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妖妖靈嗎?我報案啊,這裏有一群精神病啊!”


    “我去咧,這都是什麽跟什麽啊?”


    “這是什麽造型?”


    “大唐的百官群魔亂舞是什麽鬼?”


    “別驚訝,你們看到的都是真的!唐朝的時候,吸收了很多胡俗,而這一幕也是非常正常的,沒發現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臉上覺得別扭麽?顯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好像還真的是啊,我剛還去查了一下百科,一邊跳舞一邊高喊萬歲還真是大唐獨一份。”


    “這……這不是有辱斯文麽?而且這也太沒骨氣了啊!”


    “那又怎麽樣,人家武則天喜歡啊?你奈我何?沒聽她說啊,不能為我所用我就廢了你,你敢跟她對著來?駱賓王就是前車之鑒啊!”


    “最可憐的就是楊炯啊,我感覺他可能要被連累了。”


    “不用感覺,是真的被連累了,不過不是因為駱賓王,而是跟隨李敬業造反的人裏麵,有楊炯的親戚,所以楊炯就遭殃了。”


    “那也是駱賓王啊,沒有這篇檄文,根本就不會有那麽多人去參與造反不是嗎?”


    “這麽一說……好像還真是啊,不過武則天也太狠了,這是要把所有不利於自己的都排除掉嗎?”


    “武則天稱帝的一路本來就是鮮血鋪就的,你別看她現在看群臣跳舞,笑得那麽開心,死在她手上的人可比多還要多,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


    “說起武則天,她剛剛起床的那一幕你們看到了嗎?”


    “怎麽沒看到,我不僅看到了,我還看到我爸下巴都掉地上了啊!”


    “那你拍下來沒有,要是有證據至少能換來五百私房錢!”


    “哈哈哈,我爸說要錢沒有,他寧願被毒打一頓!”


    “不得不說,這武則天真的是妖嬈多姿啊,她這個時候已經六十歲了吧?居然還這麽有魅力?”


    “咳咳,參考某慶奶奶,同樣六十歲演少女毫無違和感,再加上武則天享受的可是一國的供奉,能夠這麽水靈,也屬正常。”


    “話說迴來,武則天真的有這麽過分麽?像駱賓王那首檄文寫的那樣?我看神探狄仁傑裏麵的武則天很板正啊,天下為公的。”


    “兄得,你有時間去看看曆史吧,別被那些連續劇和電影給騙了啊,那都是為了賣錢特意加工和美化過的,真告訴你武則天幹了什麽事,你還會去看電影嗎?他還不虧死啊?”


    “我真的是一點也不喜歡武則天,今天過後,更不喜歡了,這都什麽跟什麽啊,合著人家初唐四傑不能為你所用,你就重用自己的侄子?這什麽腦迴路?你怎麽不想想自身的原因啊?”


    “別天真了好嗎?這就是封建帝王,他們有幾個會自己反省自己錯誤的?鞏固自身的權力和威信都來不及呢。”


    “鬧心啊……我真不想看楊炯被貶甚至下獄啊。”


    “放心吧,武則天年間,別的不多,大赦多的要死。”


    “噗哈哈哈,真相了!”


    正議論間,畫麵已經切到了楊炯的身上。


    此時,他正在和廢王李賢一起賞讀那篇討武檄文。


    “令明,你們初唐四傑真的是個頂個的厲害,槍口專門對準咱們皇家啊。”


    李顯打趣的道。


    楊炯搖頭勸諫道:“殿下以後可要成為一代明君,多行造福天下百姓的事才行,百姓安樂,誰又會願意寫這種檄文?”


    李顯一愣,笑著道:“那王勃王子安,昔日寫給孤的《檄英王雞》,可不是為了百姓了吧。”


    楊炯聞言,似是迴憶起了什麽,也跟笑了:“王子安其人,眼界更高,他那檄文,本意是想皇室能對喜好引起足夠重視,畢竟,天子之於萬民,當以身作則,至於寫給殿下,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還請殿下不要責怪於他。”


    李顯哈哈一笑:“我怪他作甚,本王能因為一篇檄文為後世千萬人知曉,我謝他還來不及呢,再者說了,他日我若為帝,勤政愛民,不正好促成一篇佳話麽?”


    “殿下,此等言辭,人前切勿提及,如今武後勢大,殿下當韜光養晦才是。”


    楊炯鄭重的叮囑道。


    李顯頓時一樂:“我懂我懂,我覺得鬥雞就不錯!正好我許久沒玩了……”


    說到這裏,李顯伸手握住了楊炯的手腕,又接著道:“再不濟,我這不是還有你麽,有令明你時刻提醒鞭策,我必定不會出事。”


    楊炯聞言,悵然的搖了搖頭,然後抬手對著麵前的討武檄文一指,道:“殿下,令明恐怕不能再侍候在你身邊了,觀光兄這篇檄文一出,武後必定清算,你我這些時日,還是別來往了,正好,借殿下喜歡鬥雞一事,與我徹底撇清關係,也好讓武後相信殿下胸無大誌,對你徹底放下戒心。”


    一聽這話,李顯的眼眶瞬間就紅了,他不舍的看著楊炯道:


    “令明,何須如此啊,我能保下你的啊!”


    楊炯認真的搖了搖頭:“殿下,今日保我,不如來日護佑我大唐,使我大唐的所有文人誌士,能有報國之門,使我大唐的百姓安居樂業!若有那一天,令明縱死也無憾了。”


    李顯聞言,當場淚下,悲聲的道:


    “令明,何至於如此啊,何至於如此……”


    “至於,武後用心,殿下當比我更清楚,昔日殿下兄長,沛王李賢,便是最好的例子。”楊炯說到這裏,眼中亦流露出一抹不舍:


    “殿下,往後,你可要保重好自己啊。”


    說罷。


    楊炯起身,對著李顯深深的一拜,情真意切的道:“殿下,往後的大唐,可就全仰仗殿下了。”


    這一刻,李顯哭得就像個孩子,但與此同時,他的眼中也湧現出了一抹空前的堅定。


    用力,而且認真的點了點頭。


    楊炯笑了,拱手再拜:“微臣,告退!”


    隨後,轉身,朝外走去。


    時間來到兩月後。


    鏡頭切換至揚州。


    武三思率領十萬精兵,與李敬業十萬大軍對峙。


    兩方交戰。


    李敬業方一觸即潰。


    兵敗如山倒。


    最後,李敬業被殺,駱賓王不知所蹤。


    楊炯伯父楊德幹的兒子楊神讓被抓。


    事件平息後,楊德幹父子被殺,楊炯受到株連。


    垂拱二年(686年),楊炯被貶至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縣)擔任司法參軍。


    至此,他再一次步上了王勃的後塵。


    開啟了他的參軍生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鄭麻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鄭麻迷並收藏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