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黃歇捧著魏相進獻來的一卷薄薄的小冊子,恭敬的呈遞到劉詢手中。


    劉詢接過來,翻開來仔細看了看。


    貢禹的文字功底,自然是極好的,字也寫的非常漂亮。


    讀起來,居然還朗朗上口。


    而且,看得出來,這些日子,貢禹用了不少心,最起碼,把呂氏春秋和管子什麽的啃了一遍。


    講出來的道理,看上去還是很能忽悠人的。


    “隻是,儒家色彩還是太濃厚了一些……”劉詢將這個冊子放到一邊,心裏想著。


    不過,也不能怪貢禹。


    現在,哪怕是韓增,也料不到,劉詢這個過去一直對商賈喊打喊殺,極盡打壓之姿態的皇帝,居然會在心裏有一個扶持甚至鼓勵商賈的念頭。


    所以,表麵上,劉詢還是裝出一副很喜歡的模樣,道“此子所論,頗合朕意!尤其是‘國不益賦,海內用饒’八字用的極好!”


    劉詢對魏相問道“禦史大夫,此子如今安在?”


    “迴稟陛下,此子目前正在殿外……”魏相恭身答道。


    劉詢聞言,嗬嗬的笑了一聲。


    在心中給魏相點了讚。


    原本劉詢還有些擔心,貿然將貢禹這麽個沒關係沒背景沒資曆的家夥丟到主爵都尉的位置上,會讓人說閑話,甚至,可能導致以後工作沒法開展。


    但有了魏相跳出來配合演了這場戲後,之後再啟用貢禹,就順當的多了。


    禦史大夫舉薦的人,難道還不能升一級,簡拔一下嗎?


    當然,劉詢自也知道。


    估計貢禹的老師董安,為了給自己的弟子鋪路,這次大抵是將這幾十年積攢的人情人脈,差不多用光了。


    很可能還倒欠了法家的幾個巨頭好多人情。


    這些人情可不好還!


    但,這與劉詢無關。


    “宣他進殿旁聽罷……”劉詢裝模作樣的道。


    “諾!”


    這場戲演完,劉詢就臨襟正坐,看向群臣,朗聲鼓勵道:“今日乃是朔望朝,諸卿皆可暢所欲言,百無禁忌!”


    這自然是必須要做的麵子工程,同時也是關係到今天朝議能否順利、成功的關鍵。


    作為皇帝,劉詢一直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


    他心裏麵明白,在自己開掛的情況下,滿朝文武加起來。也不是他這個已經證明了自己確實君權天授的皇帝的對手。


    但越是如此,就越要小心謹慎謙虛,不能驕傲,不能自大。


    更不能以為自己真的就能單挑全世界了。


    曆史上有很多人,別人看著很強大,自己也以為自己很強大,結果,卻隻是一隻紙老虎,一戳就破。


    典型的例子,就是苻堅。


    兩千多年的人類政治史。此刻,就在劉詢心裏轉悠。


    “真正強盛的帝國,應該讓人們以為是他們在統治和治理國家……”劉詢心裏想著。


    這是後世米帝的經驗,也是米帝仗之獨步全球的製勝法寶。


    而具體到此時,劉詢將這條成功經驗進行了西漢化,變成了讓士大夫勳貴列侯們以為他們在與朕共治天下!


    那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當然是要充分發揮‘民煮決議’啦。


    反正,無論大臣們怎麽說,最終作為皇帝的劉詢,總是會想到辦法,將他們的意思。變成自己的意思的。


    這樣一來,大臣列侯們會覺得陛下還是很民煮的嘛,很尊重我們的嘛。


    有了這麽個鋪墊在,無論大臣列侯對推出的政策多麽不滿意。多麽不認可,但他們卻會去執行。


    自己選的政策,就是跪著也得幹不是?


    即算不願意執行,但起碼也不會暗地裏耍花招,陽奉陰違,甚至搞破壞。


    這比強行按著牛頭去喝水好多了。


    更關鍵的是。這樣做,還能讓大臣們尤其是士大夫們,產生代入感,產生一種自己是國家主人翁的感覺。


    《從鬥羅開始的浪人》


    這可是至關重要的!


    沒有這個前提,皇帝一個人自說自話,自彈自唱,你就算是把牛皮都吹上天了,又有什麽用?


    這是劉詢在上次幹趴了列侯串聯後,這幾個月自我檢討和反省的經驗心得。


    其實,上一次廣陵王串聯,也把劉詢嚇壞了。


    作為穿越者,劉詢哪能不知道王莽跟王安石的下場呢?


    這個世界上,可並不是你有道理,你想做好事,你就一定能成功。


    尤其是政治之事。


    官僚跟權貴們,可是有一萬個辦法,把皇帝玩的欲仙欲死。


    所以,在經過上次之後,劉詢就知道了。


    就目前來說,在沒有扶持起一個能取代現有官僚集團和利益集團的勢力前,他還將繼續跟這些舊式官僚舊貴族們虛與委蛇。


    甚至,很多時候,他得後退幾步,做個樣子,換取這些人的合作。


    不然,逼急了這些家夥,他們明著幹不過你,難道還不會拖後腿嗎?難道還不會變著法惡心你嗎?


    劉詢可不認為,他能一個人就鬥的過全天下!


    好在,劉詢一直以來,維持的形象還不錯。


    最起碼在國家大政跟朝議上,劉詢這個皇帝,從未有過獨斷專行,從來都是先爭取意見,贏得多數支持,然後才開始推行。


    所以,盡管目前,劉詢跟官僚權貴們出現了些裂痕。


    但影響不大,而且,劉詢還時不時的拿了些東西出來收買*官僚權貴們。


    於是,今天這場戲,才能得以繼續演下去。


    而且,因為談的是商賈的事情,跟多數列侯勳貴士大夫,完全沒有什麽利益聯係,最多就是個理念跟政見的問題。


    群臣很給劉詢這個皇帝麵子。


    尤其是列侯們,紛紛站出來,響應劉詢的號召,暢所欲言。


    反正無非就是罵商人為富不仁,囤積居奇嘛。


    這誰不會?


    倒是士大夫們想的更深遠一些,主人翁意識也相對列侯們更多一些。


    畢竟,漢室天下,商賈興盛了幾十年了。


    商賈大興,帶來的利弊,都是擺在世人麵前,被人評論和思考了幾十年了。


    跟所有事物一樣,任何事情,隻要存在的時間久了,那自然,就會有人去思考,這個事情的存在是否合理?有益?


    漢室政壇和輿論界,對商賈,雖然主流是持否定意見。


    但,卻也不是沒有為商賈說話的人。


    “臣大農中丞鉞,拜見陛下!”從大農田延年的身後,走出一位中年官員。


    看到這人出場,劉詢的眼睛也是一亮。


    眾所周知,大農田延年打出仕起,走的就是聲望路線,靠的是人品好,道德佳,作風正派,廣受輿論讚譽,從而一步步爬到了目前的九卿之職。


    所以,相對來說,田延年的個人能力,就很值得人懷疑了。


    劉詢有時候甚至暗地裏腹誹過要是派田延年去關東管理一個戶數過萬的大縣,他能管的過來嗎?


    反正,劉詢從未聽說過田延年曾經做過什麽事情或者有過什麽成績。


    但是……


    這並不能證明,田延年就是個什麽濫竽充數的廢柴或者純粹運氣好混到高位的庸才。


    恰恰相反,能從太宗時期一直屹立到今天,田延年若沒有幾把刷子,早被人挖坑埋掉了!


    更何況,地位到了田延年這個級別。


    能力跟手腕,反而退居其次了。


    心性跟為人,成為了評判其是否合格的標準。


    而田延年是君子,天下公認的道德楷模。


    甭管這裏麵有沒有注水,是否曾經有過炒作什麽的。


    至少,這麽多年來,田延年始終維持著自己的君子形象。


    他翩翩有禮,謹守法度,從不越距,他溫文恭謙,平易近人,禮賢下士,即使是對待下人,也從不擺官架子。


    看上去,田延年是一個標準的儒家清流。


    但很可惜,他是黃老派的政治家。


    黃老無為,又無所不為。


    作為目前黃老派的中堅之一,田延年就是一個典型的曹參式大臣。


    對類似曹參這樣的黃老派政治人物來說,他們並不需要自己多麽有才華,多麽有能力或者幹了什麽了不起的事情。


    他們隻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把自己手底下的專業人士跟有能力的家夥找出來,然後委以重任。


    剩下的,就是自己在家裏喝喝酒,彈彈琴,欣賞風花秋月,四季變化即可。


    這種省心省力。而且,極易推廣的為官之道,在過去幾十裏,曾經一度興盛無比。


    著名的平陽懿候曹參為相國的時候,為了告訴天下人。他確實不想管事,幹脆天天喝酒,將國家大政,全部委任給那些他提拔的手下。


    曹參不止自己不管,還禁止其他人瞎管。


    惠帝曾經就想要管上一管,然後被老曹噴了滿臉口水。


    也就是最近十來年,法家力量的重新崛起,才打破了這個局麵,讓一潭死水的政局,有了漣漪。有了波折,也有了生氣。


    而這個站出來的大農中丞,在名義上,是田延年的副手。


    但實際上,滿朝上下都心知肚明,此人才是現在漢室國庫真正的掌舵人。


    跟少府、太仆這兩個衙門不同,這個大農中丞,不是劉詢硬塞給田延年的。


    而是田延年自己挖掘出來的人才。


    看看他的履曆就知道了。


    十年之前,他隻是一個上計吏,每年跟著郡國的上計車輛,往來長安,無避寒暑。


    當時,他可能也就粗略的能認識幾個大字。


    但今天,他已是漢室最強的幾個財會之一。據說,他隻要看一眼賬薄,就能瞬間通過心算,得出結餘虧空的數額。


    “番卿有什麽要說的?”劉詢站起來,問道,對待專業人士。劉詢永遠都保持著足夠的敬重。


    番姓是很孤僻的一個姓氏。


    但在漢室的曆史上,姓潘的大臣,通常都以腦洞特別大而著稱。


    譬如,眼前這個臣子的父親叫番係。


    未來會異想天開,居然想挖開三門峽,讓黃河跪下唱征服。


    若隻是想想,那也就罷了。


    但關鍵是,人家付諸了實際行動……


    雖然,最終這次嚐試以失敗告終,隻留下了數十萬畝渠田和一個異想天開的笑話。


    但,至少勇氣可嘉。


    “臣鉞昧死啟奏陛下臣以為,丞相所言,極是!陛下憂心天下,欲開源節流,也是極好!”大農中丞番訓慢條斯理的一字一句的,極有條理和節奏的說道,這也是搞財會的人的職業病了。


    “隻是,臣有兩個疑問,不知該不該說……”他抬起頭,看向劉詢,問道。


    “愛卿請說……”劉詢麵帶笑容的道。


    “那微臣就鬥膽了……”番訓叩首道“陛下,高皇帝曾令有司,越曰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今陛下欲開源,征商賈之稅以濟元元,臣微末之智,粗劣之言,難敘其美,隻是……今陛下因用度而不顧祖宗法令,難保翌日不會有人,循陛下之例,橫征暴斂!”


    劉詢的臉色,頓時就變得尷尬了起來。


    老劉家有兩條祖宗法度,是憲法一樣的存在,沒有那個皇帝敢去動這兩條祖宗法度。


    第一條,就是劉氏天下的根基和法統人心所在的‘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數十年來,無論是誰,地位多高,觸犯這條鐵律,絕對要被法律嚴懲。


    這第二條,就是番訓所說的那道訓令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


    這條訓令的意思非常淺顯。


    那就是國家稅收,應該是在先行計算了官員俸祿和國家開支後,再向百姓征收。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呆板、僵硬且缺乏靈活性的政策。


    但,正是這樣一條呆板、僵硬的訓令,保護了天下大多數的農民,使他們不至於連最後一口吃的都要被當官的搶走。


    數十年來,這條訓令,一直就是漢室的國家稅收指導精神。


    曆代天子輕徭薄賦,最大限度的減免百姓負擔和祛除不必要的浪費。


    如今,劉詢要加征車船和礦稅,卻可能在這條鐵律身上開一個口子。


    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今天皇帝能不顧祖宗法度,隻為自己爽,加征商稅,那明天換個皇帝,想修個園子啊池子啊,是不是也能繞開這條訓令,加點稅到農民啊商人啊什麽的身上?


    裂痕自然就會一天天擴大,最終,崩潰。


    而這是所有有良知的人,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大農中丞的擔憂,確實很有道理!”在經過片刻的沉默後,劉詢抬起頭,微微笑著表揚道。


    “臣不敢……”番訓立刻就匍匐在地,用最謙卑的姿態來表明自己絕對不是來找茬的“隻是身為人臣,為陛下拾遺補缺而已……”


    “賜大農中丞帛一匹,以嘉其進言直諫之功!”劉詢對黃歇吩咐一聲,用實際行動來告訴群臣朕沒跟你們開玩笑,放心大膽的直諫,提出意見,甚至是批評罷!


    反正,朔望朝向來就是嘴炮的地方。


    “臣謝陛下隆恩!”番訓聞言立刻就拜謝。


    其他大臣見了這個情況,也紛紛把心放迴肚子裏。


    甚至有些人在心裏想著“陛下,這可是您讓我們大膽的說的啊……”


    膽略瞬間ax。


    “至於中丞所憂,卻是不必擔心……”劉詢微笑著對番越說道。


    迴過頭來,劉詢對一直侍立在他身側的尚書令韓增吩咐道“尚書令,宣詔吧!”


    “諾!”韓增嚴肅的大禮一拜,然後,恭敬的從一個玉盒之中,取出一份早就已經擬好的帛書。


    捧著這卷帛書,韓增慢慢的走到禦階之上,雙目平正。一絲不苟的將那帛書攤開來。


    “陛下詔,群臣恭聽!”韓增朗聲說著。


    於是,群臣中,除了少數幾個知道要發生什麽事情的巨頭外。大部分人都是懵懵懂懂的跟著其他人匍匐到地上“臣等敬聞聖命!”


    韓增低下頭,看了看這個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帛書。


    他嘴角微微有些抽搐。


    這道詔書裏的法家思想,簡直要突破文字的掣肘,跳到這個世界上來興風作浪了。


    隻是……


    哪怕如此,韓增也依然對這些文字愛的發狂。


    為什麽?


    韓增。曾經悄悄的拿著這道詔書的部分草稿去請教他妻子的祖父大人,漢室的樊侯。


    樊侯看完以後,給了韓增一句話此法飾《詩》《書》,不足為奇。


    樊侯覺得不足為奇,但對韓增來說,卻等於給他打開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


    韓增忽然間發現黃老無為跟盡地力之教之間的共同語言還真多。


    若是能擱置爭議,共同進步。


    那這漢家政壇,誰能抵擋黃老與法家合一的威力?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連腦子裏的某些亂七八糟的念頭排擠出去,韓增抑揚頓挫的照著帛書上的內容念了起來“朕承先帝遺命。獲保宗廟,以渺渺之身,托於天下君王之上,今已三年有餘。朕即不敏,不能遠德,是以方外之國,或不安寧,四荒之外,不安其生……”


    這詔書的開頭內容,平淡無奇。跟過去漢室天子的多數詔書沒有區別。


    韓增稍微頓了一下,似乎是吸了一口氣,將腰杆也挺的更直一些,繼續念誦“朕即不德。常畏過行,以羞先帝遺德,是故嚐三省其身,簡衣物,省車馬,興教化。立甘棠、武苑、太學,崇武備,賴群臣努力,上帝嘉惠,海內升平,靡有兵革!”


    “今天下安定,海內升平,朕唯念生民之艱難而已!詩曰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韓增繼續念道“其令丞相臣光,並廷尉丞臣圭等,上參前代得失,中和公序良俗,製《稅律》以獻朕前,自今往後,縣官加征,所必由法!”


    當韓增念完最後一個字,整個宣室殿立刻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


    這個詔書,前麵所有的文字,基本都是廢話,關鍵就在最後那一句。


    命令丞相和廷尉牽頭,組成一個漢室的稅收律法編篡工作小組。


    這沒什麽大不了的。


    漢室這麽多年了,推出來的法令跟修改的律法,加起來能鋪滿整個長安的街道。


    但,最後那‘縣官加征,所必由法’這八個字,卻在瞬間,引爆了幾乎所有人的激情。


    所謂縣官,指的是皇帝、國家。


    而這八個字的意思自然就很好理解了。


    劉詢下達的這道詔書的意思就是朕將委任丞相和廷尉主持和編輯一部有關稅收的法律,並且從此以後,官府想要加征任何稅收,都必須要先頒布一個配套的法律,不然,就不能加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劉病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笑卡夫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笑卡夫卡並收藏我是劉病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