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原來楊炯和李顯還有這麽一段對話,我人麻了。”


    “我忽然可以有些理解李顯了,為什麽他在施政上如此精進,但他的後宮卻被武三思給搞得烏煙瘴氣。”


    “是的,他根本沒有心力去管自己的這些事情,他的精力全都放在了治國之上,什麽名聲什麽綠帽子,他都不在乎了。”


    “這一幕和當初王勃在沛王府勸諫李賢是多麽的相像啊。”


    “楊炯啊楊炯,真是讓唏噓而又敬佩啊,這家夥居然直到現在還在追尋著王勃的足跡。”


    “嘿,現在是參軍,那這一站結束是不是就夠了,王勃做過的事情他都做了個遍了吧?”


    “還沒有哦,我記得拍馬屁好像還沒拍,就像王勃當初在乾元殿那樣的來一篇?”


    “得了吧,拍武則天的馬屁,還是省省吧……還是別難為楊炯了……”


    “哎哎哎,楊炯作詩了啊,難得啊,他在李顯府上這段時間光忙工作和給別人寫駢文了啊。”


    “好啊,終於有空寫詩了,幹迴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不要啊!住手!”


    議論聲中。


    楊炯已經踏上了前往梓州的旅途。


    隻是這一次,他走得很慢。


    慢到細細欣賞路上的每一朵花,駐足觀察每一條溪流。


    最終,在經過長江三峽之一的巫峽之際。


    楊炯提筆賦詩:


    “三峽七百裏,惟言巫峽長。重岩窅(yao第三聲)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巫峽】


    一詩作罷,楊炯不禁淚下,隨後,他加快了前行的速度。


    不日便抵達了梓州,並走馬上任。


    梓州的軍旅生涯很枯燥,而楊炯最不怕的,就是枯燥,畢竟他是在弘文館都能待製十六年的狠人。


    不過,經過這一次軍旅之行,楊炯的性格明顯更加內斂了。


    他的散漫,逐漸轉化成了藏鋒的寶劍。


    偶爾出鞘,便是這樣的名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從軍行】


    天授元年(690年)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


    武三思因功勳卓著,封為梁王,遷司空、同平章事,成為宰相。


    同年,楊炯參軍任期滿,迴到長安。


    武則天下詔。


    著楊炯與一個名叫宋之問的人,同時到習藝館任職,掌管教習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


    芝麻綠豆的小官。


    楊炯卻甘之如飴,反而和宋之問成為了好朋友。


    這個宋之問尤為擅長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麗,自然流暢,楊炯便經常向他討教學習。


    冬去春來。


    時間來到了如意元年(692年)


    7月15日。


    宮中盂蘭大放。


    武則天大喜,命人製作齋菜並這些盂蘭一起分送給長安各佛寺。


    而武則天本人,則在城門樓上與群臣一起看著無數宮女人手提著一盞盞燈籠,猶如一條夜色中的長龍一般將這些齋菜送走。


    也是在這個時候。


    站在群臣最邊緣處的楊炯眼中冒出一抹精芒,從懷中掏出一個卷軸。


    踏步上前的同時,高聲喊道:


    “聖上!如此良景,臣鬥膽,有賦獻上!”


    武則天和群臣正高興,聞言紛紛轉過頭來,瞧見是楊炯,均是一愣。


    看他此刻畢恭畢敬的跪在地上,眼中更是紛紛流露出一抹訝異得意之色。


    武三思更是笑著對武則天道:“姑姑,看樣子這初唐四傑裏麵,還是有識相之人的嘛。”


    武則天微笑頷首道:“呈上來!”


    楊炯頭顱深深的伏低,開始跪著往前移動,他的雙手高高的舉起,縱使身下的褲子磨破,膝蓋磨出血,也沒有讓他的姿勢有任何的變化,一直到他來到武則天的跟前。


    武則天見狀眼中更加滿意,抬手示意。


    下一秒,便有人把楊炯手中的卷軸接過並在她麵前展開。


    “粵大周如意元年秋七月,聖神皇帝禦洛城南門,會十方賢眾,蓋天子之孝也。”


    看到這起首,武則天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幾分。


    她接著往下看:


    “渾元告秋,羲和奏曉。太陰望兮圓魄皎,閶闔開兮涼風嫋。


    ……


    孝之始也。考辰耀,製明堂。廣四修一,上圓下方。布時令,合烝嚐。配天而祀文考,配地而祀高皇。孝之中也,定理大乘,昭群聖,光祖考,登靈慶,發深心,展誠敬。刑於四海,加於百姓。孝之終也,夫孝始於顯親,中於禮神……”


    看到這裏的時候,武則天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周圍的群臣亦是大點其頭。


    當看到接下來的這一句“武盡美矣,周命惟新”的時候,更是整個人容光煥發,臉上湧出了異樣的神采!


    但是!


    當她接著往下看的時候,卻麵色陡然一變:


    “聖神皇帝於是乎唯寂唯靜,無營無欲,壽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賢相,惇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籙,捐珠璣,寶菽粟。罷官之無事,恤人之不足。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軌躅。太陽夕,乘輿歸,下端闈,入紫微。”


    從前麵的歌功頌德,到最後的這一段。


    尤其是那一句“任賢相,悖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籙,捐珠璣,寶菽粟,罷官之無事,恤人之不足”。


    讓武則天的目光定格了!


    她的麵色,肉眼可見的開始變差。


    一抹深沉的殺機在她的眼眸深處翻滾。


    一旁的武三思更是整個人當場就炸了毛。


    然而群臣卻還在茫然未知,在旁誇讚道:


    “真是好一個楊令明,初唐四傑雖然隻有你一人碩果僅存,但你這一篇盂蘭盆賦,將陛下比作‘神聖皇帝’,也確實是恰如其分!”


    “不錯,陛下文成武功無一不出彩,神聖皇帝那是實至名歸!”


    “臣鬥膽,願為陛下鑄造九鼎,以彰顯陛下之功!”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著這一通又一通的讚譽,看著群臣紛紛跪倒,武三思死死的咬緊牙關,跟著跪了下去。


    而武則天藏在袖袍下的雙手,也在這時死死的握緊。


    她麵色陰沉到極點,但最後還是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的開口道:


    “賞,盂蘭一盆。”


    當下,便有太監高聲唿喊道:“賞!盂蘭一盆!”


    立馬,就有人端來了一盆盂蘭放在了楊炯的跟前。


    也是在這個時候,武則天揮手命人收起《盂蘭盆賦》,然後低頭看向跟前的楊炯,淡漠的嗓音再次在場上響起:


    “楊令明如此大才,習藝館的差使未免太過屈才,朕封你一個盈川(今浙江衢州)縣令的差使,你覺得如何?”


    “謝陛下聖恩!臣!不勝感激!”


    楊炯聞言,當即深深的拜倒。


    武則天眉角顫動,接著便抬手一揮道:“朕乏了,迴吧!”


    此言一出。


    鑾駕雲動,浩浩蕩蕩的一大幫人當即簇擁著武則天去了。


    前後不過片刻,整個南城門樓這邊就走了個一幹二淨。


    而楊炯,卻仍舊一動不動的跪在那裏。


    好一會,那宋之問跑了過來,臉上帶著羨慕:“令明兄,真是好才學,居然能得到陛下的誇讚和賞賜,你這也算是升遷了,能成為一地之父母官,可不比這在宮中教習強啊。”


    楊炯這才從地上站了起來。


    他伸手抱起麵前的那盆盂蘭,看著它,臉上露出輕鬆和解脫的神情,笑著說道:


    “謝謝你!”


    “沒有你。”


    “我寫不出這一篇文章……”


    “啊?哪裏哪裏,令明兄客氣了!”一旁的宋之問笑著撓頭,接著便伸手要把楊炯從地上攙扶了起來:“快,快別跪著了。”


    然而楊炯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隻是失神的看向天空,喃喃的道:


    “子安,我做到了,你看到了嗎?她……已經聽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鄭麻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鄭麻迷並收藏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