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向前向前向前
神鴉社鼓楊小瓜的穿越人生 作者:老羅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家夥似乎很厲害!”傑拉德暗自提醒自己要小心再小心,不能纏鬥。
騎兵打仗不是評書裏描述的大戰三百迴合,通常都是在奔馳的戰馬上一招解決戰鬥,然後繼續向前,所以如果雙方差距不是天差地別的話,很難出現斬將奪旗這種事情。打定了主意,傑拉德並不畏懼,繼續給戰馬加速,他騎的是純種阿拉伯馬,衝刺速度快,短時間就能加速到超越蒸汽列車的地步,那衝擊力遠遠高於辛格乘坐的蒙古馬,傑拉德隻是一瞬間就到了辛格麵前,雙手大劍斜著向上斬出,一招推窗望月,就完美的把戰馬的慣性和自己的腰力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了,那劍尖抖動,劍刃森寒,叫人難以防範。
辛格也是不甘示弱,單手持著蛇杖,在傑拉德的劍刃上奮力一擊,管你有什麽變化,我就一力破之。在萬馬軍中,兵器與兵器的碰撞是聽不見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兩個人的碰撞就被周圍的人都聽到了,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髒用身體感受到了那種震顫,讓人牙酸的震顫,有士兵受不了這種折磨,彎下腰嘔吐,也有人徒勞無功的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太惡心了。
旁觀的士兵如此,作為戰鬥中心的兩個人受到的震撼就可想而知了,本來兩個人應該是錯身而過的,結果就慢了半拍,身體不聽使喚了一般,定格了一秒鍾,這才恢複過來,心中暗叫好險,臉色刷白,錯馬而過。
傑拉德縱馬跑出去多遠,不敢減速,強力砍殺士兵來排遣心中的不安,別人看上去是平手,他自己心裏清楚,自己輸了,輸的徹徹底底。傑拉德是雙手,辛格是一隻手,當然了,這種震顫來自於辛格的奇怪武器的加成,所以辛格受影響要低一些,這一點傑拉德並沒有計算在內,哪有絕對的公平呀,武器加成也是人家的本事,現在是辛格一旦改用兩隻手,傑拉德就是隻有敗亡的下場了,真心打不過呢,那支蛇杖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宗教力量可以蠱惑人心,幸好傑拉德自己是聖騎士出身,一直有信仰作為保護,雖然後來被出賣了,但是重新效忠了楊家,自然也會找到新的騎士信仰獲得信念加成,正是這堅定的對楊茁的信仰才保住了傑拉德的信念不受傷害。幸好這是戰場廝殺不是騎士決鬥,隻要能利用團體力量打贏就可以了,辛格雖然強大,但也不能扭轉幾萬人的戰局,正是獨木難支。隻不過,傑拉德想要斬將奪旗的想法不能實施了是真的。
楊小瓜遠遠地看著戰場的變化,雖然他沒有千裏眼,不知道傑拉德和辛格的戰鬥吃虧了,但是整體局勢他能夠感知到,傑拉德對敵人的衝擊沒有造成預想的效果,這一點他是知道的,心裏感歎,傑拉德雖然是一名優秀的聖騎士,戰力非凡,但是隻是一個一流高手,遇到某些非人類的存在就不占優勢了,自己的騎兵還是缺乏一名一錘定音的猛將,要是馬鍾在這裏就好了,不過楊小瓜並不後悔,馬鍾放出去更有利於他的發展,也有利於楊小瓜自己,不能因為某一場戰鬥的得失就幹擾一個天才的成長,那太短視了。
隻是,唉,什麽時候能夠再有一名兩名衝陣無敵的將軍就好了,楊小瓜心中還是忍不住胡思亂想。心裏這樣想的,楊小瓜也忍不住噗嗤一聲笑起來,自己有一點太貪心了,猛將都在自己手裏了,那別人怎麽辦,總要給別人一絲活路的,比如,比如自己還有一支力量沒有用呢。
問題是張德福老人家在幹嘛呢,怎麽一直沒動靜呀?
張德福很忙,超級忙,這不怪他,要怪隻能怪拓跋崇太有錢了,營寨裏邊物資太多了,而張德福自己雖然說吃過見過了,但是他的手下那是一群倭寇呢,這幫窮鬼,雖然說到了楊家之後有吃有喝的,窮兇極惡的程度減弱了一些,尤其是沒有那麽窮和餓了,大米飯管夠呀,但是骨子裏的窮酸氣仍然是一絲不減,看到堆積如山的物資,摸摸這個看看那個,每一個都是拿起來舍不得放下,本來按照約定,他們應該去劫掠物資,帶不走的直接燒了,但是這幫窮鬼舍不得呀,恨不得都帶迴東瀛老家去,哪裏舍得燒毀,氣得張德福不得不斬殺了兩名不肯聽命的窮酸,這才讓這些家夥驚醒,這裏是戰爭,不聽話會死人。就這樣折騰了好久好久,拓跋崇那裏都打成一鍋粥了,他們才開始收拾細軟,架好柴草,準備點火,張德福知道要是叫這些家夥帶走了財物,這些家夥的戰鬥力就會變成負值,於是擰著耳朵命令他們找一個地方把搶來的財物掩埋起來留下記號,不可以帶在身上,就這樣也免不了有很多人不服從命令私藏財物,於是再一次斬殺了百十人,控製了局麵,反正這些家夥在島嶼上有的是,不聽話就斬殺了也不心疼,要是正規軍,張德福還真舍不得那麽幹。
等都弄好了,點起火來,那火苗子騰起百丈高,煙塵滾滾,烈焰騰空,也不知道都燒了些什麽,拓跋崇的大營裏已經騰起了碩大的蘑菇雲,隔著百裏都能看見。那麽拓跋崇自己也能看得見,手下的士兵也能看得見,老窩被端了。
本來拓跋崇這一天的戰鬥就不順利,一直被人左一下右一下的猛抽耳光,死傷慘重,按照正常作戰,死傷減員百分之三十,部隊就有崩潰的危險,如果死傷過半那就必然崩潰,現在死傷絕對超過了三成,隻是拓跋崇和南宮博宇都是用兵的老手,這才保住了軍心不散,但是那也是在臨界點了,後營起火就成了壓塌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想當年,韓信背水一戰,隻是堅持不被擊潰,然後在敵營樹幾杆旗幟,趙軍就崩潰了,現在拓跋崇的軍隊怎麽可能不崩潰。
所以,無數士兵看到了那衝天的煙霧,臉上的表情是五彩紛呈,哭哭笑笑,甚至有很多士兵丟下武器,哭喊著轉身逃出大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於是乎多米諾骨牌被掀翻了,拓跋崇壓製不住陣型,被大軍裹挾著向後逃走,他想留下來作戰,他吼叫,他殺人,無濟於事,崩潰的士兵們雖然沒有繼續作戰的勇氣,但是逃跑的勇氣絕對是很充足的,不管是誰都不能站在他們逃跑的路途上,誰敢攔住他們,他們就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軍隊一旦打了敗仗,那麽絕大部分損傷都是自相踐踏自相殘殺造成的,作為追兵,隻需要緊跟著他們做出威嚇的氣勢就夠了,他們自己會幫助你把自己弄崩潰,會幫助你斬殺自己人,會自己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弄得膽裂魂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這裏不是八公山,但是仍然是草木皆兵,尤其是當這些士兵發現一群鮮血淋淋的小矮子叫嚷著自己聽不懂的語言仿佛地獄出來的惡魔一樣,砍殺他們的同袍的時候,他們就更不行了,大量的士兵加速向另外的方向逃走,毫無目的,漫山遍野逃走,跑不動的就跪下投降,稍微猶豫一下就會被那些殘忍的小矮子斬殺,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天黑,楊小瓜鳴金收兵,吩咐就地紮營,打掃戰場,清點戰果。
這一戰持續了一個白天,鮮卑人馬折損了一半以上,光是俘虜就抓了兩萬多人,繳獲戰馬四萬匹,軍械物資不計其數,斬殺敵人百夫長數百名,千夫長五名,不過敵人的主要將領拓跋崇、拓跋仁、唿倫、辛格和南宮博宇等人都逃脫了,這也是應有之義,三萬對七萬,能這樣就已經是驚人的大勝了,想著全殲敵人,那就太不切實際了。
大戰結束,光打掃戰場就用了六天,雖然焚毀了大量物資,但是那都是不值錢的,值錢的都被張德福收起來了。他的天賦神通就是土係的,掩埋什麽的輕而易舉。
本來這一戰也可以讓青州軍名震天下的,但是,劉駿的勝利宛若太陽的光輝,無論楊小瓜取得什麽收獲都是螢火蟲和日月的區別,這也是最近楊小瓜突然不怎麽保守,開始打大仗的原因,趁著劉駿的東風,無論自己取得什麽戰果都不會引人注意更不會被人嫉妒,就算有人注意到也會覺得是借了劉駿的威名,敵人無心作戰造成的,這正符合楊小瓜悶聲發財的要求。
楊小瓜進軍信都,決意拿下整個冀州,此時徐州刺史衡陽王劉義季也已經的到了大勝的消息,極為興奮,帶著範曄前出到了樂陵,然後留範曄在樂陵負責政務,自己親自帶著四萬大軍前來支援,其實就是要來過一過打仗的癮,劉義季家學淵源,從小喜歡軍事,但是因為是皇室貴胄,所以很少能夠親臨前線,偶爾打個仗也是對付一下造反的蠻族,沒有機會和鮮卑人戰場決勝,現在既然都打過了黃河到了河北,再不參與就沒機會了,劉義季很清楚,隻要自己打勝仗,皇帝一定會加官進爵,然後把自己弄到朝廷裏去,至少也要換一個封地,這樣才能防止實權親王功高震主,所以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後一次機會了。
實際上劉義季的動作很快,等到楊小瓜收拾好戰場準備再次進軍的時候,劉義季的大軍就已經到了,雙方在信都城下匯合,劉義季自然而然坐了主位,楊小瓜在下手陪坐。
劉義季就問,“楊家兄弟,不好意思來搶你的功勞,我想你的功勞已經立了不少了,應該不會在意哥哥這一次的搶功吧。”
楊小瓜笑了,“王爺的心思,下官是知道的,有些東西就不說了,全在酒裏!”說著端起酒壺來給劉義季滿上,然後又說,“王爺好酒,不過軍隊裏不允許酗酒,所以我就用西域來的葡萄酒給王爺接風洗塵,等咱們班師迴去的時候,我會拿出我楊家自釀的醇酒,讓王爺一醉方休。”他這話不是客氣,如果一個地方官員打勝仗太多了,就算是有劉駿的功勞壓著,也容易被當權者注意,現在劉義季過來了,明麵上似乎是搶功勞,實際上是分擔壓力,以後再打勝仗,那就是衡陽王打勝了,他一個小小的青州刺史就沒人在乎了,不會被皇帝刻意針對,實際的好處可是一點也不會少,該升官升官,該拿地盤拿地盤,很劃算。
劉義季一聽,就知道對方也是聰明人,知道自己的用心,心中大慰,哈哈笑著,“葡萄酒就很好,打仗嘛,不能無視軍法,不過,我知道現在天下好酒都出自你的手,既然你答應了,那我們一言為定,班師的時候不醉不歸!哈哈哈!”笑了幾聲,忽的正色說道,“楊兄弟,我雖然來了這裏,就是個擺設,你仍然是主帥,我在你帳下聽用就可以了,我知道你的才能遠勝於我,你且說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嗯,王爺這麽說,我就不客氣了,”楊小瓜並不矯情,喝了一口葡萄酒,眯起眼慢慢的咂著滋味,然後說道,“前日一戰,拓跋崇傷了元氣,現在魏主被困潁川,天下震動,想來這個拓跋崇一定會找一個理由脫離這個是非之地,以勤王做借口離開冀州。我們不能再放他走了,武陵王已經立了這麽多功勞,王爺也應該把拓跋崇抓來,你們的身份相當,都是親王,你捉拿他屬於正當其位。”他這話也透露出一條信息,他隻是一個地方官吏。捉拿敵人的親王,看上去功勞很大,實際上會遭人嫉恨,所以,上一次戰鬥,拓跋崇拓跋仁逃走,究竟是巧合還是別的原因,那就值得深思了。
劉義季是個聰明人,當然懂的對方的話外之音,微微點頭,“嗯,那我就老實不客氣了,親自去堵截拓跋崇的退路,爭取一戰擒之。具體如何安排,請楊兄弟決斷吧。”
楊小瓜說道:“拓跋崇要想走,應該會請示朝廷前往勤王,所以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動,但是恐怕早就歸心似箭了,他要去洛陽,必然要走相州,王爺可以去巨鹿那邊埋伏,現在動身,想來對方不會知曉,為了穩妥起見,王爺就全帶騎兵不要帶步兵了,野戰中還是騎兵更方便一些。”
“好,那我就聽你的,我帶三萬騎兵去堵截拓跋崇。嗯,你的人手夠用嗎,要不要我留下幾員將領給你使用?”劉義季答應得很痛快。
“不用了,王爺全帶走吧,這個拓跋崇手下猛將很多,上一次,我手下的那個西方騎士就險些吃了虧,不知道王爺現在有沒有什麽高手護衛,一定要小心,防止出現意外。”
“這個你放心,上一次那個張長陵道長已經出關了,他現在的本領遠勝於當初,想來能夠應付意外。”劉義季說道。
“哦,那一位張道長確實很厲害,不比馬鍾將軍差多少,王爺既然說他又突破了,一定能夠保護王爺安全了。”楊小瓜很放心。“那就這麽定了,還有,王爺麾下猛將裴方明不要留著生鏽了,王爺可以派他攻略相州,能拿多少好處就拿多少好處。”
“好,都聽你的!我立刻給裴方明寫信,叫他出兵相州來策應全局。”
就這樣,劉義季帶著三萬精騎連夜離開了大營,而楊小瓜則是虛張聲勢,增灶減兵,保留大量的營寨,不叫敵人知道自己的人馬變化,同時安排工匠砍伐樹木,製作攻城器械,大造聲勢,要攻克信都。
這一下子,拓跋崇就坐不住了,這要是給人圍住了,那還找什麽借口離開呀,上次一戰,拓跋崇就喪失了信心,他知道自己現在肯定打不過楊小瓜的軍隊,人數多一倍都給人家差點打殘(為什麽說差一點?)現在嫡係部隊才萬餘人,根本沒辦法打了,想來想去,還是悄悄離開吧,於是趁著楊小瓜沒有圍城,連借口都不找了,直接連夜出了城去往相州。南宮博宇自然是不敢留他,留也留不住,心想走了最好,留著也隻能幫倒忙,就送拓跋崇離開,互道珍重,灑淚而別,至於說眼淚是留戀還是慶幸,那就無人知道了。
送走了拓跋崇,南宮博宇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了,自己現在隻有不到兩萬機動部隊和一萬的郡兵,雖然冀州還有別的人馬,但是不可能把其它的城池都不要了,自己是冀州刺史,沒有皇帝的命令丟失地盤是要被處理的,而現在皇帝自己都自顧不暇,不可能同意自己撤退,那自己怎麽辦?與城池共存亡麽,南宮博宇可沒有這份心思,那麽唯一的出路就是,和談了,和青州和談,或者說討論自己投誠的問題,現在北魏的皇帝都被包圍了,整個政權岌岌可危,這些不是沒有前車之鑒,五胡亂華那麽多政權都是興盛一時,隻要打一次敗仗就灰飛煙滅,雖然北魏很強大,內部依然是危機重重,勾心鬥角很嚴重,畢竟也是部落聯盟組成的還沒有完全封建化,一有風吹草動,隻要拓跋燾死了,那還真的就難說了。這也是北魏為什麽和南方打仗的時候隻要不勝立刻後退的主要原因,內部不穩定,就算打贏了也總想著和談,也是因為勢力盤根錯節造成的,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很難擰成一股繩,為什麽這麽多異姓王,都趕上太平天國了,不也是權力劃分的問題麽。
基於以上種種考慮,南宮博宇起了小心思也屬於正常的,不過這種事不能大張旗鼓,總要掩人耳目的,等著拓跋崇走後,南宮博宇首先要統一內部勢力,才能對外聯絡。
就這樣,拓跋崇剛走,就有很多官員被南宮博宇以各種理由剝奪了權力,有的甚至被下獄甚至以通敵的罪名被處理掉了,信都城內一時間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不過這些都和楊小瓜無關,他雖然也有細作在城內,但是並不是很高層,也不是很了解這些情況,楊小瓜堅信,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不管敵人發生了什麽,都要屈服於自己的力量之下。
騎兵打仗不是評書裏描述的大戰三百迴合,通常都是在奔馳的戰馬上一招解決戰鬥,然後繼續向前,所以如果雙方差距不是天差地別的話,很難出現斬將奪旗這種事情。打定了主意,傑拉德並不畏懼,繼續給戰馬加速,他騎的是純種阿拉伯馬,衝刺速度快,短時間就能加速到超越蒸汽列車的地步,那衝擊力遠遠高於辛格乘坐的蒙古馬,傑拉德隻是一瞬間就到了辛格麵前,雙手大劍斜著向上斬出,一招推窗望月,就完美的把戰馬的慣性和自己的腰力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了,那劍尖抖動,劍刃森寒,叫人難以防範。
辛格也是不甘示弱,單手持著蛇杖,在傑拉德的劍刃上奮力一擊,管你有什麽變化,我就一力破之。在萬馬軍中,兵器與兵器的碰撞是聽不見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兩個人的碰撞就被周圍的人都聽到了,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髒用身體感受到了那種震顫,讓人牙酸的震顫,有士兵受不了這種折磨,彎下腰嘔吐,也有人徒勞無功的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太惡心了。
旁觀的士兵如此,作為戰鬥中心的兩個人受到的震撼就可想而知了,本來兩個人應該是錯身而過的,結果就慢了半拍,身體不聽使喚了一般,定格了一秒鍾,這才恢複過來,心中暗叫好險,臉色刷白,錯馬而過。
傑拉德縱馬跑出去多遠,不敢減速,強力砍殺士兵來排遣心中的不安,別人看上去是平手,他自己心裏清楚,自己輸了,輸的徹徹底底。傑拉德是雙手,辛格是一隻手,當然了,這種震顫來自於辛格的奇怪武器的加成,所以辛格受影響要低一些,這一點傑拉德並沒有計算在內,哪有絕對的公平呀,武器加成也是人家的本事,現在是辛格一旦改用兩隻手,傑拉德就是隻有敗亡的下場了,真心打不過呢,那支蛇杖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宗教力量可以蠱惑人心,幸好傑拉德自己是聖騎士出身,一直有信仰作為保護,雖然後來被出賣了,但是重新效忠了楊家,自然也會找到新的騎士信仰獲得信念加成,正是這堅定的對楊茁的信仰才保住了傑拉德的信念不受傷害。幸好這是戰場廝殺不是騎士決鬥,隻要能利用團體力量打贏就可以了,辛格雖然強大,但也不能扭轉幾萬人的戰局,正是獨木難支。隻不過,傑拉德想要斬將奪旗的想法不能實施了是真的。
楊小瓜遠遠地看著戰場的變化,雖然他沒有千裏眼,不知道傑拉德和辛格的戰鬥吃虧了,但是整體局勢他能夠感知到,傑拉德對敵人的衝擊沒有造成預想的效果,這一點他是知道的,心裏感歎,傑拉德雖然是一名優秀的聖騎士,戰力非凡,但是隻是一個一流高手,遇到某些非人類的存在就不占優勢了,自己的騎兵還是缺乏一名一錘定音的猛將,要是馬鍾在這裏就好了,不過楊小瓜並不後悔,馬鍾放出去更有利於他的發展,也有利於楊小瓜自己,不能因為某一場戰鬥的得失就幹擾一個天才的成長,那太短視了。
隻是,唉,什麽時候能夠再有一名兩名衝陣無敵的將軍就好了,楊小瓜心中還是忍不住胡思亂想。心裏這樣想的,楊小瓜也忍不住噗嗤一聲笑起來,自己有一點太貪心了,猛將都在自己手裏了,那別人怎麽辦,總要給別人一絲活路的,比如,比如自己還有一支力量沒有用呢。
問題是張德福老人家在幹嘛呢,怎麽一直沒動靜呀?
張德福很忙,超級忙,這不怪他,要怪隻能怪拓跋崇太有錢了,營寨裏邊物資太多了,而張德福自己雖然說吃過見過了,但是他的手下那是一群倭寇呢,這幫窮鬼,雖然說到了楊家之後有吃有喝的,窮兇極惡的程度減弱了一些,尤其是沒有那麽窮和餓了,大米飯管夠呀,但是骨子裏的窮酸氣仍然是一絲不減,看到堆積如山的物資,摸摸這個看看那個,每一個都是拿起來舍不得放下,本來按照約定,他們應該去劫掠物資,帶不走的直接燒了,但是這幫窮鬼舍不得呀,恨不得都帶迴東瀛老家去,哪裏舍得燒毀,氣得張德福不得不斬殺了兩名不肯聽命的窮酸,這才讓這些家夥驚醒,這裏是戰爭,不聽話會死人。就這樣折騰了好久好久,拓跋崇那裏都打成一鍋粥了,他們才開始收拾細軟,架好柴草,準備點火,張德福知道要是叫這些家夥帶走了財物,這些家夥的戰鬥力就會變成負值,於是擰著耳朵命令他們找一個地方把搶來的財物掩埋起來留下記號,不可以帶在身上,就這樣也免不了有很多人不服從命令私藏財物,於是再一次斬殺了百十人,控製了局麵,反正這些家夥在島嶼上有的是,不聽話就斬殺了也不心疼,要是正規軍,張德福還真舍不得那麽幹。
等都弄好了,點起火來,那火苗子騰起百丈高,煙塵滾滾,烈焰騰空,也不知道都燒了些什麽,拓跋崇的大營裏已經騰起了碩大的蘑菇雲,隔著百裏都能看見。那麽拓跋崇自己也能看得見,手下的士兵也能看得見,老窩被端了。
本來拓跋崇這一天的戰鬥就不順利,一直被人左一下右一下的猛抽耳光,死傷慘重,按照正常作戰,死傷減員百分之三十,部隊就有崩潰的危險,如果死傷過半那就必然崩潰,現在死傷絕對超過了三成,隻是拓跋崇和南宮博宇都是用兵的老手,這才保住了軍心不散,但是那也是在臨界點了,後營起火就成了壓塌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想當年,韓信背水一戰,隻是堅持不被擊潰,然後在敵營樹幾杆旗幟,趙軍就崩潰了,現在拓跋崇的軍隊怎麽可能不崩潰。
所以,無數士兵看到了那衝天的煙霧,臉上的表情是五彩紛呈,哭哭笑笑,甚至有很多士兵丟下武器,哭喊著轉身逃出大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於是乎多米諾骨牌被掀翻了,拓跋崇壓製不住陣型,被大軍裹挾著向後逃走,他想留下來作戰,他吼叫,他殺人,無濟於事,崩潰的士兵們雖然沒有繼續作戰的勇氣,但是逃跑的勇氣絕對是很充足的,不管是誰都不能站在他們逃跑的路途上,誰敢攔住他們,他們就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軍隊一旦打了敗仗,那麽絕大部分損傷都是自相踐踏自相殘殺造成的,作為追兵,隻需要緊跟著他們做出威嚇的氣勢就夠了,他們自己會幫助你把自己弄崩潰,會幫助你斬殺自己人,會自己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弄得膽裂魂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這裏不是八公山,但是仍然是草木皆兵,尤其是當這些士兵發現一群鮮血淋淋的小矮子叫嚷著自己聽不懂的語言仿佛地獄出來的惡魔一樣,砍殺他們的同袍的時候,他們就更不行了,大量的士兵加速向另外的方向逃走,毫無目的,漫山遍野逃走,跑不動的就跪下投降,稍微猶豫一下就會被那些殘忍的小矮子斬殺,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天黑,楊小瓜鳴金收兵,吩咐就地紮營,打掃戰場,清點戰果。
這一戰持續了一個白天,鮮卑人馬折損了一半以上,光是俘虜就抓了兩萬多人,繳獲戰馬四萬匹,軍械物資不計其數,斬殺敵人百夫長數百名,千夫長五名,不過敵人的主要將領拓跋崇、拓跋仁、唿倫、辛格和南宮博宇等人都逃脫了,這也是應有之義,三萬對七萬,能這樣就已經是驚人的大勝了,想著全殲敵人,那就太不切實際了。
大戰結束,光打掃戰場就用了六天,雖然焚毀了大量物資,但是那都是不值錢的,值錢的都被張德福收起來了。他的天賦神通就是土係的,掩埋什麽的輕而易舉。
本來這一戰也可以讓青州軍名震天下的,但是,劉駿的勝利宛若太陽的光輝,無論楊小瓜取得什麽收獲都是螢火蟲和日月的區別,這也是最近楊小瓜突然不怎麽保守,開始打大仗的原因,趁著劉駿的東風,無論自己取得什麽戰果都不會引人注意更不會被人嫉妒,就算有人注意到也會覺得是借了劉駿的威名,敵人無心作戰造成的,這正符合楊小瓜悶聲發財的要求。
楊小瓜進軍信都,決意拿下整個冀州,此時徐州刺史衡陽王劉義季也已經的到了大勝的消息,極為興奮,帶著範曄前出到了樂陵,然後留範曄在樂陵負責政務,自己親自帶著四萬大軍前來支援,其實就是要來過一過打仗的癮,劉義季家學淵源,從小喜歡軍事,但是因為是皇室貴胄,所以很少能夠親臨前線,偶爾打個仗也是對付一下造反的蠻族,沒有機會和鮮卑人戰場決勝,現在既然都打過了黃河到了河北,再不參與就沒機會了,劉義季很清楚,隻要自己打勝仗,皇帝一定會加官進爵,然後把自己弄到朝廷裏去,至少也要換一個封地,這樣才能防止實權親王功高震主,所以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後一次機會了。
實際上劉義季的動作很快,等到楊小瓜收拾好戰場準備再次進軍的時候,劉義季的大軍就已經到了,雙方在信都城下匯合,劉義季自然而然坐了主位,楊小瓜在下手陪坐。
劉義季就問,“楊家兄弟,不好意思來搶你的功勞,我想你的功勞已經立了不少了,應該不會在意哥哥這一次的搶功吧。”
楊小瓜笑了,“王爺的心思,下官是知道的,有些東西就不說了,全在酒裏!”說著端起酒壺來給劉義季滿上,然後又說,“王爺好酒,不過軍隊裏不允許酗酒,所以我就用西域來的葡萄酒給王爺接風洗塵,等咱們班師迴去的時候,我會拿出我楊家自釀的醇酒,讓王爺一醉方休。”他這話不是客氣,如果一個地方官員打勝仗太多了,就算是有劉駿的功勞壓著,也容易被當權者注意,現在劉義季過來了,明麵上似乎是搶功勞,實際上是分擔壓力,以後再打勝仗,那就是衡陽王打勝了,他一個小小的青州刺史就沒人在乎了,不會被皇帝刻意針對,實際的好處可是一點也不會少,該升官升官,該拿地盤拿地盤,很劃算。
劉義季一聽,就知道對方也是聰明人,知道自己的用心,心中大慰,哈哈笑著,“葡萄酒就很好,打仗嘛,不能無視軍法,不過,我知道現在天下好酒都出自你的手,既然你答應了,那我們一言為定,班師的時候不醉不歸!哈哈哈!”笑了幾聲,忽的正色說道,“楊兄弟,我雖然來了這裏,就是個擺設,你仍然是主帥,我在你帳下聽用就可以了,我知道你的才能遠勝於我,你且說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嗯,王爺這麽說,我就不客氣了,”楊小瓜並不矯情,喝了一口葡萄酒,眯起眼慢慢的咂著滋味,然後說道,“前日一戰,拓跋崇傷了元氣,現在魏主被困潁川,天下震動,想來這個拓跋崇一定會找一個理由脫離這個是非之地,以勤王做借口離開冀州。我們不能再放他走了,武陵王已經立了這麽多功勞,王爺也應該把拓跋崇抓來,你們的身份相當,都是親王,你捉拿他屬於正當其位。”他這話也透露出一條信息,他隻是一個地方官吏。捉拿敵人的親王,看上去功勞很大,實際上會遭人嫉恨,所以,上一次戰鬥,拓跋崇拓跋仁逃走,究竟是巧合還是別的原因,那就值得深思了。
劉義季是個聰明人,當然懂的對方的話外之音,微微點頭,“嗯,那我就老實不客氣了,親自去堵截拓跋崇的退路,爭取一戰擒之。具體如何安排,請楊兄弟決斷吧。”
楊小瓜說道:“拓跋崇要想走,應該會請示朝廷前往勤王,所以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動,但是恐怕早就歸心似箭了,他要去洛陽,必然要走相州,王爺可以去巨鹿那邊埋伏,現在動身,想來對方不會知曉,為了穩妥起見,王爺就全帶騎兵不要帶步兵了,野戰中還是騎兵更方便一些。”
“好,那我就聽你的,我帶三萬騎兵去堵截拓跋崇。嗯,你的人手夠用嗎,要不要我留下幾員將領給你使用?”劉義季答應得很痛快。
“不用了,王爺全帶走吧,這個拓跋崇手下猛將很多,上一次,我手下的那個西方騎士就險些吃了虧,不知道王爺現在有沒有什麽高手護衛,一定要小心,防止出現意外。”
“這個你放心,上一次那個張長陵道長已經出關了,他現在的本領遠勝於當初,想來能夠應付意外。”劉義季說道。
“哦,那一位張道長確實很厲害,不比馬鍾將軍差多少,王爺既然說他又突破了,一定能夠保護王爺安全了。”楊小瓜很放心。“那就這麽定了,還有,王爺麾下猛將裴方明不要留著生鏽了,王爺可以派他攻略相州,能拿多少好處就拿多少好處。”
“好,都聽你的!我立刻給裴方明寫信,叫他出兵相州來策應全局。”
就這樣,劉義季帶著三萬精騎連夜離開了大營,而楊小瓜則是虛張聲勢,增灶減兵,保留大量的營寨,不叫敵人知道自己的人馬變化,同時安排工匠砍伐樹木,製作攻城器械,大造聲勢,要攻克信都。
這一下子,拓跋崇就坐不住了,這要是給人圍住了,那還找什麽借口離開呀,上次一戰,拓跋崇就喪失了信心,他知道自己現在肯定打不過楊小瓜的軍隊,人數多一倍都給人家差點打殘(為什麽說差一點?)現在嫡係部隊才萬餘人,根本沒辦法打了,想來想去,還是悄悄離開吧,於是趁著楊小瓜沒有圍城,連借口都不找了,直接連夜出了城去往相州。南宮博宇自然是不敢留他,留也留不住,心想走了最好,留著也隻能幫倒忙,就送拓跋崇離開,互道珍重,灑淚而別,至於說眼淚是留戀還是慶幸,那就無人知道了。
送走了拓跋崇,南宮博宇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了,自己現在隻有不到兩萬機動部隊和一萬的郡兵,雖然冀州還有別的人馬,但是不可能把其它的城池都不要了,自己是冀州刺史,沒有皇帝的命令丟失地盤是要被處理的,而現在皇帝自己都自顧不暇,不可能同意自己撤退,那自己怎麽辦?與城池共存亡麽,南宮博宇可沒有這份心思,那麽唯一的出路就是,和談了,和青州和談,或者說討論自己投誠的問題,現在北魏的皇帝都被包圍了,整個政權岌岌可危,這些不是沒有前車之鑒,五胡亂華那麽多政權都是興盛一時,隻要打一次敗仗就灰飛煙滅,雖然北魏很強大,內部依然是危機重重,勾心鬥角很嚴重,畢竟也是部落聯盟組成的還沒有完全封建化,一有風吹草動,隻要拓跋燾死了,那還真的就難說了。這也是北魏為什麽和南方打仗的時候隻要不勝立刻後退的主要原因,內部不穩定,就算打贏了也總想著和談,也是因為勢力盤根錯節造成的,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很難擰成一股繩,為什麽這麽多異姓王,都趕上太平天國了,不也是權力劃分的問題麽。
基於以上種種考慮,南宮博宇起了小心思也屬於正常的,不過這種事不能大張旗鼓,總要掩人耳目的,等著拓跋崇走後,南宮博宇首先要統一內部勢力,才能對外聯絡。
就這樣,拓跋崇剛走,就有很多官員被南宮博宇以各種理由剝奪了權力,有的甚至被下獄甚至以通敵的罪名被處理掉了,信都城內一時間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不過這些都和楊小瓜無關,他雖然也有細作在城內,但是並不是很高層,也不是很了解這些情況,楊小瓜堅信,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不管敵人發生了什麽,都要屈服於自己的力量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