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 作者:羅石賢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風流種乾隆登極位
慰老臣品茶戲父嬪
八月二十三日乾隆皇帝承嗣帝位,第二天將雍正梓棺移厝紫禁城,操辦喪事,並布告中外詳述大行皇帝患病及死因,安撫天下。此時的乾隆皇帝,年僅二十五歲,比聖祖爺登基大了十六七歲,比雍正登基又小了二十歲,正值青春煥發心雄千古之年。
乾隆從小聰明伶俐,不僅得到父親雍正的喜愛,而且也深得祖父康熙爺的垂憐。六歲時,康熙帶他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爺孫倆在湖邊亭子裏垂釣賞景,康熙爺瞅著天真活潑的孫子,問道:
“弘曆,你都讀過一些什麽書?”
“皇爺爺,”弘曆偏著刮得光溜溜的腦門頂說,“您看那邊,一池荷花,孫兒給您背宋儒周敦頤的《愛蓮說》好不好?”
“好呀,”康熙微微驚訝地道,“你才六歲,能全文背誦《愛蓮說》嗎?”
“能。”於是,小弘曆把手背在後麵,像個小大人似地口齒伶俐背了起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
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汙
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
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
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背完了?”康熙喜不自勝地摟住了小孫子。
“就這麽多嘛!”小弘曆自信地說。
從此以後,康熙每次外出行圍打獵,幾乎都要把小弘曆帶在身旁。目的是要他不僅習文,更要讓他像祖輩一樣習武。乾隆七歲時,有一次隨同康熙爺去木蘭行圍獵殺黑熊。康熙一槍擊中一隻數百斤的熊,待熊倒地後,康熙對弘曆說道:
“小孫子,你敢上去在熊的身上再打一槍嗎?”
“孫兒敢!”
康熙想鍛練孫兒的膽量,小弘曆還隻獵槍那麽高,他端著槍朝倒在地上的熊毫無畏懼地走去。不料,弘曆剛走到熊的跟前,那隻熊猛然站立起來,做出要撲向弘曆的兇猛模樣,大聲吼叫。
在這千鈞一發時,弘曆不慌不忙舉起槍,“砰”,“砰”向熊猛射過去。弘曆隻開一槍,熊就再一次倒下了,那另一砰響,是康熙爺發了一槍。
這件事給康熙留下很深印象,他誇獎弘曆機智,有一股子勇勁。
乾隆在藩邸練就了一身好筋骨,武功騎射、吹拉彈唱、吟風弄月樣樣精通,吃得苦熬得夜,白天帶喪辦事,照常見人處置政務。還要三次到雍正柩前哭靈,退迴上書房照舊批閱奏章。
如此車輪般周旋,不但張廷玉、鄂爾泰苦不堪言,就是允祿、允禮和弘晝、弘曉叔伯、兄弟也覺難以支撐。乾隆卻能變通,七日之後便命兄弟們三日一輪入內侍靈,叔王輩每日哭靈後在各自邸中守孝。隻張廷玉、鄂爾泰偷不得懶又住不得大內,便令在隆宗門內為他們專設廬棚,上書房、軍機處近在尺咫,減少許多跋涉之苦。
就在治喪期間,乾隆連下詔諭,尊母妃鈕祜祿氏為太後,頒恩詔於乾隆元年開科考試,選拔人才,並大赦天下。到九月十五日過了三七,乾隆命將雍正梓棺移厝安奉雍和宮,待三年孝滿,再入泰陵殮葬。
一切都辦得順順當當,無驚無險,這也是到了二十五歲年紀的乾隆,到了正可以享受的年齡就得到了天子享受的福氣。不過乾隆也還算個勤於政務的人,這方麵有些像他父親雍正――雍正親政初始也是這樣,他每天五更起床,在夏季,這時天已大亮,並不覺得太早;但在冬天,卻還是黑乎乎的,伸手不見五指。
乾隆有個習慣,從寢宮到乾清宮的路上,每過一門,都要放一個爆竹。宮外傳說乾隆怕鬼,三朝元老的張廷玉向人解釋說:
“皇上放爆竹,是為了驅邪。”
“紫禁城裏還有邪魔作崇?”聽的人不以為然。張廷玉想了想搪塞道:
“那是吊死煤山的崇禎皇帝,和他在宮內劍劈死的嬪妃、皇子、公主的冤魂,化成了邪魔。”
其實,乾隆真正的用意,也許是故作姿態:你們看看,朕都起身了,朕如此勤政,你們還敢賴在炕上嗎?他一路把爆竹一放,六部九卿各司道衙門的官員也就不敢怠慢,紛紛起來辦差了。
從雍和宮辭柩迴來,實際上轟轟烈烈的雍正皇帝的喪事已告結束。紫禁城內外撤去了白幡,換上了一色的黃紗宮燈,又恢複了往日的森嚴氣魄。
九月十六放假一天,累得筋疲力盡的張廷玉從前一夜直睡到翌日下午申時,起身時還兀自渾身酸脹。張廷玉已年過六十四歲,從康熙到乾隆朝,已是三朝元老、三朝重臣,廣受朝野讚譽。
張廷玉起了身,散穿著一件醬色風毛湖綢夾袍,胡亂吃了不多的點心,來到西花園書房倚窗而坐,信步從書架上抽出一本黃絹麵冊子,翻開來剛看了兩頁,便聽簷下鸚鵡學舌叫道:
“有客,有客……中堂,中堂……”
“此鳥真是善解人意!”忽聽外麵一聲笑語,接著簾子一動,乾隆已經走了進來,哈哈大笑對著愣愣登登的張廷玉道,“浮生難得半日閑,朕攪擾你來了。”
跟著便見傅恆、弘曉還有平郡王福彭陪侍走了進來,站在乾隆後麵垂手而立,瞅著張廷玉。這幾個人,都是乾隆的至親和毓慶宮的陪讀。乾隆穿身便服,一手搖著湘妃竹扇,一撩袍角坐下說道:
“老臣相這裏好清幽啊!隻是園子裏秋色太重,蕭殺些而已。朕方才去鄂爾泰府上看過了,他還沉沉睡著,朕沒驚醒他,就踅到了你這裏。喔,怎麽了?連茶也舍不得上了嗎?”
乾隆一味說笑,卻慌得張廷玉伏地叩頭,連聲說道:
“恕奴才失儀之罪!奴才在兩朝先帝爺手裏辦差,算算也有三十幾年了,哪有主子倒來看奴才的?從沒這個例――折煞老奴才了!”
說罷,一迭連聲命人喊:
“快,把去年蓄的那壇雪水刨出來,給主子煎茶。”
“雪水煎茶,好。”乾隆笑微微點頭,“就在這書房外煎,水滾沸時叫朕一聲,朕親自為你們泡製。藩邸幾名太監都是煎茶老手,都是朕**出來的呢。坐,坐,今兒我們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禮。”他晃了晃竹扇說,“一邊品茗,一邊坐而論道,不亦樂乎?”
眾人剛剛坐下,在園子裏刨雪水的小廝突然驚唿:
“哎!這是什麽?”
乾隆被驚得站了起來,張廷玉慍怒地瞪了窗外一眼,那小廝卻捧著濕漉漉一捧土,歡跳著跑了進來喊著:
“啊,相爺,挖出個稀罕物兒,您看您看!”
張廷玉正待發作,忽地眼睛一亮,轉對乾隆躬身道:
“靈芝!皇上臨幸臣家,天生祥瑞……”他突然又打住了,想起前天乾隆在朱批上申斥河南巡撫孫國璽,“妄言祥瑞,以朕為可欺之主”?忙把下麵的話吞了迴去,一臉尷尬之色。
乾隆看出了張廷玉的不自在,笑道:
“祥瑞還是有的。天下興,河圖出,天下亂,山河崩。衡臣讀書五車,不懂這個理兒?像孫國璽說的‘九穗同枝’那不是祥瑞,是胡弄人。朕去江南,親眼見過,那不過是大癟穗,老百姓管叫‘傻穗’。如此‘祥瑞’為人君者敢信嗎?老臣相家挖出紫靈芝,這就不一樣了。這至少也是衡臣家的‘家瑞’嘛!”
靈芝在眾人手中傳遞,讚賞,氣氛十分輕鬆熱烈,張廷玉深受感染,笑說道:
“主子臨幸,就有紫靈芝出,這是國之瑞,也是寒家承澤之瑞。叩謝主子王爺們駕臨!”
“雖是你的家瑞,”乾隆欣欣然道,“不過恰逢朕來時出現,朕心裏也實在歡喜。”
說著便要過紙筆,張廷玉忙不迭捧硯過來,和傅恆一頭一個撫平了紙,平生喜歡四處題字的乾隆,飽醮濃墨凝重落筆,極亢奮地寫下四個大字:
紫芝書屋
張廷玉先叫一聲“好”,眾人無不喝采。乾隆自己看了也覺滿意,便取出隨身小印,說道:
“朕的玉璽尚在刻製,這是先帝賜朕的號,倒可用得。”遂鈴了,眾人看時,卻是:
長春居士
四個篆字,與端莊凝重的楷書相映成趣。乾隆收了小印,指著紙道:
“這個賜衡臣吧!”
在一片嘖嘖稱羨聲中,張廷玉叩頭謝恩,把乾隆的禦筆親題書房題額作寶貝般收藏了起來。正在這時,中年不小的李衛,還是那幅德行闖了進來,開口便說:
“喲,外麵扇爐煮茶,內裏翰墨飄香,張相今天好瀟灑。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李衛今兒――”
猛然發現乾隆坐在那兒,李衛目瞪口呆愣住了。乾隆與李衛還在父王藩邸時就是朋友,乾隆欣賞李衛天馬行空的性格和對主子的忠誠,當即笑道:
“怎麽,李衛,不認識朕?”
李衛這才醒過神來,忙伏地碰頭道:
“萬歲爺,奴才是主子的狗,哪有狗不認識主子的道理?隻是太突兀,一時沒迴過神來。”
“起來吧,”乾隆玩笑地道,“朕原說明兒召見你這條‘狗’,現在倒巧,狗戴帽子碰上了――把袍服去了,坐傅恆下首吧。”
傅恆比乾隆略大兩歲,從小伴讀在一起,也是個風流倜儻的英俊青年,現在成了妻弟,關係更不一般了。乾隆即位之後,第一椿事便是惦念著姨妹子巧兒,特旨擢傅恆為戶部侍郎,後又在軍機房行走。其時巧兒嫁了高恆已經四五個年頭,綠葉成陰子滿枝,早生了兩個兒子。乾隆舊情未斷,不時召巧兒入宮,流連內苑,數月不出,高恆雖也知道此事,隻好隱忍不言。
愛屋及烏,乾隆因愛皇後富察氏姊妹,對妻弟傅恆也愈加貴幸,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傅恆娶皇貴妃烏喇那拉氏妹妹棠兒為福晉,這又是親上加親。就皇後一方說是乾隆的妻弟,就貴妃一方說,又算乾隆的連襟。後來,棠兒又被乾隆寵幸,這就更是……
這是後話。
“相爺,水開了!”這時便聽僮兒在外喊道,一個小廝用茶盤端著幾個精巧玲瓏的碧玉小盅和茶葉罐進來。張廷玉忙親自接過,捧到乾隆麵前。
眾人倒要看看,皇上的茶道是如何精深。但見乾隆掀開茶罐,捏一小撮茶葉看了看,說道:
“這碧螺春,還不算最好的。明兒朕賞你一包女兒碧螺春,你試試。”張廷玉連連稱謝不敢不敢。乾隆一手撮茶葉,向各杯口撒胡椒麵一般撒去。小僮提著剛滾沸的銅壺進來了,乾隆挽起袖子提壺在手,向杯中各倒入約半盅沸水。茶葉在杯裏發出噝噝的細碎聲響,他偏著頭,似乎在傾聽茶葉的舒展聲,極認真地觀察各杯中的水色,一點一點地兌水。忙過以後,坐下笑道:
“煎茶以露水為最上,雪水次之,雨水又次之。水愈輕而色味愈佳。”
李衛聞著茶香味,已是性急,伸手去端道:
“主子聖學淵泉,真令人當目結舌,吃一杯茶竟有這許多講究。”
“你別急,這茶半溫才好用。”乾隆擺手道,“你李衛還是不讀書啊,剛才說什麽了?”
傅恆笑得咽氣道:
“李衛賣乖出醜了。必是將‘淵源’念成了‘淵泉’,把‘瞠目結舌’誤為‘當目結舌’了。”
眾人一聽,果然不錯,噴地一陣哄堂大笑,多少天來居喪的沉悶氣氛一掃而盡。
大夥兒拿李衛取笑了一番,開始品茶。果覺清香爽口餘韻無窮,每次隻抿一點點,頓覺滿口留香,與平常衝沏之茶迥然不同。
“茶乃水中之君子,酒乃水中之小人。”乾隆自幼聰明伶俐,也讀了不少書,他又喜歡賣弄口才,侃侃說道,“朕生性嗜茶不愛酒,但為人君者,親君子遠小人固然不錯,但你又不能把小人都殺掉,不能把造酒坊都砸了。因為‘非小人莫養君子’嘛!李白沒酒也就沒有了詩。孔子說中庸之道為至德,這‘中庸’二字,乃是本朝治國之要旨。衡臣呀,與你同為宰相首輔的一個個倒下去了,惟你能立三朝而不倒,何哉?中庸之道也!”
所有的人都挺直身子豎起耳朵聽,張廷玉自然更為激動。“中庸”,是父親文端公傳給他立身處世的法寶,不料乾隆皇帝也如此推崇。
“聖祖爺在位六十一年,以寬仁治國,故有盛世恬熙之世。”乾隆一邊品茶一邊口若懸河說下去,“父皇繼位之初,見人心玩忽,諸事廢弛,不得不用嚴刑酷法治國。不料下頭蠅營狗盜之輩,投合聖意,順這條路去鋪他的宦途,凡事隻嚴不寬,寧緊不鬆,搜刮剔厘,謊報政績,邀功圖進。就說河南田文鏡,清理虧空弄得官場雞飛狗跳。墾荒連種子都收不迴,硬打腫臉充胖子。河南的饑民都跑到李衛那兒討飯去了,這邊還在呈報大豐收。田文鏡也不是一無是處,他是個清官,但他確實是個酷吏。他的苛政,實在是壞透了!”
“皇上所說極是。”臣工們都諾諾連聲稱是。誰都知道雍正年間,弘曆到河南私訪,迴來向雍正迴報田文鏡“苛察媚君”,遭到雍正嚴斥之事。看起來,如今乾隆要為自己洗刷翻案了。
“因此要取中庸,寬則濟之以猛,猛則糾之以寬,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是也。”乾隆早放下茶杯,拿了湘妃扇竹在手上拍打著說,“下頭毛病在太猛,清理虧空,逼得多少官員投河上吊,發配充軍?就如江寧織造府曹家,跟著祖宗從龍入關,跟著聖祖保駕扈從,那是什麽功勞情份?說一聲抄,抄得一文莫名,抄得燈幹油盡。朕就想不通,下頭那些官怎麽下得了手。”
別的人聽了倒沒什麽,李衛聽了,身子一緊。查抄江寧曹家,他就在南京任兩江總督,對曹寅父子的確是太狠了一點。張廷玉心裏也不好受,當年查抄曹家旨意是他草擬的。本來桐城張家與江寧曹家是世交,皇帝有旨,他最是同情也還得擬旨奉行。多少年過去了,他對破落不名的曹家仍抱愧疚之情。但不知當年由聖祖爺帶迴京城、為皇孫伴讀的曹雪芹,現在境況如何。父親生前曾讚歎那小雪芹是個“神童”,“小才子”。細細想來,曹雪芹也是而立之年了,最近幾場科考他都留心,但沒發現有叫曹雪芹的中闈,難道顯赫一時的曹家,就這樣永遠消逝了?
“朕是總結曆朝經驗教訓,論寬猛中庸之道,朕不追究什麽人,過去了的讓它過去吧!”乾隆立起身來,結束了這篇冗長的“寬猛之道”的議論,“原說到這裏來輕鬆一下的,沒來由又論起治世之道。茶也喝了,張愛卿也該端杯子送客了,咱們走吧!”
眾人起身簇擁著乾隆朝外走去,李衛卻是惡作劇走到張廷玉跟前,扯扯衣角,悄聲道:
“張相,聽說曹家有個後裔如今住在西山黃葉村,有暇您不妨去看看。我李衛是無臉去見他們了。”
張廷玉點了點頭,跟上一步,陪著乾隆往外走,邊走邊說道:
“皇上一篇‘寬猛之道’十分精到,奴才今晚打算把它潤色成章,明兒皇上過目,如無不可,就用廷寄發往各省,宣示天下學宮。眼下是太平之世,內外安靖,西北的軍事也不太急,總歸是打打和和,又打又和。”
“嗯,說的是,朕是太平天子,”乾隆覺得張廷玉說得恰切,聖心歡悅。到了大門外,一邊命侍衛們備馬,一邊說道,“你給伊犁兆惠將軍擬一嘉獎令,此外,將從前清理虧空被削職的官員,列個名單出來,要逐個甄別。像楊名時,為修雲南洱海拉下虧空,被誤拿下獄,已經三年。還有史貽直,不但要放,還要重用。”
說罷便上馬,仍由弘曉、傅恆等人護送到東華門入大內,這邊李衛也辭歸不提。
二十五歲的乾隆精力特別旺盛,興致依然很好。進入大內,便下了乘輿,隻令龍輦在後跟著,步行往翊坤宮來見皇後。自雍正去世,他就與皇後富察氏分居守喪,幾乎沒見過麵,實在有點想他了。何況從十六七歲開始,他身邊就是離不開女人的。他既然是鈕祜祿氏移花接木換來的海寧陳家“外種”,但他似乎又一點沒走樣承襲了愛新覺羅氏血脈中的情欲與風流。
過了承乾宮,天已擦黑,莽莽蒼蒼的暮色幽晦中,宮人們正在上宮燈。乾隆走著,忽聽一陣清脆悅耳的琴聲隨著涼風吹來,似乎還有個女子隨著琴聲在吟唱。他驀然站住了,側耳聽琴,琴聲如九天仙樂,令他如醉如癡,情不自禁在倒廈門前徘徊流連不忍舍去。
這時,卻見養心殿小太監秦媚媚沿永巷迤邐過來,便整整衣冠,正色問道:
“有什麽事?”
“哦,是主子爺!”秦媚媚嚇了一跳,忙打千請安,“剛才主子娘娘叫人過來問主子迴來沒有,恰好東華門那邊傳話,說主子已經進來。奴才是專門進來尋主子的。主子娘娘說等著萬歲爺一道去給太後請安呢!”
乾隆漫不經心地答應一聲,指著宮門問:
“這裏頭住的哪個宮妃?”
“迴主子,是在先帝書房侍候的錦霞,後來當了‘常在’的……主子忘了,前年――”
乾隆擺手止住道:
“你去傳旨,叫後頭乘輿撤了,叫高無庸去迴皇後,請她先去慈寧宮,朕一會兒再去。”
秦媚媚領旨,屁仰屁顛走了。
聽說是錦霞,乾隆心中早就按奈不住衝動。怎麽忘得了呢?前年冬雍正犯病,在書房靜養,乾隆親自在外間為雍正煎藥,為看錦霞水淩淩的俊俏模樣兒,藥都要溢出來了。兩人一齊忙著去端藥罐,又撞了個滿懷――這事除了雍正一人蒙在鼓裏,養心殿的人都當笑話兒講。想起錦霞看自己時那幅百媚嬌羞的神態,那幅含情默默的樣子,欲哂還嗔,欲嗔還哂……
想到這裏,乾隆心頭一熱,抬腳進了倒廈,卻又一時止住了。他想錦霞雖然年輕,卻是父皇的嬪妃身份,自己進去寵幸,不是有乖倫理?
此時,又聽琴聲低迴悠揚,錦霞百折迴腸地在吟唱:
乍見又天涯,
離恨分愁一倍賒。
生怕東風攔舊夢,
瞞他。
侵曉偷隨燕到家。
重憶小窗紗,
寶幔沉沉玉篆斜。
月又無聊人懶睡,
寒些。
門掩紅梨一樹花。
尺咫如天隔,
夢裏猶見故人家。
金鳴鼎食非所愛,
郎呀。
……
乾隆再也忍耐不住,昂頭疾步進了大院。循琴聲進入西偏殿,但見燈影下撫琴的錦霞,比上次所見更風姿綽約美倫美奐儀態萬方。她那桃花初綻蕊正妍的瓜子臉兒,一幅全神貫注的模樣兒,豐滿的胸脯上那一對高聳的乳峰隨著纖纖手指的撥動,波浪也似晃動著,散發出一種奪魂攝魄的魔力,令人神醉如癡。
乾隆兀自**燒心,便躡手躡足移到她身後,猛不防雙手一抱,將她摟在懷裏。把嘴貼上她的櫻桃小嘴,亡命地吮吸起來。
兜帽子碰上了這意外的錦霞,開始嚇了一大跳,及至擺頭晃腦往後一看,見是年輕的當今皇帝乾隆,當即心花怒放身軟如貽,她一手撈住乾隆的身子緊緊抱著。錦霞正值青春年少情欲旺盛風流之時,雍正病中已有一年沒有寵幸過她了,深處幽宮如久旱之望雲霓,何況是她日思夜想的風流天子弘曆?
“啊,啊……你這負心的四阿哥……當今皇帝,要作死嘛……那次你動過奴婢的身子後,一年多了也不見你的蹤影……你真狠心喲……”
乾隆一手伸到錦霞胸前襯衣裏,一手探到下身小衣,一陣亂摸亂捏,口裏含糊道:
“乖乖小寶貝,真是可人兒……你道朕不想你?那次以後朕一直忙於政務,擠不出時間……好了,你快快脫掉衣裙,朕今後有的是時間來寵幸你了……快,等下朕還要去慈寧宮向太後請安……”
錦霞也是一幅饑渴難熬的色相,三下五除二脫了個一絲不剩,往大炕上一滾,嘴裏便吃唆螺似地哼唧道:
“來呀,來呀……”
“你要的不就是男人嗎?”乾隆脫了袍子內服,翹著個光腚,剛撲到錦霞白白嫩嫩的胴體上,手腳並用往肌膚上一頓亂摸亂杵,剛要開弓射箭時,卻不料外麵傳來高無庸一陣唿叫:
“那不是秦媚媚嗎?老佛爺叫皇上去呢!”
“皇上在宮裏,我這就去……”
乾隆一聽說秦媚媚要進來,急忙抽身想走,卻是那騷情正在火頭上的錦霞死死抱住他不放,還一股勁兒地壓著他的臂部,一起一伏,像大浪中的一葉輕舟下五溪般蹦上蹦下,左右晃動。這一對年輕男女都在興頭上,懸崖已經不能勒馬,箭在弦上已經不能不發,而秦媚媚跟前麵的宮女在說話,要進來說是太後急著要見皇上。
“就這樣,朕去了!”乾隆馬馬虎虎完事,大為掃興地鬆開錦霞,穿上龍袍兗服,意猶未盡地笑說道:
“正應了那句詞:‘今番又不曾真個’――你等著好信兒,朕去去再來。”
乾隆挑簾走了出來,見高無庸和秦媚媚兀自探頭探腦往裏張望,氣得一巴掌扇過去道:
“吼什麽喪?朕還不省得去給母親請安嗎?賊頭賊腦地,成何體統!”
說罷兀自朝慈寧宮而去。
慰老臣品茶戲父嬪
八月二十三日乾隆皇帝承嗣帝位,第二天將雍正梓棺移厝紫禁城,操辦喪事,並布告中外詳述大行皇帝患病及死因,安撫天下。此時的乾隆皇帝,年僅二十五歲,比聖祖爺登基大了十六七歲,比雍正登基又小了二十歲,正值青春煥發心雄千古之年。
乾隆從小聰明伶俐,不僅得到父親雍正的喜愛,而且也深得祖父康熙爺的垂憐。六歲時,康熙帶他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爺孫倆在湖邊亭子裏垂釣賞景,康熙爺瞅著天真活潑的孫子,問道:
“弘曆,你都讀過一些什麽書?”
“皇爺爺,”弘曆偏著刮得光溜溜的腦門頂說,“您看那邊,一池荷花,孫兒給您背宋儒周敦頤的《愛蓮說》好不好?”
“好呀,”康熙微微驚訝地道,“你才六歲,能全文背誦《愛蓮說》嗎?”
“能。”於是,小弘曆把手背在後麵,像個小大人似地口齒伶俐背了起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
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汙
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
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
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背完了?”康熙喜不自勝地摟住了小孫子。
“就這麽多嘛!”小弘曆自信地說。
從此以後,康熙每次外出行圍打獵,幾乎都要把小弘曆帶在身旁。目的是要他不僅習文,更要讓他像祖輩一樣習武。乾隆七歲時,有一次隨同康熙爺去木蘭行圍獵殺黑熊。康熙一槍擊中一隻數百斤的熊,待熊倒地後,康熙對弘曆說道:
“小孫子,你敢上去在熊的身上再打一槍嗎?”
“孫兒敢!”
康熙想鍛練孫兒的膽量,小弘曆還隻獵槍那麽高,他端著槍朝倒在地上的熊毫無畏懼地走去。不料,弘曆剛走到熊的跟前,那隻熊猛然站立起來,做出要撲向弘曆的兇猛模樣,大聲吼叫。
在這千鈞一發時,弘曆不慌不忙舉起槍,“砰”,“砰”向熊猛射過去。弘曆隻開一槍,熊就再一次倒下了,那另一砰響,是康熙爺發了一槍。
這件事給康熙留下很深印象,他誇獎弘曆機智,有一股子勇勁。
乾隆在藩邸練就了一身好筋骨,武功騎射、吹拉彈唱、吟風弄月樣樣精通,吃得苦熬得夜,白天帶喪辦事,照常見人處置政務。還要三次到雍正柩前哭靈,退迴上書房照舊批閱奏章。
如此車輪般周旋,不但張廷玉、鄂爾泰苦不堪言,就是允祿、允禮和弘晝、弘曉叔伯、兄弟也覺難以支撐。乾隆卻能變通,七日之後便命兄弟們三日一輪入內侍靈,叔王輩每日哭靈後在各自邸中守孝。隻張廷玉、鄂爾泰偷不得懶又住不得大內,便令在隆宗門內為他們專設廬棚,上書房、軍機處近在尺咫,減少許多跋涉之苦。
就在治喪期間,乾隆連下詔諭,尊母妃鈕祜祿氏為太後,頒恩詔於乾隆元年開科考試,選拔人才,並大赦天下。到九月十五日過了三七,乾隆命將雍正梓棺移厝安奉雍和宮,待三年孝滿,再入泰陵殮葬。
一切都辦得順順當當,無驚無險,這也是到了二十五歲年紀的乾隆,到了正可以享受的年齡就得到了天子享受的福氣。不過乾隆也還算個勤於政務的人,這方麵有些像他父親雍正――雍正親政初始也是這樣,他每天五更起床,在夏季,這時天已大亮,並不覺得太早;但在冬天,卻還是黑乎乎的,伸手不見五指。
乾隆有個習慣,從寢宮到乾清宮的路上,每過一門,都要放一個爆竹。宮外傳說乾隆怕鬼,三朝元老的張廷玉向人解釋說:
“皇上放爆竹,是為了驅邪。”
“紫禁城裏還有邪魔作崇?”聽的人不以為然。張廷玉想了想搪塞道:
“那是吊死煤山的崇禎皇帝,和他在宮內劍劈死的嬪妃、皇子、公主的冤魂,化成了邪魔。”
其實,乾隆真正的用意,也許是故作姿態:你們看看,朕都起身了,朕如此勤政,你們還敢賴在炕上嗎?他一路把爆竹一放,六部九卿各司道衙門的官員也就不敢怠慢,紛紛起來辦差了。
從雍和宮辭柩迴來,實際上轟轟烈烈的雍正皇帝的喪事已告結束。紫禁城內外撤去了白幡,換上了一色的黃紗宮燈,又恢複了往日的森嚴氣魄。
九月十六放假一天,累得筋疲力盡的張廷玉從前一夜直睡到翌日下午申時,起身時還兀自渾身酸脹。張廷玉已年過六十四歲,從康熙到乾隆朝,已是三朝元老、三朝重臣,廣受朝野讚譽。
張廷玉起了身,散穿著一件醬色風毛湖綢夾袍,胡亂吃了不多的點心,來到西花園書房倚窗而坐,信步從書架上抽出一本黃絹麵冊子,翻開來剛看了兩頁,便聽簷下鸚鵡學舌叫道:
“有客,有客……中堂,中堂……”
“此鳥真是善解人意!”忽聽外麵一聲笑語,接著簾子一動,乾隆已經走了進來,哈哈大笑對著愣愣登登的張廷玉道,“浮生難得半日閑,朕攪擾你來了。”
跟著便見傅恆、弘曉還有平郡王福彭陪侍走了進來,站在乾隆後麵垂手而立,瞅著張廷玉。這幾個人,都是乾隆的至親和毓慶宮的陪讀。乾隆穿身便服,一手搖著湘妃竹扇,一撩袍角坐下說道:
“老臣相這裏好清幽啊!隻是園子裏秋色太重,蕭殺些而已。朕方才去鄂爾泰府上看過了,他還沉沉睡著,朕沒驚醒他,就踅到了你這裏。喔,怎麽了?連茶也舍不得上了嗎?”
乾隆一味說笑,卻慌得張廷玉伏地叩頭,連聲說道:
“恕奴才失儀之罪!奴才在兩朝先帝爺手裏辦差,算算也有三十幾年了,哪有主子倒來看奴才的?從沒這個例――折煞老奴才了!”
說罷,一迭連聲命人喊:
“快,把去年蓄的那壇雪水刨出來,給主子煎茶。”
“雪水煎茶,好。”乾隆笑微微點頭,“就在這書房外煎,水滾沸時叫朕一聲,朕親自為你們泡製。藩邸幾名太監都是煎茶老手,都是朕**出來的呢。坐,坐,今兒我們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禮。”他晃了晃竹扇說,“一邊品茗,一邊坐而論道,不亦樂乎?”
眾人剛剛坐下,在園子裏刨雪水的小廝突然驚唿:
“哎!這是什麽?”
乾隆被驚得站了起來,張廷玉慍怒地瞪了窗外一眼,那小廝卻捧著濕漉漉一捧土,歡跳著跑了進來喊著:
“啊,相爺,挖出個稀罕物兒,您看您看!”
張廷玉正待發作,忽地眼睛一亮,轉對乾隆躬身道:
“靈芝!皇上臨幸臣家,天生祥瑞……”他突然又打住了,想起前天乾隆在朱批上申斥河南巡撫孫國璽,“妄言祥瑞,以朕為可欺之主”?忙把下麵的話吞了迴去,一臉尷尬之色。
乾隆看出了張廷玉的不自在,笑道:
“祥瑞還是有的。天下興,河圖出,天下亂,山河崩。衡臣讀書五車,不懂這個理兒?像孫國璽說的‘九穗同枝’那不是祥瑞,是胡弄人。朕去江南,親眼見過,那不過是大癟穗,老百姓管叫‘傻穗’。如此‘祥瑞’為人君者敢信嗎?老臣相家挖出紫靈芝,這就不一樣了。這至少也是衡臣家的‘家瑞’嘛!”
靈芝在眾人手中傳遞,讚賞,氣氛十分輕鬆熱烈,張廷玉深受感染,笑說道:
“主子臨幸,就有紫靈芝出,這是國之瑞,也是寒家承澤之瑞。叩謝主子王爺們駕臨!”
“雖是你的家瑞,”乾隆欣欣然道,“不過恰逢朕來時出現,朕心裏也實在歡喜。”
說著便要過紙筆,張廷玉忙不迭捧硯過來,和傅恆一頭一個撫平了紙,平生喜歡四處題字的乾隆,飽醮濃墨凝重落筆,極亢奮地寫下四個大字:
紫芝書屋
張廷玉先叫一聲“好”,眾人無不喝采。乾隆自己看了也覺滿意,便取出隨身小印,說道:
“朕的玉璽尚在刻製,這是先帝賜朕的號,倒可用得。”遂鈴了,眾人看時,卻是:
長春居士
四個篆字,與端莊凝重的楷書相映成趣。乾隆收了小印,指著紙道:
“這個賜衡臣吧!”
在一片嘖嘖稱羨聲中,張廷玉叩頭謝恩,把乾隆的禦筆親題書房題額作寶貝般收藏了起來。正在這時,中年不小的李衛,還是那幅德行闖了進來,開口便說:
“喲,外麵扇爐煮茶,內裏翰墨飄香,張相今天好瀟灑。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李衛今兒――”
猛然發現乾隆坐在那兒,李衛目瞪口呆愣住了。乾隆與李衛還在父王藩邸時就是朋友,乾隆欣賞李衛天馬行空的性格和對主子的忠誠,當即笑道:
“怎麽,李衛,不認識朕?”
李衛這才醒過神來,忙伏地碰頭道:
“萬歲爺,奴才是主子的狗,哪有狗不認識主子的道理?隻是太突兀,一時沒迴過神來。”
“起來吧,”乾隆玩笑地道,“朕原說明兒召見你這條‘狗’,現在倒巧,狗戴帽子碰上了――把袍服去了,坐傅恆下首吧。”
傅恆比乾隆略大兩歲,從小伴讀在一起,也是個風流倜儻的英俊青年,現在成了妻弟,關係更不一般了。乾隆即位之後,第一椿事便是惦念著姨妹子巧兒,特旨擢傅恆為戶部侍郎,後又在軍機房行走。其時巧兒嫁了高恆已經四五個年頭,綠葉成陰子滿枝,早生了兩個兒子。乾隆舊情未斷,不時召巧兒入宮,流連內苑,數月不出,高恆雖也知道此事,隻好隱忍不言。
愛屋及烏,乾隆因愛皇後富察氏姊妹,對妻弟傅恆也愈加貴幸,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傅恆娶皇貴妃烏喇那拉氏妹妹棠兒為福晉,這又是親上加親。就皇後一方說是乾隆的妻弟,就貴妃一方說,又算乾隆的連襟。後來,棠兒又被乾隆寵幸,這就更是……
這是後話。
“相爺,水開了!”這時便聽僮兒在外喊道,一個小廝用茶盤端著幾個精巧玲瓏的碧玉小盅和茶葉罐進來。張廷玉忙親自接過,捧到乾隆麵前。
眾人倒要看看,皇上的茶道是如何精深。但見乾隆掀開茶罐,捏一小撮茶葉看了看,說道:
“這碧螺春,還不算最好的。明兒朕賞你一包女兒碧螺春,你試試。”張廷玉連連稱謝不敢不敢。乾隆一手撮茶葉,向各杯口撒胡椒麵一般撒去。小僮提著剛滾沸的銅壺進來了,乾隆挽起袖子提壺在手,向杯中各倒入約半盅沸水。茶葉在杯裏發出噝噝的細碎聲響,他偏著頭,似乎在傾聽茶葉的舒展聲,極認真地觀察各杯中的水色,一點一點地兌水。忙過以後,坐下笑道:
“煎茶以露水為最上,雪水次之,雨水又次之。水愈輕而色味愈佳。”
李衛聞著茶香味,已是性急,伸手去端道:
“主子聖學淵泉,真令人當目結舌,吃一杯茶竟有這許多講究。”
“你別急,這茶半溫才好用。”乾隆擺手道,“你李衛還是不讀書啊,剛才說什麽了?”
傅恆笑得咽氣道:
“李衛賣乖出醜了。必是將‘淵源’念成了‘淵泉’,把‘瞠目結舌’誤為‘當目結舌’了。”
眾人一聽,果然不錯,噴地一陣哄堂大笑,多少天來居喪的沉悶氣氛一掃而盡。
大夥兒拿李衛取笑了一番,開始品茶。果覺清香爽口餘韻無窮,每次隻抿一點點,頓覺滿口留香,與平常衝沏之茶迥然不同。
“茶乃水中之君子,酒乃水中之小人。”乾隆自幼聰明伶俐,也讀了不少書,他又喜歡賣弄口才,侃侃說道,“朕生性嗜茶不愛酒,但為人君者,親君子遠小人固然不錯,但你又不能把小人都殺掉,不能把造酒坊都砸了。因為‘非小人莫養君子’嘛!李白沒酒也就沒有了詩。孔子說中庸之道為至德,這‘中庸’二字,乃是本朝治國之要旨。衡臣呀,與你同為宰相首輔的一個個倒下去了,惟你能立三朝而不倒,何哉?中庸之道也!”
所有的人都挺直身子豎起耳朵聽,張廷玉自然更為激動。“中庸”,是父親文端公傳給他立身處世的法寶,不料乾隆皇帝也如此推崇。
“聖祖爺在位六十一年,以寬仁治國,故有盛世恬熙之世。”乾隆一邊品茶一邊口若懸河說下去,“父皇繼位之初,見人心玩忽,諸事廢弛,不得不用嚴刑酷法治國。不料下頭蠅營狗盜之輩,投合聖意,順這條路去鋪他的宦途,凡事隻嚴不寬,寧緊不鬆,搜刮剔厘,謊報政績,邀功圖進。就說河南田文鏡,清理虧空弄得官場雞飛狗跳。墾荒連種子都收不迴,硬打腫臉充胖子。河南的饑民都跑到李衛那兒討飯去了,這邊還在呈報大豐收。田文鏡也不是一無是處,他是個清官,但他確實是個酷吏。他的苛政,實在是壞透了!”
“皇上所說極是。”臣工們都諾諾連聲稱是。誰都知道雍正年間,弘曆到河南私訪,迴來向雍正迴報田文鏡“苛察媚君”,遭到雍正嚴斥之事。看起來,如今乾隆要為自己洗刷翻案了。
“因此要取中庸,寬則濟之以猛,猛則糾之以寬,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是也。”乾隆早放下茶杯,拿了湘妃扇竹在手上拍打著說,“下頭毛病在太猛,清理虧空,逼得多少官員投河上吊,發配充軍?就如江寧織造府曹家,跟著祖宗從龍入關,跟著聖祖保駕扈從,那是什麽功勞情份?說一聲抄,抄得一文莫名,抄得燈幹油盡。朕就想不通,下頭那些官怎麽下得了手。”
別的人聽了倒沒什麽,李衛聽了,身子一緊。查抄江寧曹家,他就在南京任兩江總督,對曹寅父子的確是太狠了一點。張廷玉心裏也不好受,當年查抄曹家旨意是他草擬的。本來桐城張家與江寧曹家是世交,皇帝有旨,他最是同情也還得擬旨奉行。多少年過去了,他對破落不名的曹家仍抱愧疚之情。但不知當年由聖祖爺帶迴京城、為皇孫伴讀的曹雪芹,現在境況如何。父親生前曾讚歎那小雪芹是個“神童”,“小才子”。細細想來,曹雪芹也是而立之年了,最近幾場科考他都留心,但沒發現有叫曹雪芹的中闈,難道顯赫一時的曹家,就這樣永遠消逝了?
“朕是總結曆朝經驗教訓,論寬猛中庸之道,朕不追究什麽人,過去了的讓它過去吧!”乾隆立起身來,結束了這篇冗長的“寬猛之道”的議論,“原說到這裏來輕鬆一下的,沒來由又論起治世之道。茶也喝了,張愛卿也該端杯子送客了,咱們走吧!”
眾人起身簇擁著乾隆朝外走去,李衛卻是惡作劇走到張廷玉跟前,扯扯衣角,悄聲道:
“張相,聽說曹家有個後裔如今住在西山黃葉村,有暇您不妨去看看。我李衛是無臉去見他們了。”
張廷玉點了點頭,跟上一步,陪著乾隆往外走,邊走邊說道:
“皇上一篇‘寬猛之道’十分精到,奴才今晚打算把它潤色成章,明兒皇上過目,如無不可,就用廷寄發往各省,宣示天下學宮。眼下是太平之世,內外安靖,西北的軍事也不太急,總歸是打打和和,又打又和。”
“嗯,說的是,朕是太平天子,”乾隆覺得張廷玉說得恰切,聖心歡悅。到了大門外,一邊命侍衛們備馬,一邊說道,“你給伊犁兆惠將軍擬一嘉獎令,此外,將從前清理虧空被削職的官員,列個名單出來,要逐個甄別。像楊名時,為修雲南洱海拉下虧空,被誤拿下獄,已經三年。還有史貽直,不但要放,還要重用。”
說罷便上馬,仍由弘曉、傅恆等人護送到東華門入大內,這邊李衛也辭歸不提。
二十五歲的乾隆精力特別旺盛,興致依然很好。進入大內,便下了乘輿,隻令龍輦在後跟著,步行往翊坤宮來見皇後。自雍正去世,他就與皇後富察氏分居守喪,幾乎沒見過麵,實在有點想他了。何況從十六七歲開始,他身邊就是離不開女人的。他既然是鈕祜祿氏移花接木換來的海寧陳家“外種”,但他似乎又一點沒走樣承襲了愛新覺羅氏血脈中的情欲與風流。
過了承乾宮,天已擦黑,莽莽蒼蒼的暮色幽晦中,宮人們正在上宮燈。乾隆走著,忽聽一陣清脆悅耳的琴聲隨著涼風吹來,似乎還有個女子隨著琴聲在吟唱。他驀然站住了,側耳聽琴,琴聲如九天仙樂,令他如醉如癡,情不自禁在倒廈門前徘徊流連不忍舍去。
這時,卻見養心殿小太監秦媚媚沿永巷迤邐過來,便整整衣冠,正色問道:
“有什麽事?”
“哦,是主子爺!”秦媚媚嚇了一跳,忙打千請安,“剛才主子娘娘叫人過來問主子迴來沒有,恰好東華門那邊傳話,說主子已經進來。奴才是專門進來尋主子的。主子娘娘說等著萬歲爺一道去給太後請安呢!”
乾隆漫不經心地答應一聲,指著宮門問:
“這裏頭住的哪個宮妃?”
“迴主子,是在先帝書房侍候的錦霞,後來當了‘常在’的……主子忘了,前年――”
乾隆擺手止住道:
“你去傳旨,叫後頭乘輿撤了,叫高無庸去迴皇後,請她先去慈寧宮,朕一會兒再去。”
秦媚媚領旨,屁仰屁顛走了。
聽說是錦霞,乾隆心中早就按奈不住衝動。怎麽忘得了呢?前年冬雍正犯病,在書房靜養,乾隆親自在外間為雍正煎藥,為看錦霞水淩淩的俊俏模樣兒,藥都要溢出來了。兩人一齊忙著去端藥罐,又撞了個滿懷――這事除了雍正一人蒙在鼓裏,養心殿的人都當笑話兒講。想起錦霞看自己時那幅百媚嬌羞的神態,那幅含情默默的樣子,欲哂還嗔,欲嗔還哂……
想到這裏,乾隆心頭一熱,抬腳進了倒廈,卻又一時止住了。他想錦霞雖然年輕,卻是父皇的嬪妃身份,自己進去寵幸,不是有乖倫理?
此時,又聽琴聲低迴悠揚,錦霞百折迴腸地在吟唱:
乍見又天涯,
離恨分愁一倍賒。
生怕東風攔舊夢,
瞞他。
侵曉偷隨燕到家。
重憶小窗紗,
寶幔沉沉玉篆斜。
月又無聊人懶睡,
寒些。
門掩紅梨一樹花。
尺咫如天隔,
夢裏猶見故人家。
金鳴鼎食非所愛,
郎呀。
……
乾隆再也忍耐不住,昂頭疾步進了大院。循琴聲進入西偏殿,但見燈影下撫琴的錦霞,比上次所見更風姿綽約美倫美奐儀態萬方。她那桃花初綻蕊正妍的瓜子臉兒,一幅全神貫注的模樣兒,豐滿的胸脯上那一對高聳的乳峰隨著纖纖手指的撥動,波浪也似晃動著,散發出一種奪魂攝魄的魔力,令人神醉如癡。
乾隆兀自**燒心,便躡手躡足移到她身後,猛不防雙手一抱,將她摟在懷裏。把嘴貼上她的櫻桃小嘴,亡命地吮吸起來。
兜帽子碰上了這意外的錦霞,開始嚇了一大跳,及至擺頭晃腦往後一看,見是年輕的當今皇帝乾隆,當即心花怒放身軟如貽,她一手撈住乾隆的身子緊緊抱著。錦霞正值青春年少情欲旺盛風流之時,雍正病中已有一年沒有寵幸過她了,深處幽宮如久旱之望雲霓,何況是她日思夜想的風流天子弘曆?
“啊,啊……你這負心的四阿哥……當今皇帝,要作死嘛……那次你動過奴婢的身子後,一年多了也不見你的蹤影……你真狠心喲……”
乾隆一手伸到錦霞胸前襯衣裏,一手探到下身小衣,一陣亂摸亂捏,口裏含糊道:
“乖乖小寶貝,真是可人兒……你道朕不想你?那次以後朕一直忙於政務,擠不出時間……好了,你快快脫掉衣裙,朕今後有的是時間來寵幸你了……快,等下朕還要去慈寧宮向太後請安……”
錦霞也是一幅饑渴難熬的色相,三下五除二脫了個一絲不剩,往大炕上一滾,嘴裏便吃唆螺似地哼唧道:
“來呀,來呀……”
“你要的不就是男人嗎?”乾隆脫了袍子內服,翹著個光腚,剛撲到錦霞白白嫩嫩的胴體上,手腳並用往肌膚上一頓亂摸亂杵,剛要開弓射箭時,卻不料外麵傳來高無庸一陣唿叫:
“那不是秦媚媚嗎?老佛爺叫皇上去呢!”
“皇上在宮裏,我這就去……”
乾隆一聽說秦媚媚要進來,急忙抽身想走,卻是那騷情正在火頭上的錦霞死死抱住他不放,還一股勁兒地壓著他的臂部,一起一伏,像大浪中的一葉輕舟下五溪般蹦上蹦下,左右晃動。這一對年輕男女都在興頭上,懸崖已經不能勒馬,箭在弦上已經不能不發,而秦媚媚跟前麵的宮女在說話,要進來說是太後急著要見皇上。
“就這樣,朕去了!”乾隆馬馬虎虎完事,大為掃興地鬆開錦霞,穿上龍袍兗服,意猶未盡地笑說道:
“正應了那句詞:‘今番又不曾真個’――你等著好信兒,朕去去再來。”
乾隆挑簾走了出來,見高無庸和秦媚媚兀自探頭探腦往裏張望,氣得一巴掌扇過去道:
“吼什麽喪?朕還不省得去給母親請安嗎?賊頭賊腦地,成何體統!”
說罷兀自朝慈寧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