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話說這衛莊公蒯聵啊,心裏那叫一個鬱悶,為啥呢?原來府庫裏那些寶貝財物啊,都被出公輒給帶走了。他愁得呀,就跟那熱鍋上的螞蟻似的,趕緊找來渾良夫商量辦法。渾良夫眼珠子一轉,一拍大腿說:“大王啊,太子疾和那出公輒,可都是您的親兒子呀。您不妨以挑選繼承人的名義把他們召迴來,那出公輒要是迴來了,寶貝不就又有了嘛。”
嘿,這話可巧了,被一個小侍從給聽見了,這小侍從扭頭就偷偷跑去告訴了太子疾。太子疾一聽,那臉立馬就拉下來了,心裏想著:“哼,老爹這是打的啥主意呀,可不能讓他得逞。”於是,他找來幾個身強力壯的手下,還拉上一頭豬,趁著個空子就把莊公給劫了,逼著莊公歃血立誓,說不許召迴出公輒,而且還得把渾良夫給殺了。莊公當時就苦著臉說:“不召輒倒是容易,可我之前都和良夫盟誓了,答應免他三次死罪呀,這可咋辦呢?”太子疾眼睛一瞪,說:“那等他犯了第四條罪,再殺他唄!”莊公沒辦法,隻好點頭答應了。
沒過多久呢,莊公新建了個挺氣派的虎幕,就把大臣們都召來搞個落成儀式啥的。渾良夫穿著紫色的衣服,外麵還套著狐裘,大搖大擺地就來了。到了吃飯的時候呀,他也不把劍解下來,就那麽袒著裘衣坐在那開吃。太子疾一看,嘿,機會來了呀,趕緊使了個眼色,讓幾個力士過去把渾良夫往外拽,一邊拽還一邊說:“你這家夥,犯事兒了,跟我們走!”渾良夫當時就懵了,大喊道:“我犯啥罪了呀?”太子疾跳出來,指著他的鼻子就開始數落:“哼,咱大臣見君主那都有規定的穿著,吃飯的時候也得把劍解了呀。你倒好,穿個紫衣,這是第一條罪;還穿著狐裘,這是第二條罪;吃飯都不解劍,這是第三條罪。”渾良夫一聽,趕緊喊:“咱可有盟誓,免我三死呢!”太子疾冷笑一聲說:“那出公輒因為你這餿主意,要以子拒父,那可是大逆不孝啊,你還想把他召迴來,這不是第四條罪是啥?”渾良夫這下被懟得啞口無言,耷拉著腦袋,隻好乖乖受刑了。
又有一天啊,莊公做了個噩夢,夢到一個披頭散發的厲鬼,臉朝北,扯著嗓子大喊:“我是渾良夫啊,我死得冤枉啊,老天啊!”莊公一下子就被嚇醒了,嚇得渾身直冒冷汗,趕緊找來卜大夫胥彌赦,讓他給算算這夢是啥意思。胥彌赦裝模作樣地擺弄了一番,然後說:“大王,沒事兒,不礙事的。”可等他一出門,就偷偷跟別人說:“哎呀,冤鬼都變成厲鬼了,這可是身死國危的兆頭啊,我看呐,衛國要出大亂子咯,我還是趕緊溜吧。”說完,撒丫子就逃奔到宋國去了。
這蒯聵在位兩年呢,晉國那邊可就不高興了,為啥呀?因為蒯聵都不派人去朝見晉國呀。晉國的上卿趙鞅那脾氣可不小,直接就帶著軍隊來討伐衛國了。衛國的老百姓一看,這還得了,幹脆就把莊公給攆跑了。莊公沒辦法,隻好逃到戎國去,結果呢,戎國人可不管他是誰,一刀就把他給哢嚓了,連太子疾也沒放過,一塊兒給殺了。這下衛國沒主心骨了呀,國人就擁立公子般師當了國君。
齊國的陳恆一看,喲,衛國這亂套了呀,咱得去湊湊熱鬧,顯示顯示咱的威風呀,就帶著軍隊來救衛了。可這陳恆也不安好心呐,他來了之後,把般師給抓了起來,又擁立公子起當國君。衛國的大夫石圃可不幹了呀,心說:“哼,你齊國在這瞎攪和啥呢,這衛國的事兒啥時候輪到你說了算啦。”於是,石圃就把公子起也給趕走了,又把出公輒給迎迴來繼續當國君。這出公輒呢,一複位就開始報複,把石圃也給攆走了。可衛國那些大臣們啊,也都和出公輒鬧得不太愉快,最後出公輒在衛國待不下去了,隻好灰溜溜地逃到越國去了。國人又擁立公子默當了國君,這就是悼公。打這以後啊,衛國就乖乖地臣服於晉國了,不過呢,衛國也越來越弱小,啥事都得靠著趙氏,這事兒啊,咱就先說到這兒。
再說說那白公勝吧,自打迴到楚國之後呀,心裏就一直憋著一股火呢。為啥呀?他老想著鄭國人殺了他爹這事兒,那可是殺父之仇啊,不報不行啊。可之前呢,伍子胥是他的恩人呀,伍子胥之前都赦免鄭國了,而且鄭國對楚昭王那也是恭恭敬敬的,從來不敢失禮,所以白公勝就一直忍著沒吭聲。
等昭王去世了,令尹子西、司馬子期就擁立越女的兒子章即位了,這就是惠王。白公勝心裏就琢磨了:“我好歹也是以前太子的後人呀,子西怎麽也得召我迴去,讓我一起掌管楚國的朝政吧。”結果呢,子西壓根就沒這打算,也不給白公勝加官進爵啥的,白公勝那心裏別提多不痛快了,就跟吃了個蒼蠅似的,整天悶悶不樂。
後來聽說伍子胥死了,白公勝眼睛一亮,心想:“嘿,這下可好了,報仇的機會來了呀。”於是,他就派人去跟子西說:“令尹大人呐,您也知道鄭國人對先太子那可是下了狠手啊,這殺父之仇不報,我還算個人嗎?您要是可憐先太子死得冤枉,就派一支軍隊給我,讓我去聲討鄭國的罪行唄,我白公勝願意衝在前麵,就是死了也沒啥遺憾的呀。”子西卻搖搖頭,推脫說:“新王這剛即位,楚國還沒安定下來呢,你呀,先等等再說吧。”
白公勝一看子西這態度,心裏雖然不爽,但也沒轍呀。不過他可沒放棄報仇的念頭,就借口防備吳國,讓自己的心腹家臣石乞去修築城池,操練士兵,還準備了好多打仗用的家夥事兒。準備得差不多了,他又跑去跟子西請求,說想用自己的私人軍隊當先鋒去攻打鄭國,子西稀裏糊塗地就答應了。
可還沒等他們出兵呢,晉國的趙鞅倒先帶著軍隊去攻打鄭國了。鄭國嚇得趕緊向楚國求救,子西一聽,那不能不管呀,就帶著軍隊去救鄭了,晉國的軍隊一看楚國來了,也就退兵了。子西還和鄭國訂立了盟約,然後才得意洋洋地班師迴朝。白公勝得知後,氣得臉都綠了,跳著腳大罵:“好你個子西,不幫我去攻打鄭國,反倒去救鄭國,你這不是明擺著欺負我嘛,哼,我先把你殺了,再去伐鄭。”
白公勝氣唿唿地把他家族裏的一個叫白善的人召到澧陽,跟他商量這事兒。白善一聽,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說:“我要是跟著你去擾亂楚國,那就是對國君不忠啊;可要是不聽你的,又顯得我對家族不仁不義呀。這可咋整呢?算了算了,我還是辭官不幹了吧。”說完,就跑去種菜澆園子,度過了後半輩子。楚國的老百姓後來就把他那園子叫做“白善將軍藥圃”了。
白公勝見白善不來幫自己,氣得直哼哼,說:“哼,沒他白善,我還就殺不了子西了不成?”說著,就把石乞叫過來商量,問:“子西和司馬子期身邊各有五百人護衛,咱要是動手,咱這點人夠不夠對付他們呀?”石乞撓撓頭說:“恐怕不太夠啊。不過市南有個叫熊宜僚的勇士,要是能把他拉過來,那他一個人就能頂五百人用呢。”
白公勝一聽,眼睛放光,立馬和石乞跑到市南去找熊宜僚。熊宜僚一看這倆人氣勢洶洶地來了,嚇了一跳,說:“哎呦喂,您二位都是王孫貴族呀,怎麽屈尊跑到我這小地方來了呢?”白公勝堆著笑說:“兄弟,我有點事兒,想跟你合計合計呢。”接著,就把要殺子西的事兒跟熊宜僚說了。熊宜僚一聽,把頭搖得像個大風車似的,說:“令尹大人對楚國那可是有功的呀,跟我又沒仇,我可不敢幹這事兒啊,您還是另請高明吧。”白公勝一聽就火了,“刷”的一下拔出劍,指著熊宜僚的喉嚨說:“你要是不答應,我先宰了你。”嘿,再看熊宜僚,麵不改色心不跳,慢悠悠地說:“殺我就跟踩死隻螻蟻似的,您犯得著發這麽大火嘛。”白公勝愣了一下,然後把劍往地上一扔,歎了口氣說:“哎呀,兄弟,我就是跟你開個玩笑,試試你呢,別往心裏去啊。”說完,還挺客氣地把熊宜僚請上車,當成上賓一樣招待,吃飯都在一塊兒,出門也形影不離的。熊宜僚心裏挺感動的,尋思著:“人家這麽看重我,我也不能不識抬舉呀。”於是,就決定跟著白公勝幹了。
等到吳王夫差去黃池會盟的時候呀,楚國害怕吳國趁機來偷襲,就告誡邊境的老百姓,讓大家都提高警惕,做好防備。白公勝一聽,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就借口說吳國的軍隊要打楚國了,然後反過來帶著軍隊去襲擊吳國的邊境,還搶了不少東西呢。迴來之後,他就把這事兒吹得天花亂墜的,說:“哎呀,我可厲害啦,把吳國的軍隊打得屁滾尿流的,繳獲了好多鎧甲兵器啥的,我得親自到朝堂上去獻捷,好讓咱楚國威風威風呀。”子西這糊塗蛋,還真就信了,一口答應下來。
白公勝把自己的軍隊全都拉出來,假裝成繳獲的戰利品,裝了一百多車,還親自帶著一千多個壯士,押著這些東西就入朝獻功去了。
惠王登上大殿準備接受捷報,子西、子期在旁邊陪著。白公勝參拜完之後,惠王就瞧見台階下站著兩個威風凜凜的大漢,全身披掛著,就問:“這倆人是誰呀?”白公勝趕緊迴答說:“大王,這是我手下的將士石乞和熊宜僚,就是他們倆在伐吳的時候立了大功呢。”說著,就朝那倆人招了招手。這倆人接到信號,抬腿就要往台階上走。子期一看,這還得了,大聲喝道:“咱大王在這禦殿呢,你們這些邊疆來的臣子,隻許在下邊磕頭,不許上台階!”石乞和熊宜僚哪肯聽他的呀,就跟沒聽見似的,大踏步就往台階上走。子期趕緊讓侍衛去阻攔,熊宜僚可不含糊,伸手一拉,那些侍衛就跟多米諾骨牌似的,東倒西歪的,這倆人徑直就衝進殿裏去了。石乞拔出劍就朝著子西砍去,熊宜僚也拔出劍朝著子期砍過去。白公勝在旁邊大喊一聲:“兄弟們,都給我上啊!”那一千多個壯士“嗷”的一嗓子,拿著兵器就一窩蜂地衝了上去。白公勝幾步上前,把惠王給綁了個結實,讓他動彈不得。石乞也把子西給生擒了,朝堂上的百官嚇得四處逃竄,亂成了一鍋粥。
子期那也是個有勇力的主兒啊,一看這情況,順手就拔起殿上的戟,和熊宜僚打了起來。熊宜僚也不含糊,把劍一扔,伸手就去奪子期的戟,子期又撿起劍,朝著熊宜僚就劈了過去,一下子砍中了熊宜僚的左肩。熊宜僚也顧不上疼了,反手一戟就刺中了子期的肚子。這倆人就跟兩頭鬥紅了眼的公牛似的,死死地糾纏在一起,最後啊,竟然一塊兒死在了殿庭裏。
子西瞪著白公勝,眼淚都快出來了,說:“我把你從吳國接迴來,念在咱們有骨肉親情,還封你做公爵,我哪點對不起你了呀,你為啥要反過來害我呢?”白公勝哼了一聲說:“鄭國殺了我爹,你卻和鄭國講和,你這不就跟鄭國是一夥的嘛,我為父報仇,還顧得上你那點私恩呀?”子西一聽,後悔得直跺腳,說:“哎呀,我真後悔沒聽沈諸梁的話呀。”白公勝可不管那些,手起劍落,就把子西的腦袋給砍下來了,還把屍體擺在朝堂上示眾呢。
石乞在旁邊說:“大王,不把這惠王也殺了,咱這事兒恐怕成不了啊。”白公勝皺皺眉頭說:“這小孩子有啥罪呀,把他廢了就行了唄。”說完,就把惠王關到高府裏去了,又想著立王子啟為王,可王子啟死活不肯,白公勝一怒之下,就把王子啟給殺了。石乞又勸白公勝幹脆自己當國君算了,白公勝琢磨了一下說:“咱楚國的縣公還不少呢,得把他們都召集過來商量商量呀。”於是,就把軍隊駐紮在太廟那兒了。
大夫管修一看這還得了,帶著自家的家丁就去攻打白公勝。這一打就是三天三夜呀,最後管修的人都被打敗了,管修自己也被殺了。圉公陽一看,這得想個辦法救惠王呀,趁著個空子,讓人偷偷地在高府的牆上挖了個小窟窿,到了夜裏,順著窟窿爬進去,背著惠王就跑了出來,把惠王藏在了昭夫人的宮裏。
這葉公沈諸梁聽說楚國出了這麽大的亂子,那可急壞了,趕緊把葉地的老百姓都召集起來,日夜兼程地往楚國都城趕。
到了郊外,老百姓們都紛紛跑出來迎接,一看葉公連盔甲都沒穿,都驚訝地說:“葉公啊,您咋不穿上盔甲呢?咱老百姓可都盼著您來呢,就跟小孩子盼著爹媽似的,萬一那些亂賊放箭傷著您了,那我們可咋辦呀,指望誰去呀?”葉公一聽,覺得挺有道理,趕緊披上盔甲,戴上頭盔,繼續往城裏走。
快到都城的時候,又碰到一群老百姓來迎接,這些老百姓一看葉公戴著頭盔呢,又奇怪地說:“葉公啊,您咋把臉都遮住了呀?我們盼您來,那可比鬧饑荒的時候盼著糧食還急切呢,要是能看見您的臉,我們就是死了也甘心呀,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會為您拚命的。您把臉遮起來,這不是讓我們心裏沒底,都不知道該咋出力了嘛。”葉公一聽,哭笑不得,隻好又把頭盔給摘了,這才進了城。
葉公心裏明白,這老百姓的心可都向著自己呢,於是,就在車上豎起一麵大旗。箴尹固本來是收到了白公勝的召喚,正打算帶著自己的人進城呢,一看到大旗上那個大大的“葉”字,立馬改變主意,跟著葉公一起守城去了。那些當兵的和老百姓一看葉公來了,那叫一個高興啊,趕緊打開城門,把葉公的人都迎了進去。葉公帶著國人就朝著太廟的白公勝發起進攻了,石乞的軍隊哪打得過呀,很快就敗下陣來。石乞沒辦法,扶著白公勝上車,朝著龍山逃去,想著跑到別的國家去躲躲。
還沒等他們跑遠呢,葉公就帶著軍隊追上來了。白公勝一看,這下完了,心一橫,幹脆上吊自殺了。石乞把白公勝的屍體埋在山後麵,剛埋好,葉公的軍隊就到了,一下子就把石乞給生擒了。葉公問他:“白公勝在哪兒呢?”石乞脖子一梗,說:“他已經自殺了!”葉公又問:“那屍體在哪呢?”石乞把嘴閉得緊緊的,死活不肯說。葉公火了,讓人抬來一口大鍋,在底下點上火,把鍋裏的水燒得咕嚕咕嚕直冒泡,然後指著鍋對石乞說:“你要是再不說,我就把你扔鍋裏煮了。”石乞卻滿不在乎,一邊脫衣服一邊笑著說:“這事兒要是成了,我就能當個上卿啥的,享受榮華富貴;事兒要是不成,被煮了就煮了唄,這本來就是預料之中的事兒呀,我可不會為了保住一具屍體就出賣朋友,哼,我才不幹那沒骨氣的事兒呢。”說完,“噗通”一聲就跳進鍋裏了,沒一會兒,就被煮得稀巴爛了,白公勝的屍體到底在哪,也就沒人知道。
葉公迎迴惠王複位之後呀,這楚國總算是又安定了下來。可沒想到,這時候陳國瞅著楚國亂了一陣,覺得有機可乘,就派軍隊來侵犯楚國了。葉公那哪能忍啊,立馬跑去跟惠王請示,得到許可後,就雄赳赳氣昂昂地帶著軍隊去討伐陳國,三下五除二,就把陳國給滅了。
滅了陳國之後呢,葉公也挺仗義,讓子西的兒子寧繼承了令尹的位子,子期的兒子寬繼承了司馬的位子,他自己呢,覺得年紀也大了,就告老迴葉地去了,從此楚國算是危而複安了,這事兒發生在周敬王四十二年呢。
再說這越王勾踐啊,一直派人盯著吳王夫差那邊的動靜呢。一打聽,嘿,夫差自從越國退兵之後,那可就開始放飛自我了,整天就知道喝酒玩樂,壓根就不管朝政了。而且連著好幾年,吳國那地裏收成也不好,老百姓一個個唉聲歎氣的,心裏都憋著一肚子怨氣呢。勾踐一看,心裏樂開了花,覺得機會來了,馬上又把越國境內的士兵全都召集起來,浩浩蕩蕩地就朝著吳國殺過去了。
剛走到郊外的時候呀,勾踐在路上瞧見一隻大青蛙,那青蛙眼睛瞪得老大,肚子鼓鼓的,就跟憋著一肚子氣要找人幹架似的。勾踐一看,立馬變得恭恭敬敬的,扶著車軾站了起來。身邊的人都奇怪了,問他:“大王,您這是尊敬個啥呀?”勾踐一臉嚴肅地說:“你們看這青蛙,那氣勢,就跟要上戰場拚命的勇士似的,我能不尊敬嘛。”這軍中的將士們一聽,那一個個熱血沸騰的呀,都說:“咱大王連隻青蛙都這麽尊敬,咱們可是受了好幾年訓練的呀,難道還比不上一隻青蛙嘛,不行,咱得拚了,都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打仗。”
越國的老百姓們也不含糊呀,都紛紛把自家的子弟送到郊外,那場麵,哭得稀裏嘩啦的,拉著子弟的手囑咐說:“你們這次去啊,要是不滅了吳國,咱可就再也見不著麵了呀,一定要加油啊。”勾踐又給軍隊下了道命令,說:“要是父子倆都在軍中的,父親迴去;兄弟倆都在軍中的,哥哥迴去;家裏有父母但沒兄弟的,也迴去照顧父母;要是有生病的,實在沒辦法打仗的,跟我說一聲,我給安排醫藥和吃的。”這下可好,軍中的將士們那心裏別提多感動了,都誇越王愛惜人才呀,歡唿聲震耳欲聾的,就跟打雷似的。
走到江口的時候呢,勾踐為了嚴肅軍紀,把那些犯了罪的士兵拉出來砍頭,這一下,整個軍隊那叫一個紀律嚴明,鴉雀無聲的,都等著好好打仗呢。
吳王夫差聽說越國的軍隊又打過來了,也趕緊把吳國的士兵都召集起來,跑到江上去迎戰。越國的軍隊駐紮在江南邊,吳國的軍隊駐紮在江北邊,兩邊就這麽對峙上了。
越王勾踐把大軍分成了左右兩個方陣,讓範蠡帶著右軍,文種帶著左軍,還有六千個精銳的君子軍,跟著越王自己組成了中陣。到了第二天,眼看著就要在江裏開戰了,勾踐在黃昏的時候,悄悄給左軍下了命令,讓他們都把枚(一種防止出聲的東西)銜在嘴裏,然後沿著江往上遊走五裏地,在那等著吳國的軍隊,等到半夜的時候,聽到鼓聲就往前衝;又給右軍下了同樣的命令,不過讓他們沿著江往下遊走十裏地,等左軍和吳軍打起來了,右軍再上去兩麵夾擊,而且都要敲大鼓,務必讓那鼓聲傳得遠遠的,好嚇唬嚇唬吳軍。
到了半夜呀,吳軍睡得正香呢,突然就聽到鼓聲震天響,一下子都被嚇懵了,趕緊點火把想看看到底咋迴事,可還沒等看明白呢,遠處又傳來一陣鼓聲,這下可好,越軍從兩邊圍了過來,把吳軍給包了個餃子。夫差嚇得臉都白了,趕緊傳令讓軍隊分開迎戰,可哪想到啊,越王勾踐偷偷帶著六千個私卒,一聲不吭的,趁著天黑就朝著吳中軍衝了過去。這時候天還沒亮呢,吳軍隻覺得前後左右中間全是越軍,那根本就抵擋不住啊,一下子就被打得大敗,撒腿就跑。
勾踐帶著三軍在後麵緊追不舍,一直追到笠澤這個地方,又打了一仗,吳軍又輸了,這連著打了三仗,吳軍是節節敗退呀,吳國的名將王子姑曹、胥門巢這些人都戰死了。夫差嚇得連夜往迴跑,跑到城裏之後,趕緊關上城門,躲在城裏不敢出來了。
勾踐呢,從橫山這個地方進兵,就是現在的越來溪那一塊兒,還在胥門外麵修了一座城,叫越城,想著就這麽把吳國給困死在城裏呢。
越王勾踐圍著吳國圍了好長時間,吳國人可就慘了,被困得死死的,糧食也快沒了。那伯嚭呀,這時候耍起心眼了,假裝生病,躲在家裏不出來。夫差沒辦法,隻好讓王孫駱光著膀子,跪著爬到越王那去求和,一邊爬一邊哭著說:“越王啊,我夫差以前在會稽得罪了您,後來您大發慈悲,放我迴去了,我當時可不敢違抗您的命令呀。現在您又帶著兵來打我了,我想著您是不是也能像在會稽的時候那樣,再赦免我一迴呀。”勾踐聽了這話,心裏還真有點動搖了,想著要不就答應了吧。這時候範蠡在旁邊說話了:“大王啊,您每天起早貪黑的,謀劃了二十年,眼瞅著就要成功了,怎麽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放棄呢?”勾踐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沒答應夫差求和。夫差不甘心呀,又派使者來迴跑了七趟,可文種和範蠡那是鐵了心了,就是不同意。
沒辦法,勾踐就下令敲鼓攻城,吳國人這時候已經沒力氣打仗了,根本就抵擋不住。文種和範蠡一合計,想著從胥門攻進去,結果到了夜裏,往吳城南城牆上一看,好家夥,伍子胥的頭在那掛著呢,那腦袋大得跟車輪似的,眼睛瞪得跟燈泡一樣,頭發胡子都炸開了,那光芒都能照出去十裏地,越國的將士們一看,嚇得腿都軟了,哪還敢攻城啊,隻好先把軍隊駐紮下來。
到了半夜,突然從南門那邊刮起了狂風,那雨下得跟有人從天上潑水似的,又是打雷又是閃電的,石頭沙子亂飛,比弓箭飛得還快呢,越國的士兵被砸到的,不死也得受傷,船上的繩子都被吹斷了,船也都散開了,亂成了一鍋粥。範蠡和文種這下可急眼了,也顧不上別的了,脫了上衣,冒著雨,朝著南門的方向就跪下磕頭,嘴裏念叨著:“伍子胥大人啊,我們知道錯了,您大人有大量,就饒了我們吧。”磕了半天頭,這風啊雨啊的,總算慢慢停了下來,文種和範蠡累得夠嗆,坐在那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等著天亮再說。
睡著睡著呀,倆人做了個一模一樣的夢,夢見伍子胥騎著白馬,坐著白車就來了,穿戴得可整齊了,就跟活著的時候一模一樣。伍子胥開口說:“我早就知道越國的軍隊肯定會來,所以之前求著把我的頭放在東門,想著看看你們打進吳國的樣子。結果吳王把我的頭放在南門了,我這忠心還沒散呢,實在不忍心看著你們從我的頭下麵打進去,所以才弄出這場風雨,把你們的軍隊給擋迴去了。不過呀,越國能滅吳國,這也是上天注定的事兒,我也攔不住啊。你們要是想進城,就從東門走吧,我給你們開路,讓你們能直接通到城裏去。”
倆人醒來之後,一對夢,發現都一樣,趕緊跑去跟越王勾踐說了。勾踐就下令讓士兵們挖渠,從南門挖到東門,就在挖到蛇匠二門之間的時候,突然太湖水漲起來了,從胥門那洶湧地衝了過來,那波濤可厲害了,一下子就把羅城給衝開了一個大口子,好多鱄鮾(一種魚)跟著浪就遊進來了。範蠡一看,樂了,說:“這肯定是伍子胥大人在給我們開路呢呀。”於是,趕緊帶著士兵就從這個口子進城了,後來呀,就把這個口子修成了門,叫“鱄鮾門”,因為水裏有好多葑草,也叫葑門,這水呢,就叫葑溪了,這可都是伍子胥顯靈留下的古跡呢。
夫差聽說越國的軍隊進城了,再一看,伯嚭都投降了,這下心涼了半截,隻好帶著王孫駱和他的三個兒子,朝著陽山跑去,那是白天拚命跑,晚上也不敢歇著呀,跑得又累又餓,眼睛都快睜不開了,暈乎乎的。身邊的人好不容易找到點生稻子,趕緊剝了皮遞給夫差,夫差也顧不上別的了,抓過來就往嘴裏塞,趴在地上捧起溝裏的水就喝,一邊喝一邊問:“我吃的這是啥玩意兒呀?”身邊的人迴答說:“大王,這是生稻子。”夫差一聽,想起以前公孫聖說的話了,心裏想:“哎呀,這不就是公孫聖說的‘不得火食走章皇’嘛,看來我是真要完了呀。”王孫駱在旁邊說:“大王,咱吃飽了接著跑吧,前麵有個深穀,咱們可以先去那躲躲。”夫差卻搖搖頭,有氣無力地說:“那妖夢都應驗了,我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躲也沒啥用了呀。”於是,就停在了陽山。停了一會兒,夫差又對王孫駱說:“我之前把公孫聖殺了,扔在這山的頂上了,也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啥動靜啊。”王孫駱說:“大王,您試試喊喊唄。”夫差就扯著嗓子大喊:“公孫聖!”嘿,沒想到這山裏也跟著應了一聲:“公孫聖!”夫差連著喊了三聲,山裏也迴了三聲,夫差嚇得渾身直哆嗦,趕緊又跑到幹隧這個地方去了。
勾踐帶著一千多人追了過來,把夫差他們圍了好幾層。夫差沒辦法,寫了封信,綁在箭上,朝著越軍那邊射了過去。越國的士兵撿到了,趕緊拿給文種和範蠡看。倆人打開一看,上麵寫著:“我聽說‘狡兔死了,那獵狗就得被煮了;敵國被滅了,那些出謀劃策的大臣也就活不長了’。大夫你們為啥不給吳國留條活路呢,也好給自己留個後路呀。”
文種也寫了封信,綁在箭上迴了過去,信上說:“吳國犯了六大錯呀,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是第一個錯;因為別人說真話就把公孫聖給殺了,這是第二個錯;重用那個隻會拍馬屁的太宰伯嚭,這是第三個錯;齊國、晉國本來沒得罪吳國,吳國卻老是去攻打人家,這是第四個錯;吳國和越國挨著,卻老是來侵犯越國,這是第五個錯;越國都把吳國的先王給殺了,吳國卻不知道報仇,還放著越國這個敵人不管,留下這麽大的禍患,這是第六個錯。吳國犯了這麽多錯,還想不亡國,哪有這麽好的事兒呀?以前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要;現在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越國哪敢違抗上天的命令呢?”
夫差拿到信,讀到第六條大錯的時候,眼淚止不住地流啊,哭著說:“我當初沒殺勾踐,忘了先王的仇,我就是個不孝的兒子呀,怪不得上天要拋棄吳國了呢。”王孫駱在旁邊說:“大王,我再去求求越王,好好跟他說說,說不定他能可憐可憐咱們呢。”夫差擺擺手說:“我也不想複國了,要是能讓吳國當個附庸國,世世代代都伺候越國,那我也就知足了呀。”
王孫駱就跑到越軍那邊去了,可文種和範蠡根本就不讓他進去。勾踐遠遠地看著吳使哭著走了,心裏還挺可憐夫差的,就派人去跟吳王說:“我念在以前的情分上,打算把你安置在甬東那個地方,給你五百戶人家,讓你安度晚年吧。”夫差聽了,眼淚汪汪地說:“越王您要是赦免了吳國,那吳國就是您的外府呀。要是把吳國的社稷給毀了,宗廟也沒了,讓我去當普通老百姓,我都這麽老了,哪能受得了這個呀,我還不如死了呢。”
越國的使者走了之後,夫差還是舍不得自殺,勾踐就問文種和範蠡:“你們倆去把他抓來殺了唄。”文種和範蠡趕緊說:“大王啊,咱當臣子的可不敢對君主動手啊,還是您下令吧。這上天要懲罰他,也不能拖太久了呀。”勾踐就拿著“步光”這把寶劍,站在軍隊前麵,讓人去告訴吳王說:“這世上哪有活一萬年的君主呀,反正都是個死,何必讓我的士兵動手呢,你自己看著辦吧。”
夫差聽了這話,長歎了好幾聲,四處看了看,哭著說:“我殺了伍子胥、公孫聖這些忠臣,現在我就是自殺也晚了呀。”又對身邊的人說:“等我死了,要是死者有知的話,我都沒臉去見伍子胥、公孫聖他們呀,你們一定要用三層布把我的臉給蒙上。”說完,拔出佩劍就自刎了。王孫駱一看,趕緊脫下衣服蓋在吳王的屍體上,然後解下腰帶,在旁邊也上吊自殺了。
勾踐就讓人用侯禮把夫差葬在了陽山,還讓每個士兵都去背一筐土,沒一會兒,就堆成了一個大墳。把夫差的三個兒子流放到龍尾山去了,後來呀,人們就把那個地方叫做吳山裏了。好多詩人都寫詩感歎這事兒呢,像張羽就寫了首詩說:
荒台獨上故城西,輦路淒涼草木悲。
廢墓已無金虎臥,壞牆時有夜烏啼。
采香徑斷來麋鹿,響屧廊空變黍離。
欲吊伍員何處所?淡煙斜月不堪題!
還有楊誠齋的《蘇台吊古》詩也寫得挺有意思:
插天四塔雲中出,隔水諸峰雪後新。
道是遠瞻三百裏,如何不見六千人?
胡曾先生的詠史詩也說:
吳王恃霸逞雄才,貪向姑蘇醉綠醅。
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元人薩都剌也寫了首詩:
閶門楊柳自春風,水殿幽花泣露紅。
飛絮年年滿城郭,行人不見館娃宮。
唐人陸龜蒙詠西施的詩是這樣的:
半夜娃宮作戰場,血腥猶雜宴時香。
西施不及燒殘蠟,猶為君王泣數行。
再說越王勾踐打進姑蘇城之後呀,就住進了吳王的宮殿,大臣們都來祝賀,那伯嚭也厚著臉皮在裏頭呢,還覺得自己以前幫過越王,挺得意的樣子,臉上都帶著那種“看我多厲害”的神色。勾踐一看他那副德行,就挺生氣地說:“你呀,以前可是吳國的太宰,我可不敢委屈你呀,你家君主還在陽山呢,你咋不跟著去呢?”伯嚭一聽,臉“騰”的一下就紅了,灰溜溜地就退下去了。勾踐可沒打算放過他,派了幾個力士把他抓起來就給殺了,還把他家給滅了,說:“我這也是為了報答伍子胥的忠心呀。”
勾踐安撫好吳國的老百姓之後,就帶著軍隊往北渡過江淮,和齊、晉、宋、魯這些諸侯在舒州會盟,還派人給周朝進貢呢。
這時候呀,周敬王已經去世了,太子名仁繼位了,就是周元王。周元王派人給勾踐送來袞冕、圭璧、彤弓、弧矢這些東西,還封勾踐為東方之伯呢。勾踐可高興了,接受了任命,那些諸侯們也都紛紛派人來祝賀。
當時楚國剛滅了陳國,有點害怕越國的兵威,也趕緊派使者來交好。勾踐還挺大方的,把淮上的地盤割給了楚國,又把泗水東邊大概百裏的地方割給了魯國,還把吳國侵占宋國的地盤還給了宋國。這下可好,諸侯們都對勾踐心悅誠服的,都尊越國為霸主了。
越王勾踐迴到吳國,讓人在會稽修了個賀台,想著把以前在會稽被吳國打敗,被迫棲身的恥辱給蓋過去呢。然後在吳宮的文台上麵擺上酒席,和大臣們一起喝酒作樂。還讓樂工們專門作了一首《伐吳》的曲子,樂師拿著琴就開始彈奏,那歌詞是這樣的:
吾王神武蓄兵威,欲誅無道當何時?大夫種蠡前致詞:吳殺忠臣伍子胥,今不伐吳又何須?良臣集謀迎天禧,一戰開疆千裏餘。恢恢功業勒常彝,賞無所吝罰不違。君臣同樂酒盈卮。
台上的大臣們聽了,都哈哈大笑,開心得不得了,可就勾踐臉上沒一點高興的樣子。
範蠡在旁邊偷偷歎了口氣,心裏想:“哎呀,越王這是不想讓功勞都歸到我們這些臣子身上呀,看來他開始猜忌我們了,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啊。”
第二天,範蠡就進宮去跟越王告辭,說:“大王啊,我聽說‘君主受了恥辱,做臣子的就該以死相報’。想當年,大王在會稽受辱,我之所以沒敢死,就是想著要隱忍下來,幫大王成就越國的大業。現在吳國已經被滅掉了,大王要是能免去我在會稽時該受的懲罰,我就想告老還鄉,去江湖上過自由自在的日子了。”越王勾踐一聽,臉上露出一副挺舍不得的樣子,眼淚都快下來了,拉著範蠡的手說:“我能有今天,可全靠你啊,我正想著怎麽報答你呢,你怎麽能在這個時候離開我呢?你要是留下來,我就跟你一起共享越國;你要是走了,我可就把你的妻子兒女都殺了。”範蠡卻很堅決地說:“我本來就該死,妻子兒女又有什麽罪呢?我的生死都由大王決定,我也顧不了那麽多了。”當天晚上,範蠡就坐著小船,從齊女門出去了,順著三江,進入了五湖,到現在齊門外還有個地方叫蠡口,據說就是範蠡當年過三江的地方。
第二天,越王勾踐派人去叫範蠡,結果發現範蠡已經走了,勾踐那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陰沉沉的,轉過頭去問文種:“範蠡走了,咱們能把他追迴來嗎?”文種搖了搖頭說:“範蠡這人聰明得很,神出鬼沒的,咱們追不上他。”
文種從宮裏出來後,突然有個人拿了封信交給他,文種打開一看,原來是範蠡寫的親筆信,上麵寫著:
子不記吳王之言乎?“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忍辱妒功,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子今不去,禍必不免。
文種看完信,心裏“咯噔”一下,趕緊抬頭想找送書之人,卻發現那人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手捧著信,呆立良久,心中五味雜陳,雖然嘴上逞強說“少伯何慮之過乎”,但其實也隱隱感覺到了一絲不安,隻是還心存僥幸,不願相信範蠡的預言會成真。
過了數日,勾踐班師迴越,還帶迴了西施。越國夫人得知後,心裏醋意大發,又擔心西施的美貌會再次引發禍端,便暗中派人將西施引出,綁上一塊大石頭,沉入了江中,還惡狠狠地說:“這可是亡國之物,留著就是個禍害,絕不能讓她再興風作浪!”可後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訛傳是範蠡把西施帶到五湖去了,所以才有“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誤君王”這樣的詩句。其實範蠡獨自乘扁舟離開,連妻子兒女都拋棄了,又怎麽會偷偷帶著吳宮的寵妃呢?還有人說範蠡是怕越王再次被西施的美色迷惑,所以才用計把她沉到江裏,這也是不對的。就像羅隱詩裏說的:“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再說越王勾踐念及範蠡的功勞,沒有為難他的妻子兒女,還封給他們百裏之地。又讓能工巧匠用金子鑄了範蠡的像,放在自己座位旁邊,就好像範蠡還在身邊一樣。
而範蠡從五湖進入大海後,有一天突然派人接走了妻子兒女,然後去了齊國,改名鴟夷子皮,還在齊國當上了上卿。沒過多久,他又辭去官職,隱居在陶山。在那裏,他靠著畜牧養殖賺了很多錢,積累了千金之富,自號陶朱公,傳說後來的《致富奇書》就是陶朱公留下來的賺錢秘籍。後來吳地的人把範蠡供奉在吳江,和晉代的張翰、唐代的陸龜蒙並稱為“三高祠”。宋人劉寅曾寫詩感歎:“人謂吳癡信不虛,建崇越相果何如?千年亡國無窮恨,隻合江邊祀子胥。”
勾踐迴國後,對那些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舊臣漸漸疏遠,也沒有對他們論功行賞,給他們分封土地。大臣們和勾踐見麵的次數越來越少,關係也越來越冷淡。計倪看出來苗頭不對,就假裝發瘋辭職不幹了;曳庸等人也大多告老還鄉。文種想起範蠡的臨別之言,心裏越來越擔憂,便稱病不再上朝。越王身邊那些不喜歡文種的人,趁機在越王麵前說壞話:“大王,文種這小子自認為功勞大,可得到的賞賜卻很少,心裏正怨恨著呢,所以才故意不上朝。”越王勾踐本來就對文種的才能有所忌憚,想著吳國已經被滅了,文種也沒什麽用了,而且擔心他萬一哪天發起難來,沒人能製得住他,想要除掉文種,卻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就在這個時候,魯哀公和季、孟、仲三家鬧矛盾,想借越國的兵力去討伐魯國的這三家權臣,於是就以朝見越王為名,來到了越國。可越王勾踐正擔心文種會趁機搞事情,所以就沒心思幫魯哀公出兵。魯哀公沒辦法,最後就死在了越國。
又有一天,越王勾踐突然去看望文種的病情。文種強撐著病體,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迎接越王。越王坐下後,解開佩劍放在一旁,然後皮笑肉不笑地對文種說:“我聽說,‘誌士不憂其身之死,而憂其道之不行’。你有七條妙計,我用了其中三條就把吳國給滅了,剩下那四條,你打算用來幹啥呢?”文種聽出了越王話裏的意思,心中一寒,但還是裝作糊塗地迴答:“臣不知道還能用來做什麽。”越王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冷冷地說:“那你就帶著這四條妙計,到地下去為我對付吳國的先王吧!”說完,越王就起身走了,把佩劍忘在了座位上。文種拿起劍一看,劍鞘上刻著“屬鏤”二字,這不就是夫差賜給伍子胥讓他自殺的那把劍嗎?
文種仰天長歎:“古人說‘大德不報’,我不聽範蠡的話,今天果然要被越王殺了,我真是愚蠢啊!”過了一會兒,他又苦笑著自言自語:“不過,百世之後,人們談論起我,肯定會把我和伍子胥相提並論,這樣想來,我又有什麽好遺憾的呢?”說完,文種就拿起劍自刎而死。越王勾踐得知文種死了,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把文種葬在了臥龍山,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種山。
文種死後一年,海水突然大漲,洶湧的海水衝開山崖,文種的墳墓一下子就崩塌裂開了。有人說看到伍子胥和文種前後隨著浪濤而去,所以現在錢塘江上,海潮湧起的時候,前麵的浪頭像是伍子胥在引領,後麵的浪頭就像是文種在跟隨。髯翁曾寫過一篇《文種讚》:
忠哉文種,治國之傑!
三術亡吳,一身殉越。
不共蠡行,寧同胥滅。
千載生氣,海潮疊疊。
勾踐在位二十七年去世,這一年是周元王七年。他的子孫後代繼續統治越國,在東南地區也算是一方霸主。
話分兩頭,咱們再來說說晉國這邊。晉國的六卿,自從範氏、中行氏被滅後,就隻剩下智、趙、魏、韓四卿了。智氏一族原本和荀氏同出一源,因為和範氏的淵源關係,為了區分家族,就沿用了智虒的舊稱,改叫智氏。
當時智瑤當政,被人稱為智伯。這四家看到齊國的田氏殺了國君,獨攬大權,諸侯們卻都沒人去討伐,於是也都私下裏打起了小算盤,各自挑選了有利於自己的地盤,劃作封邑。這樣一來,晉出公的地盤反而比這四家卿大夫的還少,可他也沒辦法,隻能幹瞪眼。
在這四家當中,單說這趙簡子,名叫鞅,他有好幾個兒子,大兒子叫伯魯,最小的兒子叫無恤,是個賤婢生的。有個善於看相的人,叫姑布子卿,從晉國路過的時候,趙鞅把兒子們都叫出來讓他相麵。子卿看了一圈後,搖了搖頭說:“這些公子裏沒有能當將軍的。”趙鞅聽了,很是失望,歎了口氣說:“難道趙氏要衰敗了嗎?”子卿卻又說:“我來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一個少年,跟著他的都是您府上的人,那會不會是您的兒子呢?”趙鞅說:“那是我最小的兒子無恤,他母親出身低賤,他能有什麽出息呢?”子卿卻說:“這可不一定,老天要讓一個人衰敗,即使他出身高貴也沒用;老天要是眷顧一個人,即使他出身低賤,也能飛黃騰達。我看這無恤的麵相骨骼清奇,和其他公子不太一樣,您最好把他叫過來讓我仔細看看。”趙鞅就派人把無恤叫來了,子卿一看,立刻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這才是真正能當將軍的人啊!”趙鞅看著無恤,隻是笑了笑,沒說話。
後來有一天,趙鞅把兒子們都叫到跟前,考問他們的學問。無恤有問必答,條理清晰,頭頭是道。趙鞅這才發現這個兒子很有才能,於是就廢掉了伯魯,改立無恤為繼承人。
有一次,智伯因為鄭國不朝拜晉國,大發雷霆,想要和趙鞅一起去討伐鄭國。巧的是,趙鞅正好生病了,就派無恤代替他帶兵出征。在軍隊裏,智伯故意用酒灌無恤,無恤酒量不好,喝不了多少。智伯喝醉了,耍起酒瘋,拿起一個酒斝就朝無恤扔過去,無恤躲閃不及,臉被砸傷,鮮血直流。趙氏的將士們都氣壞了,紛紛要去攻打智伯,給無恤報仇。無恤卻攔住他們說:“這隻是一點小恥辱,咱們先忍忍。”智伯帶著軍隊迴到晉國後,還在趙鞅麵前說無恤的壞話,想讓趙鞅廢掉無恤,但是趙鞅沒有聽他的。從這以後,無恤和智伯之間就結下了仇怨。
趙鞅病重的時候,把無恤叫到跟前,囑咐他說:“以後如果晉國發生什麽危難,隻有晉陽這個地方可以依靠,你一定要記住。”說完,趙鞅就去世了。無恤接替了父親的位置,成為了趙襄子,這一年是周貞定王十一年。
當時晉出公對四卿的專權非常不滿,偷偷派人到齊國、魯國去借兵,想要討伐四卿。可沒想到,齊國的田氏和魯國的三家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智伯。智伯聽後大怒,聯合韓康子虎、魏桓子駒、趙襄子無恤,帶著四家的軍隊反過來去攻打晉出公。晉出公抵擋不住,隻好逃到齊國去了。智伯就擁立昭公的曾孫驕為晉國國君,這就是哀公。從這以後,晉國的大權就都落在了智伯瑤的手裏。智伯瑤漸漸地有了取代晉國的心思,於是召集家臣們一起商議。這智伯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嘿,這話可巧了,被一個小侍從給聽見了,這小侍從扭頭就偷偷跑去告訴了太子疾。太子疾一聽,那臉立馬就拉下來了,心裏想著:“哼,老爹這是打的啥主意呀,可不能讓他得逞。”於是,他找來幾個身強力壯的手下,還拉上一頭豬,趁著個空子就把莊公給劫了,逼著莊公歃血立誓,說不許召迴出公輒,而且還得把渾良夫給殺了。莊公當時就苦著臉說:“不召輒倒是容易,可我之前都和良夫盟誓了,答應免他三次死罪呀,這可咋辦呢?”太子疾眼睛一瞪,說:“那等他犯了第四條罪,再殺他唄!”莊公沒辦法,隻好點頭答應了。
沒過多久呢,莊公新建了個挺氣派的虎幕,就把大臣們都召來搞個落成儀式啥的。渾良夫穿著紫色的衣服,外麵還套著狐裘,大搖大擺地就來了。到了吃飯的時候呀,他也不把劍解下來,就那麽袒著裘衣坐在那開吃。太子疾一看,嘿,機會來了呀,趕緊使了個眼色,讓幾個力士過去把渾良夫往外拽,一邊拽還一邊說:“你這家夥,犯事兒了,跟我們走!”渾良夫當時就懵了,大喊道:“我犯啥罪了呀?”太子疾跳出來,指著他的鼻子就開始數落:“哼,咱大臣見君主那都有規定的穿著,吃飯的時候也得把劍解了呀。你倒好,穿個紫衣,這是第一條罪;還穿著狐裘,這是第二條罪;吃飯都不解劍,這是第三條罪。”渾良夫一聽,趕緊喊:“咱可有盟誓,免我三死呢!”太子疾冷笑一聲說:“那出公輒因為你這餿主意,要以子拒父,那可是大逆不孝啊,你還想把他召迴來,這不是第四條罪是啥?”渾良夫這下被懟得啞口無言,耷拉著腦袋,隻好乖乖受刑了。
又有一天啊,莊公做了個噩夢,夢到一個披頭散發的厲鬼,臉朝北,扯著嗓子大喊:“我是渾良夫啊,我死得冤枉啊,老天啊!”莊公一下子就被嚇醒了,嚇得渾身直冒冷汗,趕緊找來卜大夫胥彌赦,讓他給算算這夢是啥意思。胥彌赦裝模作樣地擺弄了一番,然後說:“大王,沒事兒,不礙事的。”可等他一出門,就偷偷跟別人說:“哎呀,冤鬼都變成厲鬼了,這可是身死國危的兆頭啊,我看呐,衛國要出大亂子咯,我還是趕緊溜吧。”說完,撒丫子就逃奔到宋國去了。
這蒯聵在位兩年呢,晉國那邊可就不高興了,為啥呀?因為蒯聵都不派人去朝見晉國呀。晉國的上卿趙鞅那脾氣可不小,直接就帶著軍隊來討伐衛國了。衛國的老百姓一看,這還得了,幹脆就把莊公給攆跑了。莊公沒辦法,隻好逃到戎國去,結果呢,戎國人可不管他是誰,一刀就把他給哢嚓了,連太子疾也沒放過,一塊兒給殺了。這下衛國沒主心骨了呀,國人就擁立公子般師當了國君。
齊國的陳恆一看,喲,衛國這亂套了呀,咱得去湊湊熱鬧,顯示顯示咱的威風呀,就帶著軍隊來救衛了。可這陳恆也不安好心呐,他來了之後,把般師給抓了起來,又擁立公子起當國君。衛國的大夫石圃可不幹了呀,心說:“哼,你齊國在這瞎攪和啥呢,這衛國的事兒啥時候輪到你說了算啦。”於是,石圃就把公子起也給趕走了,又把出公輒給迎迴來繼續當國君。這出公輒呢,一複位就開始報複,把石圃也給攆走了。可衛國那些大臣們啊,也都和出公輒鬧得不太愉快,最後出公輒在衛國待不下去了,隻好灰溜溜地逃到越國去了。國人又擁立公子默當了國君,這就是悼公。打這以後啊,衛國就乖乖地臣服於晉國了,不過呢,衛國也越來越弱小,啥事都得靠著趙氏,這事兒啊,咱就先說到這兒。
再說說那白公勝吧,自打迴到楚國之後呀,心裏就一直憋著一股火呢。為啥呀?他老想著鄭國人殺了他爹這事兒,那可是殺父之仇啊,不報不行啊。可之前呢,伍子胥是他的恩人呀,伍子胥之前都赦免鄭國了,而且鄭國對楚昭王那也是恭恭敬敬的,從來不敢失禮,所以白公勝就一直忍著沒吭聲。
等昭王去世了,令尹子西、司馬子期就擁立越女的兒子章即位了,這就是惠王。白公勝心裏就琢磨了:“我好歹也是以前太子的後人呀,子西怎麽也得召我迴去,讓我一起掌管楚國的朝政吧。”結果呢,子西壓根就沒這打算,也不給白公勝加官進爵啥的,白公勝那心裏別提多不痛快了,就跟吃了個蒼蠅似的,整天悶悶不樂。
後來聽說伍子胥死了,白公勝眼睛一亮,心想:“嘿,這下可好了,報仇的機會來了呀。”於是,他就派人去跟子西說:“令尹大人呐,您也知道鄭國人對先太子那可是下了狠手啊,這殺父之仇不報,我還算個人嗎?您要是可憐先太子死得冤枉,就派一支軍隊給我,讓我去聲討鄭國的罪行唄,我白公勝願意衝在前麵,就是死了也沒啥遺憾的呀。”子西卻搖搖頭,推脫說:“新王這剛即位,楚國還沒安定下來呢,你呀,先等等再說吧。”
白公勝一看子西這態度,心裏雖然不爽,但也沒轍呀。不過他可沒放棄報仇的念頭,就借口防備吳國,讓自己的心腹家臣石乞去修築城池,操練士兵,還準備了好多打仗用的家夥事兒。準備得差不多了,他又跑去跟子西請求,說想用自己的私人軍隊當先鋒去攻打鄭國,子西稀裏糊塗地就答應了。
可還沒等他們出兵呢,晉國的趙鞅倒先帶著軍隊去攻打鄭國了。鄭國嚇得趕緊向楚國求救,子西一聽,那不能不管呀,就帶著軍隊去救鄭了,晉國的軍隊一看楚國來了,也就退兵了。子西還和鄭國訂立了盟約,然後才得意洋洋地班師迴朝。白公勝得知後,氣得臉都綠了,跳著腳大罵:“好你個子西,不幫我去攻打鄭國,反倒去救鄭國,你這不是明擺著欺負我嘛,哼,我先把你殺了,再去伐鄭。”
白公勝氣唿唿地把他家族裏的一個叫白善的人召到澧陽,跟他商量這事兒。白善一聽,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說:“我要是跟著你去擾亂楚國,那就是對國君不忠啊;可要是不聽你的,又顯得我對家族不仁不義呀。這可咋整呢?算了算了,我還是辭官不幹了吧。”說完,就跑去種菜澆園子,度過了後半輩子。楚國的老百姓後來就把他那園子叫做“白善將軍藥圃”了。
白公勝見白善不來幫自己,氣得直哼哼,說:“哼,沒他白善,我還就殺不了子西了不成?”說著,就把石乞叫過來商量,問:“子西和司馬子期身邊各有五百人護衛,咱要是動手,咱這點人夠不夠對付他們呀?”石乞撓撓頭說:“恐怕不太夠啊。不過市南有個叫熊宜僚的勇士,要是能把他拉過來,那他一個人就能頂五百人用呢。”
白公勝一聽,眼睛放光,立馬和石乞跑到市南去找熊宜僚。熊宜僚一看這倆人氣勢洶洶地來了,嚇了一跳,說:“哎呦喂,您二位都是王孫貴族呀,怎麽屈尊跑到我這小地方來了呢?”白公勝堆著笑說:“兄弟,我有點事兒,想跟你合計合計呢。”接著,就把要殺子西的事兒跟熊宜僚說了。熊宜僚一聽,把頭搖得像個大風車似的,說:“令尹大人對楚國那可是有功的呀,跟我又沒仇,我可不敢幹這事兒啊,您還是另請高明吧。”白公勝一聽就火了,“刷”的一下拔出劍,指著熊宜僚的喉嚨說:“你要是不答應,我先宰了你。”嘿,再看熊宜僚,麵不改色心不跳,慢悠悠地說:“殺我就跟踩死隻螻蟻似的,您犯得著發這麽大火嘛。”白公勝愣了一下,然後把劍往地上一扔,歎了口氣說:“哎呀,兄弟,我就是跟你開個玩笑,試試你呢,別往心裏去啊。”說完,還挺客氣地把熊宜僚請上車,當成上賓一樣招待,吃飯都在一塊兒,出門也形影不離的。熊宜僚心裏挺感動的,尋思著:“人家這麽看重我,我也不能不識抬舉呀。”於是,就決定跟著白公勝幹了。
等到吳王夫差去黃池會盟的時候呀,楚國害怕吳國趁機來偷襲,就告誡邊境的老百姓,讓大家都提高警惕,做好防備。白公勝一聽,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就借口說吳國的軍隊要打楚國了,然後反過來帶著軍隊去襲擊吳國的邊境,還搶了不少東西呢。迴來之後,他就把這事兒吹得天花亂墜的,說:“哎呀,我可厲害啦,把吳國的軍隊打得屁滾尿流的,繳獲了好多鎧甲兵器啥的,我得親自到朝堂上去獻捷,好讓咱楚國威風威風呀。”子西這糊塗蛋,還真就信了,一口答應下來。
白公勝把自己的軍隊全都拉出來,假裝成繳獲的戰利品,裝了一百多車,還親自帶著一千多個壯士,押著這些東西就入朝獻功去了。
惠王登上大殿準備接受捷報,子西、子期在旁邊陪著。白公勝參拜完之後,惠王就瞧見台階下站著兩個威風凜凜的大漢,全身披掛著,就問:“這倆人是誰呀?”白公勝趕緊迴答說:“大王,這是我手下的將士石乞和熊宜僚,就是他們倆在伐吳的時候立了大功呢。”說著,就朝那倆人招了招手。這倆人接到信號,抬腿就要往台階上走。子期一看,這還得了,大聲喝道:“咱大王在這禦殿呢,你們這些邊疆來的臣子,隻許在下邊磕頭,不許上台階!”石乞和熊宜僚哪肯聽他的呀,就跟沒聽見似的,大踏步就往台階上走。子期趕緊讓侍衛去阻攔,熊宜僚可不含糊,伸手一拉,那些侍衛就跟多米諾骨牌似的,東倒西歪的,這倆人徑直就衝進殿裏去了。石乞拔出劍就朝著子西砍去,熊宜僚也拔出劍朝著子期砍過去。白公勝在旁邊大喊一聲:“兄弟們,都給我上啊!”那一千多個壯士“嗷”的一嗓子,拿著兵器就一窩蜂地衝了上去。白公勝幾步上前,把惠王給綁了個結實,讓他動彈不得。石乞也把子西給生擒了,朝堂上的百官嚇得四處逃竄,亂成了一鍋粥。
子期那也是個有勇力的主兒啊,一看這情況,順手就拔起殿上的戟,和熊宜僚打了起來。熊宜僚也不含糊,把劍一扔,伸手就去奪子期的戟,子期又撿起劍,朝著熊宜僚就劈了過去,一下子砍中了熊宜僚的左肩。熊宜僚也顧不上疼了,反手一戟就刺中了子期的肚子。這倆人就跟兩頭鬥紅了眼的公牛似的,死死地糾纏在一起,最後啊,竟然一塊兒死在了殿庭裏。
子西瞪著白公勝,眼淚都快出來了,說:“我把你從吳國接迴來,念在咱們有骨肉親情,還封你做公爵,我哪點對不起你了呀,你為啥要反過來害我呢?”白公勝哼了一聲說:“鄭國殺了我爹,你卻和鄭國講和,你這不就跟鄭國是一夥的嘛,我為父報仇,還顧得上你那點私恩呀?”子西一聽,後悔得直跺腳,說:“哎呀,我真後悔沒聽沈諸梁的話呀。”白公勝可不管那些,手起劍落,就把子西的腦袋給砍下來了,還把屍體擺在朝堂上示眾呢。
石乞在旁邊說:“大王,不把這惠王也殺了,咱這事兒恐怕成不了啊。”白公勝皺皺眉頭說:“這小孩子有啥罪呀,把他廢了就行了唄。”說完,就把惠王關到高府裏去了,又想著立王子啟為王,可王子啟死活不肯,白公勝一怒之下,就把王子啟給殺了。石乞又勸白公勝幹脆自己當國君算了,白公勝琢磨了一下說:“咱楚國的縣公還不少呢,得把他們都召集過來商量商量呀。”於是,就把軍隊駐紮在太廟那兒了。
大夫管修一看這還得了,帶著自家的家丁就去攻打白公勝。這一打就是三天三夜呀,最後管修的人都被打敗了,管修自己也被殺了。圉公陽一看,這得想個辦法救惠王呀,趁著個空子,讓人偷偷地在高府的牆上挖了個小窟窿,到了夜裏,順著窟窿爬進去,背著惠王就跑了出來,把惠王藏在了昭夫人的宮裏。
這葉公沈諸梁聽說楚國出了這麽大的亂子,那可急壞了,趕緊把葉地的老百姓都召集起來,日夜兼程地往楚國都城趕。
到了郊外,老百姓們都紛紛跑出來迎接,一看葉公連盔甲都沒穿,都驚訝地說:“葉公啊,您咋不穿上盔甲呢?咱老百姓可都盼著您來呢,就跟小孩子盼著爹媽似的,萬一那些亂賊放箭傷著您了,那我們可咋辦呀,指望誰去呀?”葉公一聽,覺得挺有道理,趕緊披上盔甲,戴上頭盔,繼續往城裏走。
快到都城的時候,又碰到一群老百姓來迎接,這些老百姓一看葉公戴著頭盔呢,又奇怪地說:“葉公啊,您咋把臉都遮住了呀?我們盼您來,那可比鬧饑荒的時候盼著糧食還急切呢,要是能看見您的臉,我們就是死了也甘心呀,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會為您拚命的。您把臉遮起來,這不是讓我們心裏沒底,都不知道該咋出力了嘛。”葉公一聽,哭笑不得,隻好又把頭盔給摘了,這才進了城。
葉公心裏明白,這老百姓的心可都向著自己呢,於是,就在車上豎起一麵大旗。箴尹固本來是收到了白公勝的召喚,正打算帶著自己的人進城呢,一看到大旗上那個大大的“葉”字,立馬改變主意,跟著葉公一起守城去了。那些當兵的和老百姓一看葉公來了,那叫一個高興啊,趕緊打開城門,把葉公的人都迎了進去。葉公帶著國人就朝著太廟的白公勝發起進攻了,石乞的軍隊哪打得過呀,很快就敗下陣來。石乞沒辦法,扶著白公勝上車,朝著龍山逃去,想著跑到別的國家去躲躲。
還沒等他們跑遠呢,葉公就帶著軍隊追上來了。白公勝一看,這下完了,心一橫,幹脆上吊自殺了。石乞把白公勝的屍體埋在山後麵,剛埋好,葉公的軍隊就到了,一下子就把石乞給生擒了。葉公問他:“白公勝在哪兒呢?”石乞脖子一梗,說:“他已經自殺了!”葉公又問:“那屍體在哪呢?”石乞把嘴閉得緊緊的,死活不肯說。葉公火了,讓人抬來一口大鍋,在底下點上火,把鍋裏的水燒得咕嚕咕嚕直冒泡,然後指著鍋對石乞說:“你要是再不說,我就把你扔鍋裏煮了。”石乞卻滿不在乎,一邊脫衣服一邊笑著說:“這事兒要是成了,我就能當個上卿啥的,享受榮華富貴;事兒要是不成,被煮了就煮了唄,這本來就是預料之中的事兒呀,我可不會為了保住一具屍體就出賣朋友,哼,我才不幹那沒骨氣的事兒呢。”說完,“噗通”一聲就跳進鍋裏了,沒一會兒,就被煮得稀巴爛了,白公勝的屍體到底在哪,也就沒人知道。
葉公迎迴惠王複位之後呀,這楚國總算是又安定了下來。可沒想到,這時候陳國瞅著楚國亂了一陣,覺得有機可乘,就派軍隊來侵犯楚國了。葉公那哪能忍啊,立馬跑去跟惠王請示,得到許可後,就雄赳赳氣昂昂地帶著軍隊去討伐陳國,三下五除二,就把陳國給滅了。
滅了陳國之後呢,葉公也挺仗義,讓子西的兒子寧繼承了令尹的位子,子期的兒子寬繼承了司馬的位子,他自己呢,覺得年紀也大了,就告老迴葉地去了,從此楚國算是危而複安了,這事兒發生在周敬王四十二年呢。
再說這越王勾踐啊,一直派人盯著吳王夫差那邊的動靜呢。一打聽,嘿,夫差自從越國退兵之後,那可就開始放飛自我了,整天就知道喝酒玩樂,壓根就不管朝政了。而且連著好幾年,吳國那地裏收成也不好,老百姓一個個唉聲歎氣的,心裏都憋著一肚子怨氣呢。勾踐一看,心裏樂開了花,覺得機會來了,馬上又把越國境內的士兵全都召集起來,浩浩蕩蕩地就朝著吳國殺過去了。
剛走到郊外的時候呀,勾踐在路上瞧見一隻大青蛙,那青蛙眼睛瞪得老大,肚子鼓鼓的,就跟憋著一肚子氣要找人幹架似的。勾踐一看,立馬變得恭恭敬敬的,扶著車軾站了起來。身邊的人都奇怪了,問他:“大王,您這是尊敬個啥呀?”勾踐一臉嚴肅地說:“你們看這青蛙,那氣勢,就跟要上戰場拚命的勇士似的,我能不尊敬嘛。”這軍中的將士們一聽,那一個個熱血沸騰的呀,都說:“咱大王連隻青蛙都這麽尊敬,咱們可是受了好幾年訓練的呀,難道還比不上一隻青蛙嘛,不行,咱得拚了,都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打仗。”
越國的老百姓們也不含糊呀,都紛紛把自家的子弟送到郊外,那場麵,哭得稀裏嘩啦的,拉著子弟的手囑咐說:“你們這次去啊,要是不滅了吳國,咱可就再也見不著麵了呀,一定要加油啊。”勾踐又給軍隊下了道命令,說:“要是父子倆都在軍中的,父親迴去;兄弟倆都在軍中的,哥哥迴去;家裏有父母但沒兄弟的,也迴去照顧父母;要是有生病的,實在沒辦法打仗的,跟我說一聲,我給安排醫藥和吃的。”這下可好,軍中的將士們那心裏別提多感動了,都誇越王愛惜人才呀,歡唿聲震耳欲聾的,就跟打雷似的。
走到江口的時候呢,勾踐為了嚴肅軍紀,把那些犯了罪的士兵拉出來砍頭,這一下,整個軍隊那叫一個紀律嚴明,鴉雀無聲的,都等著好好打仗呢。
吳王夫差聽說越國的軍隊又打過來了,也趕緊把吳國的士兵都召集起來,跑到江上去迎戰。越國的軍隊駐紮在江南邊,吳國的軍隊駐紮在江北邊,兩邊就這麽對峙上了。
越王勾踐把大軍分成了左右兩個方陣,讓範蠡帶著右軍,文種帶著左軍,還有六千個精銳的君子軍,跟著越王自己組成了中陣。到了第二天,眼看著就要在江裏開戰了,勾踐在黃昏的時候,悄悄給左軍下了命令,讓他們都把枚(一種防止出聲的東西)銜在嘴裏,然後沿著江往上遊走五裏地,在那等著吳國的軍隊,等到半夜的時候,聽到鼓聲就往前衝;又給右軍下了同樣的命令,不過讓他們沿著江往下遊走十裏地,等左軍和吳軍打起來了,右軍再上去兩麵夾擊,而且都要敲大鼓,務必讓那鼓聲傳得遠遠的,好嚇唬嚇唬吳軍。
到了半夜呀,吳軍睡得正香呢,突然就聽到鼓聲震天響,一下子都被嚇懵了,趕緊點火把想看看到底咋迴事,可還沒等看明白呢,遠處又傳來一陣鼓聲,這下可好,越軍從兩邊圍了過來,把吳軍給包了個餃子。夫差嚇得臉都白了,趕緊傳令讓軍隊分開迎戰,可哪想到啊,越王勾踐偷偷帶著六千個私卒,一聲不吭的,趁著天黑就朝著吳中軍衝了過去。這時候天還沒亮呢,吳軍隻覺得前後左右中間全是越軍,那根本就抵擋不住啊,一下子就被打得大敗,撒腿就跑。
勾踐帶著三軍在後麵緊追不舍,一直追到笠澤這個地方,又打了一仗,吳軍又輸了,這連著打了三仗,吳軍是節節敗退呀,吳國的名將王子姑曹、胥門巢這些人都戰死了。夫差嚇得連夜往迴跑,跑到城裏之後,趕緊關上城門,躲在城裏不敢出來了。
勾踐呢,從橫山這個地方進兵,就是現在的越來溪那一塊兒,還在胥門外麵修了一座城,叫越城,想著就這麽把吳國給困死在城裏呢。
越王勾踐圍著吳國圍了好長時間,吳國人可就慘了,被困得死死的,糧食也快沒了。那伯嚭呀,這時候耍起心眼了,假裝生病,躲在家裏不出來。夫差沒辦法,隻好讓王孫駱光著膀子,跪著爬到越王那去求和,一邊爬一邊哭著說:“越王啊,我夫差以前在會稽得罪了您,後來您大發慈悲,放我迴去了,我當時可不敢違抗您的命令呀。現在您又帶著兵來打我了,我想著您是不是也能像在會稽的時候那樣,再赦免我一迴呀。”勾踐聽了這話,心裏還真有點動搖了,想著要不就答應了吧。這時候範蠡在旁邊說話了:“大王啊,您每天起早貪黑的,謀劃了二十年,眼瞅著就要成功了,怎麽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放棄呢?”勾踐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沒答應夫差求和。夫差不甘心呀,又派使者來迴跑了七趟,可文種和範蠡那是鐵了心了,就是不同意。
沒辦法,勾踐就下令敲鼓攻城,吳國人這時候已經沒力氣打仗了,根本就抵擋不住。文種和範蠡一合計,想著從胥門攻進去,結果到了夜裏,往吳城南城牆上一看,好家夥,伍子胥的頭在那掛著呢,那腦袋大得跟車輪似的,眼睛瞪得跟燈泡一樣,頭發胡子都炸開了,那光芒都能照出去十裏地,越國的將士們一看,嚇得腿都軟了,哪還敢攻城啊,隻好先把軍隊駐紮下來。
到了半夜,突然從南門那邊刮起了狂風,那雨下得跟有人從天上潑水似的,又是打雷又是閃電的,石頭沙子亂飛,比弓箭飛得還快呢,越國的士兵被砸到的,不死也得受傷,船上的繩子都被吹斷了,船也都散開了,亂成了一鍋粥。範蠡和文種這下可急眼了,也顧不上別的了,脫了上衣,冒著雨,朝著南門的方向就跪下磕頭,嘴裏念叨著:“伍子胥大人啊,我們知道錯了,您大人有大量,就饒了我們吧。”磕了半天頭,這風啊雨啊的,總算慢慢停了下來,文種和範蠡累得夠嗆,坐在那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等著天亮再說。
睡著睡著呀,倆人做了個一模一樣的夢,夢見伍子胥騎著白馬,坐著白車就來了,穿戴得可整齊了,就跟活著的時候一模一樣。伍子胥開口說:“我早就知道越國的軍隊肯定會來,所以之前求著把我的頭放在東門,想著看看你們打進吳國的樣子。結果吳王把我的頭放在南門了,我這忠心還沒散呢,實在不忍心看著你們從我的頭下麵打進去,所以才弄出這場風雨,把你們的軍隊給擋迴去了。不過呀,越國能滅吳國,這也是上天注定的事兒,我也攔不住啊。你們要是想進城,就從東門走吧,我給你們開路,讓你們能直接通到城裏去。”
倆人醒來之後,一對夢,發現都一樣,趕緊跑去跟越王勾踐說了。勾踐就下令讓士兵們挖渠,從南門挖到東門,就在挖到蛇匠二門之間的時候,突然太湖水漲起來了,從胥門那洶湧地衝了過來,那波濤可厲害了,一下子就把羅城給衝開了一個大口子,好多鱄鮾(一種魚)跟著浪就遊進來了。範蠡一看,樂了,說:“這肯定是伍子胥大人在給我們開路呢呀。”於是,趕緊帶著士兵就從這個口子進城了,後來呀,就把這個口子修成了門,叫“鱄鮾門”,因為水裏有好多葑草,也叫葑門,這水呢,就叫葑溪了,這可都是伍子胥顯靈留下的古跡呢。
夫差聽說越國的軍隊進城了,再一看,伯嚭都投降了,這下心涼了半截,隻好帶著王孫駱和他的三個兒子,朝著陽山跑去,那是白天拚命跑,晚上也不敢歇著呀,跑得又累又餓,眼睛都快睜不開了,暈乎乎的。身邊的人好不容易找到點生稻子,趕緊剝了皮遞給夫差,夫差也顧不上別的了,抓過來就往嘴裏塞,趴在地上捧起溝裏的水就喝,一邊喝一邊問:“我吃的這是啥玩意兒呀?”身邊的人迴答說:“大王,這是生稻子。”夫差一聽,想起以前公孫聖說的話了,心裏想:“哎呀,這不就是公孫聖說的‘不得火食走章皇’嘛,看來我是真要完了呀。”王孫駱在旁邊說:“大王,咱吃飽了接著跑吧,前麵有個深穀,咱們可以先去那躲躲。”夫差卻搖搖頭,有氣無力地說:“那妖夢都應驗了,我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躲也沒啥用了呀。”於是,就停在了陽山。停了一會兒,夫差又對王孫駱說:“我之前把公孫聖殺了,扔在這山的頂上了,也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啥動靜啊。”王孫駱說:“大王,您試試喊喊唄。”夫差就扯著嗓子大喊:“公孫聖!”嘿,沒想到這山裏也跟著應了一聲:“公孫聖!”夫差連著喊了三聲,山裏也迴了三聲,夫差嚇得渾身直哆嗦,趕緊又跑到幹隧這個地方去了。
勾踐帶著一千多人追了過來,把夫差他們圍了好幾層。夫差沒辦法,寫了封信,綁在箭上,朝著越軍那邊射了過去。越國的士兵撿到了,趕緊拿給文種和範蠡看。倆人打開一看,上麵寫著:“我聽說‘狡兔死了,那獵狗就得被煮了;敵國被滅了,那些出謀劃策的大臣也就活不長了’。大夫你們為啥不給吳國留條活路呢,也好給自己留個後路呀。”
文種也寫了封信,綁在箭上迴了過去,信上說:“吳國犯了六大錯呀,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是第一個錯;因為別人說真話就把公孫聖給殺了,這是第二個錯;重用那個隻會拍馬屁的太宰伯嚭,這是第三個錯;齊國、晉國本來沒得罪吳國,吳國卻老是去攻打人家,這是第四個錯;吳國和越國挨著,卻老是來侵犯越國,這是第五個錯;越國都把吳國的先王給殺了,吳國卻不知道報仇,還放著越國這個敵人不管,留下這麽大的禍患,這是第六個錯。吳國犯了這麽多錯,還想不亡國,哪有這麽好的事兒呀?以前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要;現在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越國哪敢違抗上天的命令呢?”
夫差拿到信,讀到第六條大錯的時候,眼淚止不住地流啊,哭著說:“我當初沒殺勾踐,忘了先王的仇,我就是個不孝的兒子呀,怪不得上天要拋棄吳國了呢。”王孫駱在旁邊說:“大王,我再去求求越王,好好跟他說說,說不定他能可憐可憐咱們呢。”夫差擺擺手說:“我也不想複國了,要是能讓吳國當個附庸國,世世代代都伺候越國,那我也就知足了呀。”
王孫駱就跑到越軍那邊去了,可文種和範蠡根本就不讓他進去。勾踐遠遠地看著吳使哭著走了,心裏還挺可憐夫差的,就派人去跟吳王說:“我念在以前的情分上,打算把你安置在甬東那個地方,給你五百戶人家,讓你安度晚年吧。”夫差聽了,眼淚汪汪地說:“越王您要是赦免了吳國,那吳國就是您的外府呀。要是把吳國的社稷給毀了,宗廟也沒了,讓我去當普通老百姓,我都這麽老了,哪能受得了這個呀,我還不如死了呢。”
越國的使者走了之後,夫差還是舍不得自殺,勾踐就問文種和範蠡:“你們倆去把他抓來殺了唄。”文種和範蠡趕緊說:“大王啊,咱當臣子的可不敢對君主動手啊,還是您下令吧。這上天要懲罰他,也不能拖太久了呀。”勾踐就拿著“步光”這把寶劍,站在軍隊前麵,讓人去告訴吳王說:“這世上哪有活一萬年的君主呀,反正都是個死,何必讓我的士兵動手呢,你自己看著辦吧。”
夫差聽了這話,長歎了好幾聲,四處看了看,哭著說:“我殺了伍子胥、公孫聖這些忠臣,現在我就是自殺也晚了呀。”又對身邊的人說:“等我死了,要是死者有知的話,我都沒臉去見伍子胥、公孫聖他們呀,你們一定要用三層布把我的臉給蒙上。”說完,拔出佩劍就自刎了。王孫駱一看,趕緊脫下衣服蓋在吳王的屍體上,然後解下腰帶,在旁邊也上吊自殺了。
勾踐就讓人用侯禮把夫差葬在了陽山,還讓每個士兵都去背一筐土,沒一會兒,就堆成了一個大墳。把夫差的三個兒子流放到龍尾山去了,後來呀,人們就把那個地方叫做吳山裏了。好多詩人都寫詩感歎這事兒呢,像張羽就寫了首詩說:
荒台獨上故城西,輦路淒涼草木悲。
廢墓已無金虎臥,壞牆時有夜烏啼。
采香徑斷來麋鹿,響屧廊空變黍離。
欲吊伍員何處所?淡煙斜月不堪題!
還有楊誠齋的《蘇台吊古》詩也寫得挺有意思:
插天四塔雲中出,隔水諸峰雪後新。
道是遠瞻三百裏,如何不見六千人?
胡曾先生的詠史詩也說:
吳王恃霸逞雄才,貪向姑蘇醉綠醅。
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元人薩都剌也寫了首詩:
閶門楊柳自春風,水殿幽花泣露紅。
飛絮年年滿城郭,行人不見館娃宮。
唐人陸龜蒙詠西施的詩是這樣的:
半夜娃宮作戰場,血腥猶雜宴時香。
西施不及燒殘蠟,猶為君王泣數行。
再說越王勾踐打進姑蘇城之後呀,就住進了吳王的宮殿,大臣們都來祝賀,那伯嚭也厚著臉皮在裏頭呢,還覺得自己以前幫過越王,挺得意的樣子,臉上都帶著那種“看我多厲害”的神色。勾踐一看他那副德行,就挺生氣地說:“你呀,以前可是吳國的太宰,我可不敢委屈你呀,你家君主還在陽山呢,你咋不跟著去呢?”伯嚭一聽,臉“騰”的一下就紅了,灰溜溜地就退下去了。勾踐可沒打算放過他,派了幾個力士把他抓起來就給殺了,還把他家給滅了,說:“我這也是為了報答伍子胥的忠心呀。”
勾踐安撫好吳國的老百姓之後,就帶著軍隊往北渡過江淮,和齊、晉、宋、魯這些諸侯在舒州會盟,還派人給周朝進貢呢。
這時候呀,周敬王已經去世了,太子名仁繼位了,就是周元王。周元王派人給勾踐送來袞冕、圭璧、彤弓、弧矢這些東西,還封勾踐為東方之伯呢。勾踐可高興了,接受了任命,那些諸侯們也都紛紛派人來祝賀。
當時楚國剛滅了陳國,有點害怕越國的兵威,也趕緊派使者來交好。勾踐還挺大方的,把淮上的地盤割給了楚國,又把泗水東邊大概百裏的地方割給了魯國,還把吳國侵占宋國的地盤還給了宋國。這下可好,諸侯們都對勾踐心悅誠服的,都尊越國為霸主了。
越王勾踐迴到吳國,讓人在會稽修了個賀台,想著把以前在會稽被吳國打敗,被迫棲身的恥辱給蓋過去呢。然後在吳宮的文台上麵擺上酒席,和大臣們一起喝酒作樂。還讓樂工們專門作了一首《伐吳》的曲子,樂師拿著琴就開始彈奏,那歌詞是這樣的:
吾王神武蓄兵威,欲誅無道當何時?大夫種蠡前致詞:吳殺忠臣伍子胥,今不伐吳又何須?良臣集謀迎天禧,一戰開疆千裏餘。恢恢功業勒常彝,賞無所吝罰不違。君臣同樂酒盈卮。
台上的大臣們聽了,都哈哈大笑,開心得不得了,可就勾踐臉上沒一點高興的樣子。
範蠡在旁邊偷偷歎了口氣,心裏想:“哎呀,越王這是不想讓功勞都歸到我們這些臣子身上呀,看來他開始猜忌我們了,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啊。”
第二天,範蠡就進宮去跟越王告辭,說:“大王啊,我聽說‘君主受了恥辱,做臣子的就該以死相報’。想當年,大王在會稽受辱,我之所以沒敢死,就是想著要隱忍下來,幫大王成就越國的大業。現在吳國已經被滅掉了,大王要是能免去我在會稽時該受的懲罰,我就想告老還鄉,去江湖上過自由自在的日子了。”越王勾踐一聽,臉上露出一副挺舍不得的樣子,眼淚都快下來了,拉著範蠡的手說:“我能有今天,可全靠你啊,我正想著怎麽報答你呢,你怎麽能在這個時候離開我呢?你要是留下來,我就跟你一起共享越國;你要是走了,我可就把你的妻子兒女都殺了。”範蠡卻很堅決地說:“我本來就該死,妻子兒女又有什麽罪呢?我的生死都由大王決定,我也顧不了那麽多了。”當天晚上,範蠡就坐著小船,從齊女門出去了,順著三江,進入了五湖,到現在齊門外還有個地方叫蠡口,據說就是範蠡當年過三江的地方。
第二天,越王勾踐派人去叫範蠡,結果發現範蠡已經走了,勾踐那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陰沉沉的,轉過頭去問文種:“範蠡走了,咱們能把他追迴來嗎?”文種搖了搖頭說:“範蠡這人聰明得很,神出鬼沒的,咱們追不上他。”
文種從宮裏出來後,突然有個人拿了封信交給他,文種打開一看,原來是範蠡寫的親筆信,上麵寫著:
子不記吳王之言乎?“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忍辱妒功,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子今不去,禍必不免。
文種看完信,心裏“咯噔”一下,趕緊抬頭想找送書之人,卻發現那人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手捧著信,呆立良久,心中五味雜陳,雖然嘴上逞強說“少伯何慮之過乎”,但其實也隱隱感覺到了一絲不安,隻是還心存僥幸,不願相信範蠡的預言會成真。
過了數日,勾踐班師迴越,還帶迴了西施。越國夫人得知後,心裏醋意大發,又擔心西施的美貌會再次引發禍端,便暗中派人將西施引出,綁上一塊大石頭,沉入了江中,還惡狠狠地說:“這可是亡國之物,留著就是個禍害,絕不能讓她再興風作浪!”可後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訛傳是範蠡把西施帶到五湖去了,所以才有“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誤君王”這樣的詩句。其實範蠡獨自乘扁舟離開,連妻子兒女都拋棄了,又怎麽會偷偷帶著吳宮的寵妃呢?還有人說範蠡是怕越王再次被西施的美色迷惑,所以才用計把她沉到江裏,這也是不對的。就像羅隱詩裏說的:“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再說越王勾踐念及範蠡的功勞,沒有為難他的妻子兒女,還封給他們百裏之地。又讓能工巧匠用金子鑄了範蠡的像,放在自己座位旁邊,就好像範蠡還在身邊一樣。
而範蠡從五湖進入大海後,有一天突然派人接走了妻子兒女,然後去了齊國,改名鴟夷子皮,還在齊國當上了上卿。沒過多久,他又辭去官職,隱居在陶山。在那裏,他靠著畜牧養殖賺了很多錢,積累了千金之富,自號陶朱公,傳說後來的《致富奇書》就是陶朱公留下來的賺錢秘籍。後來吳地的人把範蠡供奉在吳江,和晉代的張翰、唐代的陸龜蒙並稱為“三高祠”。宋人劉寅曾寫詩感歎:“人謂吳癡信不虛,建崇越相果何如?千年亡國無窮恨,隻合江邊祀子胥。”
勾踐迴國後,對那些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舊臣漸漸疏遠,也沒有對他們論功行賞,給他們分封土地。大臣們和勾踐見麵的次數越來越少,關係也越來越冷淡。計倪看出來苗頭不對,就假裝發瘋辭職不幹了;曳庸等人也大多告老還鄉。文種想起範蠡的臨別之言,心裏越來越擔憂,便稱病不再上朝。越王身邊那些不喜歡文種的人,趁機在越王麵前說壞話:“大王,文種這小子自認為功勞大,可得到的賞賜卻很少,心裏正怨恨著呢,所以才故意不上朝。”越王勾踐本來就對文種的才能有所忌憚,想著吳國已經被滅了,文種也沒什麽用了,而且擔心他萬一哪天發起難來,沒人能製得住他,想要除掉文種,卻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就在這個時候,魯哀公和季、孟、仲三家鬧矛盾,想借越國的兵力去討伐魯國的這三家權臣,於是就以朝見越王為名,來到了越國。可越王勾踐正擔心文種會趁機搞事情,所以就沒心思幫魯哀公出兵。魯哀公沒辦法,最後就死在了越國。
又有一天,越王勾踐突然去看望文種的病情。文種強撐著病體,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迎接越王。越王坐下後,解開佩劍放在一旁,然後皮笑肉不笑地對文種說:“我聽說,‘誌士不憂其身之死,而憂其道之不行’。你有七條妙計,我用了其中三條就把吳國給滅了,剩下那四條,你打算用來幹啥呢?”文種聽出了越王話裏的意思,心中一寒,但還是裝作糊塗地迴答:“臣不知道還能用來做什麽。”越王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冷冷地說:“那你就帶著這四條妙計,到地下去為我對付吳國的先王吧!”說完,越王就起身走了,把佩劍忘在了座位上。文種拿起劍一看,劍鞘上刻著“屬鏤”二字,這不就是夫差賜給伍子胥讓他自殺的那把劍嗎?
文種仰天長歎:“古人說‘大德不報’,我不聽範蠡的話,今天果然要被越王殺了,我真是愚蠢啊!”過了一會兒,他又苦笑著自言自語:“不過,百世之後,人們談論起我,肯定會把我和伍子胥相提並論,這樣想來,我又有什麽好遺憾的呢?”說完,文種就拿起劍自刎而死。越王勾踐得知文種死了,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把文種葬在了臥龍山,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種山。
文種死後一年,海水突然大漲,洶湧的海水衝開山崖,文種的墳墓一下子就崩塌裂開了。有人說看到伍子胥和文種前後隨著浪濤而去,所以現在錢塘江上,海潮湧起的時候,前麵的浪頭像是伍子胥在引領,後麵的浪頭就像是文種在跟隨。髯翁曾寫過一篇《文種讚》:
忠哉文種,治國之傑!
三術亡吳,一身殉越。
不共蠡行,寧同胥滅。
千載生氣,海潮疊疊。
勾踐在位二十七年去世,這一年是周元王七年。他的子孫後代繼續統治越國,在東南地區也算是一方霸主。
話分兩頭,咱們再來說說晉國這邊。晉國的六卿,自從範氏、中行氏被滅後,就隻剩下智、趙、魏、韓四卿了。智氏一族原本和荀氏同出一源,因為和範氏的淵源關係,為了區分家族,就沿用了智虒的舊稱,改叫智氏。
當時智瑤當政,被人稱為智伯。這四家看到齊國的田氏殺了國君,獨攬大權,諸侯們卻都沒人去討伐,於是也都私下裏打起了小算盤,各自挑選了有利於自己的地盤,劃作封邑。這樣一來,晉出公的地盤反而比這四家卿大夫的還少,可他也沒辦法,隻能幹瞪眼。
在這四家當中,單說這趙簡子,名叫鞅,他有好幾個兒子,大兒子叫伯魯,最小的兒子叫無恤,是個賤婢生的。有個善於看相的人,叫姑布子卿,從晉國路過的時候,趙鞅把兒子們都叫出來讓他相麵。子卿看了一圈後,搖了搖頭說:“這些公子裏沒有能當將軍的。”趙鞅聽了,很是失望,歎了口氣說:“難道趙氏要衰敗了嗎?”子卿卻又說:“我來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一個少年,跟著他的都是您府上的人,那會不會是您的兒子呢?”趙鞅說:“那是我最小的兒子無恤,他母親出身低賤,他能有什麽出息呢?”子卿卻說:“這可不一定,老天要讓一個人衰敗,即使他出身高貴也沒用;老天要是眷顧一個人,即使他出身低賤,也能飛黃騰達。我看這無恤的麵相骨骼清奇,和其他公子不太一樣,您最好把他叫過來讓我仔細看看。”趙鞅就派人把無恤叫來了,子卿一看,立刻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這才是真正能當將軍的人啊!”趙鞅看著無恤,隻是笑了笑,沒說話。
後來有一天,趙鞅把兒子們都叫到跟前,考問他們的學問。無恤有問必答,條理清晰,頭頭是道。趙鞅這才發現這個兒子很有才能,於是就廢掉了伯魯,改立無恤為繼承人。
有一次,智伯因為鄭國不朝拜晉國,大發雷霆,想要和趙鞅一起去討伐鄭國。巧的是,趙鞅正好生病了,就派無恤代替他帶兵出征。在軍隊裏,智伯故意用酒灌無恤,無恤酒量不好,喝不了多少。智伯喝醉了,耍起酒瘋,拿起一個酒斝就朝無恤扔過去,無恤躲閃不及,臉被砸傷,鮮血直流。趙氏的將士們都氣壞了,紛紛要去攻打智伯,給無恤報仇。無恤卻攔住他們說:“這隻是一點小恥辱,咱們先忍忍。”智伯帶著軍隊迴到晉國後,還在趙鞅麵前說無恤的壞話,想讓趙鞅廢掉無恤,但是趙鞅沒有聽他的。從這以後,無恤和智伯之間就結下了仇怨。
趙鞅病重的時候,把無恤叫到跟前,囑咐他說:“以後如果晉國發生什麽危難,隻有晉陽這個地方可以依靠,你一定要記住。”說完,趙鞅就去世了。無恤接替了父親的位置,成為了趙襄子,這一年是周貞定王十一年。
當時晉出公對四卿的專權非常不滿,偷偷派人到齊國、魯國去借兵,想要討伐四卿。可沒想到,齊國的田氏和魯國的三家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智伯。智伯聽後大怒,聯合韓康子虎、魏桓子駒、趙襄子無恤,帶著四家的軍隊反過來去攻打晉出公。晉出公抵擋不住,隻好逃到齊國去了。智伯就擁立昭公的曾孫驕為晉國國君,這就是哀公。從這以後,晉國的大權就都落在了智伯瑤的手裏。智伯瑤漸漸地有了取代晉國的心思,於是召集家臣們一起商議。這智伯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