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2012年11月29日,履新不久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複興之路”展覽時,用這三句詩,描摹了中華民族矢誌不渝追逐“中國夢”的壯闊曆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曆史上都是罕見的,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確道路,正是“人間正道是滄桑”。而現在,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一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已展現出光明的前景。這三句沉雄豪邁的詩句,正表達了我們追求“中國夢”無比堅強的信念和無比堅定的信心。“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所有致力於民族大業者,當以總書記這段話為鞭策。


    ■原典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釋義


    《憶秦娥·婁山關》創作於1935年2月,為毛澤東同誌長征途中指揮中央紅軍攻克婁山關後所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點出了戰鬥的時間、景候,營造出一個壯烈的抒情氛圍。“馬蹄聲碎,喇叭聲咽”將紅軍行動生動地描繪出來。下闋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開頭,語調雖比較舒緩,但“真如鐵”三字突出了紅軍闖關奪隘的艱辛。通過“鐵”這一物象的堅硬、沉重,藝術地把奪取雄關的艱辛具體化、形象化。同時“漫道”二字又透出藐視艱辛的豪邁情懷。漫道:莫說,不要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不僅抒寫了人民必勝的信心,而且對困難的鄙夷與蔑視也躍然紙上。


    ■原典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釋義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4月23日一舉攻克國民黨盤踞了22年的統治中心南京。毛澤東同誌在北平西郊香山的雙清別墅得知消息後興奮異常,即興賦詩。當時,中共中央軍委曾將此詩電發前線,給戰鬥中的全軍指戰員以巨大鼓舞。


    詩的前四句抒情,百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突破了“固若金湯”的“長江天險”和“千裏江防”,國民黨統治宣告滅亡,中國曆史即將開始新的篇章。後四句議論,把政治上的戰略決策文學化,蘊含深邃的哲理,令人豁然開朗。詩中活用典故,意境深遠。項羽反秦,威震海內,但數失良機,終致兵敗垓下。這是為人熟知的史實,但一經毛澤東同誌點化,便具有了全新的意義。尾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包含毛澤東同誌對曆史的慨歎與思考。上句借用唐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成句。天是自然之物,然而長期見證曆史變遷,也會對人類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產生某種情感反應。下句對人間正在行進著的曆史車輪無可阻擋的滄桑巨變,抒發了無限感慨。正如毛澤東同誌《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中所言:“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汙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原典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釋義


    李白的《行路難》共三首,此為第一首。唐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後因權臣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這首《行路難》是李白離開長安時所作。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詩歌一開頭,讓人感覺這是一個歡樂的宴會。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緊接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情感急轉直下。“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剛剛慨歎“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穿越千載,看到薑太公垂釣得遇周文王、伊尹以微賤之身得到商王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迷失與求索,急遽交錯變化。“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緊促、跳躍,逼肖地傳達出詩人進退失據而又想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兩句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人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終將有一天會像南朝宗愨(què)一樣,“乘長風破萬裏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