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厘王元年,那春天的陽光剛剛照進大地,齊桓公就早早地起了床,設了朝。群臣們拜賀完畢,桓公就轉頭問管仲:“仲父啊,你看咱齊國現在兵強馬壯,糧食多得堆成山,百姓們也都知書達理,我是不是該搞點大事情,立個盟約,當當霸主啥的?”
管仲一聽,嘿嘿一笑,說:“大王啊,您這想法不錯,但現在諸侯裏比咱強的還有不少呢,像南方的荊楚,西方的秦晉,都各玩各的,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可周天子雖然是落魄了點,但畢竟是大家的老大。自從他搬到洛陽,那些諸侯們就不怎麽朝拜,也不送禮物了。您看,鄭伯都敢射周桓王的肩膀,五國都敢不聽莊王的命令,這世道啊,都亂套了。現在莊王剛去世,新王上位,宋國那邊又因為南宮長萬那小子鬧得雞飛狗跳,國君還沒定下來。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去朝拜一下周天子,請他下個命令,召集諸侯們來開個會,把宋國的國君給定下來。等宋國那邊穩定了,咱再奉天子的命令,去管管那些不聽話的諸侯。弱的咱就幫一把,強的咱就壓壓,那些不聽話的,咱就帶著大家去收拾他們。這樣一來,大家就知道咱是真心為大家好,肯定都會來朝拜咱齊國,咱不用動一兵一卒,就能當上霸主啦!”
桓公一聽,高興得直拍大腿:“好主意!好主意!”
於是,桓公就派了個使者去洛陽朝拜新上任的厘王,順便請了個命令,說要開個會,定定宋國的國君。厘王一聽,高興地說:“哎呀,舅舅你還記得我這小侄子,真是太好了。那些泗水邊上的諸侯們,都聽你的,我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使者迴來一報告,桓公就立馬給宋、魯、陳、蔡、衛、鄭、曹、邾這些國家發了通知,說三月一號,大家都要到北杏這個地方來開會。
桓公又問管仲:“咱這次去開會,要帶多少兵馬?”
管仲擺擺手:“大王啊,您是奉了天子的命令去開會,帶兵馬幹啥?咱這是衣裳之會,講的是文明禮貌!”
桓公一聽,覺得有理,就讓士兵們先去搭了個三層高的祭壇,上麵還掛了鍾和鼓,天子的位置設在中間,旁邊還準備了放玉器和絲綢的桌子,一切都準備得井井有條。
到了開會的那天,宋桓公禦說第一個到了,跟桓公寒暄了幾句。接著,陳宣公、邾子、蔡哀侯也都來了。他們一看齊國那邊沒兵馬,都私下裏說:“齊侯這人,真是實誠啊!”於是,他們就把自己的兵馬都撤到了二十裏之外。
眼看二月都要過完了,桓公有點著急,問管仲:“這人都還沒來齊,咱要不要改個日子?”
管仲搖搖頭:“俗話說得好,‘三人成眾’,現在來了四國,也不算少了。要是改日子,那就是咱不講信用;要是等他們還不來,那就是咱不尊重天子的命令。咱這可是第一次開會,就給人留下不講信用、不尊重天子的印象,那還怎麽當霸主?”
桓公又問:“那咱是開會呢,還是結盟呢?”
管仲說:“人心還沒齊呢,等開完會不散場,再結盟也不遲。”
桓公點點頭:“好主意!”
三月一號一大早,五國的諸侯們都聚在了祭壇下麵。桓公拱了拱手,跟大家說:“這世道啊,天子的話都不管用了,到處都是叛亂。我奉了天子的命令,來召集大家開會,一起幫幫天子。今天這事,得推一個人出來當頭兒,然後大家聽他的,政令才能傳遍天下。”
諸侯們私下裏都商量著,想推齊國吧,但宋國的爵位比齊國高;想推宋國吧,宋國又剛靠齊國定了位,不敢太囂張。這事就僵住了。
這時,陳宣公站了出來,說:“天子把召集大家的重任交給了齊侯,誰敢搶啊?我看,還是推齊侯當頭兒吧!”
大家都說:“對!對!就齊侯了!”
桓公謙虛了幾句,然後就上了祭壇。他坐在最中間,然後是宋公、陳侯、蔡侯、邾子。等大家都坐好了,鍾鼓齊鳴,他們先在天子的位置上拜了拜,然後又互相拜了拜,敘了敘兄弟情誼。
仲孫湫拿著一份盟約,跪在地上讀起來:“某年月日,齊小白、宋禦說、陳杵臼、蔡獻舞、邾克,奉天子之命,在北杏開會,一起幫幫天子,保護弱小,打擊強橫。誰要是違反了盟約,大家就一起收拾他!”
諸侯們都拱手表示同意。
這就是《論語》裏說的桓公九合諸侯的第一次會議。有人還寫了首詩來紀念這事:“冠裳濟濟聚五君,臨淄事業煥然新。局中先著一誰能識?隻為推尊第一人。”
對了,還有件事得提一提,那就是曹沫劫齊桓公的事。這可是後世俠客們的老祖宗啊!也有人寫了首詩來紀念他:“戈甲森森如浪潮,仗劍登台意氣豪。三敗之辱一朝雪,俠客之首屬曹沫。”
諸侯們一聽盟柯那事兒,都對齊桓公豎起了大拇指,誇他講信用、講義氣。衛國和曹國一看,也趕緊派人過來道歉,想加入這個大家庭。桓公就說了,等咱們收拾完宋國,再一起開個會,好好聊聊。然後,他又派了個人去洛陽,跟周厘王說宋國那小子不聽話,不來開會,想讓天子派兵,咱們一起去教訓教訓他。周厘王一聽,就派了個叫單蔑的大夫,帶著一隊人馬,跟齊國一起去打宋國。這時候,陳國和曹國也說要幫忙,願意當先鋒。
桓公就讓管仲先帶一隊人馬,去跟陳國、曹國會合,他自己則帶著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這些人,領著大軍跟在後麵,準備在商邱跟管仲他們會合。這時候,已經是周厘王二年的春天了。
說起來,管仲有個小妾,叫婧,是鍾離那邊的人,特別有文化,還特別聰明。桓公這人好色,每次出門都帶著一群美女。管仲呢,也帶著婧一起出門。
這天,管仲的大軍從南門出發,走了三十多裏地,到了峱山。他們看到一個山野村夫,穿著破衣服,戴著破帽子,光著腳丫子,在山下放牛。這個人一邊敲著牛角,一邊唱歌。管仲在車上一看,這人不簡單啊,就讓人給他送了點吃的喝的。
這個村夫吃完喝完,就說想見見管仲。使者說:“相國的車已經過去了。”村夫說:“我有句話,麻煩您幫我帶給相國:‘浩浩乎白水’。”使者追上管仲的車,把這話告訴了他。管仲一聽,愣住了,不知道這是啥意思,就問婧。婧說:“我聽過一首《白水》的詩,裏麵有句‘浩浩白水,儵儵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這個人可能是想出來做官。”
管仲一聽,立馬讓人停車,把這個村夫叫過來。這個村夫把牛寄在村裏,就跟使者去見管仲了。他見了管仲,也不下跪,就拱了拱手。管仲問他叫什麽名字,他說:“我是個衛國的山野村夫,叫寧戚。我聽說相國您喜歡賢能的人,就特地趕過來,想求您給個機會。”
管仲跟他聊了幾句,發現他挺有學問的,就歎了口氣說:“像你這樣的人才,被埋沒在鄉野裏,真是太可惜了。我們的大軍在後麵,過幾天就到這兒了。我寫封信,你拿著去見我們大王,他肯定會重用你的。”
說完,管仲就寫了封信,交給寧戚。兩個人就此別過。寧戚又迴到了峱山下放牛。
過了三天,桓公的大軍才到。寧戚還是穿著那身破衣服,戴著破帽子,光著腳丫子,站在路邊,一點也不害怕。
桓公的車快到的時候,寧戚又開始敲牛角唱歌了:“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桓公一聽,覺得這個人挺有意思的,就讓人把他帶到車前,問他叫什麽名字,從哪裏來。寧戚如實迴答:“我叫寧戚,是個放牛的。”
桓公說:“你是個放牛的,怎麽敢諷刺朝政?”寧戚說:“我就是個小老百姓,哪敢啊?”
桓公說:“現在天子在上,我率領諸侯都服從他,百姓安居樂業,草木都沐浴在春天的陽光裏,這不就是舜日堯天嗎?你說‘不逢堯舜’,又說‘長夜不旦’,這不是諷刺是什麽?”
寧戚說:“我雖然是個村夫,沒見過先王的政治,但也聽說過堯舜的時代。那時候,風調雨順,百姓自給自足,這就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可是現在呢?朝政不振,教化不行,你說這是‘舜日堯天’,我實在是不懂。而且,我還聽說堯舜的時代,百官都盡職盡責,諸侯都服從,趕走了四個兇惡的人,天下就安定了。那時候不用說話就有人信任,不用發怒就有人害怕。可是現在呢?你一次開會宋國就不來,二次開會魯國就鬧事。戰爭不斷,百姓疲憊不堪,你說這是‘百姓樂業,草木沾春’,我又是實在不懂。我還聽說堯把自己的兒子丹朱都放棄了,把天下讓給了舜。舜呢?又跑到南河去躲著,百姓們都去請他,他才不得已當了皇帝。可是現在你呢?你殺了你的哥哥才得到這個國家,還借著天子的名義去命令諸侯。我又不知道這跟唐虞的禪讓比起來怎麽樣了?”
桓公一聽,火冒三丈:“你這個匹夫,竟敢出言不遜!”然後他就讓人把寧戚拉下去斬了。可是寧戚一點都不害怕,還仰天長歎:“桀殺了龍逢,紂殺了比幹,現在我也要跟他們一樣了!”
這時候,隰朋過來說:“這個人看到權勢不低頭,看到威嚴不害怕,肯定不是個普通的放牛娃。大王您還是饒了他吧!”
桓公一聽,覺得也有道理,怒氣就消了。他讓人把寧戚放開,說:“我剛才隻是試試你,你果然是個好人。”
寧戚這時候才從懷裏掏出管仲的信,遞給桓公。桓公拆開一看,上麵寫著:“我奉命出兵,走到峱山,遇到了衛國人寧戚。這個人不是普通的放牛娃,是個有用的人才。您應該留下來輔佐您。如果您放棄了他,讓他去了別的國家,那齊國可就後悔莫及了!”
桓公說:“你既然有仲父的信,為什麽不早點拿出來?”寧戚說:“我聽說‘賢君選賢能的人輔佐自己,賢能的人也選賢明的君主輔佐’。如果您是個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真話的人,對我發脾氣,那我寧死也不會拿出這封信的。”
桓公一聽,高興極了,就讓寧戚坐自己的後車。晚上紮營休息的時候,桓公急著要衣冠,準備封寧戚為官。有個太監問:“大王要衣冠,是不是要給寧戚封爵啊?”桓公說:“對。”太監又說:“衛國離齊國不遠,您何不派人去調查一下。如果他真的賢能,再封他也不遲。”桓公說:“這個人是個豁達的人才,不會拘泥於小節。我怕他在衛國的時候,可能有些小過錯。如果調查出來他有過錯,再封他就不光彩了;如果不用他,又太可惜了!”於是,他就在燈燭之下,拜寧戚為大夫,讓他跟管仲一起管理國家大事。
寧戚換上新衣服,謝過恩,就出去了。這時候,有個老頭兒寫了首詩來紀念這事兒:“短褐單衣牧豎窮,不逢堯舜遇桓公。自從叩角歌聲歇,無複飛熊入夢中。”
桓公的大軍開到宋國的地界時,陳宣公杵臼和曹莊公射姑已經先到了,緊接著周朝的單子也帶著兵馬趕到。大家一碰頭,就開始商量怎麽攻打宋國。這時候,寧戚站出來說:“咱們這次可是奉了天子的命令,糾集諸侯來討伐宋國。不過,我覺得吧,用武力取勝不如用德行取勝。要不,我先去試試,看能不能說服宋公求和。”
桓公一聽,覺得寧戚這主意不錯,就下令大軍在邊界上安營紮寨,讓寧戚一個人去宋國。寧戚就坐著輛小車,帶著幾個隨從,直奔宋國的都城睢陽。
到了睢陽,寧戚大搖大擺地走進王宮,見了宋公,隻是拱了拱手,連個跪拜的禮都沒有。宋公一看,心裏就嘀咕了:“這人是誰啊?怎麽這麽不懂規矩?”
旁邊的戴叔皮趕緊小聲告訴宋公:“這人原來是個放牛的,齊桓公剛提拔他,肯定是個能說會道的家夥,這次來肯定是想說服咱們求和。”
宋公一聽,心裏就有了主意,他故作鎮定地問寧戚:“你來幹什麽?”寧戚也不客氣,直接就說:“我來看看宋國是不是快完了!”
宋公一聽,嚇了一跳:“我好歹也是個諸侯國的國君,怎麽就要完了?”寧戚哼了一聲:“你覺得自己比周公怎麽樣?”宋公趕緊搖頭:“周公是聖人,我哪敢跟他比?”
寧戚接著說:“周公那時候,天下太平,四方都臣服。可你呢?國家都快亡了,還整天自以為是,不尊重賢士。這樣下去,不出事才怪呢!”
宋公一聽,覺得寧戚說得有理,趕緊從座位上站起來,說:“我剛繼位沒多久,還不懂這些道理,先生別見怪。”戴叔皮在旁邊一看,急了,連連給宋公使眼色,可宋公就是不理他。
寧戚看宋公被說動了,就接著說:“現在天子失權,諸侯割據,君臣不分,篡位弑君的事情天天都有。齊桓公不忍心看到天下大亂,就奉了天子的命令,來主持大局。你既然已經參加了盟會,就應該遵守盟約。可你呢?又反悔了。現在天子大怒,派了軍隊來討伐你。你前麵已經背叛了天子,後麵又跟天子的大軍對抗,不用打,我就知道你輸定了。”
宋公一聽,趕緊問寧戚:“那先生覺得我應該怎麽做?”寧戚說:“你就別舍不得那點禮物了,跟齊國和好吧。這樣,你既不失禮於天子,又能跟齊國搞好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宋公一聽,覺得寧戚說得有道理,就派了個使者跟著寧戚去齊軍大營求和。戴叔皮一看,滿臉羞愧地退了出去。
使者見了齊桓公,說明了來意,還獻上了十塊白玉和一千鎰黃金。齊桓公一看,說:“這可是天子的命令,我可不敢擅自做主。還是麻煩王臣去跟天子說一聲吧。”說完,就把使者獻上的禮物轉送給了單子。
單子一看,說:“隻要君侯肯原諒我們,我們一定盡力去跟天子說。”於是,齊桓公就讓宋公先去朝拜天子,然後再定盟會的時間。單子辭別了齊桓公,就迴去了。齊桓公和陳、曹兩國的國君也都各自迴國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管仲一聽,嘿嘿一笑,說:“大王啊,您這想法不錯,但現在諸侯裏比咱強的還有不少呢,像南方的荊楚,西方的秦晉,都各玩各的,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可周天子雖然是落魄了點,但畢竟是大家的老大。自從他搬到洛陽,那些諸侯們就不怎麽朝拜,也不送禮物了。您看,鄭伯都敢射周桓王的肩膀,五國都敢不聽莊王的命令,這世道啊,都亂套了。現在莊王剛去世,新王上位,宋國那邊又因為南宮長萬那小子鬧得雞飛狗跳,國君還沒定下來。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去朝拜一下周天子,請他下個命令,召集諸侯們來開個會,把宋國的國君給定下來。等宋國那邊穩定了,咱再奉天子的命令,去管管那些不聽話的諸侯。弱的咱就幫一把,強的咱就壓壓,那些不聽話的,咱就帶著大家去收拾他們。這樣一來,大家就知道咱是真心為大家好,肯定都會來朝拜咱齊國,咱不用動一兵一卒,就能當上霸主啦!”
桓公一聽,高興得直拍大腿:“好主意!好主意!”
於是,桓公就派了個使者去洛陽朝拜新上任的厘王,順便請了個命令,說要開個會,定定宋國的國君。厘王一聽,高興地說:“哎呀,舅舅你還記得我這小侄子,真是太好了。那些泗水邊上的諸侯們,都聽你的,我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使者迴來一報告,桓公就立馬給宋、魯、陳、蔡、衛、鄭、曹、邾這些國家發了通知,說三月一號,大家都要到北杏這個地方來開會。
桓公又問管仲:“咱這次去開會,要帶多少兵馬?”
管仲擺擺手:“大王啊,您是奉了天子的命令去開會,帶兵馬幹啥?咱這是衣裳之會,講的是文明禮貌!”
桓公一聽,覺得有理,就讓士兵們先去搭了個三層高的祭壇,上麵還掛了鍾和鼓,天子的位置設在中間,旁邊還準備了放玉器和絲綢的桌子,一切都準備得井井有條。
到了開會的那天,宋桓公禦說第一個到了,跟桓公寒暄了幾句。接著,陳宣公、邾子、蔡哀侯也都來了。他們一看齊國那邊沒兵馬,都私下裏說:“齊侯這人,真是實誠啊!”於是,他們就把自己的兵馬都撤到了二十裏之外。
眼看二月都要過完了,桓公有點著急,問管仲:“這人都還沒來齊,咱要不要改個日子?”
管仲搖搖頭:“俗話說得好,‘三人成眾’,現在來了四國,也不算少了。要是改日子,那就是咱不講信用;要是等他們還不來,那就是咱不尊重天子的命令。咱這可是第一次開會,就給人留下不講信用、不尊重天子的印象,那還怎麽當霸主?”
桓公又問:“那咱是開會呢,還是結盟呢?”
管仲說:“人心還沒齊呢,等開完會不散場,再結盟也不遲。”
桓公點點頭:“好主意!”
三月一號一大早,五國的諸侯們都聚在了祭壇下麵。桓公拱了拱手,跟大家說:“這世道啊,天子的話都不管用了,到處都是叛亂。我奉了天子的命令,來召集大家開會,一起幫幫天子。今天這事,得推一個人出來當頭兒,然後大家聽他的,政令才能傳遍天下。”
諸侯們私下裏都商量著,想推齊國吧,但宋國的爵位比齊國高;想推宋國吧,宋國又剛靠齊國定了位,不敢太囂張。這事就僵住了。
這時,陳宣公站了出來,說:“天子把召集大家的重任交給了齊侯,誰敢搶啊?我看,還是推齊侯當頭兒吧!”
大家都說:“對!對!就齊侯了!”
桓公謙虛了幾句,然後就上了祭壇。他坐在最中間,然後是宋公、陳侯、蔡侯、邾子。等大家都坐好了,鍾鼓齊鳴,他們先在天子的位置上拜了拜,然後又互相拜了拜,敘了敘兄弟情誼。
仲孫湫拿著一份盟約,跪在地上讀起來:“某年月日,齊小白、宋禦說、陳杵臼、蔡獻舞、邾克,奉天子之命,在北杏開會,一起幫幫天子,保護弱小,打擊強橫。誰要是違反了盟約,大家就一起收拾他!”
諸侯們都拱手表示同意。
這就是《論語》裏說的桓公九合諸侯的第一次會議。有人還寫了首詩來紀念這事:“冠裳濟濟聚五君,臨淄事業煥然新。局中先著一誰能識?隻為推尊第一人。”
對了,還有件事得提一提,那就是曹沫劫齊桓公的事。這可是後世俠客們的老祖宗啊!也有人寫了首詩來紀念他:“戈甲森森如浪潮,仗劍登台意氣豪。三敗之辱一朝雪,俠客之首屬曹沫。”
諸侯們一聽盟柯那事兒,都對齊桓公豎起了大拇指,誇他講信用、講義氣。衛國和曹國一看,也趕緊派人過來道歉,想加入這個大家庭。桓公就說了,等咱們收拾完宋國,再一起開個會,好好聊聊。然後,他又派了個人去洛陽,跟周厘王說宋國那小子不聽話,不來開會,想讓天子派兵,咱們一起去教訓教訓他。周厘王一聽,就派了個叫單蔑的大夫,帶著一隊人馬,跟齊國一起去打宋國。這時候,陳國和曹國也說要幫忙,願意當先鋒。
桓公就讓管仲先帶一隊人馬,去跟陳國、曹國會合,他自己則帶著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這些人,領著大軍跟在後麵,準備在商邱跟管仲他們會合。這時候,已經是周厘王二年的春天了。
說起來,管仲有個小妾,叫婧,是鍾離那邊的人,特別有文化,還特別聰明。桓公這人好色,每次出門都帶著一群美女。管仲呢,也帶著婧一起出門。
這天,管仲的大軍從南門出發,走了三十多裏地,到了峱山。他們看到一個山野村夫,穿著破衣服,戴著破帽子,光著腳丫子,在山下放牛。這個人一邊敲著牛角,一邊唱歌。管仲在車上一看,這人不簡單啊,就讓人給他送了點吃的喝的。
這個村夫吃完喝完,就說想見見管仲。使者說:“相國的車已經過去了。”村夫說:“我有句話,麻煩您幫我帶給相國:‘浩浩乎白水’。”使者追上管仲的車,把這話告訴了他。管仲一聽,愣住了,不知道這是啥意思,就問婧。婧說:“我聽過一首《白水》的詩,裏麵有句‘浩浩白水,儵儵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這個人可能是想出來做官。”
管仲一聽,立馬讓人停車,把這個村夫叫過來。這個村夫把牛寄在村裏,就跟使者去見管仲了。他見了管仲,也不下跪,就拱了拱手。管仲問他叫什麽名字,他說:“我是個衛國的山野村夫,叫寧戚。我聽說相國您喜歡賢能的人,就特地趕過來,想求您給個機會。”
管仲跟他聊了幾句,發現他挺有學問的,就歎了口氣說:“像你這樣的人才,被埋沒在鄉野裏,真是太可惜了。我們的大軍在後麵,過幾天就到這兒了。我寫封信,你拿著去見我們大王,他肯定會重用你的。”
說完,管仲就寫了封信,交給寧戚。兩個人就此別過。寧戚又迴到了峱山下放牛。
過了三天,桓公的大軍才到。寧戚還是穿著那身破衣服,戴著破帽子,光著腳丫子,站在路邊,一點也不害怕。
桓公的車快到的時候,寧戚又開始敲牛角唱歌了:“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桓公一聽,覺得這個人挺有意思的,就讓人把他帶到車前,問他叫什麽名字,從哪裏來。寧戚如實迴答:“我叫寧戚,是個放牛的。”
桓公說:“你是個放牛的,怎麽敢諷刺朝政?”寧戚說:“我就是個小老百姓,哪敢啊?”
桓公說:“現在天子在上,我率領諸侯都服從他,百姓安居樂業,草木都沐浴在春天的陽光裏,這不就是舜日堯天嗎?你說‘不逢堯舜’,又說‘長夜不旦’,這不是諷刺是什麽?”
寧戚說:“我雖然是個村夫,沒見過先王的政治,但也聽說過堯舜的時代。那時候,風調雨順,百姓自給自足,這就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可是現在呢?朝政不振,教化不行,你說這是‘舜日堯天’,我實在是不懂。而且,我還聽說堯舜的時代,百官都盡職盡責,諸侯都服從,趕走了四個兇惡的人,天下就安定了。那時候不用說話就有人信任,不用發怒就有人害怕。可是現在呢?你一次開會宋國就不來,二次開會魯國就鬧事。戰爭不斷,百姓疲憊不堪,你說這是‘百姓樂業,草木沾春’,我又是實在不懂。我還聽說堯把自己的兒子丹朱都放棄了,把天下讓給了舜。舜呢?又跑到南河去躲著,百姓們都去請他,他才不得已當了皇帝。可是現在你呢?你殺了你的哥哥才得到這個國家,還借著天子的名義去命令諸侯。我又不知道這跟唐虞的禪讓比起來怎麽樣了?”
桓公一聽,火冒三丈:“你這個匹夫,竟敢出言不遜!”然後他就讓人把寧戚拉下去斬了。可是寧戚一點都不害怕,還仰天長歎:“桀殺了龍逢,紂殺了比幹,現在我也要跟他們一樣了!”
這時候,隰朋過來說:“這個人看到權勢不低頭,看到威嚴不害怕,肯定不是個普通的放牛娃。大王您還是饒了他吧!”
桓公一聽,覺得也有道理,怒氣就消了。他讓人把寧戚放開,說:“我剛才隻是試試你,你果然是個好人。”
寧戚這時候才從懷裏掏出管仲的信,遞給桓公。桓公拆開一看,上麵寫著:“我奉命出兵,走到峱山,遇到了衛國人寧戚。這個人不是普通的放牛娃,是個有用的人才。您應該留下來輔佐您。如果您放棄了他,讓他去了別的國家,那齊國可就後悔莫及了!”
桓公說:“你既然有仲父的信,為什麽不早點拿出來?”寧戚說:“我聽說‘賢君選賢能的人輔佐自己,賢能的人也選賢明的君主輔佐’。如果您是個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真話的人,對我發脾氣,那我寧死也不會拿出這封信的。”
桓公一聽,高興極了,就讓寧戚坐自己的後車。晚上紮營休息的時候,桓公急著要衣冠,準備封寧戚為官。有個太監問:“大王要衣冠,是不是要給寧戚封爵啊?”桓公說:“對。”太監又說:“衛國離齊國不遠,您何不派人去調查一下。如果他真的賢能,再封他也不遲。”桓公說:“這個人是個豁達的人才,不會拘泥於小節。我怕他在衛國的時候,可能有些小過錯。如果調查出來他有過錯,再封他就不光彩了;如果不用他,又太可惜了!”於是,他就在燈燭之下,拜寧戚為大夫,讓他跟管仲一起管理國家大事。
寧戚換上新衣服,謝過恩,就出去了。這時候,有個老頭兒寫了首詩來紀念這事兒:“短褐單衣牧豎窮,不逢堯舜遇桓公。自從叩角歌聲歇,無複飛熊入夢中。”
桓公的大軍開到宋國的地界時,陳宣公杵臼和曹莊公射姑已經先到了,緊接著周朝的單子也帶著兵馬趕到。大家一碰頭,就開始商量怎麽攻打宋國。這時候,寧戚站出來說:“咱們這次可是奉了天子的命令,糾集諸侯來討伐宋國。不過,我覺得吧,用武力取勝不如用德行取勝。要不,我先去試試,看能不能說服宋公求和。”
桓公一聽,覺得寧戚這主意不錯,就下令大軍在邊界上安營紮寨,讓寧戚一個人去宋國。寧戚就坐著輛小車,帶著幾個隨從,直奔宋國的都城睢陽。
到了睢陽,寧戚大搖大擺地走進王宮,見了宋公,隻是拱了拱手,連個跪拜的禮都沒有。宋公一看,心裏就嘀咕了:“這人是誰啊?怎麽這麽不懂規矩?”
旁邊的戴叔皮趕緊小聲告訴宋公:“這人原來是個放牛的,齊桓公剛提拔他,肯定是個能說會道的家夥,這次來肯定是想說服咱們求和。”
宋公一聽,心裏就有了主意,他故作鎮定地問寧戚:“你來幹什麽?”寧戚也不客氣,直接就說:“我來看看宋國是不是快完了!”
宋公一聽,嚇了一跳:“我好歹也是個諸侯國的國君,怎麽就要完了?”寧戚哼了一聲:“你覺得自己比周公怎麽樣?”宋公趕緊搖頭:“周公是聖人,我哪敢跟他比?”
寧戚接著說:“周公那時候,天下太平,四方都臣服。可你呢?國家都快亡了,還整天自以為是,不尊重賢士。這樣下去,不出事才怪呢!”
宋公一聽,覺得寧戚說得有理,趕緊從座位上站起來,說:“我剛繼位沒多久,還不懂這些道理,先生別見怪。”戴叔皮在旁邊一看,急了,連連給宋公使眼色,可宋公就是不理他。
寧戚看宋公被說動了,就接著說:“現在天子失權,諸侯割據,君臣不分,篡位弑君的事情天天都有。齊桓公不忍心看到天下大亂,就奉了天子的命令,來主持大局。你既然已經參加了盟會,就應該遵守盟約。可你呢?又反悔了。現在天子大怒,派了軍隊來討伐你。你前麵已經背叛了天子,後麵又跟天子的大軍對抗,不用打,我就知道你輸定了。”
宋公一聽,趕緊問寧戚:“那先生覺得我應該怎麽做?”寧戚說:“你就別舍不得那點禮物了,跟齊國和好吧。這樣,你既不失禮於天子,又能跟齊國搞好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宋公一聽,覺得寧戚說得有道理,就派了個使者跟著寧戚去齊軍大營求和。戴叔皮一看,滿臉羞愧地退了出去。
使者見了齊桓公,說明了來意,還獻上了十塊白玉和一千鎰黃金。齊桓公一看,說:“這可是天子的命令,我可不敢擅自做主。還是麻煩王臣去跟天子說一聲吧。”說完,就把使者獻上的禮物轉送給了單子。
單子一看,說:“隻要君侯肯原諒我們,我們一定盡力去跟天子說。”於是,齊桓公就讓宋公先去朝拜天子,然後再定盟會的時間。單子辭別了齊桓公,就迴去了。齊桓公和陳、曹兩國的國君也都各自迴國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