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鈺將陳文祺等人請進堂屋,因沈清、陳文祺、馮斌三人是官家身份,便請他們於上首坐定,自己兄妹坐在下首作陪。
奉茶之後,陳文祺輕“咳”一聲,說道:“方老伯,論私,您於我家有大恩;但我奉皇上聖諭,前來公幹,因此不敢因私廢公,請老伯理解。”
方浩鈺知道他要說到正題,便率先轉換“角色”,起身背門而立,躬身說道:“草民方浩鈺,恭聽陳大人垂詢。”
“方壯士請坐。”陳文祺不再稱他“老伯”:“據地方奏聞皇上,稱方壯士‘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搶奪**、滋擾地方’,而方壯士適才言道,是有人上門相欺、家室不保,故爾奮起自衛。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地方奏聞?哪個地方奏聞?”方浩鈺有些激動,憤慨地說道:“這隻怕是莫仁興那昏官的一麵之詞吧?”
“不管是何人之詞,‘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搶奪**、滋擾地方’不會是空穴來風吧?”馮斌幫腔道。
方浩鈺兩邊腮幫子動了動,看得出是在極力壓抑心中的憤怒。他朝馮斌冷笑一聲說道:“自古至今,人們都相信無風不起浪。若方某說這十六個字與我毫無關係,尊駕是不相信的了?”
“方……壯士,你就說說如何與你毫無關係,事實勝於雄辯嘛。”雖然是公事公辦,沈清或多或少夾雜了一點私人情感,真心希望方浩鈺能夠辯白對他的指控。
方浩鈺明白沈清的意思,轉臉朝他點點頭,然後歎了口氣,放軟了聲調說道:
“方某以及族人,世代深居此山,除偶爾下山趕集,可說足不出戶,這算嘯聚山林嗎?至於搶奪**、滋擾地方,更是顛倒黑白、一派胡言。”方浩鈺端起茶盅抿了一口茶,借以平複一下情緒,接著說道:
“這事要從兩年前說起。兩年前,新皇登基重開科考,兩個小兒因錯過了童試,沒有資格赴考秋闈。但科舉廢棄多年,如今適逢其會,兩個小兒便央求去見見世麵長長見識。方某架不住他們軟磨硬泡,便同意他們下山去省城看看。可不到兩日,兩人竟然半途而返,而且還……還帶迴一個女孩。
我方家雖然不是名門望族、書香之第,但家規家教還是極嚴的。方某一見,心中不快,責令兩個小兒說清原委,否則家法侍候。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此女為躲避惡人逼婚有家難迴,獨自在外開茶館謀生,不意又被惡人發現行藏,指使惡奴砸了她的茶館,要將此女綁架迴家。兩兄弟路見不平,便出手相救。無奈那惡人身揣定親契約,旁人難管他們的‘家事’。正騎虎難下之中,幸遇高人布局,誘使那惡人與此女對簿公堂,經縣太爺公斷廢了婚約,從此恢複自由之身。”
這不說的是鍾離姑娘嗎?原來方浩鈺竟是方俊傑兄弟的爹爹?陳文祺大是驚異,不禁“啊”了一聲。
方浩鈺見陳文祺神色有異,便中斷了講述,問道:“陳大人怎麽了?”
陳文祺迅速恢複平靜,若無其事地說道:“沒什麽,方壯士請繼續講下去。”
“是。廢了定親契約,女孩打算迴家與久別的親娘團聚。但因路途遙遠,更怕此女孤身上路再遇不測,小兒哥倆征得女孩同意後,將她帶上山暫歇一晚,準備次日再送她迴家。
非是方某自誇,兩個小兒雖然不成大器,但他們的人品如何方某心裏還是清楚。對他們這番說辭,當時就信了大半。但事關門風,方某不敢大意,又讓兩個妹妹將女孩帶到一邊溫言詢問,才知哥倆在縣衙仗義執言,幫了此女一些小忙,女孩對他們是千恩萬謝,極力證明並非是他們強擄上山。方某這才轉怒為喜,叫兩個妹妹安置女孩在她們的閨房歇息。而就是這一晚,事情並未像方某想象的那樣發展……”
陳文祺暗想,那年乙科放榜之後,自己有幸中了解元,方彥傑攜了鍾離嵐來陳家莊赴宴還銀,那時他倆已經訂婚,想是就在這天晚上捅破了那層窗戶紙的吧?他不動聲色,聽方浩鈺繼續講下去:
“誰知經過一夜的相處,兩個妹妹與女孩竟是非常投緣,對她喜愛有加,並得知此女對小兒子也是芳心暗許。於是,兩個妹妹一早便將實情告訴了方某,勸說方某答應這門親事。
適才方某說過,我方家世代深居此山,除偶爾下山趕集,可說足不出戶、與世無爭,因此也從不指望子孫後輩成龍成鳳,更沒有什麽門第之見。聽兩個妹妹一說,又見此女舉止端莊,方某心裏自然願意。但此女上有高堂老母,必須征得老人家的俯允。於是方某讓小兒趁護送女孩迴家之機,當麵征求乃母的意見,若老人家同意,便央媒登門作伐,擇日下聘訂親。可兩個妹妹對此安排不以為然。言道,若將女孩送迴家中,難保先前與她有婚約的那人不會與她糾纏,果真如此,那便是又將此女送進了狼窩。不如將女孩暫留上山,直接請個冰人前去提親。若她母親沒有意見,便將老人接上山來,請老太太做主定了兩人的親事,擇個良辰吉日洞房花燭,豈不更好?方某想想不無道理,便放手讓她們主持操辦。接下來,一切都順順利利、盡如人意。不曾想去年端陽節那天……”
“大哥你喝口水,我來說——”方浩琴見哥哥神情激動,張著口說不下去,接著說道:
“那天,我家宴請親朋鄉鄰,為侄兒舉辦婚禮。正熱鬧時,山下來了兩個人,自稱是黃州府的馬快,奉知府大人之命,前來捉拿人犯。我一聽,火氣直往頭頂上躥,早不拿人晚不拿人,偏要趕在人家辦喜事的時候拿人,豈不是存心要讓人添堵?我攔住兩人,問道,敢問官爺,您知道新郎官為何頭戴大紅狀元帽嗎?其中一個馬快答道,不知。不知?就算你自己沒結過婚也見過你爹娘成婚吧?(盡管氣氛凝重,堂中眾人聽了她這句“渾話”,還是禁不住掩口暗笑)結婚那是‘小登科’,新郎官如同狀元及第。古人雲:婚姻之禮,上承宗藩,下繼後世,乃諸禮之本,故君子重之。難道你們知府大人不是君子不成?隨便闖進人家婚禮上捉拿什麽人犯,豈非欺人太甚?
另一個馬快冷笑一聲,陰惻惻地說道,如果新郎本是個搶奪**的暴徒呢?也值得‘君子重之’?
你說什麽?你說我侄兒是搶奪**的暴徒?有何憑據?我當時真是怒不可遏。
那馬快白眼一翻,冷冷說道,憑據當然有,不過要在公堂上才能拿出來。趕快叫出你侄兒與那女子,乖乖跟咱們一起下山。不然的話,休怪咱倆動粗。
這兩人如此囂張,氣得我恨不得與他們拚命。當時我就還了一句狠話:你敢動手,姑奶奶就讓你們下不了此山。
兩個快馬有恃無恐,掣出腰刀,說道,你如膽敢與官家作對,本差便連你一齊拘走,不由分說便要闖進洞房搶人。當時直把我氣的……咳……咳……哎呀,不說了,想起來就冒火。哥你接著說吧。”方浩琴粉臉漲得緋紅,激動得也是說不下去。
方浩鈺接著說道:“別說是我妹妹,當時看到這個情勢,方某也是怒火中燒。欲待發作,但想到在小兒子的新婚大喜之日,如果發生爭鬥,豈不是要讓他們一輩子晦氣?於是強壓怒火,擋在兩個快馬的身前,溫言對他們說道:今兒是犬子的良辰吉日,懇請兩位官爺法外開恩、成人之美。官爺若肯賞光,便請坐下來喝一杯喜酒,若官爺公務繁忙,便請即刻下山。三日之後,方某保證攜犬子去府衙大堂質證。若證實犬子確係搶奪**,任憑官府處置,方某毫無怨言。
誰知兩個快馬將方某的軟語相求當成軟弱可欺,伸手將方某一推,喝道,三日之後?三日之後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再去公堂有什麽意義?讓開,今日必要抓人犯歸案。
這時,正在接待賓客的小兒聽見堂前喧鬧,撇下來賓來到前堂,聽說自己是強搶**的人犯,頓時啼笑皆非,對兩個馬快說道,兩位差爺莫非搞錯對象了吧?在下現在是與人家青頭姑娘拜堂成婚哩,她怎麽變成‘**’了?
兩個馬快一見小兒出來,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嘿嘿一笑,說道,跟你拜堂的那女子,雖然尚未成婚,卻與別人訂有定親契約,難道不是別人的妻子?你來的正好,叫上那女子,跟我們下山吧。
方某覺得其中誤會甚多,想了想對他們說道,老夫這尚未拜堂的兒媳此前的確與人有過定親契約,但在兩年前經官廢止。兩位差爺可到黃岡縣向知縣杜大人一問便知。若杜大人證明沒有此事,您二位再來帶人不遲。
兩人都進洞房了還不遲?少羅嗦,這就跟我們一齊下山。兩人說罷,揪住小兒就往外麵走。
方某忍無可忍,遂與妹妹出手奪下兩人的兵刃,將他們趕下山去。此後莫仁興便以方某嘯聚山林、聚眾造反的罪名,幾次三番興兵上門,口口聲聲要捉拿‘暴民’歸案。不得已之下,方某這才在家門口擺下陣型,以防莫仁興進山抓人,並非存心與朝廷作對。還請各位大人明察。”
聽了方浩鈺的申辯,結合此前莫仁興對方浩鈺所謂“罪行”語焉不詳和黃州府兵房經承文禮的看法,陳文祺已基本確定這場衝突係一場訴訟官司而起,所謂方浩鈺“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滋擾地方”的罪名根本就不能成立。至於鍾離嵐與司徒蛟的婚約,業經黃岡知縣杜平判定廢除,“搶奪**”更是子虛烏有。照理,莫仁興受理方家“搶奪**”的訟狀之後,差人傳喚當事人到堂質證,合理合法、勿庸置疑。但他卻違反斷案常識,越過傳喚程序直接拘拿當事人,並在“拘人”遇到抵抗、進退不得的情況下,越過合法渠道(上級布政使司)直接上書朝廷某位要員,由此驚動皇上直接下旨招討,實在匪夷可思。
但無論如何,這場由一樁訴訟案件引發的“戰爭”,不能視作方浩鈺“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更算不上“滋擾地方”,因此不能將之作為“暴民”進行征討。
想到此,陳文祺說道:“方壯士和方大小姐剛才講明了事情的前後經過,雖未得到他方的印證,但在下身為禦封招討使,願意相信方壯士以及方家上下光明磊落、所言非虛,更相信方家寨並不願與朝廷和官府對立。這起原本應在公堂質證的訴訟官司,因地方官府處置失當,致使事態逐步升級,過錯不在方家。因此,隻要方壯士從此罷戰息兵,在下定當具奏皇上,撤銷所謂‘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滋擾地方’等項指控,不知方壯士意下如何?”
方浩鈺沉默了一會兒,抱拳說道:“多謝陳大人對方某以及家人的信任,方某也極願遵從陳大人的意見,賣刀買牛、躬耕隴畝,平平淡淡過自家的日子。但如莫仁興三天兩頭前來找碴,搞得我方家人人自危、闔戶不寧,為求自保,方某不可能不做些無奈之舉。”
“方壯士大可不必擔心。當今聖意,別說是黃州府,就是湖廣布政使司,也不敢違抗。不過,這‘搶奪**’之指控,還須方二公子到堂聽訟,在下不能越俎代庖。”
“陳大人,您說了半天,還是懷疑方家‘搶奪**’了?”方浩琴聽了,大失所望,言語中隱含不滿。
陳文祺看了方浩琴一眼,耐心地說道:
“方大小姐,在下對鍾離姑娘的事情略知一二,並未認為你們‘搶奪**’。但黃州知府莫大人並不知情,即便知情,現在有人一紙訴狀告到衙門,身為朝廷命官如不查辦,就要依告狀不受理律論罪。你們作為當事人,此前不僅沒有到堂應訴,反而驅趕公差、武力抗官,依據大明律,此乃‘常赦所不原’之‘惡逆’重罪……”見方浩琴欲出言申辯,陳文祺將手一擺,說道:“且聽在下說完。因官府擅改傳喚方式,強行拘人,乃致你等倉促間采取過激行為,其情可原、其罪可宥。所以在下承諾具奏皇上,此前之事一筆勾銷、不予追究。但事涉訟案,不可以不到堂質證。這一點,還請方大小姐理解。”
方浩琴“嗤”笑一聲,說道:“陳大人這番話真是左右逢源、滴水不漏。我們犯下‘惡逆’重罪,承蒙你奏請皇上寬宥,按理說應該謝你脫罪之恩。但我方家為何要驅趕公差、武力抗官?還不是莫仁興那昏官偏袒原告、不分青紅皂白對我們興師問罪所致?你既知我家侄媳並非‘**’,就應該主持公道,秉公而斷,還她一個清白之身,緣何還要我們去那昏官的公堂之上接受什麽‘訊問’,這不明擺著要將我侄兒、侄媳送入虎口嗎?”
馮斌一旁聽了,起身說道:“方大小姐何必如此咄咄逼人?陳將軍奉旨招討,進山後未動一刀一槍,而且還將四項罪名統統開脫,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令侄陷入官司,須由有司衙門質證之後作出裁決,陳將軍身為帶兵招討將領,並無斷案職責,方大小姐怎可強人所難?”
方浩琴正要起身反駁,方浩玲暗暗將她一拉,低聲說道:“姐,委實如此,你就不要說了。”
“妹妹,你怎如此天真?莫仁興那昏官接到狀紙就上山抓人,擺明了要跟咱們過不去,上了公堂哪裏容得咱們申辯?彥兒和那丫頭不去便罷,隻怕一去就再也迴不來了。”方浩琴埋怨妹妹道。
“方大姑娘無須太過顧慮,就算黃州知府有意偏袒原告,存心為難你們,那也是此前的事情了。現如今這事驚動了皇上,你們想想,黃州知府他還敢一手遮‘天’?”沈清插言說道。
在沈清、陳文祺、馮斌三人中,方家兄妹自然最“相信”沈清,聽他這一說,想想也有道理,而且事已至此,除了對簿公堂,別無選擇。沉默許久的方浩鈺這才勉強說道:“我等願遵陳大人處置。”
“難得賢兄妹深明大義。罷戰息兵,既是地方之幸,也是方家之幸啊。”陳文祺讚了一句,“今日天色已晚,在下帶來的人馬還須在山前逗留一晚,請幾位諒解。”
“方某理解,既已罷戰息兵,你們便是方家寨的客人。浩玲,安排酒菜犒勞官軍,再叫人收拾幾間上房,供幾位大人歇息。”方浩鈺不卑不亢地說道。
“多謝方壯士濃情厚意。軍營之中,食宿都有,就不麻煩各位了。就此別過。”陳文祺向方浩鈺等人抱拳致謝,率先走出大門。
沈清走到方浩鈺跟前,握住他的手歉意地說道:“方兄,不曾想我倆在這種場合下重逢。公事為大,私誼也隻好暫放一邊,待此間事了,他日再攜犬子登府致謝。”
沈清辭別方浩鈺,迴到臨時的營帳中,陳文祺正伏在小幾上書寫奏章,見爹爹迴來,便擱筆於硯,問道:“爹爹,這招討的事情如此處置,是否妥當?”
“妥當。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如果不撤銷,說不定會激起更大的民變哩。能夠做到不動一刀一槍便讓方家罷戰息兵,皇上聞奏必定龍顏大悅。”
“爹爹這一說,孩兒就更踏實了。”陳文祺雙手拿起剛寫的奏折,對著尚未幹透的地方吹了吹,然後交到沈清手上,說道:“爹爹,明天下山以後,請您去黃州衛交割一下調兵事宜,將調兵兵符帶迴都司核銷。王大人那裏,待孩兒迴家之後再去當麵致謝。這份奏折請爹爹送交驛站加急傳送進京,以免皇上焦慮。”
“祺兒,你不和我們一道下山?”沈清詫異地問道。
陳文祺搖搖頭:“歸還了兵符、送出了奏章,孩兒這次‘招討’也算告一段落了。姍妹到現在還音信全無,孩兒想趁假期還有些時日,在這周圍再找找。”
“你妹妹怎會跑到這大山中來?祺兒,你是有事瞞著爹爹吧?”
陳文祺沉默了一會兒,說道:“爹爹,既然被您看出來,孩兒也不隱瞞了。鍾離姑娘的定親契約早在兩年前經黃岡知縣杜平廢除,有案可查。即便當年杜平係誤判、錯判,也不應牽扯到方家頭上,然而莫仁興卻給他們安了個‘搶奪**’的罪名,甚至揚言要將方家上下‘悉數誅滅’。這不有些不合常理嗎?所以,孩兒想看看其中到底有什麽‘鬼’。”
沈清明白兒子怕自己擔心,便說道:“匡扶正義、扶危濟困,乃英雄本色。隻是現在與方家這層關係,你要當心瓜李之嫌,別授人以柄。”
“爹爹提醒的是,孩兒一定注意。爹爹若無其它吩咐,孩兒這便下山,先去會會黃岡縣令杜大人。”
“你去吧,千萬小心。”沈清囑咐道。
陳文祺辭別了爹爹,來到文禮的臨時營帳中。文禮一見陳文祺到來,忙起身相迎,躬身說道:“陳將軍還未歇息?”
“還沒有。我們外麵去走走?”陳文祺答道。
文禮知道陳文祺有話要說,便跟在他身後出了營帳。
陳文祺放緩腳步,等文禮走到自己身側時說道:“下午方浩鈺撤陣之後,文兄為何不進去?”
文禮苦笑一聲,答道:“在下隨莫大人率兵數次討伐方家寨,方家上下早將在下視為仇人,我若進去,反為不美。聽馮百戶講,方家已經同意罷戰息兵了?”
“嗯。”
“還是陳將軍厲害,兵不血刃便令方家撤陣休戰。這樣多好,省得兩敗俱傷。”文禮由衷地說道。
“方家人如果知道文兄對他們的看法,必不將你視作‘仇人’了。”陳文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文禮借本朝開國元勳劉基的對聯來表明心跡。
陳文祺笑笑,轉入正題:“當今皇上寬厚待人、體恤民生,在下秉承聖意,對方家寨盡可能進行招撫,所幸不辱皇命。請轉告你家莫大人,方家寨已經撤去陣型,罷戰息兵。此後如未奉聖旨,不可再興兵方家寨。至於方家涉及的訴訟官司,我已勸告方家積極應訴,請你家莫大人按照程序,傳訊當事人到堂質證,切不可動輒拘人,再啟事端。”
“是,在下一定將陳將軍的話原原本本轉告莫大人。”
奉茶之後,陳文祺輕“咳”一聲,說道:“方老伯,論私,您於我家有大恩;但我奉皇上聖諭,前來公幹,因此不敢因私廢公,請老伯理解。”
方浩鈺知道他要說到正題,便率先轉換“角色”,起身背門而立,躬身說道:“草民方浩鈺,恭聽陳大人垂詢。”
“方壯士請坐。”陳文祺不再稱他“老伯”:“據地方奏聞皇上,稱方壯士‘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搶奪**、滋擾地方’,而方壯士適才言道,是有人上門相欺、家室不保,故爾奮起自衛。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地方奏聞?哪個地方奏聞?”方浩鈺有些激動,憤慨地說道:“這隻怕是莫仁興那昏官的一麵之詞吧?”
“不管是何人之詞,‘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搶奪**、滋擾地方’不會是空穴來風吧?”馮斌幫腔道。
方浩鈺兩邊腮幫子動了動,看得出是在極力壓抑心中的憤怒。他朝馮斌冷笑一聲說道:“自古至今,人們都相信無風不起浪。若方某說這十六個字與我毫無關係,尊駕是不相信的了?”
“方……壯士,你就說說如何與你毫無關係,事實勝於雄辯嘛。”雖然是公事公辦,沈清或多或少夾雜了一點私人情感,真心希望方浩鈺能夠辯白對他的指控。
方浩鈺明白沈清的意思,轉臉朝他點點頭,然後歎了口氣,放軟了聲調說道:
“方某以及族人,世代深居此山,除偶爾下山趕集,可說足不出戶,這算嘯聚山林嗎?至於搶奪**、滋擾地方,更是顛倒黑白、一派胡言。”方浩鈺端起茶盅抿了一口茶,借以平複一下情緒,接著說道:
“這事要從兩年前說起。兩年前,新皇登基重開科考,兩個小兒因錯過了童試,沒有資格赴考秋闈。但科舉廢棄多年,如今適逢其會,兩個小兒便央求去見見世麵長長見識。方某架不住他們軟磨硬泡,便同意他們下山去省城看看。可不到兩日,兩人竟然半途而返,而且還……還帶迴一個女孩。
我方家雖然不是名門望族、書香之第,但家規家教還是極嚴的。方某一見,心中不快,責令兩個小兒說清原委,否則家法侍候。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此女為躲避惡人逼婚有家難迴,獨自在外開茶館謀生,不意又被惡人發現行藏,指使惡奴砸了她的茶館,要將此女綁架迴家。兩兄弟路見不平,便出手相救。無奈那惡人身揣定親契約,旁人難管他們的‘家事’。正騎虎難下之中,幸遇高人布局,誘使那惡人與此女對簿公堂,經縣太爺公斷廢了婚約,從此恢複自由之身。”
這不說的是鍾離姑娘嗎?原來方浩鈺竟是方俊傑兄弟的爹爹?陳文祺大是驚異,不禁“啊”了一聲。
方浩鈺見陳文祺神色有異,便中斷了講述,問道:“陳大人怎麽了?”
陳文祺迅速恢複平靜,若無其事地說道:“沒什麽,方壯士請繼續講下去。”
“是。廢了定親契約,女孩打算迴家與久別的親娘團聚。但因路途遙遠,更怕此女孤身上路再遇不測,小兒哥倆征得女孩同意後,將她帶上山暫歇一晚,準備次日再送她迴家。
非是方某自誇,兩個小兒雖然不成大器,但他們的人品如何方某心裏還是清楚。對他們這番說辭,當時就信了大半。但事關門風,方某不敢大意,又讓兩個妹妹將女孩帶到一邊溫言詢問,才知哥倆在縣衙仗義執言,幫了此女一些小忙,女孩對他們是千恩萬謝,極力證明並非是他們強擄上山。方某這才轉怒為喜,叫兩個妹妹安置女孩在她們的閨房歇息。而就是這一晚,事情並未像方某想象的那樣發展……”
陳文祺暗想,那年乙科放榜之後,自己有幸中了解元,方彥傑攜了鍾離嵐來陳家莊赴宴還銀,那時他倆已經訂婚,想是就在這天晚上捅破了那層窗戶紙的吧?他不動聲色,聽方浩鈺繼續講下去:
“誰知經過一夜的相處,兩個妹妹與女孩竟是非常投緣,對她喜愛有加,並得知此女對小兒子也是芳心暗許。於是,兩個妹妹一早便將實情告訴了方某,勸說方某答應這門親事。
適才方某說過,我方家世代深居此山,除偶爾下山趕集,可說足不出戶、與世無爭,因此也從不指望子孫後輩成龍成鳳,更沒有什麽門第之見。聽兩個妹妹一說,又見此女舉止端莊,方某心裏自然願意。但此女上有高堂老母,必須征得老人家的俯允。於是方某讓小兒趁護送女孩迴家之機,當麵征求乃母的意見,若老人家同意,便央媒登門作伐,擇日下聘訂親。可兩個妹妹對此安排不以為然。言道,若將女孩送迴家中,難保先前與她有婚約的那人不會與她糾纏,果真如此,那便是又將此女送進了狼窩。不如將女孩暫留上山,直接請個冰人前去提親。若她母親沒有意見,便將老人接上山來,請老太太做主定了兩人的親事,擇個良辰吉日洞房花燭,豈不更好?方某想想不無道理,便放手讓她們主持操辦。接下來,一切都順順利利、盡如人意。不曾想去年端陽節那天……”
“大哥你喝口水,我來說——”方浩琴見哥哥神情激動,張著口說不下去,接著說道:
“那天,我家宴請親朋鄉鄰,為侄兒舉辦婚禮。正熱鬧時,山下來了兩個人,自稱是黃州府的馬快,奉知府大人之命,前來捉拿人犯。我一聽,火氣直往頭頂上躥,早不拿人晚不拿人,偏要趕在人家辦喜事的時候拿人,豈不是存心要讓人添堵?我攔住兩人,問道,敢問官爺,您知道新郎官為何頭戴大紅狀元帽嗎?其中一個馬快答道,不知。不知?就算你自己沒結過婚也見過你爹娘成婚吧?(盡管氣氛凝重,堂中眾人聽了她這句“渾話”,還是禁不住掩口暗笑)結婚那是‘小登科’,新郎官如同狀元及第。古人雲:婚姻之禮,上承宗藩,下繼後世,乃諸禮之本,故君子重之。難道你們知府大人不是君子不成?隨便闖進人家婚禮上捉拿什麽人犯,豈非欺人太甚?
另一個馬快冷笑一聲,陰惻惻地說道,如果新郎本是個搶奪**的暴徒呢?也值得‘君子重之’?
你說什麽?你說我侄兒是搶奪**的暴徒?有何憑據?我當時真是怒不可遏。
那馬快白眼一翻,冷冷說道,憑據當然有,不過要在公堂上才能拿出來。趕快叫出你侄兒與那女子,乖乖跟咱們一起下山。不然的話,休怪咱倆動粗。
這兩人如此囂張,氣得我恨不得與他們拚命。當時我就還了一句狠話:你敢動手,姑奶奶就讓你們下不了此山。
兩個快馬有恃無恐,掣出腰刀,說道,你如膽敢與官家作對,本差便連你一齊拘走,不由分說便要闖進洞房搶人。當時直把我氣的……咳……咳……哎呀,不說了,想起來就冒火。哥你接著說吧。”方浩琴粉臉漲得緋紅,激動得也是說不下去。
方浩鈺接著說道:“別說是我妹妹,當時看到這個情勢,方某也是怒火中燒。欲待發作,但想到在小兒子的新婚大喜之日,如果發生爭鬥,豈不是要讓他們一輩子晦氣?於是強壓怒火,擋在兩個快馬的身前,溫言對他們說道:今兒是犬子的良辰吉日,懇請兩位官爺法外開恩、成人之美。官爺若肯賞光,便請坐下來喝一杯喜酒,若官爺公務繁忙,便請即刻下山。三日之後,方某保證攜犬子去府衙大堂質證。若證實犬子確係搶奪**,任憑官府處置,方某毫無怨言。
誰知兩個快馬將方某的軟語相求當成軟弱可欺,伸手將方某一推,喝道,三日之後?三日之後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再去公堂有什麽意義?讓開,今日必要抓人犯歸案。
這時,正在接待賓客的小兒聽見堂前喧鬧,撇下來賓來到前堂,聽說自己是強搶**的人犯,頓時啼笑皆非,對兩個馬快說道,兩位差爺莫非搞錯對象了吧?在下現在是與人家青頭姑娘拜堂成婚哩,她怎麽變成‘**’了?
兩個馬快一見小兒出來,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嘿嘿一笑,說道,跟你拜堂的那女子,雖然尚未成婚,卻與別人訂有定親契約,難道不是別人的妻子?你來的正好,叫上那女子,跟我們下山吧。
方某覺得其中誤會甚多,想了想對他們說道,老夫這尚未拜堂的兒媳此前的確與人有過定親契約,但在兩年前經官廢止。兩位差爺可到黃岡縣向知縣杜大人一問便知。若杜大人證明沒有此事,您二位再來帶人不遲。
兩人都進洞房了還不遲?少羅嗦,這就跟我們一齊下山。兩人說罷,揪住小兒就往外麵走。
方某忍無可忍,遂與妹妹出手奪下兩人的兵刃,將他們趕下山去。此後莫仁興便以方某嘯聚山林、聚眾造反的罪名,幾次三番興兵上門,口口聲聲要捉拿‘暴民’歸案。不得已之下,方某這才在家門口擺下陣型,以防莫仁興進山抓人,並非存心與朝廷作對。還請各位大人明察。”
聽了方浩鈺的申辯,結合此前莫仁興對方浩鈺所謂“罪行”語焉不詳和黃州府兵房經承文禮的看法,陳文祺已基本確定這場衝突係一場訴訟官司而起,所謂方浩鈺“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滋擾地方”的罪名根本就不能成立。至於鍾離嵐與司徒蛟的婚約,業經黃岡知縣杜平判定廢除,“搶奪**”更是子虛烏有。照理,莫仁興受理方家“搶奪**”的訟狀之後,差人傳喚當事人到堂質證,合理合法、勿庸置疑。但他卻違反斷案常識,越過傳喚程序直接拘拿當事人,並在“拘人”遇到抵抗、進退不得的情況下,越過合法渠道(上級布政使司)直接上書朝廷某位要員,由此驚動皇上直接下旨招討,實在匪夷可思。
但無論如何,這場由一樁訴訟案件引發的“戰爭”,不能視作方浩鈺“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更算不上“滋擾地方”,因此不能將之作為“暴民”進行征討。
想到此,陳文祺說道:“方壯士和方大小姐剛才講明了事情的前後經過,雖未得到他方的印證,但在下身為禦封招討使,願意相信方壯士以及方家上下光明磊落、所言非虛,更相信方家寨並不願與朝廷和官府對立。這起原本應在公堂質證的訴訟官司,因地方官府處置失當,致使事態逐步升級,過錯不在方家。因此,隻要方壯士從此罷戰息兵,在下定當具奏皇上,撤銷所謂‘蠱惑愚眾、嘯聚山林、滋擾地方’等項指控,不知方壯士意下如何?”
方浩鈺沉默了一會兒,抱拳說道:“多謝陳大人對方某以及家人的信任,方某也極願遵從陳大人的意見,賣刀買牛、躬耕隴畝,平平淡淡過自家的日子。但如莫仁興三天兩頭前來找碴,搞得我方家人人自危、闔戶不寧,為求自保,方某不可能不做些無奈之舉。”
“方壯士大可不必擔心。當今聖意,別說是黃州府,就是湖廣布政使司,也不敢違抗。不過,這‘搶奪**’之指控,還須方二公子到堂聽訟,在下不能越俎代庖。”
“陳大人,您說了半天,還是懷疑方家‘搶奪**’了?”方浩琴聽了,大失所望,言語中隱含不滿。
陳文祺看了方浩琴一眼,耐心地說道:
“方大小姐,在下對鍾離姑娘的事情略知一二,並未認為你們‘搶奪**’。但黃州知府莫大人並不知情,即便知情,現在有人一紙訴狀告到衙門,身為朝廷命官如不查辦,就要依告狀不受理律論罪。你們作為當事人,此前不僅沒有到堂應訴,反而驅趕公差、武力抗官,依據大明律,此乃‘常赦所不原’之‘惡逆’重罪……”見方浩琴欲出言申辯,陳文祺將手一擺,說道:“且聽在下說完。因官府擅改傳喚方式,強行拘人,乃致你等倉促間采取過激行為,其情可原、其罪可宥。所以在下承諾具奏皇上,此前之事一筆勾銷、不予追究。但事涉訟案,不可以不到堂質證。這一點,還請方大小姐理解。”
方浩琴“嗤”笑一聲,說道:“陳大人這番話真是左右逢源、滴水不漏。我們犯下‘惡逆’重罪,承蒙你奏請皇上寬宥,按理說應該謝你脫罪之恩。但我方家為何要驅趕公差、武力抗官?還不是莫仁興那昏官偏袒原告、不分青紅皂白對我們興師問罪所致?你既知我家侄媳並非‘**’,就應該主持公道,秉公而斷,還她一個清白之身,緣何還要我們去那昏官的公堂之上接受什麽‘訊問’,這不明擺著要將我侄兒、侄媳送入虎口嗎?”
馮斌一旁聽了,起身說道:“方大小姐何必如此咄咄逼人?陳將軍奉旨招討,進山後未動一刀一槍,而且還將四項罪名統統開脫,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令侄陷入官司,須由有司衙門質證之後作出裁決,陳將軍身為帶兵招討將領,並無斷案職責,方大小姐怎可強人所難?”
方浩琴正要起身反駁,方浩玲暗暗將她一拉,低聲說道:“姐,委實如此,你就不要說了。”
“妹妹,你怎如此天真?莫仁興那昏官接到狀紙就上山抓人,擺明了要跟咱們過不去,上了公堂哪裏容得咱們申辯?彥兒和那丫頭不去便罷,隻怕一去就再也迴不來了。”方浩琴埋怨妹妹道。
“方大姑娘無須太過顧慮,就算黃州知府有意偏袒原告,存心為難你們,那也是此前的事情了。現如今這事驚動了皇上,你們想想,黃州知府他還敢一手遮‘天’?”沈清插言說道。
在沈清、陳文祺、馮斌三人中,方家兄妹自然最“相信”沈清,聽他這一說,想想也有道理,而且事已至此,除了對簿公堂,別無選擇。沉默許久的方浩鈺這才勉強說道:“我等願遵陳大人處置。”
“難得賢兄妹深明大義。罷戰息兵,既是地方之幸,也是方家之幸啊。”陳文祺讚了一句,“今日天色已晚,在下帶來的人馬還須在山前逗留一晚,請幾位諒解。”
“方某理解,既已罷戰息兵,你們便是方家寨的客人。浩玲,安排酒菜犒勞官軍,再叫人收拾幾間上房,供幾位大人歇息。”方浩鈺不卑不亢地說道。
“多謝方壯士濃情厚意。軍營之中,食宿都有,就不麻煩各位了。就此別過。”陳文祺向方浩鈺等人抱拳致謝,率先走出大門。
沈清走到方浩鈺跟前,握住他的手歉意地說道:“方兄,不曾想我倆在這種場合下重逢。公事為大,私誼也隻好暫放一邊,待此間事了,他日再攜犬子登府致謝。”
沈清辭別方浩鈺,迴到臨時的營帳中,陳文祺正伏在小幾上書寫奏章,見爹爹迴來,便擱筆於硯,問道:“爹爹,這招討的事情如此處置,是否妥當?”
“妥當。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如果不撤銷,說不定會激起更大的民變哩。能夠做到不動一刀一槍便讓方家罷戰息兵,皇上聞奏必定龍顏大悅。”
“爹爹這一說,孩兒就更踏實了。”陳文祺雙手拿起剛寫的奏折,對著尚未幹透的地方吹了吹,然後交到沈清手上,說道:“爹爹,明天下山以後,請您去黃州衛交割一下調兵事宜,將調兵兵符帶迴都司核銷。王大人那裏,待孩兒迴家之後再去當麵致謝。這份奏折請爹爹送交驛站加急傳送進京,以免皇上焦慮。”
“祺兒,你不和我們一道下山?”沈清詫異地問道。
陳文祺搖搖頭:“歸還了兵符、送出了奏章,孩兒這次‘招討’也算告一段落了。姍妹到現在還音信全無,孩兒想趁假期還有些時日,在這周圍再找找。”
“你妹妹怎會跑到這大山中來?祺兒,你是有事瞞著爹爹吧?”
陳文祺沉默了一會兒,說道:“爹爹,既然被您看出來,孩兒也不隱瞞了。鍾離姑娘的定親契約早在兩年前經黃岡知縣杜平廢除,有案可查。即便當年杜平係誤判、錯判,也不應牽扯到方家頭上,然而莫仁興卻給他們安了個‘搶奪**’的罪名,甚至揚言要將方家上下‘悉數誅滅’。這不有些不合常理嗎?所以,孩兒想看看其中到底有什麽‘鬼’。”
沈清明白兒子怕自己擔心,便說道:“匡扶正義、扶危濟困,乃英雄本色。隻是現在與方家這層關係,你要當心瓜李之嫌,別授人以柄。”
“爹爹提醒的是,孩兒一定注意。爹爹若無其它吩咐,孩兒這便下山,先去會會黃岡縣令杜大人。”
“你去吧,千萬小心。”沈清囑咐道。
陳文祺辭別了爹爹,來到文禮的臨時營帳中。文禮一見陳文祺到來,忙起身相迎,躬身說道:“陳將軍還未歇息?”
“還沒有。我們外麵去走走?”陳文祺答道。
文禮知道陳文祺有話要說,便跟在他身後出了營帳。
陳文祺放緩腳步,等文禮走到自己身側時說道:“下午方浩鈺撤陣之後,文兄為何不進去?”
文禮苦笑一聲,答道:“在下隨莫大人率兵數次討伐方家寨,方家上下早將在下視為仇人,我若進去,反為不美。聽馮百戶講,方家已經同意罷戰息兵了?”
“嗯。”
“還是陳將軍厲害,兵不血刃便令方家撤陣休戰。這樣多好,省得兩敗俱傷。”文禮由衷地說道。
“方家人如果知道文兄對他們的看法,必不將你視作‘仇人’了。”陳文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文禮借本朝開國元勳劉基的對聯來表明心跡。
陳文祺笑笑,轉入正題:“當今皇上寬厚待人、體恤民生,在下秉承聖意,對方家寨盡可能進行招撫,所幸不辱皇命。請轉告你家莫大人,方家寨已經撤去陣型,罷戰息兵。此後如未奉聖旨,不可再興兵方家寨。至於方家涉及的訴訟官司,我已勸告方家積極應訴,請你家莫大人按照程序,傳訊當事人到堂質證,切不可動輒拘人,再啟事端。”
“是,在下一定將陳將軍的話原原本本轉告莫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