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這可能是在談及創新問題時,被引用最為廣泛的一句話了。習近平同誌在與青年代表座談、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院士大會等多個場合引用了這句話。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是因為它從動態的角度,強調了不斷創新的問題。這句簡潔雋永的古語,折射出不斷更新自己、主動適應時代、積極推動發展的向上朝氣,沉澱為中華民族思想觀念的精髓。這樣的觀念,表現於文字,潛藏在心靈,塑造著氣質,決定著命運。在曆史的關鍵節點,這樣的創新意識往往會迸發出來,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創新精神,這一中華民族鮮明的稟賦、中華文化深沉的內蘊,正是我們不斷創新的思想源泉。
■原典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漢﹞《禮記·大學》
■釋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刻在澡盆上的警詞,旨在激勵自己自強不息,創新不已。文中三個“新”字,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肌膚上的汙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在這裏引申為精神上的棄舊圖新。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持之以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動態角度來強調不斷革新。“創新”一詞即濫觴於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是比較強調創新的,要求人們以一種革新的姿態,適應並推動社會發展,而不能因循守舊,阻擋曆史前進的步伐。
將洗澡引申為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在中國文化中比較普遍。古之聖人,欲養性必先修身,欲清心必先潔體,如《莊子·知北遊》中的“澡雪而精神”。《禮記·儒行》也稱“儒有澡身而浴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為:“‘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謂能澡潔其身,不染濁也;浴德謂沐浴於德,以德自清也。”十八大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中“洗洗澡”便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p>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這可能是在談及創新問題時,被引用最為廣泛的一句話了。習近平同誌在與青年代表座談、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院士大會等多個場合引用了這句話。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是因為它從動態的角度,強調了不斷創新的問題。這句簡潔雋永的古語,折射出不斷更新自己、主動適應時代、積極推動發展的向上朝氣,沉澱為中華民族思想觀念的精髓。這樣的觀念,表現於文字,潛藏在心靈,塑造著氣質,決定著命運。在曆史的關鍵節點,這樣的創新意識往往會迸發出來,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創新精神,這一中華民族鮮明的稟賦、中華文化深沉的內蘊,正是我們不斷創新的思想源泉。
■原典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漢﹞《禮記·大學》
■釋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刻在澡盆上的警詞,旨在激勵自己自強不息,創新不已。文中三個“新”字,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肌膚上的汙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在這裏引申為精神上的棄舊圖新。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持之以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動態角度來強調不斷革新。“創新”一詞即濫觴於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是比較強調創新的,要求人們以一種革新的姿態,適應並推動社會發展,而不能因循守舊,阻擋曆史前進的步伐。
將洗澡引申為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在中國文化中比較普遍。古之聖人,欲養性必先修身,欲清心必先潔體,如《莊子·知北遊》中的“澡雪而精神”。《禮記·儒行》也稱“儒有澡身而浴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為:“‘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謂能澡潔其身,不染濁也;浴德謂沐浴於德,以德自清也。”十八大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中“洗洗澡”便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