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
孫策手揮長鞭,馭馬到了營前,就看到站立等候的部將中,為首一名器宇軒昂的小將,當先下拜道。
至於其他將領們,同時高唿“君候”。
孫策從馬上一躍而下,將長鞭交到了呂範手中,看向單膝跪地的小將,這是他這一世的同袍兄弟孫權,雙手扶起,道:“自守丹徒一線,破陳登以來,仲謀鞠躬盡瘁,極其辛勞,可是長大了,為兄甚慰之!”
孫權年十八,尚未及弱冠,同孫策一樣,長得頗為英武不凡。
父親孫堅早逝,長兄為父,麵對兄長孫策,孫權一直敬重有加,聞言心有躊躇,麵露愧色,忙道:“權受兄長所托,遲遲未能攻破陳登,致大軍停留大江之南,前番戰事,更因權中陳登陰謀,江南男兒死傷慘重,還未請兄長責罰!”
說完話,孫權就準備再下拜,他心裏還是帶有三分害怕,七分鬱悶。
但一雙如同鐵鉗般的雙手,緊緊扶著他兩臂,抬頭時,正對上一雙溫和眼眸。
“前番之敗,非仲謀及諸將士之過也!陳元龍少幼成名,足智多謀,又有陳季弼於帳下處事,故以之詭計下,我江東男兒多陷其中。這次北上,我軍準備充足,自當破陳元龍,歸廣陵於江東,扞漢土而抵曹操,迎天子而脫牢籠!”
孫策餘光掃向了其他躬立的將領,於眾將都有種被看到的感覺,更於心裏感慨吳候仁義,兄親弟恭。
占據“迎天子、破曹操”之大義名望下,餘眾也都挺直了腰杆,靜待吳候訓話。
孫策話語一轉,肅然道:“不知仲謀可願為我先鋒,拿下廣陵故城!”
廣陵故城,吳軍之前多次拿下,積累了豐富經驗。
顯然,吳候這是想借首戰之勝,再行提升大軍士氣,也是給小弟送去功勳,將功補過!
孫權早為兄長之關懷感動,而覺心中暖流劃過,近些月來,積累之不利,心胸之鬱悶憂慮,全都煙消雲散,眼中淚花閃爍,道:“權定不負兄長所命,必取此廣陵故城!”
“善!”
孫策麵上一笑,拍了拍孫權肩膀,以示鼓勵,他隨即來到了弟弟孫權後方,躬身站立的將領前。
其人虎背熊腰,眉似臥蠶,唇若塗脂,形貌同樣魁梧不凡,正是早年跟隨同鄉蔣欽,一道投效孫策的周泰!
去歲時,見周泰勇武,孫權請求兄長孫策,將周泰要了過來。
其中數次戰事,周泰牢牢身處孫權身邊,護得安寧。
“君候!”
周泰感受到孫策視線,念及吳候挖掘他於微末之間,重用於大軍之內,知遇之恩,無以為報,遂還想下拜。
但下一息,為孫策執手,親近道:“我雖然處於西側征戰,但時常聽聞幼平你在前線的勇武,假以時日,你必然成為我江東虎將,名揚天下!”
周泰感激涕零,道:“末將必不負君候期待,願為君候效死力!”
跟著孫策身後,落後同行長史張昭半步的韓當,又聽聞吳候稱讚“虎將”,一雙大眼閃爍,心覺江東虎將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孫策並不知道韓當腹誹,其不厭其煩,同站立的將領們,各做道言,也是同記憶中的人影,相互對應。
同時,想起了史書上,於東吳將領們之記載,憶起個中優缺,好做配合任用。
古往今來,成霸王之業者,重在知人善任!
這世上,沒有無用之士,隻有不會用人之人!
張昭一雙眸子,則緊盯孫策背影,但覺吳候那日遇刺之後,更為謹慎,親切了許多。
若是往常,依吳候爽朗性子,何嚐會同將領一一寬言,早入帳內議事了。
張昭心道:生死之間,有大徹大悟,君候平素喜歡衝鋒陷陣,而卻主帥之責,若能改變以往冒進,補全不足,亦為江東之福也!
正當眾人以為吳候將入大帳時,觀其突然來到了末尾一名將領麵處,執手麵帶欣喜道:“日前公瑾於信中,還同我有言子敬,今再見子敬押運糧草至此,便不用返迴丹陽了,就跟在我身邊如何?”
麵前年二十七八的青年將領,身長八尺,麵闊口方,正是未來東吳大將,於孫策看去,當如諸葛司馬般的文武雙全之士,魯肅魯子敬!
兩年前,周瑜來投效時,魯肅“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同行。
然則,一年前,魯肅之祖母病逝,其迴往東城處理喪事,至半年前,得曉魯肅歸來,孫策便親自任命之為丹陽縣令,負責練兵懇田諸事。
這次魯肅受命,親自押運糧草而來,得曉其人大名的孫策,又如何會不將之放在身邊重用?
而實際上,魯肅在處理完祖母喪事,折返江東路上,還是帶著一些猶豫,因在他看去,今天下大世已起,正如半年前,摯友劉曄同他分析的天下大勢,劉曄亦有言:“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並勸說他投奔豪強鄭寶,可魯肅觀鄭寶,非成事之人,遠不如吳候孫策,加上母親為好友周瑜遣人護送入了吳郡,遂歸江東。
就在方才,孫策臨前,同一應將領們,認真交談的時候,魯肅站在後麵,一動不動,認真打量,心道:兩年前初見,吳候豪爽勇為,英氣傑濟,猛銳冠世。今日再見,吳候不僅羽翼豐滿,剛烈而不暴戾、務實而不浮華,更多穩重厚待才幹之士,嚐有言劉玄德寬厚待人,頗為仁義,故起於微末之間,才能之輩,多做投效,而今吳候發自身心,更盛之,原來正如公瑾所言,吳候才是我魯肅的明主啊!
輔佐吳候,鼎足江東,何愁將來,不能使吳候建號君王以圖天下?
魯肅目露決議,眸光攝人奪目,聞言下拜道:“君候有召,但有所命,肅莫敢不從,願為君候陣前效力!”
“善!子敬隨我一同入營罷!”
孫策爽朗大笑,心中非常開心,戰事當前,周郎不在身邊,但將戰略眼光深遠的魯肅放在身側,正巧能補充張昭務實之性子。
孫策握著魯肅的手,又招唿其他將領,為眾人簇擁著,一同往大帳行去。
孫策手揮長鞭,馭馬到了營前,就看到站立等候的部將中,為首一名器宇軒昂的小將,當先下拜道。
至於其他將領們,同時高唿“君候”。
孫策從馬上一躍而下,將長鞭交到了呂範手中,看向單膝跪地的小將,這是他這一世的同袍兄弟孫權,雙手扶起,道:“自守丹徒一線,破陳登以來,仲謀鞠躬盡瘁,極其辛勞,可是長大了,為兄甚慰之!”
孫權年十八,尚未及弱冠,同孫策一樣,長得頗為英武不凡。
父親孫堅早逝,長兄為父,麵對兄長孫策,孫權一直敬重有加,聞言心有躊躇,麵露愧色,忙道:“權受兄長所托,遲遲未能攻破陳登,致大軍停留大江之南,前番戰事,更因權中陳登陰謀,江南男兒死傷慘重,還未請兄長責罰!”
說完話,孫權就準備再下拜,他心裏還是帶有三分害怕,七分鬱悶。
但一雙如同鐵鉗般的雙手,緊緊扶著他兩臂,抬頭時,正對上一雙溫和眼眸。
“前番之敗,非仲謀及諸將士之過也!陳元龍少幼成名,足智多謀,又有陳季弼於帳下處事,故以之詭計下,我江東男兒多陷其中。這次北上,我軍準備充足,自當破陳元龍,歸廣陵於江東,扞漢土而抵曹操,迎天子而脫牢籠!”
孫策餘光掃向了其他躬立的將領,於眾將都有種被看到的感覺,更於心裏感慨吳候仁義,兄親弟恭。
占據“迎天子、破曹操”之大義名望下,餘眾也都挺直了腰杆,靜待吳候訓話。
孫策話語一轉,肅然道:“不知仲謀可願為我先鋒,拿下廣陵故城!”
廣陵故城,吳軍之前多次拿下,積累了豐富經驗。
顯然,吳候這是想借首戰之勝,再行提升大軍士氣,也是給小弟送去功勳,將功補過!
孫權早為兄長之關懷感動,而覺心中暖流劃過,近些月來,積累之不利,心胸之鬱悶憂慮,全都煙消雲散,眼中淚花閃爍,道:“權定不負兄長所命,必取此廣陵故城!”
“善!”
孫策麵上一笑,拍了拍孫權肩膀,以示鼓勵,他隨即來到了弟弟孫權後方,躬身站立的將領前。
其人虎背熊腰,眉似臥蠶,唇若塗脂,形貌同樣魁梧不凡,正是早年跟隨同鄉蔣欽,一道投效孫策的周泰!
去歲時,見周泰勇武,孫權請求兄長孫策,將周泰要了過來。
其中數次戰事,周泰牢牢身處孫權身邊,護得安寧。
“君候!”
周泰感受到孫策視線,念及吳候挖掘他於微末之間,重用於大軍之內,知遇之恩,無以為報,遂還想下拜。
但下一息,為孫策執手,親近道:“我雖然處於西側征戰,但時常聽聞幼平你在前線的勇武,假以時日,你必然成為我江東虎將,名揚天下!”
周泰感激涕零,道:“末將必不負君候期待,願為君候效死力!”
跟著孫策身後,落後同行長史張昭半步的韓當,又聽聞吳候稱讚“虎將”,一雙大眼閃爍,心覺江東虎將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孫策並不知道韓當腹誹,其不厭其煩,同站立的將領們,各做道言,也是同記憶中的人影,相互對應。
同時,想起了史書上,於東吳將領們之記載,憶起個中優缺,好做配合任用。
古往今來,成霸王之業者,重在知人善任!
這世上,沒有無用之士,隻有不會用人之人!
張昭一雙眸子,則緊盯孫策背影,但覺吳候那日遇刺之後,更為謹慎,親切了許多。
若是往常,依吳候爽朗性子,何嚐會同將領一一寬言,早入帳內議事了。
張昭心道:生死之間,有大徹大悟,君候平素喜歡衝鋒陷陣,而卻主帥之責,若能改變以往冒進,補全不足,亦為江東之福也!
正當眾人以為吳候將入大帳時,觀其突然來到了末尾一名將領麵處,執手麵帶欣喜道:“日前公瑾於信中,還同我有言子敬,今再見子敬押運糧草至此,便不用返迴丹陽了,就跟在我身邊如何?”
麵前年二十七八的青年將領,身長八尺,麵闊口方,正是未來東吳大將,於孫策看去,當如諸葛司馬般的文武雙全之士,魯肅魯子敬!
兩年前,周瑜來投效時,魯肅“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同行。
然則,一年前,魯肅之祖母病逝,其迴往東城處理喪事,至半年前,得曉魯肅歸來,孫策便親自任命之為丹陽縣令,負責練兵懇田諸事。
這次魯肅受命,親自押運糧草而來,得曉其人大名的孫策,又如何會不將之放在身邊重用?
而實際上,魯肅在處理完祖母喪事,折返江東路上,還是帶著一些猶豫,因在他看去,今天下大世已起,正如半年前,摯友劉曄同他分析的天下大勢,劉曄亦有言:“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並勸說他投奔豪強鄭寶,可魯肅觀鄭寶,非成事之人,遠不如吳候孫策,加上母親為好友周瑜遣人護送入了吳郡,遂歸江東。
就在方才,孫策臨前,同一應將領們,認真交談的時候,魯肅站在後麵,一動不動,認真打量,心道:兩年前初見,吳候豪爽勇為,英氣傑濟,猛銳冠世。今日再見,吳候不僅羽翼豐滿,剛烈而不暴戾、務實而不浮華,更多穩重厚待才幹之士,嚐有言劉玄德寬厚待人,頗為仁義,故起於微末之間,才能之輩,多做投效,而今吳候發自身心,更盛之,原來正如公瑾所言,吳候才是我魯肅的明主啊!
輔佐吳候,鼎足江東,何愁將來,不能使吳候建號君王以圖天下?
魯肅目露決議,眸光攝人奪目,聞言下拜道:“君候有召,但有所命,肅莫敢不從,願為君候陣前效力!”
“善!子敬隨我一同入營罷!”
孫策爽朗大笑,心中非常開心,戰事當前,周郎不在身邊,但將戰略眼光深遠的魯肅放在身側,正巧能補充張昭務實之性子。
孫策握著魯肅的手,又招唿其他將領,為眾人簇擁著,一同往大帳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