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習近平同誌引用這句一亂一治的對比,是要表明這樣一個道理:嚴明紀律,是從嚴治黨的前提;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在整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習近平同誌都反複強調“嚴明黨的紀律”,以此作為改作風、反腐敗的得力抓手。從“道私者亂”的告誡來看,嚴明紀律最需要秉持公心,最忌憚私心作祟。如果對紀律規定置若罔聞,搞“四風”毫無顧忌,搞腐敗心存僥幸,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那麽政治紀律的權威性何存、公信力安在?


    習近平同誌一直強調要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麵對黨紀國法,黨員幹部應該少一些私欲熏心的僥幸,多一份廉潔奉公的坦蕩。堅持紀律麵前一律平等,堅持執紀所向沒有特殊黨員,拒絕說情風、關係網、利益鏈,才能讓黨的紀律真正嚴明起來,內化為道德自律,外化為行為自覺,才能最終臻於“道法者治”的善治境界。


    ■原典


    故《本言》曰:“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亂者,私也。法立,則莫得為私矣。”故曰: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上無其道,則智者有私詞,賢者有私意。上有私惠,下有私欲,聖智成群,造言作辭,以非法措於上。上不禁塞,又從而尊之,是教下不聽上、不從法也。是以賢者顯名而居,奸人賴賞而富。賢者顯名而居,奸人賴賞而富,是以上不勝下也。


    ——﹝戰國﹞韓非子《韓非子·詭使》


    ■釋義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這句話中的兩個“道”,同“導(導)”,引導、遵循的意思。就是說,遵循私道治國,國家就動亂;遵循法度治國,國家就安定。所以《本言》說:“國家安定靠的是法,國家混亂根子在私。法立起來的話,就沒有人再行私了。”


    《荀子·君道》說:“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理好一個國家的開端。關於法製與治亂興衰的關係,《管子·明法解》有類似的表述:“法度行則國治,私意行則國亂。”東漢王符的《潛夫論·述赦》亦言:“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對此,《韓非子·有度》還有進一步的申論:“故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則兵強而敵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