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瘴疫的實質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監軍,此事恐有不妥!”蘇崗麵色凝重的反對,“我們即將進入百越,此地民情複雜,又在交戰之中,若是分兵而行,我們無法保護大人安全抵達!”
“是啊,戰事危急!力分則弱,大人三思!”王翳也明確表示了不同意。
隻有陳恢並未立即表態,沉吟了片刻之後才問道:“關於瘴疫之氣的防護,監軍大人是不是也有了對策?不妨說出來,讓我們一並知曉!”
李信目光閃動,這段時日跟此三人相處,發現脾性各有不同。
若是論起決勝疆場之上的經驗,誰也不能與蘇崗相提並論,他領軍作戰的本事其實不在王離之下,隻是甘為輔助而已。
心底純粹、勇猛無畏,則首推王翳,如果讓他選一人衝鋒陷陣、斬將奪旗,必然是這位騎中郎。
而陳恢則顯得不像是普通的將領,他的武藝雖然比不上其餘兩人,但其領悟力和敏感度卻遠勝,因此隻有他聽出了分兵與瘴疫之間必然存在關聯。
李信頷首道:“所謂瘴疫,其實並非傳說中的毒氣,更不是靠著蒙住耳鼻即可防範。”
他這番話若是在千年之後,當然不算新鮮,但在秦代,還算是不折不扣的超前之論。
就連曾經參與楚地作戰的蘇崗也麵露不解之色,有些懷疑的說道:“並非末將反駁,而是我曾經問過當地人,他們都說是因為森林裏的飛禽走獸死亡之後,屍體不斷累積、腐爛,所形成的毒氣聚集,再加上陰濕的氣候,才有了瘴疫之患。”
“是啊,又沒被毒物咬傷,也沒吃錯什麽東西,若非無聲無息的吸入體內,這些人又是怎麽死的?”
有幾個軍侯小聲的附和道,“莫非真的是有什麽害人的鬼神作祟?”
李信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說的不對!事實上森林之中的空氣應該是極好的,並無毒氣!之所以有大批將士感染瘴疫,主要是被細小的蚊蟲所叮咬!”
“你們想想,那些將士的身上是不是出現一大片、一大片的紅斑,逐漸潰爛,最終無法醫治?”
“而最初的紅斑,其實便是被難以察覺的毒蟲所叮,隻是並未引起重視,若是仔細觀察,便能發現端倪。”
“至於那些被叮咬之後扛過去的,體內便出現了抗體,也就不易再感染所謂的瘴疫了!”
李信這番話有理有據,再加上他的聲望,讓眾人紛紛陷入了思索,又是陳恢打破沉默:“既然如此,請監軍明示破解之法!”
李信一掠而來的目光中帶著幾分滿意,緩緩說道:“我專門請教了去過百越當地的大夫,便知道有一種藥草,經過熏烤之後便能散發獨特的氣味,讓毒蟲無法近身。”
說到此處,李信從懷裏掏出了一把形如鋸齒的葉片,說道:“此物生長於三楚之地,但在西甌極為罕見。因此我在此分兵還有一個意圖,不僅要將艾草的功效與使用告訴將士,也要讓開鑿河渠的工匠知道。”
他一揮手,便有負責後勤的軍侯上前,將事先準備好的艾草分發給眾人。
見還有人將信將疑,不以為然,李信提高了聲音,說道:“每個人都必須按此方法操作,才能進入百越,否則便以軍法處置。”
見蘇崗、王翳等人均無異議,他指著隊伍最後幾輛馬車所載之物說道:“這些艾草是我早就備好的,分別帶給修渠民工以及蒼梧的秦軍。”
“前麵的路途崎嶇難行,馬車便無法繼續行進了!”李信說道,“便要靠大家分散承擔。”
“這些量也許無法支持很久,但後續的艾草正在運送過程中,務必確保送到大秦的每一個子民手中,絕不能讓他們白白折損。”
李信的言行,比起隻問戰爭勝利,不顧損傷的所謂名將強的多了,眾人眼中無不露出佩服的眼光。
“因此,我才要分兵而行!蘇崗、王翳率四百人前往蒼梧,陳恢率餘下的一百人隨我前往桂林!”
“相對來說,我們的人少了,目標也小,可以更好的隱蔽行蹤!”
既然李信已經決定,蘇崗、王翳也都不敢再有異議,便當即吩咐手下軍侯清點艾草、分派給麾下士卒。
“監軍大人,此去桂林道路艱險,或有山寇賊虜出現,一切小心!”
蘇崗、王翳當即與李信拱手告別,率領四百名騎兵啟程,向著東南方向而去。
看著他們漸漸消失在視線中,李信吩咐道:“陳校尉,傳令下去,我們銜枚而進,務必保持行動的隱蔽性。”
“若是萬一遇上百越之人,不宜與其纏鬥,迅速擺脫,盡快與史祿會合!”
一路之上,他們也曾數次遇到盜匪,但以一百精銳禁軍的實力,足以應付,他們也隻是按照李信的吩咐,將其驅逐而已,並不戀戰。
陳恢有些奇怪的問道:“此地已經是西甌,但我們一路而來並未遇到太多的敵軍,而史祿監修河渠也並未遭受騷擾,這是何故?”
李信笑道:“西甌不過區區一個部落而已,人口不過數十萬,能戰的成年男子絕對不超過五萬,幾乎都在與我秦軍對峙,想要分兵攻擊史祿,力不能及也!”
“再說,我秦軍固然損失慘重,但西甌、雒越的聯軍難道沒有傷亡?他們的兵員補充比我們更加困難,更不用說發動全麵進攻了。”
“但是,他們終究憑借地利的優勢,易守難攻,屠睢先前便是吃了冒進的虧,若是我軍再有大敗,那麽百越之戰的氣勢便已經再而衰、三而竭了。”
“因此我嚴令任囂不能倉促出戰,隻有恢複元氣,等待史祿這邊大功告成,便能集中力量,一戰而勝了!”
李信這些天思考的結果全無隱瞞,一並說了出來,讓陳恢頓開茅塞。
他雖然聰明能幹,畢竟從來沒有指揮過大軍作戰,此時才明白李信分兵的真正意圖,點頭道:“末將明白了!監軍您堅持先到史祿這裏來,還有最重要的原因沒有說出來!”
“是啊,戰事危急!力分則弱,大人三思!”王翳也明確表示了不同意。
隻有陳恢並未立即表態,沉吟了片刻之後才問道:“關於瘴疫之氣的防護,監軍大人是不是也有了對策?不妨說出來,讓我們一並知曉!”
李信目光閃動,這段時日跟此三人相處,發現脾性各有不同。
若是論起決勝疆場之上的經驗,誰也不能與蘇崗相提並論,他領軍作戰的本事其實不在王離之下,隻是甘為輔助而已。
心底純粹、勇猛無畏,則首推王翳,如果讓他選一人衝鋒陷陣、斬將奪旗,必然是這位騎中郎。
而陳恢則顯得不像是普通的將領,他的武藝雖然比不上其餘兩人,但其領悟力和敏感度卻遠勝,因此隻有他聽出了分兵與瘴疫之間必然存在關聯。
李信頷首道:“所謂瘴疫,其實並非傳說中的毒氣,更不是靠著蒙住耳鼻即可防範。”
他這番話若是在千年之後,當然不算新鮮,但在秦代,還算是不折不扣的超前之論。
就連曾經參與楚地作戰的蘇崗也麵露不解之色,有些懷疑的說道:“並非末將反駁,而是我曾經問過當地人,他們都說是因為森林裏的飛禽走獸死亡之後,屍體不斷累積、腐爛,所形成的毒氣聚集,再加上陰濕的氣候,才有了瘴疫之患。”
“是啊,又沒被毒物咬傷,也沒吃錯什麽東西,若非無聲無息的吸入體內,這些人又是怎麽死的?”
有幾個軍侯小聲的附和道,“莫非真的是有什麽害人的鬼神作祟?”
李信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說的不對!事實上森林之中的空氣應該是極好的,並無毒氣!之所以有大批將士感染瘴疫,主要是被細小的蚊蟲所叮咬!”
“你們想想,那些將士的身上是不是出現一大片、一大片的紅斑,逐漸潰爛,最終無法醫治?”
“而最初的紅斑,其實便是被難以察覺的毒蟲所叮,隻是並未引起重視,若是仔細觀察,便能發現端倪。”
“至於那些被叮咬之後扛過去的,體內便出現了抗體,也就不易再感染所謂的瘴疫了!”
李信這番話有理有據,再加上他的聲望,讓眾人紛紛陷入了思索,又是陳恢打破沉默:“既然如此,請監軍明示破解之法!”
李信一掠而來的目光中帶著幾分滿意,緩緩說道:“我專門請教了去過百越當地的大夫,便知道有一種藥草,經過熏烤之後便能散發獨特的氣味,讓毒蟲無法近身。”
說到此處,李信從懷裏掏出了一把形如鋸齒的葉片,說道:“此物生長於三楚之地,但在西甌極為罕見。因此我在此分兵還有一個意圖,不僅要將艾草的功效與使用告訴將士,也要讓開鑿河渠的工匠知道。”
他一揮手,便有負責後勤的軍侯上前,將事先準備好的艾草分發給眾人。
見還有人將信將疑,不以為然,李信提高了聲音,說道:“每個人都必須按此方法操作,才能進入百越,否則便以軍法處置。”
見蘇崗、王翳等人均無異議,他指著隊伍最後幾輛馬車所載之物說道:“這些艾草是我早就備好的,分別帶給修渠民工以及蒼梧的秦軍。”
“前麵的路途崎嶇難行,馬車便無法繼續行進了!”李信說道,“便要靠大家分散承擔。”
“這些量也許無法支持很久,但後續的艾草正在運送過程中,務必確保送到大秦的每一個子民手中,絕不能讓他們白白折損。”
李信的言行,比起隻問戰爭勝利,不顧損傷的所謂名將強的多了,眾人眼中無不露出佩服的眼光。
“因此,我才要分兵而行!蘇崗、王翳率四百人前往蒼梧,陳恢率餘下的一百人隨我前往桂林!”
“相對來說,我們的人少了,目標也小,可以更好的隱蔽行蹤!”
既然李信已經決定,蘇崗、王翳也都不敢再有異議,便當即吩咐手下軍侯清點艾草、分派給麾下士卒。
“監軍大人,此去桂林道路艱險,或有山寇賊虜出現,一切小心!”
蘇崗、王翳當即與李信拱手告別,率領四百名騎兵啟程,向著東南方向而去。
看著他們漸漸消失在視線中,李信吩咐道:“陳校尉,傳令下去,我們銜枚而進,務必保持行動的隱蔽性。”
“若是萬一遇上百越之人,不宜與其纏鬥,迅速擺脫,盡快與史祿會合!”
一路之上,他們也曾數次遇到盜匪,但以一百精銳禁軍的實力,足以應付,他們也隻是按照李信的吩咐,將其驅逐而已,並不戀戰。
陳恢有些奇怪的問道:“此地已經是西甌,但我們一路而來並未遇到太多的敵軍,而史祿監修河渠也並未遭受騷擾,這是何故?”
李信笑道:“西甌不過區區一個部落而已,人口不過數十萬,能戰的成年男子絕對不超過五萬,幾乎都在與我秦軍對峙,想要分兵攻擊史祿,力不能及也!”
“再說,我秦軍固然損失慘重,但西甌、雒越的聯軍難道沒有傷亡?他們的兵員補充比我們更加困難,更不用說發動全麵進攻了。”
“但是,他們終究憑借地利的優勢,易守難攻,屠睢先前便是吃了冒進的虧,若是我軍再有大敗,那麽百越之戰的氣勢便已經再而衰、三而竭了。”
“因此我嚴令任囂不能倉促出戰,隻有恢複元氣,等待史祿這邊大功告成,便能集中力量,一戰而勝了!”
李信這些天思考的結果全無隱瞞,一並說了出來,讓陳恢頓開茅塞。
他雖然聰明能幹,畢竟從來沒有指揮過大軍作戰,此時才明白李信分兵的真正意圖,點頭道:“末將明白了!監軍您堅持先到史祿這裏來,還有最重要的原因沒有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