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淳等吳國的官員,不會反對老皇帝去順天府,甚至是樂見其成的。


    所以費淳隻是為吳王辯解,不希望老皇帝因為朱簡烜的行為而憤怒,但並不提老皇帝所說的去順天府的茬。


    所以老皇帝考慮過之後,就真的決定要去一趟順天府了。


    既然故土舊都收複了,特別是祖宗的陵寢所在地收複了,去看一看確實也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老皇帝訓了費淳一頓之後,第二天早朝就下令開始準備北巡事宜,


    但大明朝廷的其他官員的態度,與費淳這種吳國官員截然相反,他們意見高度統一的反對老皇帝北巡。


    口頭上說的原因,都是北方剛剛平定,局勢尚不完全安穩,這時候去可能會有危險。


    有些官員似乎非常的激動,非常罕見的直接跪下請老皇帝不要北巡。


    還有人趁機跳出來,公開彈劾吳王僭越。


    主要是作為藩王占據順天府,作為藩王卻去祭拜祖宗陵寢,作為藩王卻自行處置了清虜酋首。


    順便再捕風捉影的加了一堆人品和道德上的問題。


    然後就有人要求皇帝下旨收迴北方土地,下旨命令吳王進京受審。


    到最後甚至有人直接指責老皇帝縱容吳王了。


    整個朝堂上亂成了一團,這幫大臣好像忽然發瘋了。


    太子站在最前排,努力的端著表情,不讓自己露出驚愕的表情。


    老皇帝對這些人的反應有些意外,但是很快就明白過來他們為什麽會是這個狀態,知道這幫官員心中是怎麽想的了。


    再加上老皇帝現在已經七十歲了,這幾年都不再糾結什麽喜怒不形於色的涵養了,直接破口大罵:


    “一群混賬東西!你們才是目無君父,你們才是在離間天家骨肉!”


    然後有些破防式的直接揮手下令,要將那幾個忽然站出來彈劾吳王,特別是指責皇帝縱容的大臣下獄。


    老皇帝的命令剛剛吼出來,朝堂上的大臣馬上全都跪下了,一起叫著請皇帝收迴成命。


    老皇帝有那麽一瞬間的衝動,想要繼續嗬斥護衛把這些人拖出去。


    但是最終還是忍住了,拂袖起身離開了大殿。


    現場的大臣們則一起看向了太子,太子也沒有任何的表示,也轉身直接離開了武英殿。


    太子當了這麽多年的太子,對於當前的形勢也非常清楚。


    現在這個是時間點上,就是朝廷大臣們最為支持自己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樂意直接變成太子黨。


    中央朝廷的傳統職業官僚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是意料之外的變化,特別是不受控製卻又會影響到自己的變化。


    對於無法規避的變化,就盡可能製定完備的規則,形成穩定乃至死板的流程。


    比如說最高權力交接,也就是皇位繼承。


    皇太子的地位、身份、權力、繼位方式,都是完全確定的。


    特別是朱簡燦當了幾十年太子,作為公開合法繼承人存在了幾十年。


    這一代的官僚們,在他們考取功名,開始當官的時候,就已經確定是這樣了。


    官僚們早就已經完全習慣了這些,已經有了他在老皇帝死後繼位的心理準備和預期。


    存在了幾十年的太子,在老皇帝死後直接繼承皇位,是絕大部分官員希望看到的。


    也是所有權力傳承方式中,對朝廷格局和權力結構影響最小的。


    現在朝廷上的官員,就算跟太子沒有什麽特殊關係,也通常沒有明顯的直接矛盾。


    太子繼位後,他們就算不會把破格提拔,也基本不用考慮清算的問題。


    關鍵是不會無緣無故的被踢出大明中央朝廷的圈子。


    絕大部分官僚都無法接受易儲。


    易儲基本上可以視為政變。


    更換一個繼承人,就是將本來擬定的未來的發展策略整體換掉。


    將大部分人都已經認可和接受的未來權力結構,所有基本確定的核心人際關係網絡,全部打碎了換一套新的。


    在所有的易儲形式之中,選外地王國君主來繼位,又是影響最為巨大的。


    比那些幾子奪嫡的情況惡劣太多了。


    如果在京城的幾個皇子爭奪皇位,朝廷的大臣們還有站隊成功的可能性。


    奪嫡成功就能飛黃騰達。


    但是吳王是個大型藩國國王,吳國那邊有一整套的官僚體係,可以直接替換掉現在的中央朝廷。


    吳王也許不是完全不需要現有朝廷官員的追隨,但是朝廷官員在吳國朝廷裏麵肯定是邊沿角色。


    就算是想要追隨也沒有機會,他們也完全沒有門路啊。


    如果吳王現在直接當了皇帝,現在整個中央朝廷的官員應該都會被放養,未來的新朝廷上根本沒有他們的位置。


    幾乎所有人都會從權力中心直接掉到最邊沿的地方。


    他們根本沒有成為勝利一方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吳王的功勞太大了,在民間的聲望同樣巨大,還是皇帝和皇後的兒子。


    所有人都知道老皇帝本來就喜歡吳王。


    大部分官員都同時覺得,現在的老皇帝隨時都可能易儲。


    吳王繼位不會造成民間和基層動蕩,隻有他們這些中央朝廷官員會被拋棄。


    他們無法接受這種事實,這種非常可能馬上就會出現的現實,以至於很多人變得有些瘋狂了。


    他們就像是被徹底逼到絕境的野獸。


    很多官員知道不可能成功,卻還是瘋狂彈劾吳王,甚至有人直接指責皇帝了。


    得知老皇帝想去順天府,去吳王完全控製的地方,就擔心皇帝到了順天府馬上宣布易儲,本能的集體反對,


    現在大明中央朝廷的主要官員已經幾乎全部都是太子黨了。


    所以太子知道,哪怕是自己喊這幫大臣陪自己造反,他們中都可能會有一大批願意追隨自己的。


    不是自己有了什麽樣的優勢,而是他們對現在的局勢感到絕望了。


    正是因為這樣,太子就算是知道朝廷上下絕大部分官員都支持自己,自己也不應該去嚐試搞政變和叛亂。


    因為這幫官員現在對局勢無能為力,根本無法改變他們最擔心的事情。


    正麵戰場上作戰是沒用的,吳王的北伐大軍隻用一年時間就擊潰了清國,這是朝廷軍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朝廷軍隊顯然不是吳王北伐軍的對手。


    而且吳王準備北伐的時候,澳洲本土隻有五六百萬子民,軍隊的規模非常有限。


    現在又獲得了北方的一億多人口,在北伐的過程中又迅速組建的大量的衛所,軍隊規模迅速膨脹起來了。


    現在吳王所轄軍隊的戰鬥力能力,肯定年初麵對清國的時候更強了。


    朝廷軍隊取勝的概率非常低。


    哪怕是有人發瘋想要刺殺,也沒有機會見到吳王,吳王就算是抗旨也堅決不來應天府。


    吳王北伐成功之後,在民間的聲望如日中天,朝廷如果和吳王因為削藩而刀柄相見,百姓很可能會支持吳王。


    太子自己對當前的局勢也是絕望的,應該說早就已經絕望了。


    現在隻期待自己能夠正常繼位,這個弟弟看在以往的兄弟情分上,不會主動來造自己的反。


    自己不可能和那些大臣一樣,鼓動皇帝懲治吳王,也不可能拉攏任何人跟自己搞政變,那都是在逼吳王趕緊造反。


    太子迴到春和殿之後,太子詹事齊旭為首的東宮屬官首領就都來了。


    齊旭帶著幾分決絕提醒太子:


    “殿下,現在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


    太子有些疑惑:


    “什麽最後的機會了?”


    齊旭馬上說:


    “當今聖上的性格,殿下應該是很清楚的吧?


    “今天在大殿上遇到了這種事情?怎麽可能會善罷甘休?


    “如果是以往也就罷了,聖上也沒辦法把朝廷群臣全部革職。


    “但是現在吳王大軍在中原,吳王也已經收複了順天府。


    “把他們全部革職甩開,也有人可以頂上來。”


    太子的表情頓時就垮了。


    太子光想著那些朝廷官員,光想著自己那個好弟弟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父皇啊。


    這是當局者迷了啊。


    但是想到這一點之後,太子立刻就又有了另外的擔憂。


    這幫大臣們……乃至自己的這些屬官們,也是要把自己往火上架啊。


    他們不喜歡皇帝易儲,不想未來的前途消失。


    自己這個太子是他們理所當然要擁護的,也理所當然就是他們要推出來的靶子。


    如果是以往也就罷了,自己本來就要借助他們的力量,穩固自己的地位,讓父皇不能過度打壓自己。


    但是現在有了順天府和吳王,自己再跟著他們一起對抗父皇,正好給了父皇借口。


    太子發現自己已經不得不做決定了,自己已經隻剩下兩條路了。


    要麽站在所有大臣的一邊,嚐試通過非正常手段,直接獲取大明中央朝廷的控製權,然後與北方的吳王對抗。


    要麽是站在父皇的一邊,跟這些已經逐漸瘋狂的臣子們撇清關係,然後等待父皇最終的決定。


    期待父皇看在親情的份上,最終按捺住易儲的衝動,把皇位留給自己。


    前者成功概率無限接近於零,後者近似於妄想。


    太子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不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子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子虛並收藏大明不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