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高虎趁著雍巫統兵出城,就在城樓埋伏下壯士,然後派人去請豎刁來商議事情。豎刁一點都沒懷疑,大搖大擺地就來了。高虎在酒樓裏擺好酒菜招待他,喝了幾杯酒之後,高虎開口說道:“如今宋公聯合諸侯,帶著大軍護送太子昭迴國,咱們怎麽抵擋呢?”
豎刁滿不在乎地說:“已經有易牙帶兵出城迎戰了。”
高虎皺著眉頭說:“就咱們這點兵力,寡不敵眾啊!我這把老骨頭想請你幫個忙,救救齊國的危難。”
豎刁拍拍胸脯說:“我能有啥辦法?不過老大夫您要是有啥吩咐,我肯定唯命是從!”
高虎臉色一沉,大聲說:“我想借你的腦袋,去向宋國謝罪!”
豎刁一聽,驚得猛地站起身來。高虎瞅著左右的壯士大喝一聲:“還不動手?”埋伏在牆壁間的壯士一下子衝出來,抓住豎刁就砍了腦袋。
接著高虎大開城門,派人到處唿喊:“世子已經到城外了,願意去迎接的跟我來!”齊國人早就厭惡雍巫、豎刁的所作所為,所以都不願意追隨無虧。看到高虎出城迎接世子,一個個都捋起袖子,興高采烈地跟著去了,這一去,足足有上千人。
國懿仲趕忙進宮,直接到宮門口求見無虧,著急地說:“現在大家都盼著世子迴來,都跑去迎接了,我這老頭子根本攔不住。主公您得趕緊想個辦法避難啊。”
無虧瞪大了眼睛問:“雍巫、豎刁在哪兒呢?”
懿仲迴答說:“雍巫勝負還不知道,豎刁已經被國人給殺了。”
無虧頓時火冒三丈,怒吼道:“國人殺豎刁,你怎麽會不知道?”說著就命令左右的侍從去抓懿仲,懿仲趕緊逃出了宮門。
無虧帶著幾十個內侍,坐著一輛小車,氣唿唿地拿著劍出了宮,下令召集壯丁發放盔甲,要親自去抵禦敵人。內侍們在東邊喊西邊叫,可城中沒有一個人願意響應,反倒把許多冤家對頭給叫了出來。這可真是應了那句歇後語:“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些冤家,都是高氏、國氏、管氏、鮑氏、寧氏、陳氏、晏氏、東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公孫氏、閭邱氏等眾多官員的家族子弟。當初就是因為不依附無虧,被雍巫、豎刁殺害,他們的家屬人人心裏都懷著怨恨,個個都憋著一口冤氣。如今聽說宋君護送太子迴國,雍巫帶兵抵抗,他們私下裏都盼著雍巫兵敗,可又擔心宋國軍隊來了之後,會有一場大屠殺,所以大家都提心吊膽的。等聽到高老相國殺了豎刁,去迎接太子,全都高興得不得了,都說:“老天爺終於開眼了!”於是都帶著武器防身,跑到東門去打探太子的消息,正好撞見無虧坐著車過來。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個人帶頭,其他人紛紛響應,各自拿著武器,把無虧給團團圍住。內侍大聲喊道:“主公在這裏,你們不得無禮!”
眾人卻紛紛叫罵:“他算哪門子主公!”說著就朝著內侍們亂砍過去。無虧抵擋不住,急忙下車逃跑,可最後還是被眾人給殺了。東門這裏亂成了一鍋粥,幸虧國懿仲趕來好言安撫,眾人才漸漸散去。懿仲把無虧的屍首抬到別的地方停放,一麵派人飛速去報告高虎。
再說雍巫正在東關駐紮軍隊,和宋國對峙。突然夜裏軍中大亂,有人傳言:“無虧、豎刁都死了,高虎相國率領國人迎接太子昭當國君,咱們可不能再助紂為虐了。”雍巫知道軍心已經變了,心裏像被針紮一樣難受,急忙帶著幾個心腹,連夜逃跑到魯國去了。
天亮的時候,高虎已經趕到,安撫了雍巫統領的士兵,然後一直來到郊外,迎接世子昭,又和宋、衛、曹、邾四國求和,四國這才退兵。高虎陪著世子昭來到臨淄城外,暫時在公館住下,派人去告訴國懿仲準備好國君的車駕,和百官一起出城迎接。
卻說公子元、公子潘聽說了這件事,就約好公子商人,一起出城迎接新君。公子商人卻很不高興地說:“咱們在國內奔喪的時候,昭連個哭泣的位置都不給咱們,現在他竟然借著宋國的兵威,以小欺大,強奪齊國國君的位置,這根本就不合常理。聽說諸侯的軍隊已經退了,咱們不如各自率領自家的軍隊,就說為無虧報仇,把子昭給趕走。咱們三個人當中,任憑大臣們公議推舉一個當國君,這樣也免得被宋國控製,滅了咱們先公當盟主的誌氣。”
公子元想了想說:“要是這樣的話,得聽從宮中的命令才行,這樣才名正言順。”於是就進宮稟報長衛姬。
長衛姬哭著說:“你要是能為無虧報仇,我死也瞑目了。”說完就命令召集無虧以前的那幫侍從,再加上三位公子的黨羽,一起抗拒世子。豎刁的手下也有一些心腹之人,想要為主子報仇,也來幫忙,分別占據了臨淄城的各個城門。國懿仲害怕這四家人多勢眾,就把自家府門緊閉,不敢出來。
高虎對子昭說:“無虧、豎刁雖然死了,可他們的餘黨還在,何況還有三位公子領頭,他們閉門不接納咱們,如果硬要進城,就得打仗;要是打不贏,可就前功盡棄了。不如還是迴宋國去求救吧。”
子昭無奈地說:“那就全聽國老您的安排吧。”
於是高虎就陪著世子昭又返迴宋國。
宋襄公剛帶著軍隊迴到宋國境內,看到世子昭來了,十分驚訝,問他來幹什麽。高虎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
襄公一拍大腿說:“這都怪我班師迴朝太早了。世子放心,有我在,還怕進不了臨淄城嗎?”
立刻命令大將公孫固增加車馬。之前有衛、曹、邾三國一起幫忙,隻用了二百輛戰車,現在獨自出兵,增加到四百輛。讓公子蕩當先鋒,華禦事在後麵接應,襄公自己統領中軍,護送世子昭,再次離開宋國邊境,進入齊國境內。當時高虎在前麵帶路,守關的將士看到是高相國,馬上打開城門讓他們進去,一直逼近臨淄城,然後安營紮寨。
宋襄公看到臨淄城門緊閉,就吩咐三軍準備攻城的器具。城裏的公子商人對公子元、公子潘說:“宋國要是攻城,肯定會驚擾百姓。咱們不如率領四家的軍隊,趁他們還沒休息好,一起去攻打他們。要是僥幸打贏了固然好,要是不幸輸了,大不了各自逃命,再另想辦法,總比在這裏死守強。萬一諸侯的軍隊都來了,那可就麻煩了。”公子元、公子潘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於是當天夜裏,他們打開城門,各自帶兵去劫宋營。他們也不知道宋營的虛實,隻劫了先鋒公子蕩的前營。公子蕩措手不及,隻好棄營而逃。中軍大將公孫固聽說前營被劫,急忙帶著大軍來救援。後軍華禦事和齊國的老大夫高虎,也各自率領部下前來接應,兩邊混戰在一起,一直打到天亮。這四家的黨羽雖然人數眾多,可都是各為其主,人心不齊,哪裏打得過宋國的大軍。
這一場混戰打了一夜,四家人馬被宋兵殺得七零八落。公子元怕世子昭進了國,自己會遭殃,就趁著混亂帶著幾個心腹,逃到衛國避難去了。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殘兵敗將退迴城裏,可宋兵緊跟在後麵,他們來不及關門。崔夭趕著車,載著世子昭長驅直入,進了城。
上卿國懿仲聽說四家兵敗,世子已經進城,就召集百官,和高虎一起擁立世子昭即位,把這一年定為元年,這就是齊孝公。孝公繼位後,論功行賞,提拔崔夭為大夫,還拿出很多金銀財寶,重重犒勞宋軍。
襄公在齊國境內停留了五天,才返迴宋國。
這時候魯僖公帶著大軍來救無虧,聽說孝公已經即位,半路上就迴去了。從此魯、齊兩國結下了仇怨,按下不表。
再說公子潘和公子商人商量,把出兵抵抗的事情都推到公子元身上。國、高兩位老臣心裏明白,這四家是同謀,為了讓孝公消除怨恨,和他們修好,就隻懲辦帶頭叛亂的雍巫、豎刁兩個人的罪,把他們的黨羽全都赦免,不再追究。
這年秋天八月,把桓公葬在牛首堈,一下子修了三座大墳。把晏蛾兒葬在旁邊,另外起了一座小墳。又因為無虧、公子元的緣故,把長衛姬、少衛姬兩宮的內侍和宮女,全都讓她們殉葬,死了好幾百人。
後來到了晉朝永嘉末年,天下大亂,有個村民挖開桓公的墳墓,看到墳墓前麵有個水銀池,寒氣逼人,人根本不敢進去。過了好幾天,寒氣漸漸消散,就牽著一條猛犬走進墳墓,在裏麵找到幾十斛金蠶,還有珠襦玉匣、彩色絲綢和兵器,數都數不過來。墳墓裏骸骨亂七八糟,都是殉葬的人。由此可見孝公當年葬父是多麽隆重。可這又有什麽用呢?有個叫髯仙的詩人為此寫了一首詩:
疑塚三堆峻似山,金蠶玉匣出人間。
從來厚蓄多遭發,薄葬須知不是慳。
話說兩頭。宋襄公自從打敗了齊兵,送世子昭迴國當了國君,就自以為立下了不世之功,於是就想召集諸侯,取代齊桓公當盟主。他又怕大國不聽招唿,就先約了滕、曹、邾、鄫這些小國,在曹國的南邊結盟。曹、邾兩國國君先到了,滕子嬰齊才來。宋襄公不許嬰齊參加結盟,把他關在一間屋子裏。鄫君害怕宋國的威嚴,也來參加會盟,可是已經遲到了兩天。
宋襄公就問群臣:“我剛剛倡導結盟,鄫國這個小國竟然敢怠慢,遲到了兩天,不重重懲罰他,怎麽能樹立我的威信呢?”
大夫公子蕩上前說:“以前齊桓公南征北戰,可就是沒有征服東夷這些部落。您要是想在中原稱霸,就得先征服東夷;要想征服東夷,就得用鄫子。”
襄公疑惑地問:“怎麽用他呢?”
公子蕩迴答說:“睢水邊上,有個神能唿風喚雨,東夷都為他立了神社祭祀,一年四季都不缺禮。您要是真用鄫子當祭品,去祭祀睢神,不但神會降福,東夷人聽說了,都會說您能決定諸侯的生死,誰還不害怕,不來歸附呢?然後再借著東夷的力量,去征服諸侯,霸業就成了。”
上卿公子目夷趕忙勸阻說:“不行,不行。古代小事都不用大牲口祭祀,這是看重生命,何況是用人呢?祭祀,是為了給人祈福。殺人去祈求人的幸福,神肯定不會享用祭品。而且國家有固定的祭祀典禮,是宗伯掌管的。睢水河神不過是個妖鬼罷了!東夷人的祭祀風俗,您也去跟著祭祀,這也不能說明您就比東夷人強,那誰又肯歸附您呢?齊桓公主盟四十年,幫助滅亡的國家複國,讓斷絕祭祀的家族延續香火,每年都對天下有恩德。現在您才剛剛舉行一次盟會,就要殺諸侯去討好妖神。我看諸侯們隻會害怕而背叛您,不會來歸附您。”
公子蕩卻不以為然地說:“子魚您這話就錯了。您想啊,國君您圖謀霸業的方法和齊桓公不一樣。齊桓公治理國家二十多年,然後才主持盟會;您能等那麽久嗎?慢的時候用德行感化,急的時候就得用威嚴震懾。快慢的順序,不能不考慮清楚啊!不向夷人學習,夷人就會懷疑我們;不威懾諸侯,諸侯就會輕視我們。國內被輕視,國外被懷疑,還怎麽成就霸業呢?以前周武王砍下商紂王的腦袋,掛在太白旗上,才得了天下,這可是諸侯對天子做的事。對一個小國的國君,又有什麽不可以的呢?您一定要這麽做!”
襄公心裏本來就急於想當諸侯盟主,就不聽目夷的話。讓邾文公抓住鄫子殺了,然後煮了去祭祀睢水之神,還派人去召集東夷的首領,都到睢水邊來參加祭祀。東夷人向來不習慣宋國的政令,沒有一個來的。滕子嬰齊嚇壞了,派人送了很多財物來請求釋放,襄公這才放了嬰齊。
曹國大夫僖負羈對曹共公襄說:“宋國又急躁又殘暴,肯定成不了事,咱們不如迴去吧。”共公就告辭迴國,連地主之禮都沒盡。
襄公大怒,派人去責備他說:“古代國君相見,都有肉幹、糧食、牲口等禮物,用來增進賓主之間的友好。我在你的國境上停留,可不是一天兩天了,三軍將士,都還不知道主人的心意呢。你好好想想吧。”
僖負羈迴答說:“安排住處,送上食物,這是朝聘的常禮。現在您因為公事到我國南部邊境,我急忙趕來聽候吩咐,還沒顧得上其他的。現在您責備我沒有盡地主之禮,我實在慚愧,還請您原諒。”曹共公說完就迴去了。
襄公更加生氣,傳令出兵攻打曹國。公子目夷又勸阻說:“以前齊桓公會盟的時候,足跡遍布各國。送給諸侯的禮物豐厚,對諸侯的要求卻很少,不責怪他們沒有盡力,也不懲罰他們做得不夠好,這是為了體諒別人的難處,照顧別人的感情。曹國缺少禮節,對您並沒有什麽損害,何必出兵攻打呢?”
襄公根本不聽,派公子蕩帶著三百輛戰車,去攻打曹國,包圍了曹國的都城。僖負羈隨機應變,布置防守,和公子蕩對峙了三個月,公子蕩也沒能取勝。
這時候,鄭文公第一個去朝拜楚國,還約了魯、齊、陳、蔡四國國君,和楚成王在齊國境內結盟。
宋襄公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一來擔心齊、魯兩國當中,會有人出來爭當盟主,宋國就沒法和他們競爭了;二來又怕公子蕩攻打曹國失利,挫了銳氣,被諸侯笑話。於是就把公子蕩召迴來,曹共公也怕宋國軍隊再來,派人到宋國謝罪。從此宋、曹兩國又和好如初。
再說宋襄公一心想當霸主,看到小國諸侯紛紛不服,大國反而和楚國結盟,心裏又氣又急,就和公子蕩商量。公子蕩說:“現在的大國,沒有超過齊、楚的。齊國雖然是以前的霸主之後,可剛剛經曆內亂,國家勢力還沒有恢複;楚國雖然僭越稱王,可剛剛和中原各國打交道,諸侯們都有點怕它。您要是真舍得用謙卑的言辭、豐厚的禮物,去向楚國請求讓諸侯歸附,楚國肯定會答應。借著楚國的力量來召集諸侯,再借著諸侯的力量來壓製楚國,這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公子目夷又勸阻說:“楚國已經有諸侯歸附了,怎麽會幫我們;我們向楚國請求讓諸侯歸附,楚國又怎麽會屈居我們之下。我擔心這樣會挑起爭端啊。”
襄公不這麽認為,立刻派公子蕩帶著豐厚的禮物去楚國,請求拜見楚成王。成王問他來幹什麽,答應明年春天,在鹿上這個地方相會。公子蕩迴來報告襄公,襄公說:“鹿上是齊國的地方,不能不告訴齊侯。”又派公子蕩去齊國修好,說了楚王約定相會的事情,齊孝公也答應了。這一年是宋襄公十一年,也就是周襄王十二年。
第二年春天正月,宋襄公先到鹿上,築起盟壇等待齊、楚兩國國君。
二月上旬,齊孝公才到。襄公因為自己有送孝公迴國即位的功勞,見麵的時候,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孝公感激宋國的恩德,也很周到地盡了地主之禮。
又過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宋、齊兩國國君接見他的時候,按照爵位排次序,楚國雖然僭越稱王,實際上是子爵,所以宋公排在最前麵,齊侯其次,楚子在最後,這是宋襄公定的位次。到了會盟那天,大家一起登上鹿上的盟壇。襄公毫不猶豫地以盟主自居,先拿起牛耳,一點都不謙讓;楚成王心裏很不高興,勉強接受了歃血儀式。
襄公拱著手說:“我茲父有幸繼承先代的事業,作為周王室的賓客。我不自量力,想重新恢複盟會的製度,又怕人心不齊,所以想借二位國君的威望,在我國的盂地會合諸侯。就定在秋天八月吧,如果二位國君不嫌棄,能夠帶頭號召諸侯,來參加盟會,我願意世世代代和二位國君保持兄弟般的友好關係,從殷商的先王以下,都會感激二位國君的恩賜,又豈止是我一個人呢?”
齊孝公拱著手請楚成王先說,成王也拱著手請孝公先說,兩位國君互相推讓,很久都沒有決定。
襄公著急地說:“二位國君要是不嫌棄我,就一起在盟書上簽字吧。”於是拿出會盟的文書,卻不先遞給齊孝公,而是徑直走向楚成王求其署名。孝公見狀,心裏頓時像吞了隻蒼蠅般不是滋味,暗忖這宋襄公可真會做人,明擺著厚此薄彼嘛。楚成王接過文書,抬眼一瞧,隻見上麵寫著召集諸侯舉行盟會之事,效仿齊桓公的衣裳之會,不動兵戈,末尾處宋襄公已然大筆一揮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楚成王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地對襄公說:“諸侯嘛,君自個兒就能召集來,何必非得拉上我呢?”
襄公一本正經地解釋道:“鄭、許兩國長期在君之庇護下,而陳、蔡兩國近來又與齊結盟。若不仰仗君之威名,我怕這事兒得黃,所以才來求君幫忙。”
楚成王不緊不慢地說:“如此說來,齊君應當先署名,然後才輪到我。”
孝公卻雙手一攤,聳聳肩說:“我齊國如今在宋君麵前,就像個小跟班,那些諸侯我可請不動,唯有楚國之威令能行,我就湊個數,簽不簽這字也沒啥要緊。”說罷,便不肯提筆署名。
其實呀,齊孝公心裏那點小九九,眾人皆知,無非是不滿宋襄公先捧楚國而冷落自己,所以故意使性子呢。可宋襄公呢,還自作多情地以為孝公是真心感激自己,實心實意地謙讓,於是便美滋滋地收起文書,藏了起來。三位國君在鹿上又嘮嘮叨叨了好些日子,這才各自迴宮。
且說楚成王迴到楚國,將此事告知令尹子文。子文一聽,皺著眉頭說:“宋君這也太張狂了,大王您為何還答應去參加會盟呢?”
楚王哈哈一笑,道:“我早就想在中原地區當老大了,隻是一直沒找著合適的機會。如今宋公搞這個衣裳之會,我正好趁機拉攏諸侯,何樂而不為呢?”
大夫成得臣眼珠一轉,上前獻計:“宋公那家夥就是個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主兒,還特別容易輕信別人,沒啥心眼。咱們不如在盟會上設下伏兵,把他給活捉了,這多好玩。”
楚王眼睛一亮,點頭道:“我正有此意。”
子文卻有些擔憂地說:“咱都答應人家去會盟了,卻在會上搞偷襲,這不是砸自己招牌,讓天下人說咱不講信用嘛,以後還咋讓諸侯服咱?”
成得臣滿不在乎地擺擺手,說:“宋公一心想當盟主,肯定會在會上對諸侯們指手畫腳,那些諸侯又不了解他,肯定沒人搭理他。咱們把他劫了,既能顯示咱的威風,迴頭再把他放了,又能落個好名聲,諸侯們一看宋公這麽窩囊,不投奔咱楚國還能去哪兒?要是為了那點小信用而壞了大事,這可不是明智之舉。”
子文聽了,無奈地搖搖頭說:“子玉啊,你這腦瓜子轉得可真快,我是自歎不如。”
楚王當下便任命成得臣、鬥勃二人為將,各自挑選五百名勇士,天天操練,就等著在盟會上大顯身手,劫盟之計,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宋襄公從鹿上迴來後,那臉上簡直像開了花,整天喜氣洋洋的,對公子目夷眉飛色舞地說:“楚國已經答應幫我召集諸侯啦,我這盟主之位,穩如泰山!”
目夷看著他那得意忘形的模樣,心裏直歎氣,苦口婆心地勸道:“楚國人那是啥德行,您還不清楚?他們就像那深山裏的野狼,心思難測。您就光聽他們嘴上說說,可沒摸透他們心裏咋想的,我看您呐,遲早得吃虧。”
襄公卻不以為然,白了目夷一眼,說:“你呀,就是想得太多,整天疑神疑鬼的。我宋襄公一向以忠信待人,他們怎麽會忍心欺騙我呢?”說罷,便不再理會目夷的勸告,自顧自地忙著發通知召集諸侯。還提前派人到盂地大興土木,築起高高的壇場,把公館修得金碧輝煌,倉庫裏堆滿了糧草,就等著各國諸侯和他們的軍馬到來,那招待的規格,簡直比五星級酒店還高,啥好吃的好用的,應有盡有。
眨眼間就到了秋七月,宋襄公美滋滋地坐著車,準備去赴會。目夷心急如焚,又跑過來勸阻:“楚國兵力強盛,而且不講道義,您至少得帶點兵車防身啊。”
襄公卻像被踩了尾巴的貓,跳起來大聲說:“我和諸侯們都約好了是‘衣裳之會’,大家都不帶兵車,要是我自己帶了,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以後還咋在諸侯麵前混?”
目夷不死心,又說:“您要是實在不願意帶兵車,那我帶一百輛兵車埋伏在三裏之外,以防萬一,行不?”
襄公雙手抱胸,堅決地說:“你帶兵車和我帶有啥區別?不行,絕對不行。”臨出發的時候,襄公又擔心目夷在國內起兵接應,破壞了自己堅守的信義,於是硬拉著目夷一起去。目夷無奈地歎口氣,說:“我這心裏也七上八下的,去就去吧,權當是陪你走一趟。”於是君臣二人一同前往會盟之地。
楚、陳、蔡、許、曹、鄭六國之君,都按時到了,唯獨齊孝公心裏還窩著一團火,不太樂意來,魯僖公又因為沒和楚國建交,所以這兩位國君都沒露麵。襄公使接待人員把六國諸侯迎接到各自的公館休息。
手下人迴來報告說:“各國諸侯都坐的是普通馬車,楚王的侍從雖然多,但也都是乘車而來。”襄公一聽,樂不可支,拍著胸脯說:“我就知道楚國不會騙我,他們還是很守信用的嘛。”
太史選了個黃道吉日舉行盟會,襄公趕忙派人通知各國。提前好幾天,就把壇上負責各種事務的人員安排得妥妥當當。到了那天淩晨五更,壇上壇下都點起了大火把,照得如同白晝。壇的旁邊,還專門設置了休息的地方。襄公早早地就到了,在那兒等著,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五位諸侯,陸陸續續地也來了。等了好久,天都快亮了,楚成王才慢悠悠地晃過來。
襄公趕忙按照地主之誼,和大家客客氣氣地謙讓了一番,然後分別從左右兩邊的台階登上盟壇。
右邊台階是賓客走的,眾諸侯都不敢搶在楚成王前麵,紛紛謙讓,讓成王第一個上去。成得臣、鬥勃二將緊緊跟隨,其他諸侯也各自帶著隨從,這裏就不一一細說了。
左邊台階是主人走的,隻有宋襄公和公子目夷君臣二人。剛要上台階的時候,還能論個賓主之禮,可等上了盟壇,要殺牲口歃血為盟,對天發誓,在盟書上簽名的時候,就得推選盟主了,這盟主之位可是重中之重。宋襄公眼巴巴地瞅著楚王,指望他能主動開口推舉自己,眼睛都快瞪直了。可楚王呢,卻像個悶葫蘆似的,低著頭不吭聲。陳、蔡等國的諸侯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不敢先說話。
襄公等得不耐煩了,心裏那火苗蹭蹭往上冒,幹脆一咬牙,挺身而出,大聲說:“今天咱們聚在這兒,我宋襄公就是想重振先伯主齊桓公的霸業,讓各國君主安心,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大家都別打仗了,一起共享太平盛世,你們覺得咋樣?”諸侯們還沒來得及迴應,楚王就大踏步走上前,皮笑肉不笑地說:“君這話聽起來挺美,不過這盟主之位,今天該歸誰呢?”
襄公胸脯一挺,理直氣壯地說:“那自然是有功的論功行賞,沒功的就按爵位高低來排,還有啥好說的?”
楚王嘿嘿一笑,說:“我這楚王的名號雖說有點水分,可好歹也當了這麽久了。宋國雖說地位尊貴,可到底還是個公爵,怎麽能排在我這王爵前麵呢?我看這盟主之位,我就不客氣地先占了。”說完,就大搖大擺地站到了第一個位置上。
目夷在旁邊急得直跺腳,悄悄拉了拉襄公的衣袖,示意他先忍一忍,再想辦法。
襄公心裏那叫一個氣啊,原本以為盟主之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沒想到楚王突然來這麽一出,這簡直就是煮熟的鴨子飛了。他氣得臉色通紅,說話都不利索了,衝著楚王就嚷嚷:“我宋襄公可是沾了先代的光,忝列上公之位,周天子都對我客客氣氣的。你這楚王的名號本就是僭越,怎麽能拿個假王來壓我這真公呢?”
楚王也不示弱,翻了個白眼說:“我既然是假王,那你當初為啥請我來這兒?”
襄公氣得跳腳:“你能來,那是因為在鹿上咱們就說好了的,可不是我瞎忽悠你。”
成得臣在旁邊一看,時機成熟,立馬大喝一聲:“今天這事兒,咱也別爭了,就問問各位諸侯,你們是衝著楚國來的,還是衝著宋國來的?”
陳、蔡等國平日裏就對楚國怕得要死,這時候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都是奉了楚國的命令,不敢不來啊。”
楚王一聽,哈哈大笑,那笑聲震得盟壇都好像晃了晃,對著襄公說:“宋君啊,你還有啥話說?”
襄公這下可傻了眼,本想和楚王好好理論理論,可楚王根本就不跟他講道理,隻認拳頭。他想找個機會偷偷溜走,可身邊連個保護自己的人都沒有。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的時候,隻見成得臣、鬥勃二人迅速脫掉禮服,露出裏麵的重重鎧甲,腰間還各插著一麵小紅旗。他倆把旗朝著壇下一揮,好家夥,楚王帶來的那上千名隨從,就像一群餓狼撲食一般,瞬間都脫掉外衣,露出明晃晃的兵器,一窩蜂地湧上盟壇。
各國諸侯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臉色蒼白,魂飛魄散。成得臣一個箭步衝上去,死死抓住宋襄公的兩隻袖子,和鬥勃一起指揮著那些甲士,把壇上擺放的那些珍貴的玉帛器皿等搶了個精光。負責盟會事務的人員們嚇得四處逃竄,亂成一團。宋襄公看到公子目夷還在自己身邊,急忙壓低聲音說:“悔不該不聽你的話,這下可倒了八輩子黴了。你趕緊迴去守著國家,別管我了。”目夷心裏明白,自己留在這兒也沒什麽用,於是趁著混亂,像隻兔子似的逃迴了宋國。隻是這宋襄公被楚人死死抓住,他到底能不能脫身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豎刁滿不在乎地說:“已經有易牙帶兵出城迎戰了。”
高虎皺著眉頭說:“就咱們這點兵力,寡不敵眾啊!我這把老骨頭想請你幫個忙,救救齊國的危難。”
豎刁拍拍胸脯說:“我能有啥辦法?不過老大夫您要是有啥吩咐,我肯定唯命是從!”
高虎臉色一沉,大聲說:“我想借你的腦袋,去向宋國謝罪!”
豎刁一聽,驚得猛地站起身來。高虎瞅著左右的壯士大喝一聲:“還不動手?”埋伏在牆壁間的壯士一下子衝出來,抓住豎刁就砍了腦袋。
接著高虎大開城門,派人到處唿喊:“世子已經到城外了,願意去迎接的跟我來!”齊國人早就厭惡雍巫、豎刁的所作所為,所以都不願意追隨無虧。看到高虎出城迎接世子,一個個都捋起袖子,興高采烈地跟著去了,這一去,足足有上千人。
國懿仲趕忙進宮,直接到宮門口求見無虧,著急地說:“現在大家都盼著世子迴來,都跑去迎接了,我這老頭子根本攔不住。主公您得趕緊想個辦法避難啊。”
無虧瞪大了眼睛問:“雍巫、豎刁在哪兒呢?”
懿仲迴答說:“雍巫勝負還不知道,豎刁已經被國人給殺了。”
無虧頓時火冒三丈,怒吼道:“國人殺豎刁,你怎麽會不知道?”說著就命令左右的侍從去抓懿仲,懿仲趕緊逃出了宮門。
無虧帶著幾十個內侍,坐著一輛小車,氣唿唿地拿著劍出了宮,下令召集壯丁發放盔甲,要親自去抵禦敵人。內侍們在東邊喊西邊叫,可城中沒有一個人願意響應,反倒把許多冤家對頭給叫了出來。這可真是應了那句歇後語:“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些冤家,都是高氏、國氏、管氏、鮑氏、寧氏、陳氏、晏氏、東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公孫氏、閭邱氏等眾多官員的家族子弟。當初就是因為不依附無虧,被雍巫、豎刁殺害,他們的家屬人人心裏都懷著怨恨,個個都憋著一口冤氣。如今聽說宋君護送太子迴國,雍巫帶兵抵抗,他們私下裏都盼著雍巫兵敗,可又擔心宋國軍隊來了之後,會有一場大屠殺,所以大家都提心吊膽的。等聽到高老相國殺了豎刁,去迎接太子,全都高興得不得了,都說:“老天爺終於開眼了!”於是都帶著武器防身,跑到東門去打探太子的消息,正好撞見無虧坐著車過來。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個人帶頭,其他人紛紛響應,各自拿著武器,把無虧給團團圍住。內侍大聲喊道:“主公在這裏,你們不得無禮!”
眾人卻紛紛叫罵:“他算哪門子主公!”說著就朝著內侍們亂砍過去。無虧抵擋不住,急忙下車逃跑,可最後還是被眾人給殺了。東門這裏亂成了一鍋粥,幸虧國懿仲趕來好言安撫,眾人才漸漸散去。懿仲把無虧的屍首抬到別的地方停放,一麵派人飛速去報告高虎。
再說雍巫正在東關駐紮軍隊,和宋國對峙。突然夜裏軍中大亂,有人傳言:“無虧、豎刁都死了,高虎相國率領國人迎接太子昭當國君,咱們可不能再助紂為虐了。”雍巫知道軍心已經變了,心裏像被針紮一樣難受,急忙帶著幾個心腹,連夜逃跑到魯國去了。
天亮的時候,高虎已經趕到,安撫了雍巫統領的士兵,然後一直來到郊外,迎接世子昭,又和宋、衛、曹、邾四國求和,四國這才退兵。高虎陪著世子昭來到臨淄城外,暫時在公館住下,派人去告訴國懿仲準備好國君的車駕,和百官一起出城迎接。
卻說公子元、公子潘聽說了這件事,就約好公子商人,一起出城迎接新君。公子商人卻很不高興地說:“咱們在國內奔喪的時候,昭連個哭泣的位置都不給咱們,現在他竟然借著宋國的兵威,以小欺大,強奪齊國國君的位置,這根本就不合常理。聽說諸侯的軍隊已經退了,咱們不如各自率領自家的軍隊,就說為無虧報仇,把子昭給趕走。咱們三個人當中,任憑大臣們公議推舉一個當國君,這樣也免得被宋國控製,滅了咱們先公當盟主的誌氣。”
公子元想了想說:“要是這樣的話,得聽從宮中的命令才行,這樣才名正言順。”於是就進宮稟報長衛姬。
長衛姬哭著說:“你要是能為無虧報仇,我死也瞑目了。”說完就命令召集無虧以前的那幫侍從,再加上三位公子的黨羽,一起抗拒世子。豎刁的手下也有一些心腹之人,想要為主子報仇,也來幫忙,分別占據了臨淄城的各個城門。國懿仲害怕這四家人多勢眾,就把自家府門緊閉,不敢出來。
高虎對子昭說:“無虧、豎刁雖然死了,可他們的餘黨還在,何況還有三位公子領頭,他們閉門不接納咱們,如果硬要進城,就得打仗;要是打不贏,可就前功盡棄了。不如還是迴宋國去求救吧。”
子昭無奈地說:“那就全聽國老您的安排吧。”
於是高虎就陪著世子昭又返迴宋國。
宋襄公剛帶著軍隊迴到宋國境內,看到世子昭來了,十分驚訝,問他來幹什麽。高虎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
襄公一拍大腿說:“這都怪我班師迴朝太早了。世子放心,有我在,還怕進不了臨淄城嗎?”
立刻命令大將公孫固增加車馬。之前有衛、曹、邾三國一起幫忙,隻用了二百輛戰車,現在獨自出兵,增加到四百輛。讓公子蕩當先鋒,華禦事在後麵接應,襄公自己統領中軍,護送世子昭,再次離開宋國邊境,進入齊國境內。當時高虎在前麵帶路,守關的將士看到是高相國,馬上打開城門讓他們進去,一直逼近臨淄城,然後安營紮寨。
宋襄公看到臨淄城門緊閉,就吩咐三軍準備攻城的器具。城裏的公子商人對公子元、公子潘說:“宋國要是攻城,肯定會驚擾百姓。咱們不如率領四家的軍隊,趁他們還沒休息好,一起去攻打他們。要是僥幸打贏了固然好,要是不幸輸了,大不了各自逃命,再另想辦法,總比在這裏死守強。萬一諸侯的軍隊都來了,那可就麻煩了。”公子元、公子潘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於是當天夜裏,他們打開城門,各自帶兵去劫宋營。他們也不知道宋營的虛實,隻劫了先鋒公子蕩的前營。公子蕩措手不及,隻好棄營而逃。中軍大將公孫固聽說前營被劫,急忙帶著大軍來救援。後軍華禦事和齊國的老大夫高虎,也各自率領部下前來接應,兩邊混戰在一起,一直打到天亮。這四家的黨羽雖然人數眾多,可都是各為其主,人心不齊,哪裏打得過宋國的大軍。
這一場混戰打了一夜,四家人馬被宋兵殺得七零八落。公子元怕世子昭進了國,自己會遭殃,就趁著混亂帶著幾個心腹,逃到衛國避難去了。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殘兵敗將退迴城裏,可宋兵緊跟在後麵,他們來不及關門。崔夭趕著車,載著世子昭長驅直入,進了城。
上卿國懿仲聽說四家兵敗,世子已經進城,就召集百官,和高虎一起擁立世子昭即位,把這一年定為元年,這就是齊孝公。孝公繼位後,論功行賞,提拔崔夭為大夫,還拿出很多金銀財寶,重重犒勞宋軍。
襄公在齊國境內停留了五天,才返迴宋國。
這時候魯僖公帶著大軍來救無虧,聽說孝公已經即位,半路上就迴去了。從此魯、齊兩國結下了仇怨,按下不表。
再說公子潘和公子商人商量,把出兵抵抗的事情都推到公子元身上。國、高兩位老臣心裏明白,這四家是同謀,為了讓孝公消除怨恨,和他們修好,就隻懲辦帶頭叛亂的雍巫、豎刁兩個人的罪,把他們的黨羽全都赦免,不再追究。
這年秋天八月,把桓公葬在牛首堈,一下子修了三座大墳。把晏蛾兒葬在旁邊,另外起了一座小墳。又因為無虧、公子元的緣故,把長衛姬、少衛姬兩宮的內侍和宮女,全都讓她們殉葬,死了好幾百人。
後來到了晉朝永嘉末年,天下大亂,有個村民挖開桓公的墳墓,看到墳墓前麵有個水銀池,寒氣逼人,人根本不敢進去。過了好幾天,寒氣漸漸消散,就牽著一條猛犬走進墳墓,在裏麵找到幾十斛金蠶,還有珠襦玉匣、彩色絲綢和兵器,數都數不過來。墳墓裏骸骨亂七八糟,都是殉葬的人。由此可見孝公當年葬父是多麽隆重。可這又有什麽用呢?有個叫髯仙的詩人為此寫了一首詩:
疑塚三堆峻似山,金蠶玉匣出人間。
從來厚蓄多遭發,薄葬須知不是慳。
話說兩頭。宋襄公自從打敗了齊兵,送世子昭迴國當了國君,就自以為立下了不世之功,於是就想召集諸侯,取代齊桓公當盟主。他又怕大國不聽招唿,就先約了滕、曹、邾、鄫這些小國,在曹國的南邊結盟。曹、邾兩國國君先到了,滕子嬰齊才來。宋襄公不許嬰齊參加結盟,把他關在一間屋子裏。鄫君害怕宋國的威嚴,也來參加會盟,可是已經遲到了兩天。
宋襄公就問群臣:“我剛剛倡導結盟,鄫國這個小國竟然敢怠慢,遲到了兩天,不重重懲罰他,怎麽能樹立我的威信呢?”
大夫公子蕩上前說:“以前齊桓公南征北戰,可就是沒有征服東夷這些部落。您要是想在中原稱霸,就得先征服東夷;要想征服東夷,就得用鄫子。”
襄公疑惑地問:“怎麽用他呢?”
公子蕩迴答說:“睢水邊上,有個神能唿風喚雨,東夷都為他立了神社祭祀,一年四季都不缺禮。您要是真用鄫子當祭品,去祭祀睢神,不但神會降福,東夷人聽說了,都會說您能決定諸侯的生死,誰還不害怕,不來歸附呢?然後再借著東夷的力量,去征服諸侯,霸業就成了。”
上卿公子目夷趕忙勸阻說:“不行,不行。古代小事都不用大牲口祭祀,這是看重生命,何況是用人呢?祭祀,是為了給人祈福。殺人去祈求人的幸福,神肯定不會享用祭品。而且國家有固定的祭祀典禮,是宗伯掌管的。睢水河神不過是個妖鬼罷了!東夷人的祭祀風俗,您也去跟著祭祀,這也不能說明您就比東夷人強,那誰又肯歸附您呢?齊桓公主盟四十年,幫助滅亡的國家複國,讓斷絕祭祀的家族延續香火,每年都對天下有恩德。現在您才剛剛舉行一次盟會,就要殺諸侯去討好妖神。我看諸侯們隻會害怕而背叛您,不會來歸附您。”
公子蕩卻不以為然地說:“子魚您這話就錯了。您想啊,國君您圖謀霸業的方法和齊桓公不一樣。齊桓公治理國家二十多年,然後才主持盟會;您能等那麽久嗎?慢的時候用德行感化,急的時候就得用威嚴震懾。快慢的順序,不能不考慮清楚啊!不向夷人學習,夷人就會懷疑我們;不威懾諸侯,諸侯就會輕視我們。國內被輕視,國外被懷疑,還怎麽成就霸業呢?以前周武王砍下商紂王的腦袋,掛在太白旗上,才得了天下,這可是諸侯對天子做的事。對一個小國的國君,又有什麽不可以的呢?您一定要這麽做!”
襄公心裏本來就急於想當諸侯盟主,就不聽目夷的話。讓邾文公抓住鄫子殺了,然後煮了去祭祀睢水之神,還派人去召集東夷的首領,都到睢水邊來參加祭祀。東夷人向來不習慣宋國的政令,沒有一個來的。滕子嬰齊嚇壞了,派人送了很多財物來請求釋放,襄公這才放了嬰齊。
曹國大夫僖負羈對曹共公襄說:“宋國又急躁又殘暴,肯定成不了事,咱們不如迴去吧。”共公就告辭迴國,連地主之禮都沒盡。
襄公大怒,派人去責備他說:“古代國君相見,都有肉幹、糧食、牲口等禮物,用來增進賓主之間的友好。我在你的國境上停留,可不是一天兩天了,三軍將士,都還不知道主人的心意呢。你好好想想吧。”
僖負羈迴答說:“安排住處,送上食物,這是朝聘的常禮。現在您因為公事到我國南部邊境,我急忙趕來聽候吩咐,還沒顧得上其他的。現在您責備我沒有盡地主之禮,我實在慚愧,還請您原諒。”曹共公說完就迴去了。
襄公更加生氣,傳令出兵攻打曹國。公子目夷又勸阻說:“以前齊桓公會盟的時候,足跡遍布各國。送給諸侯的禮物豐厚,對諸侯的要求卻很少,不責怪他們沒有盡力,也不懲罰他們做得不夠好,這是為了體諒別人的難處,照顧別人的感情。曹國缺少禮節,對您並沒有什麽損害,何必出兵攻打呢?”
襄公根本不聽,派公子蕩帶著三百輛戰車,去攻打曹國,包圍了曹國的都城。僖負羈隨機應變,布置防守,和公子蕩對峙了三個月,公子蕩也沒能取勝。
這時候,鄭文公第一個去朝拜楚國,還約了魯、齊、陳、蔡四國國君,和楚成王在齊國境內結盟。
宋襄公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一來擔心齊、魯兩國當中,會有人出來爭當盟主,宋國就沒法和他們競爭了;二來又怕公子蕩攻打曹國失利,挫了銳氣,被諸侯笑話。於是就把公子蕩召迴來,曹共公也怕宋國軍隊再來,派人到宋國謝罪。從此宋、曹兩國又和好如初。
再說宋襄公一心想當霸主,看到小國諸侯紛紛不服,大國反而和楚國結盟,心裏又氣又急,就和公子蕩商量。公子蕩說:“現在的大國,沒有超過齊、楚的。齊國雖然是以前的霸主之後,可剛剛經曆內亂,國家勢力還沒有恢複;楚國雖然僭越稱王,可剛剛和中原各國打交道,諸侯們都有點怕它。您要是真舍得用謙卑的言辭、豐厚的禮物,去向楚國請求讓諸侯歸附,楚國肯定會答應。借著楚國的力量來召集諸侯,再借著諸侯的力量來壓製楚國,這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公子目夷又勸阻說:“楚國已經有諸侯歸附了,怎麽會幫我們;我們向楚國請求讓諸侯歸附,楚國又怎麽會屈居我們之下。我擔心這樣會挑起爭端啊。”
襄公不這麽認為,立刻派公子蕩帶著豐厚的禮物去楚國,請求拜見楚成王。成王問他來幹什麽,答應明年春天,在鹿上這個地方相會。公子蕩迴來報告襄公,襄公說:“鹿上是齊國的地方,不能不告訴齊侯。”又派公子蕩去齊國修好,說了楚王約定相會的事情,齊孝公也答應了。這一年是宋襄公十一年,也就是周襄王十二年。
第二年春天正月,宋襄公先到鹿上,築起盟壇等待齊、楚兩國國君。
二月上旬,齊孝公才到。襄公因為自己有送孝公迴國即位的功勞,見麵的時候,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孝公感激宋國的恩德,也很周到地盡了地主之禮。
又過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宋、齊兩國國君接見他的時候,按照爵位排次序,楚國雖然僭越稱王,實際上是子爵,所以宋公排在最前麵,齊侯其次,楚子在最後,這是宋襄公定的位次。到了會盟那天,大家一起登上鹿上的盟壇。襄公毫不猶豫地以盟主自居,先拿起牛耳,一點都不謙讓;楚成王心裏很不高興,勉強接受了歃血儀式。
襄公拱著手說:“我茲父有幸繼承先代的事業,作為周王室的賓客。我不自量力,想重新恢複盟會的製度,又怕人心不齊,所以想借二位國君的威望,在我國的盂地會合諸侯。就定在秋天八月吧,如果二位國君不嫌棄,能夠帶頭號召諸侯,來參加盟會,我願意世世代代和二位國君保持兄弟般的友好關係,從殷商的先王以下,都會感激二位國君的恩賜,又豈止是我一個人呢?”
齊孝公拱著手請楚成王先說,成王也拱著手請孝公先說,兩位國君互相推讓,很久都沒有決定。
襄公著急地說:“二位國君要是不嫌棄我,就一起在盟書上簽字吧。”於是拿出會盟的文書,卻不先遞給齊孝公,而是徑直走向楚成王求其署名。孝公見狀,心裏頓時像吞了隻蒼蠅般不是滋味,暗忖這宋襄公可真會做人,明擺著厚此薄彼嘛。楚成王接過文書,抬眼一瞧,隻見上麵寫著召集諸侯舉行盟會之事,效仿齊桓公的衣裳之會,不動兵戈,末尾處宋襄公已然大筆一揮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楚成王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地對襄公說:“諸侯嘛,君自個兒就能召集來,何必非得拉上我呢?”
襄公一本正經地解釋道:“鄭、許兩國長期在君之庇護下,而陳、蔡兩國近來又與齊結盟。若不仰仗君之威名,我怕這事兒得黃,所以才來求君幫忙。”
楚成王不緊不慢地說:“如此說來,齊君應當先署名,然後才輪到我。”
孝公卻雙手一攤,聳聳肩說:“我齊國如今在宋君麵前,就像個小跟班,那些諸侯我可請不動,唯有楚國之威令能行,我就湊個數,簽不簽這字也沒啥要緊。”說罷,便不肯提筆署名。
其實呀,齊孝公心裏那點小九九,眾人皆知,無非是不滿宋襄公先捧楚國而冷落自己,所以故意使性子呢。可宋襄公呢,還自作多情地以為孝公是真心感激自己,實心實意地謙讓,於是便美滋滋地收起文書,藏了起來。三位國君在鹿上又嘮嘮叨叨了好些日子,這才各自迴宮。
且說楚成王迴到楚國,將此事告知令尹子文。子文一聽,皺著眉頭說:“宋君這也太張狂了,大王您為何還答應去參加會盟呢?”
楚王哈哈一笑,道:“我早就想在中原地區當老大了,隻是一直沒找著合適的機會。如今宋公搞這個衣裳之會,我正好趁機拉攏諸侯,何樂而不為呢?”
大夫成得臣眼珠一轉,上前獻計:“宋公那家夥就是個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主兒,還特別容易輕信別人,沒啥心眼。咱們不如在盟會上設下伏兵,把他給活捉了,這多好玩。”
楚王眼睛一亮,點頭道:“我正有此意。”
子文卻有些擔憂地說:“咱都答應人家去會盟了,卻在會上搞偷襲,這不是砸自己招牌,讓天下人說咱不講信用嘛,以後還咋讓諸侯服咱?”
成得臣滿不在乎地擺擺手,說:“宋公一心想當盟主,肯定會在會上對諸侯們指手畫腳,那些諸侯又不了解他,肯定沒人搭理他。咱們把他劫了,既能顯示咱的威風,迴頭再把他放了,又能落個好名聲,諸侯們一看宋公這麽窩囊,不投奔咱楚國還能去哪兒?要是為了那點小信用而壞了大事,這可不是明智之舉。”
子文聽了,無奈地搖搖頭說:“子玉啊,你這腦瓜子轉得可真快,我是自歎不如。”
楚王當下便任命成得臣、鬥勃二人為將,各自挑選五百名勇士,天天操練,就等著在盟會上大顯身手,劫盟之計,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宋襄公從鹿上迴來後,那臉上簡直像開了花,整天喜氣洋洋的,對公子目夷眉飛色舞地說:“楚國已經答應幫我召集諸侯啦,我這盟主之位,穩如泰山!”
目夷看著他那得意忘形的模樣,心裏直歎氣,苦口婆心地勸道:“楚國人那是啥德行,您還不清楚?他們就像那深山裏的野狼,心思難測。您就光聽他們嘴上說說,可沒摸透他們心裏咋想的,我看您呐,遲早得吃虧。”
襄公卻不以為然,白了目夷一眼,說:“你呀,就是想得太多,整天疑神疑鬼的。我宋襄公一向以忠信待人,他們怎麽會忍心欺騙我呢?”說罷,便不再理會目夷的勸告,自顧自地忙著發通知召集諸侯。還提前派人到盂地大興土木,築起高高的壇場,把公館修得金碧輝煌,倉庫裏堆滿了糧草,就等著各國諸侯和他們的軍馬到來,那招待的規格,簡直比五星級酒店還高,啥好吃的好用的,應有盡有。
眨眼間就到了秋七月,宋襄公美滋滋地坐著車,準備去赴會。目夷心急如焚,又跑過來勸阻:“楚國兵力強盛,而且不講道義,您至少得帶點兵車防身啊。”
襄公卻像被踩了尾巴的貓,跳起來大聲說:“我和諸侯們都約好了是‘衣裳之會’,大家都不帶兵車,要是我自己帶了,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以後還咋在諸侯麵前混?”
目夷不死心,又說:“您要是實在不願意帶兵車,那我帶一百輛兵車埋伏在三裏之外,以防萬一,行不?”
襄公雙手抱胸,堅決地說:“你帶兵車和我帶有啥區別?不行,絕對不行。”臨出發的時候,襄公又擔心目夷在國內起兵接應,破壞了自己堅守的信義,於是硬拉著目夷一起去。目夷無奈地歎口氣,說:“我這心裏也七上八下的,去就去吧,權當是陪你走一趟。”於是君臣二人一同前往會盟之地。
楚、陳、蔡、許、曹、鄭六國之君,都按時到了,唯獨齊孝公心裏還窩著一團火,不太樂意來,魯僖公又因為沒和楚國建交,所以這兩位國君都沒露麵。襄公使接待人員把六國諸侯迎接到各自的公館休息。
手下人迴來報告說:“各國諸侯都坐的是普通馬車,楚王的侍從雖然多,但也都是乘車而來。”襄公一聽,樂不可支,拍著胸脯說:“我就知道楚國不會騙我,他們還是很守信用的嘛。”
太史選了個黃道吉日舉行盟會,襄公趕忙派人通知各國。提前好幾天,就把壇上負責各種事務的人員安排得妥妥當當。到了那天淩晨五更,壇上壇下都點起了大火把,照得如同白晝。壇的旁邊,還專門設置了休息的地方。襄公早早地就到了,在那兒等著,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五位諸侯,陸陸續續地也來了。等了好久,天都快亮了,楚成王才慢悠悠地晃過來。
襄公趕忙按照地主之誼,和大家客客氣氣地謙讓了一番,然後分別從左右兩邊的台階登上盟壇。
右邊台階是賓客走的,眾諸侯都不敢搶在楚成王前麵,紛紛謙讓,讓成王第一個上去。成得臣、鬥勃二將緊緊跟隨,其他諸侯也各自帶著隨從,這裏就不一一細說了。
左邊台階是主人走的,隻有宋襄公和公子目夷君臣二人。剛要上台階的時候,還能論個賓主之禮,可等上了盟壇,要殺牲口歃血為盟,對天發誓,在盟書上簽名的時候,就得推選盟主了,這盟主之位可是重中之重。宋襄公眼巴巴地瞅著楚王,指望他能主動開口推舉自己,眼睛都快瞪直了。可楚王呢,卻像個悶葫蘆似的,低著頭不吭聲。陳、蔡等國的諸侯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不敢先說話。
襄公等得不耐煩了,心裏那火苗蹭蹭往上冒,幹脆一咬牙,挺身而出,大聲說:“今天咱們聚在這兒,我宋襄公就是想重振先伯主齊桓公的霸業,讓各國君主安心,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大家都別打仗了,一起共享太平盛世,你們覺得咋樣?”諸侯們還沒來得及迴應,楚王就大踏步走上前,皮笑肉不笑地說:“君這話聽起來挺美,不過這盟主之位,今天該歸誰呢?”
襄公胸脯一挺,理直氣壯地說:“那自然是有功的論功行賞,沒功的就按爵位高低來排,還有啥好說的?”
楚王嘿嘿一笑,說:“我這楚王的名號雖說有點水分,可好歹也當了這麽久了。宋國雖說地位尊貴,可到底還是個公爵,怎麽能排在我這王爵前麵呢?我看這盟主之位,我就不客氣地先占了。”說完,就大搖大擺地站到了第一個位置上。
目夷在旁邊急得直跺腳,悄悄拉了拉襄公的衣袖,示意他先忍一忍,再想辦法。
襄公心裏那叫一個氣啊,原本以為盟主之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沒想到楚王突然來這麽一出,這簡直就是煮熟的鴨子飛了。他氣得臉色通紅,說話都不利索了,衝著楚王就嚷嚷:“我宋襄公可是沾了先代的光,忝列上公之位,周天子都對我客客氣氣的。你這楚王的名號本就是僭越,怎麽能拿個假王來壓我這真公呢?”
楚王也不示弱,翻了個白眼說:“我既然是假王,那你當初為啥請我來這兒?”
襄公氣得跳腳:“你能來,那是因為在鹿上咱們就說好了的,可不是我瞎忽悠你。”
成得臣在旁邊一看,時機成熟,立馬大喝一聲:“今天這事兒,咱也別爭了,就問問各位諸侯,你們是衝著楚國來的,還是衝著宋國來的?”
陳、蔡等國平日裏就對楚國怕得要死,這時候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都是奉了楚國的命令,不敢不來啊。”
楚王一聽,哈哈大笑,那笑聲震得盟壇都好像晃了晃,對著襄公說:“宋君啊,你還有啥話說?”
襄公這下可傻了眼,本想和楚王好好理論理論,可楚王根本就不跟他講道理,隻認拳頭。他想找個機會偷偷溜走,可身邊連個保護自己的人都沒有。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的時候,隻見成得臣、鬥勃二人迅速脫掉禮服,露出裏麵的重重鎧甲,腰間還各插著一麵小紅旗。他倆把旗朝著壇下一揮,好家夥,楚王帶來的那上千名隨從,就像一群餓狼撲食一般,瞬間都脫掉外衣,露出明晃晃的兵器,一窩蜂地湧上盟壇。
各國諸侯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臉色蒼白,魂飛魄散。成得臣一個箭步衝上去,死死抓住宋襄公的兩隻袖子,和鬥勃一起指揮著那些甲士,把壇上擺放的那些珍貴的玉帛器皿等搶了個精光。負責盟會事務的人員們嚇得四處逃竄,亂成一團。宋襄公看到公子目夷還在自己身邊,急忙壓低聲音說:“悔不該不聽你的話,這下可倒了八輩子黴了。你趕緊迴去守著國家,別管我了。”目夷心裏明白,自己留在這兒也沒什麽用,於是趁著混亂,像隻兔子似的逃迴了宋國。隻是這宋襄公被楚人死死抓住,他到底能不能脫身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