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拖字訣
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 作者:愛吃枸杞黑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看著韓爌遞上來的這本題本,嘲諷的笑了笑。
這本題本上的內容,一句沒提東林黨,卻是句句都在說東林黨。
朱由校永遠記得,那日他尚未登基,第一次坐上龍椅的時候,台下眾臣林立,但是抬眼望去,皆是東林的情景。
他忘不了東林黨一開口,其他黨派盡皆沉默的情景,甚至連內閣首輔方從哲都閉口不言。
他更忘不了,登基第一次朝會的時候,一個正七品的官員都能在殿中與他對話。
按照大明朝朝會製度,一般情況是三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上殿參與朝會並與皇帝對話。
有些特殊情況,四品官員也會有資格上殿參與朝會並與皇帝對話。
其他四品以下官員多是站班湊數,沒有在朝堂之上發表意見的資格。
盡管有萬曆時期,萬曆長期怠政導致朝廷官缺嚴重,人手不足的原因。但是泰昌帝登基一個月,卻是大肆補充過官缺的。
那日,朱由校剛登基的第一次朝會,河南道禦史袁化中,一名正七品官員,想要彈劾官員,是沒有資格直接上殿彈劾的。
按照彈劾流程,地方禦史若要彈劾官員,一般是通過上題本的方式。他們會將彈劾的內容詳細地寫在題本中,通過正常的題本傳遞渠道呈遞給皇帝。
但是,那日,東林黨卻讓這袁化中上了殿,並當眾彈劾內閣首輔方從哲,不僅僅是這袁化中一人,還有那楊漣、左光鬥等人。
盡管事出突然,也是為了輔佐他朱由校盡快登基。
但是,根源還是這東林黨,想要表功,向他朱由校證明,為了讓他登基,東林黨上下都是出了力的,做了大貢獻的。
朱由校敲了敲桌案道:“朕還以為他們能一直忍住呢!沒想到這才多久,就等不及了麽?這就開始迫不及待想要朕賞賜他們了?
看來是朕高看他們了。魏忠賢,你也來看看,談一下你的看法吧。嗬嗬。”說完,朱由校冷冷一笑,將題本扔在桌案上。
魏忠賢先是飛快的看了一眼朱由校的神色,見並沒有異常後,便上前一步,拿起韓爌的題本看了起來。
魏忠賢仔細的、快速地看了看題本上的內容,眼珠子一轉,立馬換上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撲通一聲跪下道:“萬歲爺啊,奴婢瞧這韓爌,口口聲聲說是為諸臣請功,實則包藏禍心呐!
他這是想要讓他們那幫人,徹底在朝堂上一家獨大啊!”
朱由校微微皺眉,看了魏忠賢一眼,沒吭聲。
魏忠賢見狀,又添上幾句,繼續說道:“萬歲爺,您想想,這東林黨如今無時無刻不在忙著黨同伐異,想要把那些不順從他們的官員都排擠出去。
但是萬歲爺您明察秋毫、聖明無比,這東林黨找不到機會做小動作。
現如今,也隻能借著以前的功勞,跟萬歲爺您要封賞,謀取私利。
如果萬歲爺您現在答應了他們,這可是後患無窮啊!
今日賞了他們這一迴,往後他們便會得寸進尺,事事都以功臣自居,朝堂之上,還有何人能製衡他們?
那些真正為江山社稷默默耕耘、實心辦事的臣子,見這般情形,怕是更不敢跟東林黨抗爭了!”
朱由校輕輕敲擊著桌案,沉默片刻,看著魏忠賢道:“那依魏伴伴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總不能把這題本撂下不管吧?”
魏忠賢一聽,心中暗喜,知道皇帝這是被自己說動了,忙不迭地迴道:“萬歲爺,您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是肯定不會虧待我大明的有功之臣的。
奴婢淺見,不如萬歲爺先答應下來,但是要封賞的大臣都有誰,可不能光聽他們東林黨一麵之詞。
為了顯現出萬歲爺您對大明功臣的重視,咱們需要對進行封賞的大臣們進行詳細的調查,爭取不落下任何一個功臣,咱們可不能讓功臣寒心呐。”
朱由校聽到魏忠賢這麽說,心中一笑,這魏忠賢的腦子轉的是真的快,他也想要往後拖一拖,但是這話他不能說。
於是,朱由校順著魏忠賢的話說道:“魏伴伴此言有理啊,我大明可不能讓任何一個功臣寒心呐。
這樣吧,這件事,便由你代表司禮監,聯合內閣和都察院去對這些功臣進行仔細的調查。
記住,這次封賞意義重大,不趕時間。
魏伴伴,你一定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調查清楚,爭取讓所有功臣都得到應有的賞賜。”
魏忠賢聽聞此話,立刻應道:“是,萬歲爺。奴婢必不負聖恩,定當竭盡所能,將此事辦得妥妥當當。”
這次封賞,正是要向天下昭示萬歲爺賞罰分明的時候,奴婢就算拚了這條老命,也要把那些真正為大明鞠躬盡瘁的臣子甄別出來,讓他們沐浴皇恩。”
朱由校看著跪在地上的魏忠賢,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很好,魏伴伴你說得很好。這樣吧,你帶上這本題本,去內閣,找到方從哲等人商議一下吧。朕這裏還要繼續批閱其他題本,你且去吧。朕等著你的消息。”
“是,萬歲爺,奴婢告退。”魏忠賢恭敬地磕了一個頭,便起身離去。
出了內書房,等遠離了皇帝視線後,魏忠賢嘴角便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魏忠賢心裏很明白,東林黨封賞是肯定要封賞的。
但是絕不能現在就封賞。
這次調查,皇帝的意思就是想要將封賞的時間往後拖。
這對魏忠賢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啊,這可是打壓東林黨、擴張自身勢力的絕佳機會。
這段時日,可是有不少官員暗地裏向他投來 “橄欖枝”的。
這些人有的受東林黨排擠,滿心怨恨,妄圖借魏忠賢之手報仇雪恨,也有的是貪圖權勢,見風使舵,認定跟著魏忠賢能飛黃騰達。
魏忠賢一直在想如何安排這些人,這下好了,這個調查小組不就需要用人麽?
這次調查弄好了,不僅有功,而且也能順勢摸清朝中空缺,然後將投向他的這些人安排一下。
迴到司禮監後,魏忠賢在一個房間內,立刻召集心腹太監,將朱由校交給他的這件事情大概說了一下。
這本題本上的內容,一句沒提東林黨,卻是句句都在說東林黨。
朱由校永遠記得,那日他尚未登基,第一次坐上龍椅的時候,台下眾臣林立,但是抬眼望去,皆是東林的情景。
他忘不了東林黨一開口,其他黨派盡皆沉默的情景,甚至連內閣首輔方從哲都閉口不言。
他更忘不了,登基第一次朝會的時候,一個正七品的官員都能在殿中與他對話。
按照大明朝朝會製度,一般情況是三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上殿參與朝會並與皇帝對話。
有些特殊情況,四品官員也會有資格上殿參與朝會並與皇帝對話。
其他四品以下官員多是站班湊數,沒有在朝堂之上發表意見的資格。
盡管有萬曆時期,萬曆長期怠政導致朝廷官缺嚴重,人手不足的原因。但是泰昌帝登基一個月,卻是大肆補充過官缺的。
那日,朱由校剛登基的第一次朝會,河南道禦史袁化中,一名正七品官員,想要彈劾官員,是沒有資格直接上殿彈劾的。
按照彈劾流程,地方禦史若要彈劾官員,一般是通過上題本的方式。他們會將彈劾的內容詳細地寫在題本中,通過正常的題本傳遞渠道呈遞給皇帝。
但是,那日,東林黨卻讓這袁化中上了殿,並當眾彈劾內閣首輔方從哲,不僅僅是這袁化中一人,還有那楊漣、左光鬥等人。
盡管事出突然,也是為了輔佐他朱由校盡快登基。
但是,根源還是這東林黨,想要表功,向他朱由校證明,為了讓他登基,東林黨上下都是出了力的,做了大貢獻的。
朱由校敲了敲桌案道:“朕還以為他們能一直忍住呢!沒想到這才多久,就等不及了麽?這就開始迫不及待想要朕賞賜他們了?
看來是朕高看他們了。魏忠賢,你也來看看,談一下你的看法吧。嗬嗬。”說完,朱由校冷冷一笑,將題本扔在桌案上。
魏忠賢先是飛快的看了一眼朱由校的神色,見並沒有異常後,便上前一步,拿起韓爌的題本看了起來。
魏忠賢仔細的、快速地看了看題本上的內容,眼珠子一轉,立馬換上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撲通一聲跪下道:“萬歲爺啊,奴婢瞧這韓爌,口口聲聲說是為諸臣請功,實則包藏禍心呐!
他這是想要讓他們那幫人,徹底在朝堂上一家獨大啊!”
朱由校微微皺眉,看了魏忠賢一眼,沒吭聲。
魏忠賢見狀,又添上幾句,繼續說道:“萬歲爺,您想想,這東林黨如今無時無刻不在忙著黨同伐異,想要把那些不順從他們的官員都排擠出去。
但是萬歲爺您明察秋毫、聖明無比,這東林黨找不到機會做小動作。
現如今,也隻能借著以前的功勞,跟萬歲爺您要封賞,謀取私利。
如果萬歲爺您現在答應了他們,這可是後患無窮啊!
今日賞了他們這一迴,往後他們便會得寸進尺,事事都以功臣自居,朝堂之上,還有何人能製衡他們?
那些真正為江山社稷默默耕耘、實心辦事的臣子,見這般情形,怕是更不敢跟東林黨抗爭了!”
朱由校輕輕敲擊著桌案,沉默片刻,看著魏忠賢道:“那依魏伴伴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總不能把這題本撂下不管吧?”
魏忠賢一聽,心中暗喜,知道皇帝這是被自己說動了,忙不迭地迴道:“萬歲爺,您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是肯定不會虧待我大明的有功之臣的。
奴婢淺見,不如萬歲爺先答應下來,但是要封賞的大臣都有誰,可不能光聽他們東林黨一麵之詞。
為了顯現出萬歲爺您對大明功臣的重視,咱們需要對進行封賞的大臣們進行詳細的調查,爭取不落下任何一個功臣,咱們可不能讓功臣寒心呐。”
朱由校聽到魏忠賢這麽說,心中一笑,這魏忠賢的腦子轉的是真的快,他也想要往後拖一拖,但是這話他不能說。
於是,朱由校順著魏忠賢的話說道:“魏伴伴此言有理啊,我大明可不能讓任何一個功臣寒心呐。
這樣吧,這件事,便由你代表司禮監,聯合內閣和都察院去對這些功臣進行仔細的調查。
記住,這次封賞意義重大,不趕時間。
魏伴伴,你一定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調查清楚,爭取讓所有功臣都得到應有的賞賜。”
魏忠賢聽聞此話,立刻應道:“是,萬歲爺。奴婢必不負聖恩,定當竭盡所能,將此事辦得妥妥當當。”
這次封賞,正是要向天下昭示萬歲爺賞罰分明的時候,奴婢就算拚了這條老命,也要把那些真正為大明鞠躬盡瘁的臣子甄別出來,讓他們沐浴皇恩。”
朱由校看著跪在地上的魏忠賢,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很好,魏伴伴你說得很好。這樣吧,你帶上這本題本,去內閣,找到方從哲等人商議一下吧。朕這裏還要繼續批閱其他題本,你且去吧。朕等著你的消息。”
“是,萬歲爺,奴婢告退。”魏忠賢恭敬地磕了一個頭,便起身離去。
出了內書房,等遠離了皇帝視線後,魏忠賢嘴角便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魏忠賢心裏很明白,東林黨封賞是肯定要封賞的。
但是絕不能現在就封賞。
這次調查,皇帝的意思就是想要將封賞的時間往後拖。
這對魏忠賢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啊,這可是打壓東林黨、擴張自身勢力的絕佳機會。
這段時日,可是有不少官員暗地裏向他投來 “橄欖枝”的。
這些人有的受東林黨排擠,滿心怨恨,妄圖借魏忠賢之手報仇雪恨,也有的是貪圖權勢,見風使舵,認定跟著魏忠賢能飛黃騰達。
魏忠賢一直在想如何安排這些人,這下好了,這個調查小組不就需要用人麽?
這次調查弄好了,不僅有功,而且也能順勢摸清朝中空缺,然後將投向他的這些人安排一下。
迴到司禮監後,魏忠賢在一個房間內,立刻召集心腹太監,將朱由校交給他的這件事情大概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