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漁丈人把伍子胥和羋勝渡過江後,又拿出食物給他們吃,還死活不肯要伍子胥的佩劍。伍子胥剛走沒多遠,心裏卻犯起了嘀咕,尋思著萬一後麵有追兵趕來,這漁丈人要是扛不住壓力,把自己的行蹤給抖落出去,那可就前功盡棄了。於是,他又轉身迴去,一臉誠懇地對漁丈人說:“大爺,您看這兵荒馬亂的,人心難測啊!我這心裏實在是不踏實,您可千萬得替我保密,別把我這事兒說出去,不然我這條小命可就懸乎了。”


    漁丈人一聽這話,氣得瞪大了眼睛,抬頭望著天,長歎一聲:“我好心好意地幫你,把你從鬼門關拉迴來,你倒好,還懷疑我!罷了罷了,既然你這麽不相信我,那我就證明給你看!”說完,他也不管伍子胥在後麵怎麽唿喊,解開纜繩,把船劃到江心,然後猛地一翻船,“撲通”一聲就跳進水裏,眨眼間就沒了蹤影。伍子胥站在岸邊,眼睜睜地看著漁丈人消失在江水中,懊悔得直跺腳,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心裏那叫一個自責:“哎呀,我這是幹啥呢?人家好心救我,我卻把人家逼上了絕路,我伍子胥真是個混蛋!”


    後來,在武昌東北通淮門外,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還建了一座解劍亭,據說那就是當年伍子胥解劍贈漁父的地方。


    伍子胥和羋勝一路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吳國境內,走到溧陽的時候,兩人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前胸貼後背,實在是走不動了。正好看到一個女子在瀨水邊上洗衣服,旁邊的竹籃裏放著飯菜。伍子胥眼巴巴地走上前去,可憐巴巴地問道:“夫人,能不能給我一口飯吃?我實在是餓得不行了。”那女子低著頭,輕聲說道:“我和母親相依為命,都三十歲了還沒嫁人,怎麽能隨便把飯給一個陌生男人呢?這傳出去,我的名聲可就毀了。”伍子胥一聽,急得都快哭出來了,連忙說:“夫人,您就行行好,我現在是走投無路,快要餓死了。您就當是積德行善,救救我這一條小命吧。”


    那女子聽伍子胥這麽一說,微微抬起頭,偷偷看了他一眼。這一看不要緊,隻見伍子胥雖然衣衫襤褸,但相貌堂堂,氣宇不凡,不像是個壞人。女子心裏一軟,就說:“看你這模樣,也不像是個普通的流浪漢。罷了罷了,我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你餓死。”說完,她打開竹籃,拿出盎漿,又跪下來,雙手把食物遞給伍子胥。伍子胥和羋勝也顧不上什麽禮儀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把飯菜吃得一幹二淨。


    女子在一旁看著,輕聲說道:“看你這趕路的樣子,像是有很遠的路要走。為什麽不多吃一點呢?”伍子胥和羋勝聽了,又吃了一些,直到把籃子裏的食物都吃光了。臨走前,伍子胥對女子千恩萬謝,說道:“夫人,您的大恩大德,我伍子胥銘記在心。我是個逃亡的人,如果以後遇到別人,還請您千萬不要提起今天的事。”女子聽了,神情有些落寞,輕輕歎了口氣,說:“唉,我一個人侍奉母親多年,一直堅守著貞節。沒想到今天因為給你一頓飯,就和一個陌生男人說了這麽多話,這要是傳出去,我可就沒臉見人了。你走吧,以後好自為之。”


    伍子胥和羋勝告別了女子,走了幾步後,伍子胥忍不住迴頭看了一眼。隻見那女子抱著一塊大石頭,一步步地走向瀨水深處。伍子胥心裏一驚,想要迴去阻止,卻已經來不及了。隻聽“撲通”一聲,女子跳進了水裏,瞬間就被湍急的水流淹沒了。伍子胥站在岸邊,悲痛欲絕,他咬破手指,在石頭上寫下了二十個字:


    “爾浣紗,我行乞,


    我腹飽,爾身溺。


    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寫完後,伍子胥又擔心被別人看到,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就用手捧起土,把字掩蓋起來。然後,他帶著羋勝,懷著沉重的心情繼續前行。


    又走了三百多裏路,他們來到了一個叫吳趨的地方。伍子胥遠遠地看見一個壯士,這壯士長得可真是奇特,額頭寬闊,眼睛深陷,看起來就像一隻餓虎,說起話來聲音大得像打雷一樣。隻見他正在和一個大漢扭打在一起,周圍的人怎麽勸都勸不住。這時,門裏傳來一個婦人的喊聲:“專諸,別打了!”那壯士一聽,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立刻停了手,乖乖地迴家去了。伍子胥看到這一幕,心裏十分納悶,就問旁邊的人:“這麽勇猛的壯士,怎麽會怕一個婦人呢?”


    旁邊的人笑著告訴他:“你可別小看這個壯士,他叫專諸,是我們這兒有名的勇士,力大無窮,一個人能頂一萬個。他這個人平生最喜歡打抱不平,看到別人受欺負,就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幫忙。剛才喊他的那個是他母親,他可是個大孝子,對母親的話言聽計從,就算正在氣頭上,隻要母親一喊,他就立馬住手。”伍子胥聽了,不禁感歎道:“這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啊!”


    第二天,伍子胥特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去拜訪專諸。專諸出來迎接他,看到伍子胥儀表不凡,就好奇地問他的來曆。伍子胥也不隱瞞,把自己的姓名以及遭受的冤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專諸。專諸聽了,氣得直拍桌子,大聲說道:“你遭受了這麽大的冤屈,為什麽不去找吳王,讓他借兵給你報仇呢?”伍子胥無奈地說:“我初來乍到,沒有認識的人引薦,也不知道該怎麽開口。”專諸想了想,說:“你說得也有道理。那今天你來找我,有什麽事嗎?”伍子胥真誠地說:“我敬佩你的孝心和俠義,想和你交個朋友。”


    專諸一聽,高興得哈哈大笑,連忙說:“好啊!我也正想結交像你這樣的豪傑。”說完,他就跑進去告訴母親。然後,專諸和伍子胥八拜為交,因為伍子胥比專諸大兩歲,專諸就尊稱伍子胥為兄。伍子胥還拜見了專諸的母親,專諸又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叫出來相見。一家人殺雞做飯,熱情地招待伍子胥和羋勝,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伍子胥和羋勝也不客氣,在專諸家留宿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伍子胥對專諸說:“我打算離開這裏,去吳國的都城看看,找個機會求見吳王,看看能不能為他效力。”專諸聽了,認真地說:“吳王僚這個人吧,喜歡逞勇鬥狠,而且很驕傲自大,不太好相處。我覺得公子姬光這個人不錯,他禮賢下士,心地善良,將來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你要是去投奔他,說不定會有更好的發展。”伍子胥聽了,默默地點了點頭,說:“謝謝你的提醒,我會記住的。如果以後有需要你幫忙的地方,你可千萬別推辭。”專諸拍著胸脯說:“放心吧,隻要你一句話,我專諸絕對不會退縮!”


    伍子胥和羋勝與專諸告別後,繼續向吳國都城前進。他們來到了梅裏,隻見這裏的城牆又矮又破,街市也很簡陋,但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十分熱鬧。伍子胥舉目無親,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他想了想,就把羋勝藏在郊外,自己則披頭散發,裝作瘋子,光著腳丫,臉上塗得髒兮兮的,手裏拿著一根斑竹簫,在街市上吹了起來,一邊吹還一邊向路人乞討。


    他吹的簫曲第一疊是這樣的:


    “伍子胥,伍子胥,跋涉宋、鄭身無依,千辛萬苦淒複悲,父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二疊:


    “伍子胥,伍子胥,昭關一度變須眉,千驚萬恐淒複悲,兄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三疊:


    “伍子胥,伍子胥,蘆花渡口溧陽溪,千生萬死及吳陲,吹簫乞食淒複悲,身仇不報,何以生為?”


    可是,街市上的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情,沒有人注意到他,也沒有人聽出他簫聲中的哀怨和悲憤。


    這時候,正是周景王二十五年,吳王僚在位的第七年。


    再說吳國的公子姬光,他是吳王諸樊的兒子。按照吳王諸樊的遺命,王位應該依次傳給弟弟們,最後傳給季劄。可是,季劄不願意當國王,夷昧死後,吳王僚卻趁機自立為王。姬光心裏當然不服氣,暗暗地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殺掉吳王僚,奪迴王位。但是,吳王僚身邊的大臣們都擁護他,姬光一時也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於是,他就找了一個善於看相的人,叫被離,讓他擔任吳市吏,暗中囑咐他留意尋找有才能的豪傑,以便為自己所用。


    有一天,伍子胥正在街市上吹簫乞討,被離路過這裏,聽到了伍子胥的簫聲。這簫聲聽起來十分哀怨悲傷,被離忍不住停下腳步,仔細一聽,覺得這聲音有些熟悉。他走上前去,仔細打量伍子胥,不禁大吃一驚,心裏想:“我這輩子見過的人不少,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像他這樣相貌奇特的人。”於是,被離就走上前去,恭敬地向伍子胥作揖行禮,說道:“先生,請您到裏麵坐一坐,我有話想對您說。”伍子胥有些驚訝,但還是跟著被離走進了屋裏。


    被離請伍子胥坐在上位,伍子胥連忙推辭,說:“我一個乞丐,怎麽敢坐上位呢?”被離笑著說:“先生不必客氣,我看您的相貌不凡,一定不是普通人。我聽說楚國殺了忠臣伍奢,他的兒子伍子胥逃亡在外,您是不是就是伍子胥呢?”伍子胥聽了,心裏一驚,有些猶豫,不知道該怎麽迴答。被離看出了他的心思,又說:“先生放心,我不是要害您的人。我看您是個有大才的人,想幫助您找到一個施展才華的地方。”伍子胥聽了,這才放下心來,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和遭遇告訴了被離。


    早有被離的手下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吳王僚,吳王僚聽了,立刻召見被離和伍子胥。被離一麵派人偷偷地去告訴姬光這件事,一麵讓伍子胥先去沐浴更衣,然後一起去見吳王僚。吳王僚看到伍子胥,也被他的相貌嚇了一跳。他和伍子胥交談了一會兒,發現伍子胥見識廣博,才華出眾,心裏十分高興,當場就拜伍子胥為大夫。


    第二天,伍子胥進宮去謝恩,又向吳王僚訴說了自己父兄的冤屈。他越說越激動,眼睛裏仿佛要噴出火來,咬牙切齒地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吳王僚被他的氣勢所打動,也很同情他的遭遇,就答應為他出兵報仇。


    姬光早就聽說伍子胥智勇雙全,有心把他招攬到自己身邊。聽說伍子胥先去拜見了吳王僚,還被吳王僚封為大夫,心裏有些不高興,但也不好表現出來。他想了想,就去見吳王僚,裝作若無其事地問:“大王,我聽說楚國的亡臣伍子胥來投奔我們吳國了,您覺得他這個人怎麽樣?”吳王僚笑著說:“我覺得他是個很有才能而且很孝順的人。”姬光接著問:“大王為什麽會這麽認為呢?”吳王僚說:“他看起來勇猛強壯,和我商量國家大事的時候,說得頭頭是道,這說明他很有才能;他一心想著為父兄報仇,一刻也沒有忘記,這說明他很孝順。”姬光聽了,微微皺了皺眉頭,說:“大王,我覺得我們不能輕易為了他一個人就發動戰爭。您想想,我們吳國是個大國,怎麽能為了一個人的私仇就興師動眾呢?而且,吳、楚兩國已經打了很久的仗了,我們也沒有占到什麽便宜。如果這次為了伍子胥出兵,打贏了還好說,如果打輸了,那我們吳國的麵子可就丟大了。”


    吳王僚聽了姬光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打消了為伍子胥出兵報仇的念頭。伍子胥聽說姬光進宮勸諫吳王僚,心裏就明白了姬光的心思,知道他是想自己當國王,現在還不能和他談報仇的事。於是,伍子胥就辭去了大夫的職位。姬光又趁機對吳王僚說:“伍子胥因為大王不肯為他出兵,就辭職不幹了,我看他心裏好像有些怨恨,這樣的人不能重用。”吳王僚聽了,就漸漸疏遠了伍子胥,隻賜給他陽山的一百畝田地。伍子胥也不在乎,就帶著羋勝去陽山種地去了。


    姬光雖然表麵上聽從了吳王僚的話,但心裏還是想著要除掉吳王僚。他私下裏去找伍子胥,送給他很多米粟布帛,然後試探地問:“你在吳、楚兩國遊曆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像你一樣有才能的勇士呢?”伍子胥想了想,說:“我算什麽呀,我遇到的一個叫專諸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勇士!”姬光一聽,眼睛一亮,連忙說:“那你能不能幫我介紹一下專諸,我很想見見他。”伍子胥說:“專諸住的地方離這裏不遠,我現在就可以叫他來,明天早上他就能來拜見你。”姬光連忙說:“這怎麽行呢?他是個有才能的人,我應該親自去拜訪他,怎麽能讓他來見我呢?”


    於是,姬光就和伍子胥一起坐車去專諸家。專諸正在家裏磨刀,準備殺豬。他聽到外麵車馬喧囂,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正想出去看看,伍子胥在車裏喊道:“兄弟,我來了!”專諸一聽,連忙放下刀,出來迎接伍子胥。伍子胥指著姬光對專諸說:“這位是吳國的長公子,他聽說你是個英雄,特意來拜訪你,你可不要推辭。”專諸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有什麽本事能讓公子親自來看我呢?”說完,就請姬光進了屋。


    姬光走進專諸的家,隻見屋子裏十分簡陋,但是收拾得很幹淨。專諸請姬光坐下,姬光先向專諸行了禮,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專諸也連忙還禮。姬光拿出準備好的金帛作為禮物送給專諸,專諸堅決推辭,伍子胥在旁邊勸了半天,專諸才收下。從那以後,專諸就投靠了姬光。


    姬光對專諸非常好,每天都派人給他送吃的送穿的,還經常去看望他的母親。專諸心裏非常感激姬光,有一天,他對姬光說:“公子,我一個窮老百姓,受到您這麽大的恩惠,不知道該怎麽報答您。如果您有什麽事需要我去做,隻要您一句話,我絕對不會推辭。”姬光聽了,就把身邊的人都打發走了,然後把自己想刺殺吳王僚的計劃告訴了專諸。


    專諸聽了,有些猶豫地說:“以前吳王夷昧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按理說應該繼承王位。公子您為什麽要殺他呢?”姬光就把祖父的遺命以及吳王僚如何貪婪地占據王位的事都告訴了專諸,然後說:“我現在力量還不夠強大,沒有辦法獨自完成這件大事,所以想請你幫助我。”專諸想了想,說:“公子,我們為什麽不找個機會,讓吳王僚身邊的大臣去勸他,讓他把王位讓給您呢?這樣不是比刺殺他更好嗎?何必非要用這種手段呢?這樣做不是會損害先王的名聲嗎?”姬光無奈地說:“吳王僚這個人很貪婪,而且手握大權,他是不會輕易把王位讓給我的。如果我跟他說,他反而會懷疑我,對我不利。我和他已經勢不兩立,沒有別的辦法了。”


    專諸聽了,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堅定地說:“公子,既然您已經決定了,那我就聽您的。但是我有老母親在堂,我不能輕易地去送死。”姬光連忙說:“我知道你是個孝子,但是現在除了你,沒有人能幫我完成這件事了。如果我們成功了,你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我一定會好好照顧她,讓她過上好日子,絕對不會辜負你的。”


    專諸又想了想,說:“公子,我覺得我們不能輕舉妄動,必須要想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您知道吳王僚喜歡什麽嗎?”姬光說:“我知道,他最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專諸接著問:“那在所有的美食中,他最喜歡吃什麽呢?”姬光說:“他最喜歡吃魚炙。”專諸聽了,點了點頭,說:“那好,公子,我想去學習做魚炙,這樣也許就能接近吳王僚了。”姬光聽了,高興地說:“好!如果你能學會做吳王僚最喜歡吃的魚炙,那我們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半了。”


    於是,專諸就去太湖學習做魚炙。他在那裏刻苦學習了三個月,終於學會了做一手美味的魚炙。凡是嚐過他做的魚炙的人,都讚不絕口,說這是他們吃過的最好吃的魚炙。專諸學成之後,就迴來見姬光。


    姬光把專諸藏在府中,好吃好喝地供著,就盼著能有個合適的時機對吳王僚下手。


    這邊伍子胥也沒閑著,他和姬光一合計,覺得要想成事,得先把吳王僚身邊的幾個“得力助手”給解決掉。伍子胥眼珠子一轉,對姬光說:“公子,那慶忌、掩餘和燭庸可都是吳王僚的左膀右臂,咱得想辦法把他們支開。”姬光撓撓頭,問:“那咋整呢?”伍子胥嘿嘿一笑,說:“公子,咱就給吳王僚出個主意,讓他派這仨人去攻打楚國。這楚國剛經曆了喪事,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咱就說趁機發兵南伐,吳王僚一準兒心動。”姬光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妙啊!然後呢?”伍子胥接著說:“等他們一走,吳王僚身邊不就沒人了嘛。不過還有個延陵季子,這人可不好對付。咱就跟吳王僚說,讓季子去出使晉國,探探中原的情況。吳王僚好麵子,又想稱霸,肯定會答應。到時候,這吳國不就咱倆說了算嘛!”姬光聽完,樂得嘴都咧到耳根子了,對著伍子胥就是一拱手:“子胥啊,你這腦袋瓜兒太好使了!我能得到你,真是老天爺開眼,眷顧我啊!”


    第二天,姬光就進宮跟吳王僚說了這事兒。吳王僚本來就野心勃勃,想著稱霸諸侯,一聽這話,心裏樂開了花,覺得姬光這主意不錯,當下就決定派掩餘、燭庸率領兩萬大軍,水陸並進,去攻打楚國的潛邑。又派季劄去出使晉國,美其名曰“觀中原之釁”。可唯獨這慶忌,吳王僚覺得他勇猛過人,留在身邊能保護自己,就沒讓他去。


    單說這掩餘、燭庸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到了潛邑,把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可這潛邑的大夫也不是吃素的,堅守城池,就是不出來迎戰。還派人偷偷地跑到楚國去搬救兵。


    這時候楚國的昭王剛即位,年紀小,朝堂上又有奸臣當道。聽說吳國來攻打潛邑,一下子就慌了神。公子申站出來說:“大王,別著急。吳國人趁著咱們辦喪事來搗亂,咱可不能示弱。趕緊派左司馬沈尹戍帶一萬陸軍去救潛邑,再讓左尹郤宛帶一萬水軍從淮汭順流而下,截斷吳兵的後路。這樣前後夾擊,吳兵肯定插翅難逃!”昭王一聽,覺得有道理,就趕緊照辦了。


    這邊掩餘、燭庸正圍著潛邑呢,突然聽到探子來報:“不好了,將軍!楚國的救兵來了!”兩人一聽,嚇得臉都白了,趕緊商量對策。最後決定分兵一半繼續圍城,一半去迎敵。


    沈尹戍到了之後,也不著急打仗,先派人把周圍砍柴打水的路都用石子給堵上了。這一下,吳兵可就慌了神了。還沒等他們緩過神來,又有探子來報:“將軍,不好了!楚國的郤宛帶著水軍從後麵殺過來了,把江口都給堵上了!”這下可好,吳兵進退兩難,沒辦法,隻好分成兩個寨子,互相照應,和楚軍對峙起來。同時,趕緊派人迴吳國求救。


    姬光得到消息後,心裏那個美啊,可臉上還得裝出一副著急的樣子。他對吳王僚說:“大王,您看這事兒鬧的。我本來想著征鄭、衛的兵去幫忙,現在看來,得趕緊派慶忌去了。”吳王僚沒辦法,隻好派慶忌去糾合鄭、衛的軍隊。這下,吳王僚身邊的幾個得力助手都被派出去了,隻剩下姬光在國內。


    伍子胥一看時機成熟了,就對姬光說:“公子,你那把‘魚腸’匕首找出來了沒?這可是關鍵時刻要用的家夥。”姬光連忙從床頭把匕首拿出來,遞給伍子胥。伍子胥拿著匕首,眼睛放光,嘴裏不停地念叨:“好劍啊好劍,真是削鐵如泥。看來這吳王僚的好日子到頭了。”


    姬光把匕首交給專諸,說:“兄弟,這次可就全靠你了。”專諸接過匕首,神色凝重地點點頭,說:“公子放心,吳王僚這小子不仁不義,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不過這事兒畢竟是掉腦袋的買賣,我得先跟我老娘說一聲。”


    專諸迴到家,看著老娘,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就是不說話。老娘一看就明白了,說:“兒啊,你是不是有啥事兒瞞著我?是不是公子找你去幹危險的事兒了?”專諸“撲通”一聲跪在老娘麵前,哭著說:“娘,公子對咱們家有恩,現在他有難,我不能不幫。可是我這一去,可能就迴不來了。”老娘摸著專諸的頭,說:“兒啊,忠孝不能兩全。你放心去吧,我這把老骨頭,也活夠了。你要是能幹成大事,揚名立萬,我就是死也值了。”


    專諸還是不放心,老娘又說:“兒啊,我突然想喝口清泉,你去給我弄點來吧。”專諸連忙起身,去河邊打水。等他迴來的時候,一進屋,發現老娘不在了。他心裏一慌,趕緊問妻子:“娘呢?”妻子哭著說:“娘說她累了,想睡一會兒,不讓我打擾她。”專諸覺得不對勁,趕緊打開臥室的門,一看,老娘已經上吊自殺了。專諸悲痛欲絕,抱著老娘的屍體大哭起來:“娘啊,你這是何苦呢?都是兒子不孝啊!”


    哭完之後,專諸把老娘的後事安排妥當,然後對妻子說:“娘子,我走了之後,你和孩子要是有困難,就去找公子。公子是個仁義之人,他肯定會照顧你們的。”說完,就頭也不迴地去見姬光了。


    姬光聽說專諸老娘的事兒,心裏也不好受,安慰了專諸一番。然後兩人就開始商量怎麽刺殺吳王僚。專諸說:“公子,我看這樣。你就說你找了個太湖來的廚師,新學了一手做魚炙的絕活兒,味道特別鮮美,邀請吳王僚來嚐嚐。吳王僚不是最喜歡吃魚炙嗎?他肯定會來。”姬光一拍手:“好主意!就這麽辦!”


    於是,姬光就進宮去見吳王僚,滿臉堆笑地說:“大王,我最近可得了個寶貝。我找了個從太湖來的廚師,那做魚炙的手藝,簡直絕了!我想著這麽好的東西,得先讓大王嚐嚐。大王您明天要是有空,就到我家裏來,咱也嚐嚐鮮。”吳王僚一聽,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連忙說:“好啊好啊,我明天一定去。”


    姬光迴到家,連夜安排人手。在地下室裏埋伏了一群身強力壯的甲士,又讓伍子胥在外麵帶著一百多個死士接應。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吳王僚上鉤了。


    第二天,吳王僚也知道這事兒可能沒那麽簡單,進宮跟他老娘說:“娘,公子光請我去吃飯,您說他會不會有啥壞心眼兒啊?”他老娘皺著眉頭說:“光那小子,最近看他老是悶悶不樂的,我看這次請你吃飯,八成沒安好心。要不你就別去了。”吳王僚想了想,說:“娘,我要是不去,那不就顯得我怕他了嗎?沒事,我多帶些人去,嚴加防範,量他也不敢怎麽樣。”


    於是,吳王僚穿上三層厚厚的犭唐猊鎧甲,帶著一大幫侍衛,從王宮一直到姬光家的路上,到處都站滿了士兵,那陣仗,簡直就像鐵桶一樣。


    吳王僚到了姬光家,姬光趕緊迎出來,滿臉堆笑地說:“大王,您可算來了。快請進,快請進。”吳王僚小心翼翼地走進屋裏,眼睛不停地四處張望。姬光請吳王僚坐下,自己在旁邊陪著。吳王僚的那些親戚親信們,把屋子和院子都擠得滿滿的,一個個手裏都拿著長戟利刀,緊緊地圍著吳王僚,眼睛瞪得像銅鈴,警惕地看著周圍的動靜。


    廚師開始上菜了,每上一道菜,都要先在院子裏被搜身,換了衣服,然後跪著一步一步地挪到吳王僚麵前。十幾個侍衛拿著劍,夾著廚師,那場麵,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姬光看著差不多了,突然捂著腳,“哎喲哎喲”地叫起來:“大王,不好意思。我這腳疾犯了,疼得厲害。我得進去包紮一下,您先坐會兒。”吳王僚揮揮手說:“去吧去吧,王兄你快點兒。”


    姬光一瘸一拐地走進地下室,和甲士們會合。


    這時候,專諸端著一盤魚炙進來了,照樣被搜了身。誰也不知道,那把鋒利無比的“魚腸”匕首,就藏在魚肚子裏。專諸被侍衛們夾著,慢慢地走到吳王僚麵前。他突然臉色一變,猛地從魚肚子裏抽出匕首,用盡全身的力氣,朝著吳王僚的胸口狠狠地刺去。這一下,專諸使出了吃奶的勁兒,那匕首直接穿透了吳王僚的三層鎧甲,從後背露了出來。吳王僚瞪大了眼睛,“啊”的一聲,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斷了氣。


    旁邊的侍衛們一下子都驚呆了,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紛紛舉起刀戟,朝著專諸砍去。專諸根本來不及躲避,瞬間就被剁成了肉泥。


    姬光在地下室聽到上麵的動靜,知道時機到了,立刻帶著甲士們衝了出來。兩邊的人頓時打成一團。姬光這邊的人因為知道專諸得手了,士氣大振,一個個像發了瘋的老虎一樣;吳王僚的那些侍衛們,一看吳王僚死了,心裏都有些慌了,漸漸地就落了下風。


    不一會兒,吳王僚的侍衛們死的死,逃的逃。伍子胥帶著外麵的死士也衝了進來,把剩下的敵人都給收拾了。


    姬光整理了一下衣服,帶著眾人來到王宮,把吳王僚背約自立的罪行告訴了大臣們和百姓們,說:“今天這事兒,不是我想貪圖王位,實在是吳王僚這小子不義在先。我現在暫時代理王位,等季子迴來,我還是會把王位還給他的。”大臣們和百姓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隻好默認了這件事。


    姬光又讓人好好地把吳王僚的屍體給收殮了,按照禮節下葬。然後,他又厚葬了專諸,封專諸的兒子專毅為上卿。伍子胥因為出謀劃策有功,被封為行人之職,姬光對他以客禮相待,非常尊重。那個吳市吏被離因為舉薦伍子胥有功,也升為大夫。姬光還拿出錢財糧食,救濟那些窮苦的百姓,吳國的老百姓們這才漸漸安定下來。


    姬光雖然當了吳王,可心裏還是不踏實,惦記著慶忌。他派了幾個跑得快的人去打聽慶忌的消息,自己則帶著大軍駐紮在江邊,等著慶忌迴來。


    慶忌在半路上聽說吳王僚被姬光殺了,氣得暴跳如雷,立刻掉轉馬頭,準備迴去找姬光算賬。姬光得到消息,趕緊帶著人去追。慶忌一看後麵有人追,幹脆棄了車,撒腿就跑。這家夥跑得可真快,簡直像一陣風一樣,姬光的馬都追不上他。姬光沒辦法,隻好命令士兵們一起射箭。慶忌也不害怕,一邊跑一邊用手把射過來的箭都給接住了,一根都沒射中他。姬光知道慶忌不好對付,隻好放棄了追殺,迴到吳國,加強邊境的防守。


    又過了幾天,季劄從晉國迴來了。他聽說吳王僚死了,就直接去了吳王僚的墓地,穿著喪服,為吳王僚哀悼。姬光聽說季劄迴來了,親自到墓地去見他,假惺惺地說:“季子,這王位本來就應該是你的,我隻是暫時替你管著。現在你迴來了,這王位還是你的。”季劄看了看姬光,冷冷地說:“你費了這麽大的勁兒得到的王位,現在又想讓給我?我可沒那麽傻。隻要吳國能繼續繁榮昌盛,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誰當國王都一樣。”姬光聽了,心裏暗暗高興,嘴上卻說:“季子,你這是哪裏的話。既然你不願意當國王,那我就先當著吧。”


    於是,姬光就正式登上了吳王的寶座,自稱闔閭。季劄則迴到自己的封地延陵,從此再也不參與吳國的政事。他覺得為了爭奪王位而發生的這些事太丟人,不願意和這些人同流合汙。後來季劄死了,就葬在延陵。孔子還親自為他的墓碑題字:“有吳延陵季子之墓。”


    再說那掩餘、燭庸被困在潛城,左等右等也不見救兵來,心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後來聽說姬光殺了吳王僚,自己當了國王,兩人知道大勢已去,抱頭痛哭。掩餘哭著說:“這可怎麽辦啊?姬光這小子肯定不會放過我們。我們現在是有家不能迴,有國不能投,難道就這麽坐以待斃嗎?”燭庸擦了擦眼淚,說:“哭有什麽用?我們得想辦法逃出去。我看這樣,我們今晚就趁著夜色,喬裝打扮成小兵,從偏僻的小路逃走,也許能逃到別的小國去,以後再找機會報仇。”掩餘覺得也隻能這樣了,就同意了燭庸的計劃。


    到了晚上,兩人帶著幾個心腹,偷偷地溜出了營地。掩餘逃到了徐國,燭庸逃到了鍾吾。等到天亮了,士兵們發現主將不見了,頓時亂成一團,紛紛搶著船隻逃迴吳國。他們丟棄的武器裝備,都被楚國的郤宛給繳獲了。


    楚國的將領們都想趁著吳國發生內亂,一舉攻打吳國。可是郤宛卻不同意,他說:“吳國趁我們辦喪事來攻打我們,這是不道義的行為。我們怎麽能學他們呢?”於是,郤宛就和沈尹戍一起帶著軍隊迴到了楚國。楚昭王覺得郤宛這次立了功,就把繳獲的武器裝備的一半賞賜給了他,還經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對他非常敬重。


    這可把費無極給氣壞了。他嫉妒郤宛得到了楚王的賞識,就想出了一條毒計來陷害郤宛。


    這費無極到底想出了什麽毒計呢?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東周列國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