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起身向眾人施了個佛理,“燕王欲諸位將軍就在軍中,身經百戰,方才諸位所說解釋金玉良言,老僧相信若按諸位所定之策定,代我燕軍恢複元氣後再戰南軍,可大敗南軍!老僧與弟子隨世子戍守北平,不在陣前效命,在具體的戰術上我駛入二人就不班門弄斧了。老僧倒是在對南下的行決策上有些想法。”


    朱棣聞言直接開口,“都是自己人,老和尚你莫要說這些客套話,有什麽想法之言便是!”


    道衍轉身向燕王行了一禮,“說來也簡單,就是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見眾將聞言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朱棣開口問道,“老和尚你何出此言?”


    道衍目光掃過眾人,“自燕王騎兵靖難以來,雖然勝多負少,但卻一直沒有占領多少城池,如今燕王所轄也不過北平、保定、永平三個郡,當然這主要是因為靖難支出我燕軍示弱,麵對南軍的大兵壓境隻能以防守為主,另一個方麵也是因為我燕軍兵力不足,如果控製的將於太大,必會進一步分散稀釋我燕軍兵力,所以即使能構陷城池,也會因為南軍的反撲而棄守。如果燕王還是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勝負先不說,想要靖難功成,恐怕遙遙無期。”


    朱棣點了點頭,“你說的有道理,此前孤雖拿下德州,但圍攻濟南不果之後,撤兵是不但遭受鐵鉉、盛庸二人率兵追擊,還把德州丟了迴去,如今盛庸大軍駐守德州,想要攻克必然十分艱難。此次東昌之戰亦是如此,雖然之前奇襲滄州得手,但京瓷一戰,滄州也被南軍奪迴。”


    道衍點了點頭,“燕王正是如此,燕王起兵靖難為的是那至高無上的皇位,並沒有分裂我大明江山的打算,雙方打來打去都是我大明的疆土,受戰火蹂躪的也都是我大明百姓。若是燕王能尋找機會南下直取應天直搗黃龍,功成之後天下各處也必然再無反抗之心,天下可定。”


    丘福皺了皺眉,“如今盛庸屯兵德州,吳傑、平安等人戍守定州,若是我等放棄攻城繞路直取應天,如果南軍在應天周圍有大軍防禦,到時候燕王就陷入到重重合圍之中了......”


    道衍看向丘福笑了笑,“將軍所言也有道理,老杜弟子早先便有過直取應天的提議,不過被老僧否定的,緣由嘛,自然與求將軍所說相差無幾。但今時不同往日,敵我雙方幾番交戰,建文帝大抵會將大部分兵馬派到北方以圍堵燕王率軍南下,如今各路藩王作壁上觀,幾次大戰下來朝廷兵馬損失甚大,建文帝又在北方調遣大量兵力,也定不會聊到我們要直取應天,此刻應天手背必然空虛!”


    丘福聞言陷入沉思,朱棣也起身盯著輿圖看著良久才開口,“道衍所言不錯,不管應天如今是否守備空虛,我燕軍都不能在計較議程一池的得失,孤看這樣,今後我燕軍避開山東,又徐沛南下深入,迫使盛庸和平安出兵,不得不遠離城池與我交戰,若是能大破二人兵馬應天便唾手可得,同時借南下之際向南方派出騎兵斥候,繼續加強對南方情報的收集,打探南方兵力部署情況和楠楠軍動向,一旦應天真如道衍所料,便想辦法甩掉盛庸、平安和吳傑,直搗黃龍!”


    朱棣這段時間能夠從東昌之戰的失敗之中痛定思痛,及時的意識到自己在戰略戰術上的錯誤並及時調整的做法和態度,讓王玨對他有些公筆自用的印象大為改觀。從一個已經知道未來結果的後世人的角度看,師父道衍和朱棣如今的決策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畢竟在半個世紀後那場轟轟烈的工農武裝革命奪取政權的鬥爭中已經充分證明,想要以弱小之勢實現星火燎原一統華夏,一開始就進行城市攻堅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而且無論是在戰略戰術智慧還是政治決策,亦或是文采韜略上,王玨都不認為朱棣能與後世能帶領工農實現星火燎原的那位偉人相比,正所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調教,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這位偉人就曾經說過“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王玨雖然對軍士作戰並不怎麽了解,但是一直對朱棣和其麾下燕軍這種背道而馳的做法很是費解,你明明深知南軍兵力強盛,擔心被圍而不敢深入南方直搗黃龍,但每每與南軍作戰卻又無比輕視對方,不僅舍棄了燕軍賴以取勝的騎兵優勢,還以少打多的進行城市攻堅。不得不說是把王玨認知裏的雷全都踩了一遍。不過王玨也明白,正是這些前人的無數事跡,才讓那位熟讀古今的偉人能在無比艱難的環境下做出了最正確的決策。


    如今朱棣調整了戰略戰術,王玨內心的壓力也輕鬆了一些,王玨急切的希望這場靖難早日結束,一來是因為中原大地的百姓可以免受戰火之苦,早日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二來是自己想要改變曆史的走向離開不一個穩定的環境和統治階級的強力支持,就比如王玨信心粘粘的美洲新大陸,算算世界,距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不僅要說服朱棣派遣鄭和去探索美洲大陸,還要完成的現有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升,難度不是一般的高。


    王玨正在浮想聯翩的時候,忽然聽到金忠開口,“道衍大師,濟南之戰是鐵鉉那五次小賊在城頭高掛高祖神牌令我燕軍無法炮擊,東昌之戰我們又吃了盛庸火器和毒弩的虧,我聽聞你這弟子在守衛北平時就幫助世子造出火藥守城,最近有改良出了威力更大的火藥,想問問你這弟子,還有沒有什麽辦法提高我燕軍火器的威力,而且以後使用時也不必在如濟南隻是那版受限?”


    道衍把目光轉向王玨,“你有沒有什麽想法,說出來聽聽?”


    王玨清清了腦海裏的思緒,沉思片刻開口,“要是燕王、師父和諸位將軍的謀劃,此後當以直取應天府為第一目標,如若是與南軍交戰,也當誘其出城,選擇在對我騎兵有利的地形作戰,屬下倒是有些想法。”


    見眾人都投來探究的目光,王玨趕忙開口,“屬下可以嚐試製作一種便於攜帶的投擲火器讓燕軍兵士佩戴,對陣南軍時,我燕軍衝鋒到一定距離是便可向南軍振興投出,火器爆炸之後可以一定程度上打亂南軍陣腳,對其心理造成恐慌,騎兵在進行與會穿插時也可以看情況使用,擾亂南軍陣型。若是訓練有素才做得當,更有助於打開南軍振興缺口。”


    金忠還沒來及得開口,朱能便直接插嘴,“不可,火器雖然威力甚大,但極易爆炸,所以一向運輸保管都需萬分小心,如今大軍作戰,大多都是隻攜帶火器使用所需質量,或是攜帶原材料按王玨所獻配方臨時製備。王玨你那可以投擲的火器雖然聽起來會有些效果,但是士兵隨身攜帶的話,行軍或者衝鋒途中一旦顛簸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是騎兵,馬上佐漢本就顛簸,弄不好就咬反受其害!依我看,你還不如想辦法繼續提高火藥威力或者改良下下火器的好!”


    王玨笑了笑,“朱能將軍所言不錯,但是如今改良後的火藥威力已經提升不少,想要進一步提升火藥威力,就必須優化改進燕軍現有的火器,苟澤就會出現炸膛誤傷自己的風險,但改進火器需要大量金屬和鍛造工藝上的提升,以燕王如今掌控的範圍,估計很難實現。想要提升火器的作戰力,倒是可以從火槍兵的陣型上入手,隻要訓練得法,也許能起到些些效果。屬下或許有辦法可以嚐試提高火藥的穩定性,使其不那麽容易爆炸,隻是需要大量的嚐試和進一步的嚐試。”


    朱能聞言閻斤一亮,“既然如此,你那投擲火器估計短時間內很難完成,你且說說那火槍隊陣型上的辦法,如果可行,隻要訓練一番,今後南下便可以派上用場!”


    王玨聞言把目光康翔朱棣,朱棣在東昌之戰上吃了南軍火器不小的虧,當然也逐漸意識到火器的重要作用,見王玨有辦法,邊界值開口,“王玨你但說無妨,若是真能有效,孤給你記一功!”


    “謝燕王!”王玨組織了下語言繼續開口,“想要提高火槍隊的戰鬥力,關鍵在於提升火槍的發射頻次,我們可以采用‘三段擊’陣型,將火槍兵明確地分為三組,每組都有特定的射擊和準備任務。第一組負責射擊,當敵人靠近時,他們首先開槍射擊,。第二組在第一組射擊完成後,立即上前補位進行射擊,保持火力的連續性。這樣可以讓敵人難以找到火力間歇的機會進行突破,始終處於火槍的打擊之下。 第三組則在後麵負責裝填彈藥,隨時準備替換前兩組的人員,確保射擊的持續進行。這哥陣型需要第三組人員具備熟練的裝填技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彈藥裝填,保證火槍的持續輸出。


    另外在隊列的前後間距上也要注意,要根據火槍的射程、射擊精度以及敵軍的衝鋒速度等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如果間距過大,會導致火力銜接不緊密;間距過小,又容易造成前一組射擊時對後一組產生影響。多以每組人員的左右間距也要保持適當,既不能過於擁擠影響操作,也不能過於分散導致火力覆蓋不足。 在火槍隊的前方布置長牌手,長牌手手持大型盾牌,可以有效地抵禦敵軍的遠程箭矢和部分近距離攻擊,為火槍兵提供安全的射擊環境。在火槍隊的側翼安排長刀手。長刀手的作用是保護火槍兵的側翼安全,防止敵軍從側麵突破。當然,還可以根據戰場時機情況將火槍隊與騎兵和弓弩手配合,指定具體的戰術。”


    朱棣聞言目光一一掃過眾人,“諸將覺得王玨所言,可行否?”


    見眾人紛紛點頭,朱棣直接起身,“既如此,王玨你迴去後便將此法詳細書寫下來交由高熾和郭資,他二人自會組織眼兵兵士演練,另外你那投擲火器的主意不錯,也可以多多嚐試,所需之物找他二人索取即可!”


    王玨當即拜倒,“屬下領命!”


    朱棣目光一凜,沉聲開口,“諸將迴去之後,務必攜各營議事,若有戰功自身且見識不凡之人,便予以提升。我燕軍上下加緊整頓,訓練新兵,演練戰術,重整旗鼓,南下報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