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鄭安平帶著兵投降了魏國,這可把應侯範睢給坑苦了,按照秦國的律法,他這個舉薦人得跟著受牽連,嚇得他趕緊在草墊子上跪著請罪,那模樣要多狼狽有多狼狽。秦王卻擺擺手說:“任用鄭安平,本來就是我的主意,跟丞相沒啥關係。”不但沒治範睢的罪,還一個勁兒地安慰他,讓他繼續當官。可大臣們在底下議論紛紛,秦王怕範睢心裏不踏實,就下了道命令:“鄭安平有罪,滅他全族,這事就這麽過去了,誰要是再敢提,我就砍了誰的腦袋!”這一下,秦國人才不敢吭聲了。
秦王還特意讓人給範睢送好吃的,比平常給的還多。範睢心裏那叫一個過意不去啊,就想著怎麽討好秦王。想來想去,他覺得勸秦王滅周稱帝這主意不錯,說不定能讓秦王高興高興。於是,他就派張唐當大將去攻打韓國,打算先把陽城拿下,打通三川的路。
再說楚考烈王聽說信陵君把秦軍打得屁滾尿流,迴頭看看自己這邊,春申君黃歇啥功勞也沒有,就這麽灰溜溜地迴來了,不禁長歎一聲說:“平原君搞的那個‘合縱’的主意,看來不是瞎說啊,我恨不得讓信陵君來當我的大將,要是那樣,我還怕秦國幹啥!”
春申君聽了,臉上一陣白一陣紅,尷尬得要命,趕緊湊上前說:“以前搞‘合縱’這事兒,大王您是帶頭的;現在秦國剛吃了敗仗,氣勢都沒了。大王您要是趕緊派使者去跟各國約定,一起攻打秦國,再去跟周王說說,讓他出麵主持公道,咱借著天子的名義去討伐秦國,這功勞可比春秋五霸大多了。”
楚王一聽,樂壞了,馬上派使者去周國,把攻打秦國的計劃跟周赧王說了。周赧王早就聽說秦王惦記著打通三川,就是想滅了周國,現在聽楚王說要伐秦,心裏琢磨著這正應了《兵法》裏“先發製人”那句話,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楚王就跟其他五國定下了“合縱”的約定,定好了日子一起出兵。
可這周赧王一直以來都沒什麽實力,雖說占著天子的名號,其實就是個空架子,根本指揮不動誰。韓國和趙國把周國的地盤分成了兩半,把雒邑的河南王城那一塊叫做西周,把鞏附成周那一塊叫做東周,還派了兩個周公去管理。周赧王從成周搬到了王城,靠著西周公過日子,整天無所事事,啥也幹不了。
到了這會兒,周赧王想發兵攻打秦國,就命令西周公去召集壯丁,好不容易才湊了五六千人,連車馬的費用都不夠。沒辦法,他隻好去找國內有錢的老百姓借錢,寫了借條,答應等打完仗迴來,用搶到的戰利品連本帶利還給人家。
西周公帶著這些人在伊闕紮營,等著其他諸侯國的軍隊。
這時候,韓國正被秦國攻打,自己都顧不過來;趙國剛解了邯鄲之圍,還心有餘悸;齊國跟秦國關係不錯,不願意趟這趟渾水;隻有燕國的樂閑、楚國的景陽帶著兩支軍隊先到了,可他們也都在那兒紮營觀望,誰也不肯先動手。
秦王聽說各國人心不齊,根本沒心思進攻,就更來勁了,增派兵力去幫張唐攻下了陽城,又另外派將軍嬴樛帶著十萬大軍在函穀關外麵耀武揚威。燕國和楚國的軍隊在那兒駐紮了三個多月,一看其他國家的兵都不來,自己也沒了士氣,幹脆就撤兵迴去了。
西周公一看,也隻好帶著兵迴去。周赧王這次出兵,啥好處都沒撈著,還白白費了一番力氣。那些借錢給他的老百姓拿著借條來找他要錢,天天聚在王宮門口,吵吵嚷嚷的,聲音大得連內宮都聽得清清楚楚。周赧王又慚愧又著急,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幹脆躲到高台上去了。後來的人就把這個高台叫做“避債台”。
再說秦王聽說燕國和楚國的兵都散了,馬上命令嬴樛和張唐合兵一處,從陽城出發,去攻打西周。周赧王這邊兵也沒有,糧食也不夠,根本守不住,就想逃到三晉去。西周公勸他說:“以前太史儋說過:‘周、秦五百年後會合並,會有稱王稱霸的人出現。’現在時候到了。秦國統一的勢頭很明顯,三晉過不了多久也會被秦國吞並,大王您可不能再受辱了,不如捧著周國的土地主動投降,說不定還能像宋國、杞國那樣,保住一點封地呢。”周赧王實在沒轍了,隻好帶著大臣和子孫們,到文武廟裏大哭了一場。
哭了三天後,周赧王捧著剩下的地圖,親自到秦軍那裏投降,說願意跟著去鹹陽。
嬴樛接受了他的投降,西周一共有三十六座城,三萬戶人家。
這下子,西周的地盤全沒了,隻剩下東周還在。嬴樛先派張唐護送周赧王君臣子孫去秦國報捷,自己帶著兵進了雒陽城,去劃分地界。
周赧王見到秦王,不停地磕頭謝罪。秦王看他可憐,就把梁城封給他,讓他降為周公,跟附庸差不多。原來的西周公降為家臣,東周公的爵位也被貶為君,這就是東周君。
周赧王年紀大了,在周、秦之間來迴折騰,累得夠嗆。到了梁城還不到一個月,就病死了。
秦王就把周國給滅了,又命令嬴樛征發雒陽的壯丁,去毀掉周的宗廟,把祭祀的器具都運走,還要把九鼎搬到鹹陽去。周國的老百姓有不願意給秦國幹活的,都逃到鞏城去,靠著東周君過日子,可見這些人心裏還是忘不了周國。
在搬九鼎的前一天,老百姓聽到鼎裏麵有哭聲。等到九鼎運到泗水的時候,有一個鼎突然從船上飛起來,“撲通”一聲沉到水底去了。嬴樛趕緊派人潛水去找,沒找到鼎,卻看到一條蒼龍,張牙舞爪的,一下子掀起了大風浪。劃船的人都嚇壞了,誰也不敢靠近。
嬴樛當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周武王坐在太廟上,把他叫過去,狠狠地罵道:“你為啥要搬走我的重要器物,還毀掉我的宗廟!”說完,就讓人用鞭子抽了他三百下。嬴樛從夢中驚醒,就得了背疽,病得爬不起來,隻好讓人把剩下的八個鼎獻給秦王,還把夢裏的情況奏明了。秦王一看,丟的那個鼎正好是豫州鼎,不禁長歎一聲說:“天下的土地都歸我秦國了,怎麽這鼎就不肯跟著我呢?”他還想多派些人去把鼎撈迴來,嬴樛趕緊勸他說:“這是神物,有靈性,不能再去撈了。”秦王這才打消了念頭。沒過多久,嬴樛就因為背疽死了。
秦王把八個鼎和祭祀的器具都擺在秦太廟裏麵,在雍州祭祀上帝,還通告各國,讓他們都來朝貢祝賀,誰不來就攻打誰。韓桓惠王第一個跑來朝拜,跪在地上磕頭稱臣;齊國、楚國、燕國、趙國也都派國相來祝賀;隻有魏國的使者還沒到。
秦王很生氣,就命令河東守王稽帶兵去偷襲魏國。這王稽以前就跟魏國暗中勾結,收了魏國的錢,就把這事給泄露出去了。魏王知道後,嚇得夠嗆,趕緊派使者去秦國謝罪,還把太子增送到秦國當人質,表示願意聽秦國的命令。從這以後,六國都乖乖地服從秦國了。這一年是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秦王後來查出來王稽跟魏國私通的事,就把王稽殺了。範睢知道後,心裏更不安了。
有一天,秦王上朝的時候不停地歎氣。範睢小心翼翼地問:“我聽說‘君主憂愁,臣子就覺得恥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去死。’現在大王上朝歎氣,是不是因為我們這些臣子沒幹好,不能為大王分憂啊?我願意領罪。”
秦王愁眉苦臉地說:“東西平時不準備好,到時候就應付不了突發事件。現在武安君白起被我殺了,鄭安平又背叛了我,外麵強敵不少,國內又沒有好的將領,我能不發愁嗎?”範睢聽了,又慚愧又害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好退下去了。
這時候,有個燕國人叫蔡澤,這人學問大,口才也好,心高氣傲的,坐著破車到處遊說諸侯,可一直沒碰到賞識他的人。到了大梁,他遇到了善於看相的唐舉,就問:“我聽說先生給趙國的李兌看過相,說他‘一百天之內就能掌握國家大權’,是不是真的?”
唐舉說:“是啊。”
蔡澤又問:“那您看我怎麽樣?”
唐舉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笑著說:“先生的鼻子長得像蠍子,肩膀比脖子還高,額頭凸出,眉毛皺在一起,兩個膝蓋彎曲,我聽說‘聖人是不能看相的’,大概說的就是先生您吧?”
蔡澤知道唐舉在拿他開玩笑,就說:“富貴我自己會有,我就是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
唐舉說:“先生您啊,從現在開始還能活四十三年。”
蔡澤哈哈大笑,說:“我能吃好的,穿好的,坐著馬車,帶著黃金印,在君主麵前威風凜凜地過日子,四十三年足夠了,還有啥可求的呢?”後來他又去韓國、趙國遊說,還是沒人理他。迴到魏國的時候,在郊外遇到了強盜,連做飯的鍋碗瓢盆都被搶走了,沒東西做飯吃,隻好在樹下休息。沒想到又碰到了唐舉,唐舉笑著問:“先生您還沒富貴起來嗎?”
蔡澤說:“我正在找機會呢。”
唐舉說:“先生您這麵相,是該在西方發達。現在秦國的丞相應侯範睢,因為鄭安平、王稽的事都得了重罪,他心裏又慚愧又害怕,肯定想趕緊把相位讓出去。先生您為啥不去秦國試試呢?還在這兒死守著幹啥?”
蔡澤說:“秦國太遠了,我怎麽去啊?”
唐舉從口袋裏拿出一些錢送給他,說:“拿著這些錢當路費吧。”
蔡澤有了錢,就往西去了鹹陽。他對旅店的老板說:“你給我準備白米飯和肥肉,等我當了丞相,一定重重地酬謝你。”
老板瞧了他一眼,心想:“這人是誰啊?還想當丞相?”
蔡澤看出了老板的心思,就說:“我叫蔡澤,是天下最有口才、最聰明的人,專門來見秦王的。秦王要是見了我,肯定會喜歡我的主意,把應侯趕下台,讓我當丞相,到時候丞相印馬上就能掛在我的腰上。”老板聽了,覺得他簡直是在說夢話,就把這事跟別人說了。
應侯範睢的門客聽到了這些話,就告訴了範睢。範睢不屑地說:“五帝三代的事,百家的學說,我哪樣沒聽過?那些能說會道的人,碰到我都沒話說。就他蔡澤,還想來說服秦王,搶走我的相位?做夢去吧!”不過,他還是派人去旅店把蔡澤叫來了。
老板對蔡澤說:“您這下可要倒黴了。您到處說要代替應侯當丞相,現在應侯派人來叫您,您要是去了,肯定會受大辱的。”蔡澤卻笑著說:“我去見應侯,他肯定會把相位讓給我,根本不用見秦王。”
老板撇撇嘴說:“您這人太狂了,可別連累我。”
蔡澤穿著粗布衣服,趿拉著草鞋,去見範睢。
範睢大模大樣地坐在那兒等著他。蔡澤見了範睢,隻是拱了拱手,也不跪拜。範睢也不叫他坐,板著臉問:“外麵傳言,說要代替我當丞相的,就是你嗎?”
蔡澤站在旁邊,不慌不忙地說:“沒錯,就是我。”
範睢生氣地說:“你有什麽本事,能搶走我的爵位?”
蔡澤說:“哎呀,您怎麽這麽糊塗呢?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該成功的就成功,該退位的就退位,後來的人就該上去。您現在也該退位讓賢了!”
範睢說:“我不自己退,誰能把我趕下去?”
蔡澤說:“一個人要是身體強壯,手腳靈活,又聰明又有道德,能在天下施行德政,這樣的人難道不是大家都尊敬羨慕的賢能豪傑嗎?”
範睢說:“是啊。”
蔡澤又說:“這樣的人要是既能實現自己的誌向,又能安樂長壽,子孫後代都能享受榮華富貴,世世代代相傳,一直到天地毀滅,這難道不是大家所說的吉祥好事嗎?”
範睢說:“是啊。”
蔡澤接著說:“可是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文種,雖然功成名就,最後卻不得好死,您覺得這樣的結局好嗎?”
範睢心裏一驚,心想:“這家夥開始說利害關係了,一步步地逼我,如果我說不好,就掉進他的圈套裏了。”於是,他假裝鎮定地說:“有什麽不好的?商鞅輔佐秦孝公,大公無私,製定法律治理國家,作為秦國的將領,開拓了千裏疆土;吳起輔佐楚悼王,廢除貴族特權,培養戰士,向南平定了吳、越,向北擊退了三晉;文種輔佐越王,能把越國從弱變強,吞並了強大的吳國,為越王報了會稽之仇。他們雖然死了,可是大丈夫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在當時建立了功勳,名垂後世,有什麽不好的呢?”
這時候,範睢雖然嘴上這麽說,可心裏已經有點不安了,不自覺地站了起來,走到堂下聽蔡澤說話。
蔡澤又說:“君主聖明,臣子賢能,這是國家的福氣;父親慈愛,兒子孝順,這是家庭的福氣。做孝子的,誰不想有個慈愛的父親?做賢臣的,誰不想有個聖明的君主?比幹忠誠,可殷朝還是滅亡了;申生孝順,國家卻陷入了混亂。他們雖然不願意死,可對君主和父親有什麽幫助呢?為什麽呢?因為他們的君主和父親不聖明、不慈愛。商鞅、吳起、文種他們也是不幸死了,難道他們是自己想死,好成就後世的名聲嗎?比幹被剖心,微子就離開了;召忽被殺,管仲卻活了下來。微子、管仲的名聲,難道比不比幹、召忽差嗎?所以大丈夫活在世上,能身體和名聲都保全,這是最好的;名聲能流傳下去,身體死了,這是其次的;隻有名聲不好,身體卻保全了,這是最下等的。”
這一番話把範睢說得心裏暢快極了,不知不覺地離開了座位,走到蔡澤麵前,說:“您說得太對了!”
蔡澤又說:“您覺得商鞅、吳起、文種殺身成仁是好的,可是他們跟閎夭輔佐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比起來,怎麽樣呢?”
範睢說:“商鞅他們比不上。”
蔡澤說:“那麽現在秦王信任忠臣良將,厚待老朋友,跟秦孝公、楚悼王比起來怎麽樣呢?”
範睢想了一會兒,說:“不知道怎麽樣。”
蔡澤說:“您自己估量一下,您對國家的功勞,有沒有商鞅、吳起、文種大呢?”
範睢又說:“我比不上。”
蔡澤說:“現在秦王對功臣的親信程度,既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功績又不如商鞅、吳起、文種,可是您的俸祿和地位卻比他們高得多,家裏的財富也比他們多好幾倍。像這樣還不想急流勇退,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他們三個人都不能避免災禍,何況您呢?翠鵠、犀象,它們所處的形勢本來離死還遠,可最後卻死了,是因為被誘餌迷惑了。蘇秦、智伯的智慧,本來足以保護自己,可最後也死了,是因為被貪利迷惑,不知道停止。您以一個平民的身份得到秦王的賞識,當上了丞相,富貴到了極點,仇也報了,恩也報了,還貪戀權勢,不知道退下來,我怕蘇秦、智伯那樣的災禍,您也免不了。俗話說:‘太陽到了中午就會西斜,月亮圓了就會虧缺。’您為什麽不在這個時候把相印交出去,推薦一個賢能的人呢?被推薦的人賢能,您推薦賢人的名聲也會更大。您名義上是辭去榮華富貴,實際上是卸下重擔。然後您就可以去遊山玩水,享受長壽,子孫後代世世都能當應侯,這比您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卻冒著不可預知的災禍,不是好多了嗎?”
範睢聽了,歎了口氣說:“先生您真是能說會道,有智慧啊,我聽您的。”於是,他把蔡澤請到上座,用客人的禮節招待他,還留在賓館裏,擺上酒菜款待。
第二天,範睢上朝,對秦王說:“最近有個從山東來的客人,叫蔡澤,這人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對時局看得透徹,能隨機應變,完全可以把秦國的政事托付給他。我見過的人多了去了,可沒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我跟他比,那真是差遠了。我不敢埋沒賢才,所以特意來向大王推薦他。”
秦王聽了,就在便殿召見蔡澤,問他兼並六國的計策。蔡澤不慌不忙,一條一條地詳細迴答,說得頭頭是道,秦王聽著聽著,臉上就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心裏想:“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當天就拜蔡澤為客卿。
範睢呢,趁機說自己身體不好,請求歸還相印。秦王一開始還不答應,範睢就幹脆稱病不起,整天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秦王沒辦法,隻好拜蔡澤為丞相,代替範睢,還封他為剛成君。範睢呢,就迴到自己的封地應地養老去了。
咱們再來說說燕國的事兒。燕國自從昭王複國後,昭王在位三十三年,然後傳給了惠王;惠王在位七年,又傳給了武成王;武成王在位十四年,傳給了孝王;孝王在位三年,傳給了燕王喜;燕王喜即位後,立他的兒子丹為太子。燕王喜四年,正好是秦昭襄王五十六年。
這一年,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死了,趙王就任命廉頗為相國,封信平君。燕王喜因為燕國和趙國接壤,就派相國栗腹去趙國吊唁平原君的喪事,還特意帶了五百金作為趙王的酒資,想跟趙王套近乎,結拜為兄弟。
栗腹這小子心裏打著小算盤,想著趙王能送他一份厚禮,可趙王隻是按照平常的禮節招待他。栗腹心裏那個不痛快啊,迴到燕國就跟燕王說:“趙國自從長平之戰吃了敗仗後,年輕力壯的都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孤兒還小,而且相國剛死,廉頗也老了,咱要是趁他們不注意,分兵去攻打趙國,一定能把趙國滅了。”
燕王聽了栗腹的話,有點心動,就把昌國君樂閑叫過來問他的意見。樂閑搖搖頭說:“趙國東邊挨著燕國,西邊跟秦國接壤,南邊和韓、魏交錯,北邊連著胡貊,這地方的老百姓天天打仗,民風彪悍,可不能輕易去攻打。”
燕王不甘心,又問:“那我用三倍的兵力去攻打他們,怎麽樣?”
樂閑還是說:“不行。”
燕王急了,提高聲音說:“那用五倍的兵力呢?”
樂閑幹脆不說話了。燕王這下火了,生氣地說:“你是不是因為你父親的墳墓在趙國,所以不想攻打趙國?”
樂閑說:“大王要是不相信我,那就讓我去試試吧。”
大臣們都知道燕王想攻打趙國,就順著他的意思說:“天底下哪有五倍兵力還打不過一倍的道理?”
隻有大夫將渠一個人站出來苦苦勸諫,他說:“大王先別管兵力多少,咱得先講講道理。大王您剛和趙國交好,還送了五百金給趙王過生日,使者剛迴來,您就要去攻打人家,這不是不講信用、不仁義嗎?這樣去打仗,肯定贏不了。”
燕王根本聽不進去,還任命栗腹為大將,樂乘為副將,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鄗城;任命慶秦為副將,樂閑為佐將,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代地;燕王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作為中軍,在後麵接應。
燕王剛要上車出發,將渠一下子衝過來,拉住燕王的衣服帶子,眼淚汪汪地說:“大王要是一定要去攻打趙國,就別親自去了,萬一有個閃失,可怎麽辦啊?”燕王氣得七竅生煙,一腳就把將渠踢開了。將渠也不鬆手,抱著燕王的腳哭著說:“我這麽勸大王,是為了燕國好啊,大王要是不聽,燕國的大禍可就來了!”燕王更生氣了,讓人把將渠關到監獄裏,說等打完勝仗迴來就殺了他。
燕國的三路大軍就這樣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軍旗飄揚,遮天蔽日,士兵們一個個殺氣騰騰,都想著能踏平趙國,擴大燕國的疆土。
趙王聽說燕國的軍隊打來了,趕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相國廉頗站出來說:“燕國以為我們趙國剛吃了敗仗,士兵不夠用,要是我們在國內大肆獎賞,讓十五歲以上的老百姓都拿著武器來幫忙打仗,咱們的軍威一振,燕國的士氣自然就沒了。栗腹這小子就想著立功,其實根本沒什麽帶兵的本事;慶秦就是個無名小卒;樂閑、樂乘因為昌國君的緣故,在燕國和趙國之間搖擺不定,不會為燕國拚命的。燕國的軍隊,我們馬上就能打敗!”廉頗還推薦了雁門的李牧,說他有當大將的才能。
趙王就任命廉頗為大將,率領五萬大軍,去鄗城迎戰栗腹;任命李牧為副將,率領五萬大軍,去代地迎戰慶秦。
廉頗的軍隊到了房子城,知道栗腹在鄗城,就把年輕力壯的士兵都藏在鐵山,隻派了一些老弱殘兵在營地裏。
栗腹派人去偵察,看到趙國的軍隊都是些老弱病殘,高興得手舞足蹈,說:“我就知道趙國的士兵不行了!”於是,他就率領大軍猛攻鄗城。鄗城的人知道救兵快來了,就拚命堅守,一連十五天都沒被攻破。
這時候,廉頗率領大軍趕到了。他先派出幾千名疲憊的士兵去挑戰,栗腹留下樂乘繼續攻城,自己親自出城迎戰。剛一交手,趙國的士兵就假裝抵擋不住,大敗而逃。栗腹在後麵得意洋洋地指揮著士兵追趕,追了大概六七裏地,突然四周響起一片喊殺聲,趙國的伏兵全都衝了出來。當先一員大將,坐著戰車衝了出來,大聲喊道:“廉頗在此!來將還不快快投降!”
栗腹一看,嚇得臉都白了,不過還是硬著頭皮揮舞著大刀衝了上去。可廉頗是什麽人啊?那武藝高強得很,他手下的士兵也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一個能頂一百個。沒幾個迴合,燕國的軍隊就被殺得大敗,廉頗還親手活捉了栗腹。
樂乘聽說主將被擒,嚇得趕緊解圍想跑。廉頗派人去招降他,樂乘想了想,就投奔了趙國。
正好這時候,李牧在代地也打了勝仗,殺了慶秦,派人來報捷。
樂閑率領剩下的軍隊退到清涼山防守。廉頗就讓樂乘寫信去招降樂閑,樂閑也投降了趙國。
燕王喜得知兩路大軍都全軍覆沒,嚇得連夜往迴跑,一直跑迴中都。
廉頗乘勝追擊,包圍了中都。燕王沒辦法,隻好派人去求和。樂閑對廉頗說:“這次挑起攻打趙國的主意的人是栗腹。大夫將渠早就有先見之明,苦苦勸諫,可惜大王不聽,還把他關在監獄裏。要是想答應燕國求和,必須得讓燕王任命將渠為相國,讓他來送求和的文書才行。”
廉頗覺得有道理,就答應了。燕王喜沒辦法,隻好從監獄裏把將渠放出來,任命他為相國。
將渠推辭說:“我不幸言中了這場災禍,怎麽能趁著國家失敗來謀取自己的利益呢?”
燕王著急地說:“我不聽你的話,才落到這個地步,現在隻有你能幫我跟趙國求和了。”
將渠這才接受了相印,對燕王說:“樂乘、樂閑雖然投降了趙國,可他們的祖先對燕國是有大功的。大王應該把他們的妻子兒女送迴去,讓他們不忘燕國的恩德,這樣和議才能盡快達成。”燕王趕緊照辦。
將渠就去了趙國的軍營,替燕王向趙國謝罪,還把樂閑、樂乘的家屬都送了迴去。
廉頗見燕國態度誠懇,就答應了求和,還把栗腹的腦袋和慶秦的屍體送迴燕國,當天就帶兵迴趙國了。
趙王封樂乘為武襄君,樂閑還是稱昌國君。任命李牧為代郡守。
這時候,劇辛在燕國守薊州。燕王因為劇辛以前和樂毅一起輔佐昭王,就想讓他寫信去招降樂乘和樂閑。可樂乘、樂閑覺得燕王不聽忠言,根本不願意迴來,就留在了趙國。
將渠雖然當了燕國的相國,可燕王心裏還是不太喜歡他。沒過半年,將渠就借口生病,辭去了相國的職位。燕王就任命劇辛代替他。
咱們再把目光轉迴秦國。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年紀快七十了,到了秋天,生了一場病就死了。太子安國君柱即位,這就是孝文王。孝文王立趙女為王後,子楚為太子。
韓王聽說秦王死了,趕緊穿著喪服來秦國吊唁,就像臣子對待君主一樣,其他諸侯也都派了將相大臣來參加葬禮。
孝文王守孝三天後,大擺宴席招待群臣。沒想到宴席剛散,迴宮的路上就突然死了。
秦國國內的人都懷疑是客卿呂不韋想讓子楚快點當王,就重金賄賂了孝文王身邊的人,在酒裏下了毒藥,把孝文王給毒死了。可是大家都害怕呂不韋,沒人敢說出來。
於是,呂不韋就和大臣們一起擁立子楚即位,這就是莊襄王。莊襄王尊華陽夫人為太後,立趙姬為王後,兒子趙政為太子,把名字裏的“趙”字去掉,就叫政。
蔡澤知道莊襄王很感激呂不韋,估計他會當丞相,就借口生病,把相印讓給了呂不韋。呂不韋就當了丞相,被封為文信侯,食邑在河南雒陽,有十萬戶。
呂不韋很羨慕孟嚐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的名聲,覺得自己比不上他們,就也開設了館舍招攬賓客,一下子就招了三千多人。
再說東周君聽說秦國連著死了兩個王,國內肯定亂糟糟的,就派賓客去遊說各國,想搞“合縱”來攻打秦國。
丞相呂不韋對莊襄王說:“西周已經被滅了,東周這一點殘餘勢力還在,他們還自稱是文王、武王的子孫,想以此來煽動天下人。不如把他們也滅了,斷絕了人們的念想。”
莊襄王覺得有道理,就任命呂不韋為大將,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東周,抓住了東周君,把鞏城等七座城都收了迴來。
周朝從周武王己酉年受命建國,到東周君壬子年滅亡,一共經曆了三十七代王,八百七十三年,就這樣被秦國滅掉了。有個歌訣是這麽說的:
周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厲宣幽終,
以上盛周十二主,二百五十二年逢。
東遷平桓莊厘惠,襄頃匡定簡靈繼,
景悼敬元貞定哀,思考威烈安烈序。
顯子慎靚赧王亡,東周廿六湊成雙,
係出嚳子後稷棄,太王王季文王昌。
首尾三十有八主,八百七十年零四,
卜年卜世數過之,宗社靈長古無二。
秦王趁著滅周的勢頭,又派蒙驁去攻打韓國,攻下了成皋、滎陽,設置了三川郡,秦國的地界一下子就逼近大梁了。
秦王說:“我以前在趙國當人質的時候,差點被趙王殺了,這仇我可不能不報!”於是,他又派蒙驁去攻打趙國,攻下了榆次等三十七座城,設置了太原郡,接著又向南平定了上黨,去攻打魏國的高都,可沒攻下來。秦王又派王齕率領五萬大軍去幫忙,魏國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
這時候,如姬對魏王說:“秦國之所以這麽急著攻打魏國,是因為他們覺得魏國好欺負;覺得魏國好欺負,是因為信陵君不在魏國。信陵君的賢名天下皆知,他能得到諸侯的幫助。大王您要是派人帶著厚禮,言辭謙卑地去趙國把信陵君請迴來,讓他搞‘合縱’,聯合各國一起抵抗秦國,就算秦國派一百個蒙驁來,也不敢小瞧魏國。”
魏王這時候形勢危急,沒辦法,隻好聽了如姬的話,派顏恩為使者,帶著相印,還有很多黃金彩幣,去趙國迎接信陵君。還寫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說:
公子以前不忍心看到趙國的危險,現在難道忍心看到魏國的危險嗎?魏國現在情況緊急,我天天盼著公子迴來,公子可別計較我的過錯啊。
信陵君雖然住在趙國,可他的賓客經常往來於魏、趙之間,消息很靈通。他聽說魏國要派使者來接他,生氣地說:“魏王把我扔在趙國十年了,現在情況危急了才想起我,根本不是真心的!”於是,他在門口貼了張告示:“誰要是敢為魏王的使者通報,就死!”賓客們都知道信陵君的脾氣,互相告誡,沒人敢勸他迴魏國。
顏恩到了趙國,等了半個月,連信陵君的麵都見不著。魏王又不停地派使者來催促,可還是沒用。顏恩想找信陵君的門客幫忙說說話,可門客們都不敢去通報。他想等信陵君出門的時候在路上攔住他,可信陵君為了避開魏國的使者,根本不出門。顏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這信陵君到底會不會迴魏國呢?咱們下迴再說。
秦王還特意讓人給範睢送好吃的,比平常給的還多。範睢心裏那叫一個過意不去啊,就想著怎麽討好秦王。想來想去,他覺得勸秦王滅周稱帝這主意不錯,說不定能讓秦王高興高興。於是,他就派張唐當大將去攻打韓國,打算先把陽城拿下,打通三川的路。
再說楚考烈王聽說信陵君把秦軍打得屁滾尿流,迴頭看看自己這邊,春申君黃歇啥功勞也沒有,就這麽灰溜溜地迴來了,不禁長歎一聲說:“平原君搞的那個‘合縱’的主意,看來不是瞎說啊,我恨不得讓信陵君來當我的大將,要是那樣,我還怕秦國幹啥!”
春申君聽了,臉上一陣白一陣紅,尷尬得要命,趕緊湊上前說:“以前搞‘合縱’這事兒,大王您是帶頭的;現在秦國剛吃了敗仗,氣勢都沒了。大王您要是趕緊派使者去跟各國約定,一起攻打秦國,再去跟周王說說,讓他出麵主持公道,咱借著天子的名義去討伐秦國,這功勞可比春秋五霸大多了。”
楚王一聽,樂壞了,馬上派使者去周國,把攻打秦國的計劃跟周赧王說了。周赧王早就聽說秦王惦記著打通三川,就是想滅了周國,現在聽楚王說要伐秦,心裏琢磨著這正應了《兵法》裏“先發製人”那句話,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楚王就跟其他五國定下了“合縱”的約定,定好了日子一起出兵。
可這周赧王一直以來都沒什麽實力,雖說占著天子的名號,其實就是個空架子,根本指揮不動誰。韓國和趙國把周國的地盤分成了兩半,把雒邑的河南王城那一塊叫做西周,把鞏附成周那一塊叫做東周,還派了兩個周公去管理。周赧王從成周搬到了王城,靠著西周公過日子,整天無所事事,啥也幹不了。
到了這會兒,周赧王想發兵攻打秦國,就命令西周公去召集壯丁,好不容易才湊了五六千人,連車馬的費用都不夠。沒辦法,他隻好去找國內有錢的老百姓借錢,寫了借條,答應等打完仗迴來,用搶到的戰利品連本帶利還給人家。
西周公帶著這些人在伊闕紮營,等著其他諸侯國的軍隊。
這時候,韓國正被秦國攻打,自己都顧不過來;趙國剛解了邯鄲之圍,還心有餘悸;齊國跟秦國關係不錯,不願意趟這趟渾水;隻有燕國的樂閑、楚國的景陽帶著兩支軍隊先到了,可他們也都在那兒紮營觀望,誰也不肯先動手。
秦王聽說各國人心不齊,根本沒心思進攻,就更來勁了,增派兵力去幫張唐攻下了陽城,又另外派將軍嬴樛帶著十萬大軍在函穀關外麵耀武揚威。燕國和楚國的軍隊在那兒駐紮了三個多月,一看其他國家的兵都不來,自己也沒了士氣,幹脆就撤兵迴去了。
西周公一看,也隻好帶著兵迴去。周赧王這次出兵,啥好處都沒撈著,還白白費了一番力氣。那些借錢給他的老百姓拿著借條來找他要錢,天天聚在王宮門口,吵吵嚷嚷的,聲音大得連內宮都聽得清清楚楚。周赧王又慚愧又著急,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幹脆躲到高台上去了。後來的人就把這個高台叫做“避債台”。
再說秦王聽說燕國和楚國的兵都散了,馬上命令嬴樛和張唐合兵一處,從陽城出發,去攻打西周。周赧王這邊兵也沒有,糧食也不夠,根本守不住,就想逃到三晉去。西周公勸他說:“以前太史儋說過:‘周、秦五百年後會合並,會有稱王稱霸的人出現。’現在時候到了。秦國統一的勢頭很明顯,三晉過不了多久也會被秦國吞並,大王您可不能再受辱了,不如捧著周國的土地主動投降,說不定還能像宋國、杞國那樣,保住一點封地呢。”周赧王實在沒轍了,隻好帶著大臣和子孫們,到文武廟裏大哭了一場。
哭了三天後,周赧王捧著剩下的地圖,親自到秦軍那裏投降,說願意跟著去鹹陽。
嬴樛接受了他的投降,西周一共有三十六座城,三萬戶人家。
這下子,西周的地盤全沒了,隻剩下東周還在。嬴樛先派張唐護送周赧王君臣子孫去秦國報捷,自己帶著兵進了雒陽城,去劃分地界。
周赧王見到秦王,不停地磕頭謝罪。秦王看他可憐,就把梁城封給他,讓他降為周公,跟附庸差不多。原來的西周公降為家臣,東周公的爵位也被貶為君,這就是東周君。
周赧王年紀大了,在周、秦之間來迴折騰,累得夠嗆。到了梁城還不到一個月,就病死了。
秦王就把周國給滅了,又命令嬴樛征發雒陽的壯丁,去毀掉周的宗廟,把祭祀的器具都運走,還要把九鼎搬到鹹陽去。周國的老百姓有不願意給秦國幹活的,都逃到鞏城去,靠著東周君過日子,可見這些人心裏還是忘不了周國。
在搬九鼎的前一天,老百姓聽到鼎裏麵有哭聲。等到九鼎運到泗水的時候,有一個鼎突然從船上飛起來,“撲通”一聲沉到水底去了。嬴樛趕緊派人潛水去找,沒找到鼎,卻看到一條蒼龍,張牙舞爪的,一下子掀起了大風浪。劃船的人都嚇壞了,誰也不敢靠近。
嬴樛當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周武王坐在太廟上,把他叫過去,狠狠地罵道:“你為啥要搬走我的重要器物,還毀掉我的宗廟!”說完,就讓人用鞭子抽了他三百下。嬴樛從夢中驚醒,就得了背疽,病得爬不起來,隻好讓人把剩下的八個鼎獻給秦王,還把夢裏的情況奏明了。秦王一看,丟的那個鼎正好是豫州鼎,不禁長歎一聲說:“天下的土地都歸我秦國了,怎麽這鼎就不肯跟著我呢?”他還想多派些人去把鼎撈迴來,嬴樛趕緊勸他說:“這是神物,有靈性,不能再去撈了。”秦王這才打消了念頭。沒過多久,嬴樛就因為背疽死了。
秦王把八個鼎和祭祀的器具都擺在秦太廟裏麵,在雍州祭祀上帝,還通告各國,讓他們都來朝貢祝賀,誰不來就攻打誰。韓桓惠王第一個跑來朝拜,跪在地上磕頭稱臣;齊國、楚國、燕國、趙國也都派國相來祝賀;隻有魏國的使者還沒到。
秦王很生氣,就命令河東守王稽帶兵去偷襲魏國。這王稽以前就跟魏國暗中勾結,收了魏國的錢,就把這事給泄露出去了。魏王知道後,嚇得夠嗆,趕緊派使者去秦國謝罪,還把太子增送到秦國當人質,表示願意聽秦國的命令。從這以後,六國都乖乖地服從秦國了。這一年是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秦王後來查出來王稽跟魏國私通的事,就把王稽殺了。範睢知道後,心裏更不安了。
有一天,秦王上朝的時候不停地歎氣。範睢小心翼翼地問:“我聽說‘君主憂愁,臣子就覺得恥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去死。’現在大王上朝歎氣,是不是因為我們這些臣子沒幹好,不能為大王分憂啊?我願意領罪。”
秦王愁眉苦臉地說:“東西平時不準備好,到時候就應付不了突發事件。現在武安君白起被我殺了,鄭安平又背叛了我,外麵強敵不少,國內又沒有好的將領,我能不發愁嗎?”範睢聽了,又慚愧又害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好退下去了。
這時候,有個燕國人叫蔡澤,這人學問大,口才也好,心高氣傲的,坐著破車到處遊說諸侯,可一直沒碰到賞識他的人。到了大梁,他遇到了善於看相的唐舉,就問:“我聽說先生給趙國的李兌看過相,說他‘一百天之內就能掌握國家大權’,是不是真的?”
唐舉說:“是啊。”
蔡澤又問:“那您看我怎麽樣?”
唐舉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笑著說:“先生的鼻子長得像蠍子,肩膀比脖子還高,額頭凸出,眉毛皺在一起,兩個膝蓋彎曲,我聽說‘聖人是不能看相的’,大概說的就是先生您吧?”
蔡澤知道唐舉在拿他開玩笑,就說:“富貴我自己會有,我就是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
唐舉說:“先生您啊,從現在開始還能活四十三年。”
蔡澤哈哈大笑,說:“我能吃好的,穿好的,坐著馬車,帶著黃金印,在君主麵前威風凜凜地過日子,四十三年足夠了,還有啥可求的呢?”後來他又去韓國、趙國遊說,還是沒人理他。迴到魏國的時候,在郊外遇到了強盜,連做飯的鍋碗瓢盆都被搶走了,沒東西做飯吃,隻好在樹下休息。沒想到又碰到了唐舉,唐舉笑著問:“先生您還沒富貴起來嗎?”
蔡澤說:“我正在找機會呢。”
唐舉說:“先生您這麵相,是該在西方發達。現在秦國的丞相應侯範睢,因為鄭安平、王稽的事都得了重罪,他心裏又慚愧又害怕,肯定想趕緊把相位讓出去。先生您為啥不去秦國試試呢?還在這兒死守著幹啥?”
蔡澤說:“秦國太遠了,我怎麽去啊?”
唐舉從口袋裏拿出一些錢送給他,說:“拿著這些錢當路費吧。”
蔡澤有了錢,就往西去了鹹陽。他對旅店的老板說:“你給我準備白米飯和肥肉,等我當了丞相,一定重重地酬謝你。”
老板瞧了他一眼,心想:“這人是誰啊?還想當丞相?”
蔡澤看出了老板的心思,就說:“我叫蔡澤,是天下最有口才、最聰明的人,專門來見秦王的。秦王要是見了我,肯定會喜歡我的主意,把應侯趕下台,讓我當丞相,到時候丞相印馬上就能掛在我的腰上。”老板聽了,覺得他簡直是在說夢話,就把這事跟別人說了。
應侯範睢的門客聽到了這些話,就告訴了範睢。範睢不屑地說:“五帝三代的事,百家的學說,我哪樣沒聽過?那些能說會道的人,碰到我都沒話說。就他蔡澤,還想來說服秦王,搶走我的相位?做夢去吧!”不過,他還是派人去旅店把蔡澤叫來了。
老板對蔡澤說:“您這下可要倒黴了。您到處說要代替應侯當丞相,現在應侯派人來叫您,您要是去了,肯定會受大辱的。”蔡澤卻笑著說:“我去見應侯,他肯定會把相位讓給我,根本不用見秦王。”
老板撇撇嘴說:“您這人太狂了,可別連累我。”
蔡澤穿著粗布衣服,趿拉著草鞋,去見範睢。
範睢大模大樣地坐在那兒等著他。蔡澤見了範睢,隻是拱了拱手,也不跪拜。範睢也不叫他坐,板著臉問:“外麵傳言,說要代替我當丞相的,就是你嗎?”
蔡澤站在旁邊,不慌不忙地說:“沒錯,就是我。”
範睢生氣地說:“你有什麽本事,能搶走我的爵位?”
蔡澤說:“哎呀,您怎麽這麽糊塗呢?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該成功的就成功,該退位的就退位,後來的人就該上去。您現在也該退位讓賢了!”
範睢說:“我不自己退,誰能把我趕下去?”
蔡澤說:“一個人要是身體強壯,手腳靈活,又聰明又有道德,能在天下施行德政,這樣的人難道不是大家都尊敬羨慕的賢能豪傑嗎?”
範睢說:“是啊。”
蔡澤又說:“這樣的人要是既能實現自己的誌向,又能安樂長壽,子孫後代都能享受榮華富貴,世世代代相傳,一直到天地毀滅,這難道不是大家所說的吉祥好事嗎?”
範睢說:“是啊。”
蔡澤接著說:“可是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文種,雖然功成名就,最後卻不得好死,您覺得這樣的結局好嗎?”
範睢心裏一驚,心想:“這家夥開始說利害關係了,一步步地逼我,如果我說不好,就掉進他的圈套裏了。”於是,他假裝鎮定地說:“有什麽不好的?商鞅輔佐秦孝公,大公無私,製定法律治理國家,作為秦國的將領,開拓了千裏疆土;吳起輔佐楚悼王,廢除貴族特權,培養戰士,向南平定了吳、越,向北擊退了三晉;文種輔佐越王,能把越國從弱變強,吞並了強大的吳國,為越王報了會稽之仇。他們雖然死了,可是大丈夫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在當時建立了功勳,名垂後世,有什麽不好的呢?”
這時候,範睢雖然嘴上這麽說,可心裏已經有點不安了,不自覺地站了起來,走到堂下聽蔡澤說話。
蔡澤又說:“君主聖明,臣子賢能,這是國家的福氣;父親慈愛,兒子孝順,這是家庭的福氣。做孝子的,誰不想有個慈愛的父親?做賢臣的,誰不想有個聖明的君主?比幹忠誠,可殷朝還是滅亡了;申生孝順,國家卻陷入了混亂。他們雖然不願意死,可對君主和父親有什麽幫助呢?為什麽呢?因為他們的君主和父親不聖明、不慈愛。商鞅、吳起、文種他們也是不幸死了,難道他們是自己想死,好成就後世的名聲嗎?比幹被剖心,微子就離開了;召忽被殺,管仲卻活了下來。微子、管仲的名聲,難道比不比幹、召忽差嗎?所以大丈夫活在世上,能身體和名聲都保全,這是最好的;名聲能流傳下去,身體死了,這是其次的;隻有名聲不好,身體卻保全了,這是最下等的。”
這一番話把範睢說得心裏暢快極了,不知不覺地離開了座位,走到蔡澤麵前,說:“您說得太對了!”
蔡澤又說:“您覺得商鞅、吳起、文種殺身成仁是好的,可是他們跟閎夭輔佐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比起來,怎麽樣呢?”
範睢說:“商鞅他們比不上。”
蔡澤說:“那麽現在秦王信任忠臣良將,厚待老朋友,跟秦孝公、楚悼王比起來怎麽樣呢?”
範睢想了一會兒,說:“不知道怎麽樣。”
蔡澤說:“您自己估量一下,您對國家的功勞,有沒有商鞅、吳起、文種大呢?”
範睢又說:“我比不上。”
蔡澤說:“現在秦王對功臣的親信程度,既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功績又不如商鞅、吳起、文種,可是您的俸祿和地位卻比他們高得多,家裏的財富也比他們多好幾倍。像這樣還不想急流勇退,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他們三個人都不能避免災禍,何況您呢?翠鵠、犀象,它們所處的形勢本來離死還遠,可最後卻死了,是因為被誘餌迷惑了。蘇秦、智伯的智慧,本來足以保護自己,可最後也死了,是因為被貪利迷惑,不知道停止。您以一個平民的身份得到秦王的賞識,當上了丞相,富貴到了極點,仇也報了,恩也報了,還貪戀權勢,不知道退下來,我怕蘇秦、智伯那樣的災禍,您也免不了。俗話說:‘太陽到了中午就會西斜,月亮圓了就會虧缺。’您為什麽不在這個時候把相印交出去,推薦一個賢能的人呢?被推薦的人賢能,您推薦賢人的名聲也會更大。您名義上是辭去榮華富貴,實際上是卸下重擔。然後您就可以去遊山玩水,享受長壽,子孫後代世世都能當應侯,這比您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卻冒著不可預知的災禍,不是好多了嗎?”
範睢聽了,歎了口氣說:“先生您真是能說會道,有智慧啊,我聽您的。”於是,他把蔡澤請到上座,用客人的禮節招待他,還留在賓館裏,擺上酒菜款待。
第二天,範睢上朝,對秦王說:“最近有個從山東來的客人,叫蔡澤,這人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對時局看得透徹,能隨機應變,完全可以把秦國的政事托付給他。我見過的人多了去了,可沒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我跟他比,那真是差遠了。我不敢埋沒賢才,所以特意來向大王推薦他。”
秦王聽了,就在便殿召見蔡澤,問他兼並六國的計策。蔡澤不慌不忙,一條一條地詳細迴答,說得頭頭是道,秦王聽著聽著,臉上就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心裏想:“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當天就拜蔡澤為客卿。
範睢呢,趁機說自己身體不好,請求歸還相印。秦王一開始還不答應,範睢就幹脆稱病不起,整天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秦王沒辦法,隻好拜蔡澤為丞相,代替範睢,還封他為剛成君。範睢呢,就迴到自己的封地應地養老去了。
咱們再來說說燕國的事兒。燕國自從昭王複國後,昭王在位三十三年,然後傳給了惠王;惠王在位七年,又傳給了武成王;武成王在位十四年,傳給了孝王;孝王在位三年,傳給了燕王喜;燕王喜即位後,立他的兒子丹為太子。燕王喜四年,正好是秦昭襄王五十六年。
這一年,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死了,趙王就任命廉頗為相國,封信平君。燕王喜因為燕國和趙國接壤,就派相國栗腹去趙國吊唁平原君的喪事,還特意帶了五百金作為趙王的酒資,想跟趙王套近乎,結拜為兄弟。
栗腹這小子心裏打著小算盤,想著趙王能送他一份厚禮,可趙王隻是按照平常的禮節招待他。栗腹心裏那個不痛快啊,迴到燕國就跟燕王說:“趙國自從長平之戰吃了敗仗後,年輕力壯的都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孤兒還小,而且相國剛死,廉頗也老了,咱要是趁他們不注意,分兵去攻打趙國,一定能把趙國滅了。”
燕王聽了栗腹的話,有點心動,就把昌國君樂閑叫過來問他的意見。樂閑搖搖頭說:“趙國東邊挨著燕國,西邊跟秦國接壤,南邊和韓、魏交錯,北邊連著胡貊,這地方的老百姓天天打仗,民風彪悍,可不能輕易去攻打。”
燕王不甘心,又問:“那我用三倍的兵力去攻打他們,怎麽樣?”
樂閑還是說:“不行。”
燕王急了,提高聲音說:“那用五倍的兵力呢?”
樂閑幹脆不說話了。燕王這下火了,生氣地說:“你是不是因為你父親的墳墓在趙國,所以不想攻打趙國?”
樂閑說:“大王要是不相信我,那就讓我去試試吧。”
大臣們都知道燕王想攻打趙國,就順著他的意思說:“天底下哪有五倍兵力還打不過一倍的道理?”
隻有大夫將渠一個人站出來苦苦勸諫,他說:“大王先別管兵力多少,咱得先講講道理。大王您剛和趙國交好,還送了五百金給趙王過生日,使者剛迴來,您就要去攻打人家,這不是不講信用、不仁義嗎?這樣去打仗,肯定贏不了。”
燕王根本聽不進去,還任命栗腹為大將,樂乘為副將,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鄗城;任命慶秦為副將,樂閑為佐將,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代地;燕王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作為中軍,在後麵接應。
燕王剛要上車出發,將渠一下子衝過來,拉住燕王的衣服帶子,眼淚汪汪地說:“大王要是一定要去攻打趙國,就別親自去了,萬一有個閃失,可怎麽辦啊?”燕王氣得七竅生煙,一腳就把將渠踢開了。將渠也不鬆手,抱著燕王的腳哭著說:“我這麽勸大王,是為了燕國好啊,大王要是不聽,燕國的大禍可就來了!”燕王更生氣了,讓人把將渠關到監獄裏,說等打完勝仗迴來就殺了他。
燕國的三路大軍就這樣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軍旗飄揚,遮天蔽日,士兵們一個個殺氣騰騰,都想著能踏平趙國,擴大燕國的疆土。
趙王聽說燕國的軍隊打來了,趕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相國廉頗站出來說:“燕國以為我們趙國剛吃了敗仗,士兵不夠用,要是我們在國內大肆獎賞,讓十五歲以上的老百姓都拿著武器來幫忙打仗,咱們的軍威一振,燕國的士氣自然就沒了。栗腹這小子就想著立功,其實根本沒什麽帶兵的本事;慶秦就是個無名小卒;樂閑、樂乘因為昌國君的緣故,在燕國和趙國之間搖擺不定,不會為燕國拚命的。燕國的軍隊,我們馬上就能打敗!”廉頗還推薦了雁門的李牧,說他有當大將的才能。
趙王就任命廉頗為大將,率領五萬大軍,去鄗城迎戰栗腹;任命李牧為副將,率領五萬大軍,去代地迎戰慶秦。
廉頗的軍隊到了房子城,知道栗腹在鄗城,就把年輕力壯的士兵都藏在鐵山,隻派了一些老弱殘兵在營地裏。
栗腹派人去偵察,看到趙國的軍隊都是些老弱病殘,高興得手舞足蹈,說:“我就知道趙國的士兵不行了!”於是,他就率領大軍猛攻鄗城。鄗城的人知道救兵快來了,就拚命堅守,一連十五天都沒被攻破。
這時候,廉頗率領大軍趕到了。他先派出幾千名疲憊的士兵去挑戰,栗腹留下樂乘繼續攻城,自己親自出城迎戰。剛一交手,趙國的士兵就假裝抵擋不住,大敗而逃。栗腹在後麵得意洋洋地指揮著士兵追趕,追了大概六七裏地,突然四周響起一片喊殺聲,趙國的伏兵全都衝了出來。當先一員大將,坐著戰車衝了出來,大聲喊道:“廉頗在此!來將還不快快投降!”
栗腹一看,嚇得臉都白了,不過還是硬著頭皮揮舞著大刀衝了上去。可廉頗是什麽人啊?那武藝高強得很,他手下的士兵也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一個能頂一百個。沒幾個迴合,燕國的軍隊就被殺得大敗,廉頗還親手活捉了栗腹。
樂乘聽說主將被擒,嚇得趕緊解圍想跑。廉頗派人去招降他,樂乘想了想,就投奔了趙國。
正好這時候,李牧在代地也打了勝仗,殺了慶秦,派人來報捷。
樂閑率領剩下的軍隊退到清涼山防守。廉頗就讓樂乘寫信去招降樂閑,樂閑也投降了趙國。
燕王喜得知兩路大軍都全軍覆沒,嚇得連夜往迴跑,一直跑迴中都。
廉頗乘勝追擊,包圍了中都。燕王沒辦法,隻好派人去求和。樂閑對廉頗說:“這次挑起攻打趙國的主意的人是栗腹。大夫將渠早就有先見之明,苦苦勸諫,可惜大王不聽,還把他關在監獄裏。要是想答應燕國求和,必須得讓燕王任命將渠為相國,讓他來送求和的文書才行。”
廉頗覺得有道理,就答應了。燕王喜沒辦法,隻好從監獄裏把將渠放出來,任命他為相國。
將渠推辭說:“我不幸言中了這場災禍,怎麽能趁著國家失敗來謀取自己的利益呢?”
燕王著急地說:“我不聽你的話,才落到這個地步,現在隻有你能幫我跟趙國求和了。”
將渠這才接受了相印,對燕王說:“樂乘、樂閑雖然投降了趙國,可他們的祖先對燕國是有大功的。大王應該把他們的妻子兒女送迴去,讓他們不忘燕國的恩德,這樣和議才能盡快達成。”燕王趕緊照辦。
將渠就去了趙國的軍營,替燕王向趙國謝罪,還把樂閑、樂乘的家屬都送了迴去。
廉頗見燕國態度誠懇,就答應了求和,還把栗腹的腦袋和慶秦的屍體送迴燕國,當天就帶兵迴趙國了。
趙王封樂乘為武襄君,樂閑還是稱昌國君。任命李牧為代郡守。
這時候,劇辛在燕國守薊州。燕王因為劇辛以前和樂毅一起輔佐昭王,就想讓他寫信去招降樂乘和樂閑。可樂乘、樂閑覺得燕王不聽忠言,根本不願意迴來,就留在了趙國。
將渠雖然當了燕國的相國,可燕王心裏還是不太喜歡他。沒過半年,將渠就借口生病,辭去了相國的職位。燕王就任命劇辛代替他。
咱們再把目光轉迴秦國。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年紀快七十了,到了秋天,生了一場病就死了。太子安國君柱即位,這就是孝文王。孝文王立趙女為王後,子楚為太子。
韓王聽說秦王死了,趕緊穿著喪服來秦國吊唁,就像臣子對待君主一樣,其他諸侯也都派了將相大臣來參加葬禮。
孝文王守孝三天後,大擺宴席招待群臣。沒想到宴席剛散,迴宮的路上就突然死了。
秦國國內的人都懷疑是客卿呂不韋想讓子楚快點當王,就重金賄賂了孝文王身邊的人,在酒裏下了毒藥,把孝文王給毒死了。可是大家都害怕呂不韋,沒人敢說出來。
於是,呂不韋就和大臣們一起擁立子楚即位,這就是莊襄王。莊襄王尊華陽夫人為太後,立趙姬為王後,兒子趙政為太子,把名字裏的“趙”字去掉,就叫政。
蔡澤知道莊襄王很感激呂不韋,估計他會當丞相,就借口生病,把相印讓給了呂不韋。呂不韋就當了丞相,被封為文信侯,食邑在河南雒陽,有十萬戶。
呂不韋很羨慕孟嚐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的名聲,覺得自己比不上他們,就也開設了館舍招攬賓客,一下子就招了三千多人。
再說東周君聽說秦國連著死了兩個王,國內肯定亂糟糟的,就派賓客去遊說各國,想搞“合縱”來攻打秦國。
丞相呂不韋對莊襄王說:“西周已經被滅了,東周這一點殘餘勢力還在,他們還自稱是文王、武王的子孫,想以此來煽動天下人。不如把他們也滅了,斷絕了人們的念想。”
莊襄王覺得有道理,就任命呂不韋為大將,率領十萬大軍去攻打東周,抓住了東周君,把鞏城等七座城都收了迴來。
周朝從周武王己酉年受命建國,到東周君壬子年滅亡,一共經曆了三十七代王,八百七十三年,就這樣被秦國滅掉了。有個歌訣是這麽說的:
周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厲宣幽終,
以上盛周十二主,二百五十二年逢。
東遷平桓莊厘惠,襄頃匡定簡靈繼,
景悼敬元貞定哀,思考威烈安烈序。
顯子慎靚赧王亡,東周廿六湊成雙,
係出嚳子後稷棄,太王王季文王昌。
首尾三十有八主,八百七十年零四,
卜年卜世數過之,宗社靈長古無二。
秦王趁著滅周的勢頭,又派蒙驁去攻打韓國,攻下了成皋、滎陽,設置了三川郡,秦國的地界一下子就逼近大梁了。
秦王說:“我以前在趙國當人質的時候,差點被趙王殺了,這仇我可不能不報!”於是,他又派蒙驁去攻打趙國,攻下了榆次等三十七座城,設置了太原郡,接著又向南平定了上黨,去攻打魏國的高都,可沒攻下來。秦王又派王齕率領五萬大軍去幫忙,魏國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
這時候,如姬對魏王說:“秦國之所以這麽急著攻打魏國,是因為他們覺得魏國好欺負;覺得魏國好欺負,是因為信陵君不在魏國。信陵君的賢名天下皆知,他能得到諸侯的幫助。大王您要是派人帶著厚禮,言辭謙卑地去趙國把信陵君請迴來,讓他搞‘合縱’,聯合各國一起抵抗秦國,就算秦國派一百個蒙驁來,也不敢小瞧魏國。”
魏王這時候形勢危急,沒辦法,隻好聽了如姬的話,派顏恩為使者,帶著相印,還有很多黃金彩幣,去趙國迎接信陵君。還寫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說:
公子以前不忍心看到趙國的危險,現在難道忍心看到魏國的危險嗎?魏國現在情況緊急,我天天盼著公子迴來,公子可別計較我的過錯啊。
信陵君雖然住在趙國,可他的賓客經常往來於魏、趙之間,消息很靈通。他聽說魏國要派使者來接他,生氣地說:“魏王把我扔在趙國十年了,現在情況危急了才想起我,根本不是真心的!”於是,他在門口貼了張告示:“誰要是敢為魏王的使者通報,就死!”賓客們都知道信陵君的脾氣,互相告誡,沒人敢勸他迴魏國。
顏恩到了趙國,等了半個月,連信陵君的麵都見不著。魏王又不停地派使者來催促,可還是沒用。顏恩想找信陵君的門客幫忙說說話,可門客們都不敢去通報。他想等信陵君出門的時候在路上攔住他,可信陵君為了避開魏國的使者,根本不出門。顏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這信陵君到底會不會迴魏國呢?咱們下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