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地板價,合適我就拿了。”
陳鬆抬頭看著王會長。
王會長心中一喜,盤算了下,道:“我可以再讓五十方。”
七百五十萬,這價格在陳鬆看來真的很便宜,就像是撿漏一樣。
王會長繼續道:“這價是我能出讓的最低價了,如果再低,我寧願自己留著,說不定哪天它就能價格上去。”
“哦?”
陳鬆眉頭一挑,問道:“王會長此話怎講?”
“你不知道現在高古瓷的市場情況?”
王會長有些詫異地看著陳鬆。
雖然和陳鬆接觸的時間不長,能如此懂貨之人不可能對市場不了解啊。
陳鬆心中一淩。
這交易最忌諱就是被貨主發現買家不懂行。
可自己剛迴華夏不久,連菜市場的菜價都沒整明白,哪裏會知道現在高古瓷的市場,就連隨便一件古玩的行情都一無所知,昨天也隻是不斷嚐試著砍價而已。
為了避免被王會長看出什麽,他不動聲色的摸棱兩可道:“高......高古瓷一向很稀缺,這價格上去是遲早的事,藝術的最高境界向來以簡單、質樸、厚重取勝,而唐末到宋元時期所生產的瓷器正是符合這一審美的最高標準,特別是宋瓷的五大名窯,達到了有瓷史以來的頂峰。”
他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理解不了高古瓷是什麽意思。
王會長聽到陳鬆的話,不疑有它,感慨道:“是啊,可惜現在的收藏家逐漸偏年輕化,他們喜歡的是奢華的清三代瓷器,隻有等他們真正把玩過清三代的奢華,元明瓷的壯觀秀美後,才能體會到素瓷的典雅端莊,那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陳鬆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了笑。
自己對於高古瓷的定義不了解,現在也不好多問,不過聽王會長的意思,宋代的瓷器肯定是屬於高古瓷。
而宋五大名窯的顏色很簡單,白、青、紫、藍,器形也不複雜,除了定窯有劃花、刻花、印花諸多工藝外,其餘四窯均無紋飾或少有紋飾,的確十分素雅。
“除了收藏家偏年輕化,喜歡外觀奢華的藏品外,最重要的還是政策問題和鑒定問題。”
王會長提及這個,壓抑不住心中長久以來的想法,加上陳鬆水平也比他高,當下毫無保留地向陳鬆吐起了苦水。
陳鬆不時附和幾句,聽完後,總算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原來,高古瓷的定義也是存在不統一性。
第一種認為瓷器在我國東漢時期就已經具備了,高古瓷存在的各種條件、產生年代應定在東漢,因此高古瓷是包括東漢在內的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個朝代各個窯口所燒成的各種瓷器。
第二種認為是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達到科學意義上的標準,處於半瓷半陶的性質,到隋代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瓷器出現,因此高古瓷應不包括漢、魏、晉南、北朝在內,而是僅之隋唐五代唐宋時期燒製的瓷器。
古玩商為了方便,直接將元代之前的所有瓷器都統稱高古瓷。
而西漢距今約兩千年,唐朝距今也有一千三百餘年,即使在瓷器生產量較大的宋朝,距今也有一千餘年,那麽在漫長的歲月流逝中無論是日用器還是宮廷裏的官窯器能完整保留下來的是少之又少。
哪怕是在晚清民國時期,明清瓷器也無法與其相媲美,當時一隻普通的宋代青白瓷刻花碗市價都可以抵十幾隻明清官窯瓷器,那時候隻有少數達官貴人和外國人才能玩得起,屬於真正的小眾化,一般的藏家是碰都不敢碰,高古瓷是獨占鱉頭。
如今高古瓷之所以變得不溫不火的原因也很簡單。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大搞基本建設,各地隨之出土了大量的拌瓷、窖藏瓷和密址瓷等等,讓普通人開始進一步認識高古陶瓷的本來麵目,並且帶著新奇感和神秘感以及一夜暴富的心態陸續湧入收藏行當。
由於國家文物法嚴格規定了出土文物不得進入市場,不得隨意買賣,前幾年,經銷高古瓷的商人經常受到市場管理部門的打擊,加上高古瓷也不能上拍賣會進行拍賣,以致高古瓷無法進入正常的藝術品市場流通。
加上高古瓷和明清瓷器相比,年代久遠不容易鑒定真偽,大家雖喜歡但不敢輕易碰觸,目前的高古瓷除部分為各地的博物館、考古所或者文物商店所收留外,有相當大量的精品通流散在民間,卻又難以出手,造成高古瓷的價格相當低下,高古瓷完敗給明清瓷的局麵。
陳鬆聽完後,心中驚喜不已。
價值和價格是兩種概念,往往並不是等同。
價值是物體成形之時就已經固定,而價格卻時刻在變,一件東西的價格高並不能說明其價值就一定很高,有可能是其它因素造成的價格虛高,而同樣,一件東西的價格很低也不能說明其價值就一定很低,有可能是別人急於賣,減少利潤而降低的價格。
物以稀為貴,高古瓷稀缺,價值絕對是不菲,現在因種種原因,變得價格低下,反倒讓自己變輕鬆了,畢竟自己隻是收,又不打算轉讓出去,隻要藏品沒問題,自然價格是越低越好。
“這高古瓷現在絕對是被世人低估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上去,恢複當初的霸主地位。”
王會長歎了口氣,道:“古玩的交易建立在懂行,識貨,出得起錢的基礎上,現在經濟是飛速增長,有錢人也越來越多,但錢都集中在做互聯網的年輕人手中,他們的審美暫時還欣賞不了這種高古瓷的美,也是沒辦法的事。
“除非短時間內它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不然單靠大家對它的理解來加深和認識,提高到能欣賞它的美還是屬於遙遙無期。”
陳鬆搖了搖頭,按照王會長昨天說的,現在古玩已經變成資本主導,想恢複高古瓷的往日榮光,談何容易。
他坐直身子,道:“七百五十方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要加個條件。”
“什麽條件?”
王會長精神一震。
這件定窯劃花八棱大盌說起來已經在他手裏壓了好多年了,期間也有不少人問過價,隻是那些人出的價一個比一個低,這次拿過來,也是希望陳鬆能給他一個滿意的價。
“我要檢查被銅包裹的位置有沒殘缺,如果是無裂無缺的整器,我就要了。”
陳鬆指了指定窯劃花八棱大盌。
王會長沉默了。
陳鬆的這個要求,讓他變得非常被動。
作為古董商的他,對於瓷器為了掩蓋瑕疵而包邊的情況是異常熟悉,尤其是實用器,十件包邊十件有問題,一查一個準。
古代的瓷器,並不是尋常百姓能用的,就拿碗來說,碗的曆史綿延幾千年,自從有了人類的文明史就有了碗的曆史,但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的碗卻不是現在所看到的瓷碗,瓷碗的產生是很晚的事情,嚴格地說直到東漢晚期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瓷碗。
在古代,普通人不可能用的起精細的瓷碗,平民用的基本都是粗糙的陶碗、鉛碗或粗瓷碗。
陶碗的胎很厚,易碎,吸水強,強到能把在碗中盛放的粥中的水給吸掉,變成幹飯這種程度,而鉛碗長期使用對人體有毒。
所以能擁有粗瓷碗成為一個家庭富裕的象征,更不要是精細的瓷碗了,甚至很多家庭隻擁有一個粗瓷碗,平常隻有一家之主和客人能使用,不像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碗在一個家庭中越來越算不上什麽重要的財富。
瓷碗雖然比陶碗結實,但還是屬於易碎品,稍不小心就打會碎,使用中再小心也難免會發生磕碰和損壞,相信每個人都有失手打碎瓷器的經曆。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碗壞了換一個就行,可在物資缺乏,瓷器價格昂貴的古代,非王公貴族是沒人舍得換的,如果是碗口崩了,就找人在口沿包一圈金屬邊繼續使用,如果是裂成幾瓣,就隻能找人鋦瓷了。
鋦瓷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修複起來,繼續使用的技術,平常聽到的“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說的就是使破碎的瓷器複原再生鋦瓷技藝。
王會長一時間神色變幻不定,雖然這件定窯劃花八棱大盌屬於宮廷的物品,可經曆那麽多朝代的變遷,使用者不知換了多少個,期間哪怕被人收藏起來,可這後加的銅邊,誰也保證不了是不是因為盌口有損才重新做的。
最終,他一咬牙,道:“行,我答應,就當賭了!”
陳鬆同意七百五十萬的價格,比起之前的人出價來說,不知翻了多少倍,他感覺值得一賭。
何況今天不同意,在遇到下一個買主時候,人家很有可能也會提出同樣的要求,還不如索性一試,要是盌口有損,那自己也不用去想這事,為它再折騰了。
新
陳鬆抬頭看著王會長。
王會長心中一喜,盤算了下,道:“我可以再讓五十方。”
七百五十萬,這價格在陳鬆看來真的很便宜,就像是撿漏一樣。
王會長繼續道:“這價是我能出讓的最低價了,如果再低,我寧願自己留著,說不定哪天它就能價格上去。”
“哦?”
陳鬆眉頭一挑,問道:“王會長此話怎講?”
“你不知道現在高古瓷的市場情況?”
王會長有些詫異地看著陳鬆。
雖然和陳鬆接觸的時間不長,能如此懂貨之人不可能對市場不了解啊。
陳鬆心中一淩。
這交易最忌諱就是被貨主發現買家不懂行。
可自己剛迴華夏不久,連菜市場的菜價都沒整明白,哪裏會知道現在高古瓷的市場,就連隨便一件古玩的行情都一無所知,昨天也隻是不斷嚐試著砍價而已。
為了避免被王會長看出什麽,他不動聲色的摸棱兩可道:“高......高古瓷一向很稀缺,這價格上去是遲早的事,藝術的最高境界向來以簡單、質樸、厚重取勝,而唐末到宋元時期所生產的瓷器正是符合這一審美的最高標準,特別是宋瓷的五大名窯,達到了有瓷史以來的頂峰。”
他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理解不了高古瓷是什麽意思。
王會長聽到陳鬆的話,不疑有它,感慨道:“是啊,可惜現在的收藏家逐漸偏年輕化,他們喜歡的是奢華的清三代瓷器,隻有等他們真正把玩過清三代的奢華,元明瓷的壯觀秀美後,才能體會到素瓷的典雅端莊,那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陳鬆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了笑。
自己對於高古瓷的定義不了解,現在也不好多問,不過聽王會長的意思,宋代的瓷器肯定是屬於高古瓷。
而宋五大名窯的顏色很簡單,白、青、紫、藍,器形也不複雜,除了定窯有劃花、刻花、印花諸多工藝外,其餘四窯均無紋飾或少有紋飾,的確十分素雅。
“除了收藏家偏年輕化,喜歡外觀奢華的藏品外,最重要的還是政策問題和鑒定問題。”
王會長提及這個,壓抑不住心中長久以來的想法,加上陳鬆水平也比他高,當下毫無保留地向陳鬆吐起了苦水。
陳鬆不時附和幾句,聽完後,總算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原來,高古瓷的定義也是存在不統一性。
第一種認為瓷器在我國東漢時期就已經具備了,高古瓷存在的各種條件、產生年代應定在東漢,因此高古瓷是包括東漢在內的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個朝代各個窯口所燒成的各種瓷器。
第二種認為是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達到科學意義上的標準,處於半瓷半陶的性質,到隋代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瓷器出現,因此高古瓷應不包括漢、魏、晉南、北朝在內,而是僅之隋唐五代唐宋時期燒製的瓷器。
古玩商為了方便,直接將元代之前的所有瓷器都統稱高古瓷。
而西漢距今約兩千年,唐朝距今也有一千三百餘年,即使在瓷器生產量較大的宋朝,距今也有一千餘年,那麽在漫長的歲月流逝中無論是日用器還是宮廷裏的官窯器能完整保留下來的是少之又少。
哪怕是在晚清民國時期,明清瓷器也無法與其相媲美,當時一隻普通的宋代青白瓷刻花碗市價都可以抵十幾隻明清官窯瓷器,那時候隻有少數達官貴人和外國人才能玩得起,屬於真正的小眾化,一般的藏家是碰都不敢碰,高古瓷是獨占鱉頭。
如今高古瓷之所以變得不溫不火的原因也很簡單。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大搞基本建設,各地隨之出土了大量的拌瓷、窖藏瓷和密址瓷等等,讓普通人開始進一步認識高古陶瓷的本來麵目,並且帶著新奇感和神秘感以及一夜暴富的心態陸續湧入收藏行當。
由於國家文物法嚴格規定了出土文物不得進入市場,不得隨意買賣,前幾年,經銷高古瓷的商人經常受到市場管理部門的打擊,加上高古瓷也不能上拍賣會進行拍賣,以致高古瓷無法進入正常的藝術品市場流通。
加上高古瓷和明清瓷器相比,年代久遠不容易鑒定真偽,大家雖喜歡但不敢輕易碰觸,目前的高古瓷除部分為各地的博物館、考古所或者文物商店所收留外,有相當大量的精品通流散在民間,卻又難以出手,造成高古瓷的價格相當低下,高古瓷完敗給明清瓷的局麵。
陳鬆聽完後,心中驚喜不已。
價值和價格是兩種概念,往往並不是等同。
價值是物體成形之時就已經固定,而價格卻時刻在變,一件東西的價格高並不能說明其價值就一定很高,有可能是其它因素造成的價格虛高,而同樣,一件東西的價格很低也不能說明其價值就一定很低,有可能是別人急於賣,減少利潤而降低的價格。
物以稀為貴,高古瓷稀缺,價值絕對是不菲,現在因種種原因,變得價格低下,反倒讓自己變輕鬆了,畢竟自己隻是收,又不打算轉讓出去,隻要藏品沒問題,自然價格是越低越好。
“這高古瓷現在絕對是被世人低估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上去,恢複當初的霸主地位。”
王會長歎了口氣,道:“古玩的交易建立在懂行,識貨,出得起錢的基礎上,現在經濟是飛速增長,有錢人也越來越多,但錢都集中在做互聯網的年輕人手中,他們的審美暫時還欣賞不了這種高古瓷的美,也是沒辦法的事。
“除非短時間內它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不然單靠大家對它的理解來加深和認識,提高到能欣賞它的美還是屬於遙遙無期。”
陳鬆搖了搖頭,按照王會長昨天說的,現在古玩已經變成資本主導,想恢複高古瓷的往日榮光,談何容易。
他坐直身子,道:“七百五十方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要加個條件。”
“什麽條件?”
王會長精神一震。
這件定窯劃花八棱大盌說起來已經在他手裏壓了好多年了,期間也有不少人問過價,隻是那些人出的價一個比一個低,這次拿過來,也是希望陳鬆能給他一個滿意的價。
“我要檢查被銅包裹的位置有沒殘缺,如果是無裂無缺的整器,我就要了。”
陳鬆指了指定窯劃花八棱大盌。
王會長沉默了。
陳鬆的這個要求,讓他變得非常被動。
作為古董商的他,對於瓷器為了掩蓋瑕疵而包邊的情況是異常熟悉,尤其是實用器,十件包邊十件有問題,一查一個準。
古代的瓷器,並不是尋常百姓能用的,就拿碗來說,碗的曆史綿延幾千年,自從有了人類的文明史就有了碗的曆史,但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的碗卻不是現在所看到的瓷碗,瓷碗的產生是很晚的事情,嚴格地說直到東漢晚期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瓷碗。
在古代,普通人不可能用的起精細的瓷碗,平民用的基本都是粗糙的陶碗、鉛碗或粗瓷碗。
陶碗的胎很厚,易碎,吸水強,強到能把在碗中盛放的粥中的水給吸掉,變成幹飯這種程度,而鉛碗長期使用對人體有毒。
所以能擁有粗瓷碗成為一個家庭富裕的象征,更不要是精細的瓷碗了,甚至很多家庭隻擁有一個粗瓷碗,平常隻有一家之主和客人能使用,不像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碗在一個家庭中越來越算不上什麽重要的財富。
瓷碗雖然比陶碗結實,但還是屬於易碎品,稍不小心就打會碎,使用中再小心也難免會發生磕碰和損壞,相信每個人都有失手打碎瓷器的經曆。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碗壞了換一個就行,可在物資缺乏,瓷器價格昂貴的古代,非王公貴族是沒人舍得換的,如果是碗口崩了,就找人在口沿包一圈金屬邊繼續使用,如果是裂成幾瓣,就隻能找人鋦瓷了。
鋦瓷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修複起來,繼續使用的技術,平常聽到的“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說的就是使破碎的瓷器複原再生鋦瓷技藝。
王會長一時間神色變幻不定,雖然這件定窯劃花八棱大盌屬於宮廷的物品,可經曆那麽多朝代的變遷,使用者不知換了多少個,期間哪怕被人收藏起來,可這後加的銅邊,誰也保證不了是不是因為盌口有損才重新做的。
最終,他一咬牙,道:“行,我答應,就當賭了!”
陳鬆同意七百五十萬的價格,比起之前的人出價來說,不知翻了多少倍,他感覺值得一賭。
何況今天不同意,在遇到下一個買主時候,人家很有可能也會提出同樣的要求,還不如索性一試,要是盌口有損,那自己也不用去想這事,為它再折騰了。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