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張柬之因為狄仁傑的強力推薦而被晉升為秋官侍郎,其後便積極謀劃複辟李唐、禪位東宮的大計。
張柬之這個人與眾不同,他也是帶著曆史使命來的,常對人說:“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停地被貶職,卻總能頑強地爬起來繼續奮鬥,即使胡子花白,也不改初心,收獲了無數粉絲。
和張柬之氣味相投、同心同德的官員有宰相狄仁傑、姚元崇、崔玄暐和監察禦史桓彥範、洛州長史敬暉、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
張柬之和姚元崇、桓彥範等秘密商議,擬定出上中下三策:上策勸諫,中策刑獄,下策兵諫,目的就是要複興李唐,逼女皇帝退位休養。
武曌晚年寵信二張,二張成了她的心頭肉,無論二張如何亂政弄權,其家奴如何橫行霸道,她都堅決袒護二張,和二張捆綁成利益共同體,所以二張成了她和兒孫、朝臣之間最大的障礙,君臣之間無法正常溝通和交流!
如果通過勸諫,能夠讓武曌幡然醒悟,從而主動讓位退休,那當然是皆大歡喜,再好不過了,君臣之間的情誼仍在,所以是上上策!
桓彥範為人慷慨俊爽,依計而行,開始找了幾個官員,但他們一聽說要上書勸女皇帝退位,都嚇得不敢作聲了。
最後找到一位平民百姓叫蘇安恆,此人飽讀詩書,精通《周禮》和《左傳》,但一直苦於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一聽說要他上書勸諫皇帝退位,蘇安恆立即意識到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舉成名的機會,即便死了也會名垂青史,所以當仁不讓、慷慨激昂地答應下來。
桓彥範大喜過望,精心指點他上奏天子的文書如何寫,如何上書。
大足元年八月,蘇安恆投銅匭上書《請複位皇太子疏》,姚元崇想辦法送呈禦覽!
《請複位皇太子疏》的大意是說:太子武顯春秋盛壯又孝謹,讓他統臨宸極和陛下親自安撫天下沒有什麽兩樣,武氏諸王應該退就公侯,擔任閑職,二十皇孫應裂土封王,擔任都督府和大州要職,籓屏皇家。
武曌禦覽後有所感觸,召見蘇安恆,告訴他:“朕雖然改唐為周,但是朕膺獲先聖顧托,位居李唐正統,又接受了嗣子的揖讓,所以朕的統治是順天應人的,朕通過自己的精心運籌建立了鴻基偉業。其中的辛勞你是無法理解噠!”
然後賜蘇安恆廊下食,讓他迴去傳達陛下的講話精神,使朝廷內外都知道陛下的意見。
眾朝臣聽蘇安恆傳達聖人講話精神後,都很信服。張柬之見自己設計的勸諫之策被武曌輕易化解,很不服氣,又冥思苦想下一步勸諫說辭。
經過思考,張柬之決定從母子之恩這個角度來勸說,比較好!
因為武顯年德已盛,已經快五十歲了,而做娘的還貪有大寶,不願意高揖萬機,自怡聖心,這顯然是不對的。這個理由武曌也難以反駁。
長安二年五月,蘇安恆又投書銅匭進諫,大意是說:太子年德已盛,陛下還貪有大寶,忘母子之恩,無顏麵見唐家宗廟!天意人事,都希望還歸李氏。如果陛下認為臣不忠,則斬臣頭以令天下!
蘇安恆這次以死進諫,以邀盛名,武曌看了當然懂他的意思,所以沒有批下來,也無反饋,冷處理了。
張柬之認為這次勸諫一半成功一半失敗,諫言理直氣壯,讓女皇帝無言反駁,算成功!但無反饋,無進展,又算失敗!看來她會繼續戀權下去。
長安三年九月,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司禮丞高戩私議陛下,魏元忠下獄。
蘇安恆再次投銅匭上書《理魏元忠疏》,先稱讚武曌勤秉政樞,博逮謀猷,天下以為明主,然後說她暮年厭怠,讒佞熾結,百姓不親,天下以為暗君。
稱讚魏元忠廉直有名,而張易之兄弟無功無德,殘害善良。最後建議女皇帝縱不能斬佞臣、塞人望,也應當抑奪榮寵,翦其羽翅,無使驕橫為社稷之憂。
張易之也看到了此疏,不禁惱羞成怒,派遣刺客追殺蘇安恆。
禦史中丞桓彥範、著作郎陸澤、鳳閣舍人魏知古和正諫大夫朱敬則等極力保救,使蘇安恆安全逃脫。兩年後,蘇安恆被聘請為習藝館內教。
蘇安恆三次上書無果,所以上策勸諫失效!上策勸諫失效以後,張柬之決定采取第二個行動方案,即落實中策刑獄。
禦史中丞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周密布局、精心謀劃,決心對張昌宗兄弟進行刑事審判,想辦法將他們流放到邊遠地區,當然能夠處死是最好的。
長安四年七月,張昌宗兄弟貪贓納賄的罪證收集齊全,桓彥範、袁恕己等奏請收監。武曌見證據確鑿,也不便維護,交付左右台共同審鞫。
十二日,司禮少卿張同休、汴州刺史張昌期、尚方少監張昌儀下獄。
次日,武曌下達敕命,張易之、張昌宗作威作福,也一同鞫審。
十八日,司刑正賈敬言上奏說:“張昌宗強買別人的田地,應征銅二十斤。”武曌隻說一個字:“可!”
二十二日,禦史大夫李承嘉、禦史中丞桓彥範上奏:“張同休兄弟貪贓納賄共四千餘緡,張昌宗依法應該免官。”
張昌宗奏:“臣有功於國,所犯不至於免官。”
武曌問宰相們:“昌宗有功麽?”楊再思對:“昌宗煉製神丹,聖躬服丹後有效驗,這是莫大之功啊!”武曌很高興,赦免張昌宗的罪,恢複他的官。
三十日,張同休貶岐山丞,張昌儀貶博望丞。
九月二十九日,春官尚書姚元崇出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姚元崇將要赴任,武曌令他推舉宰相,姚元崇迴答:“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而且他已經老了,隻希望陛下急用他。”
武曌召見秋官侍郎張柬之,張柬之這次應對乖巧圓滑多了,再也不敢依禮頂撞,而是極力吹捧討好女皇帝!
十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終於當上了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幾天後又轉遷為鳳閣侍郎。
之後,武曌病情轉重,在洛陽迎仙宮長生院療養,張柬之等宰相們多天難以朝見,隻有張易之和張昌宗侍候在武曌身邊。
乘武曌稍微清醒時,鸞台侍郎崔玄暐以簡短的語言上奏道:“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湯藥。宮禁事重,伏願不令異姓出入!”
武曌明白,崔玄暐是要排斥二張,讓太子、相王伺候她身邊,隨時準備接班。喝了一碗藥後,武曌以虛弱的聲音說:“德卿厚意!”然後躺倒休息了。
張柬之見中策刑獄初戰告捷,緊接著又采取第二步行動。當時他手下的密探暗中監視張昌宗兄弟動靜,發現張昌宗私引術士李弘泰占卜看相,李弘泰說張昌宗有天子相,勸他在定州建造佛寺,則天下歸心!
在張柬之的安排部署下,許州人楊元嗣飛書向朝廷告發張昌宗的罪行。武曌命鳳閣侍郎韋承慶、司刑卿崔神慶、禦史中丞宋璟共同審判。
韋承慶和崔神慶明白女皇帝的意思,是想保張昌宗,所以上奏說:“張昌宗已經自己奏聞,可以原諒,李弘泰妖言惑眾,請收監付法!”
宋璟和大理丞封全禎上奏說:“張昌宗龐榮如此,還要召術士占卜看相,到底想幹什麽?李弘泰稱占筮得《乾》卦,是天子之卦。張昌宗倘若認為李弘泰的話是妖妄,為什麽不當即抓他送有司?雖然自己奏聞,終究是包藏禍心,依法應當處斬破家。請收付監獄,窮理其罪!”
武曌很久沒有答應,宋璟又說:“如果不立即收係,恐怕會動搖人心!”武曌終於開口說話了:“卿且停推,再次檢詳文狀。”
宋璟退下後,武曌接連發敕,一會命宋璟到揚州推按,一會又命宋璟審判幽州都督屈突仲翔的贓賄案,一會又命宋璟隨李嶠安撫隴、蜀地區,顯然是想把宋璟調走,以保護張昌宗。
宋璟上奏說:“按以前的慣例,州縣官有罪,應該派監察禦史或侍禦史審判,禦史中丞非軍國大事,不應當出使。今隴、蜀地區並無事變,不知陛下為什麽派遣臣出外?臣都不敢奉製!”
司刑少卿桓彥範上疏,說:“張昌宗無功受寵,卻包藏禍心,自招其咎,這真是皇天降怒啊!陛下如果不忍加誅,則違天不祥。逆臣不誅,社稷滅亡,請付鸞台鳳閣三司問罪!”奏疏遞入後沒有反映。
崔玄暐也上言請求懲辦張昌宗。武曌不得已,令法司討論他的罪名。司刑少卿崔昪建議對張昌宗處以大辟之刑。
宋璟又奏請收張昌宗下獄。武曌溫言勸解,希望他能體會上意!不料宋璟聲色淩厲,說:“昌宗分外承恩,臣知道言出禍從,然而義激於心,雖死不恨!”
武曌感到失望,內史楊再思擔心忤旨,急忙宣敕令宋璟出殿。宋璟說:“天顏咫尺,親奉德音,不煩宰臣擅宣王命!”把武曌擺在聖人天顏的高度了。
武曌準奏,派遣張昌宗到禦史台受審。宋璟在庭中站立,按照程序升堂審案,剛審問幾句,武曌又派遣內侍前來宣特敕赦免張昌宗。
張昌宗隨內侍而去,宋璟呆立庭中,望著他們的背影長歎道:“哎!剛才怎麽不先打破這小子的腦袋呀,到手的機會失去了,要遺恨終身了!”
鳳閣侍郎張柬之得知事情經過,也深感遺憾,說:“這是中丞依法依程序審判的慣性思維造成的。中策刑獄的計劃功虧一簣了,十分可惜呀!”
司刑少卿桓彥範詢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張柬之摸著花白的胡子,斬釘截鐵地說:“隻有舍家救國,實行下策兵諫了!”
中台右丞敬暉說:“兵諫表示君臣雙方公開撕破臉皮了,一旦實行,雙方都難以善後,一定要慎重考慮!”
張柬之對眾人拱手說:“如果諸公有顧忌,現在可以退出!”
相王府司馬袁恕己拍案而起,說:“參與密謀的人都是舍生取義的好漢,豈能苟且偷安?”
鸞台侍郎崔玄暐大叫:“紫袍三梁銀頭哥,人狠話不多,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幹就一個字,我隻說一次!”
張柬之說:“好,諸公一起從長計議,周密部署,精密安排,此次行動屬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神龍元年正月初,張柬之邀請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到府中用餐,席間,張柬之問:“將軍今日的榮華富貴,是誰給的?”
李多祚流淚迴答:“是天皇大帝給的。”張柬之又問:“現今天皇大帝的兒子受到二張的威脅,將軍難道不想報答天皇大帝的恩德嗎?”
李多祚堅定地迴答:“隻要對國家有利,我一切都聽相公處分,不敢顧及自身和妻兒的安危呀!”
張柬之拍案叫好,和李多祚賓主雙方指天地發誓,歃血為盟。
拉攏北衙禁軍首領李多祚後,在李多祚的默許配合下,張柬之安排楊元琰、桓彥範、敬暉和右散騎侍郎李湛為左、右羽林將軍,控製北衙禁軍。
楊元琰長得高大魁梧多胡須,有點象胡人,曾任荊州都督府長史。當年張柬之前來接任長史時,二人一同泛舟長江,談到武後改唐為周的事,楊元琰慷慨激昂,有匡複李唐之誌。
所以張柬之推薦楊元琰擔任右羽林將軍,並提醒他說:“元琰君還記得當年江中之言嗎?今日之職並非輕率授予的呀!”
楊元琰當場表示記得當年泛舟長江時說過的話,誓死匡複李唐。
姚元崇自靈武迴到神都洛陽,張柬之、桓彥範為他接風洗塵,把酒言歡,席間悄悄說:“大事可成了!”將密謀告訴了姚元崇。
姚元崇對密謀進行了分析和補充完善,引洛州長史薛季昶參加密謀,薛季昶建議斬草除根,除掉武氏諸王。張柬之認為除武的事放到下一步再談。
當時太子武顯在皇宮以北的翔龍院起居,桓彥範和敬暉利用羽林將軍的身份拜謁太子,密陳大計,請求太子授權誅殺二張,武顯同意了。
崔玄暐和袁恕己拜謁太平公主和相王武旦,把奉太子令誅二張的計劃告訴他們,賓主雙方親切交談,達成了重要共識,取得了一致意見。
武曌的病情加重了,麟台監張易之和春官侍郎張昌宗伺候在側,日夜擔心女皇帝一旦升天,大禍就會臨頭,急得到處拉攏黨援,秘密準備防變。
張柬之屢次派人飛書上奏告變,又派人在大街、關隘張貼告示,通告張昌宗兄弟謀反的事,武曌都袒護不問。
二張見羽林軍出現了幾個新麵孔,疑懼不已。為避免打草驚蛇,張柬之推薦建安王武攸宜為右羽林大將軍,二張這才安心!
</p>
張柬之因為狄仁傑的強力推薦而被晉升為秋官侍郎,其後便積極謀劃複辟李唐、禪位東宮的大計。
張柬之這個人與眾不同,他也是帶著曆史使命來的,常對人說:“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停地被貶職,卻總能頑強地爬起來繼續奮鬥,即使胡子花白,也不改初心,收獲了無數粉絲。
和張柬之氣味相投、同心同德的官員有宰相狄仁傑、姚元崇、崔玄暐和監察禦史桓彥範、洛州長史敬暉、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
張柬之和姚元崇、桓彥範等秘密商議,擬定出上中下三策:上策勸諫,中策刑獄,下策兵諫,目的就是要複興李唐,逼女皇帝退位休養。
武曌晚年寵信二張,二張成了她的心頭肉,無論二張如何亂政弄權,其家奴如何橫行霸道,她都堅決袒護二張,和二張捆綁成利益共同體,所以二張成了她和兒孫、朝臣之間最大的障礙,君臣之間無法正常溝通和交流!
如果通過勸諫,能夠讓武曌幡然醒悟,從而主動讓位退休,那當然是皆大歡喜,再好不過了,君臣之間的情誼仍在,所以是上上策!
桓彥範為人慷慨俊爽,依計而行,開始找了幾個官員,但他們一聽說要上書勸女皇帝退位,都嚇得不敢作聲了。
最後找到一位平民百姓叫蘇安恆,此人飽讀詩書,精通《周禮》和《左傳》,但一直苦於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一聽說要他上書勸諫皇帝退位,蘇安恆立即意識到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舉成名的機會,即便死了也會名垂青史,所以當仁不讓、慷慨激昂地答應下來。
桓彥範大喜過望,精心指點他上奏天子的文書如何寫,如何上書。
大足元年八月,蘇安恆投銅匭上書《請複位皇太子疏》,姚元崇想辦法送呈禦覽!
《請複位皇太子疏》的大意是說:太子武顯春秋盛壯又孝謹,讓他統臨宸極和陛下親自安撫天下沒有什麽兩樣,武氏諸王應該退就公侯,擔任閑職,二十皇孫應裂土封王,擔任都督府和大州要職,籓屏皇家。
武曌禦覽後有所感觸,召見蘇安恆,告訴他:“朕雖然改唐為周,但是朕膺獲先聖顧托,位居李唐正統,又接受了嗣子的揖讓,所以朕的統治是順天應人的,朕通過自己的精心運籌建立了鴻基偉業。其中的辛勞你是無法理解噠!”
然後賜蘇安恆廊下食,讓他迴去傳達陛下的講話精神,使朝廷內外都知道陛下的意見。
眾朝臣聽蘇安恆傳達聖人講話精神後,都很信服。張柬之見自己設計的勸諫之策被武曌輕易化解,很不服氣,又冥思苦想下一步勸諫說辭。
經過思考,張柬之決定從母子之恩這個角度來勸說,比較好!
因為武顯年德已盛,已經快五十歲了,而做娘的還貪有大寶,不願意高揖萬機,自怡聖心,這顯然是不對的。這個理由武曌也難以反駁。
長安二年五月,蘇安恆又投書銅匭進諫,大意是說:太子年德已盛,陛下還貪有大寶,忘母子之恩,無顏麵見唐家宗廟!天意人事,都希望還歸李氏。如果陛下認為臣不忠,則斬臣頭以令天下!
蘇安恆這次以死進諫,以邀盛名,武曌看了當然懂他的意思,所以沒有批下來,也無反饋,冷處理了。
張柬之認為這次勸諫一半成功一半失敗,諫言理直氣壯,讓女皇帝無言反駁,算成功!但無反饋,無進展,又算失敗!看來她會繼續戀權下去。
長安三年九月,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司禮丞高戩私議陛下,魏元忠下獄。
蘇安恆再次投銅匭上書《理魏元忠疏》,先稱讚武曌勤秉政樞,博逮謀猷,天下以為明主,然後說她暮年厭怠,讒佞熾結,百姓不親,天下以為暗君。
稱讚魏元忠廉直有名,而張易之兄弟無功無德,殘害善良。最後建議女皇帝縱不能斬佞臣、塞人望,也應當抑奪榮寵,翦其羽翅,無使驕橫為社稷之憂。
張易之也看到了此疏,不禁惱羞成怒,派遣刺客追殺蘇安恆。
禦史中丞桓彥範、著作郎陸澤、鳳閣舍人魏知古和正諫大夫朱敬則等極力保救,使蘇安恆安全逃脫。兩年後,蘇安恆被聘請為習藝館內教。
蘇安恆三次上書無果,所以上策勸諫失效!上策勸諫失效以後,張柬之決定采取第二個行動方案,即落實中策刑獄。
禦史中丞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周密布局、精心謀劃,決心對張昌宗兄弟進行刑事審判,想辦法將他們流放到邊遠地區,當然能夠處死是最好的。
長安四年七月,張昌宗兄弟貪贓納賄的罪證收集齊全,桓彥範、袁恕己等奏請收監。武曌見證據確鑿,也不便維護,交付左右台共同審鞫。
十二日,司禮少卿張同休、汴州刺史張昌期、尚方少監張昌儀下獄。
次日,武曌下達敕命,張易之、張昌宗作威作福,也一同鞫審。
十八日,司刑正賈敬言上奏說:“張昌宗強買別人的田地,應征銅二十斤。”武曌隻說一個字:“可!”
二十二日,禦史大夫李承嘉、禦史中丞桓彥範上奏:“張同休兄弟貪贓納賄共四千餘緡,張昌宗依法應該免官。”
張昌宗奏:“臣有功於國,所犯不至於免官。”
武曌問宰相們:“昌宗有功麽?”楊再思對:“昌宗煉製神丹,聖躬服丹後有效驗,這是莫大之功啊!”武曌很高興,赦免張昌宗的罪,恢複他的官。
三十日,張同休貶岐山丞,張昌儀貶博望丞。
九月二十九日,春官尚書姚元崇出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姚元崇將要赴任,武曌令他推舉宰相,姚元崇迴答:“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而且他已經老了,隻希望陛下急用他。”
武曌召見秋官侍郎張柬之,張柬之這次應對乖巧圓滑多了,再也不敢依禮頂撞,而是極力吹捧討好女皇帝!
十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終於當上了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幾天後又轉遷為鳳閣侍郎。
之後,武曌病情轉重,在洛陽迎仙宮長生院療養,張柬之等宰相們多天難以朝見,隻有張易之和張昌宗侍候在武曌身邊。
乘武曌稍微清醒時,鸞台侍郎崔玄暐以簡短的語言上奏道:“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湯藥。宮禁事重,伏願不令異姓出入!”
武曌明白,崔玄暐是要排斥二張,讓太子、相王伺候她身邊,隨時準備接班。喝了一碗藥後,武曌以虛弱的聲音說:“德卿厚意!”然後躺倒休息了。
張柬之見中策刑獄初戰告捷,緊接著又采取第二步行動。當時他手下的密探暗中監視張昌宗兄弟動靜,發現張昌宗私引術士李弘泰占卜看相,李弘泰說張昌宗有天子相,勸他在定州建造佛寺,則天下歸心!
在張柬之的安排部署下,許州人楊元嗣飛書向朝廷告發張昌宗的罪行。武曌命鳳閣侍郎韋承慶、司刑卿崔神慶、禦史中丞宋璟共同審判。
韋承慶和崔神慶明白女皇帝的意思,是想保張昌宗,所以上奏說:“張昌宗已經自己奏聞,可以原諒,李弘泰妖言惑眾,請收監付法!”
宋璟和大理丞封全禎上奏說:“張昌宗龐榮如此,還要召術士占卜看相,到底想幹什麽?李弘泰稱占筮得《乾》卦,是天子之卦。張昌宗倘若認為李弘泰的話是妖妄,為什麽不當即抓他送有司?雖然自己奏聞,終究是包藏禍心,依法應當處斬破家。請收付監獄,窮理其罪!”
武曌很久沒有答應,宋璟又說:“如果不立即收係,恐怕會動搖人心!”武曌終於開口說話了:“卿且停推,再次檢詳文狀。”
宋璟退下後,武曌接連發敕,一會命宋璟到揚州推按,一會又命宋璟審判幽州都督屈突仲翔的贓賄案,一會又命宋璟隨李嶠安撫隴、蜀地區,顯然是想把宋璟調走,以保護張昌宗。
宋璟上奏說:“按以前的慣例,州縣官有罪,應該派監察禦史或侍禦史審判,禦史中丞非軍國大事,不應當出使。今隴、蜀地區並無事變,不知陛下為什麽派遣臣出外?臣都不敢奉製!”
司刑少卿桓彥範上疏,說:“張昌宗無功受寵,卻包藏禍心,自招其咎,這真是皇天降怒啊!陛下如果不忍加誅,則違天不祥。逆臣不誅,社稷滅亡,請付鸞台鳳閣三司問罪!”奏疏遞入後沒有反映。
崔玄暐也上言請求懲辦張昌宗。武曌不得已,令法司討論他的罪名。司刑少卿崔昪建議對張昌宗處以大辟之刑。
宋璟又奏請收張昌宗下獄。武曌溫言勸解,希望他能體會上意!不料宋璟聲色淩厲,說:“昌宗分外承恩,臣知道言出禍從,然而義激於心,雖死不恨!”
武曌感到失望,內史楊再思擔心忤旨,急忙宣敕令宋璟出殿。宋璟說:“天顏咫尺,親奉德音,不煩宰臣擅宣王命!”把武曌擺在聖人天顏的高度了。
武曌準奏,派遣張昌宗到禦史台受審。宋璟在庭中站立,按照程序升堂審案,剛審問幾句,武曌又派遣內侍前來宣特敕赦免張昌宗。
張昌宗隨內侍而去,宋璟呆立庭中,望著他們的背影長歎道:“哎!剛才怎麽不先打破這小子的腦袋呀,到手的機會失去了,要遺恨終身了!”
鳳閣侍郎張柬之得知事情經過,也深感遺憾,說:“這是中丞依法依程序審判的慣性思維造成的。中策刑獄的計劃功虧一簣了,十分可惜呀!”
司刑少卿桓彥範詢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張柬之摸著花白的胡子,斬釘截鐵地說:“隻有舍家救國,實行下策兵諫了!”
中台右丞敬暉說:“兵諫表示君臣雙方公開撕破臉皮了,一旦實行,雙方都難以善後,一定要慎重考慮!”
張柬之對眾人拱手說:“如果諸公有顧忌,現在可以退出!”
相王府司馬袁恕己拍案而起,說:“參與密謀的人都是舍生取義的好漢,豈能苟且偷安?”
鸞台侍郎崔玄暐大叫:“紫袍三梁銀頭哥,人狠話不多,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幹就一個字,我隻說一次!”
張柬之說:“好,諸公一起從長計議,周密部署,精密安排,此次行動屬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神龍元年正月初,張柬之邀請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到府中用餐,席間,張柬之問:“將軍今日的榮華富貴,是誰給的?”
李多祚流淚迴答:“是天皇大帝給的。”張柬之又問:“現今天皇大帝的兒子受到二張的威脅,將軍難道不想報答天皇大帝的恩德嗎?”
李多祚堅定地迴答:“隻要對國家有利,我一切都聽相公處分,不敢顧及自身和妻兒的安危呀!”
張柬之拍案叫好,和李多祚賓主雙方指天地發誓,歃血為盟。
拉攏北衙禁軍首領李多祚後,在李多祚的默許配合下,張柬之安排楊元琰、桓彥範、敬暉和右散騎侍郎李湛為左、右羽林將軍,控製北衙禁軍。
楊元琰長得高大魁梧多胡須,有點象胡人,曾任荊州都督府長史。當年張柬之前來接任長史時,二人一同泛舟長江,談到武後改唐為周的事,楊元琰慷慨激昂,有匡複李唐之誌。
所以張柬之推薦楊元琰擔任右羽林將軍,並提醒他說:“元琰君還記得當年江中之言嗎?今日之職並非輕率授予的呀!”
楊元琰當場表示記得當年泛舟長江時說過的話,誓死匡複李唐。
姚元崇自靈武迴到神都洛陽,張柬之、桓彥範為他接風洗塵,把酒言歡,席間悄悄說:“大事可成了!”將密謀告訴了姚元崇。
姚元崇對密謀進行了分析和補充完善,引洛州長史薛季昶參加密謀,薛季昶建議斬草除根,除掉武氏諸王。張柬之認為除武的事放到下一步再談。
當時太子武顯在皇宮以北的翔龍院起居,桓彥範和敬暉利用羽林將軍的身份拜謁太子,密陳大計,請求太子授權誅殺二張,武顯同意了。
崔玄暐和袁恕己拜謁太平公主和相王武旦,把奉太子令誅二張的計劃告訴他們,賓主雙方親切交談,達成了重要共識,取得了一致意見。
武曌的病情加重了,麟台監張易之和春官侍郎張昌宗伺候在側,日夜擔心女皇帝一旦升天,大禍就會臨頭,急得到處拉攏黨援,秘密準備防變。
張柬之屢次派人飛書上奏告變,又派人在大街、關隘張貼告示,通告張昌宗兄弟謀反的事,武曌都袒護不問。
二張見羽林軍出現了幾個新麵孔,疑懼不已。為避免打草驚蛇,張柬之推薦建安王武攸宜為右羽林大將軍,二張這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