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李陵的失望!司馬子長的承諾!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 作者:老鄭麻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就是民心啊……雖然武將們因為各自的原因對李廣表現出了疏遠,但老百姓的眼睛卻是雪亮的。”
“是啊,尤其是司馬遷的那一句點評,真的是千古名句啊。”
“哎?這話是司馬遷說得?是用來形容李廣的?”
“兄弟,多去讀讀書吧,這麽有名的一句話你都不知道。”
“有人翻譯嗎,想知道具體意思。”
“這可是我的座右銘啊,我來說吧,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桃李是不會說話的,但前來采摘的人卻會在它們的腳下走出一條路來,比喻做人要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這話用在李廣身上真的太貼切了啊,他從來都是一個嚴格的律己主義者。”
“我也想當這麽一個人,堅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雖然有邪惡但是邪不勝正。”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是通用的,在當今社會,背後說三道四的人從來不會少,你也永遠也無法得知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版本的自己,所以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然後取悅自己。”
“不錯,用‘做好自己’的想法來對待一切人和一切事,一定會有一個好結果,做人真的不能太在乎其他人的眼光,不然活得也太累了。”
“還有就是做人做事功利心不要太重,要秉持我待他人七分好,別人還我三分情的態度,別去太過奢望別人的迴報,也不要把希望放在別人的身上。”
“嗯嗯,這種態度很不錯,我感覺我學到了,雖然我年齡不夠,閱曆也不足,但是對人對事的這個態度,我覺得是需要好好調整一下,我以前老是想取悅父母,為了父母而活,現在我該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什麽了。”
“那這麽說來,這個評價很高啊。”
“是的,這是司馬遷寫進史書裏麵的評價,是相當高的評價了。”
“不止哦,要知道,李廣可是李唐皇朝的先祖,我記得我在那那本書裏麵看到過的,李世民建國的時候,昭告天下過了。”
“哈?還有這一層關係?那這麽說來,林凡帶司馬遷去往唐朝,難不成還有另外一層深意?”
“有沒有深意我不清楚,但是《滕王閣序》裏麵那一句李廣難封我算是牢牢記住了。”
“光記這一句可不夠啊兄弟,全文背誦懂不懂?”
“人艱不拆!氣哭!”
“哈哈哈!”
議論聲中。
李廣的葬禮落幕了。
緊接著到來的,就是司馬子長和柳倩娘的婚禮。
婚禮辦得還算隆重。
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全都有。
而鏡頭截取的是正婚禮。
內容主要包括拜堂、沃盥、對席、同牢、合巹、結發、執手這七個儀式。
“拜堂”又稱“拜天地”,司馬子長和柳倩娘先參拜天地,然後再拜司馬談等尊長。
“沃盥”是指用清水潔手潔麵。
“對席”指新婚夫婦交拜禮畢後,要相對而坐,司馬子長在西柳倩娘在東,意以陰陽交會有漸。
“同牢”是指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二人婚禮上取的一塊羊肉。
隨後是“結發”,兩人各剪下一綹頭發,綰在一起,用以表示同心。
“合巹”是指夫婦交杯而飲,這裏就看出漢朝和後世的區別來了,兩人是交換了彼此的杯子,而不是像後世那樣挽著胳膊。
而最後一項“執手”,則出自於《詩經·擊鼓》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兩人牽起對方的手,一起入席。
這便算是禮成了。
當晚,李陵拉著司馬子長喝了個酩酊大醉,要不是柳倩娘的父親,也就是司馬子長的嶽丈柳振庭把他拖走,司馬子長估計圓房都夠嗆。
而二人新婚過後的小日子就比較令人羨慕了。
兩個人郎才女貌的,走到哪都是成雙入對,恩愛有加的,最主要的是柳倩娘自從第一次給司馬子長畫過畫後,就從此喜歡了給司馬子長作畫。
每每司馬子長開始為其父分擔工作,柳倩娘就會在一旁給他作畫。
過沒多久。
霍去病掃除匈奴主力,並在狼居胥山封天祭奠的事情傳來。
李廣三子,也就是李陵小叔因跟隨霍去病作戰勇猛,斬首眾多,獲封關內侯,食邑二百戶。
那段時間,李陵興奮得要命,天天來找司馬子長喝酒,直到李敢迴到長安,才終於消停。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兩人新婚還不到一個月的時候。
李家下人卻再一次派人前來報喪!
李陵的小叔,李敢,居然死了!
死在了甘泉宮狩獵上,死因是被鹿所撞死。
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司馬子長和柳倩娘便一同去往了李廣府。
府內的畫麵,和那日老將軍李廣死時幾乎是一模一樣,唯一的變化就是棺材內躺著的,換成了一個三十不到的青年男子。
他和李廣長得幾分相像,劍眉星目的。
“小舅……”
看到棺內之人,柳倩娘頓時眼中湧出淚來,然後走去一旁摟住了自己的母親,一邊垂淚一邊安慰了起來。
而司馬子長則是來到了好兄弟兼姐夫的李陵身旁,用力按了按他的肩膀。
李陵此時整個人都有些麻木了,他迴頭看了一眼司馬子長,然後冷笑的在那說道:
“我已經看過我小叔身上的傷了,一處箭傷,正中心口,從前胸穿過後背,射箭之人瞄了很久,乃是蓄意所發。”
“然而宮中傳來的消息,卻說他是被鹿所撞死的。”
“堂堂關內侯,匈奴都能殺好幾百人的漢子,卻被一頭鹿給撞死了,且滿朝文武居然沒有一個人懷疑,更沒有一個人追查。”
“子長,你覺得這件事,可笑不可笑?”
“你來說說,這大漢,究竟是什麽大漢?我李家,又為什麽要為這樣的大漢舍生忘死?”
司馬子長頓時陷入了沉默,他的眉頭高高皺起,好半晌才幽幽的開口道:
“我也是今日為我父親整理史料才有此感悟。”
“大漢,是文人施展抱負的平台,亦是武將守護百姓的渠道。”
“可以說,沒有大漢,天下萬民就不會有家。”
“所以大漢,必須在。”
李陵聞言,頓時紅了雙眼:“可是現在,這大漢卻變成了他劉徹的一言堂,甚至為了包庇他的愛將,他寧願讓忠心為國之人枉死!”
“我小叔做錯了什麽?便是要殺頭,也至少拿出一份罪狀來昭告天下,秋後問斬。”
“他殺匈奴的英勇呢?他的為父抗爭呢?他不殺衛青的包容呢?誰會記得?”
“不會!永遠不會!世人隻會記得,曾經有一個關內侯,居然被鹿給撞死了!哈哈,這個人還是李廣的兒子,被鹿撞死,那他當初殺匈奴的那些也都是假的吧,這人肯定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才不是什麽英雄!”
看著眼前癲狂發笑的李陵。
司馬子長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勸說才好,隨後,他看了一眼躺在棺內的李敢,再看了看不遠處的柳倩娘,接著便咬牙喊道:
“李陵,後世人會知道真相!”
“我司馬子長,以性命作保!”
“一定會還你李家,一個清白!!”
“是啊,尤其是司馬遷的那一句點評,真的是千古名句啊。”
“哎?這話是司馬遷說得?是用來形容李廣的?”
“兄弟,多去讀讀書吧,這麽有名的一句話你都不知道。”
“有人翻譯嗎,想知道具體意思。”
“這可是我的座右銘啊,我來說吧,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桃李是不會說話的,但前來采摘的人卻會在它們的腳下走出一條路來,比喻做人要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這話用在李廣身上真的太貼切了啊,他從來都是一個嚴格的律己主義者。”
“我也想當這麽一個人,堅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雖然有邪惡但是邪不勝正。”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是通用的,在當今社會,背後說三道四的人從來不會少,你也永遠也無法得知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版本的自己,所以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然後取悅自己。”
“不錯,用‘做好自己’的想法來對待一切人和一切事,一定會有一個好結果,做人真的不能太在乎其他人的眼光,不然活得也太累了。”
“還有就是做人做事功利心不要太重,要秉持我待他人七分好,別人還我三分情的態度,別去太過奢望別人的迴報,也不要把希望放在別人的身上。”
“嗯嗯,這種態度很不錯,我感覺我學到了,雖然我年齡不夠,閱曆也不足,但是對人對事的這個態度,我覺得是需要好好調整一下,我以前老是想取悅父母,為了父母而活,現在我該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什麽了。”
“那這麽說來,這個評價很高啊。”
“是的,這是司馬遷寫進史書裏麵的評價,是相當高的評價了。”
“不止哦,要知道,李廣可是李唐皇朝的先祖,我記得我在那那本書裏麵看到過的,李世民建國的時候,昭告天下過了。”
“哈?還有這一層關係?那這麽說來,林凡帶司馬遷去往唐朝,難不成還有另外一層深意?”
“有沒有深意我不清楚,但是《滕王閣序》裏麵那一句李廣難封我算是牢牢記住了。”
“光記這一句可不夠啊兄弟,全文背誦懂不懂?”
“人艱不拆!氣哭!”
“哈哈哈!”
議論聲中。
李廣的葬禮落幕了。
緊接著到來的,就是司馬子長和柳倩娘的婚禮。
婚禮辦得還算隆重。
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全都有。
而鏡頭截取的是正婚禮。
內容主要包括拜堂、沃盥、對席、同牢、合巹、結發、執手這七個儀式。
“拜堂”又稱“拜天地”,司馬子長和柳倩娘先參拜天地,然後再拜司馬談等尊長。
“沃盥”是指用清水潔手潔麵。
“對席”指新婚夫婦交拜禮畢後,要相對而坐,司馬子長在西柳倩娘在東,意以陰陽交會有漸。
“同牢”是指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二人婚禮上取的一塊羊肉。
隨後是“結發”,兩人各剪下一綹頭發,綰在一起,用以表示同心。
“合巹”是指夫婦交杯而飲,這裏就看出漢朝和後世的區別來了,兩人是交換了彼此的杯子,而不是像後世那樣挽著胳膊。
而最後一項“執手”,則出自於《詩經·擊鼓》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兩人牽起對方的手,一起入席。
這便算是禮成了。
當晚,李陵拉著司馬子長喝了個酩酊大醉,要不是柳倩娘的父親,也就是司馬子長的嶽丈柳振庭把他拖走,司馬子長估計圓房都夠嗆。
而二人新婚過後的小日子就比較令人羨慕了。
兩個人郎才女貌的,走到哪都是成雙入對,恩愛有加的,最主要的是柳倩娘自從第一次給司馬子長畫過畫後,就從此喜歡了給司馬子長作畫。
每每司馬子長開始為其父分擔工作,柳倩娘就會在一旁給他作畫。
過沒多久。
霍去病掃除匈奴主力,並在狼居胥山封天祭奠的事情傳來。
李廣三子,也就是李陵小叔因跟隨霍去病作戰勇猛,斬首眾多,獲封關內侯,食邑二百戶。
那段時間,李陵興奮得要命,天天來找司馬子長喝酒,直到李敢迴到長安,才終於消停。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兩人新婚還不到一個月的時候。
李家下人卻再一次派人前來報喪!
李陵的小叔,李敢,居然死了!
死在了甘泉宮狩獵上,死因是被鹿所撞死。
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司馬子長和柳倩娘便一同去往了李廣府。
府內的畫麵,和那日老將軍李廣死時幾乎是一模一樣,唯一的變化就是棺材內躺著的,換成了一個三十不到的青年男子。
他和李廣長得幾分相像,劍眉星目的。
“小舅……”
看到棺內之人,柳倩娘頓時眼中湧出淚來,然後走去一旁摟住了自己的母親,一邊垂淚一邊安慰了起來。
而司馬子長則是來到了好兄弟兼姐夫的李陵身旁,用力按了按他的肩膀。
李陵此時整個人都有些麻木了,他迴頭看了一眼司馬子長,然後冷笑的在那說道:
“我已經看過我小叔身上的傷了,一處箭傷,正中心口,從前胸穿過後背,射箭之人瞄了很久,乃是蓄意所發。”
“然而宮中傳來的消息,卻說他是被鹿所撞死的。”
“堂堂關內侯,匈奴都能殺好幾百人的漢子,卻被一頭鹿給撞死了,且滿朝文武居然沒有一個人懷疑,更沒有一個人追查。”
“子長,你覺得這件事,可笑不可笑?”
“你來說說,這大漢,究竟是什麽大漢?我李家,又為什麽要為這樣的大漢舍生忘死?”
司馬子長頓時陷入了沉默,他的眉頭高高皺起,好半晌才幽幽的開口道:
“我也是今日為我父親整理史料才有此感悟。”
“大漢,是文人施展抱負的平台,亦是武將守護百姓的渠道。”
“可以說,沒有大漢,天下萬民就不會有家。”
“所以大漢,必須在。”
李陵聞言,頓時紅了雙眼:“可是現在,這大漢卻變成了他劉徹的一言堂,甚至為了包庇他的愛將,他寧願讓忠心為國之人枉死!”
“我小叔做錯了什麽?便是要殺頭,也至少拿出一份罪狀來昭告天下,秋後問斬。”
“他殺匈奴的英勇呢?他的為父抗爭呢?他不殺衛青的包容呢?誰會記得?”
“不會!永遠不會!世人隻會記得,曾經有一個關內侯,居然被鹿給撞死了!哈哈,這個人還是李廣的兒子,被鹿撞死,那他當初殺匈奴的那些也都是假的吧,這人肯定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才不是什麽英雄!”
看著眼前癲狂發笑的李陵。
司馬子長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勸說才好,隨後,他看了一眼躺在棺內的李敢,再看了看不遠處的柳倩娘,接著便咬牙喊道:
“李陵,後世人會知道真相!”
“我司馬子長,以性命作保!”
“一定會還你李家,一個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