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話一出口,我們四個都嚇傻了。
白道士倒負雙手,自顧自的說:“很多年前,有一家人生了一個孩子。”。
方便轉述,接下來是白道士的話。
他說在很多年前,有一戶鄉下人家生了一個孩子,到底距離現在多久,已經記不清了。
那個孩子叫白玉京,就是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那個白玉京。
說著說著,白道士還背起了這首詩。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
這首詩很長,就不掛在這裏了。
我們就看前四句,是不是很像仙人所寫。
當然了,李白本來就是謫仙人。
白玉京其實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月亮,和白玉蟾一樣,另一種解釋是白玉建築的上京。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一種。
白道士說,那戶人家給孩子取名白玉京。
大概是想他長大了能像月亮一樣潔白無瑕吧,又或者是想讓他身居高位直達上京。
但是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白玉京長到五歲還不會說話,家人都當他是啞巴。
雖然長得俊俏,但啞巴就是殘疾啊,這讓白家心裏很不待見這個孩子。
白玉京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道教文化和怪異文字,偏愛閱微草堂筆記好聊齋誌異。
但是家裏不待見,不肯送他上學,一直把他當成放牛娃養,就這麽又過了兩年,白玉京七歲。
還是不會說話,恰逢這一年年成不好,莊稼顆粒無收,還要繳各種苛捐雜稅,農民根本負擔不起如此昂貴的賦稅。
但是朝廷的命令下來,不交也得交。
後來就有人出出主意,說去村子後麵的大山弄點兒藥材野味這些,先把眼下這個難關渡過了再說。
這麽一說,立馬就有人反對,因為後山是禁地,山神不準村民進去,普通人擅闖,肯定會有去無迴。
封建社會對神鬼之說尤為看重。
這時候有一個遠方而來的遊方和尚,給村民出主意,說弄兩個童男童女祭祀一下山神,山神就能讓他們進去了。
山神祭祀在古時候很盛行,現在基本上已經廢除了,除了一些偏遠地區和少數民族。
在中華先民的眼睛裏具有極大的魅力和難以理解的神秘。
山不像天那樣高不可攀,又不像腳下的地那樣熟悉。
山高聳入雲連綿數十裏,山連山一望無際,雲山霧罩,山腰煙霧繚繞,山窪林木封鎖,山腳草深泉流,虎嘯猿啼,狼蟲出沒,林木遮日,難辨東西。這種恐懼讓中華先民意識到有掌控山的權威存在,這就是一係列的山神。
山神有多大的權限,人們就對它有多少的需求,從而也產生了有多少種對山神的祭祀。山神幾乎囊括人們的各種需求,《韓詩外傳》的一段論述,可以代表古代先民的觀點:“夫山者,萬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方並取與焉。出風雲以通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家以寧。”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山嶽的重要。
人們擺脫不掉與山的互動,但是山又是如此的可怕。
山深林密,遮天蔽日,毒蟲猛獸,動輒傷人,進山如入虎穴魔窟。
山上的高樹茂草,是山神的毛發。
如果任意砍伐林木,等同於在傷害山神,唯有獲得山神的許可,才能夠砍伐,反之則要受到山神的懲罰。
《左傳》裏麵有個故事,昭公十六年鄭國大旱,派屠擊、祝款、堅柎去祭祀桑山。他們三人砍了山上的樹木,造成了大旱。
鄭國執政的大臣子產表示,祭祀山神,應當培育和保護山林,現在反而砍去了山上的樹木,他們的罪就很大了,因此革去了屠擊、祝款、堅柎的官位和封地。
據說,秦始皇想上泰山,但又不肯步行,想在山上開出車路以便舒舒服服地乘車到山頂。
當時有人提議,土石草木都是山神所屬,不能毀壞,需要用蒲包裹車輪再登山,免遭神怒。
但始皇帝是牛逼慣了,根本不聽這一套,既不打算祭祀,也沒有包裹車輪就悍然登山了,結果在山腰中遭到了暴雨襲擊。
從這個故事中就可知草木屬山神,毀傷不得。但是,蓋房子就要伐樹燒林開荒和靠山生活的人需要采集果菜草藥,這將這麽辦呢?於是形成了先祭祀山神然後進山的民俗和規矩。
在古代,凡靠山的村莊,在山腳下都蓋有山神廟。
進山伐木采藥,都要祭祀山神。
進山之前必須先齋戒50天,用白狗、白雞和一升白鹽作為祭品來祭祀山神,取得山神喜歡。
當要進山的一刻,進山人要大唿“林林央央”。
林林央央是山神的名字,各種邪鬼聽到山神的名字便會躲開。
東北的jl省是著名的采金地,從清初開始開發,明文規定進山前必須要祭山神。
深山密林中,凡是淘過金的地方都建有木製神龕。
這種木做的小山神廟,裏麵供著山神、土神等神靈。
在大雁北飛、冰河開凍的初春,淘金人必須到山神廟殺豬為祭品,燒香奠酒,口中念誦祈禱平安、請求多多收獲的禱詞,然後才開工。
至於伐木、采參等與山打交道的人,一樣少不了這套祭祀山神的儀式。
祭祀山神還關係到狩獵和畜牧。
山中百獸棲息生長,也是山神的屬下,甚至與山神在形象上互化。《山海經·五藏山經》記載了400多位山神,山神的形象與虎、豹、野豬、野牛相關聯。
以至人們直接以獸中之王“虎”來作為山神形象。
兇猛的野獸橫行於山林,出沒於村莊,不僅給人們的狩獵活動帶來威脅,也破壞莊稼,吃掉家養的牛羊甚至威脅路人。
因而,人們祭山神希望山神管住兇獸猛禽,保住進山人和行路人的平安,保護村莊寧靜。同時也希望山神放出一些野獸,讓人們狩獵豐收。
在古代人的觀念之中,山神也管風雨。
因為河川多發源山中,因而古代人認為,山神也具有降雨的職能。
就連母親河的源頭不也在山頂麽?
古時候,東北滿族進山後不準喧嚷,禁止拍手吹口哨,否則不僅進山的目的難以達到,還會迷路並招來暴風雨。
有了這種認識,人們求助於山神已不僅僅是進山的采集和狩獵了。
農耕生產最離不開雨水,古代對於天旱曾有慘烈的記錄堯的時候,十個太陽一道出來,草木全烤焦了。
成湯的時候,連續七年大旱,連石頭都曬化了。
頻頻的幹旱,求雨的成了所有祭祀中的最大需求,人們不停地向各種神靈祈求降雨解旱,山神也是其中之一。
本來祭祀山神也隻需要祭祀三畜,然後弄點生鮮果蔬就差不多了。
這個瘋和尚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居然讓村民用童男童女祭祀,不用多想,白玉京一個啞巴,這種好事肯定非他莫屬。
村民愚鈍不堪,居然聽了和尚的話,一致同意用白玉京和另一個瘸腿的女孩兒來祭祀山神,這其中也包括白玉京的家人。
他們並不想養一個廢物在家,兩個七八歲的孩子被五花大綁丟進了山神廟。
祭祀完成之後,沒過多久,村民們便開始進山,這一次他們順利進山了,而且采摘了許多草藥,獵殺了許多野獸。
隻不過沒有人關心那兩個孩子是死是活,也許是被山神給吃了吧。
很多年以後,白玉京成了山神。
“屠龍的勇士變成了惡龍?”我聯想到在網上看到的一些段子,脫口而出。
白道士倒負雙手,自顧自的說:“很多年前,有一家人生了一個孩子。”。
方便轉述,接下來是白道士的話。
他說在很多年前,有一戶鄉下人家生了一個孩子,到底距離現在多久,已經記不清了。
那個孩子叫白玉京,就是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那個白玉京。
說著說著,白道士還背起了這首詩。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
這首詩很長,就不掛在這裏了。
我們就看前四句,是不是很像仙人所寫。
當然了,李白本來就是謫仙人。
白玉京其實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月亮,和白玉蟾一樣,另一種解釋是白玉建築的上京。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一種。
白道士說,那戶人家給孩子取名白玉京。
大概是想他長大了能像月亮一樣潔白無瑕吧,又或者是想讓他身居高位直達上京。
但是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白玉京長到五歲還不會說話,家人都當他是啞巴。
雖然長得俊俏,但啞巴就是殘疾啊,這讓白家心裏很不待見這個孩子。
白玉京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道教文化和怪異文字,偏愛閱微草堂筆記好聊齋誌異。
但是家裏不待見,不肯送他上學,一直把他當成放牛娃養,就這麽又過了兩年,白玉京七歲。
還是不會說話,恰逢這一年年成不好,莊稼顆粒無收,還要繳各種苛捐雜稅,農民根本負擔不起如此昂貴的賦稅。
但是朝廷的命令下來,不交也得交。
後來就有人出出主意,說去村子後麵的大山弄點兒藥材野味這些,先把眼下這個難關渡過了再說。
這麽一說,立馬就有人反對,因為後山是禁地,山神不準村民進去,普通人擅闖,肯定會有去無迴。
封建社會對神鬼之說尤為看重。
這時候有一個遠方而來的遊方和尚,給村民出主意,說弄兩個童男童女祭祀一下山神,山神就能讓他們進去了。
山神祭祀在古時候很盛行,現在基本上已經廢除了,除了一些偏遠地區和少數民族。
在中華先民的眼睛裏具有極大的魅力和難以理解的神秘。
山不像天那樣高不可攀,又不像腳下的地那樣熟悉。
山高聳入雲連綿數十裏,山連山一望無際,雲山霧罩,山腰煙霧繚繞,山窪林木封鎖,山腳草深泉流,虎嘯猿啼,狼蟲出沒,林木遮日,難辨東西。這種恐懼讓中華先民意識到有掌控山的權威存在,這就是一係列的山神。
山神有多大的權限,人們就對它有多少的需求,從而也產生了有多少種對山神的祭祀。山神幾乎囊括人們的各種需求,《韓詩外傳》的一段論述,可以代表古代先民的觀點:“夫山者,萬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方並取與焉。出風雲以通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家以寧。”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山嶽的重要。
人們擺脫不掉與山的互動,但是山又是如此的可怕。
山深林密,遮天蔽日,毒蟲猛獸,動輒傷人,進山如入虎穴魔窟。
山上的高樹茂草,是山神的毛發。
如果任意砍伐林木,等同於在傷害山神,唯有獲得山神的許可,才能夠砍伐,反之則要受到山神的懲罰。
《左傳》裏麵有個故事,昭公十六年鄭國大旱,派屠擊、祝款、堅柎去祭祀桑山。他們三人砍了山上的樹木,造成了大旱。
鄭國執政的大臣子產表示,祭祀山神,應當培育和保護山林,現在反而砍去了山上的樹木,他們的罪就很大了,因此革去了屠擊、祝款、堅柎的官位和封地。
據說,秦始皇想上泰山,但又不肯步行,想在山上開出車路以便舒舒服服地乘車到山頂。
當時有人提議,土石草木都是山神所屬,不能毀壞,需要用蒲包裹車輪再登山,免遭神怒。
但始皇帝是牛逼慣了,根本不聽這一套,既不打算祭祀,也沒有包裹車輪就悍然登山了,結果在山腰中遭到了暴雨襲擊。
從這個故事中就可知草木屬山神,毀傷不得。但是,蓋房子就要伐樹燒林開荒和靠山生活的人需要采集果菜草藥,這將這麽辦呢?於是形成了先祭祀山神然後進山的民俗和規矩。
在古代,凡靠山的村莊,在山腳下都蓋有山神廟。
進山伐木采藥,都要祭祀山神。
進山之前必須先齋戒50天,用白狗、白雞和一升白鹽作為祭品來祭祀山神,取得山神喜歡。
當要進山的一刻,進山人要大唿“林林央央”。
林林央央是山神的名字,各種邪鬼聽到山神的名字便會躲開。
東北的jl省是著名的采金地,從清初開始開發,明文規定進山前必須要祭山神。
深山密林中,凡是淘過金的地方都建有木製神龕。
這種木做的小山神廟,裏麵供著山神、土神等神靈。
在大雁北飛、冰河開凍的初春,淘金人必須到山神廟殺豬為祭品,燒香奠酒,口中念誦祈禱平安、請求多多收獲的禱詞,然後才開工。
至於伐木、采參等與山打交道的人,一樣少不了這套祭祀山神的儀式。
祭祀山神還關係到狩獵和畜牧。
山中百獸棲息生長,也是山神的屬下,甚至與山神在形象上互化。《山海經·五藏山經》記載了400多位山神,山神的形象與虎、豹、野豬、野牛相關聯。
以至人們直接以獸中之王“虎”來作為山神形象。
兇猛的野獸橫行於山林,出沒於村莊,不僅給人們的狩獵活動帶來威脅,也破壞莊稼,吃掉家養的牛羊甚至威脅路人。
因而,人們祭山神希望山神管住兇獸猛禽,保住進山人和行路人的平安,保護村莊寧靜。同時也希望山神放出一些野獸,讓人們狩獵豐收。
在古代人的觀念之中,山神也管風雨。
因為河川多發源山中,因而古代人認為,山神也具有降雨的職能。
就連母親河的源頭不也在山頂麽?
古時候,東北滿族進山後不準喧嚷,禁止拍手吹口哨,否則不僅進山的目的難以達到,還會迷路並招來暴風雨。
有了這種認識,人們求助於山神已不僅僅是進山的采集和狩獵了。
農耕生產最離不開雨水,古代對於天旱曾有慘烈的記錄堯的時候,十個太陽一道出來,草木全烤焦了。
成湯的時候,連續七年大旱,連石頭都曬化了。
頻頻的幹旱,求雨的成了所有祭祀中的最大需求,人們不停地向各種神靈祈求降雨解旱,山神也是其中之一。
本來祭祀山神也隻需要祭祀三畜,然後弄點生鮮果蔬就差不多了。
這個瘋和尚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居然讓村民用童男童女祭祀,不用多想,白玉京一個啞巴,這種好事肯定非他莫屬。
村民愚鈍不堪,居然聽了和尚的話,一致同意用白玉京和另一個瘸腿的女孩兒來祭祀山神,這其中也包括白玉京的家人。
他們並不想養一個廢物在家,兩個七八歲的孩子被五花大綁丟進了山神廟。
祭祀完成之後,沒過多久,村民們便開始進山,這一次他們順利進山了,而且采摘了許多草藥,獵殺了許多野獸。
隻不過沒有人關心那兩個孩子是死是活,也許是被山神給吃了吧。
很多年以後,白玉京成了山神。
“屠龍的勇士變成了惡龍?”我聯想到在網上看到的一些段子,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