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初年,廣西泗城土知府岑映宸有兵四千餘,武器精良,鄂爾泰決心對其實行招撫。
岑映宸經多番招撫,終於解甲乞降,鄂爾泰給了他優待條件,遂在此地設泗城府製。
在鄂爾泰的努力下,“改土歸流”得以大張旗鼓地展開,梧州,柳州、慶遠等地的兄弟民族廣大群眾,積極擁護“改土歸流”,主動向鄂爾泰獻糧貢秣,組織自衛力量,配合官軍打擊劣司,有力地推動了廣西地區“改土歸流”的開展。
黔東苗嶺山、清江、都江地區是貴州省著名的“苗疆”,周圍三千餘裏,土塞1600餘處,左有清江可達於楚,右有都江可達於粵,古州據中央群塞環於四周,地勢險要。
鄂爾泰深感對這一地區改流難度更大,便找熟悉此地地形的貴州按察使張廣泗商量對策。
雍正四年,張率兵擊退前來抗擊官兵的苗司軍隊,攻入古州城。
然而,“苗疆”的土司屢敗屢起,盡管張廣泗有勇有謀,也難以順利進行“改土歸流”。
雍正帝派部員到此“宣諭化民”,仍無濟於事。
擾攘經年,終又發生反複,被趕走的土司和其武裝蠱惑土著居民叛亂。
叛民攻占已歸流的古州、台拱、黃平,包圍都勻府的丹江、凱裏、雍正帝調遣廣、四川軍隊配合鄂爾泰鎮壓叛軍,又派“撫苗大臣”張照自京師前來“會剿”。
結果,張照卻密告鄂爾泰的“改土歸流”方略根本錯誤,不僅未能平服叛亂,反又添內亂。
鄂爾泰上疏,隻承認沒能徹底搞好“改土歸流”,但堅不認為改流方針的錯誤。
直到罷免張照,再令張廣泗鎮壓叛亂,才使此地流官製度得以落實。
兩湖地區在雲貴改流進展之時也開始實行。
這裏雖有土司,但土著居民與漢民雜居,土司也熟悉流官製度。
“改土歸流”的大勢威懾兩湖土司多有主動要求改流者,但也有少數負隅頑抗。
湖北容美土司田如不聽改流,雍正帝命鄂爾泰派兵進剿,田眾叛親離,嚇得自縊身亡,所屬地區改為流官製。
四川寧遠、峨邊、馬邊、雷波等地,山巒連綿,彝民祖輩在這裏勞動生息。
但土司製度使他們深受其害,生活極端悲慘。
四川軍政長官對彝民區的改流產生畏難情緒,遲遲不動。
當雲貴地區有所建樹後,促使他們也派兵進入彝區,在沙馬、雷波、吞都、黃螂、建昌等地較為順利地進行了“改土歸流”。
總之,改土歸流是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這項邊疆官製的改革中,鄂爾泰充當了主要角色,由關鍵之時的上書,到製定改流方針大計,再到具體實施,曆時多年,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雍正六年,鄂爾泰改任雲貴廣西三省總督,次年加銜為少保。
雍正十年召至京城,任保和殿大學士,居內閣首輔的地位。
後來又因為改土歸流之功晉封為伯爵。
同年,因清政府在西北兩路用兵,他出任三邊經略,赴陝甘前線督師,數月後迴京複命。
岑映宸經多番招撫,終於解甲乞降,鄂爾泰給了他優待條件,遂在此地設泗城府製。
在鄂爾泰的努力下,“改土歸流”得以大張旗鼓地展開,梧州,柳州、慶遠等地的兄弟民族廣大群眾,積極擁護“改土歸流”,主動向鄂爾泰獻糧貢秣,組織自衛力量,配合官軍打擊劣司,有力地推動了廣西地區“改土歸流”的開展。
黔東苗嶺山、清江、都江地區是貴州省著名的“苗疆”,周圍三千餘裏,土塞1600餘處,左有清江可達於楚,右有都江可達於粵,古州據中央群塞環於四周,地勢險要。
鄂爾泰深感對這一地區改流難度更大,便找熟悉此地地形的貴州按察使張廣泗商量對策。
雍正四年,張率兵擊退前來抗擊官兵的苗司軍隊,攻入古州城。
然而,“苗疆”的土司屢敗屢起,盡管張廣泗有勇有謀,也難以順利進行“改土歸流”。
雍正帝派部員到此“宣諭化民”,仍無濟於事。
擾攘經年,終又發生反複,被趕走的土司和其武裝蠱惑土著居民叛亂。
叛民攻占已歸流的古州、台拱、黃平,包圍都勻府的丹江、凱裏、雍正帝調遣廣、四川軍隊配合鄂爾泰鎮壓叛軍,又派“撫苗大臣”張照自京師前來“會剿”。
結果,張照卻密告鄂爾泰的“改土歸流”方略根本錯誤,不僅未能平服叛亂,反又添內亂。
鄂爾泰上疏,隻承認沒能徹底搞好“改土歸流”,但堅不認為改流方針的錯誤。
直到罷免張照,再令張廣泗鎮壓叛亂,才使此地流官製度得以落實。
兩湖地區在雲貴改流進展之時也開始實行。
這裏雖有土司,但土著居民與漢民雜居,土司也熟悉流官製度。
“改土歸流”的大勢威懾兩湖土司多有主動要求改流者,但也有少數負隅頑抗。
湖北容美土司田如不聽改流,雍正帝命鄂爾泰派兵進剿,田眾叛親離,嚇得自縊身亡,所屬地區改為流官製。
四川寧遠、峨邊、馬邊、雷波等地,山巒連綿,彝民祖輩在這裏勞動生息。
但土司製度使他們深受其害,生活極端悲慘。
四川軍政長官對彝民區的改流產生畏難情緒,遲遲不動。
當雲貴地區有所建樹後,促使他們也派兵進入彝區,在沙馬、雷波、吞都、黃螂、建昌等地較為順利地進行了“改土歸流”。
總之,改土歸流是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這項邊疆官製的改革中,鄂爾泰充當了主要角色,由關鍵之時的上書,到製定改流方針大計,再到具體實施,曆時多年,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雍正六年,鄂爾泰改任雲貴廣西三省總督,次年加銜為少保。
雍正十年召至京城,任保和殿大學士,居內閣首輔的地位。
後來又因為改土歸流之功晉封為伯爵。
同年,因清政府在西北兩路用兵,他出任三邊經略,赴陝甘前線督師,數月後迴京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