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東林請功
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 作者:愛吃枸杞黑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將那一摞歌頌他的奏疏,都扔到一邊道:“魏忠賢,你瞧瞧,這些東林黨人,一天天的正事不做,整日就知道為了黨派私利,動一些小心思。簡直是豈有此理!”
魏忠賢見狀,趕忙上前,拿起那些歌頌朱由校的奏疏,打開認真的看了看,連看幾本後,魏忠賢也明白了是什麽情況。
魏忠賢眼珠一轉,小心地躬身說道:“萬歲爺息怒,這些東林黨人實在是不識大體。
這朝廷上下,本應齊心協力共圖大明興盛,可他們倒好,為了爭那點權勢,無時無刻不在打壓異己。
萬歲爺您有所不知,這東林黨的官員,在萬曆先皇在世時,便趁著秦黨的孫丕揚主持辛亥京察的時候,與他聯合,共同驅逐齊、楚、浙、宣、昆諸黨。
後來,這東林黨在“國本之爭”中幫助了先帝,並因此得到先帝的寵信。
在先帝登基以後,仗著先帝的寵信,就開始大肆打壓其他黨派之人,尤其是對和東林黨互為盟友的秦黨進行攻擊。
這些東林黨還借著“國本之爭”的功勞,向先帝討要封賞。
先帝那是何等的賞罰分明,於是便大肆封賞東林黨之人。
因此,東林黨順理成章的開始在朝廷諸多要職中安插人手。
這朝堂上下,內閣、吏部、禮部、都察院等部門都有東林黨之人擔任重要職位。
先帝在世時,仗著先帝的寵信,這朝廷的官員任免升遷皆由東林黨一言而定,隻要不順從東林黨意,哪怕政績斐然,也隻能被閑置或外放至偏遠之地。
朝堂之上,每日議事,東林黨一發聲,便不容他人辯駁,硬生生將公議之地變成自家的 “一言堂”。
就這樣,東林黨還在朝堂上以大義名分壓人,彈劾其他黨派的官員 “結黨營私,罔顧聖恩”。
而且,萬歲爺您可能不知道,這東林黨還經常在民間講學。
他們私設東林書院,利用東林書院講學之機,向士子文人宣揚自家主張,把控輿論風向。
表麵上滿口仁義道德,談的是家國大義、經世致用,實則暗藏玄機,處處為其黨派私利張目。
他們在書院裏頻繁褒揚同黨官員,將那些東林一脈的政績誇大其詞,吹噓得仿佛個個都是拯救蒼生的聖賢,引得台下士子們紛紛向往,爭相依附。
可對於其他黨派之人,哪怕有實打實的功績,也被他們輕描淡寫、肆意詆毀,導致那些不明就裏的學子們對其他黨派嗤之以鼻。
這東林書院如今已經成了東林黨人結黨營私的 “聯絡點”。
各地學子、文人在此匯聚,相互攀扯關係,形成一張龐大繁雜的關係網。
他們以師生、同門之名,暗通款曲,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朝堂之上,隻要是東林黨人提出的議案,這張網便能迅速發力,或聯名上書,或四處遊說,威逼利誘其他官員就範。
那王化貞當初就是仗著他是葉向高的弟子,就是這麽操作的,然後去彈劾遼東熊廷弼熊大人的。
萬歲爺,這般行徑,東林黨哪裏是在為大明社稷著想,分明是把朝廷、把江山玩弄於股掌之間,若不加以遏製,我大明必將被這股暗流吞噬。
萬歲爺,您看,如今我大明的吏治、民生、軍事,都被東林黨之人插過手,攪得一團糟。
就這樣,東林黨還有臉還整日高唿著為了江山社稷,這實在是欺君罔上!
萬歲爺,您聖明燭照,可不能再任由東林黨這般胡鬧下去。
若再任由東林黨這般繼續下去,我大明江山危矣!”
說完,魏忠賢便恭敬地站在那裏,眼神閃爍。
魏忠賢心中暗自得意,他這番添油加醋的言語肯能撩撥起皇帝的怒火,從而讓他對東林黨下手,這樣他就能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位。
魏忠賢的這一番話,聽的是朱由校腦瓜子嗡嗡的,他隻是對東林黨的不識大體的行徑表示了一下憤怒,這魏忠賢就順杆爬上來了?
聽魏忠賢的意思,這東林黨簡直就是禍國殃民之輩。雖然曆史證明,事實就是如此。
但是,就算是這樣,你魏忠賢扣帽子的能力也太強了吧。
於是,朱由校抬頭,冷冷的看了一眼魏忠賢,並沒有對魏忠賢的話有什麽迴應,而是說道:“罷了,有些事日後再說。魏忠賢。今日可還有什麽重要的題本需要朕看的?”
魏忠賢看到朱由校的這種反應,心中頓時一空,心中失落不已。
原以為憑自己這一番添油加醋的進言,能撩撥得皇帝當場對東林黨大發雷霆,即刻下令讓自己去徹查東林黨,沒成想如今卻是這種情況。
魏忠賢畢竟久在宮闈,深諳揣摩聖意之道。
他趕忙收起心中那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重新換上一副謙卑恭順的模樣,應聲道:“迴萬歲爺的話,其餘的都是地方上奏報了各地的收成情況,以及一些水利修繕的題本。除了一本以外,這本是內閣韓大人遞上來的。”
“哦?韓爌遞上來的?上麵寫的什麽?你挑出來拿給朕看看。”朱由校淡淡的說道。
“是,萬歲爺。”魏忠賢恭聲應道,隨即上前一步,從桌案上其他題本中挑出一本雙手奉給朱由校。
朱由校打開題本看去,上麵寫著:
“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韓爌,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奏陛下:
臣受先帝恩寵,入內閣,參與機要事務。
自入閣以來,夙夜憂懼,不敢有絲毫懈怠,以負陛下重托、百姓期望。
然,值先帝崩殂,朝局震蕩,神器未定之際,有奸佞之徒心懷叵測,妄圖混淆視聽,另立他人,以逞其私欲。
彼時,有諸多大臣,日夜憂思,心係大明社稷。
念及陛下乃聰慧英奇之主,身負祖宗厚望,理當繼承大統,以續皇祚。
諸多大臣不避艱險,毅然挺身而出,奔走於朝堂內外,聯絡忠義之士,力陳陛下之賢能、血統之正統,引經據典,以大明祖製、國之興衰曉諭眾人。
每遇阻礙,皆未退縮,或於禦前泣血進諫,或在諸臣間斡旋調解,終使陛下順利登基,穩定朝綱。
自陛下即位,諸臣殫精竭慮,輔佐聖駕。
諸臣輔陛下興賦稅之革,致帑藏漸充;督刑獄之公,庶民冤抑得雪;強邊戍之固,外寇未敢窺覦。
樁樁件件,皆為諸臣為大明興盛所做之貢獻。
自陛下踐祚,賞罰分明,今臣,特懇請陛下,鑒察諸臣擁立之功、輔弼之勞,許以嘉獎。
如此,則諸臣必當益堅其誌,感恩戴德,殫精竭慮,為大明之昌盛鞠躬盡瘁耳。
臣不勝惶恐,恭呈此本,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號 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韓爌 謹奏”
魏忠賢見狀,趕忙上前,拿起那些歌頌朱由校的奏疏,打開認真的看了看,連看幾本後,魏忠賢也明白了是什麽情況。
魏忠賢眼珠一轉,小心地躬身說道:“萬歲爺息怒,這些東林黨人實在是不識大體。
這朝廷上下,本應齊心協力共圖大明興盛,可他們倒好,為了爭那點權勢,無時無刻不在打壓異己。
萬歲爺您有所不知,這東林黨的官員,在萬曆先皇在世時,便趁著秦黨的孫丕揚主持辛亥京察的時候,與他聯合,共同驅逐齊、楚、浙、宣、昆諸黨。
後來,這東林黨在“國本之爭”中幫助了先帝,並因此得到先帝的寵信。
在先帝登基以後,仗著先帝的寵信,就開始大肆打壓其他黨派之人,尤其是對和東林黨互為盟友的秦黨進行攻擊。
這些東林黨還借著“國本之爭”的功勞,向先帝討要封賞。
先帝那是何等的賞罰分明,於是便大肆封賞東林黨之人。
因此,東林黨順理成章的開始在朝廷諸多要職中安插人手。
這朝堂上下,內閣、吏部、禮部、都察院等部門都有東林黨之人擔任重要職位。
先帝在世時,仗著先帝的寵信,這朝廷的官員任免升遷皆由東林黨一言而定,隻要不順從東林黨意,哪怕政績斐然,也隻能被閑置或外放至偏遠之地。
朝堂之上,每日議事,東林黨一發聲,便不容他人辯駁,硬生生將公議之地變成自家的 “一言堂”。
就這樣,東林黨還在朝堂上以大義名分壓人,彈劾其他黨派的官員 “結黨營私,罔顧聖恩”。
而且,萬歲爺您可能不知道,這東林黨還經常在民間講學。
他們私設東林書院,利用東林書院講學之機,向士子文人宣揚自家主張,把控輿論風向。
表麵上滿口仁義道德,談的是家國大義、經世致用,實則暗藏玄機,處處為其黨派私利張目。
他們在書院裏頻繁褒揚同黨官員,將那些東林一脈的政績誇大其詞,吹噓得仿佛個個都是拯救蒼生的聖賢,引得台下士子們紛紛向往,爭相依附。
可對於其他黨派之人,哪怕有實打實的功績,也被他們輕描淡寫、肆意詆毀,導致那些不明就裏的學子們對其他黨派嗤之以鼻。
這東林書院如今已經成了東林黨人結黨營私的 “聯絡點”。
各地學子、文人在此匯聚,相互攀扯關係,形成一張龐大繁雜的關係網。
他們以師生、同門之名,暗通款曲,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朝堂之上,隻要是東林黨人提出的議案,這張網便能迅速發力,或聯名上書,或四處遊說,威逼利誘其他官員就範。
那王化貞當初就是仗著他是葉向高的弟子,就是這麽操作的,然後去彈劾遼東熊廷弼熊大人的。
萬歲爺,這般行徑,東林黨哪裏是在為大明社稷著想,分明是把朝廷、把江山玩弄於股掌之間,若不加以遏製,我大明必將被這股暗流吞噬。
萬歲爺,您看,如今我大明的吏治、民生、軍事,都被東林黨之人插過手,攪得一團糟。
就這樣,東林黨還有臉還整日高唿著為了江山社稷,這實在是欺君罔上!
萬歲爺,您聖明燭照,可不能再任由東林黨這般胡鬧下去。
若再任由東林黨這般繼續下去,我大明江山危矣!”
說完,魏忠賢便恭敬地站在那裏,眼神閃爍。
魏忠賢心中暗自得意,他這番添油加醋的言語肯能撩撥起皇帝的怒火,從而讓他對東林黨下手,這樣他就能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位。
魏忠賢的這一番話,聽的是朱由校腦瓜子嗡嗡的,他隻是對東林黨的不識大體的行徑表示了一下憤怒,這魏忠賢就順杆爬上來了?
聽魏忠賢的意思,這東林黨簡直就是禍國殃民之輩。雖然曆史證明,事實就是如此。
但是,就算是這樣,你魏忠賢扣帽子的能力也太強了吧。
於是,朱由校抬頭,冷冷的看了一眼魏忠賢,並沒有對魏忠賢的話有什麽迴應,而是說道:“罷了,有些事日後再說。魏忠賢。今日可還有什麽重要的題本需要朕看的?”
魏忠賢看到朱由校的這種反應,心中頓時一空,心中失落不已。
原以為憑自己這一番添油加醋的進言,能撩撥得皇帝當場對東林黨大發雷霆,即刻下令讓自己去徹查東林黨,沒成想如今卻是這種情況。
魏忠賢畢竟久在宮闈,深諳揣摩聖意之道。
他趕忙收起心中那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重新換上一副謙卑恭順的模樣,應聲道:“迴萬歲爺的話,其餘的都是地方上奏報了各地的收成情況,以及一些水利修繕的題本。除了一本以外,這本是內閣韓大人遞上來的。”
“哦?韓爌遞上來的?上麵寫的什麽?你挑出來拿給朕看看。”朱由校淡淡的說道。
“是,萬歲爺。”魏忠賢恭聲應道,隨即上前一步,從桌案上其他題本中挑出一本雙手奉給朱由校。
朱由校打開題本看去,上麵寫著:
“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韓爌,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奏陛下:
臣受先帝恩寵,入內閣,參與機要事務。
自入閣以來,夙夜憂懼,不敢有絲毫懈怠,以負陛下重托、百姓期望。
然,值先帝崩殂,朝局震蕩,神器未定之際,有奸佞之徒心懷叵測,妄圖混淆視聽,另立他人,以逞其私欲。
彼時,有諸多大臣,日夜憂思,心係大明社稷。
念及陛下乃聰慧英奇之主,身負祖宗厚望,理當繼承大統,以續皇祚。
諸多大臣不避艱險,毅然挺身而出,奔走於朝堂內外,聯絡忠義之士,力陳陛下之賢能、血統之正統,引經據典,以大明祖製、國之興衰曉諭眾人。
每遇阻礙,皆未退縮,或於禦前泣血進諫,或在諸臣間斡旋調解,終使陛下順利登基,穩定朝綱。
自陛下即位,諸臣殫精竭慮,輔佐聖駕。
諸臣輔陛下興賦稅之革,致帑藏漸充;督刑獄之公,庶民冤抑得雪;強邊戍之固,外寇未敢窺覦。
樁樁件件,皆為諸臣為大明興盛所做之貢獻。
自陛下踐祚,賞罰分明,今臣,特懇請陛下,鑒察諸臣擁立之功、輔弼之勞,許以嘉獎。
如此,則諸臣必當益堅其誌,感恩戴德,殫精竭慮,為大明之昌盛鞠躬盡瘁耳。
臣不勝惶恐,恭呈此本,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號 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韓爌 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