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白無常謝必安繼續接著說道:男阿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
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故漸列之為惡道。
有福無德的阿修羅道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隻是將他納入鬼神中,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
福如天人,德非天人。各道都有等級積分,隨因受報。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過去生雖無大惡行,但是輕慢心很重,非常的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
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與迴諸善根。
因業力的牽引,阿修羅可分為胎、卵、濕、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
濕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遊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誕生談起。
楊卓超問道: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無常大人所說的阿修羅王中,有一個名叫羅睺,意為覆障的,與之前的“羅喉羅”是不是同一個人?另外他們與那“魔神羅睺”又有什麽關係呢?
白無常謝必安答道:上仙所說的“羅喉羅”絕對不是那“魔神羅睺”!因為很簡單,羅喉羅是如來佛釋迦牟尼的兒子.....
釋迦牟尼在沒有出家之前,是“迦毘羅衛國”的太子,在父王的主持下娶太子妃拘利城耶輸陀羅公主。
釋迦牟尼二十九歲的時候,耶輸陀羅終於生下了兒子羅睺羅。釋迦牟尼大喜過望,這種開心卻不是一般男子初當父親的喜悅,而是終於得嚐所願的喜悅!
為何這樣說?因為釋迦牟尼在此之前,就已經向父親幾次表示自己想要出家的願望。但每次都被父親阻止,後來終於鬆口,隻要他能留下王孫,就允許他出家。
所以羅睺羅出生之後,意味著釋迦牟尼終於能夠前往求道了。釋迦牟尼的喜悅,更多的是在自己終於解脫上。
說太子妃懷羅睺羅六年,因為生於羅睺羅阿修羅王障蝕月時,故名羅睺羅。也有說法因為他在母親肚子六年都被障蔽,所以得此名。
羅睺羅出生不久,釋迦牟尼就騎著白馬離家了。據說他臨走之前,原本是想抱一抱羅睺羅的,但是害怕吵醒熟睡的太子妃,被太子妃牽絆,最終還是沒有抱抱幼小的兒子,狠心離去!
佛祖離去時曾言:“等我成就佛陀的時候,再迴來探望此子吧!”等到他成道的第六年,才從南方的摩揭陀國迴到故鄉迦毘羅衛城。
佛祖歸國之時,全國老少男女都出門一睹風采。當時隻有耶輸陀羅妃和羅睺羅沒有前去,耶輸陀羅妃是因為自尊,希望狠心離去的丈夫能夠自己來找她。而羅睺羅則是因為自幼沒有父親的概念,受母親和祖父的關愛長大,也不知如何麵對。
耶輸陀羅妃維持著自己最後的自尊,心急憂心的等待。最後佛祖終於來了,但是見到他的第一眼,耶輸陀羅妃便知道自己與這個男人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雖然他看著她的目光中有憐惜,但卻不是對她一人的,而是眾人的慈悲。耶輸陀羅心中難過,但卻仍然不想放棄。
佛祖歸國跟隨了許多出家之人,所以並沒有住在王宮,而是找了個清淨之所。為了挽迴丈夫,喚起他的情意,耶輸陀羅每日將羅睺羅打扮的天真可愛,穿著華麗漂亮的衣衫跟隨佛祖左右。
耶輸陀羅還教羅睺羅,請佛祖將他的遺產留給自己。所以羅睺羅每次看見佛祖,都會跟在身後說:“佛陀!請施給我您的遺產吧!”
有一天佛祖將羅睺羅帶到舍利佛麵前說:“這個孩子每天都向我索要遺產,但是我不願意給他不真實的幸福和財寶,我所希望給他的是無量寶。舍利佛請你收他為徒,給他無量寶,讓他成為最初的沙彌吧。”
就這樣根本不知出家為何物的羅睺羅,成為了僧團中最初的沙彌。而耶輸陀羅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隻覺得天都塌了下來。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她的人生已經灰暗,所以最後她也出家了。
老國王得知這個消息後,羅睺羅已經受戒,無法挽迴。他最後隻對佛祖說:“佛陀!希望你能夠規定,今後要出家的青年,必須有父母的允許才可以。”
羅睺羅出家之時正是貪玩好耍的年紀,自然靜不下心來修行。但是有著佛陀的教導,舍利佛的隻因,他最終在二十歲證得道果,成為佛祖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弟子。
另外一種說法是,相傳當耶輸陀羅生此兒時,惹出很嚴重的是非麻煩!佛已出家六年了,而他這太太卻大起肚子,生下一個嬰孩,故佛的眷屬非常惱怒,以為她不守婦道,故有人要懲罰她,怒聲沸騰,醜聞遍播全國。
佛不在六年,而佛的妻子卻有了孕!宮人向佛之父王保證她沒有越軌,小孩的確是釋迦牟尼佛的,也無人相信。事實上羅侯羅在他母親肚裏住了六年!
外緣逼迫之下,耶輸陀羅就發了個願:“若是我不守婦道的話,跳到火坑裏,我與我兒皆會被火燒死。若我是清白的,天神應該擁護我,縱我跳進火坑也燒不死!”乃造一個大火坑,放柴引火點燃,耶輸陀羅抱著羅侯羅往火坑裏跳下。
即刻奇跡出現!火坑變成一池清水,且從水裏生出一朵大蓮花,托著母子二人。從此之後,大眾悉知是冤枉了耶輸陀羅,國人也了解到此是一件不平凡事,也無人再誹謗她了。
</p>
白無常謝必安繼續接著說道:男阿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
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故漸列之為惡道。
有福無德的阿修羅道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隻是將他納入鬼神中,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
福如天人,德非天人。各道都有等級積分,隨因受報。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過去生雖無大惡行,但是輕慢心很重,非常的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
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與迴諸善根。
因業力的牽引,阿修羅可分為胎、卵、濕、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
濕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遊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誕生談起。
楊卓超問道: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無常大人所說的阿修羅王中,有一個名叫羅睺,意為覆障的,與之前的“羅喉羅”是不是同一個人?另外他們與那“魔神羅睺”又有什麽關係呢?
白無常謝必安答道:上仙所說的“羅喉羅”絕對不是那“魔神羅睺”!因為很簡單,羅喉羅是如來佛釋迦牟尼的兒子.....
釋迦牟尼在沒有出家之前,是“迦毘羅衛國”的太子,在父王的主持下娶太子妃拘利城耶輸陀羅公主。
釋迦牟尼二十九歲的時候,耶輸陀羅終於生下了兒子羅睺羅。釋迦牟尼大喜過望,這種開心卻不是一般男子初當父親的喜悅,而是終於得嚐所願的喜悅!
為何這樣說?因為釋迦牟尼在此之前,就已經向父親幾次表示自己想要出家的願望。但每次都被父親阻止,後來終於鬆口,隻要他能留下王孫,就允許他出家。
所以羅睺羅出生之後,意味著釋迦牟尼終於能夠前往求道了。釋迦牟尼的喜悅,更多的是在自己終於解脫上。
說太子妃懷羅睺羅六年,因為生於羅睺羅阿修羅王障蝕月時,故名羅睺羅。也有說法因為他在母親肚子六年都被障蔽,所以得此名。
羅睺羅出生不久,釋迦牟尼就騎著白馬離家了。據說他臨走之前,原本是想抱一抱羅睺羅的,但是害怕吵醒熟睡的太子妃,被太子妃牽絆,最終還是沒有抱抱幼小的兒子,狠心離去!
佛祖離去時曾言:“等我成就佛陀的時候,再迴來探望此子吧!”等到他成道的第六年,才從南方的摩揭陀國迴到故鄉迦毘羅衛城。
佛祖歸國之時,全國老少男女都出門一睹風采。當時隻有耶輸陀羅妃和羅睺羅沒有前去,耶輸陀羅妃是因為自尊,希望狠心離去的丈夫能夠自己來找她。而羅睺羅則是因為自幼沒有父親的概念,受母親和祖父的關愛長大,也不知如何麵對。
耶輸陀羅妃維持著自己最後的自尊,心急憂心的等待。最後佛祖終於來了,但是見到他的第一眼,耶輸陀羅妃便知道自己與這個男人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雖然他看著她的目光中有憐惜,但卻不是對她一人的,而是眾人的慈悲。耶輸陀羅心中難過,但卻仍然不想放棄。
佛祖歸國跟隨了許多出家之人,所以並沒有住在王宮,而是找了個清淨之所。為了挽迴丈夫,喚起他的情意,耶輸陀羅每日將羅睺羅打扮的天真可愛,穿著華麗漂亮的衣衫跟隨佛祖左右。
耶輸陀羅還教羅睺羅,請佛祖將他的遺產留給自己。所以羅睺羅每次看見佛祖,都會跟在身後說:“佛陀!請施給我您的遺產吧!”
有一天佛祖將羅睺羅帶到舍利佛麵前說:“這個孩子每天都向我索要遺產,但是我不願意給他不真實的幸福和財寶,我所希望給他的是無量寶。舍利佛請你收他為徒,給他無量寶,讓他成為最初的沙彌吧。”
就這樣根本不知出家為何物的羅睺羅,成為了僧團中最初的沙彌。而耶輸陀羅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隻覺得天都塌了下來。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她的人生已經灰暗,所以最後她也出家了。
老國王得知這個消息後,羅睺羅已經受戒,無法挽迴。他最後隻對佛祖說:“佛陀!希望你能夠規定,今後要出家的青年,必須有父母的允許才可以。”
羅睺羅出家之時正是貪玩好耍的年紀,自然靜不下心來修行。但是有著佛陀的教導,舍利佛的隻因,他最終在二十歲證得道果,成為佛祖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弟子。
另外一種說法是,相傳當耶輸陀羅生此兒時,惹出很嚴重的是非麻煩!佛已出家六年了,而他這太太卻大起肚子,生下一個嬰孩,故佛的眷屬非常惱怒,以為她不守婦道,故有人要懲罰她,怒聲沸騰,醜聞遍播全國。
佛不在六年,而佛的妻子卻有了孕!宮人向佛之父王保證她沒有越軌,小孩的確是釋迦牟尼佛的,也無人相信。事實上羅侯羅在他母親肚裏住了六年!
外緣逼迫之下,耶輸陀羅就發了個願:“若是我不守婦道的話,跳到火坑裏,我與我兒皆會被火燒死。若我是清白的,天神應該擁護我,縱我跳進火坑也燒不死!”乃造一個大火坑,放柴引火點燃,耶輸陀羅抱著羅侯羅往火坑裏跳下。
即刻奇跡出現!火坑變成一池清水,且從水裏生出一朵大蓮花,托著母子二人。從此之後,大眾悉知是冤枉了耶輸陀羅,國人也了解到此是一件不平凡事,也無人再誹謗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