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朱熹用寥寥數語,勾勒出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的宏大氣象,隱喻著修齊治平的理想境界。習近平同誌借此闡明,領導幹部肩負著重大職責,更應心胸開闊、誌存高遠,始終心係黨、心係人民、心係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一個人什麽時候容易犯錯?就是以為萬物皆備於我的時候,容易隨心所欲、利令智昏。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身為領導幹部隻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達到日月每從肩上過、江山常在掌中看的思想境界。“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習近平同誌的話值得領導幹部深思。


    ■原典


    ——﹝南宋﹞朱熹題白雲岩書院對聯


    ■釋義


    這是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州時,為白雲岩書院題寫的一副對聯。該聯對仗工整,文字優美,充滿詩情畫意,有著豐富內涵和深刻寓意。上聯說儒者肩負社會道義,兩袖清風,可昭日月;下聯說儒者讀萬卷、品萬物、識時局,身在書齋,心係天下。寥寥數語,把古代知識分子的責任以及應具備的品質說得清楚明白,給人以深刻啟迪。下聯最後一個字“看”古音為kā


    ,讀平聲。


    其實,朱熹這副聯語借用了唐宣宗李忱的七律《百丈山》的頷聯。全詩為:“大雄真跡枕危巒,梵宇層樓聳萬般。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仙峰不間三春秀,靈境何時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鍾朝磬碧雲端。”


    李忱(847—859年在位),有“小太宗”之譽。這是他作為光王遊曆江西奉新縣百丈山大雄峰時寫的一首律詩。因為唐武宗所忌,李忱常晦跡外遊,但吟出了“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詩句,顯露出欲君臨天下的雄心。幾年後,他果真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寶座。朱熹將其頷聯借用,巧妙地將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化用為儒者的責任擔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