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慘慘宮中鬧厲鬼


    圓明園猝死假居士


    自從李衛秘密處置了喬引娣和喬引娣遠在山西的生身之母,雍正更是被冤魂所攝,晝夜神情恍惚,瘋瘋魔魔不得安寢。成天服食金丹,加大劑量也不起作用了,大白天在澹寧宮大喊大叫,疑神疑鬼。許多屈死怨魂跑入深宮內苑,和雍正纏繞不清。


    到了雍正十三年七月,暢春園鬧開了鬼。隻要天黑入夜,園子裏住著的太監、宮女、嬪妃,便心驚肉跳,坐臥不寧。那澹寧宮、露華樓、月華樓,一至旁晚,就陰風慘慘,愁霧沉沉,很是可怕。半夜三更,巡夜的太監聽到屋頂拋磚弄瓦,東聲西響。上夜的年輕內侍宮女都唬得心驚膽戰,連走路也要成群結隊,互相陪伴。


    有一夜,一位老太監在澹寧宮大喊大叫,竟活活的被嚇死。原以為遭遇了剌客,傳來大理寺忤作驗屍,無一處傷痕,卻是苦膽被嚇破了。


    這真是見了活鬼!


    雍正更是膽怯心虛,喬引娣死後,又拔了兩個更年輕的答應、常在陪睡,他兀自睡在兩個女人中間。由於金丹服用過量,初時精神過度亢奮,輪番與兩個女人交媾,直弄得他筋疲力盡,倒下去一覺睡死,並不瞧見什麽。聽得宮中鬧鬼,便說那些內侍宮女有意造謠,把上夜的人大加申斥,並要他們從速悔改,倘若無事生非,驚奇道異,立即治罪,絕不寬貸。


    不料過了幾日,白天申斥了內侍,到了夜間,雍正自己睡在龍榻上麵,才一合眼,就見允禩、允禟、允祉、年羹堯、隆科多、弘時、呂留良、喬引娣、虎妞兒這許多屈死冤魂,披頭散發,都來索命。


    雍正素性崛強,不信鬼神披應之事,到了此時,心內也不由得不害怕了。


    雍正知道自己枉殺無辜太多,便一麵傳旨,召喇嘛僧眾,唪經超度,一麵徵召江西龍虎山張真人進京,建醮禳解。在暢春園裏敲敲打打忙亂了幾日,宮中的鬼怪仍舊如故,雍正已經數月之久不能安穩睡覺,實在忍受不住,便對近侍諸臣道:


    “這園子裏,朕竟不能安住了,明日移駕圓明園,暫避一時。”


    到了次日,果然遷往圓明園,並傳旨叫鄂爾泰、張廷玉隨駕前往,不必迴家,即在園內辦理政務。命弘曆、果親王允禮和老相方苞迴禁城,主持朝務,遇事可以來圓明園商辦。又命史貽直帶了勇健軍,到園防衛。雍正之所以重新起用鄂爾泰,是因為他是一員武將,殺氣重,自以為放在身邊可以鎮懾妖孽鬼怪。


    雍正移居圓明園內,當晚酣睡了一夜果真沒有瞧見冤魂怨鬼。但是,紫禁城裏卻又出了奇事了。自從弘曆移居紫禁城養心殿,代父皇理政,未及三日,宮中的值夜侍衛太監等人瞧見兩道白光,形同匹練,不住的在宮中飛來飛去,連眼睛都睜張不開。有幾個略與白光觸近的侍衛,連發辮須眉全都削去。


    眾人當是鬼怪現形,合宮慌亂了一個通宵。這樣的鬧了兩晚,那白光便不見了。你道這白光是什麽東西,因甚鬧了兩宵就不見了呢?


    原來這白光,正是民間傳說中立誌報仇的呂四娘,揮舞雙劍,苦苦要取雍正的性命……


    下麵,是史事和傳說,得分開來敘述:


    先敘傳說:


    當年雍正把曾靜、張熙加恩釋放,反把死了多年的呂留良戮屍,把他兒子呂毅中斬決,將其家眷發往黑龍江充軍。可憐呂氏一家,哭哭啼啼,被差役押著,往黑龍江而去。幸虧呂留良有個門人,當案發之前,把呂毅中的女兒呂四娘,接去陪伴他的妻子,抄家充發之時,不幸中的萬幸留下這根獨苗沒有受害。


    這呂四娘當時雖然年幼,卻生得性情伉奮勇武,頗有膽識。自從遭了家難,立誌要報大仇,便到處拜訪有武藝的高人,學習技擊武藝。後來終於被她遇見一個俠士,拜從為師。那俠士,本是劍客,因代友報仇,殺死多人,隱姓埋名,遁跡江湖,長成一部虯髯,人家不知他的姓名,都稱為虯髯公。


    虯髯公專一行俠仗義,來去無定,生平的技藝,不肯傳授門徒。因為呂四娘遭了不白之冤,心中很是不平,所以收在門下,教她劍術,將來好報大仇,並且替她起個名字,叫做俠娘,意思是叫她顧名思義,日後習藝有成,須行俠仗義。


    呂俠娘報仇心切,日夜操練,經曆三年之久,竟將虯髯公的絕技完全學會。虯髯公對她說道:


    “你的技藝已竟習成功了,我們行俠作義之人,須要遊行天下,濟困扶危,我因為傳授你的劍術,三年沒有出外,如今要往山東,去辦椿事情。你既學成劍術,也應周遊四海,方不負師傅傳授你的一番苦心。”


    呂俠娘聽說師傅要和她分別,不覺十分難過,便跪下磕頭說道:


    “弟子蒙師尊天高地厚之恩,正思追隨左右,聊盡服勞之誼,如何竟要拋棄弟子呢?”


    虯髯公扶起俠娘道:


    “你不必依傍於我,隻要憑著一身本事,前去辦幾椿扶危濟困之事,比較追隨著我還要高了百倍,我今日便要起程,卻有兩椿事情,要叮囑你。”


    俠娘忙問兩椿什麽事情。虯髯公道:


    “第一椿,你仇人氣數未盡,萬不可輕易下手,定要等我代你找著一個幫助之人,到了三年以後,方是報仇之時。第二椿:你的武藝,除了少林寺一個和尚以外,算是天下第一了,你可找去少林寺,遇著那個和尚,須要留心,不可挫了銳氣,致損我的英名。”


    呂俠娘聽了,頓首領命,又問欲見師父須在何時何地方能會晤。虯髯公道:


    “三年之後,你可往山東泰山找我,那時幫助你的人也有了,報仇的時機也就到了,此時我也不與你多說,日後在泰山再見罷。”


    說著,大步下崇山峻嶺,早已不知去向。呂俠娘見師傅已去,隻得依從他的話說,也去漫遊四海,做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遇見的劍客俠士,卻也不少,都不是自己的對手。後來聲名漸漸的大了,人家都知道劍客之中有個呂俠娘,就是當時最著名的英雄甘鳳池、白泰官也很敬重俠娘的。這日俠娘行近少林寺,忽然想起師傅臨別之時的囑咐,曾說少林寺和尚,本領高於自己,我既到此何不去會一會,看他們本領究竟如何呢?


    主意既定,遂至少林寺拜訪。原來少林寺的主僧,名喚慧修,本來是少林下寺的夥居士,生得身長八尺,食量過人,寺中的僧眾,見他身材雖高大,並沒什麽技能,都不甚瞧得起他。就是寺中方丈,也當作尋常僧人款待,並不注意。那慧修因食量過大,每餐飯總隻吃得半飽,寺中管蒸堂的僧人,常常說他是個飯桶,隻能吃飯,絕不知修心養性,練習經文。


    慧修被眾僧當麵嘲笑,背後訴說,心裏甚是不平,隻因自己無權無勢,不敢計較。但是眾僧的欺侮,可以忍得一時,肚中的饑餓可忍不來的。他因每餐不能果腹,便想出一個主意,天天偷至香積廚下,把眾僧吃剩的蒸飯,存積殘糧,暗暗偷來,藏在寺後一個極大的古鍾裏麵。那口古鍾,大如穀侖,重約四五百斤,將食物藏入不至為人窺破,到了饑餓之時,便去取來果腹。


    過了多日,無人知覺。慧修甚是得意,不料管蒸的和尚見廚下食物常常短少,心裏著實奇怪,惟恐被方丈知道要受責備,便和眾執事私下商議。眾執事初時聽了,還不相信,後來接連留心幾日,見上餐剩下的飯,到了下餐果然不知去向,且那些化來的齋飯和施主們布施的食物,以及供佛的糕點也無緣無故的就會短少。


    眾執事方才相信管齋僧人的話,並非憑空捏造。便大家留心防備,要查察偷竊食物的究是何等之人,並且要推究他竊取這許多食物存放在什麽地方。料想偷了這許多東西,斷非一天半日可以享用得盡,必有寄放的窩巢。眾僧定了主意,各處查察,果然不上兩天工夫,就有個僧人看見慧修在廚下,拿了餘剩的飯,向寺後走去。那個僧人急急喚了幾個執事,暗中跟隨著慧修,看他如何處置。慧修不知人跟隨,匆匆的走至寺後,站在古鍾之旁,將飯食拚在左手,右手握定鍾紐,隻輕輕一掀,那口四五百斤重的古鍾就如木桶一般,被他提了起來。


    眾僧已是看得目瞪口呆,那慧修藏好飯食,仍舊把鍾依著原先位置放下,方轉迴身來,忽見許多同夥,站在後麵看著自己,知道破綻已露,心內覺得很是慚愧,麵上起了一陣紅暈。連忙鎮定心神,向眾人陪笑道:


    “我因食量太大,每餐不能果腹,所以竊取剩餘之物以備餓時充饑,並無他故,如今已被師兄們覷破,望念同門之誼,不要告知方丈,免我受責。”


    說罷,向眾人合十行禮。眾僧見慧修單撒手把古鍾輕輕一提,就拿了起來,早驚得麵麵相覷連話也說不出。現在見他合十行禮央求大眾隱瞞這事,那裏還敢違抗?況且慧修有如此大力,被方丈所知,必定要格外的器重他,非但不加責備,恐怕還要加以提撥。那時一個夥居士,超升起來,居於眾人之上,哪個還敢跟這種人作對?


    眾執事見他央求,一口同音地答應了他。慧修見眾僧諾諾連聲,便笑了一笑道:


    “多謝照應。”竟自揚長而去。


    眾僧見慧修去後,一個個稱奇道怪,都說瞧不出這麽一個人,竟有如此臂力。眾執事裏麵有個知客僧,名喚智明,為人十分刁滑,最是妒賢嫉能,他深恐將慧修的能耐彰揚出去,被方丈知道。急忙囑咐眾僧,切勿多言,眾僧一齊答應。智明隨即約了幾個同黨,自去暗暗商議,要把慧修趕快逐出寺門。


    當下商議了一會,密密定了主意。這幾個人每天在方丈跟前說慧修壞話:非但一無所能,而且不守清規,時常出外,徹夜不歸,照這樣子,我們寺中的聲名,必要被他毀壞。方丈初時不甚相信,禁不住眾執事一口同聲的說慧修不好,方丈也就信以為真,把慧修驅逐出去。


    慧修無處存身,隻得投奔上院,找個熟識的僧人,求他代為設法。原來少林寺分為上下兩院,下院在山麓,田產甚多,極其豐富,那些僧人,也就養尊處優,異常驕侈了。上院居山之巔,寺中出產,隻有些樹木果實。就是燒香拜佛之人,也因道路崎嶇,峰巒陡峻,不易行走,視為畏途,裹足不前,境況很是清貧。所以寺中僧人,也都樸實誠愨。除了汲水擔薪,砍樹伐木而外,便肄習經課,和下院大不相同。


    卻說慧修上得山來,找到了熟識的僧人,把受讒被逐的情由訴說了一遍,並托他向方丈說情,容留居住。慧修在上院沒幾年,主持圓寂,他竟因力大無窮和豪俠仗義被眾僧推為新方丈。呂四娘來到少林寺時,他已是聲名赫赫的少林寺上下院的總主持了。


    慧修出家前就為人打抱不平,出家後又受過眾僧譏諷欺淩,所以呂四娘把來投寺拜師的前前後後一說,一拍即合,當下收四娘為徒,日夜教四娘功夫。不到一年,四娘功力倍增,已是無人能敵。她對師傅說:


    “徒兒冤海在身,曾與虯髯公師傅有約,三年後去泰山與師傅相會,徒兒要走了。”


    慧修勸解道:


    “你的冤家乃是當朝天子,深居皇宮內院,日夜有宮內侍衛高手護駕,你千萬不可莽撞。沒有必勝把握不可輕易出手,你可切記。”


    呂四娘在少林寺受了慧修規勸,遂即趕赴山東,在泰山找到了師父虯髯公。把所有的情形一一告知,虯髯公也很以慧修之言為然,勸俠娘不可性急,等仇人惡貫滿盈再去報仇,並對俠娘說道:


    “我自從別你之後,又收了一個女徒弟,她的名字叫做魚娘,也與昏君雍正有殺父之仇,正可和你同去報仇雪恨,互為照應。”


    俠娘便請魚娘相見,兩人見了麵,十分投機。虯髯公留俠娘在山上住下,等候機緣。


    到了雍正十三年七月初旬,虯髯公夜觀天象,忽然心中大喜,即對俠娘說道:


    “紫微宮光芒已衰,想來惡人氣數將盡,你二人正可乘機前往報仇雪恨。”


    俠娘魚娘聽罷師言,不勝欣躍。過了一日,就辭別了虯髯公,姊妹兩人長行赴京。在路途行了十多日,到得京中,正值雍正被冤魂纏繞不過,遷往圓明園的時候。呂四娘二人哪裏知道,夜間仗著劍術,飛入紫禁城宮闈,尋覓雍正,把皇宮內院尋了個遍,也得不著雍正的蹤影。一連偵查了兩夜,才知仇人已遷居圓明園,不在紫禁城內,所以第三天就不見這兩道白光了。


    隻是兩位女俠萬裏迢迢進京報仇,沒有殺著雍正,難道就此罷手不成?


    且說雍正在圓明園住了數日,沒有鬼怪糾纏,心下略略寬放,便傳旨把所有奏章都送入園中,親自批閱。這日夜間,雍正正為著一件什麽事情和鄂爾泰商議了半夜,已是身子有些倦怠,遂命鄂爾泰退去,打算歸寢宮安歇。不意鄂爾泰剛才退出,雍正坐在龍榻上還沒立起,就聽得園裏巡查的勇健軍齊聲呐喊:


    “啊!樹林裏有兩道白光,不知是什麽東西!”


    “哎呀,白光旋轉,逼近了,快跑!”


    “不得了啦!不得了啦……”


    雍正聽得外麵亂吼亂嚷,忙叫近侍前去查問。忽然之間,隻見一道白光,比箭還疾,從窗欞中直射進來,向雍正頸項上隻一繞,那顆腦袋早已滾落在地,身首異處。一霎時,兩道白光也不知去向,在禦前伺候的隻有兩個小太監,出了這種詫事,早已唬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連叫喚也叫喚不來。


    掙紮了半天,小太監方說出一句話道:


    “不好了,快來呀。”


    門外值宿的侍衛內監聽得房內大聲叫喊,知道有了事故,飛步奔入房中。舉目一看,直唬得魂不附體,未知如何方好。幸虧內中有個侍衛楊大壯很是伶俐,說道:


    “此事不得了,快去報告鄂中堂。”


    眾人齊聲稱是,就有個腳步來得快的飛跑而去。鄂爾泰已經安睡,得了報告,慌得衣服也不及穿,連跌帶爬地跟著侍衛跑入寢宮。見了那種情形,心中十分淒慘,撫屍大哭一場,收淚說道:


    “平白地出了這樣慘變,連遺詔也沒有,國不可一日無君,遲則恐有變動。”忙命內侍速取紙筆,仿著雍正的口氣,匆匆寫了遺詔道:


    朕矍急病,自知不起,皇四子弘曆深肖朕躬,


    著繼朕即皇帝位,欽此。


    鄂爾泰寫好了遺詔,用過禦璽,捧在手中,連聲叫備馬,立刻就要動身。旁邊有個內侍道:


    “鄂中堂,你還穿著短衣哩。”


    一句話把鄂爾泰提醒,急命人取了袍褂穿著好了,外麵又迴說夜色已深,沒有馬匹,隻找到一頭運煤的驢子。鄂爾泰道:


    “事情緊急,不可延緩,就騎這驢子罷了。”


    當下一麵揮著淚,一麵夾了遺詔,跨了驢,就黑夜裏飛奔京城而去,沿路把驢子趕得飛快。


    沒命的跑至京城,將城門喊開,迎了四皇子弘曆,即皇帝位,是為乾隆皇帝。改明年為乾隆元年,頒詔天下,竟把雍正被刺的慘變一字不提。


    ……這是民間傳說,是不能認真追究的。


    真正的史實是,雍正並非被呂四娘砍頭所殺,而是多年服用金石丹藥,慢性中毒而亡。


    雍正精神崩潰,在暢春園怕鬼鬧鬼那是真實的,移駕圓明園以後,睡眠稍有改善,象往常一樣,他還堅持看折子聽政。但前方傳來的都是壞消息。


    那天,張廷玉得旨,急急從紫禁城趕來圓明園,晉見病中的雍正。高無庸一見張廷玉,臉上紅一塊白一塊不是顏色地道:


    “旨意叫你呢!嶽大將軍打了敗仗,皇上氣得發昏了!您快進去。”


    張廷玉兩腿一軟,差一點坐到地下。高無庸忙過來攙他時,他輕輕推開,很快恢複了平靜,思量著怎麽應對局麵,安慰皇帝,腳下加快了步子。到得殿門口,果然聽到雍正喑啞的嗓音在咆哮:


    “勞師糜餉喪師辱國,他還有臉折辯?嶽鍾麒罪斷無可恕之理!他耗了近兩千萬庫銀,帶給朕的是大大小小的敗報,庸將無能!立即發旨,嶽鍾麒辜恩溺職,朕亦羞見,令其軍前自盡以謝天下!”


    張廷玉定了定心,走了進去,提高了嗓門報道:


    “臣張廷玉見駕!”


    “進來吧!”


    張廷玉哈腰進殿叩拜起身,才見允禮、弘曆、方苞都在,還有鄂爾泰也在一邊,看樣子剛議過西北軍事情報的事,雍正尚在盛怒之下。張廷玉想,與其讓皇帝氣平了再發脾氣,倒不如一並傾瀉出來,反而好些。心一橫,硬著頭皮將張照、張廣泗兩份奏折遞上去,低聲道:


    “主上,您得保重!奴才從小兒看著主子,多少驚濤駭浪急流險灘,主子都處之泰然從容應對了。何況這是些疥癬之疾,皮毛之病,從容料理不是難事……”


    張廷玉從來遞折子沒有過這許多話,弘曆、方苞都兀自緊張起來,那折子定是惡耗。


    “痛可忍,癢不可耐啊,衡臣老相……”雍正接過那兩份奏折,先看張廣泗的,便火燙了似地一縮手,撂一邊看張照的。看著看著,兀地雍正臉色陡變,唿吸加快,突然暴發出一陣令人心驚膽寒的獰笑:


    “好,好,又一個欺君的!哈哈……”他磨盤兒似轉了圈,驀地像一捆割倒了的禾把子,轟然一聲,一下子暈倒在龍榻上……


    “皇阿瑪!”


    “皇上!”


    眾人一齊圍住了雍正。太監、太醫一陣手忙腳亂,雍正隻是昏暈譫語:


    “嶽鍾麒怎麽……怎麽如此無能……張照書生誤國,情殊可恨……真是,真是……”


    到了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的病情加重,礦物質慢性中毒已經表現出來。二十二日,病情沒有好轉,他的兒子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日夜守護在身邊。雍正在昏迷中忽見喬引娣挑簾走了進來,一身血糊糊的。喬引娣向他躬身一拜,說道:


    “父親,娘要我來接你……娘打入了十八層地獄,說皇上你,父親,奸淫了自己女兒,也必得入十八層地獄與娘相會……”她拉著他的手拽著,推著,“走吧,走吧,你的死期到了……”


    雍正眼前漆黑,心一陣發緊,整個身子像浮在水裏的濕麻袋,一股勁往下沉去,沉去……他掙紮著,雙手拍打著水麵,抓撓著胸脯,唿喊著:


    “啊!啊……”


    雍正終於掙紮著醒了過來,這已經是當天晚上九點左右。雍正氣息奄奄地道:


    “把王定坤、張太虛的丹藥取來朕用。”


    高無庸因奉過弘曆的嚴令,不得再讓雍正服丹藥,便謊言道:


    "丹藥還有幾顆,放在暢春園沒帶過來。主子要用,待奴才派人去取。”


    一旁的秦媚媚卻道:


    “外間殿裏琺琅盤子上還有一顆。”說著便拿了過來,雍正接過,一仰脖子咽了下去,高無庸見劑量那麽大,心想攔阻也不來及了。


    雍正服完最後一丸丹藥,已是深夜。藥力已不如平常那樣有效,精血已在丹藥驅使下與女人作愛中耗盡,現在剩下被藥石毒害的空皮囊。病情險惡,雖然加緊搶救,但仍無好轉,雍正決定召見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前來圓明園寢宮聽取遺詔。


    京城還處在夜色朦朧之中,從西直門通往圓明園的大道上,就已經有十幾匹駿馬在飛快地奔跑。馬上的人一麵揮動鞭子,一麵不時地擦去額頭的汗水。不一會兒,他們來到圓明園外照壁旁,甩鐙離鞍,把馬交給幾名護衛,腳步匆匆進了圓明園大宮門。轉瞬之間,他們消逝在樹影婆娑燈影淒迷的深宮了。


    這一撥子人,就是半夜傳旨,從床上爬起來急著去見皇帝的清朝宮廷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張廷玉、鄂爾泰、領侍衛內大臣豐盛額、訥親,內大臣兼戶部侍郎海望。他們奉緊急宣召而來,不知道園子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這些大臣到達雍正身邊的時候,雍正隻剩一小口氣了。他望著張廷玉、鄂爾泰,手指天上,咕咕噥噥地憋了好一陣子,才憋出一句話:


    “遺……遺詔……正大光明匾……後――”


    說完一個“後”字,一口再也沒提上來,雍正就平靜地死去了。他既不是後世文人杜撰“累死”的,也不是呂四娘報仇殺死的,他是沉溺女色,長期服用金石丹藥,咎由自取,中毒而亡。


    雍正倒也死得平靜,皇權的交接也很順利,並無前朝兄弟相殘,大張殺伐的悲劇發生。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淩晨,雍正駕崩的消息正式公布天下。當天上午,弘曆在大臣鄂爾泰、張廷玉和眾親王陪同下返迴紫禁城,從光明正大殿匾額後取得傳位遺詔密旨,在大政殿宣讀遺詔,接受群臣朝賀。寶親王弘曆正式即皇帝位,改年號為“乾隆”,從此四阿哥弘曆被稱之為乾隆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石賢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石賢著並收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