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話間,房門“哐啷”一聲被人踢開,隻見被陳文祺點了穴道的兩個衙役領了數人,一手舉著火把、一手提著明晃晃的腰刀,闖進房中,手指陳文祺叫道:
“婁大人,就是他。”
在點穴道時,陳文祺想到秋夜氣溫較低,不忍兩個衙役長久受涼,而且自己與杜平交談不會太久,故此隻輕輕點了兩個衙役的昏睡穴,拿捏著一個時辰之後便可自解。哪知一念之仁給自己帶來麻煩,兩個衙役醒轉後,飛快地跑去報告了婁子通,這才引來婁子通帶著在縣衙值夜的捕快前來抓人。一進門,婁子通不由分說,就叫“把刺客給我拿下。”
杜平連忙擋在陳文祺身前,說道:“婁兄不要誤會,他是杜某……”
婁子通截住杜平的話,冷冷地說道:“杜大人不必驚慌,諒這小蟊賊挾持不了大人您。”說完對眾衙役喝道:“還不動手?”
“且慢。”陳文祺將杜平往旁邊輕輕一推,走到婁子通的跟前,問道:
“尊駕就是代掌黃岡縣的婁子通?”
“大膽,你敢直唿本……人的大名?”
“嗬嗬,姓名本是用來唿叫的,尊駕既然不欲人直唿,何必取名?”
“大膽蟊賊,死到臨頭還逞口舌之快?最好束手就擒,免受皮肉之苦。”
“閣下這是要留客?深更半夜的在下正無處可去,按理說縣衙確是休憩的好地方。不過在下瑣事纏身,今兒就不勞閣下款待,待我辦完事後,定來與閣下一會。”
話音一落,站在室內的捕快們徒覺一股大力撞來,不由自主地往兩邊一退,讓出一條通道,昏暗中一道身影一閃而過,眨眼間已到院中,待婁子通等人隨後追出時,早已不見了陳文祺的身影。
婁子通返迴杜平的房中,向杜平“關心”地問道:“杜大人,那刺客沒傷著您吧?”
杜平擺擺手,謊稱道:“沒有。他並非刺客,是……是下官的遠房親戚。”陳文祺臨走前,利用“傳音入密”向杜平說了兩句話,其中一句是囑他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是嗎?”婁子通疑惑地說道:“那是本……人唐突了。既然是杜大人的親戚,在下也不再追究了,杜大人還是早些歇息吧。”說罷手一揮,對眾衙役說道:“我們走。”
來到院中,婁子通叫過原先那兩個衙役,將手往杜平住的房間一指,低聲吩咐道:“警醒一點,他有什麽動靜,立即報告。”說完張口打了個嗬欠,與幾個捕快分頭離去。
翌日天明,黃岡縣衙裏一如往常,該“點卯”時點卯、該升堂時升堂,守門的依然守門,巡查的依然巡查,仿佛昨夜未發生過任何事情。婁子通還是在辰、未、戌三個時辰準時將湯藥送到杜平的房間,親自服侍他喝下,然後離開。
冬至短、夏至轉,此時寒露已過,夜色來得比較早。婁子通第三次送來湯藥的時候,已是金烏西墜,暮色漸濃。
杜平喝完碗裏最後一口藥湯,向婁子通稱謝道:“多謝婁兄。”
婁子通接過杜平手中的空碗,說道:“杜大人不要客氣,在下告辭了。”說完轉身走出房門,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繞過西廂房,婁子通來到一間上鎖的偏房門前,從腰間取出一把鑰匙打開房門,左右一瞧,見四處無人,便閃身進入房內,反手關上房門。
房中陳設很簡單,隻有一桌一櫃一銅爐,銅爐上放著一隻瓦罐,想來這便是他專為杜平煎藥的地方。
婁子通走到桌前,將手中的藥碗倒扣在桌上,轉身捧起銅爐上的瓦罐,出門跾到偏房後麵的一個揚氹(當地方言,倒垃圾的土坑,垃圾在坑內腐爛之後可作肥料——作者注)旁,拾起氹邊的一把鐵鍁,刨開垃圾,將瓦罐中的藥渣倒出,再以旁邊的垃圾覆蓋。做完這一切,才將瓦罐捧迴偏房放好,鎖門而去。
婁子通前腳走,陳文祺後腳就從西廂房牆後轉出來,迅速下到揚氹中,用鐵鍁慢慢刨開覆蓋的垃圾,一堆藥渣顯現在眼前。
他拾了一根短棍,仔細地撥弄翻看,似在辨認藥方配伍。藥材經過三次煎熬,幾乎都已酥爛,短棍一撥,立刻分裂成碎粒。忽然,陳文祺眼睛一亮,扔下手中的短棍,伸手揀出一片形狀完好的藥材,仔細瞧了一會兒,又撩起衣襟擦了擦藥片上的汙垢,送到舌尖舔了一下,皺著眉微微點了點頭,然後跳上揚氹,潛出縣衙。
午夜,杜平睡意朦朧之中,忽覺房中有動靜。他睜開眼睛一看,一個人影站在床前,正彎腰輕輕拍打著床沿。杜平一驚,正要叫喊,隻聽人影輕聲說道:“杜大人,是我。”
杜平一聽是陳文祺,心裏一鬆,吐出一口長氣,說道:“嚇死我啦。”說罷便要起身點亮燈燭。
陳文祺一把將他按住,說道:“不必起來,我們就這樣說幾句話。”
“陳大人請講。”
“杜大人,從明日起,你不可再喝婁子通送來的湯藥。”陳文祺輕聲交待。
“為何?”杜平驚問道。
“照我說的做,我保證杜大人的精神會一天比一天好。至於為什麽,以後自然明白。不過,不能讓婁子通他們知道你沒有喝藥,如何瞞過他,你自己想辦法。”
杜平雖然不解,但還是點頭答應。
“杜大人,當年你廢除了鍾離嵐與司徒蛟兩人的定親契約,那張契約現在何處?”陳文祺雖然幾乎確定那定親契約就在司徒蛟身上,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已經封存在縣衙的黃冊庫裏了。”
“除那張定親契約外,本案還有什麽證據留存?”
“還有司徒蛟和鍾離嵐兩人畫押的質證記錄。”
“就這兩樣?”陳文祺似乎不信。
杜平點點頭:“就這兩樣。狀元公想要什麽?”
“杜大人,當年你廢除定親契約時沒有判詞嗎?照理說,這判詞不僅應同佐證一同留存備查,而且還應謄抄給當事人收執啊?”
杜平赧然說道:“當時雙方同意了調解方案後,書吏便將畫了押的質證記錄呈給老朽,老朽信手將打好腹稿的判詞寫在質證記錄的反麵,待宣讀完判詞,司徒蛟和鍾離嵐他們都迅速離開縣衙。老朽見調解圓滿結束,一高興,也沒顧上讓書吏重新抄寫判詞。”
陳文祺一聽暗暗叫苦,果然不出所料,當事人手中並沒有判詞。不曾想杜平的一個疏漏竟然失去了關鍵證據。
“狀元公,你打算與莫仁興打官司?”見陳文祺半天沒說話,杜平關心地問道。
“在下並非當事人,如何能打這個官司?我隻是在尋找佐證而已。”
“老朽當年親自辦的案,自然是最有力的證人,何須另找什麽佐證?”杜平信心滿滿地說道。
“杜大人願意出麵作證,那是再好不過。但莫仁興老奸巨猾,若對大人的證言不予采信,大人你待如何?”
杜平聞言一窘,暗想空口無憑,那老賊必然抵死不認,便對陳文祺說道:“既然如此,狀元公便將那案卷取出來吧。老朽雖然離職年餘,可主簿他們這些人還是肯聽招唿的,老朽寫個字據,你拿著趁夜去找主簿,讓他將案卷取出來。”杜平極希望方家勝訴,這樣一來,自己複出的機會就大了,因此他熱情地給陳文祺獻計獻策。
陳文祺心道,到如今還不知道莫仁興為何讓你離職養病?口裏卻說:“晚了,那宗案卷隻怕早就擺在黃州府書房的案上了。”
杜平初時不解,細細一想,方始明白莫仁興“軟禁”自己的原因,一時又氣又惱,半天說不出話來。
陳文祺看看窗外,已有絲絲的晨曦透入房中,便站起身向杜平辭行,“杜大人,請多保重,咱們後會有期。”
天色微明,早起的人們又開始忙碌新一天的生計。
陳文祺心裏有事,出了縣衙之後,信步向郊外走去。黃岡縣的質證記錄與判詞,是廢除鍾離嵐與司徒蛟定親契約的關鍵證據,而莫仁興讓杜平離職養病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毀滅這個證據。陳文祺對此深信不疑,因此他根本沒打算去縣衙的黃冊庫查看“驗證”。
但是,失去了這些書證,方彥傑、鍾離嵐如何與司徒蛟對簿公堂?就算杜平肯出庭作證,除非雙方當事人共同承認,否則,這種孤證是不可能被作為斷案依據的。
怎麽辦?
自從科考以來,陳文祺可說經曆了太多的事情:沈靈珊被綁架、居庸關遇暗殺、酆燁的荒唐合約、郭村的無頭命案、戰靜州、收“三衛”、還有在息風嶺獨戰嶺南三兇,等等,每樁每件不是兇險至極就是茫無頭緒,但他都能鎮定自若、從容應對。然而今天,他頭一迴有了一籌莫展的感覺。
當然,陳文祺從未想過放棄。這不僅關乎鍾離嵐、方彥傑他們個人的命運,而且還要揭穿莫仁興與司徒蛟之間的肮髒勾當,為朝廷、更是為百姓剪惡除奸、厘剔宿弊。他邊走邊在記憶中搜索前人智斷的經典案例,走著走著,忽然駐足片刻,繼而快步來到江邊碼頭,雇了一葉小舟,溯流而上,很快消失在江麵的薄霧深處。
……
武昌城高觀山南麓,座落著一處龐大的建築群,其中遍築宮殿樓閣以及水榭庭院,屋宇亭台朱漆鎏金,氣勢恢弘;周圍壘石為城,城開四門,其中南麵正門上方的城牆上鐫刻著三個鮮紅大字——鎮楚門。這處占了大半個武昌城的所在,便是大明皇朝二十六王府之一——楚王府。
洪武三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冊封六歲的皇六子朱楨為楚王,十一年後,十七歲的朱楨離開京城就藩武昌,開啟了六房一脈對楚地的統治。經過百餘年的世襲罔替,這座媲美皇宮的王府,其主人已是第五任楚王朱均鈋。
朱均鈋入主楚王府,可謂幸運中的幸運。
大明開國之初,太祖朱元璋為確立子孫的特殊身份與地位,對皇室實行封藩建製,將二十六個兒子冊封為親王,並規定冊立親王的嫡長子為世子,作為王位的繼承人,世襲罔替;親王如無嫡子,則庶子按長幼次序承嗣王位。
六房一脈,傳到第三任楚王時,就早早印證了太祖爺的“先見之明”。太祖曾孫朱季堄,以庶長子的身份於正統四年承襲王位,做了第三任楚王。可不到四年時間就撒手西去,因身後並無子嗣,其弟朱季埱嗣位做了第四任楚王。遺憾的是,盡管妻妾成群,在朱季埱掌管楚王城的十九年中,眾多的王妃、夫人們也未給他留下子嗣,與乃兄朱季堄如出一轍,身後止留下一座偌大的王府和空寂的王座。
既無子嗣,自然還是兄終弟及。依照長幼次序,楚王的桂冠輪到了先王朱孟烷的庶三子朱季塛頭上。可不知何故,朱季塛依然在他的東安郡王府安之若素,並未入主楚王宮。就這樣,楚王位一空就是三年,直到成化元年,身為東安郡王朱季塛庶一子的朱均鈋,才坐在滿是灰塵的王座之上。
由郡王搖身變為親王,朱均鈋且喜且驚。也許是得之不易,入主王府二十多年,他始終深藏若虛為人謙和,上不幹預朝政,下不淩駕地方,與帝係以及地方官吏均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這日晌午時分,朱均鈋正在楚王宮後花園漫步賞花,隻見侍童手拿一張拜帖匆匆跑來,一邊喘氣一邊稟告:“王爺,王府外有人求見。”說罷,雙手將拜帖呈到朱均鈋的麵前。
朱均鈋接過拜帖,隻見上麵寫著:翰林院帶俸學士武德將軍湖廣蘄水陳文祺叩拜。
陳文祺?朱均鈋覺得這個名字耳熟得很,但一時又記不起來是何人,便問那侍童道:“此人多大年紀?他還說什麽沒有?”
“迴王爺,那人大約二十左右,他說兩年前在瓊林會武宴上見過王爺。”
“是他?”朱均鈋一下子記起來了,這不就是在瓊林會武宴上侃侃而談“三元及第”的那個新科狀元嗎?聽說他識破了韃靼人的陣型、賺迴了二十年前被韃靼人搶去的河套三城,難怪皇帝封了他個翰林院帶俸學士之外還封了個將軍哩。可是,本王與他話都沒說上一句,今天他來幹什麽?
“王爺,見還是不見?”侍童見王爺久久沒有出聲,小心地問道。
“見,引他到存心殿稍候,本王這便過去。”朱均鈋說完,不緊不慢地走出後花園。
“微臣陳文祺叩見王爺。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陳文祺匍匐於地,向朱均鈋施拜君臣大禮。
“陳將軍請起,看座。”朱均鈋不無客氣地說道。
陳文祺謝過之後,在朱均鈋的下首一張椅子上欠身就座。
“王爺,微臣冒昧拜謁,懇請恕罪。”落座後,陳文祺首先客套了一句。
“無妨,本王正閑得慌,巴不得有人來說說話哩。”朱均鈋寬厚地笑了笑,接著說道:“陳將軍當日在瓊林會武宴上吟詩作對、口若懸河,本王印象頗深,而且欣賞得很呐。”
陳文祺拱手說道:“王爺謬讚。微臣當日口不擇言,妄評太宗老皇爺,還請王爺恕罪。”
對陳文祺來說,那次瓊林會武宴實在是不堪迴首。此時聽朱均鈋舊事重提,便順口“檢討”了一句。
朱均鈋並非四房的後裔,而且陳文祺也是實話實說,故當日聽到陳文祺那番話後,並未如四房係的親王們那般激憤。現在見陳文祺有些拘束,便搖手說道:
“陳將軍說的是大實話,何罪之有?”說完這一句,改口續道:“瓊林會武宴後,本王便離京返迴了王府。後來聽說韃靼濟農阿巴海呈貢時擺了一個怪陣,滿朝將領竟無一人能識,幸有陳將軍識陣破陣,才保得天朝的威嚴,真是英雄出少年哪。”
“哪裏哪裏?自從太宗爺得神機槍炮法,並在軍隊中特置神機營之後,那些古老的陣法已是不堪一擊,誰還去研究這種無用的東西?也是微臣少時見獵心喜,碰巧看過那個‘怪陣’,這才誤打誤撞撿了個漏。比起那些文韜武略、能征慣戰的將軍們,微臣實在不值一談。”陳文祺謙遜地說。
“人道年少輕狂,看來並非盡然。陳將軍有如此胸襟和見識,難得,難得!”朱均鈋誇讚道。
陳文祺有點窘迫,趕快轉移話題:“王爺,微臣無事不登三寶殿。”
朱均鈋這才省起陳文祺來王府拜訪必是有事,遂歉然一笑,說道:“是啊,本王倒是忘了。陳將軍此來何事?快說來聽聽。”
“王爺,皇上傳來聖旨,敕令微臣就近調集兵馬,招討暴民方浩鈺……”
不待陳文祺說完,朱均鈋詫異地問道:“湖廣出了暴民?陳將軍來見本王,莫非湖廣都司不肯調兵?”
“非也。湖廣都司王大人倒是爽快,將黃州衛兵員悉數交由微臣調遣。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難道那個方浩鈺十分強悍,你們打不過人家?”朱均鈋緊張地問道。
陳文祺搖搖頭,說道:“那倒不是。算上老幼病殘,方家寨也不過數百人,哪裏敵得過朝廷的虎狼之師?微臣雖帶了百餘人馬上山,但並未與他們交戰,而是兵不血刃地勸服方浩鈺罷兵休戰了。”
“這是大好事啊,陳將軍為何還……”朱均鈋疑惑地看著陳文祺,神情間頗有不解。
陳文祺朝朱均鈋拱拱手,欠身說道:“王爺,微臣此番奉旨招討方浩鈺,查知地方奏折對其指控多有不實,而且在微臣曉之以理後,他便主動撤去陣形,遣散山民,願意罷兵休戰。故此,微臣撤銷了他‘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滋擾地方’三項不實的罪名。因這‘強搶**’一條,事涉訴訟糾紛,要走訴訟程序,是以微臣責成方家不日前去黃州府出庭應訴。”
朱均鈋見陳文祺說到此處止住不言,問道:“就這樣?”
“就這樣。”
“奇怪了,陳將軍大老遠到王府來,就告訴本王這個事?沒有別的意思?”
“皇上敕令微臣招討方浩鈺,自然是要微臣對方浩鈺的四項指控一一查明處分,如今微臣出脫了他的三條罪名,卻留下‘強搶**’一條懸而未決,如黃州府處置不當,辦成冤案或激起民變,那便是微臣之罪了。”
朱均鈋怔怔地望著陳文祺,久久沒有吱聲。原先一直掛在臉上的微笑漸漸隱去,最後麵色一沉,“哼”了一聲說道:“陳文祺呀陳文祺,不料你入仕不到三年,便變得如此圓滑世故,真是枉讀了聖賢之書啊。”
陳文祺知道朱均鈋為何生氣,但心裏的想法不便直說,隻能見機行事,設法讓楚王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裝作誠惶誠恐的樣子,離座躬身說道:
“微臣如何圓滑世故?恭請王爺訓教。”
朱均鈋再次“哼”道:“難道不是?想當初在瓊林會武宴上,你陳狀元布衣尚未換成朝服,就敢直陳太宗老皇爺的‘不周’。現在呢?說話吞吞吐吐、語含玄機,你以為本王聽不明白?你對黃州府有懷疑,卻又不明說,於是打啞謎讓本王來猜,是也不是?”
陳文祺一聽,機會來了,於是躬身答道:“王爺英明。黃州府尹莫仁興確有許多反常之處,此案交由他辦,結果不容樂觀。但這僅是微臣的懷疑,並無真憑實據,故此不敢在王爺麵前妄言,請王爺恕罪。”
聽了陳文祺的解釋,朱均鈋臉色和緩了一些,但仍然沒有完全釋懷:“既然信他不過,為何不自己問案決斷?你是禦封的招討使,有這個權力啊!”
“稟王爺,微臣與方家以及此案有一點瓜葛,依照大明律,理應迴避。”說罷,將方浩鈺救爹爹沈清和設計解除司徒蛟與鍾離嵐的定親契約等事情向朱均鈋說了個大概。
朱均鈋聽後,神情方始恢複,他示意陳文祺坐迴原位,撚須說道:“黃州府信不過,你自己要避嫌,那麽此案……呃,陳將軍,那你應該去布政使司衙門啊,跑到本王這裏幹什麽?”
“微臣隻是奉旨辦事,與布政使司沒有交集。以微臣這個品級,哪能在布政使司說上話?而且湖廣布政使司對黃州府出現‘暴民’的事情毫不知情,黃州府敢於越級上奏,一定有人背後支持,再說上級衙門也不會無故幹預下級辦案的。所以微臣隻能覲見王爺。”
朱均鈋啞然失笑,說道:“陳將軍你這是問道於盲——找錯人了。這事要放在以前,自然沒有問題,可現在——本王是沒法幫你啊。”
朱均鈋說的沒錯。在開國之初,分封在各處的藩王,確實兼有節製衛所、奉令征伐之任,但“靖難之役”後,藩王的軍政之權漸被剝奪,到如今已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了。
陳文祺當然知道這些,遂恭謹地說道:“區區小事,怎敢驚動王爺大駕?微臣此來,僅是向王爺奏聞此事,恭請王爺稍稍關注即可。微臣既奉聖旨,自當盡心竭力,為朝廷分憂。”
朱均鈋聽了,這才知道陳文祺到王府的真實意圖。他略微思忖了一下,便“嗬嗬”一笑,說道:“陳將軍赤子之心,可讚可佩。黃州府離此不遠,那裏的風吹草動,本王應該知道的。”
陳文祺聞言大喜,心道不虛此行,又與朱均鈋小聲交談了幾句,便離座告退,迅速離開了楚王府。
“婁大人,就是他。”
在點穴道時,陳文祺想到秋夜氣溫較低,不忍兩個衙役長久受涼,而且自己與杜平交談不會太久,故此隻輕輕點了兩個衙役的昏睡穴,拿捏著一個時辰之後便可自解。哪知一念之仁給自己帶來麻煩,兩個衙役醒轉後,飛快地跑去報告了婁子通,這才引來婁子通帶著在縣衙值夜的捕快前來抓人。一進門,婁子通不由分說,就叫“把刺客給我拿下。”
杜平連忙擋在陳文祺身前,說道:“婁兄不要誤會,他是杜某……”
婁子通截住杜平的話,冷冷地說道:“杜大人不必驚慌,諒這小蟊賊挾持不了大人您。”說完對眾衙役喝道:“還不動手?”
“且慢。”陳文祺將杜平往旁邊輕輕一推,走到婁子通的跟前,問道:
“尊駕就是代掌黃岡縣的婁子通?”
“大膽,你敢直唿本……人的大名?”
“嗬嗬,姓名本是用來唿叫的,尊駕既然不欲人直唿,何必取名?”
“大膽蟊賊,死到臨頭還逞口舌之快?最好束手就擒,免受皮肉之苦。”
“閣下這是要留客?深更半夜的在下正無處可去,按理說縣衙確是休憩的好地方。不過在下瑣事纏身,今兒就不勞閣下款待,待我辦完事後,定來與閣下一會。”
話音一落,站在室內的捕快們徒覺一股大力撞來,不由自主地往兩邊一退,讓出一條通道,昏暗中一道身影一閃而過,眨眼間已到院中,待婁子通等人隨後追出時,早已不見了陳文祺的身影。
婁子通返迴杜平的房中,向杜平“關心”地問道:“杜大人,那刺客沒傷著您吧?”
杜平擺擺手,謊稱道:“沒有。他並非刺客,是……是下官的遠房親戚。”陳文祺臨走前,利用“傳音入密”向杜平說了兩句話,其中一句是囑他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是嗎?”婁子通疑惑地說道:“那是本……人唐突了。既然是杜大人的親戚,在下也不再追究了,杜大人還是早些歇息吧。”說罷手一揮,對眾衙役說道:“我們走。”
來到院中,婁子通叫過原先那兩個衙役,將手往杜平住的房間一指,低聲吩咐道:“警醒一點,他有什麽動靜,立即報告。”說完張口打了個嗬欠,與幾個捕快分頭離去。
翌日天明,黃岡縣衙裏一如往常,該“點卯”時點卯、該升堂時升堂,守門的依然守門,巡查的依然巡查,仿佛昨夜未發生過任何事情。婁子通還是在辰、未、戌三個時辰準時將湯藥送到杜平的房間,親自服侍他喝下,然後離開。
冬至短、夏至轉,此時寒露已過,夜色來得比較早。婁子通第三次送來湯藥的時候,已是金烏西墜,暮色漸濃。
杜平喝完碗裏最後一口藥湯,向婁子通稱謝道:“多謝婁兄。”
婁子通接過杜平手中的空碗,說道:“杜大人不要客氣,在下告辭了。”說完轉身走出房門,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繞過西廂房,婁子通來到一間上鎖的偏房門前,從腰間取出一把鑰匙打開房門,左右一瞧,見四處無人,便閃身進入房內,反手關上房門。
房中陳設很簡單,隻有一桌一櫃一銅爐,銅爐上放著一隻瓦罐,想來這便是他專為杜平煎藥的地方。
婁子通走到桌前,將手中的藥碗倒扣在桌上,轉身捧起銅爐上的瓦罐,出門跾到偏房後麵的一個揚氹(當地方言,倒垃圾的土坑,垃圾在坑內腐爛之後可作肥料——作者注)旁,拾起氹邊的一把鐵鍁,刨開垃圾,將瓦罐中的藥渣倒出,再以旁邊的垃圾覆蓋。做完這一切,才將瓦罐捧迴偏房放好,鎖門而去。
婁子通前腳走,陳文祺後腳就從西廂房牆後轉出來,迅速下到揚氹中,用鐵鍁慢慢刨開覆蓋的垃圾,一堆藥渣顯現在眼前。
他拾了一根短棍,仔細地撥弄翻看,似在辨認藥方配伍。藥材經過三次煎熬,幾乎都已酥爛,短棍一撥,立刻分裂成碎粒。忽然,陳文祺眼睛一亮,扔下手中的短棍,伸手揀出一片形狀完好的藥材,仔細瞧了一會兒,又撩起衣襟擦了擦藥片上的汙垢,送到舌尖舔了一下,皺著眉微微點了點頭,然後跳上揚氹,潛出縣衙。
午夜,杜平睡意朦朧之中,忽覺房中有動靜。他睜開眼睛一看,一個人影站在床前,正彎腰輕輕拍打著床沿。杜平一驚,正要叫喊,隻聽人影輕聲說道:“杜大人,是我。”
杜平一聽是陳文祺,心裏一鬆,吐出一口長氣,說道:“嚇死我啦。”說罷便要起身點亮燈燭。
陳文祺一把將他按住,說道:“不必起來,我們就這樣說幾句話。”
“陳大人請講。”
“杜大人,從明日起,你不可再喝婁子通送來的湯藥。”陳文祺輕聲交待。
“為何?”杜平驚問道。
“照我說的做,我保證杜大人的精神會一天比一天好。至於為什麽,以後自然明白。不過,不能讓婁子通他們知道你沒有喝藥,如何瞞過他,你自己想辦法。”
杜平雖然不解,但還是點頭答應。
“杜大人,當年你廢除了鍾離嵐與司徒蛟兩人的定親契約,那張契約現在何處?”陳文祺雖然幾乎確定那定親契約就在司徒蛟身上,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已經封存在縣衙的黃冊庫裏了。”
“除那張定親契約外,本案還有什麽證據留存?”
“還有司徒蛟和鍾離嵐兩人畫押的質證記錄。”
“就這兩樣?”陳文祺似乎不信。
杜平點點頭:“就這兩樣。狀元公想要什麽?”
“杜大人,當年你廢除定親契約時沒有判詞嗎?照理說,這判詞不僅應同佐證一同留存備查,而且還應謄抄給當事人收執啊?”
杜平赧然說道:“當時雙方同意了調解方案後,書吏便將畫了押的質證記錄呈給老朽,老朽信手將打好腹稿的判詞寫在質證記錄的反麵,待宣讀完判詞,司徒蛟和鍾離嵐他們都迅速離開縣衙。老朽見調解圓滿結束,一高興,也沒顧上讓書吏重新抄寫判詞。”
陳文祺一聽暗暗叫苦,果然不出所料,當事人手中並沒有判詞。不曾想杜平的一個疏漏竟然失去了關鍵證據。
“狀元公,你打算與莫仁興打官司?”見陳文祺半天沒說話,杜平關心地問道。
“在下並非當事人,如何能打這個官司?我隻是在尋找佐證而已。”
“老朽當年親自辦的案,自然是最有力的證人,何須另找什麽佐證?”杜平信心滿滿地說道。
“杜大人願意出麵作證,那是再好不過。但莫仁興老奸巨猾,若對大人的證言不予采信,大人你待如何?”
杜平聞言一窘,暗想空口無憑,那老賊必然抵死不認,便對陳文祺說道:“既然如此,狀元公便將那案卷取出來吧。老朽雖然離職年餘,可主簿他們這些人還是肯聽招唿的,老朽寫個字據,你拿著趁夜去找主簿,讓他將案卷取出來。”杜平極希望方家勝訴,這樣一來,自己複出的機會就大了,因此他熱情地給陳文祺獻計獻策。
陳文祺心道,到如今還不知道莫仁興為何讓你離職養病?口裏卻說:“晚了,那宗案卷隻怕早就擺在黃州府書房的案上了。”
杜平初時不解,細細一想,方始明白莫仁興“軟禁”自己的原因,一時又氣又惱,半天說不出話來。
陳文祺看看窗外,已有絲絲的晨曦透入房中,便站起身向杜平辭行,“杜大人,請多保重,咱們後會有期。”
天色微明,早起的人們又開始忙碌新一天的生計。
陳文祺心裏有事,出了縣衙之後,信步向郊外走去。黃岡縣的質證記錄與判詞,是廢除鍾離嵐與司徒蛟定親契約的關鍵證據,而莫仁興讓杜平離職養病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毀滅這個證據。陳文祺對此深信不疑,因此他根本沒打算去縣衙的黃冊庫查看“驗證”。
但是,失去了這些書證,方彥傑、鍾離嵐如何與司徒蛟對簿公堂?就算杜平肯出庭作證,除非雙方當事人共同承認,否則,這種孤證是不可能被作為斷案依據的。
怎麽辦?
自從科考以來,陳文祺可說經曆了太多的事情:沈靈珊被綁架、居庸關遇暗殺、酆燁的荒唐合約、郭村的無頭命案、戰靜州、收“三衛”、還有在息風嶺獨戰嶺南三兇,等等,每樁每件不是兇險至極就是茫無頭緒,但他都能鎮定自若、從容應對。然而今天,他頭一迴有了一籌莫展的感覺。
當然,陳文祺從未想過放棄。這不僅關乎鍾離嵐、方彥傑他們個人的命運,而且還要揭穿莫仁興與司徒蛟之間的肮髒勾當,為朝廷、更是為百姓剪惡除奸、厘剔宿弊。他邊走邊在記憶中搜索前人智斷的經典案例,走著走著,忽然駐足片刻,繼而快步來到江邊碼頭,雇了一葉小舟,溯流而上,很快消失在江麵的薄霧深處。
……
武昌城高觀山南麓,座落著一處龐大的建築群,其中遍築宮殿樓閣以及水榭庭院,屋宇亭台朱漆鎏金,氣勢恢弘;周圍壘石為城,城開四門,其中南麵正門上方的城牆上鐫刻著三個鮮紅大字——鎮楚門。這處占了大半個武昌城的所在,便是大明皇朝二十六王府之一——楚王府。
洪武三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冊封六歲的皇六子朱楨為楚王,十一年後,十七歲的朱楨離開京城就藩武昌,開啟了六房一脈對楚地的統治。經過百餘年的世襲罔替,這座媲美皇宮的王府,其主人已是第五任楚王朱均鈋。
朱均鈋入主楚王府,可謂幸運中的幸運。
大明開國之初,太祖朱元璋為確立子孫的特殊身份與地位,對皇室實行封藩建製,將二十六個兒子冊封為親王,並規定冊立親王的嫡長子為世子,作為王位的繼承人,世襲罔替;親王如無嫡子,則庶子按長幼次序承嗣王位。
六房一脈,傳到第三任楚王時,就早早印證了太祖爺的“先見之明”。太祖曾孫朱季堄,以庶長子的身份於正統四年承襲王位,做了第三任楚王。可不到四年時間就撒手西去,因身後並無子嗣,其弟朱季埱嗣位做了第四任楚王。遺憾的是,盡管妻妾成群,在朱季埱掌管楚王城的十九年中,眾多的王妃、夫人們也未給他留下子嗣,與乃兄朱季堄如出一轍,身後止留下一座偌大的王府和空寂的王座。
既無子嗣,自然還是兄終弟及。依照長幼次序,楚王的桂冠輪到了先王朱孟烷的庶三子朱季塛頭上。可不知何故,朱季塛依然在他的東安郡王府安之若素,並未入主楚王宮。就這樣,楚王位一空就是三年,直到成化元年,身為東安郡王朱季塛庶一子的朱均鈋,才坐在滿是灰塵的王座之上。
由郡王搖身變為親王,朱均鈋且喜且驚。也許是得之不易,入主王府二十多年,他始終深藏若虛為人謙和,上不幹預朝政,下不淩駕地方,與帝係以及地方官吏均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這日晌午時分,朱均鈋正在楚王宮後花園漫步賞花,隻見侍童手拿一張拜帖匆匆跑來,一邊喘氣一邊稟告:“王爺,王府外有人求見。”說罷,雙手將拜帖呈到朱均鈋的麵前。
朱均鈋接過拜帖,隻見上麵寫著:翰林院帶俸學士武德將軍湖廣蘄水陳文祺叩拜。
陳文祺?朱均鈋覺得這個名字耳熟得很,但一時又記不起來是何人,便問那侍童道:“此人多大年紀?他還說什麽沒有?”
“迴王爺,那人大約二十左右,他說兩年前在瓊林會武宴上見過王爺。”
“是他?”朱均鈋一下子記起來了,這不就是在瓊林會武宴上侃侃而談“三元及第”的那個新科狀元嗎?聽說他識破了韃靼人的陣型、賺迴了二十年前被韃靼人搶去的河套三城,難怪皇帝封了他個翰林院帶俸學士之外還封了個將軍哩。可是,本王與他話都沒說上一句,今天他來幹什麽?
“王爺,見還是不見?”侍童見王爺久久沒有出聲,小心地問道。
“見,引他到存心殿稍候,本王這便過去。”朱均鈋說完,不緊不慢地走出後花園。
“微臣陳文祺叩見王爺。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陳文祺匍匐於地,向朱均鈋施拜君臣大禮。
“陳將軍請起,看座。”朱均鈋不無客氣地說道。
陳文祺謝過之後,在朱均鈋的下首一張椅子上欠身就座。
“王爺,微臣冒昧拜謁,懇請恕罪。”落座後,陳文祺首先客套了一句。
“無妨,本王正閑得慌,巴不得有人來說說話哩。”朱均鈋寬厚地笑了笑,接著說道:“陳將軍當日在瓊林會武宴上吟詩作對、口若懸河,本王印象頗深,而且欣賞得很呐。”
陳文祺拱手說道:“王爺謬讚。微臣當日口不擇言,妄評太宗老皇爺,還請王爺恕罪。”
對陳文祺來說,那次瓊林會武宴實在是不堪迴首。此時聽朱均鈋舊事重提,便順口“檢討”了一句。
朱均鈋並非四房的後裔,而且陳文祺也是實話實說,故當日聽到陳文祺那番話後,並未如四房係的親王們那般激憤。現在見陳文祺有些拘束,便搖手說道:
“陳將軍說的是大實話,何罪之有?”說完這一句,改口續道:“瓊林會武宴後,本王便離京返迴了王府。後來聽說韃靼濟農阿巴海呈貢時擺了一個怪陣,滿朝將領竟無一人能識,幸有陳將軍識陣破陣,才保得天朝的威嚴,真是英雄出少年哪。”
“哪裏哪裏?自從太宗爺得神機槍炮法,並在軍隊中特置神機營之後,那些古老的陣法已是不堪一擊,誰還去研究這種無用的東西?也是微臣少時見獵心喜,碰巧看過那個‘怪陣’,這才誤打誤撞撿了個漏。比起那些文韜武略、能征慣戰的將軍們,微臣實在不值一談。”陳文祺謙遜地說。
“人道年少輕狂,看來並非盡然。陳將軍有如此胸襟和見識,難得,難得!”朱均鈋誇讚道。
陳文祺有點窘迫,趕快轉移話題:“王爺,微臣無事不登三寶殿。”
朱均鈋這才省起陳文祺來王府拜訪必是有事,遂歉然一笑,說道:“是啊,本王倒是忘了。陳將軍此來何事?快說來聽聽。”
“王爺,皇上傳來聖旨,敕令微臣就近調集兵馬,招討暴民方浩鈺……”
不待陳文祺說完,朱均鈋詫異地問道:“湖廣出了暴民?陳將軍來見本王,莫非湖廣都司不肯調兵?”
“非也。湖廣都司王大人倒是爽快,將黃州衛兵員悉數交由微臣調遣。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難道那個方浩鈺十分強悍,你們打不過人家?”朱均鈋緊張地問道。
陳文祺搖搖頭,說道:“那倒不是。算上老幼病殘,方家寨也不過數百人,哪裏敵得過朝廷的虎狼之師?微臣雖帶了百餘人馬上山,但並未與他們交戰,而是兵不血刃地勸服方浩鈺罷兵休戰了。”
“這是大好事啊,陳將軍為何還……”朱均鈋疑惑地看著陳文祺,神情間頗有不解。
陳文祺朝朱均鈋拱拱手,欠身說道:“王爺,微臣此番奉旨招討方浩鈺,查知地方奏折對其指控多有不實,而且在微臣曉之以理後,他便主動撤去陣形,遣散山民,願意罷兵休戰。故此,微臣撤銷了他‘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滋擾地方’三項不實的罪名。因這‘強搶**’一條,事涉訴訟糾紛,要走訴訟程序,是以微臣責成方家不日前去黃州府出庭應訴。”
朱均鈋見陳文祺說到此處止住不言,問道:“就這樣?”
“就這樣。”
“奇怪了,陳將軍大老遠到王府來,就告訴本王這個事?沒有別的意思?”
“皇上敕令微臣招討方浩鈺,自然是要微臣對方浩鈺的四項指控一一查明處分,如今微臣出脫了他的三條罪名,卻留下‘強搶**’一條懸而未決,如黃州府處置不當,辦成冤案或激起民變,那便是微臣之罪了。”
朱均鈋怔怔地望著陳文祺,久久沒有吱聲。原先一直掛在臉上的微笑漸漸隱去,最後麵色一沉,“哼”了一聲說道:“陳文祺呀陳文祺,不料你入仕不到三年,便變得如此圓滑世故,真是枉讀了聖賢之書啊。”
陳文祺知道朱均鈋為何生氣,但心裏的想法不便直說,隻能見機行事,設法讓楚王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裝作誠惶誠恐的樣子,離座躬身說道:
“微臣如何圓滑世故?恭請王爺訓教。”
朱均鈋再次“哼”道:“難道不是?想當初在瓊林會武宴上,你陳狀元布衣尚未換成朝服,就敢直陳太宗老皇爺的‘不周’。現在呢?說話吞吞吐吐、語含玄機,你以為本王聽不明白?你對黃州府有懷疑,卻又不明說,於是打啞謎讓本王來猜,是也不是?”
陳文祺一聽,機會來了,於是躬身答道:“王爺英明。黃州府尹莫仁興確有許多反常之處,此案交由他辦,結果不容樂觀。但這僅是微臣的懷疑,並無真憑實據,故此不敢在王爺麵前妄言,請王爺恕罪。”
聽了陳文祺的解釋,朱均鈋臉色和緩了一些,但仍然沒有完全釋懷:“既然信他不過,為何不自己問案決斷?你是禦封的招討使,有這個權力啊!”
“稟王爺,微臣與方家以及此案有一點瓜葛,依照大明律,理應迴避。”說罷,將方浩鈺救爹爹沈清和設計解除司徒蛟與鍾離嵐的定親契約等事情向朱均鈋說了個大概。
朱均鈋聽後,神情方始恢複,他示意陳文祺坐迴原位,撚須說道:“黃州府信不過,你自己要避嫌,那麽此案……呃,陳將軍,那你應該去布政使司衙門啊,跑到本王這裏幹什麽?”
“微臣隻是奉旨辦事,與布政使司沒有交集。以微臣這個品級,哪能在布政使司說上話?而且湖廣布政使司對黃州府出現‘暴民’的事情毫不知情,黃州府敢於越級上奏,一定有人背後支持,再說上級衙門也不會無故幹預下級辦案的。所以微臣隻能覲見王爺。”
朱均鈋啞然失笑,說道:“陳將軍你這是問道於盲——找錯人了。這事要放在以前,自然沒有問題,可現在——本王是沒法幫你啊。”
朱均鈋說的沒錯。在開國之初,分封在各處的藩王,確實兼有節製衛所、奉令征伐之任,但“靖難之役”後,藩王的軍政之權漸被剝奪,到如今已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了。
陳文祺當然知道這些,遂恭謹地說道:“區區小事,怎敢驚動王爺大駕?微臣此來,僅是向王爺奏聞此事,恭請王爺稍稍關注即可。微臣既奉聖旨,自當盡心竭力,為朝廷分憂。”
朱均鈋聽了,這才知道陳文祺到王府的真實意圖。他略微思忖了一下,便“嗬嗬”一笑,說道:“陳將軍赤子之心,可讚可佩。黃州府離此不遠,那裏的風吹草動,本王應該知道的。”
陳文祺聞言大喜,心道不虛此行,又與朱均鈋小聲交談了幾句,便離座告退,迅速離開了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