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仲林迴到乾清宮之後,立刻召吳國秘書府秘書費淳,這個吳王留在自己身邊的傳話人。
在老皇帝看來,這幫大臣若是老老實實的認命,自己還真的未必會把他們怎麽樣。
未來就算是真的吳王繼位了,也未必需要怎麽處置他們,畢竟崇禎以前也有南京留守衙門。
從中央朝廷官員,變成南京留守衙門官員,實際權力肯定要跌落了。
但是新皇帝沒有必要去折騰他們的名譽和福利,正常都會按照現有的待遇把他們養到退休。
但是現在自己還沒有表示要易儲呢,他們竟然已經開始集體跟自己對抗了,那就必須狠狠地整治一下了。
他們這是像民間那些工人一樣,搞什麽齊行和叫歇,這是來跟自己這個當東家的較勁。
可能是永樂以後文官勢力膨脹,崇禎之後持續一百多年的穩定,讓這些人在朝廷中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
越來越不把皇帝的態度放在心上了!
皇帝直接屏退了身邊的所有人,然後表情非常嚴肅的吩咐費淳:
“你立刻迴順天府,讓吳王帶兵南下勤王,應天府的這幫官僚抗命不遵,這是要造反了!”
皇帝親自寫了一份招吳王進京勤王的聖旨,要求費淳立刻送去順天府。
費淳聽著老皇帝的吩咐也是嚇了一跳,自己本來還計劃找機會跟太子談談,然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老皇帝單方麵的想要掀桌子了,自己現在沒辦法跟太子談了吧?
費淳有些慌張的說:
“陛下……陛下,吳王殿下不希望與朝廷直接衝突啊……”
老皇帝不等費淳說完,就直接揮手製止了他,然後馬上斥責說:
“書生之見!你立刻馬上出城,一刻也不要耽擱,你若是再等幾天,可能就走不了了!
“吳王的做法是正確的,若是吳王不能帶大軍來應天府,你們就不要再進城來了!”
費淳沒有意識到事情嚴重到了什麽程度,但是老皇帝對權力和朝局的傾向是非常敏感的。
那些大臣根本不是想要騙個庭杖,想要單純的對抗抵製某些皇帝決定的程度,而是真的已經出現了要瘋狂的征兆。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很多人為了避免某些不想看到的事情出現,就本能的非常敏感的抵觸和對抗,反而可能導致那些事情更快的發生。
老皇帝對於易儲的事情雖然早有想法,但是一直都沒有立刻去做的決斷。
哪怕是在吳王北伐大獲全勝之後,老皇帝都還在擔心如果自己決定易儲,太子和吳王兩兄弟未來應該如何相處。
但是最近朝廷官員們的反應,讓老皇帝終於做出了決定,不能繼續猶豫不決了。
不能讓這幫人完全反應過來,不能讓他們最終形成合力。
他們可能會誘使太子與他們合作對抗自己。
到了那時候,自己和太子,太子和吳王,才會真的徹底站在兩個對立麵。
那樣皇家內部的直接衝突才真的無法避免了。
為了不刺激他們,老皇帝之前在朝堂上的時候都沒有太過衝動,沒有強行下令關押那些抗命和鬧事的官員。
選擇暫時稍微緩衝一下時間,做好總體上的準備再動手。
首先是通知吳王做好準備。
費淳是吳王的代表,若是這些人想起來要針對費淳,費淳就真的可能會有危險。
正好把他趕迴去叫人來。
費淳雖然對局勢的理解不是很深,但是卻也是相信老皇帝的判斷的。
同時也不敢跟老皇帝強嘴,老皇帝讓自己走那就趕緊走。
費淳也不收拾東西了,直接拿著老皇帝給的的聖旨,在老皇帝的護衛的護送下出了城。
費淳之前的其他隨行同伴,也被老皇帝安排護衛接到了錦衣衛駐地去住。
老皇帝甚至擔心,現在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的負責人,乃至應天府城內駐軍的統領們,是否仍然絕對可靠。
吳王北伐的迅速成功,迅速改變了很多東西。
吳國朝廷上什麽官員都有,吳王也有自己的禁衛軍,有自己的主力師和仆從軍。
在朝廷舊有人員與吳國官員之間,吳王肯定更加相信吳國舊人。
就算是吳國沒有相應機構的,吳王接收之後也肯定會換人去掌控,相應機構原有的負責人可能會迅速失勢。
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就算是原來完全服從於自己的人員,其負責人意識到這些情況之後,也可能會變得不那麽可靠了。
政變隻需要爭取到大部分人作壁上觀,然後用不算多的關鍵力量直接控製關鍵對手,控製朝廷關鍵機構,就基本成功了。
反過來看,自己要避免局勢失控,就要調動不明真相的普通人接受自己的命令。
所有不相幹的普通人和底層士兵,會理所當然的服從自己這個皇帝的命令,但是他們在關鍵時刻很難得到命令。
所以自己提前把自己的命令安排下去。
費淳離開乾清宮後,老皇帝又迅速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
安排自己貼身的侍衛出去,把錦衣衛、東廠、西廠的主要負責人,應天府城內駐軍統領和高級軍官們,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全都單獨招到宮裏來。
同時寫了幾封簡單的命令,選擇最近專門留在自己身邊跟隨自己,已經跟自己非常的熟悉的侍衛連長和排長,將他們的品級提升到正六品的營長或者鎮撫。
讓他們去召集輪換休息的侍衛和錦衣衛,給所有臨時召集起來的人提到班長和小旗待遇,控製相關衙門的駐地。
禁止除自己的聖旨和侍衛之外的信息和人進出。
給他們先斬後奏的授權,任何人強行違抗都可以直接殺。
對於不應該出現在這些衙門的任何人,都要當場直接控製住,不能讓對方離開。
易儲的事情牽扯的主要是高層,跟五品以下的官員幾乎沒有關係。
事情辦完之後,受到自己特別重視,起到關鍵作用的低級軍官,還可以由自己專門轉交給吳王繼續用,不會影響頂層的權力變化,還能給這些低級軍官一個好前程。
所以老皇帝將所有暴力機構的高層人員調離,安排可靠的低級軍官去控製他們的衙門的駐地。
讓自己的命令可以隨時直接傳達到這些衙門。
讓這些衙門的中基層官員,能夠跳過他們的最高上司,直接服從皇帝的命令。
安排好這些方麵之後,皇帝派人去請太子來見自己。
太子在跟齊旭等人討論局勢的時候,對於未來應該做什麽正猶豫不決的時候,收到了禦前侍衛送來的消息,皇帝召見自己。
齊旭得知皇帝召見,下意識的就勸說太子:
“殿下……現在這個情況,您最好是不要直接去吧……”
太子下意識的反問:
“為什麽不去?父皇直接召見,我有什麽理由不去?”
齊旭愣了一下:
“這個……殿下可以說身體欠安,可能是得了防寒,擔心影響聖上……”
太子歎息一聲:
“上午的時候剛剛見過,我就算是感染了風寒,這幾個小時的時間,也不會太嚴重。
“而且現在我們有蒜藥,風寒基本都是藥到病除的,而且父皇召見,我就算是生病了也要去。
“父皇就算是有什麽想法,也不會直接把我怎麽樣的,我不去反而讓父皇生疑。”
齊旭也沒有辦法勸阻。
除非現在就直接發動設想中的事情,否則太子現在還真的必須去。
現在官員們隻是有了那個傾向,根本還沒有做任何正式的準備,關鍵是沒有組織可靠的武裝人員。
所以齊旭等人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太子歎息著起身,坐車去了乾清宮去見皇帝。
在皇帝的寢宮,太子恭恭敬敬的向父親行禮問好。
老皇帝上下打量著自己的大兒子,不緊不慢的問了個問題:
“燦兒,你對今日早朝文武百官的反應,有什麽看法?你覺得應該怎麽處置這些官員?”
太子聽著這個問題就覺得頭大,試著迴答應該算是正確的方向:
“兒臣以為,群臣對於烜弟的彈劾無憑無據,有離間皇家骨肉親情之嫌,烜弟北伐有大功於社稷……”
老皇帝聽著這些話就站了起來,來到太子身邊歎息著說:
“為父希望你是真心這麽想的。
“你身邊那些臣子,有沒有蠱惑你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你應該明白,你是朕的親骨肉,是吳王的親大哥,你是大明皇家的嫡長子。
“你如果被那些臣子裹挾,站在咱們皇家的對立麵,那就是真的叛徒,你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就算是你真的做成了,你也沒有什麽權威,你也會處處受製於慫恿你的那些人。
“那樣損害的是咱們家的江山的安穩,而且也不可能成功。”
“你能理解我說的這些道理嗎?”
太子聽著這些話就覺得汗流浹背。
齊旭剛剛暗示過的事情,這邊父皇就直接給自己警告了。
這說明父皇對那些事情早就已經有了準備了,肯定會提前做好布置。
那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已經無限接近於零了。
而且父皇說的要求確實有道理,自己若是配合那些大臣做那些事情,最終肯定會受製於他們。
未來大明皇帝的權威會大打折扣。
太子最終老老實實的躬身說:
“兒臣明白,謝父皇教誨。”
老皇帝輕輕點頭,再次長長的歎息一聲,然後說著後續的安排:
“你弟弟確實有大功於社稷,有再造社稷之功。
“如果他隻是有以前的那些發明,如果他隻是比較討我的歡心,為父都不會真正動搖。
“但是,現在有了讓我大明天下重新統一的機會。
“也出現了統一之後馬上再分裂的危機,以及你們可能骨肉相殘的潛在的危機。
“我已經是沒辦法忽視了……”
太子聽著這些話,就明白了父親的心意,現在他是真的動了易儲的心思。
還是因為北伐的大功,還是因為重新統一的機會。
讓人沒辦法真的忽略。
太子理解這種心態,但是卻很難接受這種現實,同時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麽樣的
父親既然已經有了準備,自己現在再去做什麽都已經太遲了。
剛才還說自己是皇家的嫡長子,是吳王的大哥,提醒自己不要跟大臣們合作。
但是現在你又直接擺明了要撤掉我的太子之位。
太子心如死灰,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帶著幾分委屈和幾分窩火追問:
“可是父皇……兒臣既然是您的嫡長子,是本來宗法上繼承人,烜弟未來如何能容得下兒臣?”
老皇帝其實也有點擔憂,但是現在隻能直接說:
“他比你兒子年齡都小十歲,他四十歲的時候你都該七十歲了,他如何容不下你?
“反過來看,你能容得下他嗎?
“我會讓他發誓,給你本土以外最好的藩國,讓你在海外當一國之君。
“若你沒有背叛朝廷,他還無法容得下你,那他就有了一個無論如何無法抹去的汙點。”
太子反正是放開了,直接繼續反問父親:
“您的意思是,兒臣應該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希望於十六弟真的擁有崇高的德行嗎?”
老皇帝同樣不憋著了,直接攤牌了:
“老子如果直接撒手不管了,你們兩個未來必然要戰到不死不休。
“被你們兩人身邊的臣子裹挾著不死不休,總有一個要死無葬身之地,你們身邊的臣子們還會有從龍之功。
“老子現在給你們兩個安排好,你們兩個才有那麽一點相安無事的可能性。
“來人,送太子下去歇著。”
老皇帝也不跟兒子對噴了,直接把他軟禁在了乾清宮。
老皇帝的計劃在當天下午陸續落實,一大群都督、指揮使們都被單獨招到了宮裏。
他們還沒有明白怎麽迴事,就直接被老皇帝安排的侍衛控製住,軟禁在武英殿的偏殿裏麵了。
老皇帝看這些重要武官都到齊了,就再次下令去抓捕各部的尚書和侍郎。
今天上午能夠上早朝的,跟自己唱反調的文官都抓來。
在老皇帝看來,這幫大臣若是老老實實的認命,自己還真的未必會把他們怎麽樣。
未來就算是真的吳王繼位了,也未必需要怎麽處置他們,畢竟崇禎以前也有南京留守衙門。
從中央朝廷官員,變成南京留守衙門官員,實際權力肯定要跌落了。
但是新皇帝沒有必要去折騰他們的名譽和福利,正常都會按照現有的待遇把他們養到退休。
但是現在自己還沒有表示要易儲呢,他們竟然已經開始集體跟自己對抗了,那就必須狠狠地整治一下了。
他們這是像民間那些工人一樣,搞什麽齊行和叫歇,這是來跟自己這個當東家的較勁。
可能是永樂以後文官勢力膨脹,崇禎之後持續一百多年的穩定,讓這些人在朝廷中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
越來越不把皇帝的態度放在心上了!
皇帝直接屏退了身邊的所有人,然後表情非常嚴肅的吩咐費淳:
“你立刻迴順天府,讓吳王帶兵南下勤王,應天府的這幫官僚抗命不遵,這是要造反了!”
皇帝親自寫了一份招吳王進京勤王的聖旨,要求費淳立刻送去順天府。
費淳聽著老皇帝的吩咐也是嚇了一跳,自己本來還計劃找機會跟太子談談,然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老皇帝單方麵的想要掀桌子了,自己現在沒辦法跟太子談了吧?
費淳有些慌張的說:
“陛下……陛下,吳王殿下不希望與朝廷直接衝突啊……”
老皇帝不等費淳說完,就直接揮手製止了他,然後馬上斥責說:
“書生之見!你立刻馬上出城,一刻也不要耽擱,你若是再等幾天,可能就走不了了!
“吳王的做法是正確的,若是吳王不能帶大軍來應天府,你們就不要再進城來了!”
費淳沒有意識到事情嚴重到了什麽程度,但是老皇帝對權力和朝局的傾向是非常敏感的。
那些大臣根本不是想要騙個庭杖,想要單純的對抗抵製某些皇帝決定的程度,而是真的已經出現了要瘋狂的征兆。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很多人為了避免某些不想看到的事情出現,就本能的非常敏感的抵觸和對抗,反而可能導致那些事情更快的發生。
老皇帝對於易儲的事情雖然早有想法,但是一直都沒有立刻去做的決斷。
哪怕是在吳王北伐大獲全勝之後,老皇帝都還在擔心如果自己決定易儲,太子和吳王兩兄弟未來應該如何相處。
但是最近朝廷官員們的反應,讓老皇帝終於做出了決定,不能繼續猶豫不決了。
不能讓這幫人完全反應過來,不能讓他們最終形成合力。
他們可能會誘使太子與他們合作對抗自己。
到了那時候,自己和太子,太子和吳王,才會真的徹底站在兩個對立麵。
那樣皇家內部的直接衝突才真的無法避免了。
為了不刺激他們,老皇帝之前在朝堂上的時候都沒有太過衝動,沒有強行下令關押那些抗命和鬧事的官員。
選擇暫時稍微緩衝一下時間,做好總體上的準備再動手。
首先是通知吳王做好準備。
費淳是吳王的代表,若是這些人想起來要針對費淳,費淳就真的可能會有危險。
正好把他趕迴去叫人來。
費淳雖然對局勢的理解不是很深,但是卻也是相信老皇帝的判斷的。
同時也不敢跟老皇帝強嘴,老皇帝讓自己走那就趕緊走。
費淳也不收拾東西了,直接拿著老皇帝給的的聖旨,在老皇帝的護衛的護送下出了城。
費淳之前的其他隨行同伴,也被老皇帝安排護衛接到了錦衣衛駐地去住。
老皇帝甚至擔心,現在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的負責人,乃至應天府城內駐軍的統領們,是否仍然絕對可靠。
吳王北伐的迅速成功,迅速改變了很多東西。
吳國朝廷上什麽官員都有,吳王也有自己的禁衛軍,有自己的主力師和仆從軍。
在朝廷舊有人員與吳國官員之間,吳王肯定更加相信吳國舊人。
就算是吳國沒有相應機構的,吳王接收之後也肯定會換人去掌控,相應機構原有的負責人可能會迅速失勢。
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就算是原來完全服從於自己的人員,其負責人意識到這些情況之後,也可能會變得不那麽可靠了。
政變隻需要爭取到大部分人作壁上觀,然後用不算多的關鍵力量直接控製關鍵對手,控製朝廷關鍵機構,就基本成功了。
反過來看,自己要避免局勢失控,就要調動不明真相的普通人接受自己的命令。
所有不相幹的普通人和底層士兵,會理所當然的服從自己這個皇帝的命令,但是他們在關鍵時刻很難得到命令。
所以自己提前把自己的命令安排下去。
費淳離開乾清宮後,老皇帝又迅速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
安排自己貼身的侍衛出去,把錦衣衛、東廠、西廠的主要負責人,應天府城內駐軍統領和高級軍官們,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全都單獨招到宮裏來。
同時寫了幾封簡單的命令,選擇最近專門留在自己身邊跟隨自己,已經跟自己非常的熟悉的侍衛連長和排長,將他們的品級提升到正六品的營長或者鎮撫。
讓他們去召集輪換休息的侍衛和錦衣衛,給所有臨時召集起來的人提到班長和小旗待遇,控製相關衙門的駐地。
禁止除自己的聖旨和侍衛之外的信息和人進出。
給他們先斬後奏的授權,任何人強行違抗都可以直接殺。
對於不應該出現在這些衙門的任何人,都要當場直接控製住,不能讓對方離開。
易儲的事情牽扯的主要是高層,跟五品以下的官員幾乎沒有關係。
事情辦完之後,受到自己特別重視,起到關鍵作用的低級軍官,還可以由自己專門轉交給吳王繼續用,不會影響頂層的權力變化,還能給這些低級軍官一個好前程。
所以老皇帝將所有暴力機構的高層人員調離,安排可靠的低級軍官去控製他們的衙門的駐地。
讓自己的命令可以隨時直接傳達到這些衙門。
讓這些衙門的中基層官員,能夠跳過他們的最高上司,直接服從皇帝的命令。
安排好這些方麵之後,皇帝派人去請太子來見自己。
太子在跟齊旭等人討論局勢的時候,對於未來應該做什麽正猶豫不決的時候,收到了禦前侍衛送來的消息,皇帝召見自己。
齊旭得知皇帝召見,下意識的就勸說太子:
“殿下……現在這個情況,您最好是不要直接去吧……”
太子下意識的反問:
“為什麽不去?父皇直接召見,我有什麽理由不去?”
齊旭愣了一下:
“這個……殿下可以說身體欠安,可能是得了防寒,擔心影響聖上……”
太子歎息一聲:
“上午的時候剛剛見過,我就算是感染了風寒,這幾個小時的時間,也不會太嚴重。
“而且現在我們有蒜藥,風寒基本都是藥到病除的,而且父皇召見,我就算是生病了也要去。
“父皇就算是有什麽想法,也不會直接把我怎麽樣的,我不去反而讓父皇生疑。”
齊旭也沒有辦法勸阻。
除非現在就直接發動設想中的事情,否則太子現在還真的必須去。
現在官員們隻是有了那個傾向,根本還沒有做任何正式的準備,關鍵是沒有組織可靠的武裝人員。
所以齊旭等人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太子歎息著起身,坐車去了乾清宮去見皇帝。
在皇帝的寢宮,太子恭恭敬敬的向父親行禮問好。
老皇帝上下打量著自己的大兒子,不緊不慢的問了個問題:
“燦兒,你對今日早朝文武百官的反應,有什麽看法?你覺得應該怎麽處置這些官員?”
太子聽著這個問題就覺得頭大,試著迴答應該算是正確的方向:
“兒臣以為,群臣對於烜弟的彈劾無憑無據,有離間皇家骨肉親情之嫌,烜弟北伐有大功於社稷……”
老皇帝聽著這些話就站了起來,來到太子身邊歎息著說:
“為父希望你是真心這麽想的。
“你身邊那些臣子,有沒有蠱惑你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你應該明白,你是朕的親骨肉,是吳王的親大哥,你是大明皇家的嫡長子。
“你如果被那些臣子裹挾,站在咱們皇家的對立麵,那就是真的叛徒,你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就算是你真的做成了,你也沒有什麽權威,你也會處處受製於慫恿你的那些人。
“那樣損害的是咱們家的江山的安穩,而且也不可能成功。”
“你能理解我說的這些道理嗎?”
太子聽著這些話就覺得汗流浹背。
齊旭剛剛暗示過的事情,這邊父皇就直接給自己警告了。
這說明父皇對那些事情早就已經有了準備了,肯定會提前做好布置。
那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已經無限接近於零了。
而且父皇說的要求確實有道理,自己若是配合那些大臣做那些事情,最終肯定會受製於他們。
未來大明皇帝的權威會大打折扣。
太子最終老老實實的躬身說:
“兒臣明白,謝父皇教誨。”
老皇帝輕輕點頭,再次長長的歎息一聲,然後說著後續的安排:
“你弟弟確實有大功於社稷,有再造社稷之功。
“如果他隻是有以前的那些發明,如果他隻是比較討我的歡心,為父都不會真正動搖。
“但是,現在有了讓我大明天下重新統一的機會。
“也出現了統一之後馬上再分裂的危機,以及你們可能骨肉相殘的潛在的危機。
“我已經是沒辦法忽視了……”
太子聽著這些話,就明白了父親的心意,現在他是真的動了易儲的心思。
還是因為北伐的大功,還是因為重新統一的機會。
讓人沒辦法真的忽略。
太子理解這種心態,但是卻很難接受這種現實,同時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麽樣的
父親既然已經有了準備,自己現在再去做什麽都已經太遲了。
剛才還說自己是皇家的嫡長子,是吳王的大哥,提醒自己不要跟大臣們合作。
但是現在你又直接擺明了要撤掉我的太子之位。
太子心如死灰,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帶著幾分委屈和幾分窩火追問:
“可是父皇……兒臣既然是您的嫡長子,是本來宗法上繼承人,烜弟未來如何能容得下兒臣?”
老皇帝其實也有點擔憂,但是現在隻能直接說:
“他比你兒子年齡都小十歲,他四十歲的時候你都該七十歲了,他如何容不下你?
“反過來看,你能容得下他嗎?
“我會讓他發誓,給你本土以外最好的藩國,讓你在海外當一國之君。
“若你沒有背叛朝廷,他還無法容得下你,那他就有了一個無論如何無法抹去的汙點。”
太子反正是放開了,直接繼續反問父親:
“您的意思是,兒臣應該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希望於十六弟真的擁有崇高的德行嗎?”
老皇帝同樣不憋著了,直接攤牌了:
“老子如果直接撒手不管了,你們兩個未來必然要戰到不死不休。
“被你們兩人身邊的臣子裹挾著不死不休,總有一個要死無葬身之地,你們身邊的臣子們還會有從龍之功。
“老子現在給你們兩個安排好,你們兩個才有那麽一點相安無事的可能性。
“來人,送太子下去歇著。”
老皇帝也不跟兒子對噴了,直接把他軟禁在了乾清宮。
老皇帝的計劃在當天下午陸續落實,一大群都督、指揮使們都被單獨招到了宮裏。
他們還沒有明白怎麽迴事,就直接被老皇帝安排的侍衛控製住,軟禁在武英殿的偏殿裏麵了。
老皇帝看這些重要武官都到齊了,就再次下令去抓捕各部的尚書和侍郎。
今天上午能夠上早朝的,跟自己唱反調的文官都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