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字元龍,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乃沛相陳珪之子。


    陳登在少年之時,即展露才名,年二十五,舉孝廉,擔任東陽縣長。陶謙為徐州牧時,擔任典農校尉。陶謙病故,後擁戴劉備為徐州牧,之後進剿呂布。


    建安三年以來,陳登事許都,被曹操進封為伏波將軍,繼續擔任廣陵太守,主要目的,正是防備江東孫氏。


    與此同時,在呂布兵敗被殺後,孫策一直想著揮師北上,近兩年來,命弟弟孫權率部進軍匡琦城,意圖奪取廣陵全郡,掌控徐青二州門戶。


    但可惜的是,即便數倍之軍於陳登,孫權也沒能拿下匡琦城,相反,江東兵士,死傷慘重。


    於是,才有了孫策西征得勝,趁著曹操應對袁紹,陳登少援軍之際,以命周瑜,程普,魯肅等,共同鎮守後方,他親自率部,揮師北上廣陵!


    於廣陵城東北,海陵西北方向,就是陳登早年重修的匡琦城,屬射陽轄地,正處於孫氏大軍北上的必經之路上。


    ……


    匡琦城,官舍中。


    年近四旬的陳登,留著長須,臉龐方正,一雙炯炯有神的眸子,正盯著書案上的地圖,皺眉沉思著什麽。


    在他手邊,放置著數份文牘,無不是斥候這幾日內,所探尋的江東兵情報。


    “孫伯符時已至丹徒,並未兵進,看來是在等待糧草!”


    陳登的手指,緩緩從丹徒移開,望向左邊標注的幾個地點,愁眉不展道:“於荊襄、巢湖一線,近兩年以來,曹公之部,同孫伯符僵持不下,其人軍中有高人,是故打算從廣陵打開突破口!而曹公同袁本初之戰事,正處於關鍵時刻,許都援軍寥寥,想要守住廣陵,還在於我自己!”


    江東小霸王的名頭,實在太過響亮,甚至於廣陵之所,有小兒止啼之能!


    近些日子,孫策率部將至的消息傳出,不僅是匡琦城,前方廣陵故城的留守之部中,莫不軍心動蕩!


    吳候孫策,智勇雙全,自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大名曉破江淮!


    此人親至,給陳登的壓力,同樣很大。


    為此,他不得不在整兵待戰之外,使些計謀,以期能削減孫氏人馬的士氣和實力,進而,趕在許都迴援之前,盡力拖住江東兵。


    “也不知嚴白虎餘黨,能否成功……”


    噠噠!


    腳步聲響起,陳登抬首看向堂舍門口,發現功曹陳矯急匆匆步入,手持錦帛,來到麵前後,一禮道:“府君出事了!”


    陳登聞言,站起身來,方正的臉上,寫滿了嚴肅,沉聲道:“季弼稍安勿躁,可是孫伯符人馬,已偷渡大江,來犯廣陵故城?”


    廣陵故城,於江北所在,年久失修,外加周邊沼澤密布,兵力和糧草運輸不便,孫權前番多次兵駐,但因被陳登偷襲,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守大江南安戍守。


    陳矯本姓劉,字季弼,早年避禍於江東,而今被陳登請為功曹,為人老成深謀。


    曆史上,曹魏建立後,陳矯曾於魏國,官至尚書令,加光祿大夫,又拜司徒。


    陳矯搖了搖頭,將錦帛遞到了陳登手裏,道:“江東兵尚未渡江,此乃丹徒傳來的急報!”


    陳登閱覽之際,陳矯解釋道:“三日前,孫伯符於丹徒山遇刺,殺許貢三門客,此事已傳遍江東軍中!於昨日,受府君印綬的嚴白虎舊部,觀孫伯符加強護衛,難以得手,原本想借機撤退,奈何為江東斥候警覺,激戰逃亡期間,為韓當之部,悉數絞殺。而今,江東糧草已至,兵甲充足,孫伯符帥部,已往江邊大營而行,與孫仲謀匯合,此時雖未渡江,但恐不日將戰!”


    陳矯話語微微一頓,欲言又止,終還是道:“府君日前讓我等營中兵士,於江北之地,插滿漢軍旗幟,佯裝許都援軍早至,此間之計,憑那孫伯符,外有張子布等人的智慧,作用恐將寥寥,怕也隻有小兒孫仲謀才能上當!”


    陳矯話落之間,正巧陳登合上了錦帛,其坦言道:“可惜啊,孫伯符未死,除之事作罷,卻是換做我廣陵不安!當年我勸曹公,當揮師南下,趁孫氏腳跟未穩,除此大害,惜以許都未聽此言。不過如今,那孫伯符再是威猛,就算率眾部而來,想在月許之間,取我匡琦城,也是癡人說夢!”


    陳登看向陳矯,思慮道:“季弼,先當再度為許都去信,請告知曹公,廣陵不可失,失則徐、青之地危急,許將全入那孫伯符手中。以請李將軍(李通),滿太守(滿寵),防守汝南之外,當率部卒,行做馳援……”


    “諾!”


    ……


    距丹徒山北四十裏,乃是丹徒縣城,再往西北三十裏,靠近江畔,就是防守陳登的江東兵大營所在。


    孫策在同張昭等人商議,決心往江邊大營,同弟弟孫權人馬匯合,途中花費了不足兩日功夫。


    這期間,孫策走走停停,一是近距離觀看丹徒一帶的地勢,同後世的鎮江市一一對應。


    不過,此時的江南,可沒有後世的富饒,少有開發,沼澤不斷,民生艱苦,更有毒蟲沼氣,於孫策看去,將之形容為“蠻荒”也不為過。


    真正的大江之南,發展起來,還要到東晉時期。


    正因這先天的局限性,孫吳注定難成霸業,可若是能順勢得取徐州和青州,再西奪荊州,居四州之地,戰略延伸之下,未來的大世之爭,勢必會改寫!


    孫策用過去數日的時間,一邊熟悉人和物,一邊思考的,正是將來的大業!


    曹袁之爭,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這是江東孫氏,最好的發展機遇期。


    如果抓住了,借此外擴之間,再平息好江東本土勢力隱患,安定內部,才會有真正的逐鹿資本。


    “君候且看,前麵就是我軍江邊大營,小將軍率眾部將,已在前方等候相迎!”


    孫策今日行軍,換了一身軟甲,正思慮間,呂範的聲音響起。


    從少年開始,呂範敬佩孫策,即率門客百餘眾,常伴左右,而孫策一直視呂範為可托付生死的至親!


    於孫策成事之間,呂範受命曾攻克陳登之伯父陳瑀,平七縣。因此事,陳登私下很是怨恨孫策,前次使嚴白虎舊部暗做謀害,正是為了來報當年恥辱。


    這次行軍北上,便再召同行。


    自從日前孫策遭遇刺殺後,呂範率甲兵迴護左右,便是族兄孫河,大將韓當這兩日於丹徒一帶,多加戒備,還真搜出了一些圖謀不軌之人。


    順著呂範所指方向,孫策正看到旌旗飄揚的江東兵大營,一時心胸開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屾並收藏吳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