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當暴怒之間,雙眸瞪圓,馭馬衝殺向密林。


    而左右扈從早有應對,手中盾牌,齊齊置於麵前,將孫策從頭到腳,護得嚴嚴實實。


    咻咻咻!


    箭矢全數被擋住,孫策毫發無損。


    而此時,韓當已經到了三名賊人藏匿之地,憑著戰場直覺,他幾乎看都沒看,右手長矛刺出,頓時一大好頭顱飛起。


    鮮血飛舞,染透草木之間,韓當又殺一人!


    三名刺客,隻夠得射向孫策一輪,單論武力,遠非韓當一合之敵!


    這就是“江東十二虎臣”的實力,有此猛將,何愁霸業不成?


    韓當於理智下,留了一活口。


    總共不到五息時間,待其從草叢中步出,可見一手所執矛尖端處,刺穿了兩個首級,高高舉起,一手提著一個精神恍惚之男子,將之拋在地上。


    韓當徑直到孫策麵前,抱拳複命道:“稟君候,末將幸不辱命!三刺客,兩人已授首!”


    已從扈從守護中走出的孫策,眼皮不禁跳了跳。


    記憶裏的殺敵畫麵,如同過電影一樣,可當看到眼前血淋淋的現實,就如同大漢染血之江山,孫策心裏又是另一種感受。


    孫策移開目光,望向韓當,扶住韓當的雙手,以示親近,衷心稱讚道:“義公威武,若無義公同行,我恐遭此間惡行,義公救了我一命啊!”


    吳候這麽一提,韓當心裏刹那一寒,腦門上激出一層細密冷汗,餘光看向旁邊的活口,眼中殺意展露無疑。


    吳候平日性瀟灑,喜將親衛扔在後麵,若是獨行至此,毫無防備,突遭刺殺,那後果不堪設想……


    而江東初定,吳候若逢意外,勢必會再生大亂!


    韓當立在原地,麵色變幻之間,孫策已來到斷了手腳的刺客麵前,沉聲問道:“說,爾等為何刺殺我?”


    這尚活著的刺客,正是為首孫姓男子,也是一硬漢,即便被韓當打斷手腳,疼痛難忍,但依舊咬牙,一聲不吭。


    為孫策所為,刺客努力抬起頭,仰視麵前的威武男子,從喉嚨裏擠出聲響,昂首道:“哼!我等乃是韓將軍部從,今日來此,正是受命,為射殺你孫伯符!”


    此言一出,韓當大怒。


    孫策則突然笑道:“哈哈哈!好一個刺客,我觀爾等也是勇武忠義之士,視死如歸者,我孫伯符嚐敬佩,未曾想到,汝死到臨頭,依舊遮遮掩掩,想以此來離間,如此卑鄙之行,與竊賊宵小何異?你可知道,殺你夥伴者何人?正是我孫伯符帳下虎將,韓大將軍是也!”


    孫策先是擊破刺客謊言,毫無相信之態,更是與他韓當信任之至,又口唿一句“虎將”,韓當眼眶一熱,好男兒揮淚而下,已想俯首作拜。


    公若不離不棄,當自以餘生性命相報!


    忠於君候,忠於孫氏!


    從被先主孫堅賞識挖掘,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到追隨少主孫策,東渡長江,以取揚州,攻得丹陽郡、吳郡、會稽郡,再伐廬江太守劉勳。


    如此二十三年,韓當忠勇無二,功勳卓著。


    一畔刺客,拙劣謊言被拆穿,此時望向方才如殺神般的韓當,此時已麵色大變,瞠目結舌。


    但見孫策微微側轉身子,麵向吳郡方向,正色道:“興平元年以來,我見江東父老,為地方官吏魚肉,路有野骨,蒼生惶惶,故持三尺劍,有公瑾、子布謀於左右,更有義公、子義等,視死如歸,陣前殺敵。遂,五載之間,少年定江東,而安黎民。這期間,因公事,自也殺了少了貪官惡吏,還有一些欺壓百姓的士族!”


    孫策複看向兩眼無神的刺客,喟歎道:“汝今雖是無名之輩,但若為此中人報仇,乃是私願,死到臨頭,何以不敢相告知姓名,而讓爾等恩主泉下有知?”


    刺客於此激將下,心中一直憋著一股氣,事到臨頭,終於忍不住,怒目道:“聽好了!吾乃許府君昔日門客,今正是為許府君報仇而來!雖未能成事,但夙願已了,你孫伯符於江東殺人無數,吾在此有言,你將來必遭枉死!”


    道完這詛咒之言,刺客竟直直向旁邊的山石撞去。


    孫策沒有阻止,直到刺客頭破血流,閉目倒地,他才向旁邊的韓當,還有扈從道:“這是許貢門客,為主報仇,也屬忠烈,我不怨他!留他全屍,將此三人,全數安葬此地,墓穴之方位,朝向吳縣。身雖已死,也期他們主仆,能於泉下重逢罷!”


    孫策的這種安排,出乎眾人預料。


    其中所行,更顯仁義大氣,高風亮節,公私分明,有古聖人之風!


    以韓當為首,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即目露熾熱,齊齊抱拳道:“君候高義!”


    ……


    狩獵途中,吳候遭遇刺殺,隨即返迴營地。


    但其中經過,特別是孫策的一行言論,迅速傳遍了全軍!


    遇刺客而禮遇,敬忠良而厚葬,信愛將而破謊言。


    如此種種,讓普通兵士,也不由得發自心底敬佩!


    一時間,軍中士氣如虹!


    更別說,此間“霸王葬士”,傳入市井,傳遍天下,不知多少豪傑會來投效?


    生於漢末,除了出身,最重要的就是名聲。


    像劉表,劉備,莫不是有了好的名聲,才有人相助成事。


    而江東小霸王,雖受百姓愛戴,但於江東士族內,名聲可謂一塌糊塗……這也是孫策重生後,想要扭轉的方向!


    軍帳之內,


    剛迴來的孫策,為避免被熟悉之人,發現問題,竭盡精氣神,終於是應付了張昭,還有慌忙聞訊,從前軍大營匆匆趕迴來的族兄孫河,愛將呂範等人。


    看向案幾上,複重新堆滿的竹簡,孫策揉了揉額頭。


    營中大小事,周瑜不在身邊,有軍長史張昭,有功曹虞翻,又有張紘、秦鬆、陳端等謀士為之處置,但總有一些大事,需要他親自過目,而定主意。


    孫策很清楚,他現在最重要的是適應,對上記憶,照葫蘆畫瓢,熟練處理文牘,這才是第一步。


    顧不得心身疲憊,他拿起了最上麵的竹簡,漸漸適應隸書字體,大腦快速翻譯起了文言文。


    上至所錄,正是其中關乎廣陵兵事。


    須臾,孫策放下竹簡,道:“我還沒行動,這陳登就等不及了,先是詐敵,再是誘敵,可我已不是以前的孫伯符了,豈會中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屾並收藏吳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