情急之下露出一兩招神通,都暗含修羅魔氣。”
崔銘聞言,說道:“去把他們處理吧,不要聲張。”
秦虎領命,飛快地安排人將屍體抬走,又安排人清掃庭院。
不多時,便一切妥當,崔銘又將帶來的護衛散去。一時間,庭院中便隻剩下崔銘和吳浩及秦虎三人。
吳浩遲疑著道:“王爺,剛才不叫他們聲張,是何用意,為何不借此稟報武帝,讓武帝也知曉這些邪魔外道的真正麵目?”
崔銘背負著手,在庭院中慢慢踱步,淡淡說道:
“本王稟報,便有落井下石的嫌疑,反而招引武帝的疑心。我們這裏有,嚴歸真那裏便也有。這些時日,還聽說有些大臣家中也有惡僧行刺,還來求本王調撥龍武軍給他們護衛。
“佛道賊子如此大的聲勢,連我都有聽聞,這是君州城,在武帝的眼皮之下,難道武帝不知道嗎?凡統治天下之人,其疑心必重,我們又何必如此火急火燎地去觸黴頭呢?”
吳浩忙拱手道:“多謝王爺教導。隻是不知道,為何會有所羅門的人摻和在裏麵?”
崔銘道:“但凡真正修佛者,其心底總歸要明淨些。即便對朝廷和儒道二教怨聲載道,也不肯行這宵小陰險之事。
“所以,他們必須得有人鼓動,或為其引路,才能煽動其心,借膽行事。所羅門一向寧願天下不亂,他們的道義便是還原眾生相,釋放欲念,以修羅道證佛道。如今佛道衰敗,正是給了他們機會,所羅門正中下懷,為他們牽線搭橋。”
吳浩要拱手稱讚,崔銘罷了罷手,說道:
“你剛才拿給我看的兵部、戶部草擬的奏章,裏麵有幾項不妥,第一,不要將拆毀多少寺廟寫在其中,隻要將興蓋了多少避難所、修葺了多少橋、路和破舊的驛館據實寫在裏麵。”
“是”吳浩迴道。
“第二,不要將蓋了多少儒教學堂和興武館寫在其中,將多少百姓分得多少寺廟田畝,分得多少糧食,災民如何得濟、如何感恩戴德寫在裏麵。”崔銘繼續慢悠悠地說道。
“是。”吳浩再次答應一聲。
崔銘點點頭,繼續道:“第三,不要將新征得多少兵力寫在其中,你隻說兵餉得緩,且說大武佛道僧眾聚眾多少叛亂,其勢力如何,戰況如何,部署在大武國多少處寫在裏麵。
“其餘的地方,還要司馬堅和沈淵兩個榆木腦袋開開竅,好好想想,仔細忖度再奏聞武帝。”
吳浩忙拱手彎腰稱是,崔銘又道:
“好要著禮部,將國家大祭、各級官吏家祭、平民私祭等等禮製重新編撰,將原先須將佛僧祭祀超度的篇章部分全部蠲除,可替換為道門的大醮和作法懺經,及其他陰陽道場。”
吳浩問道:“敢問王爺,竟不添加我們儒家的內容嗎?”
崔銘淡淡地笑道:“自增添了這些儒家學堂,大武國上下,無數稚童少年日夜誦讀經典,武帝舉薦製度之外,朝廷及聖書院取士皆從我儒家掌握的世族中遴選,舉薦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武帝難道還有其他選擇?”
吳浩恍然,忽然想到了什麽,說道:“如此說起來,滅佛之事,竟要從毀經一事做起,方能斬草除根,防止死灰複燃。”
崔銘微笑著點頭,道:“此事必須抓緊,派出去的軍團情況如何?”
吳浩稟告道:“佛道在大武國十四州,上千年的根基,要想一朝將其毀滅,實在難為。”
看到崔銘臉色不悅,吳浩趕緊說道:“前幾道金龍令出來之後,連君州北宗寺所有僧眾都連夜逃亡北上,這終究是心腹大患。
“況且,佛道在大武國竟然有許多變體,例如西涼州、密州、西南州等地的佛道竟然與武國中部地域十分不同,其神通功法也詭異非常。
“他們不但將邊境自身的軍團糾纏住,便是新派兵出去平叛的君州駐守軍團,也水土難服。
“雖然佛道乃是作困獸之鬥,我大武軍團自然是威勢赫赫,卻也尚需時日。”
崔銘沉默了一會,道:“自然,儒釋道三教,不論那一教派都可謂是道義巨擘,其根基之深,如今隻怕還是顯露了一部分。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日後恐怕會更加艱難,因此需要事有針對,對其關鍵之處痛擊。”
他停頓了一會,想了想,說道:“盡快造成聲勢,要朝中的禦史和監察官上奏,務必要武帝同意儒道二教的精英力量融入軍團中,同剿佛門邪道。”
吳浩稱是,問道:“我們聖書院已經有大批的儒將參與其中,是否還要增加?”
崔銘道:“無妨,我們儒家本就是治國安邦,都是分內之事。隻是再增加恐怕又引起武帝疑心。那便聖書院中由鄭文琪領銜,帶領精幹學子,以書家為先鋒,征戰沙場。
“你就奏明說,起複書家,如沐天恩,將功折罪。國師那邊,也自有他道門的安排。”
吳浩道:“書家現在好像那個叫書鈺的族老好像不肯出山,我們非要拉他們下水嗎?”
崔銘冷哼一聲道:“想要好處,還想不死人?笑話!我聖書院出身的將領在邊境死了多少?書家要當縮頭烏龜,沒人管他們,但他們想要來君州城,不脫層皮休想進我崔王府的門!”
說話間,便已經踱步到了庭院出口,又是一條遊廊,卻是王府的綴虹池。
時值深夜,但是綴虹池中神光氤氳,裏麵有數尾魚兒遊動,魚鱗偏偏泛起潔白銀光,在綠水中熠熠生輝。
更有大片的秋芙蓉,在枯枝敗葉中傲然盛開,十分冷豔淒美。
崔銘忘情賞景,吳浩便要悄然告退,崔銘忽然叫住他,問道:“這段時間,太子那邊怎麽樣?”
吳浩道:“下屬來報,說當日武帝要派遣左神威軍團出征之時,太子曾奏請武帝,要親率兵馬剿滅佛道叛亂。”
“哦?”崔銘饒有興味。
吳浩便笑道:“武帝不準,自此後太子便將自己藏在家中,不大出門,也不怎麽見客,許多原來奉承的大臣官吏也疏遠了。現在正是門庭冷落,衰落了不少。坊間還有傳聞,說······”
崔銘皺著眉頭,斥責道:“說,別吞吞吐吐的,著人厭煩!”
吳浩無法,遲疑著道:“坊間傳聞,或許武帝要另立太子呢!”
崔銘聞言立道:“放屁,魏宇的性格我還不清楚嗎?!他——”
他立即又頓住口,臉色尷尬,吳浩和秦虎兩人的臉色一白,眼睛慌張地看著崔銘。
崔銘猛地咳嗽了兩聲,才說道:“太子不是你們想的這麽簡單,他或許以前沉迷與佛道,不過他能夠說出親率兵馬剿滅佛道,不論他是否真心,都在明麵上保持了魏氏父子同心的麵目。這是太子的心機,也是他足夠成熟的城府。武帝是不會輕易更換太子的,他沒有更好的選擇。”
“屬下領教。”吳浩和秦虎兩人立即會意。
崔銘隨即麵色一冷,道:“這些無稽之談便不要在人前說起,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太子黨派之爭,可不是鬧著玩的,明白了沒有?”
吳浩連連點頭道:“謹謝大柱國教導!屬下這就告退。”
他說完轉身,慌張地往王府門口走去,走到遊廊盡頭,立即有他貼身的護衛跟上。
崔銘看了一眼吳浩,轉頭繼續看著綴虹池的銀光遊魚,雙目炯炯,低頭沉吟。
“許多年沒有這樣叫過他的名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