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正在張柬之緊張籌劃複辟李唐大計的時候,武曌的病情加重了,甚至在晚上恍惚看到黑白無常前來勾魂攝魄,感到命不久矣。
知名大德法藏急忙趕到岐州法門寺,開啟舍利塔,捧出佛骨舍利,於神龍元年正月十一日,送到洛陽明堂,希望佛骨舍利能夠釋放大慈光,發出無邊法力,治好武曌的病,為她延年益壽!
佛骨舍利請來了,雲海石佛珠戴上了,大悲咒也念完了,然而武曌的病情還是沒有什麽好轉。武曌揮手讓大德們退下,自己乘輦迴到迎仙宮集仙殿休息。
武曌的病情時好時壞,張柬之等不及了,決定按照計劃發動兵諫。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和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到玄武門集合,派遣李多祚、右散騎常侍李湛和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前往東宮迎接太子武顯。
武顯多疑,不肯出來。太子不出麵行不行?
顯然不行,因為這次行動的旗號就是奉太子令誅二張,如果太子不出麵,則師出無名。如果強行闖入玄武門,包圍迎仙宮,就會背上亂臣賊子、以下犯上、以臣弑君的罪名!這個黑鍋,任何飽讀詩書的人都不願意背,也不敢背。
李湛站在門外大聲說:“二張反道亂常,即將圖謀不軌,宗社危敗,隻在須臾之間。諸將和南衙執事克期誅翦,伏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
武顯迴答:“二張悖亂,確實應當誅滅,但是聖躬欠佳,寡人擔心驚動聖人,公等且止,以待後圖!”
女婿王同皎著急了,喊道:“先帝將神器交付殿下,卻橫遭幽廢,人神同憤,到現在已經二十二年了!今天我們已經聯絡好北門和南衙禁軍,同心協力一起誅殺二張,恢複李唐社稷,臣恭請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
李湛又說:“諸將棄家族共宰相同心努力匡扶社稷,殿下怎麽忍心陷他們於鼎鑊?眾心不穩,請殿下速速出來親自遏止!”武顯隻好出來了。
王同皎扶抱武顯上馬,在眾將士的簇擁下來到玄武門。眾將士齊唿殿下,鼓舞雀躍,砍斷玄武門門閂而入。
張柬之帶兵進入迎仙宮,逮捕張易之和張昌宗,拉到玄武門城郭下斬首,然後進入集仙殿,環繞侍衛。
聽到眾人的腳步聲和號令聲,武曌突然驚起,問:“是誰在作亂?”
張柬之早有準備,從容應對:“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殺他們,恐有漏泄,所以事前不敢報告陛下。稱兵宮禁,罪當萬死!”
武曌看見太子武顯,說:“原來是你?小子既已誅殺,可還東宮?”
武顯沉默不語,桓彥範急忙進言:“太子怎麽能夠再迴東宮?過去天皇以愛子托付陛下,今日太子年已五十了,居東宮過久,天意人心都思念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所以共奉太子誅殺賊臣。伏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啊!”
這番話說得綿密連貫,武曌竟一時無言反駁。
李湛是李義府第四子,六歲時任職周王府文學,現任職右散騎常侍、左羽林將軍。武曌見李湛也在,說:“你也幫助誅殺易之嗎?我待你父子不薄,不想會有今日!”李湛俯首不能對。
武曌又對崔玄暐說:“其他人都是因為別人的引薦而得以進階,隻有卿是朕親自擢升,怎麽也在這兒呢?”
崔玄暐對道:“臣在這裏就是為了報答陛下的大恩大德呀!”武曌這時疲勞已極,又倒下睡著了。
張柬之指揮羽林兵抓捕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抓到一個斬首一個,與張易之、張昌宗一起梟首於天津橋南。
這天,相王府司馬袁恕己跟從相王武旦率領南衙禁兵在神都戒嚴,逮捕鳳閣侍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和司禮卿崔神慶等張氏黨羽下獄。
二十三日,武曌見張柬之、崔玄暐等人在集仙殿輪流值班守夜,不肯離去,無奈下製令太子武顯監國。
武顯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位使臣攜帶璽印和文書到各州宣示慰問,又命地官侍郎樊忱前往長安報告廟陵。
二十四日,武曌傳位於太子武顯。
二十五日,太子武顯恢複李姓,即皇帝位於通天宮,大赦天下,唯張易之黨羽不在赦免範圍,被周興、來俊臣陷害的人,全部昭雪。內外文武官加兩階,三品已上加爵二等,大酺五日。
相王李旦加號安國相王,進拜太尉,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仍賜實封,通前滿五千戶。李氏皇親原先被發配籍沒的,子孫都令恢複屬籍,量敘官爵。又放出宮女三千人,除舊布新。
二十六日,武曌徙居上陽宮,李湛留宿侍衛。
二十七日,李顯率領文武百官前往上陽宮,敬上武曌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二十九日,大賞功臣,以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崔玄暐為內史,袁恕己同鳳閣鸞台三品,敬暉、桓彥範都為納言,都賜爵郡公。
李多祚進封遼陽郡王,賜實封六百戶;王同皎為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李湛為右羽林大將軍、趙國公;其餘官員封賞有差。又派使臣前往高要縣召魏元忠還朝,拜為衛尉卿、同平章事。
二月一日,李顯率領文武百官到上陽宮問候武曌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二月四日,恢複國號為唐,社稷、宗廟、陵寢、郊祀、行軍旗幟、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閣、官名,全部依照永淳年以前故事。
神都依舊叫東都,北都叫並州大都督府,老君依舊叫玄元皇帝。諸州百姓免今年租稅,房州百姓免除賦稅徭役三年。
五日,張氏黨羽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除名,流高州,崔神慶流欽州。以楊再思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太仆卿姚元崇出為亳州刺史。
九日,令貢舉人停止學習《臣軌》,依舊學習《老子》。
十四日,立太子妃韋香兒為皇後,大赦天下,追贈皇後父親韋玄貞為上洛王、母親崔紅珍為王妃。
追複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等人官爵,令備禮改葬。詔九品以上官員和朝集使極言朝政得失,兼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左拾遺賈虛己上疏直言極諫,認為李顯先封皇後家族為王是不對的,韋皇後應該推辭不受,這才是天下美德。李顯不聽。
當初廬陵王與韋香兒有私誓在先:“他日有幸複見天日時,當惟卿所欲,不相禁禦。”所以韋香兒再為皇後,順勢幹預朝政,李顯每次上朝,韋後必定施展帷幔坐於殿上,就象婆婆二聖臨朝時一樣。
群臣上殿站班時又看到二聖臨朝,恍然如昨日重現,不禁目瞪口呆。
納言桓彥範上表,說了一大通,請求李顯上以社稷為重,下以蒼生在念,令皇後不要到正殿幹預外朝,專在中宮聿修陰教!但李顯置之不理。
誅殺二張時,洛州長史薛季昶說:“二兇雖除,但呂產、呂祿還在,斬草不除根,終當複生啊!請因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張柬之迴答:“大事已定,彼猶砧板上的肉,還能做成什麽?誅殺的人已多,不可複加。”敬暉也認為不可殺。
薛季昶長歎道:“哎,我將來不知道死在哪裏了!”
朝邑尉劉幽求對桓彥範、敬暉說:“武三思還在,公輩終無葬地;如果不早點算計,恐怕會成心腹大患!”二人不從。
李顯寵幸上官婉兒,將她連升幾級拜為上官婕妤,在宮中掌管製命。上官婕妤和武三思私通,還將武三思推薦給韋皇後,帶入禁宮。
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李武兩家是親家。李顯曾讓韋皇後與武三思玩雙陸遊戲,自己在一旁為他們點籌。
張柬之認為武氏諸王濫官僭爵,請求李顯裁損武氏諸王爵祿以安天下,李顯不聽。敬暉見朝政受製於武三思,經常推床嗟惋,有次還彈指出血!
張柬之也歎道:“陛下過去為英王時,時人稱其勇烈,以為最象太宗。我之所以不殺諸武的原因,是想讓陛下親自誅殺他們,以向天下張揚天子的威風。今陛下反倒如此,事勢已去,還有什麽辦法啊!”
右羽林將軍楊元琰見武三思重新用事,請求棄官出家當和尚,李顯不許。敬暉嘲笑他,楊元琰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以來天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同富貴。功成名就,不退將危。棄官為僧是由衷之請,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月十六日,以太子賓客、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七日,以右散騎常侍武攸暨為司徒、定王。
二十一日,李顯前往上陽宮觀風殿朝拜武曌。李旦辭讓太尉、知政事,又辭皇太弟,李顯同意了。二十七日,立皇子李重俊為衛王,李重茂為溫王。
四月十八日,魏元忠迴到東都,就任衛尉卿、同平章事。
二十五日,以魏元忠為兵部尚書,韋安石為吏部尚書,李懷遠為右散騎常侍,唐休璟為輔國大將軍,崔玄暐為特進,楊再思檢校楊府長史,祝欽明為刑部尚書,並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十六日,以張柬之為中書令。
五月七日,立唐太廟、社稷於洛陽。以崔玄暐、張柬之、武攸暨、武三思、鄭普思等十六人為功臣,賜以鐵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
敬暉擔心武三思進讒言,派考功員外郎崔湜充當耳目,偵察武三思動靜。
崔湜長得風流倜儻,卻是個牆頭草,見李顯親近武三思而疏遠敬暉,便起了反叛之心,將敬暉的密謀全部告訴了武三思,得到武三思的信任和重用,被升為中書舍人。
武三思和韋皇後日夜讒毀敬暉等人,又為李顯畫策說:“張柬之、敬暉等人恃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不如封他們五人為王,罷其政事,對外不失尊寵功臣,對內可奪其實權!”李顯深以為然。
五月十六日,以侍中敬暉為平陽王,侍中桓彥範為扶陽王,中書令張柬之為漢陽王,中書令袁恕己為南陽王,特進崔玄暐為博陵王,並加特進,令罷知政事,賜金帛鞍馬,隻在初一和十五兩天上朝。
十八日,上官婕妤勸韋皇後沿襲武曌故事,上表請天下士庶為出母服喪三年,又請百姓年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役,李顯都下製頒行。
二十五日,降梁王武三思為德靜郡王,定王武攸暨為樂壽郡王,河內王武懿宗等十二人並降為國公,以順人心。又以韋安石為中書令,魏元忠為侍中,楊再思檢校中書令。
特進、漢陽王張柬之上表,請迴老家襄州養疾;七月十八日,以張柬之為襄州刺史,不知州事,給全俸。
十一月二日,群臣上皇帝尊號為應天皇帝,韋皇後為順天皇後。六日,李顯與韋皇後拜謁太廟,大赦天下;相王和太平公主加實封,都滿一萬戶。
神龍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顯護送武曌靈駕迴長安。閏正月十日,以特進敬暉、桓彥範、袁恕己三人為三州刺史。
光祿卿王同皎是慷慨之士,不滿武三思和韋皇後私通亂國,經常與親信張仲之、祖延慶、武當丞周憬私下議論,想要除掉武三思和韋皇後二人。
宋之遜於簾下偷聽到了這些話,報告了哥哥宋之問,又派侄兒宋曇向武三思告密。宋之問也派撫州司倉冉祖雍上書告變。
武三思令宋曇、冉祖雍上書,狀告王同皎與張仲之、祖延慶、周憬等潛結壯士,謀殺武三思,還要勒兵詣闕,廢掉皇後。
三月七日,王同皎及其親信張仲之、祖延慶、周憬都被斬首,籍沒其家。
當初,宋之問兄弟因為黨附張昌宗兄弟,宋之問左遷瀧州參軍,宋之遜出為兗州司倉。宋之問兄弟不久私自潛逃迴洛陽,宋之問藏匿於張仲之家,宋之遜被王同皎安排在自家院內小房居住。
別人好心收留他兄弟二人,他兄弟二人卻恩將仇報,檢舉告發恩人,上演了一幕經典的農夫和蛇的故事。
事後,宋之遜升為光祿丞,宋之問升為鴻臚丞,宋曇升為尚衣奉禦。時人嘲諷他們,說:“宋之問兄弟的緋衫是王同皎的鮮血染成的!”
武三思派鄭愔狀告朗州刺史敬暉、亳州刺史桓彥範、襄州刺史張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玄暐與王同皎通謀。
六月六日,貶敬暉為崖州司馬,桓彥範為瀧州司馬,張柬之為新州司馬,袁恕己為竇州司馬,崔玄暐為白州司馬,並員外置,長任,舊官封爵並追奪。
武三思暗中令人書寫韋皇後的穢行,在天津橋張榜公示,請求皇帝廢黜皇後。李顯大怒,命禦史大夫李承嘉徹查此事。
李承嘉上奏:“敬暉、桓彥範、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暐等教人密為此榜,雖托廢後為名,實有危君之計,請加族滅!”
武三思又派兒媳安樂公主譖之於內,侍禦史鄭愔言之於外,李顯批準李承嘉的奏請,命法司結案。
七月三十日,以敬暉等五人曾賜鐵券,許以不死,長流敬暉於崖州,桓彥範於瀼州,張柬之於瀧州,袁恕己於環州,崔玄暐於古州,並終身禁錮,子弟年十六以上,都流放嶺外。
中書舍人崔湜勸說武三思道:“敬暉等人他日北歸,終為後患,不如遣使矯製殺掉他們。”武三思問誰可出使,崔湜推薦其姨兄嘉州司馬周利貞。武三思令周利貞攝右台侍禦史,奉使嶺外。
等到周利貞趕到流放地,張柬之和崔玄暐已經病卒。周利貞在貴州遇到桓彥範,令左右侍衛捆縛桓彥範,在竹槎上拖曳,肉盡至骨,然後杖殺。
抓到敬暉後,施以剮刑。
抓到袁恕己後,逼他喝斷腸草汁,喝了幾升還不死,袁恕己不勝痛楚,用手掊地,手指甲都抓掉了,血流一地,這才捶殺。
周利貞完成使命迴朝後,擢拜禦史中丞。
</p>
正在張柬之緊張籌劃複辟李唐大計的時候,武曌的病情加重了,甚至在晚上恍惚看到黑白無常前來勾魂攝魄,感到命不久矣。
知名大德法藏急忙趕到岐州法門寺,開啟舍利塔,捧出佛骨舍利,於神龍元年正月十一日,送到洛陽明堂,希望佛骨舍利能夠釋放大慈光,發出無邊法力,治好武曌的病,為她延年益壽!
佛骨舍利請來了,雲海石佛珠戴上了,大悲咒也念完了,然而武曌的病情還是沒有什麽好轉。武曌揮手讓大德們退下,自己乘輦迴到迎仙宮集仙殿休息。
武曌的病情時好時壞,張柬之等不及了,決定按照計劃發動兵諫。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和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到玄武門集合,派遣李多祚、右散騎常侍李湛和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前往東宮迎接太子武顯。
武顯多疑,不肯出來。太子不出麵行不行?
顯然不行,因為這次行動的旗號就是奉太子令誅二張,如果太子不出麵,則師出無名。如果強行闖入玄武門,包圍迎仙宮,就會背上亂臣賊子、以下犯上、以臣弑君的罪名!這個黑鍋,任何飽讀詩書的人都不願意背,也不敢背。
李湛站在門外大聲說:“二張反道亂常,即將圖謀不軌,宗社危敗,隻在須臾之間。諸將和南衙執事克期誅翦,伏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
武顯迴答:“二張悖亂,確實應當誅滅,但是聖躬欠佳,寡人擔心驚動聖人,公等且止,以待後圖!”
女婿王同皎著急了,喊道:“先帝將神器交付殿下,卻橫遭幽廢,人神同憤,到現在已經二十二年了!今天我們已經聯絡好北門和南衙禁軍,同心協力一起誅殺二張,恢複李唐社稷,臣恭請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
李湛又說:“諸將棄家族共宰相同心努力匡扶社稷,殿下怎麽忍心陷他們於鼎鑊?眾心不穩,請殿下速速出來親自遏止!”武顯隻好出來了。
王同皎扶抱武顯上馬,在眾將士的簇擁下來到玄武門。眾將士齊唿殿下,鼓舞雀躍,砍斷玄武門門閂而入。
張柬之帶兵進入迎仙宮,逮捕張易之和張昌宗,拉到玄武門城郭下斬首,然後進入集仙殿,環繞侍衛。
聽到眾人的腳步聲和號令聲,武曌突然驚起,問:“是誰在作亂?”
張柬之早有準備,從容應對:“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殺他們,恐有漏泄,所以事前不敢報告陛下。稱兵宮禁,罪當萬死!”
武曌看見太子武顯,說:“原來是你?小子既已誅殺,可還東宮?”
武顯沉默不語,桓彥範急忙進言:“太子怎麽能夠再迴東宮?過去天皇以愛子托付陛下,今日太子年已五十了,居東宮過久,天意人心都思念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所以共奉太子誅殺賊臣。伏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啊!”
這番話說得綿密連貫,武曌竟一時無言反駁。
李湛是李義府第四子,六歲時任職周王府文學,現任職右散騎常侍、左羽林將軍。武曌見李湛也在,說:“你也幫助誅殺易之嗎?我待你父子不薄,不想會有今日!”李湛俯首不能對。
武曌又對崔玄暐說:“其他人都是因為別人的引薦而得以進階,隻有卿是朕親自擢升,怎麽也在這兒呢?”
崔玄暐對道:“臣在這裏就是為了報答陛下的大恩大德呀!”武曌這時疲勞已極,又倒下睡著了。
張柬之指揮羽林兵抓捕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抓到一個斬首一個,與張易之、張昌宗一起梟首於天津橋南。
這天,相王府司馬袁恕己跟從相王武旦率領南衙禁兵在神都戒嚴,逮捕鳳閣侍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和司禮卿崔神慶等張氏黨羽下獄。
二十三日,武曌見張柬之、崔玄暐等人在集仙殿輪流值班守夜,不肯離去,無奈下製令太子武顯監國。
武顯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位使臣攜帶璽印和文書到各州宣示慰問,又命地官侍郎樊忱前往長安報告廟陵。
二十四日,武曌傳位於太子武顯。
二十五日,太子武顯恢複李姓,即皇帝位於通天宮,大赦天下,唯張易之黨羽不在赦免範圍,被周興、來俊臣陷害的人,全部昭雪。內外文武官加兩階,三品已上加爵二等,大酺五日。
相王李旦加號安國相王,進拜太尉,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仍賜實封,通前滿五千戶。李氏皇親原先被發配籍沒的,子孫都令恢複屬籍,量敘官爵。又放出宮女三千人,除舊布新。
二十六日,武曌徙居上陽宮,李湛留宿侍衛。
二十七日,李顯率領文武百官前往上陽宮,敬上武曌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二十九日,大賞功臣,以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崔玄暐為內史,袁恕己同鳳閣鸞台三品,敬暉、桓彥範都為納言,都賜爵郡公。
李多祚進封遼陽郡王,賜實封六百戶;王同皎為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李湛為右羽林大將軍、趙國公;其餘官員封賞有差。又派使臣前往高要縣召魏元忠還朝,拜為衛尉卿、同平章事。
二月一日,李顯率領文武百官到上陽宮問候武曌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二月四日,恢複國號為唐,社稷、宗廟、陵寢、郊祀、行軍旗幟、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閣、官名,全部依照永淳年以前故事。
神都依舊叫東都,北都叫並州大都督府,老君依舊叫玄元皇帝。諸州百姓免今年租稅,房州百姓免除賦稅徭役三年。
五日,張氏黨羽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除名,流高州,崔神慶流欽州。以楊再思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太仆卿姚元崇出為亳州刺史。
九日,令貢舉人停止學習《臣軌》,依舊學習《老子》。
十四日,立太子妃韋香兒為皇後,大赦天下,追贈皇後父親韋玄貞為上洛王、母親崔紅珍為王妃。
追複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等人官爵,令備禮改葬。詔九品以上官員和朝集使極言朝政得失,兼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左拾遺賈虛己上疏直言極諫,認為李顯先封皇後家族為王是不對的,韋皇後應該推辭不受,這才是天下美德。李顯不聽。
當初廬陵王與韋香兒有私誓在先:“他日有幸複見天日時,當惟卿所欲,不相禁禦。”所以韋香兒再為皇後,順勢幹預朝政,李顯每次上朝,韋後必定施展帷幔坐於殿上,就象婆婆二聖臨朝時一樣。
群臣上殿站班時又看到二聖臨朝,恍然如昨日重現,不禁目瞪口呆。
納言桓彥範上表,說了一大通,請求李顯上以社稷為重,下以蒼生在念,令皇後不要到正殿幹預外朝,專在中宮聿修陰教!但李顯置之不理。
誅殺二張時,洛州長史薛季昶說:“二兇雖除,但呂產、呂祿還在,斬草不除根,終當複生啊!請因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張柬之迴答:“大事已定,彼猶砧板上的肉,還能做成什麽?誅殺的人已多,不可複加。”敬暉也認為不可殺。
薛季昶長歎道:“哎,我將來不知道死在哪裏了!”
朝邑尉劉幽求對桓彥範、敬暉說:“武三思還在,公輩終無葬地;如果不早點算計,恐怕會成心腹大患!”二人不從。
李顯寵幸上官婉兒,將她連升幾級拜為上官婕妤,在宮中掌管製命。上官婕妤和武三思私通,還將武三思推薦給韋皇後,帶入禁宮。
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李武兩家是親家。李顯曾讓韋皇後與武三思玩雙陸遊戲,自己在一旁為他們點籌。
張柬之認為武氏諸王濫官僭爵,請求李顯裁損武氏諸王爵祿以安天下,李顯不聽。敬暉見朝政受製於武三思,經常推床嗟惋,有次還彈指出血!
張柬之也歎道:“陛下過去為英王時,時人稱其勇烈,以為最象太宗。我之所以不殺諸武的原因,是想讓陛下親自誅殺他們,以向天下張揚天子的威風。今陛下反倒如此,事勢已去,還有什麽辦法啊!”
右羽林將軍楊元琰見武三思重新用事,請求棄官出家當和尚,李顯不許。敬暉嘲笑他,楊元琰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以來天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同富貴。功成名就,不退將危。棄官為僧是由衷之請,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月十六日,以太子賓客、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七日,以右散騎常侍武攸暨為司徒、定王。
二十一日,李顯前往上陽宮觀風殿朝拜武曌。李旦辭讓太尉、知政事,又辭皇太弟,李顯同意了。二十七日,立皇子李重俊為衛王,李重茂為溫王。
四月十八日,魏元忠迴到東都,就任衛尉卿、同平章事。
二十五日,以魏元忠為兵部尚書,韋安石為吏部尚書,李懷遠為右散騎常侍,唐休璟為輔國大將軍,崔玄暐為特進,楊再思檢校楊府長史,祝欽明為刑部尚書,並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十六日,以張柬之為中書令。
五月七日,立唐太廟、社稷於洛陽。以崔玄暐、張柬之、武攸暨、武三思、鄭普思等十六人為功臣,賜以鐵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
敬暉擔心武三思進讒言,派考功員外郎崔湜充當耳目,偵察武三思動靜。
崔湜長得風流倜儻,卻是個牆頭草,見李顯親近武三思而疏遠敬暉,便起了反叛之心,將敬暉的密謀全部告訴了武三思,得到武三思的信任和重用,被升為中書舍人。
武三思和韋皇後日夜讒毀敬暉等人,又為李顯畫策說:“張柬之、敬暉等人恃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不如封他們五人為王,罷其政事,對外不失尊寵功臣,對內可奪其實權!”李顯深以為然。
五月十六日,以侍中敬暉為平陽王,侍中桓彥範為扶陽王,中書令張柬之為漢陽王,中書令袁恕己為南陽王,特進崔玄暐為博陵王,並加特進,令罷知政事,賜金帛鞍馬,隻在初一和十五兩天上朝。
十八日,上官婕妤勸韋皇後沿襲武曌故事,上表請天下士庶為出母服喪三年,又請百姓年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役,李顯都下製頒行。
二十五日,降梁王武三思為德靜郡王,定王武攸暨為樂壽郡王,河內王武懿宗等十二人並降為國公,以順人心。又以韋安石為中書令,魏元忠為侍中,楊再思檢校中書令。
特進、漢陽王張柬之上表,請迴老家襄州養疾;七月十八日,以張柬之為襄州刺史,不知州事,給全俸。
十一月二日,群臣上皇帝尊號為應天皇帝,韋皇後為順天皇後。六日,李顯與韋皇後拜謁太廟,大赦天下;相王和太平公主加實封,都滿一萬戶。
神龍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顯護送武曌靈駕迴長安。閏正月十日,以特進敬暉、桓彥範、袁恕己三人為三州刺史。
光祿卿王同皎是慷慨之士,不滿武三思和韋皇後私通亂國,經常與親信張仲之、祖延慶、武當丞周憬私下議論,想要除掉武三思和韋皇後二人。
宋之遜於簾下偷聽到了這些話,報告了哥哥宋之問,又派侄兒宋曇向武三思告密。宋之問也派撫州司倉冉祖雍上書告變。
武三思令宋曇、冉祖雍上書,狀告王同皎與張仲之、祖延慶、周憬等潛結壯士,謀殺武三思,還要勒兵詣闕,廢掉皇後。
三月七日,王同皎及其親信張仲之、祖延慶、周憬都被斬首,籍沒其家。
當初,宋之問兄弟因為黨附張昌宗兄弟,宋之問左遷瀧州參軍,宋之遜出為兗州司倉。宋之問兄弟不久私自潛逃迴洛陽,宋之問藏匿於張仲之家,宋之遜被王同皎安排在自家院內小房居住。
別人好心收留他兄弟二人,他兄弟二人卻恩將仇報,檢舉告發恩人,上演了一幕經典的農夫和蛇的故事。
事後,宋之遜升為光祿丞,宋之問升為鴻臚丞,宋曇升為尚衣奉禦。時人嘲諷他們,說:“宋之問兄弟的緋衫是王同皎的鮮血染成的!”
武三思派鄭愔狀告朗州刺史敬暉、亳州刺史桓彥範、襄州刺史張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玄暐與王同皎通謀。
六月六日,貶敬暉為崖州司馬,桓彥範為瀧州司馬,張柬之為新州司馬,袁恕己為竇州司馬,崔玄暐為白州司馬,並員外置,長任,舊官封爵並追奪。
武三思暗中令人書寫韋皇後的穢行,在天津橋張榜公示,請求皇帝廢黜皇後。李顯大怒,命禦史大夫李承嘉徹查此事。
李承嘉上奏:“敬暉、桓彥範、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暐等教人密為此榜,雖托廢後為名,實有危君之計,請加族滅!”
武三思又派兒媳安樂公主譖之於內,侍禦史鄭愔言之於外,李顯批準李承嘉的奏請,命法司結案。
七月三十日,以敬暉等五人曾賜鐵券,許以不死,長流敬暉於崖州,桓彥範於瀼州,張柬之於瀧州,袁恕己於環州,崔玄暐於古州,並終身禁錮,子弟年十六以上,都流放嶺外。
中書舍人崔湜勸說武三思道:“敬暉等人他日北歸,終為後患,不如遣使矯製殺掉他們。”武三思問誰可出使,崔湜推薦其姨兄嘉州司馬周利貞。武三思令周利貞攝右台侍禦史,奉使嶺外。
等到周利貞趕到流放地,張柬之和崔玄暐已經病卒。周利貞在貴州遇到桓彥範,令左右侍衛捆縛桓彥範,在竹槎上拖曳,肉盡至骨,然後杖殺。
抓到敬暉後,施以剮刑。
抓到袁恕己後,逼他喝斷腸草汁,喝了幾升還不死,袁恕己不勝痛楚,用手掊地,手指甲都抓掉了,血流一地,這才捶殺。
周利貞完成使命迴朝後,擢拜禦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